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棱角

棱角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棱角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棱角问题。

分享

浏览

6411

作文

4

高考写作素材:寻回生命的棱角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生命棱角就是必须寻回的一部分。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青葱少年时,我们斗过、闹过、哭过、笑过。如今偶尔回想起这些场景,心中装的是满满的欣慰与满足。看似冲动、蛮横,但又何尝不是认准了对的美的好的,就决不妥协与屈服?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这股不妥协不屈服的劲头哪儿去了?阅读,是寻回生命之棱角的一条光明大道。在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社会里,它让我们懂得为自己卸掉多余的包袱,让我们逐渐懂得放弃什么。

放弃也是寻回,放弃就是为了寻回。生命的棱角就是必须寻回的一部分。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过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似乎就是给现代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提醒。倘若非要“富贵”与“帝乡”,那么在人际复杂的社会里,圆滑、世故、投机、钻营自是不可免的。陶渊明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官场的昏暗,回归田园的清明,就是由外而内,寻回生命棱角的探求。

展开阅读全文

青春给我棱角时间让我懂事作文

全文共 1932 字

+ 加入清单

时有女子,名曰沈榆。

青春,生活,棱角,刀子——四个词就是沈榆的一生。

此刻她正端坐于我的对面,清颜素缕。杯中的红酒在深邃的眸子里映出好看的光影。

白色茶花馥郁弥漫。她脸上有着和花朵相称的笑容,嘴角的疤显得黯淡。

沈榆说,“真正的青春就是,生活的刻刀使你日益衰老,当你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时要满是微笑,即使是哭泣那哭出来的也要是感动的泪水。”

1978年,及笄之年的沈榆已是思南中学的风云人物。衣决飘飘的她走到哪儿都引人目光流连,她的双眸盈满晨曦。清晰的眉眼和温润的笑颜让路人心中回想也会沁出甜来。她的个性也是有趣的,在数学课上写着钢琴的谱子,在国文课上和前后桌讨论数学定理。成绩却出奇的好。欢喜时脸上写满了快乐,哀愁时像不会说话的人一样。沈榆的话语也是刻薄得出了名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要是不同意,她便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最后一句诗来结束全篇,以此证明她都是对的。如同她的性格,锋利如刀子一样,几个字能切中他人要害。沈榆,思南中学人人都看好的学生,拥有的应该是世上最好的青春了吧。

15岁的沈榆说,我用青春与时间打个赌,赌我永远不会输。

1981年,沈榆的成人礼。那是的她更是有个性,新潮的服饰发型妆容在她身上是这么恰如其分。几个外校的同学一起在河边上玩,一遍散着步一遍喝酒。夜深了,不知暗地里谁的醉话过激,沈榆顿时火大。原来沈榆的父母早亡,她从小被托付给一大户人家,那家人看沈榆成绩优异,冰雪聪明,还有一副不可多得的好容颜,便一直待沈榆不薄。沈榆感激的同时,隐藏起自己孤儿的可怜身世。从小养尊处优的她,外人眼里尽是风光。这次成人礼上,那人对她身世的揭露让她一下子恼怒。后来是一片混战。大概是那人的话语真的刺痛了沈榆敏感的神经,她像疯了一样一拳挥过去。最后,一声尖叫——昏暗的路灯下,沈榆嘴角直淌的鲜血格外刺眼。那群“朋友”早已吓得一哄而散,沈榆蜷缩在街角发抖。像一只折断翅膀的鸟。

伤到沈榆的,不知是那把水果刀,还是她自己的桀骜锋利。

18岁的沈榆说,一瞬间汹涌的恨意之后,一切都变了。我是在一夜之间长大的。

1983年,沈榆的出租屋。

那一年,难看的疤和少数的钱,是沈榆离开府上的唯一行李。

她住在破败的阁楼里,有时她在想,我是不是就看着这些旧书,终结我的一生?那段最艰难的岁月,沈榆每天照镜子时,仿佛都是自己的心又碎了一次。她喜欢上了茶花,单单是白色的,她觉得这多像那时的她啊,雪白的裙摆,干净的心。她开始渐渐的走上街,渐渐的在每天醒来时拉开窗帘看看世界的样子,她开始渐渐的写文章,渐渐的愿意走上那条河边的街道。

时间真的冲淡了一些东西,既然青春在她脸上留下了一道疤,她沉思着,她不能再让生活的苟且在她心上留下一道疤。

20岁的沈榆说,我可以穿越风雨,也可以东山再起。

1987年,沈榆的办公室。

沈榆联系上了当时几位成绩优异的学长学姐,和他们一起开设小型的课程辅导机构。这个行业在当时真是新鲜,沈榆和朋友凑了踏上去沿海城市的路。在上海,他们结识了一批和他们有着共同追求的青年。他们可以一天只吃两顿饭,可以一顿只吃一碗小米粥。这时的沈榆,不再像当年一样讲究,甚至不再脸上荼粉掩饰伤疤。她穿着最朴素的衣服,收起自己的脾气,就算有时伤口还会有点刺痛,她还是愿意大笑。她的笑容,温润迷人,像极了当年。

24岁的沈榆说,时间可以让你把曾经很难过的事,笑着说出来。

1995年,沈榆的“榆树教育”正式进军图书行业。沈榆六年创作的书《一杯岁月》创造了95年的销量神话。

2000年,“榆树教育公司”以“榆树文化集团”的名义,成功上市。沈榆的人生也从此走向了新世纪。

2005年,沈榆定居北京,成为文化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她在巴黎近郊开放一处私人酒庄,特色是一种香气四溢的红酒,名曰“一杯红酒”。

2015年,52岁的沈榆回到故乡。沈榆探亲,住到我家。这时的她,脸上已经爬满皱纹。可是她清澈的眸子,我肯定,这么多年一直是没有变过的。沈榆一直坚持让我直呼她的名字,她说,我和她一样是青春路上的人。她和我彻夜交谈,而她成功路上的艰辛,总是一句话掠过。

52岁的沈榆说,时间教会了我成熟。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圆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青春,生活,棱角,刀子——四个词就是沈榆的一生。

此刻她正端坐于我的对面,清颜素缕。杯中的红酒在深邃的眸子里映出好看的光影。

白色茶花馥郁弥漫。她脸上有着和花朵相称的笑容,嘴角的疤显得黯淡。

窗台上的茶花,不颓靡不张扬。

我与沈榆饮尽最后一杯岁月。

沈榆说,青春给我棱角,时间让我懂事

[青春给我棱角时间让我懂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留点棱角给自己作文900字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的我,像一匹不受约束的野马,奔跑在属于自己的草原上,无忧无虑;现在的我,像一只努力变得更圆滑的球,那副对陌生人的脸孔,自己看了都生厌。经过时间的打磨,我们日渐圆滑、统一起来,都开始失去了自己曾经的棱角。啊!留点棱角给自己,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吧!

每天,我按部就班地做的都是那些被安排好的事情。偶然在镜中发现自己的身影才一惊——张未脱去稚气的脸上,竟莫名其妙地出现了沧桑感。看看同龄人,每个人每天几乎都干着同样的事,受着同样的教育,目标也一样:考上高中。老师们口中虽不明说,但却总是以好同学为范本,让所有的人向她看齐,变成一样听话、乖巧、聪明、伶俐、美丽。父母看着那个孩子,也总免不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她一样优秀。为了不让父母、老师失望,我们像被《移动迷宫》中的怪兽追赶似的比着分数,低了就被吞噬,高了,就会有机会在这残酷的比赛中继续生存。

一场接一场的比赛,残酷地消磨了我的棱角,消去了我曾经的个性。我开始努力学会变得安静、听话、乖巧,只为了和那个优秀的孩子一样。我像一只刺猬,忍着痛拔出自己身上的刺。为了更像她,我伤痕累累,鲜血淋漓,但却毫不顾忌地向前奔跑。望着父母与老师的期盼目光,我心中升起的除了开心,更多的是一种隐隐的悲凉。

那个雨天,放了学,我背着书包独自漫步在细雨中。雨滴落在我的身上一下,思绪就清晰一分。抬头望去,灰蒙的天空被乌云遮盖,像吸了水的棉花,压得我快要窒息。我低下头,看见了水洼倒映着我的脸,这……怎么会是我?没有那份自信,没有那份不羁,没有那份对自由的向往,这怎么会是我?

被时光打磨的棱角,在期望的眼神下,逐渐消去。一天一天,我们似乎被格式化了一样,灌入同种思维,追着那个神一般的优秀学生跑。自己的个性,棱角在不知不觉中,一个个被消磨,最后只发出“这怎么是我的?”的哀叹和看着像她但又不像她的自己黯然伤神。

留点棱角给自己吧,让自己做自己。自己的人生为何要照着别人的剧本表演?留点棱角给自己吧,不要在追求目标时,丢弃了真正的自我,留点棱角给自己吧,不要在迷失了自我之后才发现,真正的自我早已远离。

留点棱角给自己,留给自己一个真我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棱角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当一口气读完韩寒的《杯中窥人》后,不禁拍案叫绝。在文中,韩寒将一个人出生到经历社会的过程,形象地比做一块布沉入杯中的过程。这一精彩的比喻,实在令人折服,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接触周围人群的过程,更像是一块溪边的石头被流水冲刷的过程。

我认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我看周围的一切都是单纯的、表面的,眼中的世界是完美的。这一错误的理解,给我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伤害。

那时候的我,就像一块充满棱角的石头:我爱笑、爱哭,性格外向、活泼;我愿意与一切人交往,我可以不顾身份,与大人争个面红耳赤……

那时,或许是周围的人认为“童言无忌”,没有过分地留意我的行为,但是后来大人们不止一次警告我“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也不止一次地嘲笑我“整天说个不停就像个长舌妇”。这一切的一切,就好像一股洪流,拼命地冲刷着石头上的棱角,拼命抹杀着我独特的个性,直到有一天……

我发现,一向好动的我,竟然能面对天花板发一个下午的呆!我才真正发觉我变了。大人们也许会说,这是长大了。可是,又是谁定下的规矩,爱说爱笑就是孩子气呢?难道沉闷就是成为大人的标志吗?

如今的我还不能想太多的东西,因为毕竟我还只有十三岁,我正在努力保存身上仅剩的几个角。我个人也不想与大人们挑起太多的争辩,因为我怕,怕有更大的洪流向我袭来,可我却又实在是不想被磨成光溜溜的卵石,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

愿充满个性的人们一路走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