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意

本意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本意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本意问题。

分享

浏览

4368

作文

2

端午本意是逐疫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任何一个传统的民族节日即非政治性的节日,其起源或动因,大半都是或因农时、或因天文、或因季节、或因农作需要、或因生命延续需要而得以滥觞并逐渐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日期,一旦被全社会认同为全民性的节日,又必定附着了许多礼俗作为基本构成内容,也必然有许多关于这些礼俗的传说在民众口头上广泛流传,而这些因地而异的口头传说,反过来又对节日(包括礼俗)的延续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节日及其礼俗和传说,在其发展中,总是随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需要而发生着或快或慢的递变。“递变”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以至传至今天的节日,有的甚至已经与其本意差之千里了。端午节就是一例。各地现代形态的端午,与原初形态的端午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异,其本意,如厌胜禳灾(五月为毒月)、辟毒逐疫的原旨,大体上已在漫长的途程中湮没无闻了。无怪乎媒体上有人批评说,深厚而多样的文化内涵被遗忘了,剩下的只有吃粽子,几乎变成了吃粽子节了。因此,追寻节日的本意,认识其本原和性质,对于人们认识自身及其文化的来龙去脉,保护民族文化的根脉,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端午节的本意和性质,20世纪前半叶,先有江绍原后有黄石刨根问底的追溯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的共识:端午节原本是一个“禳灾”或“逐疫”的节日,亦即一个公共卫生的节日。20世纪后半叶的研究文章很多,在端午的起源与内涵诸方面作了细化的阐释,但似乎并没有大的超越。黄石说:“端午节是个浑然的岁时礼俗体系,它的诸般礼俗有一条线索贯通,作为它们的中心支柱是什么呢?一切都为了逐疫,一切都为了保证生命的安全,最高的目的、唯一的目的,是生存欲的表现。一句话说,端午是逐疫节,这就是它的根本意义,也就是唯一正确的解释。” 生活的需要和时代的变迁,促使端午的内涵发生了或快或慢的递变,如江绍原所说:“风俗系应某种需要而起,但是本来需要的到后来也许渐渐消灭,其时也,这个风俗如其不随着消灭,就往往改变性质和内容,成为满足另一种需要的工具,于是那风俗的本意日久许完全被人遗忘。” 而促使端午节及其礼俗发生或快或慢的递变的因素固多,除了生活的需要和时代变迁的直接影响外,民众中流传的关于端午及其礼俗的口头传说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或者说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与本意大相径庭的成语例举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与本意大相径庭成语例举,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功夫。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入了解。例如: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

【出尔反尔】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原意是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现指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例如:由于对方出尔反尔,没,没有任何诚意,我方决定中止谈判。

【大放厥词】语出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原指铺张辞藻,施展文才。后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多用于贬义。例如:他在那里大放厥词,散布了许多错误的言论。

【呆若木鸡】语出《庄子·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不敢应者,反走矣。”原指训练好的斗鸡,能镇定如若,跟木雕的鸡一样。后形容呆笨或因恐惧、惊讶而发愣的样子。例如:他在对手的大力发球面前呆若木鸡,没有一点儿反应。

【钩心斗角】语出唐·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原形容宫室建筑的结构错综复杂而又精巧工致。现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也作“勾心斗角”。例如:别看他们表面上关系亲密,实际上钩心斗角,矛盾很深。

【空中楼阁】语出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原指空中所见的亭台楼阁,即海市蜃楼,比喻高明通达。后多用来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思想。例如:那些设想好倒是好,但不现实,只是空中楼阁,先放在一边吧。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原指李树代替桃树而死,比喻兄弟间互爱互助,患难与共。现只着眼于“代”字,多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例如:各地考试中陆续发现了请人代考、李代桃僵的现象。

【满城风雨】语出宋·潘大林《题壁》诗:“满城风雨近重阳。”原形容秋天的气候和景色。后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众口喧腾,到处轰动。例如:这件事已闹得满城风雨,你却还在这里稳坐钓鱼船。

【每下愈况】语出《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豨也,每下愈况。”原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出真实情况。后多作“每况愈下”,形容情况越来越坏。例如:法国报纸最近公布了一则调查报告,说法国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每况愈下。

【明目张胆】语出《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原形容人有胆识,敢作敢为。后形容公开地大胆地去做某事(多指不合法的事)。例如: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地干坏事,却没有一个人来阻止,这真是令人费解。

【奇文共赏】语出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原指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例如:这篇文章的观点简直荒谬绝伦,奇文共赏,大家来议论一下吧。

【天花乱坠】语出《法华经·序品》。原是一佛教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后形容说话夸张而不切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例如:你就是讲得天花乱坠,也没有人会相信你这个骗子!

【愚不可及】语出《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装愚作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能及。现用来形容人极其愚蠢。例如:他自认为这一招很高明,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愚不可及的小把戏而已。

【走马看花】语出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原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后用来比喻粗略地观察一下事物,也作“走马观花”。例如:想体验农村生活,走马看花是不行的,最好找个村子住上一年半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