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杀人

杀人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杀人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杀人问题。

分享

浏览

6477

作文

12

14岁少女杀人抛尸问题究竟出在哪?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新闻网消息,2014年10月29日,云南昆明,涉嫌杀人抛尸的14岁少女和她25岁的男友在海口派出所警察押送下指认杀人抛尸现场。据了解,10月12日,两人共谋抢劫黑车司机,因64岁黑车司机反抗痛下杀手。骇人听闻的消息不少,这则新闻实在令人震惊。震惊之余也让人反思。14岁,花一样的年龄,本该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却如此阴辣狠毒。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个人觉得是教育的缺位、亲情的缺失和社会的错误引导让少女走上了不归路。

首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向应试教育倾斜。学校要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便整天逼着孩子认真学习所谓的主课。主课的老师们甚至争抢像音乐、体育这样没有纳入考试范围的课时。孩子回到家要么是写作业要么是上各种补习班。高强度的应试教育学习,扼杀了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容易让个别孩子走极端。很多时候学校和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仅仅是语数外,更多的是道德、法律知识。一个人只有懂得如何做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只有知法懂法才能依法守法。

其次,家长缺乏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14岁的少女有一个25岁的男朋友,正常吗?明显的早恋行为,有两种情况:家长知道和不知情。如果知道,家长却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如果不知道,则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这两种都说明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若是亲情淡了,孩子感受不到温暖,就会去寻找新的温暖,25岁的男朋友便充当起男友和父亲的角色。父母只有和孩子成为朋友、开诚布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观念。

最后,社会的一些现象、一些人给了孩子错误的引导。青春期的孩子学习能力特别强、识别好坏的能力弱。时不时看到新闻、报纸、网络上报道的犯罪事件,偶尔会产生好奇的心理,再加上男朋友的唆使,就一不小心痛下狠手杀死了司机。记得前段事件广电总局要求《熊出没》、《喜羊羊美羊羊》删除部分暴力情节,其始因可想而知。

展开阅读全文

战争成语故事--借刀杀人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借刀杀人

【拼音】: jiè dāo shā rén

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权臣陈恒当道,派兵出征鲁国,只是为铲异并扩充自己势力,当时吴国鲁国有着共同的伐齐联盟,齐国无论攻打哪个国家,对方都给予支援。而吴国的后面偏偏有个越往勾践虎视眈眈,想随时灭掉吴国,吴王却没意识到这点,想和强大的晋国争霸。几个国家的矛盾错综复杂,给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子贡提供的可乘之机。最后,子贡不负孔子厚望,终于存鲁,乱齐,破吴,霸越而强晋。

【解释】: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出处】: 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无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举例造句】: 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之法。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近义词】: 以夷制夷、暗箭伤人

【反义词】: 亲历亲为

【歇后语】: 孔明斩魏延

【灯谜】: 除董卓有何良策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英文】: make use of other person to get rid of an enemy

展开阅读全文

三国的成语故事:借刀杀人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孔明病故,魏延在军中做了一个头上生角的梦就认为自己可以称王的预兆,就对孔明的安排不满,与马岱起兵攻打杨仪,杨仪看了孔明的锦囊妙计,就叫魏延叫“谁敢杀我”,魏延高呼,马岱在后杀死魏延,这是孔明生前安排的。

【成语示列】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之法。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暖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曰:损下益上,其通上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得利。

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伏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展开阅读全文

肆意杀人强奸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随军记者小俣行男的报导:“不强奸的士兵几乎没有。”另有《每日新闻》社的记者铃木二郎出席“东京审判”为“南京百人斩竞赛”作证明时说:“在城内扫荡残留的中国军人。如果捉到军官,就绑在杨柳树上,教新兵射击及劈刺的方法当活靶;士兵被捉了,就让他坐在坑前砍头。我是二等兵,只用刺刀刺中国兵。”世人多熟知的两位“杀人竞赛”日军向井敏及野田岩两少尉在入句容县城(距南京20公里)时即分别杀死我无辜平民78和89人,当两位抵达南京城外紫金山时,已分别杀至105和106人之数,但两人相约杀至150人为止。这两位“杀人魔鬼”的竞赛为东京报纸所赞扬,称之为勇士。但“杀人竞赛”之主凶为田中军吉大尉,以其“宝刀”砍死中国人300余人,惜尚未为世人所周知。

事实上,所有来侵略的日本军官都是“杀人犯”,极少例外。田中、向井、野田三位日军官仅是比较特殊的例子。曾来纽约参加北美廿世纪中华史学会主办的七七事变五十周年纪念会的前日军第十二军军曹冢越正男在会场上痛哭流涕地说:“当上了下士官,变成了拥有二十六名部下的骑兵分队长,而且被允许佩带日本刀。 佩有日本刀具有什么意义呢?变得想杀人,有一个叫试新刀的斩首项目。”冢越说,他在中国四年多,共杀死106个中国人。凡是被派到中国战场的排长必须当众,通常是团长营长和连长的面前,以其战刀砍杀中国俘虏,否则便无资格作排长。最近在美出版颇引起读者重视的库克夫妇所著之《战争中的日本——口述历史》。最惊人的莫过于中岛今朝吾以中将师团长之尊,在南京当众以中国俘虏试刀,砍下战俘两人的头颅,其怂恿部下之任意屠杀我无辜百姓当可想见一斑。派到中国战场的新兵需再经三个月的训练始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最后一个训练节目就是以刺刀刺死一活人。

由此可见,“南京大屠杀”不是孤立现象,日军在华暴行,屠杀和奸淫并未因“南京大屠杀”使举世震惊抗议而终止,或真正收敛。

日军侵占南京期间强奸了成千上万的妇女,他们不分昼夜并在受害妇女的家人面前施行强暴。有些妇女被日军强奸了好几次,往往有妇女受不住日军的折磨而死。除此之外,日军还强迫乱伦行为。估计当时发生的强暴案可能超过20,000宗。

展开阅读全文

杀人竞赛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即现在《每日新闻》)报道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长官鼓励下,彼此相约“杀人竞赛”,商定在占领南京时,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他们从句容杀到汤山,向井敏明杀了89人,野田毅杀了78人,因皆未满100,“竞赛”继续进行。12月10日中午,两人在紫金山下相遇,彼此军刀已砍缺了口。野田谓杀了105人,向井谓杀了106人。又因确定不了是谁先达到杀100人之数,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比赛谁杀满150名中国人。这些暴行都一直在报纸上图文并茂连载,被称为“皇军的英雄”。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战犯终以在作战期间,共同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中人员“实为人类蟊贼,文明公敌”的罪名在南京执行枪决。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被冤杀人高炎龙今获国家赔偿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法院向被冤杀人的农民高炎龙送达《国家赔偿决定书》,赔偿其人身自由赔偿金531382.96元,精神抚慰金130000元,并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昨天下午,高炎龙从河南省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拿到国家赔偿决定书,该院决定向高炎龙赔偿人身自由赔偿金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66万余元。高炎龙称,他对精神损害抚慰金不足人身自由赔偿金的25%不满,且法院人员在向他宣读决定书时并未当场向他鞠躬道歉,未支持他要求赔偿经营损失的请求,将继续申请国家赔偿。

不满法院人员未向其道歉

本报在2015年11月22日报道,高炎龙于1992年被原灵宝县公安局以涉嫌抢劫杀人罪刑拘,称遭刑讯逼供,后被起诉,1996年三门峡中院判其死缓。上诉后,1998年河南高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此案被三门峡市中院退回给三门峡检察院,后者又退回给原灵宝县公安局,原灵宝县公安局当年8月为其办理取保候审,至2015年底再无说法。今年1月4日,高炎龙向三门峡中院提出国家赔偿申请。2月3日,三门峡市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称高炎龙抢劫犯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决定对高炎龙不起诉。至此,高炎龙的24年冤情得以平反。

高炎龙称,昨天上午他接到了三门峡市中院的电话,按要求于当天下午赶到三门峡市中院,拿到了《国家赔偿决定书》。该决定书显示,高炎龙实际被限制人身自由2418天,赔偿其人身自由赔偿金531382.96元。

关于高炎龙要求该院为其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请求,该院称,高炎龙被判有罪,被限制人身自由2418天,该院决定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但高炎龙称,昨天下午的宣读决定书现场,法院人员无人向其鞠躬、道歉,“他们说将把决定书放在他们的法院网上,相当于为我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了,但我向他们提出要在省级媒体上向我道歉,他们还没给我回复”。

将继续索赔“生意损失”

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该院称,高炎龙被限制人身自由时间较长,工作、生活遭受重大影响,应认定其精神损害后果严重,其请求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符合法律规定,但其要求标准过高(高炎龙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0万元),依照精神损害赔偿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此案高炎龙被错判罪名、刑期、羁押天数等具体情况,决定支付其精神损害抚慰金13万元。对此,高炎龙称,他曾被刑讯逼供,身心受到严重不良影响,13万元不足其人身自由赔偿金的25%,他对此有异议,认为三门峡中院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的最高标准,依照其人身自由赔偿金的35%对其赔偿。

此外,决定书称,关于高炎龙要求法院赔偿其经营损失及被羁押期间的家庭生活费及自己生病产生的医疗费,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高炎龙认为,他被抓前从事贩卖编织袋生意,该错案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三门峡中院驳回他要求赔偿经营损失的请求不合理,将继续向河南高院申请作出国家赔偿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不要轻易相信谣言:曾子杀人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曾子是一个有名的孝子,他从来不惹母亲生气,对母亲知寒问暖,十分体贴。母亲也爱他,视若掌上明珠。

有一天,曾子要离开家乡到齐国去。他离别母亲说:

“我要到齐国去,望母亲在家里多保重身体,我一办完公事就回来。”

母亲对他说:

“我儿出去,各方面要多加小心,说话做事,千万注重,不要违犯人家齐国的一切规章制度。”

曾子说:

“母亲放心就是了,儿子一定遵命。”

曾子走后,母亲每日在窗前织布,经常抬头向窗外觇望,盼望儿子在齐国平安无事,早日回来。

曾子到齐国不久,齐国有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打架斗殴杀死了人,被官府抓了起来。

曾子的一个同乡,听到这个消息,也不问个清楚,就跑去告诉曾子的母亲说:

“了不得啦,曾子在齐国杀死人了。”

曾子的母亲听了这个消息,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不可能,我的儿子是干不出这等事来的。”

那位同乡,因为自己也是听来的消息,又没有把情况弄清楚,听曾子的母亲这么一说,也觉得拿不出什么根据,便半信半疑地走了。

他走后,曾子的母亲仍然安心织布,心里没有半点疑虑。

过了不大一会儿,又有一位邻居跑来,慌慌张张他说,

“曾子闯下大乱子了,他在齐国杀了人啦。”

曾子的母亲仍然没一点儿惊慌的样子,一面织布,一面说:

“不要听信谣言,曾子不会杀人的,你放心吧。”

那人很认真地说:

“哪里是谣言,他明明成了杀人犯,已被齐国官府给抓起来了!”

曾子的母亲还是照样织自己的布,头也不抬地说。

“我知道自己的孩子,他不可能闯这么大的乱子。”

这个报消息的人还没有走,门外又来了一个人,他还没进门,就大呼小叫地嚷道:

“曾子杀人了,你老人家快躲一躲吧!”

曾子的母亲见一连三个人来报告这可怕的消息,有些沉不住气了。她想道:

“三个人都这么说,恐怕城里的人都嚷嚷开这件事啦,要是人家都嚷嚷,那么,曾子一定是真的杀人了。”

她越想越怕,耳朵里好似已听到街上哄哄吵吵,官府来抓杀人犯的母亲啦。

于是,她忙扔下手中的梭子,离开织布机。在那两位邻居帮助下,从后院逃跑了。

展开阅读全文

借刀杀人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十六计之借刀杀人出自孙子兵法,该计策是指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关于这个计谋有个很有意思的典故。在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越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伏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展开阅读全文

借刀杀人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借刀杀人作为一种计策核心在于制造和利用矛盾,经常在官僚们之间尔虞我诈互相利用时使用的权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词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汉字书写】:借刀杀人

【汉语注音】:jiè dāo shā rén

【成语出处】: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赵)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借刀杀人的意思】:借:利用、借用;利用间接的方法去伤害别人,自已却不抛头露面。作为一种计策核心在于制造和利用矛盾,经常在官僚们之间尔虞我诈互相利用时使用的权术。这一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计。

【借刀杀人的近义词】:暗箭伤人、假手于人、以夷制夷;

【借刀杀人的反义词】:借花献佛、亲历亲为;

【借刀杀人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齐简公起兵讨伐鲁国,鲁国实力较弱无法与齐国抗衡,孔子的徒弟子贡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借吴国的力量挫败齐国。子贡找到齐相田常,田常当时正想篡位夺权,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田常应该攻打吴国,借强国之力铲除异已。田常被子贡说得心服口服但怕转攻吴国师出无名。于是子贡答应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样田常便兴高采烈地答应了。子贡到了吴国跟吴王夫差说:“鲁国一旦被齐国攻下,齐国必然伐吴,如此吴国不如先下手为强,联合鲁国一起攻打齐国,这样吴国便可跟晋国相抗衡了。”子贡又马不停蹄的来到赵国说服赵国跟吴国一起讨伐齐国,这样吴国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子贡游说完三个国家后又来到晋国跟晋定公说:“吴国如果讨伐鲁国成功了肯定会来攻打晋国,晋国应该加强操练,以防吴国前来侵犯。”公元前484年,吴王率领十万精兵攻打齐国,鲁国按约派兵助阵,齐军陷入重重包围,被打得溃不成军,齐国只好求和。吴王夫差打了胜仗便骄傲自满,马上转兵去打晋国,但晋国此时早有准备轻而易举的便把吴军击退了。子贡利用齐、晋、吴、越四个国家的矛盾,借国王之力打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救鲁国于危难之中。

【借刀杀人例句】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五回:“我当初恨他报案,毁了我两个弟兄,所以用个‘借刀杀人’的法子,让他家吃几个月官司不怕不毁他一两千吊钱。”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说槐的报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自己且抽头,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九回:“哪知萧王秀是计中有计,将乘此借刀杀人,报复兄仇。约阅月余,轶竟被人刺死。”

【借刀杀人造句】

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必然会催生诸多明争暗斗以及借刀杀人的事件,这些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小到家庭大到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借刀杀人的故事乐此不疲地上演着,哪里还顾得上人言可畏。

展开阅读全文

曹操梦中杀人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为防止别人暗算,曹操他对照料、服侍自己饮食起居的侍从们说:“我有个毛病,或者说特殊功能,当我在睡梦中时,只要人稍一接近我,我就会跟梦游症似的,马上跳起身来杀死这个人,所以今后当我睡着、尤其是熟睡之际,千万不要靠近我,以免误杀。”

曹操为使众人相信自己的话,于是在一天夜晚睡觉时,故意蹬开被子,装作受冻而不知的酣睡状态。

一个平日深受曹操喜爱、对曹操的照料也十分精细入微的小男童,见主人在寒夜受冻,出于职责、更出于对曹操的爱戴,便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走到曹操卧床前,刚要伸手捡起地上的被子给主人盖好,曹操突然翻身跳起,抽出床头宝剑,狠命一挥,男童即刻身亡。曹操杀人之后,一言不发,重新躺倒,呼呼大睡起来。

其他侍从吓得面无人色,都呆傻般一动不能动。很长时间才清醒过来,但谁也不敢再靠近曹操。那个被杀的小童也就一直横在曹操床下。

第二天清晨,曹操醒来,一见床头床尾溅满鲜血、床下又横卧着已死的小童,大惊之后便大怒:“谁敢杀我所爱之人?!”

曹操的这种伎俩,只有一人看得透明之极。这个人就是杨修。当曹操装模做样为小童送葬时,他扶棺苦笑道:“不是曹公在梦中,而是你在梦中啊!“曹操见杨修戳穿了自己的计谋,深恨杨修,后来终于找了个借口杀死了杨修。

展开阅读全文

曾参杀人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状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那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样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她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此刻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那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能够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就应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展开阅读全文

老鼠杀人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樵夫上山砍柴,在山洞边休息的时候,看到一群老鼠正啃噬着一具尸体。

他惊慌地跑下山,遇到路上的人就说:我看到一群老鼠在吃人。

路上的人惊慌地跑下山,沿路告诉别人:有一只老鼠会吃人。

有的人觉得有一只老鼠会吃人没有什么说服力,于是表现出惊慌的样子说:有一只老鼠像老虎,会吃人。

这句话逐渐蔓延到乡村与城市,人人自危地告诉孩子:某某森林有一只老鼠大得像老虎,经常出来吃人。

这个消息后来传入城里,许多电视和报纸纷纷报道:

在某某森林,出现了一群像老虎那么大的老鼠,据传已经有不少人遇害,至于有多少人遇害,警方正在查证中;至于老鼠为何会长得像老虎,有关单位正在调查研究,是否与20年前的核能外泄有关;许多专家都建议在事实真相尚未厘清之前,民众不宜前往那片森林

从此,再也没有人去过那一片风景秀美的森林,因为真相永远无法厘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