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无缘

无缘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无缘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无缘问题。

分享

浏览

1143

作文

6

意外受伤无缘悉尼奥运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进门时,石妈妈正为《海峡都市报》上的一则消息着急,上边说智勇的状态不好,有赛前心理综合征,她告诉记者,“他太想赢了,太想拿冠军来改善家里的现状了,他也知道闽西山区培养出一名运动员不容易,自己的身上担负着山区人民多大的期盼。”“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石智勇从小就特别懂事。朱日平是石智勇的第一位恩师,两人相处了三年。对这个学生,朱教练最大的印象就是“这个小孩挺早熟的”,训练刻苦,从不偷懒,常常训练结束后,石智勇还一个人默默地举上一会儿。刻苦加上天赋,使他很快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13岁那年,他被选到了省体校。在省体校,贫困的家无法支持他太多,一个月就50块钱,13岁的他每天自己洗衣服,因为送出去洗要花钱。

2000年是石智勇最难忘的一年,奥运会前意外受伤导致退出。无缘悉尼奥运会的智勇情绪十分低落,石雄信夫妇和朱教练一起到北京陪他度过了这段最痛苦的日子。那是夫妇俩第一次去北京,耿直的老两口也不知说什么,就默默地陪着儿子。回家后,父亲还经常给智勇写信,陪他渡过难关。父母偶尔借助网络视频和智勇“见面”,但因家里没电脑,平时想儿子时,就和儿子约好时间后到邻居家上网。妈妈说,两年多没见儿子了,每次和智勇视频聊天,夫妇俩都特意换件体面的衣服。“我们不会说话,有时就嘿嘿笑上几声。”视频聊天成了给儿子减压的方法。

“智勇太想拿金牌了,心理负担太重了,平时都好好的,一到比赛时就想着要给家里买新房,让我们过得好一点,往往就发挥不出水平。这次去雅典,我们和他说了,我们一切都好,有什么压力,大家分担也能过去。智勇保证了,这次去雅典不会有顾虑,就是去拼。”其实,儿子运动生涯的起伏也历练着父母,石妈妈说儿子的比赛他们不敢看,怕儿子受伤,也怕儿子举不起来,比赛时甚至故意不看,等赛后智勇打电话回来再了解结果。然而昨天他们看完了比赛,石爸爸说,他相信儿子的出征誓言。

展开阅读全文

险些无缘里约奥运会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的喀山世锦赛,傅园慧斩获50米仰泳金牌,还和队友们一起拿下4x100米混合泳冠军。此时距离奥运会正好一年时间,很多人都期待傅园慧可以把优异的状态延续到里约。

谁料到,备战奥运的过程中,因为生病她的状态滑到谷底,险些无缘里约奥运会。

年初举办的澳洲三国对抗赛上,她的200米仰泳成绩比去年同一时间段慢了11秒,“你知道11秒意味着什么吗?”她反问记者,“11秒就是我从泳池这边游到泳池那边的时间。”

2016年4月全国冠军赛,也是奥运会选拔赛比赛当天,傅园慧在微博上写道:如果我今晚阵亡了,请大家记得我曾经也是一条好汉。

而在采访时她也说:“选拔赛神秘莫测,妙不可言,我没什么信心。哈哈,我觉得我要落选。”

那天她的眉间让教练挤了一个红点,叫做“开天眼”。虽然状态不好,但她还是那样,手舞足蹈快快乐乐。

但结果如她所料,本应在全国赛所向披靡的傅园慧,却在100米仰泳决赛中垫底,甚至没有闯进200米仰泳项目半决赛。

展开阅读全文

无缘“郎一期”后独自看着《致青春》落泪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在伦敦,当中国女排在1/4决赛中不敌日本队后,魏秋月在替补席上哭得梨花带雨。

中国女排梦碎伦敦奥运后,魏秋月找到天津女排,表示在坚持打完2013年辽宁全运会后,就通过出国学习比赛的方式,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

伦敦奥运后的第二年,郎平重新接过了中国女排的教鞭,这也扭转了魏秋月退役的想法。

“每个排球运动员都希望郎导能成为自己的教练。一听到她当主教练的消息,我感觉一下子看到了希望。”魏秋月因为郎平的回归而改变了想法,再打四年,实现梦想,“从听到郎导上任的消息那一刻起,我想重新开始。”

可是,在郎平的新一届国家队大名单中,魏秋月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据《体坛周报》透露,她在看到名单后,一个人跑去电影院看当时正在热映的《致青春》,一边看一边哭,她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国手生涯就此划上句号。

无缘“郎一期”,她决定远赴阿塞拜疆,去体验国外的排球世界。即便如此,魏秋月在签约时还特意嘱咐经纪人在协议中注明,“一旦再次入选国家队,如果俱乐部的比赛与国家队的比赛有冲突,魏秋月将优先参加国家队比赛。”

在阿塞拜疆,魏秋月过得也并不顺利,于是她回到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放开二胎,与我们无缘

全文共 1658 字

+ 加入清单

文/贤者无忧

前几天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政策一出台,立马引起了轰动。电视、网络、报纸。通篇报道。政府部门的权威解释,有专家教授的,有百姓的欢呼,也有无耐。令人搞笑的段子,在微信中广为传播。

为什么这么多人欢呼雀跃,因为生二胎有许多的好处。

首先,是给孤单的孩子找个伴 。我们的孩子这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很孤独了,但至少还有表兄妹吧。如果继续实行一胎政策孩子的下一代连这层关系都没有了,那不是太可怜了。有兄弟姐妹的传统家庭模式相比,独生子女更孤独,幸福与哀伤难与人分享;许多独生子女希望家中有兄弟姐妹能与自己做伴。父母希望孩子能拥有与手足相亲相爱的机会,从孩子到成年,一路相互扶持,即使父母年迈逝去,也能有温暖相依相伴。如果有兄弟姐妹,能让他们学会宽容、关心和照顾别人,也更容易和陌生人交流。

其次,可以减轻子女养老压力。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只生育一个孩子,将来他们年老时,这个孩子将面临照顾2位低龄老人(第一代独生子女)及4位高龄老人(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如今,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也面临着严峻的养育风险。独生子女一旦遇到夭折、伤残等意外,对于父母特别是年岁较大不能再生育的父母,将构成毁灭性打击,形成许多的空巢家庭。失独老人的家庭那就更悲惨了。

再次,多几个子孙后代,晚年会过的更有滋有味。几千年来,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一直是我国传统社会不懈追求的理想家庭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并逐渐积淀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传统的家庭观念崇尚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满足于“人丁兴旺、儿孙满堂”。在传统的大家庭里,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并维系家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尊老敬老、“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宗族观念。绝大多数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多子多福、儿孙满堂是家族兴旺的象征。生二胎,将来孩子的孩子就可以让自己带,自己做老人家可以有时间抱抱孙子,带带小孩,解解寂寞,让晚年过得有滋有味。

最后,就是生个一男一女,凑个“好”字。传统的思想都是希望儿女双全,这样就圆满了,凑个“好”字。

90后高兴啊。可以再生一个小孩,让孩子不再孤单,可以快乐的健康成长。

80后痛苦,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批独生子女,担负的责任重大,何况在他们成长和工作过程中,都是赶上时代赋予的责任。这一代人,买房基本按揭,生活很有压力。尽管他们还有生育能力,但是夫妻二人面对4个老人的生活困境,还要再生一个孩子,负担会更重。

70后很难过。他们首先要考虑的自己身体,最小的也是35岁以上了,基本都是人到中年,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大。再生育一个孩子,身体会不会适应,经济能否承受。他们应该很纠结也很难过。

60后很无奈。他们都是响应党的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都只有一个孩子。现在错过了生育年龄,没有办法了。我也是60后,孩子出去了,留下两个孤独的老人,相依为伴。每天苦守电视,等待孩子的电话、短信。也就是逢年过节回来看你一下,都是奢侈品啊。我们慢慢老去。面对生育政策开放二胎,真是与我们无缘啊。

回想当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那是相当的严厉。农村如果超生,那就是牵猪宰羊、爬房子。搞得很多人远离故乡,到处逃亡。才有了超生游击队。记得当年,乡里怀凝我弟媳有二胎了,大队派人强行闯入我们的老宅,翻箱倒柜,把家里的谷子洒落一地。一遍狼藉。令人气愤,无法形容他们的行为是什么行为。我记得当初政府是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但是后来不知怎么基层搞成了只能生育一个孩子。不知道里面的原因,是不是可以多罚款啊?单位上的人如果超生那就要被开除公职,丢掉饭碗,那个还敢啊。

如今我们60后都老了。孩子出去了,成了留守老人,有的还成了失独老人,每天与电视为伴,以小狗为伴,与空荡荡的房子为伴。日子过得真是凄苦啊,不知道到了七八十岁以后怎么办?

尽管生二胎有许多的好处。我很也很想有两个小孩。可是,现在开放二胎,却与我们无缘,呜呼、哀哉!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忘忧草之无缘的牵挂作文300字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忘忧河畔忘忧草。

我立于河畔,悠悠风中,有花香染袂、思绪在飞扬……

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喜欢和你在一起时的我自己。不知谁说的话,今天借来当作寒冷的冬季里牵挂、思念你的理由。

痴笑轻狂,点滴心中留。默读你的伤、你的隐忍、你的痛楚、你的被掩埋的期待,我总是忍不住的牵挂着、叹息着……。牵挂着、叹息着!可这样的牵挂,就如红灯停,绿灯行……!我只能默默的看着你的背影远离、再远离…。

午夜梦回,你的影子仍在梦中晃动,不知你过的好不好?我竟然会失去了问候你的勇气了,心灵相通的情索,在情感与理智的较量中,只能沉淀再沉淀,就连思念,都似乎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无缘的牵挂,结局不是悲剧,却是一种淡淡的伤感,淡淡的…

展开阅读全文

与书无缘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哇”,我惊喜的发现妈妈买了我最喜欢的,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高兴过后,我想起来今天有许多作业,于是我无奈的先去做作业了。由于满脑子全是那本书,所以我的作业很晚才写完。

第二天早晨,我到了学校,好不容易上完课,我正想看那本书时,老师布置的任务让我脑海里的念头立刻打消了。我想,大不了我下节课再看。

好不容易等到了下一节课,我都快要疯了,连忙跑去上了个卫生间,回来发现我的书竟然“失踪”了。我焦急的找着,自言自语道:“难道书自己长腿跑了吗?”话音刚落,突然看见我的同桌正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那竟是我的书。我顿时火冒三丈,同桌嘻嘻地笑着说:“不要那么小气,借我一天,好吗?”我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只能答应了。

到了第三天早晨,我迫不及待地向她要书,她装着为难的的样子说:“没拿,明天一定还你。”

到了第四天,她说:“下节课吧!”“好吧!”我这句话几乎从牙缝里钻出来的。语文课上,我正听着课,老师忽然走过来,站到我面前,一把夺过同桌手里的那本书,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然后怒气冲冲的走了。我无语了!

我真是与书“无缘”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