0

故里

故里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故里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故里问题。

分享

浏览

1491

作文

147

鲁迅故里一游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公交车的颠簸,我来到了鲁迅故里

一下车,我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鲁迅故里。我想这下可以见识见识鲁迅故里的风采了。

鲁迅故里的土特产和古玩不计其数,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进去之后,就有一阵臭豆腐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就连忙跑到卖臭豆腐的地方,买了一份。

鲁迅故里的臭豆腐可是颇负盛名!那个臭豆腐炸出来的臭味越浓越好吃。我吃了一个,那种滋味比得上山珍海味,外脆里嫩,包裹着金黄色的脆皮。脆皮一下子脱落下来,剩下的洁白无瑕的豆腐柔嫩无比,望着湖畔上漂泊的乌篷船,吃着本地的土特产——臭豆腐,也是颇有一番风味。

我们在一弄堂口歇脚时,看见一位工作人员在给陶瓷釉彩。

鲁迅故里的陶瓷也是挺有名的。陶瓷的做工精致,巧夺天工。我也来为陶瓷釉彩。我先是在瓶中央画一个人,那个人手里拿着一朵花,瓶口染成红色的,代表喜庆,瓶底就画一个福字。瓶的边缘我就画了几棵小草,就完成了我的著作。

紧接着,我就走进了鲁迅故居。

鲁迅故里最著名的就是鲁迅的故居了。鲁迅的故居分祖屋和故居,祖居是鲁迅爷爷的爷爷住的,跟鲁迅无关。最主要的就是鲁迅故居了。最让我感到稀奇的就是鲁迅的仓库。鲁迅的爷爷是清朝时代赫赫有名的大官,家财万贯,但由于最后家庭破落,只留下了套祖屋给鲁迅和周作人。鲁迅的仓库下面有一口类似井的一个大口,里面是个地窖,是专门窖藏酒的地方。也可以根据地窖改变地面温度。

最后,就是百草园了,百草园有一个石井,是周家汲水浇地之处。童年鲁迅经常在这玩耍,在石井上跳上跳下。

由于鲁迅故里的景物太多太多,我就不给大家一一道来了。鲁迅故里闻名中外,景物数不盛,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我们随同他们一起浏览了各个景点。

鲁迅故里,虽然没有像五彩池一样的色彩缤纷,也没有像泰山一样高大雄伟,但是,它有自己独特的风貌,那种带有中国历史文化的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小平爷爷故里游小学生写景作文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都认识邓小平爷爷,但我还是要简单介绍一下,他是我们国家的伟人,是他打开了中国的这扇门,这不,劳动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整装待发”,来到了“邓小平故居”。

才出城,还没到“邓小平故居”,车子就已经排成了“两条长龙”,我们到门口后,简直就是人山人海,就像连一滴水也挤不进了一样,外面还有很多人在吃泡面呢!害得我们好容易才挤了进去。

一进“邓小平故居”,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一个“绿色花园”,有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高大笔直的树木,还有青青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和悦耳的鸟叫声……

我们先是走到了“铜像广场”,在一个黑色的台子上,有个凳子,一位老人坐在上面——小平爷爷,他神态庄重、面带微笑,他的周围也有很多花,很多人来照相,也有有很多人去买花来献给小平爷爷,就连我也买了一朵菊花,并拿看花给小平爷爷鞠了三个躬,鞠完后又把花放在台子上,就往下一个景点出发了。

我们走着大路,按着路标径直走向了“展览馆”,在门口,刻着江泽民写的六个大字:邓小平展览馆,我们随即走了进去。一展厅里,有许多幅书法,都是出自于邓爷爷之手,从这些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平爷爷的字非常娟秀,并且字迹工整,这让我欣赏了好一阵子呢!再到那边,有一条油画,都是由著名画家画的,画得即逼真又传神,特别是小平爷爷那幅。

参观完一展厅之后,我们又上楼到了二展厅,二展厅里,大多都是放的小平爷爷用过的的东西,我从中知道了小平爷爷酷爱在大海里游泳,就连他八十八岁时还在大海里游过泳呢。并且小平爷爷很爱花,每次遇到花都要去闻一闻,嗅一嗅,是不是有点像个“花痴”呢?

又参观完二展厅了,我们又到了三展厅“北京故居”,有个开会的场所,里面有个凳子是可以躺的,听说这是专门给小平爷爷开会用的,我猜想,这个时候,小平爷爷肯定已经老了,本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小平爷爷却还为国家服务,可以看出邓爷爷真的是很爱国呀!

“展览馆”参观完了,还有一个大景点没去呢——小平爷爷以前的住所,这是个四合院,小平爷爷一家都住在这,足足有十几个房间,房间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床,两套木桌椅,如此而已,几乎每间卧室都是这样。然后有一个非常简陋的厨房,参观完厨房后,就算参观完了,我们也启程回家了。

回到家后,吃顿香喷喷的火锅,又麻又辣,爽爽哒!

展开阅读全文

游绍兴——鲁迅故里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去过了西塘后,姨父开着汽车带我们去下一站目标—绍兴。那里可是鲁迅的故乡,我好期待!

在路上,姨父说这次的宾馆很好,需要的用具基本都有,而且是很好的。到了宾馆门口,我才看见原来是叫“绍兴海港大酒店”

下午,我们去了鲁迅纪念馆,鲁迅故里和沈园。鲁迅故里到了!我十分兴奋。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姨妈说鲁迅是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迎着人流,我们步入了鲁迅纪念馆。是一座古朴而神圣、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展馆。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而不凡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我们还去了里面其他的景点,我觉得纪念馆好大,我们都走不到尽头。

我们又去了鲁迅故里,三味书屋和沈园,。先去了鲁迅故里,跨过高高的门栏,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参观了鲁迅卧室,厨房,百草园等等。接下去我们去了三味书屋,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有个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我看见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书桌极其普通,姨父说这就是鲁迅因故迟到,在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书桌。

来到了沈园,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沈园的后院非常大,有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环境优美。姨妈说这里是南宋诗人陆游和妻子唐琬遇见的地方,由此才久负盛名,还说现在下了细雨,更加平添了一抹忧愁。对我来说,可能现在还不懂,但听她们说的很有一番感慨。

最后,我们去了东湖。下雨的东湖更加富有诗意,东湖好像一个山水大盆景一样,青石有着各种形状,还有石桥,很美,虽然雨下得越来越大,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心情。我们还在雨中拍了好多照片。

东湖游结束,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游绍兴鲁迅故里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早上,天空中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这风和日丽的天气总会勾出人们那颗想旅游的心。我和妈妈还有刚来到杭州的大姨、哥哥们也不例外。

我们先坐车去客运中心,又坐上了从杭州到绍兴的汽车,一路上风景非常美丽,不知不觉我在车上睡着了,后来妈妈叫醒了我,我才知道到绍兴了。啊!终于到绍兴了!我迫不及待的想下车去看看绍兴的美景!

踏上绍兴的土地了,我们坐车去到鲁迅故里,在那里找到一家很有特色的面馆,先填饱了肚子,吃的都是地道的绍兴菜,非常可口的,印象深的是鲜虾面,我吃了好大一碗,还有特色炒年糕也好吃的,我吃了好多呢,绍兴的美食真让我馋啊!

我们去拿了门票,开始入园参观,在大门口我们还合了影,接着去鲁迅以前住的地方去参观,他居住的地方真大啊!有闺房、琴室、绣房、浴室、书房、藏书室、少主卧室、当铺等许多地方,这里的摆设显得很有气派的,鲁迅的勤奋好学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还去了鲁迅纪念馆,里面有好多关于鲁迅的成长故事和雕塑、图片介绍,还看了鲁迅故居,百草园,绍兴民俗展览馆,三味书屋,那里有鲁迅先生少年时代生活的点滴介绍,还有他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这些深深的感染了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加油,热爱祖国!

鲁迅故里一条街上的人真多啊,吃的,玩的,也是琳琅满目的,我们买了好多绍兴特产,就回杭州了!

啊!鲁迅故里真是又大又美啊!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故里论鲁迅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大人们都知道“鲁迅”而我却不知道?……带着诸多的问题,伴着丹桂的飘香,在金秋十月我来到了鲁迅故里——浙江绍兴。

站在鲁迅故居的前坪,我便猜想着:鲁迅的家怎么会这么大?他家以前一定很有钱,说不定他小时侯还是个“小地主”呢!我的脚步在不停地前行着,它们把我带到了鲁迅家人的卧室区,我看到了鲁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家人的住所,等级鲜明的住房和房内的红木家具充分表明主人家的富有;光是鲁迅读书游戏的地方就让我大开眼界:上早读的地方叫“三余书屋”,白天上课的地方叫“三味书屋”,游戏玩耍的地方是“百草园”……如此看来,他们家一定很重视教育,并且特别注重对鲁迅的培养。如果当时的人们家家的环境都有那么好,家家都能这么重视教育的话,肯定就能多培养出几个像鲁迅一样的人才;如果把鲁迅以前的学习条件放到现在,小孩子不成材才怪呢!

最有意思的是在“三味书屋”了:书屋的一角摆放着鲁迅小时侯读书用过的桌子,桌面上刻着一个“早”字;书屋的侧面还留了一个小圆门,据导游介绍说,鲁迅小时侯上课时常常趁老师不注意从这圆门溜出去……哎,我以为就我们现在的孩子读书苦读书累呢,没想到名人小时侯读书也会迟到、早退,还会爬树掏鸟蛋、摘桑葚,挖地抓蛐蛐,下河坐乌蓬船,赶集看社戏……

在鲁迅博物记念馆里,我看到了鲁迅生前的一张张手稿;看到了大人们在“百草园”里寻找“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的文章;看到了由鲁迅亲笔题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名言警句……看着一张张记录着历史的照片,一件件鲁迅生前用过的实物,我深深地知道了:鲁迅,他小时侯也曾经像我们一样淘气过,也有过像润土一样的朋友,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鲁迅,他是作家、医学家、革命家、艺术家,他用他的文章唤醒了当时已经麻木了的民众;鲁迅,他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就像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写的“他的骨头是最坚硬的…”一样,他的身材虽然并不高大,可是他的精神和气节却感召着整个中华民族!

站在鲁迅爷爷的塑像前,我庄严地敬了一个队礼:我也会像大人们一样读着鲁迅爷爷的文章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又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让我们的内心莫名的激动……

国庆假期,我迎着明媚的阳光,踏进了鲁迅故居。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一大块牌子,右边是鲁迅先生夹着香烟的样子,左边是通向景区古朴的巷子,上面写着“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往小巷走去,街边的商铺热闹非凡,有绍兴特产——会稽山黄酒、茴香豆、龙须糖、麦芽糖等,空气中还飘散着臭豆腐独有的味道。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停在中间窄窄的河道上,似乎重现着昔日的江南水乡。也正是这小小的乌篷船,载着鲁迅走出绍兴,走向上海,走向世界,走上了振兴中华的伟大历程!

我随着人群缓缓向鲁迅的家移去,参观了他的卧室。简陋的屋子里没有多余的摆设,桌子上陈列着一些简单的书写工具。旁边是一张不大的床,外面是一个半圆,上面有个顶。墙壁上挂着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静心感受,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

在一路七拐八弯后,我穿过了一座拱形门,到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葚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高的泥墙,想必这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听着小桥流水与乌篷船的故事。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后,我离开了“鲁迅故居”,走在石子铺的小道,回味着鲁迅当年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情景,细细的品味着绍兴悠久灿烂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游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妹妹兴高采烈地跟爸爸妈妈去绍兴鲁迅故里玩.

路上,虽然有个大火球一直跟着我们,可我们一点也不感到热.妹妹眉飞色舞地唱起了歌,虽然五音不全,但歌声中跳跃着快乐的音符.我被她感染了,也跟着唱起了歌,打起了拍子.车子欢快地飞驰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路两旁一排排高大的 “士兵”来不及跟我们打招呼,就擦肩而过了.远远望去,重重叠叠的大山连绵起伏.山顶上一朵朵洁白的云,像小兔、像毛毛虫……

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鲁迅故里.

听爸爸说,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已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古城文化的历史街区,成为了绍兴的 “镇城之宝”。

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听导游阿姨说,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老师寿镜吾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我们又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 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碧绿的菜畦、高大的肥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树,长着何首乌的泥墙……一切都没变化.我们坐在石凳上,认真地听讲解员阿姨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

今天我不但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而且更加了解了鲁迅先生,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故居的百草园里

绍兴鲁迅故居的院落很深。看过好多间屋子,拐过好多条小过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

园子里已有不少游人,多是大人,也有几个孩子。园子很小,很普通,生长着与别处一样的树、一样的草、一样的菜苗,但游人却看得很认真、很投入、很虔诚。大人们读过很多鲁迅著作,吸取过鲁迅精神的营养,一走进鲁迅故居,就生出一种神圣感,一种崇拜心情,即是这片小小百草园,也视为一块圣地。孩子们似乎耐不住过分肃穆的气氛,有些不安分了。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本不相识,但互相递了个眼神,便一下沟通,于是挣脱被大人牵着的手,亲密地走在一起,像左邻右舍的同伴,像同窗共读的好友。他们先瞅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树,又蹲下用细树枝打探菜畦边的小洞子,又拥到墙边翻砖头、瓦片,拨动密实的草丛。大人多熟读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孩子们的心事,他们定是在寻找曾给童年鲁迅带来过乐趣的桑葚、皂荚、蟋蟀、斑蝥、蜈蚣,还有那条传说中的美女蛇,都会心地笑了。孩子们的家长即刻告诫他们,别忘了在小本本上记些什么,以便回去写好作文。孩子们不理睬,仍专心地寻找着。忽然,有几只麻雀飞来,停在枝头,冲着游人喳喳叫了几声。这里的麻雀似乎习惯了人来人往的环境,一点儿不怕人。戴小红帽的男孩惊喜地说:“麻雀,麻雀!”于是,孩子们迎着麻雀欢跃起来。麻雀本是很平常的小鸟,随处可见,可这是百草园里的麻雀呀,是鲁迅描述过的麻雀呀!麻雀飞去了,小红帽望了会儿麻雀飞去的方向,对童伴说:“鲁迅小时候不机灵,不会捉麻雀。”小红帽的妈妈听了,觉得儿子在众游客面前,竟说出这样的话来,似乎对鲁迅有些不敬,可见平日教子无方,有些难堪,打了儿子一巴掌:“你胡说些什么呀!”儿子不服,争辩说:“是鲁迅自己说的,他半天只捉了三四只,润土的父亲半天就捉了几十只。”大人们都劝解妈妈,孩子不是胡说,鲁迅的确是这样讲过的。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大人、孩子怀着同样热爱鲁迅的心情,千里迢迢来寻找鲁迅,大人看到的是伟大,孩子们看到的是平凡,在孩子们心里,鲁迅是和他们一样喜欢玩乐的孩子,是他们的好伙伴。

走出鲁迅故居,要去三味书屋,看鲁迅少时读书的地方。小红帽和妈妈又归于和好,手牵手走在最前边,小声说着什么。也许妈妈觉得,刚才在百草园里,本不该与儿子发生那场小小的冲突,他们来寻找的都寻找到了,他们寻找到的都是真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啊毛、啊毛……”“祥林嫂”在我后面紧追不舍,吓得我惊慌失措地躲在爸爸妈妈的背后直哆嗦(虽然,在这之前导游叔叔早就说明“她”只是个扮演者。)。这就是我在绍兴鲁镇游玩时遇到的趣事之一。

鲁迅先生故里游玩,不仅时有趣事发生,更重要的是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比如:鲁迅先生生活过的故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我还看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玩伴——闰土的铜像,他头戴小毡帽,脖子上挂着长命锁,栩栩如生,可爱极了!当然,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鲁迅先生笔下人物的铜像,他们各个都雕刻的惟妙惟肖,有趣极了!

鲁迅故里游,我可是大丰收!瞧,我带回了一把特殊的丝绸扇——它的上面可写着以我的名字为主题的诗呦!我还带回了一幅“高手”为我画的肖像画,帅极了!想“开开眼界”吗?哈,那就找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生前下午,我们去鲁迅故里逛一逛。那里有古代的习俗场景。

我们先到鲁迅故居,那里就是鲁迅的家,听说鲁迅的爸爸很早就去世了,还有鲁迅的原名叫周树人,那里有一进一进的房子深深的庭院,还有百草园。我们又去了鲁迅纪念馆,那里有鲁迅生前写得文章和日记。从那里我了解到鲁迅爷爷原来是个医生,他想医生只能救病人,后来他就拿起胜过宝剑的笔救全中国 。我想鲁迅爷爷真伟大啊。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三味书屋,那里是鲁迅的小时候的学校。听说,鲁迅的老师是个秀才,他一年只收七个学生,在鲁迅的课桌上刻着一个早字,听说有一天鲁迅上课迟到了,受到老师的打,所以为了提醒自己以后不再迟到,就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我在那里拍了一些照片 ,一起来看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四,天气晴朗,一大早妈妈就带我去鲁迅故里,那里人山人海,我们排队领票,,领票的地方是大家迂回前进的.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方式,我们领了2张票子,妈妈还在门口给我拍了几张照片,第一站我们去了周家台门,了解到当时的台门特色,很多人都争相拍照留念,第二站我们到了鲁迅读书的地方 ---三味书屋.我发现他们的桌子上放着都是毛笔,妈妈告诉我以前的人写字用的都是毛笔,我心里暗暗想着,我也要好好学习毛笔,将来也要写得一首好字,途中妈妈还给我买了绍兴有名的臭豆腐,闻起来臭,不过吃起来可香了,最后一站我们到了鲁迅纪念馆,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的头像,还有他的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观看了他的很多文学作品,鲁迅先生不愧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绍兴人的骄傲,我一定以他为我的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故里游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期间,我同表哥来到绍兴旅游胜地—鲁迅故乡游玩。

我们一走进这古镇,街边的商铺热闹非凡,有买绍兴特产——老酒的,有买木扇与其它木制商品的,更有许多的店铺摆着二三十年代的华丽服装。街边的小湖中停泊着许多乌篷船,这些乌篷船,船头向上翘起紧紧地浮在静静的水面上,有几条则轻轻开过坐落于小镇前头的一座拱型桥,疾驰于湖中……这些景象都是这座古色古香的小镇的几道亮丽的风景。

我与表哥先来到了鲁迅祖居,这里挂有鲁迅家的家谱,在这我知道了鲁迅的本名是周树人,他的父亲兄弟也都都姓周,而“鲁迅”只是周树人的一个笔名,他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感激在家道中落时精心培养他的伟大母亲鲁瑞,才用“鲁”这姓创作了这个笔名。

听导游说,鲁迅的父亲是当过清朝的官吏,家中也一直比较富裕,直到一次科举时祖父因科场舞弊而被罢官入狱,导致家道中落被迫卖掉祖居来还债,鲁迅的父亲不久也病逝了。我们听了都不仅感到有点惋惜。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鲁迅故居。这儿有著名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还有鲁迅的房间,里面放有鲁迅曾用过的被褥、脸盆和鞋子,供游人参观。

鲁迅的纪念馆里,陈列着鲁迅先生的作品和他的经历介绍,它们被印成了画报挂在墙上让游客们瞻仰,这里还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先生一生疾恶如仇、爱憎分明的写照。我深深地敬仰鲁迅先生,也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最后,我和表哥来到绍兴特菜馆,品尝了绍兴特产—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味道真是与众不同!

这次绍兴之旅,我增长了见识,进一步地认识了鲁迅先生,也品尝了绍兴美食,收获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故里游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节这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妈妈一起游玩了鲁迅古里。

我们先游玩了鲁迅祖居,我一走进大堂,就看见了大堂中间画了一幅字画。四周摆放了几把会客的椅子,四周的墙面上挂着几幅鲁迅小时候在木板上刻的字。我们从大堂走到了厨房,厨房里有缸、罐、桶,最吸引我的是七星台,七星台是由三个烧水的小锅和四个烧菜烧饭的大锅组和成的。厨房旁边还有贮藏间、绣房、少主房、闺房、沐浴室、书房、会客室。最吸引我的还是绣房,绣房是古代小姐的工作室,绣房四周都挂着精美的绣品,有香味扑鼻的牡丹;有色彩明艳的凤凰;有一朵独秀的梅花;有高傲美丽的孔雀。这些精美的绣品都是小姐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这些绣品栩栩如生,仿佛在展现最美丽的一面给你看。绣房里有一张像七巧板似的七巧桌,七巧桌方便、实用。这张七巧桌可以按来的客人的多少随意组合。七巧板是由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拼装而成的。

我们从鲁迅祖居出来,闻到阵阵臭豆腐的香味,听到吆喝茴香豆、霉干菜的声音,看到孔乙已店门口拥挤的人群,我的肚子不禁叫个不停,我找了一个座位吃到了许多绍兴的土特产,让我回味无穷。

我品尝好了绍兴的土特产,我又跟着妈妈来到了鲁迅纪念馆,我一进大门,就看见鲁迅先生 说过的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去问妈妈,妈妈说横眉冷对是指很愤怒的表情,千夫子是指反革命,也就是说鲁迅对反革命很愤怒,俯首甘为是很配合,孺子牛是指老百姓,可鲁迅对老百姓很配合、照顾。这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鲁迅先生的立场。在人民面前,我们要痛恨的是反动派,那些官僚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是那些还在掌握着人民权力的贪官污吏。

展开阅读全文

故里的红头船

全文共 195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有时认识一椿事情,需要十分悠长的时间。

关个世纪以前,当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随父母侨居于新加坡。那时,每隔若干年,我们就要搬家一次。有一次搬家,新居恰好面对新加坡河。

新加城河,那时密密麻麻靠满了驳船。轮船到达海面,驳船就把货物转载到新加坡河,由苦力把大米、咸杂、瓷器、土产之类的东西搁在肩膀上,搬运上岸,放进岸畔星罗棋布的货栈之中。

我常常坐在骑楼,观赏新加坡河的一幅幅生动图景。中国苦力(那时新加坡还未独立,仍是英国殖民地,没有所谓新加坡籍华人)的劳动本领是非常敬人的。他们大抵裸露着上体,在肩上披一块搭布,手裹持着一把短柄铁钩,用这来钩取货物,搁到肩上,一百公斤一包的暹罗(泰国)大米,用竹篦笼罩着的中国咸菜、冬菜缸、盐水、荔枝之类,他们都能够把它搁在肩上,在一条狭窄的跳板上疾走,上岸的时候,还能够腾出一只手来,接过工头发给他们的竹签(这是在搬运完毕的时候,赖以结算工资的筹码)。他们一列列走在摇晃的跳板上的时候,构成了一幅异常生动的中国劳动者海外谋生、勤奋辛劳的图景。

熙熙攘攘的新加坡河上,除了这些热闹的劳动场面以外,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观,吸引了我这个异邦少年的注意。那就是有一种船,船头漆成红色,并且书上两颗圆圆的大眼睛。木船本来就有点象浮出水面的鱼,书上这么一对眼睛,鱼的形象,就更加突出了。听长辈们说,这叫做“红头船”。当昔年海上没有输船或者输船是很少的时候,粤东的居民,就是乘坐这种红头船出洋,来到新加坡和东南亚各国的。

三十年代的红头船,倒不一定仍然经常来往于祖国和新加坡之间,那大抵是当地居民“仿古法制”,藉以纪念先人,也用来驳运东西的一种产物。

“九一八事变”之后不久,父亲破产了,我们一群兄弟姐妹随他回国。澄海的樟林镇,就是我们的故乡。初抵国门,觉得什么事都新鲜,都想接触,不久,我就把“红头船”的事情置之脑后了。

故乡有许多特别的事物,吸引了我。首先,是当时已经显得有点破败的一个内地小镇,为什么竟有那么多夸耀门第家声的人家呢?这些第宅,各各大门上挂着“大夫第”、“陕西世家”、“种玉世家”、“颖川世家”之类的牌匾。河边有一座“天后宫”,香炎鼎盛。照一般状况,凡是船民、渔民众多的地方,才有许多人到天后宫去卜回旅程吉凶,祷求风调雨顺;为什么这儿也有一座天后宫呢?故乡并没有多少船民和渔民呀!还有,这个小镇里,市街上竟有不少可口的食品在出售,什么肉粽、饼食之类,其制作精美的程度,并不逊于后来我在国内好些大城市里所见到的。小贩多极了,各种小食竞奇斗巧程度,也是我在许多内陆小镇里很少见到的。当时我只认为大概是由于这里华侨众多的缘故,并没有想到,它是蕴藏着更加深远的根源的。

我们家附近有一条小河,河面并不很宽。我们常在河中游泳和捕鱼。小河里面,不但可以捕到鳗鲡、甲鱼、鲫鱼、泥虾,有时还可以捕到一种扁蟹,它的甲壳里蟹黄极多,淹制起来,风味极美。这种小蟹,各地都很少见到。据渔民们说:它只出产在咸水淡水交界的区域,我们有时喝到的河水也有咸味,这就可见,我们家乡离海很近,有时海水涨潮,是会倒灌进来的。

我们有时会见到一些老头子,站在河岸上,慨叹道:“这条河现在比以前窄多了。你们年轻人不知道,从前,听老辈人说,这河是可以停靠很大很大的船舶的,从这裹真达‘外洋州府’呢!”

少年时期对这样的言语,听过也就算了,并没有怎么引起注意,更谈不上寻根究底了!我从青年时代起就离开家乡,高飞远走,此后数十年间,再也没有在家乡长住过,阔别之后,偶尔回去,也是行色匆匆,从没久留,对于家乡的印象,终于象久历沧桑的照片一样,斑驳迷离了。

解放后,不断听到一些消息,现在潮汕一带,不断发掘出一些古代航海的遗物,有一次还发掘出一条大体完整的几百年前的红头船的遗骸,不禁为之神往。想起几百年前,人们带着一点寒怆的行李,乘着简陋的红头船,以咸鱼、虾酱、酸菜、腌罗卜送饭,在风浪中飘泊,分别到达当时的安南、暹罗、东印度群岛、新加坡、马来西来的情景,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这些人,也就是东南亚各国地生华人的祖先了。马六甲那儿的古老的华人坟墓,石碑上的纪年,不但有清初的,也还有明代的呢!

年前,读了一些史料,又有了新的收获,知道我的家乡樟林,原来在汕头未开埠以前,已经是一个著名的港口了。清初,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它渐渐崛起,那时它河道宽阔,离海又近,在康熙、雍正、乾垄嘉庆之世,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城镇,粤东以至福建许多地方,人们都到这儿集中乘红头船出洋。以后,汕头开埠了,它才逐渐没落。这些史料使我豁然开朗。那儿为什么有香火鼎盛的天后宫呢!为什么集中了那么多的大户人家呢?这是历史的流风余韵!我们少年时代为什么能够在河裹捉到咸水、淡水交界处才有的小蟹?老年人为什么在河滨停产时发出那样的感慨?这一来,各种零碎的事象都可以贯串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玉妃故里隽美遵道”征稿启事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遵道镇位于绵竹市北部山区,此地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号称“玉妃故里”、“花果之乡”、“年画之乡”、“养生福地”、“道教圣地”。遵道镇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中国名泉玉妃泉驰名天下,是酿造名酒剑南春的主要水源之一;古龙洞幽深神秘,一年四季泉水涌流,清如玉液;鹿堂山风光旖旎,美轮美奂……这里风景如画,春观花,夏纳凉,秋尝果,冬赏雪,实为都市人修身养性的绝佳胜地。为了深入挖掘遵道镇自然人文资源,助推古镇旅游经济发展,实现旅游兴镇,遵道镇党委政府决定,面向全社会有酬征集图文资料,出版《隽美遵道》(暂定名)一书。具体征集要求如下:

一、征稿内容

1、文字部分:历史资料:遵道历史沿革考证的各种史料。民风民俗:有关遵道传统的民风民俗介绍。名胜风光:描写遵道名胜风光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词歌赋等。名人轶事:与遵道有关的名人轶事。典故传说:发生在遵道以及与遵道有关的典故、传说、神话故事等。

2、摄影作品:反映遵道名胜风光的摄影作品。所有摄影作品以jpg文件格式提交,文件不小于1M,每张图片需配作品标题及140字以内的作品说明。

二、征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截稿。

三、稿酬:所投文稿一经选用,即按千字200元付给稿酬;图片按照每张50元付给稿酬,并赠书一册。

四、投稿方式

联系人:雷健;邮箱:912026206@qq.com

电话:13778271367;QQ:912026206

地址: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人民政府;邮编:618200。

请投稿者在投稿时注明作者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便于及时联系。

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鲁迅故里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我和宁波晚报的小记者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敬的心情参观鲁迅故里

我们沿着窄窄的石板路来到了位于东昌坊口西侧的周家新台门。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踪迹。新台门坐北朝南,青瓦粉墙。从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系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轿和橹。从台门斗侧门进去,有一口水井。

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凉。把手一伸进井里,你就会感到浑身十分凉爽,仿佛来到了冰凉的世界。井边有棵小树,像是一顶撑开的绿伞为井遮风挡雨。穿过长廊,就来到了桂花明堂。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所以得名为“桂花明堂”。桂花树下有一张大圆桌,据说鲁迅小时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经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桌子上乘凉,听继祖母给他讲故事…… 过了桂花明堂,便来到了鲁迅卧室兼书房。里面有铁梨木床、桌子、椅子……据说鲁迅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绍兴任教期间,常在这里备课、写作。穿过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

那儿有间会客室,鲁迅常在那儿接待朋友、同学。会客室里除了桌椅外,还陈列着一张皮躺椅,听说是鲁迅的父亲在生病的时候用来休息的原物。除了会客厅外,那儿还有他母亲的卧室、夫人的卧室……忽然我想起鲁迅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漫步来到百草园。百草园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那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瓜和菜还有清香扑鼻的桂花树……

导游姐姐介绍道:“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里玩耍嬉戏,他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蚂蚁背苍蝇 ……冬天还常常在雪地里捕鸟呢!”听了介绍,我仿佛看到鲁迅在此玩耍的情景,听到了他的欢声笑语。经过百草园,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曾经读书过的地方。我发现鲁迅书桌右下角有一个“早”字,觉得奇怪。后来听了导游姐姐的讲述才知道:原来鲁迅在一次上学时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悄悄地用小刀在书桌右下角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我深深地佩服鲁迅的这种精神。瞻仰鲁迅故里,更激起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稽山常青,镜水长绿。鲁迅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永留人间,将激励我们发奋学习,长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不懈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荣归故里,投身革命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1926年1月,黄振士、雷永铨、罗汉、王弗伦等八十多人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第一批跟随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师抵琼。27日上午,在海口市大街关帝庙召开回琼党团大会。会议由冯平主持,带队的罗汉同志讲话,并宣读了分配到琼崖各地去工作的人员名单,黄振士被派回陵水县国民党党部工作。

黄振士回陵水县后,立即与1925年我党从广州派回陵水开展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陈贵清接上关系。同时,党也派郑家齐(黎族),王克兆,吴瑞廷三人回陵水县协助黄振士、陈贵清开展工作。

2月初,国民党陵水县党部改组,黄振士任党部书记,陈贵清任秘书。与此同时,黄振士和陈贵清等人先后在陵水城乡秘密地吸收了工人郑有造,农民吴文道,士兵黄家芳,教师黄其祥、陈业绍,学生周文朝、陈敦朝、王庆琮等八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使陵水共产党员从原来五人,发展到十三人。 1926年2月28日,在陵城镇文明路陈贵清家的小楼上,黄振士主持召开了中共陵水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中共陵水党小组,黄振士被选为组长。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故里观后感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时代,经历了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迫于生活困难和战争动乱,他到处奔波,亲眼看到国家的衰败,人民的疾苦,他怀着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感,写出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诗篇,记录了唐王朝的巨大变化。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

杜甫的诗篇留下来的有1450多首。在创作方面,他继承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秀传统。

作为中国古典诗坛的集大成者,他“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承继先贤,启迪后学,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顶峰,又被后世尊为“诗圣”。

展开阅读全文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濛濛,庭院深深,旧故里谁人在等一世繁华红尘,斑驳的城墙,为谁半掩着城门,花开花落一时,情痴情缘一世,伊人还在始终守着孤城。城墙外的烟雨声,落在那座青石板上的桥梁上,远方的空灵什么时候落地生根,城门里的草木也已历尽沧桑。繁华红尘,累世情深,那一册青史书写了城门千年后的再等。

酒坛里的香醉了人心,空弹一曲古筝,饮酒成歌,对雨抒情。城里琴声城外音,城里故人城外深。琴声情深胭脂泪,青丝缠乱绕残灯。听雨声,与琴相拥,愁煞了世人。望草木,岁月枯荣,空等了一生。望断情深,唯有轻叹一生,莫,莫,莫!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与共。一句海誓山盟便让人坠落情海里的水深火热之中,一句地老天荒便让人肝肠寸断百转千回,一句等我便付出千年的等候,等到沧海变沧田,等到海枯石烂,等到成了望夫石,城门外的那个人还是没能依约归来。春去春又来,花谢了又花开,半掩的城门还是没能见到那个人的踪影。

看城门外的那棵老树,年龄划了一圈又一圈,看那老树根盘缠着城墙,落叶纷纷碾作了尘。看那油纸伞下走过的桥梁,孤独的青石板上长着微微的青苔。千年的沧桑,没有改变这座城的容颜,它的风韵依旧古朴,它的中国风依旧染墨了宣纸。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不变的是这座等你的城。

秋风煞起,泛黄的树叶随风飘零,如果可以,愿来世作一片树叶,生时,陪伴在你的身边,死时,也依偎在你的脚跟下,伴你走过风风雨雨,走过春花秋月,走过鸳鸯蝴蝶,只求一生一世至死不渝。如果可以,愿来世作一缕清风,安静时,给你舒心的享受,狂暴时,卷去你的烦躁与忧伤,只盼此生此世不离不弃。

佛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若不是在红尘陌上多看了你一眼,又何须向佛苦苦哀求了五千年?又何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何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终是为了情之一字,终是因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自君别后,那一树的秋叶泛黄了整个天空。自君别后,惟独在忧伤与寂寥中徘徊。你那一纸书信,是此情的一米阳光,安抚了片刻的情痴。纵使世人劝阻这份无缘的姻缘,也不愿夭折了那份缱绻痴缠的风花雪月。纵使繁华有三千弱水,也惟愿只取这一瓢。

桥廊上走过你熟悉的背影,若隐若现的身影牵扯着深情人儿的心灵,那回眸一笑俊俏的容颜倾倒了一座坚韧不催的城,那梦境一般的画面啊,是那天使在降临!清风微雨中的琴声,奏出了多少深情人儿的情真意切,奏出了多少深情人儿的相思与孤寂,连那河畔上的水草也动情的摇曳着,舞动着那柔弱的身影。

明明知道那是酒后醉梦中的幻影,明明知道那是思念太深的幻觉,可还是宁愿相信着是那人回来了。千年过尽,在红尘上寻寻觅觅中的你,请停下脚步吧,这里虽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却有细水长流的风景,此生愿为你遮风避雨,来世愿一生为石桥,只望你从桥上驻足停望,守候一季的时光。

看烟雨濛濛敲打着庭院深深,看一树落叶碾作尘泥更护花,看蝴蝶双飞萦绕在花草丛中,半掩着的城门,谁在用一生痴情长叹?那远方的人儿啊,何时才是你的归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游绍兴先生故里作文800字

全文共 2305 字

+ 加入清单

驱车两百多公里,便到了绍兴的境内,不打开心房,是断然不敢这般草率地就亲近这个文化古城的。哦,凌晨1点的鲁迅故里,居然不似想象中的夜市繁华、游人齐聚,深黑的夜里除了朦朦胧胧借着路灯的光亮可以依稀看到石墙上先生夹着卷烟的痕迹外,就都隐藏在神秘中晃晃悠悠地睡了。

为了彻底融进故里生活,特意订了青砖瓦房的台门旅社,接过老房主手里的钥匙打开房间的瞬间是着实吃了一惊的:映入眼帘的便是张四方的木质镂空雕花老式床,周身的红漆早已经剥落得只剩岁月的痕迹,笔直的横上去的床桄仿佛用桐油沥过一般,光滑得舒服,小时候外婆家里的床便是这般模样,真是有种恍然隔世之感。床头有一方小柜子,吱嘎一声拉开抽屉,齐整地摆着两三本《纪念鲁迅》、《鲁迅全集》类的书,有些泛黄的纸张低吟着它年代的久远。

进门靠右手边有一张同样斑驳的书桌,桌边两张好似清朝年间富贵人家的木椅,木椅两旁高出的扶手各有一处磨得发亮,进而想到循着楼梯上来的墙壁上横七竖八都是房客们留下的笔迹、踩上去吱呀吱呀作响的木板搭建的楼梯、中间凹陷下去一块的门房前的高门槛儿……倘不是知道这家店留存了许多年,我定会认为那木椅把手上的两块掉漆是设计的工匠刻意营造出的古老的感觉。窗格也是一色的红漆木质雕花,推开便看到绍兴的老台门院落,在北方是称为“四合院儿”的,正如南方的弄堂在北方叫“胡同”一样。

只是进门左侧的卫生间太过现代化了,以至于一度不愿意去瞥一眼这个角落,而是把目光始终挪在那些古老的物件儿上。不知这老台门店从前是不是用过打水洗脸用的脸盆木架子,配上一只烤釉的搪瓷脸盆一块方方正正的“洋碱”(肥皂),幸而我小的时候还是用过的,也还能知道这些。

到一处旅游,住得舒坦了,第二天游玩的状态精神都会好得多,胃口自然也会大开。洗漱完日也快上三竿了,我们简单收拾收拾,便直奔早已心心念念的店——咸亨酒店。

因为错开了午饭的高峰期,店里人并不见多,行至门前,“咸亨酒店”四个白底粗黑色大字就让我激动万分,脑海里飞速地开始记起《孔乙己》里的文字:“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曲尺形柜台与我印象里的似乎还有些出入,于是想到文字的魅力可能不仅仅在于文字本身,而也是在它于人的脑海里构建出来的画面感、带入感。这样想着又蓦地怅然起来,现实世界若是与脑海中对文学形象的理解有了大的出入甚至丢失了太多,岂不是太难过了?

然而终究还是要进来的,至少二十年陈的花雕香扑鼻地袭来,哪有不美美尝一番之理!一碟茴香豆、两碗酒——酒一定要温热的,虽是渐夏的天气,可小说里的酒是温的,我便也要温的,孔乙己要一碟茴香豆,我便也要一碟豆——只是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读书人,而我,跟大多数店客们一样,是穿着“短衣”而踱进里面,要酒要菜慢慢坐喝的。哈哈哈,写到此自己都不由发笑,妙哉孔乙己,妙哉鲁迅先生!

茴香豆吃着一般,不及妈妈摘下来炒蒜苗的青蚕豆香;八宝饭、童子鸡倒还是合口味,不过也只是一般的滋味,家常菜馆随处都可以吃到;倒是那温着陶碗里浓香滴玉的花雕酒,确是有百饮不厌的感觉。莫说在店内这么贴近这样一碗花雕酒,便是离开数尺开外也不难觉阵阵酒香,孔乙己会怎样去喝这一碗酒呢?这醇厚顺着他略带沙哑的喉咙一线下去时,他会心满意足地“咕嘟”一声,然后又爽快地“啊——”拖出一个神仙似的酣畅淋漓?他会伸出尖细的手指在柜台上轻轻地敲两下,甚至于哼出几声越剧里的唱词?他一定会吧。

老家有种叫“糯米陈酒”的,糯味确实也浓,只是喝了咸亨的花雕更显厚重,初入口也并不平(我总爱将酒用“平”“厚”这些词),咸亨的花雕蔓延在唇齿间有四溢的质感,既有黄酒的厚重感又不失甘甜之气,一碗饮尽,饱满的嗝香弥散在满口和鼻头,周身都跟着醉了。因其是二十年窖藏,碗底还能残存着一流黑糖色的沉淀,浓浓的在青白色陶碗边沿徘徊,时间就在这左右徘徊的晃荡里悠闲了岁月……

游览一地景致,不在大半夜四下转一转,总觉愧对了一次的前行。在绍兴的大街上绕着路灯铺设上去盛春时节雾黄的柏油马路走上几圈,没有目标也不想着方向,漫无目的地四处游晃,看几棵低矮的景观树、听几缕风的呢喃、随手带几包还未打烊的土产,灵魂都仿佛随着脚步慢了下来。

许是只有绍兴,只有在这个湖与湖水和水交织环绕的江南水畔,才能找到难得的慢之感。早在到无锡时,就觉得江南温婉的轻松惬意是北方难体会得到的,再往南,福建两广又多了些沿海港口的喧闹拥挤。只在这绍兴,这座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城,才能真正放慢了步伐,仿佛步子再快一些就与这里的空气都格格不入。树灯下拉长的行人身影,悠悠地贴着地面,一寸一寸缓缓地吞噬前方的路。

除了几家手机营业厅和兜售衣物的店还百无聊赖地坚持着,小吃餐馆商品水果店都关了灯、早早地在缭绕静默的夜色里歇了一天的疲惫。我们也从不肯加快一丝脚步,生怕惊扰了四下沉睡的生灵,生怕自己的一次匆忙,搅扰了这南国愈夏之夜难得的清幽。

至于故里泥墙根难觅的百草园、摆设精致书香浓厚的故居、课本上再现还原的三味书屋,都跟着一群一群一波一波的游人慢慢悠悠地晃了下来,然而游人们在意的大都是拍照摄像发朋友圈,证明来过看过感受过。我却竟忘了拍许多照合许多影,竟只想找一找油菜花中肥胖的黄蜂、翻一翻泥墙根底下何首乌的根,以至于大半天下来,竟只是走了走故里老街、看了看八字桥、书圣的戒珠寺、坐了次乌篷船……乌篷船也不似我早就想好的轻舟沽酒呛河虾,然而一路的人力黄包车轮滚动在青石板路上的咕噜的声,和着脑海里浮现《一件小事》中为数不多的场景片段,却也觉得值得。

下一次,下一次来绍兴,一定要再找一个更淡的季节,更细腻地贴一贴百草园的味,和这凝聚着鲁迅先生民族之魂的安静慢舒的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