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敌国

敌国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敌国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敌国问题。

分享

浏览

3027

作文

3

同舟敌国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早年曾就学于孔子弟子曾参,后在鲁国做官。不久,他被魏文侯封为大将,进攻秦国,并夺取五座城池,但遭到魏相公叔的嫉妒,吴起只得到楚国。在楚国,吴起主持变法,与士卒同甘共苦,因改革的措施触及公室大臣的利益,被杀。吴起是著名军事家,有兵书《吴子》传世,与著名军事家孙武并称“孙吴”。

吴起辅佐魏文侯,魏国在军事上尤其对秦战争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文侯死后,武侯即位,年轻的武侯踌躇满志。一次,武侯与吴起乘舟同行,武侯兴奋地对吴起说:“这么险固的河山,真是魏国之宝呀!”

吴起当即回答说:“国家的稳固,在德而不在险。过去三苗氏左面有烟波浩森的洞庭湖,右面有一望无际的彭蠡泽,但不讲德义,被禹灭了;夏桀所处之地,左面有黄河、济水,右面有泰山、华山,南北地势都很险要,但肆虐残暴,被汤放逐;商纣王所处的地理形势也很优越,左有孟门之险,右有太行山,北有常山,南有黄河,他不修仁义,终被武王消灭。由此看来,国家的稳固,依靠的是德而不是险。如果你不讲德义,那么这同舟的人都是你的敌国。”

武侯听了他的一番话,点头称是,封吴起为西河太守。

后来,“同舟敌国”这一典故,用来指众叛亲离,也形容成为旗鼓相当的对手。

典出《史记.吴起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舟中敌国成语故事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舟中敌国,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词目】舟中敌国

【解释】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相近词】众叛亲离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吴起是着名的军事家,但他总是遇不到赏识自己的明主。一次,吴起听人讲魏文侯比较贤明,就到魏国去投奔。

魏文侯对是否重用吴起举棋不定,就向大夫李克问道:“你觉得吴起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李克说:“我听说,吴起这个人贪官好名,人品低劣,可是在用兵打仗方面却是出类拔萃的!”

“既然如此,就让他当个将军,带一支部队,看看他到底有多大能耐!”魏文侯终于下定了重用吴起的决心。

吴起当了将军后,忠心耿耿地为魏国操练兵马,整天和士卒待在一起。他吃的饭菜、穿的衣服和士卒没什么两样。吴起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战马,打仗时不让士卒为自己背军粮。因为他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大家都很爱戴他。

有一回,一名士卒背上生了痈疽,流脓流血,感到非常痛苦。吴起为了安抚军心,竟然张开嘴巴替他吮吸脓血。士卒们见到将军这样爱惜士兵,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吴起治军有方,又有杰出的指挥才能,结果一连打了几次胜仗。魏文侯见自己果然没有用错人,就让他镇守西河,防备秦国和韩国的军队。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即位,他仍然很赏识吴起。

一次,魏武侯乘船在西河进行调查,船行到中流,他突然高兴地说道:“你们来看,我们的山河何等壮美,山河的牢固真是我们魏国的宝贝呀……”

同船的官员大多随声附和:“对呀,魏国山河坚固,真能使我国太平无事呀……”

吴起是个直性子,不善于施展阿谀之术,他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国家的牢固不在于山河多么险峻,多么易于把守,而是在于德行。以前三苗氏左有洞庭之险、右有彭蠡之利,地形可谓易守难攻。可是由于朝廷在道德上不好,最终仍然被禹灭掉;商朝左有孟门关,右有太行山,北有常山,南有大河,真称得上固若金汤,但是纣王奢侈腐化,造酒池肉林,结果终于被武王灭掉。

“这样来看,一个国家的安全、昌盛,是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形险要。如果国君在德行方面不注重,就是我们乘坐的这个小船上的人,也会成为敌国的人呢!”

“对,你说的这些真是太好啦!”武侯对吴起的独特见解,表现出由衷的赞同。

从此以后,吴起的声望越来越高,甚至颇有升任宰相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舟中敌国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舟中敌国出处:这个成语故事,《战国策·魏策》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都有记栽。

舟中敌国这个成语故事,《战国策·魏策》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都有记栽。

战国时期,魏将吴起,卫国人。他精通兵法,曾有人将他和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并列,称为“孙、吴”c

魏文侯时,吴起被任为将军,颇有战功。文侯死后,他的儿子武侯继位,吴起连任将军的职务。一天,魏武侯和大夫们乘船经过西河。武侯望着滔滔河水和巍巍高山,心里很得意,对吴起说:“好啊,山河地势如此险要,这是保障我们魏国安全的天然有利条件啊!”可是吴起回答道:“不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条件,主要不在于险要的天然地势,而在于英明的政治^在德不在险啊!”

吴起接着说:“从前三苗的地势,左依洞庭湖,右靠鄱阳湖,不能说不险要吧?只因不修德,夏禹把它灭亡了。夏桀统治的国家,南有伊水、洛水,北有壶关、羊肠,地势和复禹时代差不多,还是很险要,只因不修德,被商汤王灭亡了。商朝传到纣王,那时的国家,左边是太行山下的孟门,右边是漳河和滏河,常山在其北,黄河在其南,天然的地势也是很好的,只W不修德,周武王起兵把它灭了=由此看来,在德不在险的道理,不是十分明白的吗?如果您也不修德,那么地势再险要也同样是没有用的,即使现在和您同坐在-条船里的人,到时候也可能都是您的敌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