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墨

文墨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文墨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文墨问题。

分享

浏览

4984

作文

2

范文:悠悠文墨贯古今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

展开阅读全文

今生文墨情散文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琴弦挣断指尖,上元佳节,灯火阑珊,走失了一抹鸾凤的身影,他本无心阑珊,却惊扰了昙花的梦,烟花乍起,刹那变永远。

观棋不语多寂寥,涉过楚河汉界的青衣司马,兴味阑珊,一叶兰舟,把酒临风,揣摹满目花红带来的忧愁,正凭栏,却被一记妙招,误引入桃源间。

三千本红楼,演绎的是同一个结局,只是一个守候的人,看着斑驳的痕迹,掌心过滤了几层风雨,谁敲开了心苑的柴扉,红笺无语,只是愁绪作祟。

几幅鲛绡,织入了三分春色,二分归了尘土,一分逐了流水,留不得一点乱絮飞红,在豆蔻梢头,拟做窗前的烛影,走过香径,摇动蓱花上的更漏。

才子的一把刀,诗人的一支箭,啾啾镝鸣,飞跃过云雾弥漫的江南,将平淡刺穿,开出一朵传奇绚烂。

在汩汩流动的水声里,浸染每一寸土地,深的是莲花,浅的是雾岚,揽尽千古事,在一片粉黛。

将一地幽幽的碎梦扫开,像风儿吹落桂花闲,在阴郁的记忆里铺开,开始遥望远川,熠熠闪光,有月光跳跃在上边。

谁的石头城,在云烟过处祭祀苍天,坐在高台上,吹笛、饮酒、笑傲林泉,在一池墨色里,钓一尾青莲。

诗歌是一口哽在喉咙口的气,永远都吐不出来,等到终于呼出,却叹一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杯盏大度,容下腹内弦月如钩,钓紧了万古闲愁,不用靠笙箫一一演奏,一夜苔生,月影伴清风,不用吟诗,只宜举头。

隔着无数岁月,枫叶又红了秋天,城下烟波起,往事渡过沧海桑田,秋风来到塞下,大雁无声地逃遁,只有号角,吹动了城楼上的屋檐,羌笛声抖落了梁上的尘土,落在头上,化成了满头的二白,离家十载,回家的念头重复了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