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栖息地

栖息地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栖息地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栖息地问题。

分享

浏览

1579

作文

5

坚守灵魂的栖息地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我心中有一片土地,干净而整洁,有个人居住在那里。

――米兰·昆德拉

我们栖居在一片天空下,也许是青城墙下散落的明黄的向日葵,既然不能选择故土,就只能让自己在微弱的阳光下燃出一片灿烂,也许是遗失在山谷里的花籽,既然不能长在肥沃的花圃,就只能让自己在寂寞中绽放一片野百合的春天,也许……

于是,生活教导我们:既然你无法改变环境,那就要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这,便是改变的哲理,这便是生存的真理!

然而,历史的瑶琴铮铮然的飘出一串跳动的音符,凝聚成一股细流,涓涓淌过我们的双眸……

这流水,流过战国的浓浓峰烟,盘旋在汩罗江畔。“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三闾大夫面对这一江春水,回望身后满是浑浊的世界,仰天长叹。气节,怎能轻易改变?精神,岂可随便丢弃?苦笑,是社会已容不下他了,抑或是他根本就不愿屈从于社会呢?改变自己,也许他已是高官厚禄,衣食无忧。然而,他做不到,他追求高洁品格,他向往香草美人,他只愿让《离骚》中汩汩流淌的文字蹦跳出灵魂的火花,坚守住一份心灵的期待,化为一缕英魂。

这流水,击碎唐朝橘红的烟尘和宋朝妩媚的风月,徘徊在那片竹林中。面对强大的司马集团,面对贤士的无奈,他毅然决然地让自己从官位中滑落,跌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嵇康平静地敲打着黑色的铁块,也敲打着自己的灵魂。也许改变自己,他会成为王公重臣们的座上宾,但他做不到,也不愿做到。只有临刑前坚守,坚守一片净土,让这绝唱在千古历史中得到共鸣。

这流水,淌过了多少朝代,见证了多少往事,让历史在这一切往事中静静演绎,却也演出了一份道理:既然你无法改变环境,你便要改变自己。但面对那污浊的环境,宁愿坚守自己,那么,在历史长河中,还会沉淀出熠熠生辉的珍珠。

展开阅读全文

心无栖息地的小说内容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与同学去鸭霸王喝粥。等粥的空隙闲聊。

同学:“最近灵感泛滥哈,新作不断,越写越好了么,我每篇都看,忠实粉丝哩”。

“是么”?我答。内心小雀喜,此言是否肺腑也懒得计较。

“写得好不好无所谓,权当日记写呗,以后老了,编进自己的回忆录里,告诉我的孙子们,奶奶这一生曾经有段时间才情喷涌过”。我这样对同学说。

“你把我笑死,又不是名人,还回忆录”?同学说。

“好笑吗”?我不觉得,我在说若干年后一件很严肃的事。

“你的回忆录里会有我么”?同学问。

当然。“你是我的发小,不论我们人生的轨迹是否相同,至少我们的情感从懵懂开始,经历情窦初开,到为人妻为人母。未来,我们还在一起,从青丝到白发。我会在回忆录里隆重的介绍你:燕子,我亲爱的朋友”。

“我们老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我肯定是疾病缠身”。同学说。

“不会的,只要你现在不透支你的身体,身体便不会糟蹋你”,我说。

“你的文字要能写出钱来多好啊,就像我唱歌一样,有出场费的”,同学说。同学从事文艺工作。

“如果哪天我的文字变成钱了,我带你去旅行,我们去天的尽头,去西藏,去青海,去最美的山头看夕阳西下”

,我说。

内心却想着她说的“要是能写出钱来”的话。

把同学说的这句话发给远方的一朋友,朋友回来一句:与钱有关么?生活忙碌,心灵断不能荒芜。

大爱!发表在空间。

“生活残酷,以此慰藉心灵”。我对远方的朋友说。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太累了”,同学说。

“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就想安安稳稳的,不颠沛流离,有稳定的收入,有个有责任心的老公,有个孝顺听话的孩子”。同学说。

接着又问我:你呢?

“我没有想那么多,身在哪儿无所谓,心有栖息地就行”。

沉默。在大厅的嘈杂声中。

我回头望向我的发小,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想起自己曾经在空间发表过的一句话:心若没有栖息地,身在哪儿都是在流浪!

展开阅读全文

成长“栖息地”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度过了小学的六年时光,在这毕业之际,我又怎么能忘记成长栖息地”这个温暖又充满回忆的地方呢?

说句实话,从一开始进入校园,我就感觉这里像家一样温暖。看!老师个个都如同父母般的慈爱,同学们就仿佛是我的兄弟姐妹,在这六年里陪我欢喜陪我忧让我真的很感动。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友爱的温度,那是三年级的时候,我在家吃饭一不小心开饭烫到了胳膊,烫伤的部位用纱布包了起来。到了学校,同桌看到我的胳膊被纱布包了几层,便急忙问道:杜欣睿,你的胳膊怎么包扎了?我说:吃饭时不小心烫到了,没事的。她好像很担心,对我说:那你每天别忘了上药,这样会好的快一些,如果不及时上药,就会发炎的。听了她的话,我的心里热乎乎的,有种说不出来的温暖,她所说的几句话虽然是很普通的问候,却让人心里倍感温暖,我想这就是所谓友爱的温度吧。

一个好的学校是绝对离不开每位“园丁”的辛勤付出的,我之所以在“栖息地”里长大成人丶变得懂事成熟,是因为那一个个“园丁”们,果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总是像红蜡烛那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他们教会了我一个最宝贵的学问,那就是——学做”真人“!

我在小学的六年时光真的很快乐,虽说有老师的不少批评,偶尔也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其实我还是有不少收获的,是表扬,让我更加上进,是批评,让我改过自新;是鼓励,让我更加自信,是嘲笑,点醒了我的自尊……

展开阅读全文

坚守灵魂的栖息地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优雅而美丽的莲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身姿,置身于泥土之中静静地生长。最终,以它不蔓不枝的姿态,摇曳在水中,高雅脱俗。陶渊明以莲自喻,只为如莲那样求得心灵的一方净土,那样的出尘芳姿。

如何坚定自己的追求,不被凡尘俗事所干扰,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去学莲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的品性?

“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才女林徽因曾这样说过。事实也确是如此,我们无法真正远离纷繁的世界,唯一能做的,只是平静内心的波澜,不被外界所感染,要知道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方可成就大事。钱钟书老先生就是这般,他只在寂静的亭轩里,手持一管,一灯如豆,风雨飘摇,岿然不动,沸沸扬扬里甘于寂寞,因为那是他人生的位点,他不曾动摇。《围城》就是他宁静内心撑起明丽天空最完美的诠释。他坚持自我,执着追梦,正映衬了那一句“只有不因世界的多姿而动摇、所感染,才能达到生命的高点。”

如今的世界,千变万化,周围总是充满着太多的诱惑,无时无刻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止不住地去崇拜,去模仿,甚至想要用自己的灵魂去理解、去渗透,太多太多的人只因为了追随时尚的潮流,失去了自我,他们被周围的变化所深深地感染,心旌摇曳,殊不知就在这样的盲目中,失去了从前所拥有的最本真的东西。

“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台湾作家张晓风说,她喜欢梦里奇异的世界,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读书,喜欢多雨的日子,喜欢对着一盏白炽灯听檐雨奏鸣,细雨如丝,如一天轻柔的叮咛,她用对生活的爱感染着每一个人却从未失去自我,而今太多的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在灯红酒绿之后,寻找更大的刺激,于是由身体到每寸神经都变得麻木。张晓风坚守着自己的纯真,坚守着那份不被环境所感染的本真,即使是如此淡淡地生活,便也可撷取幸福的甘露。

他们如隐者般“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裳”,即便为了环境改变自己,也始终坚定而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灵魂的栖息地

展开阅读全文

请留住我们的灵魂栖息地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江西某太守将伐古树,有人题诗曰:“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岁鹤归来。”太守读罢,停斧不伐。我突然想起时下社会上发生的强拆乱建、毁坏历史文物建筑的事件,于是便细细品味袁枚这篇短文,感受颇深。

不是每株“古树”都遇到一位明事理的太守而幸免于难。记得幼时,外婆家是一座颇有年代的老屋,青砖黛瓦,古朴悠然。可如今,那座老屋早已被高楼取代。每每望着那片土地,失落之情油然而生,那种感觉,用“失去了归宿的千岁鹤”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我们的祖先最早开始用符号、图案来记录他们的生活,后来演变出了文字。无论如何,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而矗立于浩瀚历史长河中的古建筑,则更直观、形象地记载人类历史的变迁、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兴衰、文明的起落。如同生命的遗传密码DNA,古建筑就是人类发展史的DNA,透过其中,我们如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窥见人类历史的脚步,体会、理解文化的内涵。正如古树之于千岁鹤,古建筑之于人类,就是人类文化灵魂栖息地,人类文化的遗产。比如,到圣地的朝圣者依赖的是建筑实体本身而非文字或其他,这也正是教堂、寺庙存在的意义,这些地方是人们所寻求的灵魂、精神的归属地。毁了它们,人类就会失去灵魂、失去归属。放眼西方,巴塞罗那用800年守护了一个童话世界,威尼斯对千年老宅的修复从未间断。诚然,巴塞罗那和威尼斯的人们深谙文化的意义,视任何承载自己文化的建筑为生命。他们深知,古建筑是铭刻自己历史的丰碑和寄托文化灵魂的殿堂,有了这些千年不朽的建筑,文化就得以沉淀积累,万古长存。因此,人们倾其所有,保护历史遗迹的一砖一瓦。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一些人欲望无限膨胀,人心越发功利化,精神文明层面的提升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推土机的轰鸣声随处响起,多少“古树”一夜倾颓,徒留“千岁鹤”空守对过去的情怀,而如此明事理的“太守”又何处去寻?环顾华夏大地,建造考究的开封二曾祠、闻名遐迩的沧州水月寺相继消失,更有甚者,有“最美野长城”这样的闹剧上演!文化遗址被功利化的过程,就是我们失去精神家园的过程。这样的结果只会如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所言:“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之根和精神之魂,当他们失去了栖息的“古树”时,该何去何从?到了那时,你还记得自己的文化,知道自己是谁吗?巴塞罗那的奇迹得益于800年间每个公民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提倡“双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社会发展不应伴随着“古树”的生命之殇。面对“古树”,请停斧不伐!

我只愿月明秋夜冷之时,千岁鹤还能明辨归去之路,我们还能找到最初的记忆。在记忆中,呷一壶酽茶,沐浴在氤氲中,花开花落,岁月静好,一世安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