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杜甫

杜甫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杜甫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杜甫问题。

分享

浏览

4925

作文

155

给杜甫的一封信学生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贤弟:

近来可好?

我在外游乐也有一段时间了,兴致仍不减初游之时,贤弟你是否仍长居家中?你应该也抛开烦心之事,如愚兄这般,畅游天地之间,心旷神怡,又何乐不为?

愚兄曾独坐于敬亭山上,看众鸟高飞尽后,余留闲云,而无兴致索然。我登过许多山,憩过许多亭,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多希望你与我一道敬亭山上坐,饮酒赋诗,而眼下,空留我一人,独坐看闲云。

我也去了庐山,那瀑布,不曾细看时,竟有紫烟飘飘袅袅地升起。而庐山瀑布真如众口相传那般美妙,银河般璀璨的瀑布挂于川上,使我不忍提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般美景,可惜愚兄不才,无法绘于纸上,予你一睹为快。我只好以笔代画,与你一赏,时里,深深沉醉难自拔。

有友人汪伦曾致于我,曰“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我至此地后,才知汪伦之意:桃花潭闻名并非因其潭边有十里桃花,而只是纯为潭水名尔尔;万家酒店也非是上万家酒店,是一户万姓人家的酒店。汪伦是为投我所好,邀我畅饮谈乐于潭边,我也逗留些时日,其间想起你于案前伏笔,全无我这般悠然自在,不禁在心里暗暗叹惜。临别时,我立于船头,友人挥手与我相别,汪伦沿着潭岸追逐而下,直至尽头。潭水纵有千尺之深,也不及汪伦别我一片情。

贤弟,你可曾游过天门山?我行舟江面上,远望得见天门中断楚山开。我俯首视江,却见东流碧水激转回旋,我伫立船头,船家的长篙击阻后浪,那声音却悦耳动听,两岸青山在船入弯时,相对着迎我一般而出,红日打照我身上,微闭着眼,感受此景雄伟之美,和乏缺行伴的失落之感。

愚兄又忆起你眉头紧锁,伏于文案无乐的样子,想我曾于一次饮酒兴头上,天子召我,我借酒之兴,与太监曰我乃酒中之仙,以此不面圣。那也只是我一世一次的难得痛快之事。如今我已鲜问政事,天地之间,皆能栖身,宫廷之事只使我郁闷不畅,这山这水这造化,我的心已然洗尽澄清,也只有这番天地,使我心灵轻盈不已。

贤弟,愚兄也不强你之难,若你觉疲,而我也仍能行往自如,愿意随时同你再上敬亭山享闲云众鸟闲趣之乐,观庐山落瀑之美,望天门山开阔壮丽之势。眼下,愚兄思忖着年老后,也学陶潜寻一无车马喧之地,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远。

望你一切安好!

愚兄 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槐叶冷淘杜甫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

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

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

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传读书笔记

全文共 1456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这本杜甫传才知道杜甫和我通过以前学习了解的他并不完全相同,在我的认识里,杜甫似乎没有年轻过,永远都是四五十岁甚至更大,为生活发愁,为国家命运发愁,为百姓发愁。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他也是年轻过的,也曾满怀壮志,意气风发。但仕途的的不得志,生活的艰难,国家的动荡使他的诗歌内容风格发生了巨大改变,成为了那个我的认识中没有年轻过的诗人。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杜甫《赠李白》中的诗句,此时的他和李白同样有着豪放、热烈、向上的精神。

杜甫始终希望能够出世做官,在长安时,他广泛结交名流,扩大自己的名声,奔走于权贵之门,还经常向达官显贵们投赠诗稿,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援引,

为了获得一官半职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去讨好奉承达官贵人,此时的他丝毫看不出有成为那个忧国忧民的诗圣的潜质,如果他得到了官职会怎么样呢,也许历史上会出现一位平庸的官员和诗人。如果他在向皇帝敬献三大赋后得皇帝赏识而平步青云,成为宠臣,住在华丽的庭院,衣食无忧,也许他的诗作就只有《天狗赋》《雕赋》这些阿谀奉承,粉饰太平的诗了吧!而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也就不会出现了。那个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担忧的人就会消失,也许正是他的不得志,穷困潦倒成就了他。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他自己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看到国家满目疮痍,百姓民不聊生,官吏凶残可憎,他的诗歌内容产生巨大变化。他同人民一起感受着失去国土家园的痛苦。他积极号召人们奋力进行征战,以保卫国家民族的安全。他写诗悼念为国捐躯的士兵。他同情人民,大力揭露滨役给社会造成的黑暗景象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

在写三吏这组诗,杜甫的心情十分复杂。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他坚决拥护。百姓为支持这场战争作出了惨重牺牲,他又极为同情。正是因为杜甫是一个爱国又忧民的诗人他才会有矛盾复杂的心情。

接近晚年的杜甫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仍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终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 “塌然摧肺肝”。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总是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他将自己完全融入到百姓之中。

从这本杜甫传中可以看出杜甫为国家忧愁,为人民忧愁,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他一开始考虑的是自己的仕途,甚至不惜为此阿谀奉承,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没能如自己所愿的成为一名官员。可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有更多的机会和百姓接触,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从而写下那些忧国忧民的诗篇。可以说杜甫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在苦难中他的善良、忠诚、关怀天下的心态被激发出来,他的眼界开阔起来,不再是只盯着自己的仕途,他渴望国家统一,他同情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他痛恨不管百姓死活的统治者,他用诗歌来记录当时的实情,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认为不能说是苦难成就了杜甫,而是他在苦难中成长起来。因为只有内心善良的人在看到国家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时才会去关心,去为他们呐喊,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当看到人民生活凄惨时只会保持冷漠,更何况杜甫当时自己的生活也很艰难。

杜甫在自身状况十分糟糕时依旧不忘国家人民,是因为他将关怀国家人民作为自己的责任,他认为那是他理应做的事,早期他希望做官是为了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后来他的诗是另一种方式的心系天下。不论成功与失败,始终抱着早年立下的志向,用生命去做最值得的事,我想这就是杜甫的诗能流芳百世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传读书笔记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传(图文本)》的目的是要把我们祖国第八世纪一个伟大的诗人介绍给读者,让他和我们接近,让我们认识他在他的时代里是怎样生活、怎样奋斗、怎样发展、怎样创作,并且在他的作品里反映了些什么事物。作者写这部传记,力求每句话都有它的根据,不违背历史。由于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个人的想象加以渲染。关于一些个别问题,有的采用了过去的和现代的杜甫研究者所下的结论,有的是作者自己给以初步的分析或解决。为了使读者不被烦琐的考证和论据所累,不曾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写在里边,附注也尽量减少。作者使用的杜集,主要是仇兆鳌的《杜少陵集详注》;仇氏注杜,虽然有许多牵强迂阔的地方,但他丰富地搜集了十七世纪以前关于杜甫的评论和注释,给作者许多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传读书笔记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学之峰在诗歌,诗之峰在唐,唐诗之峰在杜甫。诗至老杜,高山仰止,又如百川归海,浩浩汤汤,无际无涯。

甫之后千有余年,学之慕之者如过江之鲫。天下诗人,十有六七宗杜。

甫系初唐诗人杜审言孙,幼年才大,而有奇志,咏凤凰,书华章,以为天下名在手中。少时家贫,无以自给。二十岁始浪游山水之间,入晋,涉吴越之地,游齐鲁梁宋,结交天下豪杰,如李,高,岑辈。眼界渐宽,胸次渐广。

老杜后半生,逢安史之乱,于是颠沛流离,转辗诸州,依人度日。而以诗歌为生命,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老而弥坚,诸体皆善,名篇迭出,五律七律尤独步天下。

杜生前几无籍籍名,去李白,王维辈远甚。至中唐始名声大作。鼓吹最力者,为白居易与元稹。元在为杜甫的《墓志铭》,极称其“言夺苏李,气吞曹刘,……,(白)去杜甫远甚。”又于《叙诗寄乐天书》中云:“得杜甫诗数百首,爱其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始病沈宋之不存寄兴,而讶子昂之未暇旁备矣。”自此起李杜优劣之争,虽千年不少衰。

近人木心,在《琼美卡随想录》中,论甫则曰:如果抽掉杜甫的作品,一部《全唐诗》会不会有塌下来的样子。木心于国内名不甚著,然其眼高于顶,目下无尘,品评人物不可小觑。

爱及白者,谓其天才放恣,水落花开,云舒云卷,大江无风,舟行无碍。《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诸篇,虽匹夫匹妇,亦知此为天生好言语。

爱甫者,谓其拳拳之心,可昭日月;笔力之强,力透于纸。然不学者难入其殿堂。

要言之,特少年入世,激昂欲有为于世者;读书偏少,不解世事艰难者;雄才放阔,放荡不羁,视天下如在掌中者,皆喜白。渐入中年,诸事纠结者;逢道难越,哀愁困苦者;学力渐深,所涉益广者,宗杜者多。明王世祯著《艺苑卮言》中说: 十首以前,少陵较难入;百首以后,青莲较易厌。岂此意乎。

然,甫白者,两峰并峙,二水分流。欲辨其高下者,亦妄哉!

展开阅读全文

、诗圣――杜甫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明清文人叶燮有“诗圣推杜甫(《原诗》)”之说。其诗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被人们誉为“诗史”。杜甫诗歌艺术造诣特别高,他以博大精深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与李白一起成为唐代诗坛上熠熠生辉的双子星座。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代表作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谴怀》《昔游》《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春日江村五首》《春水生二绝》《绝句六首》《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兖州城楼》《登楼》《月夜》《潼关吏》《新安吏》《垂老别》《旅夜书怀》《水槛遣心二首》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买药的故事

全文共 1823 字

+ 加入清单

沙市中山路中段,有一条石板路的古老狭巷,相传唐代着名诗人杜甫曾在这里住过。沙市在唐代叫沙头镇。

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的早春,杨柳泛绿,新竹吐翠。沙头镇大街上新近开设了一个“百草堂”中药店。门首贴着一副独出心裁的对联:“独活灵芝草,当归何首乌”。店主就是年已五十多岁的诗圣杜甫。他刚从四川夔州东下,来到沙头镇定居下来,就和荆沙一带的老友李之芳、郑审相会,他弟弟杜观也将家眷接来,兄弟团聚,甚为欢洽。当时,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在楚国宋玉的故宅旁边新盖一座住宅,杜甫特地致诗述怀: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本想借题发挥,希望卫伯玉象严武一样地把他荐用于朝廷。岂知卫伯玉不学无术,更不懂爱惜人才;加以他的门客从中挑拨,说杜甫自比宋玉,怀才不遇;把你比做楚王,不识人才,最终将和楚宫一样泯灭。从此,卫伯玉对杜甫怀恨在心。

杜甫刚来时由于生活穷困,虽有杜观等亲友接济,毕竟是“寄人衣食”,非长久之计。于是,就以卖药为业,聊度岁月。

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甚至实在无钱付还药费的,也就免费赠送。因此百姓称赞,生意兴隆。

常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杜甫的药铺生意一好,其它几家药店的生意自然冷落下来。这几家老板暗恨杜甫这个“外来户”抢了他们的生意。于是串通起来,用金钱收买了卫伯玉衙门里一个书吏。这家伙近来在赌场输得精光,正好有人送财上门,自然满口应承。一天他乘机在卫伯玉面前挑拨道:“老爷啊!你晓得有个杜老倌在镇上开药铺的事吗?”

“嗯!晓得。”

“哎呀!这个杜老倌可神气啦!他在药铺门口招揽顾客,夸下海口,说‘百草堂’里天下药材无所不有,其实,他是想把人家都压垮哩!”

卫伯玉疑惑地问道:“真有这等事吗?”

书吏故弄玄虚地说:“还有一句话,小人不敢讲。”

“啊!”卫伯玉更加奇怪,“什么话?快快讲来!”

书吏凑上前去:“杜老倌自以为才高学深,连老爷你也瞧不起啦!”

卫伯玉终于被激怒,又勾起他对杜甫那首诗的不满,决心报复。于是开了一副药单,对书吏交代:“你将这药单拿给杜老倌,要他照单发药,如有则罢,没有你就砸掉他的招牌,要他滚蛋!”

书吏连忙来到“百草堂”,将药单往柜台上一甩,大声说:“这是卫大人急需的药,赶快照单发药。”

伙计接过药单一看都愣住了,原来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四味药名:

行运早,行运迟,

正行运,不行运。

有个老伙计对书吏陪笑问道:“你老哥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都没有见过?……”

书吏不等别个说完,开口就骂:“他娘的!你们开的是什么中药铺?快给我把杜老倌叫出来,要是配不齐卫大人要的药,我就砸掉你们的招牌!”

伙计们不敢怠慢,忙把此事告知杜甫。杜甫心里明白,这是卫伯玉故意对他刁难;及至看了药单,不禁付之一笑,区区雕虫小技,也来班门弄斧,未免太不自量了!随即顺手办好四味草药,来到柜台里。见了书吏,仍然以礼相待,拱手问道:“这位大哥请了,不知你家大人有何见教?”

书吏目中无人,仍旧傲慢地答道:“杜老倌听了,我们老爷要你照单发药,否则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滚蛋!”

“哦!原来如此。”杜甫胸有成竹地说,“卫大人需要的药,小店应有尽有。”

“什么?”书吏大吃一惊,口气也缓和下来:“你先拿给我看看。”

杜甫不慌不忙地拿出四味药草,原来是:一片罗卜干,一块生姜芽,一粒鲜李子,一颗干桃僵。

书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这可不是跑江湖!这算什么药?”

杜甫道:“罗卜干是‘甘罗’之意,甘罗十二岁就当了丞相,你说他是否‘行运早’呢?”

“是。”

“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岁遇文王,是否‘行运迟’呢?”

“是,是。”

“你看这红皮李子,虽说酸不溜儿的,却正是目前市场上的俏货,可说是‘正行运’吧!”

“啊!”

“这是隔年的桃子,经过雪冻霜打的算不得鲜果,只能入药,所以说‘不行运’了。”

书吏连连点头,无话可驳。杜甫接着说道:“这红皮李子,好比你家老爷‘正行运’;这桃僵,好比我己‘不行运’了。当今朝廷重用奸臣,嫉贤妒能,正如俗话所说‘李代桃僵’,难道不是真的吗?”

经杜甫这么一点破,书吏才恍然大悟,马上跳起来说:“好哇!杜老倌莫非吃了豹子胆,竞敢辱骂我们老爷!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杜甫淡然一笑说:“随便!”说罢拂袖而去,理都不理。

书吏气冲冲地回到卫府,将杜甫给的四味药草和一席话当面禀明。卫伯玉自知理亏,只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干着急,可就是想不出一点办法来对付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偶像——杜甫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史书,文笔,官位,望着灰蒙蒙的天,无限惆怅引入怀中。

外面的风,外面的雨,你写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茅独破受冻死易足。的诗句,这么豪气,这么畅快,可是你心中的悲欢,离合,又有谁懂呢?

时间转回你风华正茂的时候,你年仅25岁,你拥有比天更高的心境,你登上了山。你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词,你笑傲官场,笑傲大唐江山,你希望皇帝重视你,你的报复,将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实现吗?你望着大好江山,你涌现了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可是,许久,你的命运不似李白,你遭到了妻离子散,逃亡的生活,让你感受到了乡民的情怀,你将妻儿安置好后,乡亲来送别: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阀即未息,儿童尽东征。愿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扬天叹,四座泪纵横。你哽咽,你挥舞青衫,青衫下,独留一人。

我多么希望能够和你在一起,辅助你走向成功。杜甫,我的胸襟不如你高远,不如你有才华,这大约是我的不足与缺点。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也想拥有那种无人打扰的境界,我在哪,也许,会得到更多的才华彰显。你的命运多么不同啊,你的情怀,你的报复还未彰显,你恨他们吗?不,你不恨,你只恨官场的种种,所以你才选择去种豆,去体验那情怀,你也希望没有违背你的意愿。

我希望在那么一天,我会和你站在一起,一起谈论古往今来,一起谈论人文地理,一起掩卷唏嘘,在某一时刻,你的魅力不会改变,在菊花的清香中,我读懂了你,也拥有了那一份彷徨。

在我心里,无人可以比拟,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巩义杜甫故里观后感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自2008年起,我区以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载体,以“素质教育”和“劳动实践”为主题,对全区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金秋送爽,9月19日一早,我们回民一小六年级的学生们踏着晨光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巩义杜甫故里开展了主题为——爱我家乡,走进巩义的社会实践课程。

走进诗圣杜甫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了解杜甫卓越的诗歌成就,诵读诗人的经典诗歌,学习杜甫高尚的人格情操,引导学生们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学生们离开家长,跟随班集体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们开阔眼界,培养独立自主意识。

同学们走近诗人展区,游览了杜甫幼年成长的上院、三友堂、怀乡苑、万汇园,再现诗圣的成长历程和浪迹天下的旅程。’

接着带领他们参观了诗歌展区。这个展区通过立体雕塑与壁画展现杜甫的诗歌,还用投影来解说杜甫的诗歌。

在了解杜甫长安十年的悲惨遭遇之后,孩子们触景生情,不禁在心里默默吟诵诗圣杜甫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虽然内在含义我无法理解,但诗人的爱国情怀深深的打动了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的故事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一生盼望为国效力,而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杜甫,学习过他的《登高》《蜀相》《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阁夜》《登岳阳楼》《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原文再现】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素材评析】

此诗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诗中写到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着,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适用话题】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还依然怀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适用话题“忧思与抱负”、“肩膀”、“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等。

展开阅读全文

走进杜甫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锦城丝管月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当我走进杜甫草堂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首诗。

在浓浓文化与乡土气息中,杜甫草堂让人感到古典又淡雅,到杜甫草堂内更让人的心非常静,从南门走进不远你就会看到用青花瓷碎片镶成的“草堂”两个字非常的引人注目。

在杜甫草堂还有两个地方让我最为喜欢。

杜甫的故居。是由一个四合小院组成,小院外有一个醒目的名字“柴门”,这就是小院的代名词,也非常符合小院的特征。外面种着很多树与竹子,还有一条小溪,院中央还有一组石桌,看到它我们自然就会想起当杜甫坐在石凳旁或独自或与友人饮酒作诗的场景。所大部分游客都会到这里坐一坐,感受一下大诗人的风范。走进屋里,入眼的便是客厅,客厅里的摆设非常简单,慢慢走入寝室,室内只有一张床与一个柜子,杜甫的生活让我看到他对生活的追求和淡薄。

还有一个地方是杜甫塑像馆。入眼首先看到的是杜甫悠闲的躺着,又有一股大诗人潇洒的大风范,这座塑像把杜甫刻化得像一朵云一样,它让人琢磨不透,而且还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塑像后面是一幅壁画,壁画主色是大红,雕刻精美且气势磅礴,与所有雕塑显得相得益彰,还有几座塑像,都是我国的大名鼎鼎的诗人或词人。有一座我听别人说摸了它的胡子才有福,原来就是杜甫的塑像,发现塑像的胡子都被摸得发亮发光了,但愿我也能沾沾大诗的光慧。短短的游览,可能我不能尽兴,但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走出塑像馆,我就准备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告诉自己:“我走进了杜甫草堂,心也走进去了!下次我还会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看到学生们写作文时咬着笔杆、托着腮帮、搜索枯肠的窘态的时候,每当批改他们干巴巴的文章时候,每当批改作文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我就不由得为自己没有搞好作文教学而内疚。杜甫的“下笔如有神”,是得益于他“诗书破万卷”的。初学书法的人要临摹字帖;初学表演的人常要模仿他人,写作文必须从多读文章开始。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峰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只有博读,才能使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吸收他们各种风格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其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纯正无私等高尚的品德情操。

学生除了课本读物外,多阅读其他书籍,要求做好读书卡片,写好读书笔记,并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信息交流;还可以开辟班级剪报栏:重点剪贴先进人物的重大事迹,优秀文章,热点话题等;还可以开展社会调查:结合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深入社会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杜甫小学作文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句佛语说:掬水月在手。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有时可以办到根本不可能的事。同样,当我们虔诚地拜读杜甫的诗作时,一个鲜活的形象也可以很生动的跃出于面前。

杜甫不同于李白,他把自己推到一个压抑的屋檐下。背负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沉重责任感,杜甫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的描述着时代的面貌和人民内心的悲苦。

杜甫的诗犹如大唐由盛到衰可悲历史的一面镜子折射着他不同时期的真实景观和社会生活矛盾。又如一个历史宝库,包含着浑涵汪洋、千汇万状的丰富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百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的忧过忧民的深衷和“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个惊人死不休”的鸿鹄壮志,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独特格调和精益求精的诗艺,也铸就了这位彷徨者无数铿锵凝练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辞。于是他便成了诗中的圣人。

他的诗便是他的情感发泄,发泄他对现实的不满而又无可为的无可奈何。读他的诗,俨然在接受清除心灵污垢的洗礼,高档格调的文辞、深刻压抑的真实的真实感情在读者的心中荡起一圈圈涟漪。于是人们便想起了大海的浩淼,想起了弯月的宁静,也想起了杜甫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

陆游有诗曰:千载《诗》亡不复删少陵谈笑即追还尝憎晚辈言“诗史”《清庙》《生民》伯仲间。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杜甫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雨打芭蕉,打出滴滴伤感;风卷茅顶,卷出丝丝无奈。夜半惊醒,枕头微凉,倚窗外望,故乡月明,不禁老泪纵横。

杜甫,你好。我在心中默念。

人生的际遇若一直平步青云,那人便也易陷于颓丧;而坎坷的经历,虽然带给人不幸,却也仿佛那一潭沉静的死水中注入了新的注力,焕发夺目的光彩,请停下你匆匆的步履,望望杜甫遗留的脚印。

庭院八月枣梨熟,瞧,那茂密丛中展露的人影,可是少年的杜甫!他健康,而又有才华,更是拥有无忧无虑。“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中年的杜甫跟随着世俗的陀螺,也终无法画圆自己的人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谁能料想晚年的杜甫竟是如此的凄惨,那个昔日英气勃发的少年哪儿去?

儒家倡导“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容易,穷则独善其身着实不易,更能可贵的是穷困时不忘心系天下: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若没有吐纳日月的胸怀,又何能有如此广博的爱心?你让世间的狗苟蝇营者低下头,你的人格在那一刻上升到九霄层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难道不是对你的大道希音?

你无疑是一面镜子,一面映照大堂帝国的明镜,你照出了那个时代的丑恶本质,一切都是那么真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累累白骨,你那枯骨凸现的眼眶里滚出两行清泪,你在质问,那累累白骨上原有的生机到底哪儿去了呢?

“偏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男儿的性命犹不如那春风吹又生的草芥,与其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撕心裂肺的痛,便不如生个女孩儿,嫁给比邻,还得时时相见。

同李白一样,你是郁郁不得志的。皇上昏庸,官吏,人民疾苦,栽道怨天。在这种时代,本事被摒弃一旁,视为草芥。你的本领也就只能让后人所铭记,后人所欣赏。

我忽然看到你的眼睛,幽幽的如湖底般清澈,直达心底。

展开阅读全文

读杜甫人物传记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当代称为“史诗”《杜甫传》的作者冯至自幼热爱杜甫,无论在什么时期,他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本文就是他在思考中的节选。

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时的豪迈之情还未消逝,但与社会现实的接触渐多,豪迈之情也被一种心理矛盾渐渐替代。由于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征象,杜甫这种矛盾心理也更加浓烈,心中的无奈也愈甚。经过这十年的磨砺,使他的诗风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这几年的流亡生活,也让杜甫更加贴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间疾苦,使其是个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当时社会状态、政治形势,表达了人民的情绪与愿望。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毁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毁了他的仕途和梦想,却成就了他的诗歌和他在中国诗坛中不可磨灭的地位,犹如凤凰涅盘般重生!从官宦世家的公子到为在长安谋职而不择手段的小吏;从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内心矛盾的无奈诗人;从只为个人忙碌的士人到忧国忧民的沉郁诗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进入“诗圣”,一步步迈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内心困顿转而进入民生之境。杜甫,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爱国诗人,一位万方多难成就的诗圣!

展开阅读全文

我与杜甫在诗海中相遇作文1000字_[第三单元]写一首诗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浩瀚的诗海波澜壮阔,撑一叶轻舟,随著起伏的浪花荡漾.

我与你初次相遇是在包罗万象,气韵超然,宏伟壮观的五岳之首——泰山,我眺望著《望岳》中所描绘的天地万物间变化的情景,脚踏著挺拔在齐鲁两地间,连绵不断的东岳泰山之上,和你一起享受这"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虽然你科举不第而游历齐赵,但你仍欲将自己远大浩茫之思想与高奇苍莽的泰山合为一体,你正是抱著登最高处的理想,创最辉煌业绩的心情来望岳的."荡胸生层云"通过山中层出不穷,飘浮不定的云雾,表现出泰山的深邃;从而随山云层出而使你心胸高远,思绪万千."决?入归鸟",把你开阔博大的胸襟进一步展现开来!

与你再次相遇是在一个天地肃穆,日昏月暗的世界,一个情谊淳厚,绵绵不尽的瑶池仙境,一个悲怆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诉说著边塞的苦寒,苍凉与悲壮.在那空旷寂寥的边塞,明月高悬的深夜,本应是人马安歇,进入甜美梦乡之时.事实却否,在胡笳的悲鸣声中,在寂寥高挂的明月之下,在军令严肃的氛围裹,士卒不敢放松,不能懈怠,只能默然惨然,听凭战争的摆布,没有丝毫的自由可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让我和你一起体味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警世之句的深远."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你始终关心著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安危,你深深体会到人民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你亲眼目睹了百姓妻离子散,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万民无辜牺牲的惨状,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你深夜经过嘶杀拼搏的战场,在一弯凄清的寒月映照下,那累累白骨,正在诉说著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悲剧,控诉著安史之乱带给人民不尽的灾难.这?充满著你忧民的情思,怀抱著你对国家复兴的愿望!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连年战乱,风尘连绵,家书已绝,关塞萧条,前途渺茫,这样的伶俜生活你已忍受十年之久,现在又别无他途.蜡烛已残,秋月凄冷.你拙於生计,命途多舛,依靠朋友接济,且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正是这身世之叹和思念之情萦绕在你心头脑际,面对此情此景,怎能不忧心重重呢

"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你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孤独的,凄凉的.惟有那苍穹的月亮陪伴著你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月是你的精神伴侣,你的理想寄托.在幽静朦胧的月色中,你敞开心扉,倾诉你的孤寂和苦闷,寄托你的思念和希望.月是你坎坷岁月,匆匆行旅,悲情一生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将记住杜甫作文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碟中一芥灯草不住地烁烁,光影缱绻。

外面铺卷着暴雨,寒气从檐顶的破洞袭入,吹得这瘦弱的光火险些熄灭。园里黒黢黢的,隐约能看见蒿藜的轮廓——肆意倡狂地卧伏在角落,像是在潜滋暗长。

刚经了洪灾,十日煎熬,他早已顾不上这些,桌上是耒阳聂县令送来的烤牛肉,常言道饥不择食,更何况面对美酒佳肴,他不停、不停地咀嚼,重获新生般的。他觉不出饿意了,但也不饱,不知过了多久,他还剩最后一壶酒。酒浊而烈,一口饮下,辣入心肺,灼穿胸腔,他望了眼天——被破残的房檐割作了一条参差不齐的灰线。他有些迷茫,自己在干什么?是在为大难不死而开心,还是在为这顿佳肴而感动?人已年近六旬,头发白尽了,身体也愈渐虚弱,可自己似乎还是一事无成。“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多么嘲讽。乱世之中,自己竟对官业如此执著,一次次落魄,长年的奔波流亡,与妻儿分离。而这些年又为百姓写了许多诗,每一个字都倾注了血泪,像是用针刺刻在心尖上般的把它们作到了纸上。但统治者连横死街头的生命都漠不关心,又怎会为他这一介庸民的陋作所动呢?

屋里有些闷人,他不住地咳嗽了起来,声音嘶哑,像是要将心肺撕开。他眼前忽的模糊了,呼吸也变得艰难。刹的,他竟看见了妻儿的脸庞。“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上一次见面,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妻子的嘴微微张合,是唤了声他的名字么?泪水不住地往下流淌。他伸出手,想够住她们,却扑了个空,碎了这幻境。眼前,仍是空无一人,光火烁烁,光影缱绻。他默默拭了拭泪,“一个梦……罢了。”

恍然间,他有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慌忙起身,四下寻望,竟见故友郑虔捧着一坛酒,在桌上坐着。他赶紧迎上去。“老朋友!你怎么来了!”上一次见面,不知又是多少年前,而眼前郑虔竟仍是壮年模样。他感觉自己也年轻了许多,又回到了当年与友人买酒痛饮的日子。他笑了,向郑虔倾诉起思念与愁楚,笑着笑着,却又藏不住哀愁,流下了泪来。泪落入酒,其味甚苦,像是用这么多年的漂泊之苦酿成的。他醉了,却越醉越清醒,忆起多年前所作“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原来郑虔与自己早已阴阳两隔。

郑虔的声音消失了,紧随之是千千万万的哭喊声。那是无情的天地所辜负的百姓的哭声,从地面漫上,塞住他的耳喉,穿透他孱弱的躯壳,让他艰于呼吸视听。他又流泪了,自己还是没能改变百姓的命运。他真的醉倒了,一醉不醒。

他是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他倾其所有为百姓的命运挣扎,他阅尽世态炎凉,一生作诗无数,却无人赏识,最终饫死耒阳,含恨离世。

已死去的杜甫也许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诗会在千年后被称作诗史,广为传颂,而他自己竟被称作诗圣,名垂千古。他的一生坎坷艰辛,血泪熟悉着他白尽的枯发,饥贫蚀腐着他含泪的双眼。他是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是一个以苦下酒,以血碾墨,妄想着燃尽自己的枯槁之躯,来照亮这黑暗社会的人。

苦难是杜甫的不幸,却是诗歌的大幸。杜甫短暂生命中的种种困苦,造就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造就了他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伟大人格,将中国文化引入了一个新纪元,彻底提升了诗的精神档次。我们应该欣赏杜甫,因为他以自己的血泪,书写下了无数掷地有声的精彩诗篇;我们应该感激杜甫,因为这个一生波澜坎坷的人,用双手在我们心头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让我们的民族有了直挺的脊梁;我们应该铭记杜甫,因为他支撑起民族的灵魂,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永恒不灭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杜甫草堂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蓉城,天府之国,在这里那些文人留下了自己的气息,那些贤士留下了自己的一切,美的数不胜数于是我决定寻找着美,寻找那蓉城最美风景。

在那个浣花溪边竹林围着筑起的茅草屋,构成一个淡雅典致的风景,这里,杜甫的家,那是一个冬天,他为了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蓉城营建茅屋而居。

记得幼年时背过“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是他写成都的花,或许是草堂的花,他亲手栽培的美丽的花。不知这花的气息是否还含着他的衣袖上的墨香,这巧沁兰心的花的香气弥漫了整个草堂。他的诗意愈浓,沉浸于花香,唱出这诗,为蓉城添上美丽外衣,给草堂笼上诗墨的气息。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这溪是你茅屋边的那湾溪流吗?溪边的花草是否还繁盛?不知那里或是溪边一颗大树上,是否还挂出绿枝?白色的花瓣渐渐舒展,溢出浓愈的芳香,树杆是粗糙依旧,如生出的老茧,而那花瓣上的枝条依旧丝滑,如水做的枝条,晶莹。这或许是当年的景色,而你吟出的诗句,如画中提字,使景,画龙点晴。

而现在,空气中仿佛还酝酿着你的气息,在林间的荫下,一抹碧绿,一丝清新的的风轻抚而过,那古朴致雅的气息难已消散,参观的人儿带着世俗来,又带着这典雅离去,气息中还蕴含着一种莫名的高雅的美,好象是整个蓉城,美的心,美意生于此,那不仅是单纯成都的美还是美中意诗蕴。这或是最美的地方。

还记得我在寻找,寻找蓉城最美的地方,我想最美丽,不正是诗意正浓的杜甫草堂。

展开阅读全文

与杜甫对话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脚下一个趔趄,总算看清了眼前的场景,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苍黄的天底下,秋风瑟瑟,在荒林间轻啸。一座残破、摇摇欲坠的茅屋在秋风中静默,这样的场景,陌生而又熟悉——这到底是哪儿呀?

这时,茅屋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闻声望去,只见一位衣衫褴褛地老者正缓步向我走来,他身材削瘦,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焦灼的目光。他嘴里念念有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此时我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您,您一定就是大诗人杜甫先生吧!”

“大诗人谈不上,不过我就是杜甫。”他神色复杂地望了我一眼,摇了摇头。

“算了,进来吧,又是个没了家的小可怜。”

我稍稍踌躇了一下,便跟了上去,有些激动地说:“杜甫先生,我很崇拜您,能和你聊聊诗词吗?”

“如今战火纷飞,难得你还有这般闲情逸致。”

“我理解您的心情,安史之乱使得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足以看出您对国家前途和对人民生活的担忧,不过,我听说有句话叫人生不幸诗家幸,这也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文化瑰宝呀!”

杜甫听了有些不悦:“说什么歪理呢!如果可以,我更想像太白一样,以酒为伴,寄情于山水,岂不快哉?再不济,也愿在太平盛世时入朝为官,尽自己绵薄之力。”

听完后,我由衷地赞叹道:“您真是老马嘶风呀!”

“嘶风算不得,却已是老马了,唉!”杜甫感叹道。

见他情绪低落,我连忙安慰他:“您也无需过度愁苦,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大唐一定会以史为鉴,励精图治,变得繁荣昌盛起来的。”虽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但愿如此吧!”他嘴中念念道,眸中似乎多了一份希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