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授

教授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教授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教授问题。

分享

浏览

7320

作文

52

马伟明教授不惧强权的故事

全文共 194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教授荣获年度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成为海军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马伟明教授不惧强权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马伟明教授不惧强权的故事

这是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佳话,更是凸显马伟明人格魅力和个性色彩的最好例证:

斯年,我国引进的E国某大型装备的发电机系统发生重大故障。马伟明指派刘德志教授前往现场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的调查组进行事故鉴定。经过现场勘察分析,刘德志很快与专家们得出肯定结论:引发故障的直接原因是发电机并头套端设计不合理与制造质量不合格。

刘德志回到学校,马伟明听完情况汇报,立即布置展开研究。“这是通天的涉外事件,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找出足够的证据来。”马伟明预见到,一场国际官司在所难免。

正应了老祖宗一句警语:“凡事预则立。”就在马伟明的故障论证研究接近尾声时,从北京传来指令:以马伟明为首席专家组成中方代表团与E国代表团展开谈判。

E国派出的谈判代表团是高规格的。10个人中,有8个是具有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头衔的资深电机专家。一到故障现场,不问青红皂白,便铁定是中方使用单位违反操作规程。高傲得近乎蛮横!

针锋相对的谈判很快便在双方首席专家之间展开。

E国首席专家围绕“中国人操作不当”的主观臆断,想彻底推翻中方专家的鉴定结论;马伟明逐条予以反驳,并论证其设计上的重大失误与制造工艺的明显缺陷。

E国首席专家盛气凌人,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矢口否认马伟明的说法。

马伟明镇定自若:“那么,请您提供装备的结构设计图,我们一起来分析。”

E国一位总工程师从皮包里掏出一张图纸放在了其首席专家面前。

刘德志为证实其实验结论,走过去看了看,抄下两组数据。

E国首席专家马上折合起图纸,不无嘲讽地挖苦道:“哈哈,今天可是让你们中方专家学到了不少东西。”

马伟明不愠不火,变戏法似地从身旁拿起一张大挂图,在谈判桌上铺展开来,面带微笑:“先生,我们这张图比你们的至少要大10倍。请问,与你们的设计有何差异吗?”

这是马伟明在学校做研究时,吩咐一名青年教员画出的一张E国发电机绕组设计图。直到此刻,刘德志才明白了马伟明此举的良苦用心。

E国的专家们全部站了起来,围着图纸认真观看。令他们目瞪口呆的是,这张图纸与他们的设计图毫无二致!

马伟明站起身来,用手指着图纸的一角:“请问,你们的端部设计经过力学计算吗?”

E国首席专家肯定地回答:“计算过。”

“那么,请把你们的计算结果拿出来。”马伟明要求道。

“不,不,这个计算结果不能告诉你们。”E国首席专家故弄玄虚,再次以教训的口吻拒绝:“这属于另一个技术合同范畴,没经协议拿到报酬之前,我们是不会公开计算结果的。”

马伟明已经是怒火中烧,但他还是忍住了:“你们算没算无关紧要。我们计算的结果是,你们的发电机端部共振频率与柴油机机械共振频率相近,端部受力过大,而设计强度又不够,一旦电流过大,就可能造成短路并导致烧毁电机。”

E国首席专家打断马伟明的话:“请问你们是如何计算共振频率的?”

马伟明随手写出一个公式递了过去,对方不经意地瞅了一眼,便指责马伟明的公式是错的。马伟明坚持自己的公式没有错,于是双方僵持不下。

分歧仅仅在于一个字母应该是分子式的分母还是分子。

这分明是鸡蛋里挑骨头,纯粹找碴儿。刘德志马上出去找教科书,一查,马伟明是对的。再仔细一看,这本书还正巧是E国编辑出版的!事不宜迟,刘德志马上将结果和书本一起悄悄递给马伟明。

“这是电机学的基本常识,一般的教科书上都有。”马伟明趁机也嘲讽了对方一把:“你们E国出版的教科书上也有!”

虽然出了个大洋相,但E国首席专家依然死守“中国人操作不当”的防线,说什么也不承认其发电机设计制造有毛病。

马伟明的论证无可辩驳。从电机学到振动学,从理论力学到材料力学,从实物试验到理论分析再到计算机模拟仿真,他从不同学科不同侧面充分阐释了中方的正确结论。

E国谈判代表低估了中方的实力。他们没有料到,眼下这位身材瘦小甚至有些弱不禁风的年轻人,会运用众多学科领域的理论来支撑他的结论;而他们都只精通发电机,一旦跳出本行,便无力与之抗衡。

E国首席专家的脸涨红了,热汗浸湿了鬓角。突然,他将手臂使劲一挥:“马博士,既然你已经分析出故障原因,还要我们来中国干什么?顺便说一句,你的理论太离奇了,对不起,我们听不懂!”言罢,便准备拂袖而去。

顿时,一股热血直冲马伟明的头顶。他再也无法遏制自己的犟脾气,拉下“马脸”,双眼圆瞪,直视对方,一字一板地将万丈怒火喷出胸腔:“先生,我们是在讨论科学。你不懂,我可以教你!”

翻译被这雄狮般的怒吼惊呆了,望着马伟明久久不敢张口。

“照直译!”马伟明厉声道:“再加一句:我分文不收,免费教!”

“你不懂,我可以教你!”这一声怒吼,吼出了当代中国科技精英的豪情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读刘良华教授《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在2010年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开学典礼上,刘良华教授一段简短但充满幽默、严谨和智慧的讲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强调的“教师一定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一定要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和改革、实践的能力。” 如今,我在拜读刘教授的大作《教师专业成长》一书时,更是受到很多启发,产生许多共鸣。刘教授对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精辟地解读为具备“主动精神”,抱有“乐观心态”和富有“生活情趣”,从而能积极地影响他的学生。”对此,我十分赞同。

确实,一个老师仅仅靠他的外表或者专业知识去打动学生是不长久的,因为老师的年华会失去,老师的专业知识也容易被学生赶超,只有他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长久的,乃至终生的。一个成功的老师,一个真正伟大的教育者,应该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想起并能指引他解决困难、走出困境。

我的教育信条是“让学生发现并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个信条始终贯穿于我的日常教学中。每届学生都有一个同感,那就是起初听我的课都为我流利、纯正的英语折服,但毕业后门记得最深刻的并不是我地道的英语和严谨的教学,而是我展示和传达给他们的一种持久的温情,一种阳光的心态,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带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化的魅力,陪同学生感受生命、生活的美好,做一个有教学智慧和教育思想的老师。” 从某方面看,与刘教授所推崇的“教师智慧”有不谋而合之处。所以,窃喜。

展开阅读全文

——读刘良华教授《刘良华教育讲演录》有感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著作《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我深有感触。的确,书里的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给了我们思路上的引领,它就象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指引和确认!

在平时的教学中,周围的同事,包括我在内,总会感叹教材的编排﹑练习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甚远,我们的课堂难以操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效果不尽如人意。当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讲“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时,顿觉醍醐灌顶,眼前一亮。它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一语道破天机!

我们大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就是吃透教材;对于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虽没有明确的要求,但现在教材的编写者都有这种潜在的期望和安排。“不敢改变教材”和“危险地改教材,即没有深切领会教材的基本的结构和意义之前,就按照自己的方式随意地选择一些内容让学生学习”都是不可取的。要先吃透教材,否则超越教材就会成为“烂尾楼”,难以收拾!补充教材的最本土的理解是知识的补充,刘教授有更开阔的理解— 课程资源的开发(粉笔字﹑手势等身体语言﹑音频和视频等其他资源)。还有一种资源也常被忽略,那就是教师自己个人的资源“他的阅读﹑他的记忆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其实也就是这个方面的资源才使教师的课堂及教学有了自己的特点,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如果一个老师不阅读,这个老师基本上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思考,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有了自己的识别码。更新教材这一项的差异性更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学校性质和不同的学生水平都会制约这一动作。但作为一个教师,他一定要考虑:如何用好的﹑正确的的方法去教授一定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明晰的结构性的认识,给他们自由翱翔的翅膀和天空—“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

作为教师的这些课程智慧的营养来自两方面的的输送:教师的职业培养和教师自己的个人职业规划与积累。前者需要有一些机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条件和机会;后者需要教师个体对职业要有科学的认识观和对知识与技能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如上所述,教师成为一个智慧的﹑出色的教学工作者是一件不太难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成为有课程智慧的教师读刘良华教授《教师专业成长》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好的老师,他之所以受学生的欢迎,是因为他有课程智慧。什么叫课程智慧?这就是说,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要做到这样,刘良华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三条建议:建议一.吃透教材。教材是经过审议的,审议通过后,再做教材。每一个出版社在做教材的时候,都要聚拢很多专家的智慧和优秀中小学老师的智慧。所以,先要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建议二.补充教材。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补充相关的资料。建议三.更新教材。以减法的态度对待教材,把教材里不好的东西删减掉。

我非常赞成刘教授的观点。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优秀的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的学生多么期待有这样的好老师啊。而我们的老师们却总是在抱怨:今天,我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们一点都不配合我,堂上提问他们问题时一点反应也没有,叫他做练习时他也不做,有的甚至在做别的科目的作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点也调动不起来。当然,有的学生确实是不爱学习,不守课堂纪律。然而,我们的老师也该反思一下:是否我们的教学内容太难、太多了,太枯燥无味了,让学生听不懂、跟不上了,让学生厌烦了,放弃了。还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太简单了,太少了,让学生不屑一顾了?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依据堂上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没有不想学好的学生,也没有不想教好学生的老师。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人才。老师们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也就是说去了解教材,吃透教材,在掌握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后,再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整合教学内容,或增加,或减少,进而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教授变身黑社会学术打假路漫漫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2010 年8月29日,方舟子在北京街头遭辣椒水和锤子袭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回应称“方舟子是炒作,为了卖书”,9月21 日,肖传国作为方舟子被打一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被专案组抓获。原因初步断定是因为肖传国认为方舟子、方玄昌通过媒体、网络对其学术打假”,从而导致其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从而进行报复。以10万元雇人袭击方舟子的肖传国,也被称为“肖锤子”。

【多维解读】

①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肖传国式的学术非中国独有,学术造假、打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人们诚信做人的道德的沦丧。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名与利的诱惑固然巨大,但诚信的价值却更高。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可以没有金钱,也可以没有荣誉,但绝不能没有诚信。“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

②人格是最高的学位。顶“教授、博导”、“973首席科学家”等诸多光环的肖传国,从“名医”到阶下囚的人生转折和命运落差,典型地凸显他人格的缺陷。学院授予的“学位”固然重要,它体现了文化水平的高低,某种程度上肯定了一个人在学位上取得的成就。格是人之魂,是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唯有在人生这一最大的课堂中,经过历练和不懈的追求,才可以取得人格这一最高的“学位”。

③健全监督,遵守规则更重要。肖传国等人学术****正在升级和蔓延成一种社会公害。在这个时候,我们太需要来自社会尤其是科学界人士的监督,而社会的责任,就是应该给他们的监督提供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和具有一定透明度的社会空间。只有让学术处于监督之,那些搞欺诈的人才不再敢轻举妄动。

④坚守良知是为人处事的根本。肖传国案更大的隐忧在于,学术机构对造假争议的普遍缄默,无形中放弃了对学术良知的坚守。“良知”,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良知。像以个人的力量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与良知相伴的人,都是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最美的生命。

【适用话题】诚信、真与假、转折、规则、体制、光环,良知等

展开阅读全文

虞永平教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有感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观摩学习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报告,明确了新时期幼儿教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了转变,由以往的“灌输者”“说教者”转变成了课程方案的制定者、设计者。

不应再是过去孩 子的“保姆佣人”,抑或是苦口婆心的怨妇,或是怨声载道的受累人,而应摇身一变,成为顾全大局、统筹帷幄的大将军。正如虞教授所说,教师应学会做该做的事,“不是老师话说多了、事做多了就优秀,但却是与教师的脑力成正比的。”也就是教师应该学习做个“智慧者”。

一、学做“引领者”。

现在的知识不再是静止的,而是生成、变化的,流动的。虞教授指出知识就是经验,是过程性的经验。这注定了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我们幼儿教师把知识转化成一个过程,引导孩子去体验,通过操作体验、观察感受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首 先来学习做课程方案的“制定者”,“引领者“。如准备让孩子干什么,在哪里干,如何干等。从整体上把握,从细节上引领。如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并且紧紧围绕通过这个活动,孩子去体验、思考,获得新的经验,得到发展的目标进行一系列有价值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方案。

二、学做“发现者”。

“生活中缺少的 不是美,而是发现。”“生活即教育”。需要教师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需要。教师应该发现生活中有益的资源,并巧妙地利用。如虞教授举了个幼儿园的例子,通过观察、分析等记录虫子的成长规律,让不喜欢虫子的小朋友在那个氛围中也喜欢观察起了身边的小动物。看到孩子们专注地观察的神态,真心地认为做生活的发现者 是件有趣的事。

如我们社区内就有水果超市。在给幼儿讲授各种水果、蔬菜时,我们园有的教师就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引领孩子到就近的水果店去亲自感官认识各种水果,如看一看,摸一摸等。孩子在直接经验中获得了发展。

如有的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为什么不想玩?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发现背后的原因。是否是因为材料太过陈旧?还是材料缺乏层次性,让孩子缺少挑战的欲望呢?等等。发现、了解了孩子动机背后的原因,就真正读懂了孩子。

三、学做“创设者”

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有价值的“情境”活动。虞教授提到幼儿园的特点是“游戏化”、“情境化”。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孩子直接参与,从中反思,做有意义的事,进而获得成长。

利用节日民俗这 一特别的生活资源,让孩子在做中学。如幼儿园在过“腊八节”时,有的班级通过自己动手制做“腊八粥”,品粥等活动。让孩子了解节日的习俗,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端午节,自己亲手尝试“包粽子“等,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体验了民俗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处处提醒我们教师需要在生活中积淀,学做教育的制定者、发现者、创设者。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新型的“智慧型“教师,关注过程,聆听生命,用生命唤醒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虞教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讲座观后感

全文共 224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聆听了虞永平教授讲座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明白了过程意识就是我们幼儿园的课程不同于中小学课程,并不是静静地倾听和回答问题,更在意的是关注孩子实际的学习过程、获得经验的过程。过程意识即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在意获得经验的过程,也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3--6岁的幼儿,天性活泼,好奇心强,直观性思维、具体形象性思维占主导,虞教授提出的过程意识,顺应幼儿的思维特点,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必须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然而成长是不能代替的,发展是需要主动的。如何让孩子全身心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来,实现主动活泼地发展呢?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他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的理解了。”确实,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那些亲身体验和实践过的才刻骨铭心。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点滴小事中、在亲身体验中培养良好的品德,激发美好的情感。

一、在模拟体验中获得快乐

快乐是孩子们的权利,拥有了快乐,就拥有了一切,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快乐,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一次模拟、一种体验都可能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插上快乐的翅膀,飞向幸福的殿堂。

在教学上,我为孩子们创设了许多可以模拟的角色,而对角色的确立则注重生活化、游戏化,使模拟体验对孩子们有强烈的吸引力。例如:在上语言课《龟兔赛跑》时,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听这个故事,但对寓言中所包含的思想体会得不深,我就组织孩子们利用自制面具表演故事,在孩子们经历了兔子从洋洋得意到垂头丧气的过程中,他们领会到了“骄傲使人落后”这一至理名言的含义。孩子们喜欢模拟活动,这不仅是好奇,更重要的是在角色模拟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这是没有成人说教、灌输、约束的自主之乐,与伙伴一起表演的合作之乐,自信心大为增强的成功之乐。

二、在体验感悟中培养情感

卢梭曾说过: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们的内心体验和感悟是呈个性化、多元化的,是在动态中发展的,让孩子们到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智慧去领悟。

走在大街上,我们经常与残疾人擦肩而过,因为习惯了这样的场面,我们甚至忽略了对这些弱势群体投去关注的一瞥,甚至当一些顽皮的孩子对残疾人不协调的动作进行模仿时,我们也觉得对孩子的阻止可有可无。也许孩子们没什么恶意,只是觉得好玩,但这对原本就很脆弱、敏感的心灵地刺痛是我们正常人难以体会到的。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感恩、学会关爱,我让孩子找找我们生活周围的盲人,然后,我带着他们去采访他,在采访中,孩子们了解了盲人爷爷生活上的不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残疾人的不幸。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都将让孩子们刻骨铭心。

三、在体验探究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具有浓厚兴趣的人,对学习就会孜孜不倦;一个缺乏兴趣或兴趣浅薄的人,就会使自己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正如“你可以把一匹马拉到河边,你却不能强迫它喝水”一样,任何一项活动,如果没有孩子们的主动探究是不可能认识深刻的。

大班上学期有一节社会活动《种子种植乐》,我让孩子自己搜集废旧瓶子和花盆、自己带种子和土。我们在讨论了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后,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行动起来,他们小心地、轻轻地把种子埋在土里,浇上水,贴上自己的名字,他们认真的态度让我动容。过了几天,小种子发生了变化,“老师,我的小种子发芽了!”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大叫。“为什么我的还没有出来啊?是不是水浇的不够啊!”说着,孩子们就开始为自己的植物浇水。孩子们的热情一直持续着,每天来到幼儿园就去看自己的小苗,给小苗浇水,互相交流小苗的成长进程。孩子们的一次种植,就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了解了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掌握了正确的种植方法;通过仔细观察植物,发现植物的特征和变化,掌握的知识更丰富、更深刻。在这些体验活动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进行了主动地探究,在探究中获得了知识、方法、技能、感悟,学会了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四、在体验教育中培养创造力

火柴的发明,正是基于科学家们在石头之间千万次的磨擦带来的灵感。每一次创新,也是基于千万次实践中智慧火花的一闪。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去撞出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探索。

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孩子们自己创设体验环境,扮演体验角色。孩子们通过讨论合作,设计出了一个个具有较强创意的活动。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我们开展了一次“我是小小导游员”活动,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家乡的变化,有个孩子还把班内其他孩子对家乡的建议告诉了当镇长的爸爸,在他们心中,从小就树立了主人翁思想。在这些体验教育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创新赋予了实践活动新的生命力,它是实践活动能够持久、鲜活的“灵丹妙药”;反过来,实践活动又促进了创新意识,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当然,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良好行为的养成,需要在思想上认识,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此,教育教学中的体验活动必须坚持长期性,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多创造体验机会,组织和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把做人做事的道德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被称为“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1925年,清华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学术影响深远的大事:成立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研究院的宗旨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人才。当时的清华是个留美预备学校,留美预备学校来办国学院,这本身就是要吸收西学来建设自己的文化。

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第一位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第二位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启超;第三位是从哈佛大学回来的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三位导师性格各异,但都大名鼎鼎。而四大导师中最晚到校的陈寅恪,在当时并不出名。

陈寅恪出任研究院的导师,一说是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所推荐,他因为了解陈寅恪的博学而推崇备至;还有一说是梁启超提名的,据说梁启超为了推荐陈寅恪,还曾与清华校长有过一番舌战。校长说,陈寅恪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怎么能连这些都没有呢?梁启超说:“没有学衔,没有著作,就不能当国学院的教授啊?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梁启超还说:“这样的人如果不请回来就被外国的大学请去了。”清华的校长最终怎么做出决定的,无从考证。但事实是,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刚刚年满36岁。

一年后,陈寅恪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他很幽默。因为四大导师中的梁启超是“南海圣人”康有为的弟子,王国维是末代皇帝的读书顾问,于是陈寅恪就给学生们送了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令师生们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他在课余分析各国文字的演变,竟把葡萄酒原产何地,流传何处的脉络,给学生讲述得一清二楚。他上课时,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有人称他为“活字典”,也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

当时,冯友兰先生是大学者,名气比陈寅恪响亮得多,但冯友兰在陈寅恪面前也是毕恭毕敬、以学生自居,这连当时的学生们都能感觉到。

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本土派认为,洋派不懂国情,你的学问再高,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留洋派就觉得本土派太迂腐,眼光太狭,不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因而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是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哈利波特》斯内普教授逝世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著名演员艾伦·瑞克曼(Alan Rickman),1946年2月21日出生于伦敦,2016年1月14日因癌症逝世,享年69岁。消息一出,令世界为之震惊和哀伤。

瑞克曼被中国观众所熟知是在根据J.K.罗琳(J.K.Rowling)所著的《哈利·波特》改编的系列电影中扮演阴险的而又伟大的“双面间谍”——魔法学校教授西弗勒斯·斯内普一角。

据报道称,艾伦的家人今天在一份公开声明中表示:“演员、导演艾伦-里克曼因癌症离开人世,享年69岁,临终前,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同时,并且透露了他已经与癌症抗争“秘密抗争”多年的消息。

艾伦因为《哈利波特》《罗宾汉》等著名电影中的出色表现为观众所熟知,并且在去世之前一直与疾病秘密斗争着。他于去年才刚刚透露自己与1977年以来交往多年的女友里马-霍顿(Rima Horton)秘密完婚。

据悉,里克曼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在毕业之前就在舞台上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事业。他也是娱乐圈最著名的“反派角色”之一,其中包括《虎胆龙威》(Die Hard)中的德国恐怖分子汉斯-格鲁博(Hans Gruber),《侠盗王子罗宾汉》(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中的诺丁汉郡长(Sheriff of Nottingham),以及《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中的斯内普教授。(老甲)

个人资料:

艾伦·瑞克曼(Alan Sidney Patrick Rickman),1946年2月21日生于伦敦汉默史密斯,英国皇家艺术戏剧学院副主席,舞台剧演员、电视演员、电影演员、导演、编剧、经理人、配音员。英国最多才多艺的舞台剧演员和影视演员之一。

艾伦·瑞克曼曾先后提名或荣获英国电影学院奖、托尼奖(戏剧)、金球奖(电影电视)、艾美奖(电视剧)等重要奖项的演员荣誉,1995年被《帝国》(Empire)杂志选为“电影史上100位最性感的影星”第34位,1997年再次被评为“有史以来最杰出的100位影星”第59位。

2015年,艾伦·瑞克曼与相识相伴了五十年的女友Rima Horton正式成婚。

展开阅读全文

朱现民,男,59岁,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走上讲坛,你一丝不苟教勉学子,培育桃李芬芳;深入基层,你一颗仁心悬壶乡邻,践行大爱无疆。精诚仁朴,大医风范。你是仁心医者,最美教师朱现民

连续15年,朱现民坚持带领学生深入到全省15个市县的40多个乡村,为村民义务诊病,宣传卫生常识,手把手教学生取穴、行针、敷药,被媒体誉为“下乡成瘾的教授”。

2014年至2015年,朱现民到河南、湖北、云南等地,培训各省村医800余人,并在2015年年底带领村医奔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为地震中受伤的灾民义诊服务。他还受省卫生厅委派,带领全省各地23名医疗人员赴新疆哈密进行援疆服务,受到少数民族同胞的好评。

朱现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第二届省直“十大道德模范”提名奖、河南省卫生系统“职业道德标兵”。

展开阅读全文

素材6退休教授为旷课写检讨信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山东师范大学74岁的返聘教授王万森,因看错课表而旷课。王老得知本人旷课后,一度落泪,“底线很重要,作为老师责任感就是底线。”王老认为,看错课表不是偶然,而是在细节上酿成大错,究其根本,还是本人的教学态度有成绩,所以要从检查本人的不足开始,认真地做学问,认真地教学。于是,他在课堂上向全体先生宣读了本人的检讨

王老在检讨信里写道:“我从教50年,把上课作为铁的纪律,雷打不动地要求本人。这是教员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教员的光荣,教师就该当按时上课,而且倾注心血把每堂课上好。”

立意一: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山东师范大学74岁高龄的返聘教授王万森因看错课表耽搁了给先生上课,为此,他竞一度落泪,在先生面前宣读检讨信,诚恳地承认本人 的错误,这种知错就改的品德令人尊崇。

立意二:责任重于泰山。王万森教授认为本人因看错课表而旷课超越了本人作为一名教师的底线,并说“责任感就是底线”。他把教书育人的责任看作本人工作的底线,认为旷课违犯了本人的底线,因此写下检讨信,当众宣读,这种把责任看得高于一切的做法 值得倡导和学习。

立意三:要有工夫观念。从王教授为旷课道歉来看,他把严厉恪守上课的工夫当作一位教师应该恪守的“铁的纪律”。他认为:“教师就该当按时上课,而且倾注心血把每堂课上好。”在50年的教先生涯中他不断都是这样严厉要求本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陈教授受刺激疯掉了!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在剧中,陈教授是考古小分队教授。陈教授慈祥和蔼,学识渊博,对年轻人总是寄予厚望,痴迷考察文物古迹,拥有极强钻研精神的工作狂。陈教授由于与Shirley杨的父亲是好友,并且对精绝文化以及鬼洞族着迷,因此同意带领一群学生和胡八一、王胖子以及Shirley杨一同前往大漠。

可惜的是,陈教授虽然也逃出生天,可是却因在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里受到严重惊吓,已经精神失常了。那么陈教授为什么疯了呢?因为陈教授是个规规矩矩的人,是个老古董。所以突然死了那么多身边的人,精神上接受不了,受到强烈刺激,所以变疯了。电视剧将怎么改编这个剧情,只有等电视剧播出后才知晓。

展开阅读全文

名教授启功的“胡说”关键词:友善,与人交往,谦逊,学问,大师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启功待人友善是出了名的,“启功不打假”更被传为美谈。晚年应接不暇的来访,为书所累的无奈都与他以礼待人的谦和品性有关。章景怀说,与启先生共同生活 的几十年里,他待人接物的礼数始终如一:对人称呼“您”,握手要站起来,送客要出门……而他送给别人书画作品的数量也可以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计名利、不摆架子、幽默可亲的启先生人缘非常好。

约三十年前,先生应邀赴香港演讲《红楼梦》。先生登台鞠躬之后,便提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字:“胡说。”见满堂愕然,先生笑眯眯解云:“过去胡适之先生一家之说,或贬之‘胡说’;启功系满人,亦胡种也,今日所说乃真正之‘胡说’。尚盼诸位姑且听之,多予批正也。”

展开阅读全文

黄教授的深圳梦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教授深圳梦——小人物众生相(4)

黄老师自己说已经有六十多岁了,但还是来到了深圳,用他自己的话“来闯深圳!”

黄老师是个客家人,从行政区划上来讲,他来自潮汕,更确切的说,他来自汕头。

黄老师据说在当地某个大学当过英语老师,所以在深圳的朋友们都叫他黄教授。

长的干瘦,由于瘦而显得颧骨高,眼睛大,典型一个岭南人。黄老师说话表情很丰富,与人见面的时候略带一点夸张的语气和动作,“见到你我太高兴了!”“我真的太想你了!”从口中不断而出,手在说话的时候空中大幅度比画,通常还接着带出一串流利的英语,不知道人家是否能听懂,反正说的对方心里热乎乎的。

黄老师刚见我的第一面就显得很兴奋,“深圳太好了,每天都让我见到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事……”

“每天我都能学到新的东西,都有新收获!”

“汕头怎么能跟深圳比,差的太远啦!”

问他回不回汕头,“不回去了,我要在深圳发展!”

很肯定的样子。

黄老师应该到过很多地方,也做过很多工作。比方除了家乡粤东潮汕地区,还到过海南海口,粤西湛江等地,所以客家话、潮汕话、白话、海南话,加上英语,都能流利地讲上几句。

黄老师喜欢说:“深圳我有很多学生……”“××公司老总是我的学生”之类的话。

黄老师很勤力,一方面在一些公司做些事情,另外一方面还给几个小孩教授英语,所以整天在深圳市区穿梭奔波,一直显得很累,见面时常困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不停打哈欠,尤其是中午的时候,他总会眯缝着双眼自嘲:“人老啦!”

第一次见面他就提出要在我办公室的沙发上睡午觉,顺利的获准让他很是感激,以后就继续交流,最后就成了忘年交(虽然我也老大不小了)。

黄老师一直有个心愿,想办一个英语培训班。他说曾经听他一个学生的建议,成立过一个培训公司,但是当初答应给他业务的学生,却在他的公司注册成立后,因职务调整而“说不上话,拿不了事”。

黄老师说,年纪大了,好多事情都记不住,特别容易“北方话叫丢三落四。”

前几天黄老师告诉我,他以自己名字办了一个英语沙龙,每个周末三天晚上举行,“还有许多在深圳的外国人参加……”

黄老师喜欢热闹,前段时间还因与年轻妹妹跳舞而“惹的老伴不高兴”这下可好,可以充分发挥一下特长并尽兴快乐。

希望黄老师的英语培训班尽快上路,深圳梦能尽快实现!

[黄教授的深圳梦作文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台湾教授解读高考作文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教授曾参与台湾高考阅卷三十多年,撰述2014年、2015年全国高考作文范例。他从国学和写作的关系谈起,并对今年的高考作文做了逐一分析。

“有人戏言:过去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读书。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就是不读书。”朱教授建议学生们多读课外读物,“阅读少的孩子思想贫乏,不阅读更多书籍不可能写出好文章。”

写作有没有技巧?朱教授认为,“审题非常重要,‘文章’二字,文是文采,章指章法。好文章需要起承转合,起笔发挥、序论、讨论、结论必不可少。写作文时最好不要提笔就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文章整体布局挺关键。”

此外,朱教授认为同学们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凡大家作品,必有一种面貌、神态与他人迥不相同。”他建议学生们写自己熟悉的素材,才有可能淋漓尽致。“平实最真实,自在最实在。”

综观今年高考作文试题,朱教授总结了一些特点。比如,今年有多省作文试题,显露传统文化的话题,“如何从传统文化吸取一些东西,来重建个人内心、重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很重要的问题。”此外,“给违规父亲写一封信”、“男孩请求公交车司机等残疾妈妈”等都表现出中国自古以来“文章合为时而作”的问询传统。“高考作文一直重视辨证思维,今年四川卷‘老实与聪明’,广东卷‘自然的近与远’,都考验学生思辨的能力。”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山东高考作文卷“丝瓜藤与肉豆须”考倒了很多住在城市的学生。如何从日常生活所见的事物,体悟人生的哲理,也很重要。湖北卷“喷泉与泉水”,从过去重视大我的命题,转向关心自我内心的成长。安徽卷的“蝴蝶翅膀的颜色”、广东卷的“自然的近与远”等题目则显示出人文与科学结合的特点。

[台湾教授解读高考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教授小学生写作文的方法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生写作文只是初学初练,缺点,毛病自然很多。就象画画一样,从涂鸦开始。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涂鸦作文”。把学生的作文改得太细致未必就有好效果,甚至会事与愿违。学生精心写完作文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试想,如果换来的是老师的否定和批评或者是面目全非的批改,他们怎能不受打击呢?他们又怎么会喜欢写作文呢?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尝试用亲切、鼓励的语言写作文评语,尽力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将好词佳句圈起来以示鼓励。如果作文语言生动、精彩,我就批示“只要你肯努力,也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如果选材新颖,立意、表达都很好,我就批示“写得很好,可以发表。”对学困生的评语要慎重,决不能轻易批下“词不达意,不知写的是什么”等评语,而是尽力找出文中的优点,用红笔圈起来,或者画上一朵鲜艳的大红花,并用商讨的语气指出如果怎么写会更好。

在作文评讲时,把学生作文的精彩之处在全班朗读,学生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学生不但改变了对评语的态度,而且对作文的态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写作兴趣也被激发起来了。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博学教授陈寅恪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着名历史学家,学者陈寅恪。人称“教授之教授”。着名学者吴密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统论之,吾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他在少年时代就研习《说文解字》和训诂学,熟读经书和《二十四史》;13岁留学日本东京巢鸭弘文学院,21岁留学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瑞士苏黎世古学,美国哈佛大学。他精通英、德、法、日文,还基本掌握了拉丁文、希腊文、梵文、巴利文、波斯文、突厥文、西夏文、藏文、蒙文和满文等19种文字。

他先后在香港和内地多所着名高等学府任教授,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他对魏晋南关朝史,随唐史,蒙古史,以及对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为国内外学者所推崇。

着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并有《金明馆丛稿》等大批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假如我是医学教授_初中作文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医学,一门给人类带来健康与欢乐的科学;医学教授,一个令人羡慕的崇高职业。我多么渴望自己是一名成就卓着的医学教授。

假如我是医学教授,我会研制出各种廉价的特效药物,让病人服用后早日康复,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让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再也没有顽疾绝症。

再过二十年,医学已相当发达,艾滋病与癌症早已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服用了特效药物,过两天就会康复,就像治疗感冒那么简单。可是,最近又出现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绝症——“3D”病。这种病又名“三天死”,顾名思义,得了这种病的人由得病、发病、死亡仅三天。全球的医生、医学专家都竭尽全力想研究出治疗这种病的特效药物。有的从剖析病毒入手寻找特效药,有的从基因分析入手寻求治疗的捷径……可研究了两年也没有结果。在这两年间,全球人口急剧下降,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搞得人心惶惶。

虽说这种病可怕,但也有奇迹。在我国北方有一个中年男子得了这种病,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为了探究其中奥秘,我决定去拜访这位“奇人”。我来到他家中,他热情地拿出了药方,对我说:“看,我就吃这药。”我看这张药方跟别的医师的药方子也没什么两样,我就问他有什么嗜好。“嗜好?嗯,俺也没啥嗜好,就是爱喝雪水。”雪水?难道雪水含有治疗“3D”病的元素?我决定留在北方研究雪花。

春天,我翻阅资料、病历,研究“3D”病的病毒成分;冬天,我分解雪花,一心想研制出解药。就这样,一晃两年又过去了,我的研究还是没有取得大的进展。我开始有点动摇了,但是看着病人在痛苦中死去,看着病人那一双双绝望的眼睛,我又振奋起精神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这一次,我比上次更努力,更专注,不放过任何一点发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从雪花中提炼出一种米黄色物质。为了证实这种物质对于“3D”病有治疗作用,我做了一次实验。我给小白鼠注射了“3D”病毒,只见它不再活蹦乱跳了,而是蜷缩在一角,哆哆嗦嗦的,我又给小白鼠注射了雪水提炼物,奇迹出现了,小白鼠又活蹦乱跳了。又经过多次试验,效果相当好。啊哈!我成功了。我又做了几十例临床试验,疗效相当突出,病人不久都恢复了健康。而且这种药物价格便宜,所有病人都买得起。不久,我凭借对“3D”病的学术论文和研制出的特效药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看着病愈出院的人们捧着鲜花频频向我致谢,我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

这有可能吗?有,完全有。但我知道,未来成功之路还有很长很长,担子还是很重很重……。

展开阅读全文

写给老教授的一封信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老婆婆:

您好!

还记得我吗?我就是那个喜欢拉小提琴的孩子。以前,没有人愿意听我拉小提琴,但是,您却与众不同,您声称自己是“聋子”。其实,我知道:您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一位教授。不管我拉出的声音有多么难听,您都是用平静的眼神望着我,做我唯一的听众。从您的目光中,我读出了您对我的鼓励。于是,我变得更加自,有勇气,有力量了。最终,我从一个音乐“白痴”变成了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这里面有您的功劳啊!

明天,我就要出国演出了,而且是去被称为“文明古国”的中国表演小提琴。听说他们刚刚成功地举办了一届奥运会,不但打破了多项奥运会记录,还夺得金牌榜第一名呢!了不起啊!在世界的眼里,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有很多未解之谜。所以,去中国表演小提琴独奏,是我最大的愿望,很快,这个心愿就可以实现了,我好兴奋,好激动哟!老婆婆,也许,我现在该称呼您“教授”啦!如果没有您对我的鼓励,我想,我可能永远是一个被音乐世界拒之门外的孩子;如果没有您对我的鼓励,我想,我不可能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如果没有您对我的鼓励,我想,我不可能会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如果没有您对我的鼓励……老婆婆,只言片语表达不尽我对您的敬意,等我从国外演出回来,一定去看望您。我知道,您对我还有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期待。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更加刻苦地练习小提琴,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天天都有好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写给老教授的一封信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老教授们:

您们好!风风雨雨几十年,辛辛苦苦一辈子,您们为社会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无私地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却在岁月的流逝中斑白了自己的双鬓,但是社会没有将你们遗忘,西华也将永远记住您们的丰功伟绩.

现在是该您们安享晚年的时刻了,然而,您们的子女或者在继续坚守着您们的岗位为社会培育人才,或者在其他的岗位上为“和谐”社会做着奉献.对于您们来说,在物资生活上有社会与学校的关心,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您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您们可能已经很久没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孩子,独自在空荡荡的房间徘徊等待.但是社会、学校需要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容许他们有很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您们应该为自己的子女们感到自豪与骄傲.

现在,我们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的团体――勤工助学岗,将您们的这些生活上的不便问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又时值“创先争优”活动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学校给了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就应该树立起表率的作用.我们作为有先进意识的示范岗,发扬尊老的传统美德,关爱、温暖老人们也是锻炼我们的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心动就行动,准备组织一批有耐心、有爱心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里面陪陪你们,比如聊聊天、做做清洁、买点生活用品等.我们都是把您们看着是自己家的爷爷奶奶一样,用心来对待每一件您们生活上的事情,当您们快乐的时候一起分享,当您们烦恼的时候认真听您们的倾诉.我们都相,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会让您们能够拥有安享晚这份独特幸福感,让您们的心情能够更加舒畅,快乐地度过晚年时光.

对于我们来说,在平常的倾听中还能得到您们的谆谆教诲,也是我们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待在大学几年时间了,我们也不像以前那样方便回家看望自己的爷爷奶奶,望着您们这些慈祥的老人,又像是回到了老家,回到了爷爷奶奶的身边,那种幸福感是我们渴望已久的,同时也使我们懂得,当我们走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爱在,所有的老人都可以幸福的享受天伦之乐!

我们秉承着西华“求实、明德、卓越”的校训精神,将踏踏实实将这项事业坚持下去,而且要干得漂漂亮亮.爱,虽然只是那一秒钟的感动,却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从此以后我们的心相连,情相系,有我们在的世界,您们再也不会感到孤独,我们会陪伴在您们的身旁,让您们有一个安乐的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