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大钊

李大钊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李大钊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李大钊问题。

分享

浏览

7926

作文

54

革命烈士的故事读后感——李大钊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其中,我被文章的主人公——李大钊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见了作者的父亲——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为了保护共产党,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烧掉了。局势越来越严重,一群宪兵、侦探、警察把李大钊抓走了,而作者、作者的妈妈和妹妹也被关进了拘留所。在法庭上,李大钊临危不惧,安定、沉着地和敌人作斗争,直至被绞刑牺牲。

读完文章,我对李大钊这位伟大人物敬佩不已。他那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多么可贵,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了了两,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有些人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钱财,背叛了党,与敌人勾结,把一些党的秘密和重要的资料传给了敌人,造成了党的巨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是最可耻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渺小、丑陋啊。

江姐和李大钊都是伟大的人,他们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去反思。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远离我们中国这个地方,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对于自己的任务,自己的职责,我们又是否高度负责、竭尽全力去完成呢?我们要为别人照相,为集体着想,但我们绝不能为自己的方便,为自己的利益,而使别人、集体遭受更大的损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江姐、李大钊多么的伟大,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只有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的死才是轻于鸿毛的。而我们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对自己的任务、职责高度负责,尽心尽力却完成,虽然不及泰山重,但也决不会比鸿毛轻,而是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别人前进。

更多读后感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李大钊的作文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满腔热血李大钊——读《李大钊》有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坚贞不屈、对国家和人民非常忠诚的人。他们有的甚至为了祖国的未来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其中最然我钦佩的就是李大钊了,我觉得他这一生可谓是壮烈而轰动的。他早期东渡日本去东京旱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他一回国就到北京大学任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成为一员主将,可见李大钊对祖国非常关切,时时刻刻都记挂着中国,在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行动,筹建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成立,李大钊与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虽然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他一开始努力的目标实现了。但他还要为了国家冒着危险去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ZF的斗争,这时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组织了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的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这一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勇敢,不怕受牵连,以大局为重,而后在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参加了“三一八运动”,号召人民拿出五四精神,勇敢抗战,不分界限的联合起来。

但在1927年4月6日,遭遇不测,被逮捕。在狱中,他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凌然,后来被绞死,临死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必然得到光辉胜利”,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就牺牲,死时才38岁。我认为他身上有许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勇敢,坚贞,镇定自若,爱国。。。他的勇敢纯粹从爱国出发,而不是冲动。我们要勇敢不用冲动,冲动只有一事无成,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们能够学习他,那以后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怕了,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追求,就会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革命先驱——李大钊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坚贞和无私。它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2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是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他,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先生。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们,是真正的“为人类而活”。他是一位进步的知识分子。早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参加过抗议斗争,极力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之中国的“二十一条”;在回国期间也曾于陈独秀、胡适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试问现在的人们,有谁可以向李大钊一样,年纪轻轻,却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为人民着想的一颗真心?有谁不是永远把自己排在第一位,永远为自己的切身利益作斗争?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惭愧呀!那我们又有和理由不去学习他呢?

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三一八”惨案后,北京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在这怀旧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他没有退缩,仍坚持为党工作。仍继续为党工作,仍继续为人民服务。被捕后的他在狱中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狠毒的敌人们甚至竹签钉他的手指,但他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这是多么的大义凛然啊!“十指连心”,平时,被针不小心眨一下手指的我们就会大喊大叫,谁又会想到用签钉自己的手指呢?然而李大钊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没有向敌人屈服过,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他,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大英雄。当侩子手把绞绳套他脖子上的时候,面对十九位即将遇难的同志,面对死神,他不但没有畏惧,而且还慷慨即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散遍各地。我深信共产产主义在中国、在世界,必然得到最终的胜利。”他死的是那么悲壮,那么坦然。因为他是为人民而死,为共产主义而死的。他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亏欠,是真正的“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大英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这就是李大钊,一位进步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典范,一位活在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永远璀璨的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令我感动的李大钊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的事很多,有身边的小事,还有课本上的小故事。有一件被朋友评为《豪杰之士,肝胆照人》的主人公,令我很感动,他就是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一生为了解救劳苦人大众的解放而努力奋斗的,他对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民特别同情。

有一年冬天,李大钊从报社刚刚领回了一笔稿费,他走在路上,心里很高兴,这几天,夫人又为家里的生活费发愁了,这一点稿费可以补贴一下家用。可是他走到一个街口,见一个依衫褛褴的老人跪倒在马路边,伸出一只骨瘦如材的手,向过路的人求讨施舍,李大钊同志走近老人的身边,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摸出全部稿费,塞到老人手中。老人慢慢抬起头,看着手里这么多钱,又看看李大钊,激动而干瘪的脸上挂满了泪珠,连忙说:“谢谢!先生,谢谢,恩人”。李大钊只是向老人点点头,说了声:“回去好好安排生活吧”!说着就离开了。

李大钊为了与自己不相干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拿出准备拿去补贴家用的稿费给别人,这种舍已为人的精神是令我感动,,宁愿自己受罪,也不让别人受罪,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老人、孩子、朋友挨饿。《豪杰之士,肝胆照人》这句话不愧为用在李大钊叔叔的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向李大钊同志致敬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在的幸福美好的日子都得益于曾经的革命主义者抛头颅,洒热血。革命先辈坚持革命主义理想,牺牲自己而换来我们现在美好和平的生活。

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们,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位革命主义者先烈:李大钊,子守长。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的作品,课文按时间顺序,即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被害后的过程叙述了此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临危不惧的精神。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在李大钊同志被严刑拷打之时,面对形势的险境,处境的危险,李大钊毅然决然的忠于了革命事业。

李大钊领导并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制造了“三一八”惨案。1927年4月6日,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在监狱里忍受酷刑,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遇事从容不迫,对待工作认真严肃,这就是李大钊,一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者。

展开阅读全文

无限的忠诚---李大钊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李大钊的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打动了。

文中,李大钊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烧掉了所有的机密文件,并坚持不离开北京。过了没几天,他的儿子、妻子也一起被关了起来。在法庭上,受过酷刑的李大钊,坚决不说出党员名单,视死如归。可惜,他最后还是被杀害了。

读完了文章,我十分敬佩李大钊面对敌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在那个年代,很多人认为自己有钱就有权,到处胡作非为。战争来了,却好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跑。而李大钊临危不惧,即使经过严刑拷打也不说出真相。因为他相信,共产党一定能够成立新中国。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李大钊不仅是一个忠于革命的人,还是一个关心子女妻子的好父亲好丈夫。每次李星华提出的问题,他总是颇有兴致地解答。在法庭上,他为了不让妻儿担心,就装作平静而慈祥的样子。

李大钊保护党的机密是伟大的。想一想我们的班级,运动会上,大家努力拼搏取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面对各项比赛,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为大家着想,为班级着想。先人为我们创造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就应该好好利用它。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公民,我们应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力量来报效祖国。

今后,我一定会爱国,努力学习。我愿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为祖国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李大钊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92 字

+ 加入清单

李大钊同志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着称于乡里。他当时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

七岁时,祖父送他到附近黄瓜口村的一位塾师单子鳌那里读书。当时,读书是为了应试科举,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大钊同志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和较大的孩子们一起读“四书”。这些宣扬孔孟之道的书虽然陈腐,但在当时大钊同志家乡一带,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也还没有传过来,就只能通过这些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大钊同志读书非常认真,他在同学中年岁最小,但却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学得最好的一个。放学了,别的同学全回家了,他还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书,往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这才回去。

单子鳌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用功的学生,常常立在窗外,一面听着年幼的大钊同志帮助同学背书、破讲,一面不住地点头称赞。大钊同志乳名憨头,少年时,名耆年,字寿昌。耆年的学名就是这位老先生给起的。耆年,是长寿的意思。直到后来,单子鳌还常常对人说:“我教了一辈子书,生平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李耆年!”

爱思考,爱发问,也是大钊同志幼年读书的特点。就是对日常碰到的问题,他也不轻易放过,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一次读书,问他表姑:

“你看这念个啥?”

“我不认得字呵。”

“你为啥不认得字呢?”

“我没上过学呵。”

“你为啥不上学呢?”

“我是个女的,又不考秀才!”

但他还是一个劲地问下去:

“女的,为啥就不念书呢?”

……

就这样,小小的孩子,开始接触到了一个社会的大问题。

大钊同志从小勇于接受正确的教导,改正错误。当时的大黑坨村,赌博之风颇盛。村里的老母庙后边,经常有一群人在那儿聚赌。大钊同志有次放学回家,也到老母庙看了一回热闹,被祖父发觉了,大加训斥,并罚他捣粪数车。大钊同志知道了赌博的坏处,从此,再没有到老母庙去看赌钱。以后,凡是赌钱的场合,他从来不去。

大钊同志的学习进步很快,在黄瓜口村念了三年书,单子鳌就向他祖父提出:“耆年的学业良好,我已经教不了他,还是另请明师吧!”此后,大钊同志到小黑坨村跟一个秀才赵辉斗念书,又到井家坨的举人宋某家跟一个叫黄玉堂的老师念书,直到他十六岁考入永平府中学。

大钊同志读书越发刻苦努力了。在井家坨读书时,有二十多个学生,到晚间别人都睡了,他还在孜孜不倦地攻读,每天都要读到半夜。黄玉堂的妹妹多少年后还记得,他哥哥当时一回家就念叨:“有个学生,叫李耆年,念书念得特别的好!”

因为家里缺少人手,大钊同志十岁那年,祖父就给他完婚了。夫人赵纫兰比大钊同志大六岁,是个贤惠的妇女。在尔后的日子里,她辛勤地操持家务,帮助大钊同志。她相信大钊同志作得对,不管家境多么困难,总是赞助、支持他的活动。

一九零五年,大钊同志考入永平府中学。这时,清朝政府为了维持它的反动统治,不得不作某些表面上的改良,实行了所谓废科举、办学堂。大钊同志原是报考秀才,正赶上这个变动,结果考进了中学。当时,还象考上秀才一样,村里照旧放铁炮、贴报单、坐棚车,热闹了一番。

在永平府中学,大钊同志仍然勤奋不懈地读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课余时间也很少游玩,是班上出名的好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李大钊视死如归爱国爱党的故事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不幸被奉系军阀逮捕。在狱中,他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为了掩护一同被捕的青年同志,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 "倘因此而应重获罪戾,则钊实应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李大钊同志被捕后,教育界名流、学者和广大学生都设法营救,北方铁路工人还组织了劫狱队,准备劫狱。在狱中的李大钊同志通过党组织知道了这一情况后,非常感动,但他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况,知道是不能成功的,便设法向党组织转达了自己的劝阻意见,说: "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但已经是党的损失,已经是我的罪过。我不能再要同志们做冒险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这一意见为北方党组织接受了。

1927年4月28日上午,反革命法庭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匆匆开庭宣判了李大钊等二十位革命者的死刑。当日下午秘密执行前,李大钊同志在绞刑架下,一如平日,从容不迫地发表了最后--次演说,他面对刽子手们,严正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然李大钊同志刚刚三十八岁就被反动派夺去了生命,但他共产主义必胜的炽热信念,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却彪炳史册,永照千秋!

展开阅读全文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全文共 1826 字

+ 加入清单

在松柏苍翠,肃穆庄严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一座占地2200平方米的庭院里,坐落着李大钊烈士陵园。淡青色花岗石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着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着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

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牺牲后,1933年由党在白区的秘密组织将其安葬在万安公墓内。新中国建立后,在河北乐亭、北京等李大钊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相继建立了李大钊的纪念馆。1983年10月,李大钊烈士陵园在北京万安公墓建成,中共中央领导亲自参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展开阅读全文

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在网络上,尤其是微博平台中,诋毁国家英烈、肆意抹黑的现象重复上演,而这些言论基本上都是采用偷换概念、混淆逻辑等手法,歪曲事实、颠倒黑白进行造谣、捏造,因其迎合了部分喜欢猎奇的人群,所以有一定的传播空间和忽悠能力。

今天我到李大钊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在参观李大钊纪念馆的时候,看到了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照片(没有任何说明,讲解员在讲解时也没有任何解释),我们知道 “一大”13位代表脱党和被党开除的有7位,其中周佛海与陈公博最后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脱党及被党开除的 “一大”代表的命运充分的说明了党在成长时的艰难,我认为应说明其和烈士相比对党奉献的区别及最终命运,以完整的传播烈士的崇高的形象。也会对参观者传递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不是一路坦途,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伟人引领、全党不懈努力、烈士为信念牺牲,一步一步的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李大钊虽未亲自见证“一大”的神圣时刻,但是他是一大的发起人,比参加“一大”最后叛党或被党开除的代表形象要高大的多)

烈士形象传播的建议

1.尊重历史,全面传播烈士的内在知识、智慧、能力、素质、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全方位的塑造烈士的形象,不给别有用心的人留出诋毁抹黑烈士的造谣空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传播烈士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态度,继而达到教化和团结民众的作用。

2.加强对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培养。思想上轻视、忽视甚至漠视烈士形象传播的,必然导致行为上的疏远,越疏远就对越对烈士形象传播不利,要让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对烈士形象传播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重点发力。

3、在网络及现实中,毫不客气的对抹黑我党历史、丑化革命烈士、质疑早已为人景仰的先进典型人物的种种行径有理有据的批判。事实证明,前段时间,被抹黑的英烈没有一个是真的,有的已经通过法律诉讼讨回公道。但有不少被诋毁的英烈形象已遭到极大的伤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我们应针锋相对的与这种恶劣行为做斗争。

伟人,英雄,烈士,是国家、民族的精神脊梁。他们的事迹、名誉和形象需要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就才是最好的传承和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李大钊理论研究社共青团员们来到唐山乐亭县,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带领我们参观的是一位漂亮的姐姐,她用温柔的声音向我们介绍了李大钊平生的光荣事迹。

此次参观让我感触良多,“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在网上已经有很多了,这里就谈一些自己的真实感受吧。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李大钊少年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接受过现代文化教育的李大钊,必然也清楚地认识到当时“国势之危迫”,当即立志要“挽救民族”于危难!这个远大抱负当然是出自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包含青春年少的一腔热血。他明白欲达理想仅靠胸怀大志是远远不够的,非深研法治政理不可。1907至1916共9年时间,李大钊分别在天津和日本潜心学习、探求能够救国救民的真理。这为他之后在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7岁那年,青年李大钊以文章为载体,将自己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爱国青年,抨击军阀统治和封建思想,号召青年为创造理想中华而奋斗。28岁的李大钊经过艰难探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之下,更加坚信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念。他不仅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开来,并且积极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他知道救国救民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业,需要唤醒更多的人,需要受剥削受压迫阶级的共同努力,甚至需要几代人付出生命的代价。29岁的李大钊受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兼任北京五所大学的教授,一个青年成为了青年人的导师。毛泽东同志当时就曾在李大钊手下工作过,很快也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31岁时,李大钊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与陈独秀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他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和所有党员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33-35岁间,李大钊与孙中山共同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李大钊十分关注军事策化的研究和军事力量的培养,对于北伐战争给以了有力的策应。北洋军阀十分畏惧这股革命力量,竭力迫害李大钊。38岁那年,奉系军阀张作霖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并于4月28日实行了绞刑。他无愧于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虽然共产党人不允许搞个人崇拜,但是纵览李大钊同志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对他崇敬而仰视的心情油然而生。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并且积极实践,创建中国共产党,并将党组织发展壮大起来,与各种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这么巨大的能量,与他9年的刻苦钻研十分不开的,更是源自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李大钊是我们青少年的榜样,每一个共青团员都应该向他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刻苦钻研,最终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在五四青年节之际,我校组织了对李大钊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的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去进一步的了解我的偶像。

当我乘坐校车到达纪念馆时,虽然外面是烈日炎炎,但我全然不觉。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第一时间注意到的是伫立在中央的八根柱子,它们代表着李大钊的八大丰功伟绩,分别是: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两边是四块大浮雕来纪念当时的事件,门前的三十八个台阶代表着李大钊走过的三十八个年头。

纪念馆里面共有三部分,我们首先面对李大钊像进行了宣誓和默哀,之后讲解员依次给我们作了讲解。从他的出生讲到他的牺牲,从他的家庭讲到他的事业。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他的一生,悲惨的童年,以及他们的家庭关系:一个比他大六七岁的妻子,当然还有他们的子女。我看到了按比例建成的他们的故居,当时他工作时的桌子、椅子。

纪念馆里有很多当时留下来的真迹,他小时候抄写的书籍,自己写的诗词等等。他的字真的很漂亮,那是我此生不能赶超的迹象。当然他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了所有,曾经他的工资都要校长提前扣除一部分直接给他的夫人,因为怕家里面对无米之炊。在他与妻子成婚之后,开始教她学字,我仿佛能看到两人桌前写字的场景。当看到这些保留下来的东西之后,我才觉得自己对李大钊的了解不在是停留在百度上了。

纪念馆里非常震慑我的是当时他被处以绞刑的刑具,虽然真品在博物馆里,但这个仿制的现场依然触动了我,当时为了让他说出共产党的秘密,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拷问,结果显而易见:什么也问不出来。他们非常的愤怒,以至于对李大钊先生进行了三次绞刑。说起来有些矫情,不过当时的我确实眼含泪水,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文字表达我当时的心情,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文字来向这个伟人致敬。我只能把我所想到的写下来,但好像这些枯燥的文字无法体现他的伟大,短短的三十八年,好像有说不完的故事······

伟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但精神依旧。现在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拥有优越的条件,我们更应该把这种精神延续,我们是中国的未来,让我们在大钊精神的鼓舞下奋勇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每年的五月四日是青年节。我们李大钊理论研究社组织了一次参观李大钊纪念馆的活动。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李大钊同志,就是要认真学习李大钊那种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踏实工作、矢志不渝、英勇献身的共产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李大钊同志是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经过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乐亭的李大钊纪念馆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特别的神圣,庄严。在广场中间屹立着的八个柱子代表着李大钊先生的八项伟大功绩,38级台阶象征着他短暂的生命历程。再向里走到大堂,花束映衬着李大钊先生的雕像,讲解员带领我们鞠躬默哀,并且慷慨激昂的进行了宣誓。

大钊精神铸就了民族之魂,大钊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大钊先生一生光辉的写照,李大钊同志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而且以他大公无私、坚贞不屈、艰苦朴实、大义凛然的品质为后人树立的光辉的榜样,大钊精神作为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时时刻刻激励着莘莘学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把自己的身价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且把它作为终生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仁人,为了救国家于危难而捐躯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当时后世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光明和美好。

如今,大钊精神已经成为积淀下来的精神内核,学校成立李大钊理论研究社就是学习李大钊精神的开端。让师生永远铭记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的壮丽篇章;为把前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永远推向前去而勤勉敬业,发奋学习,不懈努力!

让大钊精神在我们身边永远熠熠闪光!

展开阅读全文

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白色的墙柱,灰色的檐脊,正门上镶嵌着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馆名,庄严而肃穆。站在位于河北省乐亭县的李大钊纪念馆前,一种对伟人的敬仰与哀思油然而生。

李大钊纪念馆是李大钊同志的生平事迹展览馆,也是研究李大钊的中心。现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

沿着纪念馆的中轴线由南及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8根气势宏伟的功绩柱,展现了李大钊生平中的八大丰功伟绩。从馆前进入馆内要登上38级台阶,寓意了李大钊一生走过的38年红色人生历程。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纪念馆中悬挂着的著名对联,是对李大钊一生道德文章的写照。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勇往直前,矢志不渝,李大钊用自己毕生的言行,乃至鲜血和生命,擎起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红旗。

回望历史的岁月,从领导五四运动,到创建中国共产党;从领导北方工农运动,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李大钊的一生始终都在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而奋斗。即便后来被捕入狱,受尽折磨,李大钊始终“态度极其从容,毫不惊慌”。他的女儿李星华后来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沉着。他的内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在展馆中,一组大型浮雕引人驻足。当时,白色恐怖阴云密布,李大钊在受尽种种可怕的折磨之后,仍然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直至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与其他19位革命者慷慨赴难,用鲜血捍卫了革命的信仰。漫步雕塑前,如穿行在历史洪流中,令人震撼。

95年过去了,先驱手中革命的火种依然闪亮。一名在纪念馆参观的党员说,“先驱大钊前仆,千万党员后继。革命的精神,有后来者传承。”这样的理想信念正如当年李大钊所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关于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李大钊纪念馆庄严肃穆,整体建筑由灰、白、黑三大色系组成,由江泽民题写的“李大钊纪念馆”镌刻于大门门楣。进入纪念馆,是8根功绩柱。功绩柱高 3.8米,呈8棱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刚劲有力的柱体上端,雕刻着党旗党徽的图案。8根功绩柱,占位8方,围成一个圆形,象征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

我们永远铭记在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历史轨迹中,一位伟人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他就是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他学习刻苦,国学功底深厚,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1913年底东渡日本留学。他精通日、英两种外国语言。“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共合作期间,他帮助孙中山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是我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领导人。李大钊的8大功绩是:“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登38级台阶,可到达瞻仰大厅。这38级台阶象征了大钊同志走过的38年人生岁月。

李大钊同志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的伟大献身精神、光辉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是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献身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他追求真理、铁骨铮铮、大公无私、坚贞不屈、艰苦朴实、大义凛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从他走过的道路上去体会、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引领民族的希望,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终生!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关于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4月8日上午,唐山学院党委中心组由该校党委书记刘学东同志带队、一行50余人来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亚峥同志、大钊纪念馆馆长姚清华同志全程陪同。

现场,唐山学院党委中心组成员向李大钊雕塑敬献了花篮,全体同志三鞠躬,表达对李大钊同志由衷的敬仰与缅怀;随后,全体人员列队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言,铮铮誓言无不令每一位共产党员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最后,一行人认真观看大钊生平事迹展,各位党员仔细端详每件珍贵文物,聆听大钊同志生前革命事迹介绍,被大钊同志远大的革命理想、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忠贞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学习大钊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探索真理、实践真理的执着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远大理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北京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李大钊同志,就是要认真学习李大钊那种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踏实工作、矢志不渝、英勇献身的共产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历史轨迹中,一位伟人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他就是我校师生最堪崇敬的李大钊先生。

李大钊后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大钊精神铸就了民族之魂,大钊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大钊先生一生光辉的写照,李大钊同志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而且以他大公无私、坚贞不屈、艰苦朴实、大义凛然的品质为后人树立的光辉的榜样,大钊精神作为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时时刻刻激励着莘莘学子。

如今,大钊精神已经成为积淀下来的精神内核,学校开设学生业余党校、评选大钊班、寻访大钊足迹、成立李大钊思想研究会等系列工作的开展,尤其今天的“大钊精神进校园”大型宣讲活动,更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将激发大钊先生母校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让师生永远铭记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的壮丽篇章;为把前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永远推向前去而勤勉敬业,发奋学习,不懈努力!

让大钊精神在我们身边永远熠熠闪光!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北京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5月11日下午,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五四精神,在第八项目部党支部支持下,公司团委组织参加表彰会的团支部书记和部分团员青年代表赴河北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参观。大家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有序地参观了以李大钊同志“八大功绩”为主体的展览厅。在参观中,全体团干部、团员青年认真倾听讲解员的述说,从李大钊同志三十八年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深切感受到他伟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的革命信念、无私的奉献与牺牲。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通过这次参观活动,广大团员青年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家表示将珍惜我们来之不益的幸福生活,在工作中更好地立足岗位,建功成才,为公司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李大钊纪念馆建筑布局庄严肃穆,门前的38级台阶有深刻寓意,象征着李大钊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进入纪念馆,迎面矗立着李大钊同志的汉白玉雕像。以前,我只知道李大钊同志是我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直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通过纪念馆讲解员的讲解,我对李大钊伯伯的光辉事迹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李大钊伯伯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李大钊青年时期曾去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多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李大钊伯伯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限忠诚。正如他所书写的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所谓“道义”即宣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号召中国劳苦大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解放自己,让自己当家做主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妙手著文章”就是通过写文章,以文化形式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唤醒亿万劳苦大众的革命意识,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

李大钊伯伯以解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为己任,以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作为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斗争的有力武器。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缅怀英烈的同时,应深深牢记我们今天的人民民主社会来之不易,是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学习、继承和发扬英烈的革命精神,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名人李大钊的小故事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李大钊又非常注重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心灵,用歌曲寓理于情,寓教于乐,使孩子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稍有空闲,就将儿子李葆华、女儿李星华喊进书房,先要他俩将当时在学校学的歌唱给他听,孩子们高兴地唱起了喜欢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们亲爱的孔德,啊,我们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园,你永是美丽的王国……”李大钊听完歌,没有一句夸奖,只是幽默地说:“北河沿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水沟,我天天到北大去,都从那里经过,里面常泡着死猪、烂狗,臭烘烘的,怎么能说是孩子们青春的花园、美丽的王国呢?这个歌子太不现实了,这不是培养孩子们睁着眼睛撒谎吗?”

接着,他就教孩子们唱《国际歌》。他一边弹琴,一边用低沉的声音唱着。他说,声音不能太大,让街上警察、暗探听见,他们会把我们逮起来的。他不仅教孩子会唱,还把歌词大意讲解给孩子听,并且用家乡一位穷苦大伯一年辛苦到头,全家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例子,帮助孩子领会歌词的意义,加深印象……结果,没教唱几遍,孩子们都会唱了,而且深深地爱上了这首珍贵的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