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世民

李世民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李世民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李世民问题。

分享

浏览

1842

作文

7

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的声望太高了,杀了他天下就会暴乱。杀了齐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去找皇帝要兵权。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在划船,看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士来到他的面前,就被吓着了,明白了此人的来意,但皇帝还是故作镇静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此人就说外面有人生乱,请你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来统一安排,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旁边两位大臣也帮李世民说好话,皇帝没有办法,也只有交了兵权。从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了,因为当时兵权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他篡位,有的又说是继位。史书是史书,说法归说法,我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是错的。因为他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兄囚父。虽然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失去了手足、父子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盛世君王——李世民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不容小视,不仅因为当时中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还因为当时经济、文化鼎盛,最繁荣时莫过于贞观之治,而这些则要归功于唐太宗李世民

和汉高祖刘邦不同的是李世民出生于贵族之家,父亲李渊七岁时就世袭当上了唐国公,是隋朝独孤皇后姐姐的儿子,母亲窦氏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他是正宗的豪门公子哥,他的出现不但没让家族丢脸,反而锦上添花。他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他知人善任,开明治国;他虚怀纳谏,济世安民。他在位时的贞观时期,是盛世的代名词。他的身上凝聚着时代赋予的特殊英雄气度,有着让人有所感悟却又难以说透的历史智慧,历史给了他成为英雄的机会,而他也牢牢抓住了机会,为世人仰止。从名门望族的聪明小子到南征北战的少年英雄,他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辛苦征战得来,为大唐打下大半个江山,也为自己打来良好人脉和口碑。但继位之路曲折坎坷,经过充满血腥的“玄武门之变”,经历残忍野蛮的兄弟相残,他胜利的得到了皇位,也赢得了天下万民和文武百官的认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成为贞观之治的伟大帝王,李世民也经历着一系列的蜕变,采取一些措施:推行均田,奖励垦荒,让老百姓有田可种;推行租庸调法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守农时,鼓励老百姓们务农种桑;兴修水利,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例外推行科举制度和依法治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作为大唐的第二任皇帝,李世民在短短的二十年间,打造出了一个辉煌伟大的盛世,成就了一代伟业,使中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除了李世民的骁勇善战外,还和他的知人善用有很大关系。唐太宗李世民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会用人的一位皇帝了,他对自己这一点是很有自信的,他曾说:“用人啊,首先是要知人,得知道这个人适合干什么,舍短取长,然后把他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去。”但是真正知人又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李世民对知人、用人运用的炉火纯青。他在用人方面最大特点是“知而能用”,只要有才能,他就会举用,给他官做,让他忠心耿耿地给自己办事。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再次强调用人原则:“人不可能全知全能,朕常常要扬长避短”,即使是以前曾与自己敌对,为敌方效力的人他也会一视同仁,新旧同进。在位期间,李世民还广开才路,采取了如士庶并举、官民同申、新故同进、汉夷并用等一系列措施,画在凌烟阁的二十四位功臣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不过,李世民也是人,也会有弱点,会犯错误,晚年李世民也像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不知不觉迷上了丹药,当然他是被动的,倒没想着要长生不老,而是为了治病。

李世民——一位魅力十足的盛世君王

展开阅读全文

李世民一子定乾坤

全文共 2123 字

+ 加入清单

在1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朝代——唐朝,唐朝有个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皇帝,他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世民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昏庸无道,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时有一个虬髯(两腮上长着拳曲的胡子)客张三,为人豪爽仗义,心有大志,也想伺机起兵,争霸中原。他有一个中原的好朋友叫李靖,俩人性格不同却志同道合。一次他问李靖:当今时分,天下大乱,隋朝将完,群雄并起,谁是当今的真正英雄?其实他是在问李靖谁能当平定天下的开国皇帝。李靖回答说:太原李世民。虬髯客张三请李靖找个机会让他和李世民见上一面。

李世民是隋朝重将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李渊虽然有反隋的心,却没有那个本领。所有的事,都由次子李世民拿大主意,由李世民做主,还得由李世民去亲自干。李世民爱好下围棋,他经常以棋会友,聚商大事。这其中,他就经常以下棋为名,和晋阳令刘文静及其心腹一些人等,聚在刘府共商夺取天下的大计。这样边下棋边说事,可以掩人耳目。

李靖知道李世民是刘文静的好朋友,而自己又与刘文静是末莫逆之交,就带着虬髯客张三去见刘文静。后来,刘文静、李靖等都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李靖成了大唐的兵部尚书,刘文静是大唐的宰相。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他的这些开国功臣,建造了一座凌烟阁,在里边画了三十六个开国元勋、大功臣的画像,其中就有刘文静、李靖二人。后人把建功立业喻为“登凌烟”就是指这件事。其实李靖也早想结识李世民,寻找一代开国的明君,好建功立业。李靖对刘文静说“虬髯客张三听说李世民棋艺高超,特地前来请教”。“人以群分,而物以类居”。刘文静知道,李靖是隋唐时代的大军事家,能和李靖志同道合的,决不是等闲之人。刘文静一看张三的像貌,一幅英雄豪杰的样子,心里就明白了此人羿棋是假,想探测李世民的底细是真。于是笑迎贵客入坐,命人赶快去请李世民。

为什么李靖和虬髯客张三要以下围棋为借口,和李世民相会呢?这就要知道围棋特有的四大功能:一 休闲娱乐性。它是一种高雅的文明的休闲娱乐活动。二 社会交往性。人们可以以棋交友,以棋会友,围棋是一种社会交往的高雅工具和媒体。三 文明的载体。围棋它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在其中体现了文化,军事,哲学,人文,教育,人生哲理,等各种内涵。四 竞技性。它能激发人们的争强好胜之心,奋发向上之志。而这次双雄会,就最能说明围棋的特有作用。

李靖知道李世民是刘文静的好朋友,而自己又与刘文静是末莫逆之交,就带着虬髯客张三去见刘文静。后来,刘文静、李靖等都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李靖成了大唐的兵部尚书,刘文静是大唐的宰相。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他的这些开国功臣,建造了一座凌烟阁,在里边画了三十六个开国元勋、大功臣的画像,其中就有刘文静、李靖二人。后人把建功立业喻为“登凌烟”就是指这件事。其实李靖也早想结识李世民,寻找一代开国的明君,好建功立业。李靖对刘文静说“虬髯客张三听说李世民棋艺高超,特地前来请教”。“人以群分,而物以类居”。刘文静知道,李靖是隋唐时代的大军事家,能和李靖志同道合的,决不是等闲之人。刘文静一看张三的像貌,一幅英雄豪杰的样子,心里就明白了此人羿棋是假,想探测李世民的底细是真。于是笑迎贵客入坐,命人赶快去请李世民。

为什么李靖和虬髯客张三要以下围棋为借口,和李世民相会呢?这就要知道围棋特有的四大功能:一 休闲娱乐性。它是一种高雅的文明的休闲娱乐活动。二 社会交往性。人们可以以棋交友,以棋会友,围棋是一种社会交往的高雅工具和媒体。三 文明的载体。围棋它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在其中体现了文化,军事,哲学,人文,教育,人生哲理,等各种内涵。四 竞技性。它能激发人们的争强好胜之心,奋发向上之志。而这次双雄会,就最能说明围棋的特有作用。

过了一会,李世民应邀来到,虬髯客张三一看李世民神采奕奕,光彩照人,果真是“真龙天子”的模样,心里已知自己不可能再争霸中原了,但棋未下,话未说,于是仍请李世民在棋盘上一斗。此时,围棋的竞技性已无意义。虬髯客张三只不过想借着下棋,把自己对天下大事的看法说给李世民。

张三是草莽英雄,豪爽的很。还没等李世民坐稳,就抓起四子摆在四个角上的四个星位上。嘴里还高声大呼:“老虬四子占四方”。李世民一愣,还从未见过如此下棋说话的人,再看张三审视自己的模样,眼睛的余光一瞟刘文静,俩人的眼神一对,心里就明白了怎么回事,虬髯客张三不是来找我下棋的,而是找我争天下的!李世民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子,放在棋盘的天元上,朗声顿挫道“小子一子定乾坤!”以此可见,虬髯客张三虽然比李世民岁数大,但棋比李世民要低的多,李世民如果是个业余高手,虬髯客张三不过只是会下棋而已。他和李世民的这盘棋,不过是自请让四子的让子棋,而李世民又是第一手下在天元上。既然如此,中盘过后,虬髯客张三所占的四个角,已被李世民吃掉三个。当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子,要向老虬那边的最后一个角发起进攻时,虬髯课张三双手托住李世民的手,不让他把棋子放到棋盘上,嘴中道:中原大地已归公子所有,西南一隅,山高路远,就请公子交给我吧!我愿为公子平定西南,拱卫中华。张三借棋喻事,确是肺腑之言。

后来,李世民打下大唐盛世,虬髯客张三自领十万大军平定了西南,当了扶余国的新王。

展开阅读全文

李世民三请张古老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528 字

+ 加入清单

大唐初年,边关告急的战报一夜五次飞到长安。这可把唐王李世民急坏了,决定御驾亲征,他和元帅尉迟恭带了二十万大军直奔东北边境。人人都知道日抢三关,夜夺八寨的黑脸大帅尉迟恭,打仗时确实有万夫不当之勇,可就是脾气很急。本来这行军就紧得风吹一溜烟,可他还下令急行,恨不得日夜连轴转。

这会儿正是夏初的时节,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眼看离北边的燕山还有百八十里了,忽然天上乌云密布,跟黑锅底似的。“咔嚓——”一声雷响,下起瓢泼大雨来,大道上拖泥带水,队伍人困马乏,走不了啦,只好就地扎营,盼那日头早点出来好行军。谁知这雨没完没了,一下就是十来天,可把唐军窝住啦!李世民、尉迟恭愁得不得了。

军营里的粮草眼看要光啦,后边的粮草车还没影。这二十万人出征,扯地连天,人吃马喂的,可不是闹着玩呀!尉迟恭一连下了十道令箭去催粮草,可回来人报告说,半路河里都涨满了水,粮车被阻,难以通过。你说要命不要命!远水解不了近渴啦。大雨刚一停,尉迟恭就派人到附近征调,谁知老百姓受够了兵抢马夺,见当兵的就躲。尉迟恭没办法,只好到李世民那儿去请旨。

李世民也折腾得几宿没合眼,听了尉迟恭的禀报,他沉思了一下说:“不要派人了,咱们一起去!”

李世民、尉迟恭和几个谋士便走出了军营,转过了几个土岗子来到一个村里。老百姓都以为他们是做买卖的,没人再躲。他们刚要找人询问,忽然土岗子前边传来一片孩子的喧闹声:

唐王,唐王,

打仗缺粮。

计算不周,

愁坏心肠。

尉迟恭听见这儿歌就火了:“这都是村里的刁民成心跟万岁作对,等我拿他几个来!”他这一喊,像半空打了个响雷,把孩子们全吓跑了。“慢着。”李世民一把拉住了尉迟恭,“儿歌不会轻易出,村里说不定会有高贤,咱们不妨登门去请教。”

“这?”

他们正说着,过来几个扛犁的庄稼人,上前一问,几个人都乐了:“这儿哪有什么高贤哪!”他们上下打量了唐王等人说道:“看你们几位老客像是远道而来吧?还不知道我们这里的事情。在这方圆左右,谁有难事都问张古老。张古老脾气古怪心眼好,你们有什么难事去问他吧!”

“他住哪里?”

“北边的后骆驼港!”

唐王大喜,要尉迟恭赶回军营,备厚礼去请张古老。尉迟恭嘴上领旨,心里满肚子不高兴:“一个乡巴佬,也至于这么大举动。”他回到军营,派士兵拿大令去传。谁知去了一个时辰,士兵独自回来了,说张古老不肯来。尉迟恭火冒三丈:“我去把他绑来!”说着,骑上马就奔后骆驼港去了。

李世民听说尉迟恭去拿张古老,知道糟了,急忙赶到大帐,见尉迟恭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就问:“你请的人哪?”“早没影了,要是找到他,非把他……”

“住口!十万军马困在此地,你却任意胡来。叫士兵备马,你随我去赔礼!”

唐王一行人直奔骆驼港而来,可到了张古老的住处,还是不见人影,问遍了村里人都摇头说不知道。尉迟恭说:“你看,万岁来了他也走,我看还是另想办法吧!”“不,请人要有诚心,刘玄德能三顾,咱们不能三请吗?只要能找条生路,来十趟八趟也值得!”尉迟恭笑着说:“刘玄德请的是能人诸葛亮,而主公请的是乡下老头,值得吗?”

“休再多言,明日再来!我就不信诚心打不动张古老!”

谁知又往来了两天,张古老的门上还是挂锁无人。尉迟恭埋怨道:“我看这张古老根本就没什么能耐,成心躲我们呢!”

李世民长叹一声:“看来天不助我这无道之人,难道只有退兵不成!”晚上,李世民闷闷不乐地在帐内召集各营将官商议计策。众将领互相看看,都摇了摇头,帐子里沉闷无声。正在这时,忽然军士进来禀报:“启禀万岁,帐外来了一个老汉,自称是张古老,要见万岁和元帅!”“哎呀,来得好哇!”李世民惊喜万分,“众位爱卿,快快出迎!”

帐外,月光下站着一位白发长须的老头。他见了李世民,慌忙参拜:“老汉我是个乡下老朽,却蒙万岁几次到寒舍,心里实在不忍呀!”

尉迟恭心里好恼:“这个乡巴佬,果真古怪透了。三次请你你不来,今天又自己找上门来,实在是不可思议呀!”

李世民连忙给老人让了座,把北征遇雨缺粮的事说了一遍,求父老们想想办法。

张古老说道:“万岁为国为民的一片心意,百姓已经知晓了。只是眼下麦子未熟,乡亲们家中存粮又不多,即使全部征来,也不够用呀!”

“唔,原来这样,那就只有退兵了吗?”“不!”张古老站了起来,“老汉今天就是为此事来的。要解决这二十万军马的粮草,只有前面河套中那千顷沙滩!”“沙滩?”众人迷惑地望着张古老,“这沙滩寸草不生呀!”www.gs5000.com

“不,有一种鸡鸣谷,只要水分适量,专能在这沙滩中生长。这谷子据说还是神农氏见这一带多沙地而留下的。这谷子,晚上播下,明日鸡鸣天亮就能发芽,正午就可结穗,所以叫鸡鸣谷。因秧苗矮小,收成少,种的人就不多了。万岁如果将千顷沙滩播下,三两日之内就可解这危难!”“噢,有这样的神谷?只是谷种从何而来呢?”

“老汉我均已备齐,万岁不必担心。”

“好哇!还有这耧耠之物一夜能备齐吗?”“万岁,你来看!”张古老说着,领着李世民和众将出了军营。走出不远,就听前面一片喧闹声。月光下,一片黑压压的人群,扛着耧耠、曲辕犁,牵着牲畜的人还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张古老指指人群道:“老汉得知万岁亲征抗敌,三日来走遍了四乡,邀集众乡亲今晚在此相聚。只要军令一下,立刻就可下种。”

众人听了张古老的话,又惊又喜,李世民更是激动万分:“父老乡亲之情,理当重谢,老丈更应加封呀!”“不,不!”张古老摆摆手,“百姓只盼有个圣明之主,能使我们安居乐业,别无他求呀!”

尉迟恭不解地问道:“老丈既然有此鸡鸣谷,为何让它拖到今日呢?”张古老摸摸胡须笑了:“将军还不知道这鸡鸣谷,地干不生,水旺不长,必须在雨后三日方可下种。我如果在三日前拿来给将军,将军心急如火,必定立即下种,那岂不误了大事吗?万岁、元帅,快快传令吧,不可再耽误了。老汉我告辞了。”说完,转身走去。

望着老汉的背影,尉迟恭想起了当初的莽撞,心中十分懊悔。他急忙传令各营将士前去帮助百姓们播撒鸡鸣谷。将士和百姓一齐动手,一夜之间全部播种完毕。到了鸡鸣天亮,沙滩上果然一片葱绿。时间到了正午,千顷谷地,一片金黄。众人高兴地说:“真是神谷啊!”

谷子收割了,士气大振,李世民和尉迟恭下令一鼓作气,继续进兵,不久把敌兵打败了。边境上从此太平安稳,唐代官兵和百姓都很感谢鸡鸣谷,更感谢张古老老汉。

展开阅读全文

李世民重用魏征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在唐高祖李渊执掌朝政时,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谋士,魏征曾为太子李建成出谋划策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取得皇位后,是为太宗。在追查李建成余党时,魏征被李世民抓获。按当时惯例,理当治其灭门之罪甚至株连九族。但太宗李世民是个明智重才的皇帝,没有这样做。太宗在审问魏征时问道:"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魏征态度坦然并无惧色,说:"人各为其主,可惜李建成不听我的劝告,否则今日胜负成败尚未可知!"太宗见他机警刚直,是个难得的人才,便不计前仇,不仅没有给他治罪,而且加以重用,任命他为谏议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佳话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十分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取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必须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样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能够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明白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之后,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我敬佩的李世民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都认识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吧?他不仅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还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呢。

李世民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他在位的时候,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使唐朝国泰民安,对外征服领土无数,被尊称为“天可汗”。

我最佩服李世民的善用人才,当他知道魏征曾经劝说太子李建成杀害李世民时,他不但没有杀害魏征,反而认为魏征说话真爽,很有胆识,饶恕了他。唐太宗李世民还进行了贞观之治,创下了一年才判二十九个人死刑的佳绩。李世民与朝中大臣信任度非常高,他从不随便猜疑大臣们,不听信小人忌言,总是审了又审,查了又查,使人民生活幸福,十分拥护大唐帝国。

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比秦始皇还佩担当“千古一帝”这个光荣的称号。他视民如亲生子女,与人民同甘共苦,他礼贤下士,深得民心,使大唐帝国成立了二百八十九年,成为历史上最强盛的国家。

敬佩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实乃一代明君!我,敬佩他!敬佩他的知人善用,敬佩他的视民如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