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桑梓

桑梓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桑梓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桑梓问题。

分享

浏览

1702

作文

3

故乡赤子魂归桑梓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张纯如虽然出生在美国,但是在她短暂的一生写的三本书都和中国有关,《蚕丝:钱学森传》、《美国华人》、《南京大屠杀》,朱爱民说,张纯如不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个历史学家,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权斗士。

从2015年底开始准备筹建张纯如纪念馆到现进开馆,朱爱民说,所有的参与人员都完成了当初的心愿:“故乡赤子芳魂归桑梓”,为了做张纯如蜡像,先后四易其稿,最后一次将蜡像照片像发给张盈盈女士时,回了三句话:“很像、非常向、简直太像了”,为了做展板上的文字,他看了张盈盈写女儿的一本书《一个不能忘记历史的女子》,从中摘抄了4万多字,再从中挑选,因为张纯如的许多东西都被美国胡佛研究所收藏,为了能让纪念馆内实物更多,他托美国朋友在旧货市场淘了一台张纯如生前用过的同型号的钢琴。

展开阅读全文

桑梓之下,碧水微澜

全文共 1658 字

+ 加入清单

桑梓之下,碧水微澜。一半是光,一半是影。——题记

我出生在江南,也爱被誉为水乡的江南。

小时候,听故事时,总爱把故事发生的背景定在江南。记得从前奶奶给我讲忘川河、奈何桥和孟婆的故事。奶奶说:

“每个人活着的时候,都会落泪,为喜,为悲,为痛,为恨,为愁,为爱。而从前有一个叫孟婆的奶奶就把他们一滴一滴的泪收集起来,煎熬成汤,在他们离开人间,走上忘川河上,奈何桥头的时候,让他们喝下去,忘记活着时的爱恨情仇,干干净净的。”

那时的我并不明白这些,只依稀记得忘川河是条忘记自己名字的河,奈何桥是一座让人无可奈何的桥。我不知道那位叫孟婆的老奶奶是怎样把人的泪水一滴滴收集起来的。哭泣时,泪水滑过脸颊,掉在地上,不就消失了吗?怎么可能收集起来呢?所以,我固执地认为是人们在河边哭泣,泪滴在河中,孟婆把河水熬成了汤。

嗯,那么这样,奶奶家前面的那条小河就应该是佳人们“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地方吧!怪不得奶奶说她小的时候河水要比现在干净清澈很多,还能洗碗洗衣服呢!因为哭泣的人多了,感情也积淀得多了,河水也稍稍变浑浊了吧!

想着,想着,便对那小小的河流产生了敬畏的情意。踏上那敦厚朴实的石头桥,轻轻抚摸着那粗糙的石块,放眼望去,看那倒影着两岸垂柳影子的小河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我所触及不到的,引导者亡灵归路的地方。原来,这就是忘川河,奈何桥啊,我心里暗暗地独自念着。

后来,看到姐姐的一篇作文写的就是这“忘川河”“啊,清澈的河水,我多想拘你入口啊!”我不由地有点鄙视姐姐,包含着太多情感的河水,渐渐地连岸边的垂柳都映照不出来了。直接喝下去的话会拉肚子的吧!

这种错误而又荒谬的想法持续了我的整个童年。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忘川河,奈何桥,孟婆都是神话传说罢了,是佛教中所认为的人死后了前尘旧,断前因后果的地方……真正真实存在过的只有那童年时不算特别清澈的小河和那古老的石桥。

初二的时候,回奶奶家去了一趟。小小的镇子变了很多。庆幸的是,我找到了那曾经私自认为的“忘川河”和“奈何桥”。石桥没有多大的变化,依旧是一道斑驳的灰白的影子矗立在两岸,只不过旁边竖上了一块文物保护的牌子。站在石桥上,像儿时一样眺望远方,觉得河水更加浑浊了,散发着腥臭味,绿得有点儿诡异,还有一个塑料瓶漂浮在水面上。不过,我并没有傻傻地认为是更多的人在这哭泣。我知道,是更多的工厂在这排放了更多的污水。

一阵晚风吹过,我才感到眼角竟有点湿润了。想起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吗?将要失去清澈水流的江南,失去灵魂的江南,还值得我们去“忆”吗?脑海中美好的景象正一片片地被现实割得四分五裂,一点点的消散。我们,真的回忆得起冠为人间天堂的水乡江南吗?

我常常在想,如果给予水流生命,那么有多少水流会愤怒地呐喊,又有多少水流会低低地哭泣。但事实上,他们更多的应该是沉默吧!水啊,作为生命之源的你孕育了人类生命,但人类给予你的却是一个个流血的伤口。你那高贵的蓝色血液,被伤口折磨得发黑。但你却静静地流淌着,让岸边的垂柳抚慰你的伤痕,让风儿抚慰你的记忆,淡淡地看秋去春来。你肯定很痛、很疼。但亿万年来的孤独与沧桑早就了你坚强的沉默,你冷眼看世间繁华,却不愿狠狠惩罚你那为了一己私利而伤害你的不懂事的孩子。也许,你心里有着小小的执着,我的孩子终有一天会觉悟的。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那么我那潺潺流水呢?“太湖蓝藻事件”“泥沙积淤,人工围湖造田,洞庭湖萎缩加剧”“秦淮河污染,最多一天死10万条鱼”“潦河漏油事件”……一连串的报道看得我心惊胆战。是不是也要在旁边竖上一块文物保护的牌子,才会有更多的人觉得要保护她呢!那些流传千古歌颂江南之水的诗词,我们的后代大概是再也不会明白的了。曾经的江南水乡快要不复存在了……

桑梓之下,碧水微澜。一半是光,一半是影。我们可以读着水流的过去,但我们更可以勾画水流的未来。请牢牢抓住那仅剩一半的光,去点亮黑暗。让江南之水成为每个江南人,每个中华儿女,甚至是每个人类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热心桑梓情满侨乡王奶奶的故事优秀作文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学校的旁边,座落着一间具有闽南风格的古宅,里面独住着一位古稀老人。她就是爱国侨眷王燕燕,大家都亲切的叫她“王奶奶”。王奶奶今年70多岁,中等个儿,不胖不瘦,穿着朴素大方,嘴角、眉梢常带着笑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奶奶。

王奶奶是一个教师,亲人大多在海外,儿子在美国。王奶奶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退休后,儿子让她到国外去享享清福。可她还是愿意留在家乡,为侨属、侨眷牵线搭桥,为他们解决困难。也更好地为侨乡服务。她担心如果自己去了美国,亲人就不需要回来,就看不见家乡的新变化了,也就不能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王奶奶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还是一如既往地热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尽其所能,利用海外关系,动员海外侨胞引资建设,捐资助学。在鲤城区升文小学,同学们能在新建的教学楼里学习,每一天都能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可你们知道吗,这新建的教学楼就是王奶奶牵线搭桥,动员庄容容老人用35万元资助学校修建的。刚刚成立的区实验小学校友资金会,也是王奶奶召集海内外侨属、侨眷捐款,还动员她们修路,建桥,为家乡的建设出力。

生活中的王奶奶对自己确实很“吝啬”,生活简单朴素,可助人为乐却又特别大方。她在电视里看到贫困学生想读书又读不起时,常常是眼泪满面,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当她把自己微薄的积蓄赞助十几个贫困学生时,她心情才平静一些,脸上也现了宽慰的笑容,王奶奶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尊敬和爱戴。

虽说王奶奶已经70多岁,但她每天早晨4点多钟就起来打扫通往学校街道,她说要给我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放学后,每当我们遇到困难,她就会帮助我们。每当我们做了错事,她就会教育我们。有的同学还在王奶奶家住宿、吃饭。她是多么关心我们的成长,给了我们多少的温暖,每当我们想起王奶奶的时候,心里就有一阵阵的暖意。她慈祥的面孔,菩萨的心肠,一件件助人为乐,热爱家乡的平凡小事,说也说不尽。虽然那只是一个个小小的举动,但这一个个小小的举动为我们侨乡的变化做出了贡献。也表现出王奶奶的高尚品格,体现出她做人的原则。让我们大家都来学习王奶奶这种热爱侨乡的精神,共同来营造一个更文明、更环保的新家乡。

[热心桑梓情满侨乡王奶奶的故事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