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问题。

分享

浏览

2183

作文

10

李安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却出乎意料的面对两级性评价

美国那边的评分才5分左右,

而豆瓣评分一如李安片的平均水准,

8分之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级分化?

在婧婧看来,可能是两地对表达方式接受度的不同。

美国人想看一部反战电影,李安说:“不!”

李安的电影从不表达观点

他只是把真实拍给你看

《比利 林恩的中场战事》

描述的是一个从伊拉克战场回家休息的年轻士兵,

参加一场文艺演出,遇到的人和事,

并最终回到战场上去的故事。

这部电影选在11月11日美国的退伍军人节上映

不得不说非常有深意

经过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

美国社会中退伍军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给你几组数据:

美国目前共有3000名死囚,其中10%是退伍军人

120万退伍军人没有医保

5万退伍军人无家可归

退伍军人自杀率比平民高50%

患有精神疾病的2.2万名军人失去福利待遇

他们是一群边缘化的人,

青春献给战争,毫无一技之长

有些还在战争中留下了严重的创伤和心理疾病

美国社会对他们的态度

从原来崇拜的英雄变成不安定的盲流

政府对他们的态度更像是用完就弃的棋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美国主流社会当然希望

李安能拍一部高举反战大旗的影片

但李安并没有说教

而是把美国社会的扭曲拍给你看

每个人好似都很在乎战争,但其实根本不在乎

林恩的家人不在乎,

他们对待从战场回来的林恩就像儿子出了次远差回来,

父亲觉得他去战场

是磨炼,是必经的过程,是爱国的表达方式。

那些向他致以敬意的普通民众

只是对一个偶像倾诉爱慕,当成发泄情绪的渠道而已。

那个他一见钟情的女孩

也并没有把他当一个男孩看,

她是他心中英雄的符号,强大不允许懦弱;

只能上战场送死,不能临阵脱逃!

每个人都在谈论战争,却没人能真正了解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李安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

全文共 1617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120帧4k技术被大张旗鼓地宣扬,李安的这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注定会引发一场争议。在海外上映后口碑扑街似乎更加引发了中国观众的兴趣。不知道其他“低配”版本的观影感受如何,标准的120帧4k画面给人的感受很诡异。这部电影充斥着大量面部特写,原本只需中景的镜头都被义无反顾地推得极近,几乎每个角色都顶着红鼻头以及泛着血丝的面颊和眼睛。这是启用这种技术的初衷或者副作用——李安企图在这部作品中把一切变得纤毫毕见。所以,没有什么比毛细血管破裂带来的红晕更能表现这一点。当男主角林恩和拉拉队员在帷幔后偷偷亲热完毕,尴尬地走回座位时,班长问他,为什么像刚打了炮一样?(中文翻译故意回避地改成了‘像刚刚睡醒一样’),那种羞涩、掩饰和努力回归清醒的微妙红晕,只有这样的细微的技术才能得以呈现。但是,这样的“真实”恐怕不是现实意义中的“真实”,它更像是显微镜下的“真实”,一种“超真实”。

这种技术剔除了电影独有的某种质感,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觉得这更像是在看高清电视。它或许更加适合表现足球比赛或者现场演出之类的内容,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近处的毛孔与皱纹都可以被凝视,远处的不同风景也都层次分明。怎么说呢,这有点像图像范畴中的“恐怖谷”理论,一旦真实度超过某个上限,它就有点古怪了。

不知道擅长故事叙述的李安把多少精力放在了研究技术之上,至少从故事本身的层面来讲,《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还有更好的叙述方式。这种在热闹现实和残酷战场之间闪回衔接的方式十分老旧,更何况在很多时候,它的转折做得过于生硬,比如庆典的焰火声、琐碎生活中敲击桌子的声音都成为了触发记忆的扳机,引爆对战场炮火的恐惧,这种做法,次数多了就显得了无新意。其实,这个故事也并非在表达对于战争的态度,更多的是在向人们展示,现实生活有时猛于炮火。

在真实的战火中被当做英雄的人,一旦回到俗常,就必须被纳入一场表演。而林恩和他的战友们所经历的一切一旦进入影像、解释、传颂与报道,就都被娱乐化了。他们的恐惧、自豪和悲伤都化成一种象征和固定格式,进而被消费。林恩和自卑的姐姐与疲惫的家人重逢,和想用他们赚钱的二流经纪人周旋,与充满算计的球队老板对峙,更何况还有一群把他们当做异类的吃瓜群众需要应付,自以为是的能源公司老总,没完没了询问他们各种枪械功能和杀人感受的橄榄球队队员,日常场景俨然突变成为战场,人们的语言、观点和审视态度都像是子弹,林恩和战友们像无辜的动物,被一群人环伺。林恩对只肯出五千五百美金的球队老板说,“你还不如那些圣战分子懂得对我们尊敬。”那些圣战者至少还是以命相搏,但这个衣着体面的富人,不过给出了打发乞丐的价码,就企图买断这几个战士的叙述权。某种意义上说,这群现实中的人们更危险。

一群穿越生死的士兵,远离战火之后,发现自己必须被纳入一部电影才能把生死变现,被世人铭记,但很快就没人愿意投拍这样一部电影,他们成为了一种用后即抛型装饰物,用来短暂地被别人拿来装点自己的情操,他们最终拒绝了这种娱乐化的状态,宁愿选择回到生死未卜但真真切切的战场。这个故事中植入了有关拍摄电影的桥段,充满小小的自嘲和幽默,电影成为了一个象征,有关资本、有关娱乐化、有关对于留存记忆的需要。这其中有李安自己作为电影导演的一些隐秘又有趣的心绪和况味。

这一群有着战争心理创伤后遗症的人们还是要选择回去,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战场。回到那里,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更像回家,对于旁人来说,只有在那里,这群人才真正维系了英雄的模样,这一点才最残忍。但是每条情感线索,在这部电影中都没有被更深入地呈现。

其实,这个故事,以李安对人物心理细腻的把握和故事讲述节奏的精到,足以可以呈现出另外的方式,但现在更多的时候为了呈现技术上的先进更损失了太多其他的韵味。目前看来,这种技术不太能代表着未来电影发展的方向,至少不适用于这一类故事。电影的发展方向绝不是线性的愈发清晰,相比于技术,它存在的价值还是基于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

全文共 2996 字

+ 加入清单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因为苛刻的放映条件使得11号的公映一票难求。有幸在独立影评人王旭东的帮助下看到了国内第一场严苛放映条件下的新片——如一直所宣传的120帧、4K、3D。一些感受趁热与大家分享交流。

技术层面的最大突破首先来自于120帧、4K、3D。其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实现起来都有具体的难度,而将他们合为一体的全部呈现自然是难上加难。影片总体的观看感受就是流畅,明亮,细腻。最大技术卖点之一的120帧画面给予观众极其流畅的视觉体验,5倍于原始放映条件的刷新率使得整个观影过程不再有拖曳闪烁的感觉,给人很强的视觉震撼。而4K的加持使得这两个技术完美的互相协助。清晰又流畅一直是体现电影制作和放映水平的重要标准。

1/800秒拍摄的画面网纹,可见放映刷新率非常高

目前唯一的遗憾是放映厅的荧幕面积还不够大,仅仅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清晰明亮,但是面积有限的画面,这样并未将影片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4K影像有着4倍于高清影像的总像素,所以越大的屏幕自然越能发挥其优势,只是目前可能囿于成本、技术和片源的限制,博纳并没有改造更大的放映屏幕。

3D语法的运用这些年日臻成熟,本片在3D语法的运用上并没有卓然的突破,甚至有些保守,但更大的好处是并不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观影负担。3D电影除了传统电影的技术控制技巧外,还需要对会聚点进行调整,也就是调整观看影像的立体感和空间分布。屏幕所在的平面被定义为零屏位,肉眼观看这部分影像时我们既不会感到凸出来,也不会感到凹进去。换句话说,在这个位置的影像,我们即便摘掉3D眼镜看也没有重影。这个位置放置主要的被摄体,让人感到更自然,尤其是对话场景中。《阿凡达》的3D策略几乎严格遵守谁说话谁在零屏位的准则。有所突破的典范是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还记得那个冲着小孩威胁式说话的警察吗?那个镜头大大的超出了观众通常能接受的范围,也超出了3D电影拍摄中应严格遵守的深度预算。让人感到直逼面前的生理不适,然而也就是这种3D视效的突破性运用和马丁一直以来擅长的长镜头才使得《雨果》获得了包括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摄影在内的5个奥斯卡金像奖。

回到李安新片中,《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3D视觉设计上让人感到很舒服,个别镜头有类似《雨果》的设计感,比如与商人谈判的画面中,商人的形象是变形并突出于画面的。选择有限范围内的突破还是为了更好的照顾观众的观影感受,3D电影观看需要观众不断利用睫状肌牵拉晶状体调整眼睛的聚焦,如果语法设计不得当,会有生理上很糟糕的体验。举例来说,姜文电影《一步之遥》,3D语法简直差到叹为观止,基本上是2D的思路和混乱的3D效果,看起来生理上异常不适。另外一个典范是2D转3D的《谍影重重5》。这部电影因为前期上映只有3D版本可选择而招致骂声一片,记得我曾经上课还跟学生提到说:"像谍影重重这种剪辑风格绝对不可能拍成3D”,随后就被商业阴谋扇了一记耳光,不过去电影院看过2D转3D版《谍影重重5》的观众应该记忆犹新,那是一种想吐的感觉——生理上的想!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直未多宣传而又在视觉效果上有很大提高的是一套非常优秀的激光放映设备,今天的首映礼用的是全新的分色眼镜,镜片异常干净。分色法比偏振眼镜能更有效的保留屏幕亮度,简单来说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非常高级的红蓝3D眼镜,这种技术让可见光光谱平均分配到两个眼睛,利用放映机交替和镜片镀膜同步,呈现不同的双眼视觉,并合并为真实的3D透视感。13年在UME观看的RealD 3D 6FL(Footlambert 亮度单位)《星际迷航:暗黑无界》的时候曾经感慨还有如此明亮的3D电影,而对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放映亮度,只能是一个大写的满分,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真实明亮的观影体验,彻底的解决了3D电影一直被诟病的软肋。

ISO400 F2.2 1/50秒拍摄 屏幕亮度相当可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更先进的硬件平台及算法带来的更高的宽容度表现:在观看影像的同一场景画面里,既有刺目而保留层次的亮白,也有暗部的各种细节表现。人眼在没有明暗适应的帮助下大致可以达到17EV的宽容度,而目前的硬件技术已经大大逼进这个数值,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电影工业的变革与进步。

120帧无论对于拍摄还是后期制作以及最终的放映都是无尽的挑战。据悉目前全球只有五家影院可以播放这种技术标准的画面,影片也因为远超技术参数而不符合好莱坞制定的DCI(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标准。而李安导演执意而为之的120帧需要真正观看后才能有所体会,他为电影语言的表达提供了一种经过实践佐证的新思路。

无论是120帧、4K还是3D,我认为李安的思路都首先不是为了挑战技术本身,这些叹为观止的技术合体后实质指向一个终极目标——人眼所见的感受——流畅稳定没有闪烁、清晰明亮、有立体知觉。很多观看者对于这部电影的影像的评价是觉得不像电影,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中性的评价,只是不像我们以前看到的电影——昏暗闪烁,模糊(比较4K而言)。好像我们刚看到彩色电影,觉得影像太真实,没有黑白那么有味道。好像我们刚听到立体声(很长时期电影院的重要买点是宽荧幕立体声),觉得听觉的真实感超越了视觉。过往的经验与习惯是否容易变成抵触变革的源动力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种异常清晰、流畅、真实到可能“电视感”或“塑料感”的影像实实在在的服务了主题——呈现了一个生硬、直白、真实的美国社会。

影片没有公映我就不在剧情结构上展开过多笔墨。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故事架构本身也有深厚的技巧和功力,在事实真实和心理真实之间进行了一番细腻、立体、循序渐进的讨论。带有李安东西方文化交融后特有的气质。唯一的遗憾是顶级的技术和优秀的故事之间没有找到更多的契合点。技术特质本身还可以有更多待挖掘的领域使得其更充分的发挥。不过可以想象的是,目前的技术水平想要把大量120帧4K画面进行复杂的后期特效几乎还不可能,所以相较阿凡达掀起的3D热潮相比,我认为当下的技术储备还不足以在近期广泛的普及120帧4K3D电影——无论拍摄、制作还是放映,都有太多亟待解决的困难。

真实电影应当是继默片变有声,黑白变彩色,2D变3D等众多技术变革中的新的篇章。他是电影工业顶尖技术的综合运用。相信我们会在不远的将来坐在电影院里看到如白天一般刺目的骄阳和树荫下疯狂奔跑的小孩被立体的呈现在同一块荧幕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这场变革的先锋和躬身实践者!是电影工业发展史上值得尊敬的一部作品。

独立影评人王旭东在观影后的便饭上讲起了为数不多的几次需要亲自求人要电影票的故事。一次是电影博物馆IMAX版《阿凡达》,一次是《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胶片修复4K版,还有就是今天《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三部一票难求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在技术属性上做出的巨大的突破的典范。

见所未见,奇观影像一直是摄影术近两百年在商业裹挟下的使命和信条。

如果有钱有闲,值得去电影院好好体验一下这部未来电影。我赶上了5毛钱学校包场看《闪闪的红星》还要回去写800字影评的糟烂年代,不过现在不用了,电影到了重新回归影院的年代,所以要么好好去看要么不如不看!

什么!你说票价太贵你要看枪版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那你为啥不去玩《守望先锋》,黑百合的屁股比克里斯汀·斯图尔特(Kristen Stewart)大三圈!

展开阅读全文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

全文共 2214 字

+ 加入清单

剧情简介:19岁的德州士兵比利·林恩,他在加入美军步兵部队后,被派往伊拉克战场,与其他七名突击小队成员,在伊拉克与当地反对武装进行了3分43秒的激战,他和战友们在一次交火中大难不死、逃过一劫。机缘巧合成为伊拉克战争中的国家英雄。比利·林恩与战友一起被召回美国进行巡回宣传,被邀请参加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的过程中,比利·林恩经历了人生中最荣耀又最糟糕的一天,但比利的内心却充满了抑郁和挣扎,战争场景更成为了他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伤痛。

在此不谈影片使用的120帧4K 3D的技术效果如何,而只谈论故事本身。这是一个年轻士兵从不知为何战争,到勇敢坚定的再次返回战场参战,明白为何而战的美国大兵的成长故事。展示了人类在面对战争和战后生活的真实人性,有勇气、爱、忠诚、信任、责任、恐惧、抑郁、茫然、怀疑的正常人性,而对比国产电影中的士兵好像是特殊材料制作的,永远刚强、坚毅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差的是什么?不是资本、技术、演技,是人性。

比利林恩因为姐姐在一次车祸中躺在医院,而男友在这时选择与她分手,被比利林恩把他车砸了追着打。父亲找律师调节了这个事情,避免惹更多的麻烦,让他去服役。在片中服务生跟他在交谈,为了更高的薪水要去军队服役,现在的薪水每个月五六千不够家庭消费,都感叹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多数人最初去服役并非是为了保家卫国、自由、和平、打击反恐等动机,更多是出于改善经济水平、发展途径、锻炼自己成为真正男人以及难以言说的个人原因。在战争中,他们为了任务、为了友谊而战。因在一次任务中战友死在了比利林恩的身边,他很难受,始终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而这种不遗忘不仅是人生的伤痛,也是死去战友的勇敢、责任和忠诚精神对他的启示和延续,自此我们的主角一直在思考关于战争的问题。对别人来说战争是屏幕上的电影、媒体上的描述、政治家的演说、人们嘴上谈论的故事,而对比利林恩来说:“我所作的,我们所作的,不是故事或者观念,只是我们每天的真实生活。”

所以影片以伊拉克战场前线士兵们的角度来讲述他们对战争的感受和认识,发现这与很多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区别。在开新闻发布会时,媒体记者把比利林恩当做国家英雄,赞赏他与恐怖分子的近身搏斗勇气。一般人以为对此赞赏应该感到高兴,而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也没有自豪感,对此回应:“这感觉其实挺奇怪的,有人来表扬你这辈子最惨的一天。”而这种内心的伤痛可能让战后生活变得抑郁、扭曲,唯有爱能够慰藉一切。

比利林恩的姐姐请心理医生无法解决他的心理问题,他也不愿意与心理医生沟通,当你认为一个不能感受你经历和心理的人试图去解决你心理问题,你会认为这是徒劳和反感的。我有过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当我们在交流的时候,我知道他局部的认识和理解是对的,但更大的范围和根本性原因他是不能认识的,这个时候我只能拒绝他的好意。当主角与一位美丽善良的啦啦队姑娘相爱时,给他的慰藉或许是让他忘记了伤痛或许是将伤痛转化为力量。啦啦队姑娘做社区义工,服务他人、服务社区和信仰上帝,这里面的信息很大,李安明白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和人类普世价值。服务他人的慈善精神正是基督教所倡导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学校、医院、福利机构、NGO和社区公益组织由信仰基督的人最早创办、赞助和践行。啦啦队姑娘代表着博爱和爱情的力量,正是这种爱的力量拯救人类,慰藉人心。

“只要把门打开一条小缝,阳光就会照进来”,他打开了门,她完全的理解他、爱他,被她的爱融化和温暖。本来略有犹豫的在姐姐的极力说服和帮助下可以通过心理医生诊断出心理疾病,申请不再返回恐怖和生死未知的战场。带着姑娘的爱情、战友的忠诚和责任,勇敢的重返战场。反战不是不战争,自由与和平是战胜的结果,战败是没有自由与和平的,如果没有战胜法西斯的德国和日本自由与和平在哪呢?被战败的南越民众的自由与和平在哪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看到有些人只是单纯的反战要和平是很无知、懦弱和缺乏远见的。

比利林恩听到各种人对战争的认识。橄榄球运动员就像我们许多对战争好奇的年轻人,希望比利林恩跟他们讲战争、枪、近身搏斗的兴奋故事,而参对战争和死亡的回忆没有任何兴奋可言,战争对他而言是沉重的,假如比利林恩没有去参战他也一定会像这群男孩一样好奇和兴奋的谈论着吧;政治家认为反恐战争是打击恐怖分子和建设民主自由,士兵们不能理解政治家开战的意义,只是他们看到的是为什么反恐和帮助当地建设而抵抗者更多;一位石油商人说他们战争是为了石油,而他在开发页岩气成功后就不必为石油而战争了,也是为避免战争做贡献;准备给他们战场故事投资拍成电影的橄榄球队老板,嘴上说敬佩战士们为国家的付出,而最后只答应给他们开价预付款5500美元,对他来说是个生意,也代表没有人会真正在意和懂得战争的意义,即使观看那也是屏幕上的表演;坐在士兵们前一排的观众戏谑的说士兵许多是同性恋,结果被教训了一顿;姐姐看到战争对他的伤害,竭力说服他不要再去战场。

在影片结尾比利林恩对战友说:战场才是我们呆的地方,在那里我们感到更安全。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的片面和概念性理解,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同样感同身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才是忠诚的基础。

我想,并非是一定要有共同经历才能理解,而是你是否愿意去倾听理解和具有理解的智识。现在人们往往不停的说,而没有意愿和习惯去听,没有听懂的能力。所以,总是有人感叹没有人理解他,那你可以首先理解对方,理解对方对你的不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李安最新大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

全文共 1185 字

+ 加入清单

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11月11日在国内正式上映,引起口碑大热。上映首日,票房在最初稍冷后即刻上扬,超过同日上映影片排名新片票房第一。影迷观后争相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观影感受,解读影片主旨,发起“全民大讨论”。李安新片成功地让“史上最热11月”的温度再次升高。

专业评分一路高开高走 票房走势延续“李安模式”

在影评类网站豆瓣上,该片评分在映前基础上一路上扬,开画一日便已冲至8.5分,这个分数在李安所有作品中仅次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第二高,足可见新片共鸣之广。李安的电影向来是长线发力、“逆势上扬”的好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当年从被强片压制到扭转形势最终拿下口碑票房双丰收,背后是“李安”这个金字招牌的强大品质保证。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延续了经典的“李安模式”,开画伊始因其题材深度而票房偏冷。但面对如林强手,新片还是靠着观众口碑的强大支撑,票房迅速升温,一路走高,最终在首映日下午成为当日上映新片第一。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凭借强劲口碑与坚实品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将有望长线发力,于凶险的11月档期中稳占一席之地。

只有国人更懂的李安新作 全民化身“影评人”自发式解读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11月11日国内全面上映后,好评呈铺天盖地之势涌来。中国观众对李安新作的包容度与接受度明显更高,更能理解新作美国故事背后细腻深远的东方情感。支持李安导演的观众用对新片的热爱表达出自己对电影本身的态度:“这部电影要用心看,因为这是电影,不是娱乐产品。”“李安的境界不屑于争抢什么,像少年派一样的悲天悯人,就那几招,招招致命。”“东方人的内敛,美国人大概看不懂。”新片中蕴含的多层次内涵也引发了网友现象级的解读热潮:“我从这部前所未有真实感的电影里却看出了李安特有的柔软。李安既不是在描绘战争,也不是反战,他似乎想告诉人们无论战争是否争议,这些士兵的人生已经被彻底改变。”“用讲故事的形式,探讨了人的宿命。”“一个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片中的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视角理解战争,但李安只展现,不解释,这中间藏着导演的深思熟虑。”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由李安导演,特别介绍乔·阿尔文,克丽丝汀·斯图尔特、克里斯·塔克、加勒特·赫伦德、李淳主演,范·迪塞尔、史蒂夫·马丁特别演出。影片通过19岁美国士兵比利·林恩的视角展现一段奇妙的“英雄之旅”。比利因在战场中因勇敢救援战友被誉为美国英雄,并与战友一起被召回国内进行巡回宣传,在参加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的过程中,比利经历了人生中“最荣耀又最糟糕的一天”。新作将于11月11日以3D/2K/24帧、3D/2K/60帧、3D/2K/120帧、3D/4K/120帧等多种规格在内地上映,对于不同规格,导演李安特别强调,“不论规格如何,都是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每个规格都是我亲手调整的,都有不同的体验,希望大家都去看。”

展开阅读全文

李安最新大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暌违大银幕四年的李安又回来了。这次,他带来的是目前电影技术史上最高规格的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下简称《比利·林恩》)。11月11日,影片以3D/4K/120帧、3D/2K/60帧、3D/2K/24帧等多个版本在国内上映。不过,像3D/4K/120帧这种“顶配版”,全球仅有5个城市的5家影院经升级改造后才有放映资质,中国占有3席——北京、上海、台北。

无缘“顶配版”,看看60帧或24帧的版本也还是不错的。正式公映前,《比利·林恩》在美国的口碑并不太好,但从中国观众的反映来看,“安式叙事”依旧感动不少观众,豆瓣上更是给出了8.5分的高分。

观看120帧版本,是非常独特的体验

《比利·林恩》由乔·阿尔文、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克里斯·塔克、加内特·赫德兰主演,范·迪塞尔、史蒂夫·马丁特别演出。影片根据本·芳汀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位年轻士兵在伊拉克战争中与战友凯旋归来并被誉为美国英雄,借由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的中场表演,揭露这群士兵在战场上真实经历的故事。

影片尚未公映前,就曾引发热议,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李安此次采用的史无前例的全新技术格式——3D/4K/120帧。对此,李安的解释是“清晰本身就具有一种美感,可以把一个人看透,其中不光有批判,也会有同情感”。同时,李安也承认新的语言和观影人群的默契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目前他自己也还在学习阶段。

从看过“顶配版”影迷的反映来看,多数影迷给予了肯定,如“桃桃淘电影”认为,“120帧的确是非常不同,非常独特的体验,亮度、清晰度、立体感都是前所未有的,感觉之前看的3D大多是垃圾”。“亵渎电影”亦表示,“从未离电影中的角色这么近,都能看到演员眼睛里的血丝”。

展开阅读全文

李安最新大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

全文共 1273 字

+ 加入清单

1日,李安导演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中国上映。上映前,导演李安携主创乔。阿尔文、李淳在北京及上海分别举行了首映礼。两地首映的都全娱乐圈明星阵容撑场,引爆电影高口碑,电影预售成绩火爆,令《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成为当下“现象级电影”。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改编自同名长篇小说。主角是一名19岁的得克萨斯男孩比利·林恩,他加入美军后被派往伊拉克战场,大难不死后被召回国接受表彰。在感恩节那天的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他与碧昂斯等娱乐巨星同台并被授予荣誉勋章。但在这之后,比利·林恩和其他老兵又被重新送回伊拉克战场。

导演李安曾三获奥斯卡奖而成为电影品质保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同时电影采用的拍摄格式已大大超越时代,电影未上映就成为话题。

面对国内业内和观众好评如潮,李安却是一路谦卑,一直自称是“电影的小学生”,并“对电影有天职”,李安说:“我62岁了还在慢慢成长,新技术让我感觉到活着。但我的时间也不太多,所以我对新的媒体和新的表达方式,有点心急,一步走了好几步。我希望自己还在‘服役’的时候,能够给观众看到更多的。”

对于“口碑风暴”,李安坦言:”这几天让我很安慰,我这样快手快脚得拿了出来,很感激能够得到认同。”

对于电影业来说,此次最引人关注的是李安启用的全新3D/4K/120帧的高规格。李安却强调了这项新技术是为电影本身服务:“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技术,我不会想拍这个小说,小说本身就以感官为主,是一个思绪性、意识流的电影,所以和新媒体必须集合。我不是一个做科技的人,我只是想用新的眼光来看问题。内容和科技不应该分开,最终电影还是一场检验人性的过程,内心活动依然是最重要了。”李安希望观众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不要只注意技术,而是能沉浸在这个故事里。

3D/4K/120帧目前在全球仅有五个影厅能够放映(纽约、洛杉矶、上海、北京、台北),包括在其中北京和上海各为此升级了一个放映厅,其中上海影城一号大厅以最高规格最大屏幕的放映。上海影城和北京博纳影城目前已经开始预售,预售当日再现“阿凡达”式热情。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同时多制式上映,除了3D/4K/120帧制式之外,同样还有3D/2K/120帧、3D/4K/60帧、3D/2K/60帧、3D/2K/24帧等放映制式。其中,在中国银幕上能放映的60帧银幕就超过10000块,将成功升级电影院观影感受。

为了多种制式都能呈现最好的放映效果,李安在做后期的两三个月里,亲力完成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7种放映制式:“24帧是伟大的艺术,但在做不同版本时,我对电影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希望大家不同形式的都去看一下,会有不同的感受。”

2014年,复星集团与索尼影业共同投资了Studio 8,目标是打造与众不同的世界级电影。同年,Studio 8联合投资了李安导演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作为李安电影的合作者,杰夫·罗宾诺夫表示:“李安导演不仅是三次奥斯卡奖得主,更是一位不断探索电影行业极限的电影工作者之一,我相信他在技术方面所做的尝试非常具有先驱性。这也是我们合作在一起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未来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

全文共 1766 字

+ 加入清单

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即将要上映他的全新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此次最吸引人注意的特色就是超越现代的摄影、播映技术,采用每秒120格4K画质的3D技术拍摄,是电影史上到目前为止最高端的技术,而hypesphere也抢先受邀观赏其中的11分钟片段,体验了前所未有的极度清晰观影经验。

超乎现实的写实图像

此次观赏的片段为英国新秀乔·阿尔文(Joe Alwyn)饰演的主角比利·林恩,在感恩节时受邀到达拉斯牛仔队半场休息时间造势宣传,这11分钟包括比利与伙伴们一同从游行中走上舞台,中间更穿插着比利在过程中闪现的战场状况,一直到他站上了巨大的表演舞台,他的脑海却还是停留在战争的残酷回忆。

从画面的材质上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完全超越了目前为止我们曾经看过的影像技术,流畅的动态图像完全看不出动态残影,连演员脸部都非常立体,甚至可以感受到鼻子前端与脸的距离,极度的清晰更让观影的过程产生置身其中的错觉,这已经超过了过去我们认知使用的灯光幻象,让更真实的图像自己说话。这样的形式完全无法跟过去的电影比较,因为就像底片与数位摄影一样,这只是不同的创作形式,而不只是单纯的进化。

李安导演一直强调这样的技术规格纯粹是因为他希望够更清楚地“做梦”,也就是在观影过程中,他希望能够排除残影、动态果冻化等等的问题,让电影在播放时与观众的互动更加自然。然而,由于图像太过清晰,甚至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观看的画面还来得清晰,这样的作法却产生了一种超现实感,李安不仅是补足了过去电影在动态上的不足,更是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全新电影形式。

颠覆电影规格的每一步

从1927年第一部有声音的电影到1930年左右推出彩色电影,一直到近几年电影创作者大量使用的IMAX、3D等等形式,都是在既有的电影规格中进步,经过了超过100年的发展,电影制作透过人体的视错觉,仍然以1秒24格最低的限度让人眼能够看到动态图像,但这并不是一个最棒的观影感受,而仅仅只因为当时的录音技术与影像技术结合,这样的规格刚好能够带动底片上声部的连接,观众对于电影的印象与感受也就局限在既定的规格底下。

所以当《霍比特人》系列以每秒48帧上映时,观众给予的反馈事实上是负面的,因为观看者过去从来没有跳脱过类似的观影感受,然而,李安这次使用的技术却往更高阶段的技术挑战,推出了电影公司所谓的“未来3D电影”,在形式上挑战了过去我们对于电影的认知,更象征了全新电影形式的开端。

不过“未来3D电影”这个名词并不那么恰当,在记者会上李安也表示所说的“未来”事实上已经是“现在”,只是观众的眼睛还停留在过去。我们回顾电影史发展的脉络,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每一个转折都是我们现在看到电影形式的重要关键,而李安不停留在已知的图像规格领域,往未知的真实继续挖掘,希望能够让电影呈现的画面跟人眼看出去的世界类似,打造了前所未有的拟真电影。

更有趣的是,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演员的妆容必须要再度升级,从电视新闻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数位电视全面启用后,HD频道的电视新闻就能够非常仔细地看到主播、记者的妆容,更不用说这次是以4K的画质拍摄。所以在目前的化妆技术还没有办法被如此细腻检视的状况下,李安选择让演员们素颜登场,让化妆师变身为保养师,透过食物、运动、睡眠等不同的方式调养,让演员们的皮肤状态呈现最真实的样貌,也成为了这部电影另一个层面的“真实性”。

拟真电影打破所有局限

过去在剧情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不像实验电影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实验电影或许能够加入动画、手作或是不同媒材作为图像材料,甚至以多投影、多媒材投影等各种方式展演,但剧情电影仍然被局限在电影院里面与观众互动,创作者在形式上只能透过摄影技法、后制特效…等方式继续拓展,事实上局限了剧情电影在形式上的变化。

李安透过拟真电影让观众看见超越电影、甚至超越真实的真实图像,将会成为未来电影创作者的全新画布,让创作者可以在创作时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与弹性,重新创造有别于以往的电影语言。李安导演也表示,透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呈现的只是这个技术最基础的模样,接下来他更会透过这样的技术拍摄不同类型题材的作品,也让人期待其他追求新颖技术的导演们会对拟真电影有什么样特别的灵感。

展开阅读全文

未来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

全文共 1933 字

+ 加入清单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述了一位19岁的年轻士兵比利·林恩在伊拉克战争中与战友凯旋归来,借由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的中场表演授勋,本片揭露了这群士兵在战场上真实经历的故事。电影根据本·芳汀同名小说改编,被誉为“伊拉克战争版”的“第22条军规”,被业内看作“潜在的奥斯卡夺奖热门电影”。当然,《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精髓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其直击人心的故事线,更在于它对电影技术的挑战与突破。在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善变的李安玩儿了一把3D,让全球观众记住了那只真实的“假”老虎;这次,李安赋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个更有来头的身世,使用超越现有电影技术的3D/4K/120fps格式拍摄。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命名为“Immersive Digital”(沉浸数字式)

一个革命性的数字——120

在1930年有声电影发明后,全球电影通用的格式为24帧。视觉效果备受好评的《霍比特人》拍摄格式为48帧,而李安这次则突破了常规,使用了120帧。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尝试,颠覆了行业对高清、3D、放映机制等标准。李安说“讲故事不是影片最重要的任务,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才最重要”。通过超高清的视听效果,让观众切身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军人战后的苦楚,观众不再是影院以往的看客,而是化身比利·林恩亲临战场。3D电影先驱詹姆斯·卡梅隆曾表示“3D电影让观众犹如透过一扇窗看世界,而更高的帧数则可以把这个窗户上的玻璃去掉。”李安,正是拿掉“玻璃”的先行者,给观众首次无屏幕的观影体验。

这个里程碑式的高规格,在李安看来或许是未来电影的最低标准,这名自称“小兵”的“将军”无数次和电影亲密对话,他说“电影告诉我,他要变了”。

一次TCL家族最深入的尝试——XESS创逸

“要不要超过60帧,我经过一年的犹豫,最后决定拼了。”这是李安选择拍摄120帧前的内心挣扎,叩问自己的初心,“做决定的时候,不要想对错,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都要勇于承受。”XESS的打造也并非一气呵成,关于电视与科技的限度没人能给出界定,特别是对科技产业而言“不计后果,放手去做”是极具挑战性的,承受失败不仅仅是勇气那么简单。最终,李安还是放手一搏,拍出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TCL则抛开负担与压力酝酿出了XESS创逸。

比利林恩这部电影承载了李安导演的创新精神,XESS承载了TCL的创新精神,3D/4K/120fps将作为最流畅逼真的影片写进电影史,而TCL XESS将以其行业领先技术为观众重新定义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秉承“以品质和品味, 承载生活的感动”的理念,XESS创逸问世。这是汇聚TCL 35年科技精髓的一次“试水”,“凝聚工匠精神的坚持与超越,淬炼高端品质与生活品味”,为赋予科技人性、品味、设计多层含义。用X1、X2、C2三大核心系列,打破技术给人“钢筋森林”的印象,成为全球电视业的领跑者。TCL XESS 量子点曲面电视运用了288个分区+1152颗满天星技术和UHDA HDR技术;音响造型不再古板,哈曼卡顿S级音响+6000R弯月形设计,声学与美学完美融合;设计的态度决定产品高度,TCL御用设计师、前B&O设计总监将北欧极简风格与几何美学带入TCL XESS 量子点曲面电视的外形设计,赋予机械更多人性。

“任何做出一点成绩的人,都会有使命感,要为未来的年轻人铺路。”李安放弃“安全牌”去冒险,放弃“捞金”去做一笔不确定的“投资”,是出自责任和对电影的使命感。用自身的抛砖引玉,激起大家一同去探索未来电影的样子。同样,TCL确信,无论是电影还是企业都需要对社会、对青年人承担责任,XESS率先应用了悦彩量子点显示技术,具有高能效、低功耗的性能,不仅色彩更加逼真,还可以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使用和浪费。

TCL快一人步,不为独领风骚,只希望这次技术的尝试,能让影像得到新的诠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最真实的色彩,让科技进一步融入生活,让创新感动生活。

在活动现场,作为该片的官方家电类独家合作伙伴,TCL集团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李佩文女士和李安导演进行了亲切愉快地交流,共同探讨了电影艺术及显示技术发展等问题并合影留念。李佩文女士向李安导演介绍了集科技、创新、工艺于一身的“XESS 创逸”旗舰产品——XESS X1量子点曲面电视,并表达了对李安导演在电影艺术事业方面执着追求,在技术创新实践方面不断探索的敬意。

TCL的电影之路

继《使徒行者》、《碟中谍5》后,向来是好莱坞电影风向标的TCL再次发力,携高端副品牌XESS助力《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无论是电影节的高规格120帧,还是XESS 110%色域覆盖率的悦彩量子点显示技术,皆为了带给你更逼真的视觉效果,让眼睛不再受屏幕禁锢,重新定义身临其境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未来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看过「美国狙击手」、「全金属外壳」、「拯救大兵瑞恩」、「巴顿将军」、「英国病人」、「兄弟连」、「壮志凌云」,那么这部片子也不再有多少神秘。

观影完毕脑袋中剩下的尽是快速切换的零碎镜头,这无疑影响了3D观影的体验。或许,与其说镜头零碎,不如说面对李安式的表现方式,让习惯了观看有主题和立场的电影的人们,一时间难以适应。

饰演林恩的阿尔文是91年的小鲜肉,但戏份的设定,让他并不出众。反倒是范·迪塞尔饰演的军士长和加内特·赫兰德饰演的班长,体现出男人军人般的坚毅。跟成龙合拍「尖峰时刻」的克里斯·塔克饰演电影制片人,展现出RAP歌手的气质,为什么这让我想起「16街区」的mos def?

如果从演员的魅力角度来看,这三人给此片加分不少。要知道,迪塞尔在「速度与激情」中挑过大梁。至于加内特·赫兰德,此人日后必成大器。

林恩所在的B班成员,从伊拉克战场满誉而归,收到鲜花与掌声。但总有意外,被舞台上的dancer笑话,被橄榄球场的前排观众质疑。不被理解,于是对自己的军人身份产生怀疑。当枪林弹雨的经历不被认可时,他们习惯性像对待敌人般还以颜色。

有一个情景,由于刚刚远离战场,大兵对舞台振聋发聩的音响产生警觉,误以为是炮弹,面对敌人才有的暴躁油然而生,大兵把身边的服务人员推开,并差点施以重拳,这就是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的表现。

战争的后遗症是好战,以此来掩盖心理创伤带来的不宁静,这也是美国传奇狙击手克里斯·凯尔被老战友枪杀的原因。

战争意味着失去,意味着身不由己,意味着断舍离,意味着理性与感性的对撞。

当子弹飞来射入战友的身体,敌人变得如此真切,让人巴不得大卸八块。但短刀割喉鲜血渗透,敌人死去的那一刻却让人顿生怜悯,两眼对视仿佛又变成朋友。是什么让地球两端的陌生人短兵相接?

从家庭角度理解美国与战争,从小事理解军人,李安在「冰风暴」中的风格,移植到了这里。对人物感情刻画细腻,李安总是以东方男人的阴柔诠释着这个多维度的世界。

我爱你却杀死了你,我恨你却不希望你死去。

生活仍在,在众多人生的随机与不确定性中,爱也好,恨也罢,收起无奈与不得已继续前行。我想,每个人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