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毕生

毕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毕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毕生问题。

分享

浏览

6041

作文

4

毕生心血绣“红旗”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爸,您有没有什么一直想干而没干的事呢?”“没有。”

“那有没有什么遗憾?”“没有。”

“怎么可能?”“真没有,因为我一直都是组织让干什么就努力把事儿干好。”

这是阎肃昏迷前,与儿子在空军总医院的对话。的确,阎肃一辈子都在“听召唤、跟党走”。

哲人说,信仰就是生命车。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阎肃的信仰并非从天上掉下来,他的父母是忠实的天主教教徒,他从小受洗,在重庆一家教会学校读过5年书,原本学校准备把他推荐到高级修道院学习天主教,当作未来的“教父”培养。可是,阎肃后来的路却与此渐行渐远。

1946年,那是一个“追求进步就是民心所向”的年代,阎肃考取南开中学。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五四以来的新诗、老舍的戏剧、巴金的小说,最令他心驰神往的是红色延安传来的先进思潮。之后,他参加一系列进步学生运动,读《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慢慢成为地下党外围组织的成员。

用阎肃自己的话来说,那时“我对共产党最朴素的心理就有了”。怀揣一颗朴素之心,他投身历次“反饥饿、反内战”游行,尽管镇压人员抡着带铁钉的大棒子,尽管流血牺牲冲突不断,忠诚信仰的底色却在一次次洗礼与实践中沉淀加深。最终从朝鲜战场的战火中归来的阎肃,如愿入党、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军队文艺战士。

谈及阎肃的信仰,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动情地说:“半个世纪前,阎老擎出一面红旗,此后,他用毕生心血来绣,一针一线,一生一世。”

为纪念建党70周年,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恰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人劝他要慎重,可他非但没有动摇信念,反而激情创作,十八天完成剧本。“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跃一路洒下光明,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哪管它道路平不平。”“只要能为党报效,头可断血可抛,有什么天大的重任我来挑!”总政歌剧团原团长、作曲家王祖皆认为,这些唱词充满了阎肃对党的忠诚。阎肃则说:“当时,我的脑子里没想别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什么样。”

2009年,在国庆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创作过程中,阎肃又以79岁的高龄,领衔文学部主任。时任该剧总指挥的国家文化部原副部长陈晓光说:“考虑到阎肃的年龄,我本想让他做顾问的,可他坚持要求到创作一线去。那一年,他起早贪黑,一丝不苟,创作的《我的家园》《马兰谣》艺术效果特别好。”对这段高难度创作,阎肃是这样形容的:“一路发烧般走过来,始终热度不减。”

入党前,阎肃认为共产党了不起,崇拜党;入党后,觉得自己离党员的要求差得挺远,凡事以共产党员的标尺丈量自己。空政文工团团长张天宇回忆说,平时阎肃的社会活动非常多,但每次出去时,都会打电话给他请假,“团里有他这样的老同志,是一笔宝贵财富”。

这次得病住进重症监护室之前,他特别对儿子强调:“不管我遇到什么情况,不准你们跟组织上提一点要求,我把这一生完全彻底地交给组织,组织上已经给予我的太多,我却回报太少。”

展开阅读全文

毕生第一知己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晚清著名诗人、名臣陈宝箴长子、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曾评说:盛宣怀“最受知李文忠公(李鸿章谥号)”。而盛宣怀也将李鸿章“引为毕生第一知己”。

这位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晚清第一权臣,在甲午战败后自嘲为大清这一间破屋的“裱糊匠”,被《剑桥中国晚清史》的主编、学者刘广京称为“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和领导人”。自1860年代,在上海见识洋人的坚船利炮和先进技术后,李鸿章开始推行洋务,接连创办江南制造局等三家近代军工企业。

出任直隶总督后,李鸿章的视野越发弘阔。在1872年的一份奏折里,他提出了中国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说法。考察西方强国的发展现状,他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把洋务运动的重心转向了“求富”——创办民用型近代企业,和西方列强争夺利权。

为了实现“自强求富”大计,李鸿章在督直的25年间铺开了一张由幕僚、同年、同僚组成的网络:同样具有开明思想的各省督抚如沈葆桢、张之洞、刘坤一、丁日昌等人,是他推行洋务运动的联盟者,而盛宣怀就是李氏洋务事业中得力的执行人——人称“合肥相国之左右臂膀”。

对李鸿章,盛宣怀每每以“恩师”、“傅相”相称呼;若是私底下发牢骚,则称之为“合肥”。他曾对李表明心迹:除努力办好轮船、电报之外,“竭我生之精力,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中堂得无笑我言大而夸乎?职道每念督抚姓名得传后世者几人哉?遑论其下。是故做官不及做事多矣。”

这一腔表白如今都已成为历史事实——谈到近代史,绕不开李鸿章,谈及李鸿章极具争议的一生、他的功过成败,绕不开盛宣怀。在中国近代史上,两人均以“行做大事”和誉毁参半而留名于史籍。

李鸿章对盛宣怀一直进行悉心栽培和磨砺,交给他创办一系列近代工商业企业的机会,也为他打通官场升迁的途径。在李鸿章的提携下,盛宣怀“行大事”兼“做高官”,十余年间从一个小小的幕僚一路晋升至天津海关道的要职。

这种恩师对门生的关照是全方位的。1875年,盛宣怀独当一面在湖北办煤铁矿。在李鸿章写给他的指导信函中,还附有这么一笔留言:“闻金陵豪将花赌颇盛,而执事亦跌宕其中,毋亦少年积习欤!”——全然一副长辈谆谆教诲之姿:告诫他莫再犯年少荒唐时的老毛病了!

在盛宣怀的事业生涯中,他和张之洞、沈葆桢、刘坤一等一干晚清重臣都保持着密切往来。招商局买下旗昌洋行的船只,就是盛宣怀从沈葆桢那里借来的银子。他也接办了张之洞失败的汉阳铁厂。义和团运动中,他联合几位大吏,导演了一出抗旨的“东南互保”大戏。

张之洞对盛宣怀的干才与见识极为欣赏,从不吝惜溢美之词。汉阳铁厂初建时,他曾有意由盛宣怀出面任经理。在致李鸿章的信中,他也大加赞誉:“方今有才思、有魄力、深通西法商务者,惟津海关盛道为最。”

1886年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上时,曾邀盛宣怀南下办洋务。盛则向李鸿章表示,“谁肯以丑恶无益之干求,商诸爱憎无常之大吏”,以示不应张之招而一心追随李鸿章的忠心。

在随侍李鸿章的三十多年里,两人也有摩擦。1870年代,盛宣怀奉李鸿章命到湖北开矿,失败。李鸿章责令盛宣怀自己赔上亏空,前后共计十万串钱。盛对此事耿耿于怀十余年。

1896年,当张之洞、王文韶联合推荐盛宣怀督办中国铁路总公司。他回想往年所受之“亏待”,向好友发牢骚,说自己“事合肥(李鸿章)三十年,从不争牌子。合肥亦抑之使不得进。同患难而不能效指臂之力”。

然而,这些小小的龃龉,并不能真正动摇两人间的同盟关系。盛宣怀也说,两人“亲之至”,所以“责之严”。1901年,李鸿章决定同意和俄罗斯签条约,盛宣怀竭力阻挠,甚至以语言冲撞,说李“庇俄”,有如“另有波折”则不能“搪塞”之言。

办洋务实业,是千年未有之事。自始至终,李鸿章都遭遇了顽固守旧派的阻挠、同僚们的妒忌、“清议派”的攻击。身为李氏洋务事业的主持人,盛宣怀则是这些政治对手攻击李鸿章的一个要穴。

两人都勇于任事。在种种非议中,有勇往直前的魄力与决心,以及为达目的有时不惜采用有违儒家正统伦理的手段。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开始失势。此时,盛宣怀开始大发迹,进入中枢机构。接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之职的王文韶对他也赞赏、提携有加。但盛宣怀和身处广东一隅的李鸿章保持着频繁的电报、书信往来,互通消息、联络商议要事。他始终被视作李鸿章集团的核心成员,是李在中央的“眼线”。

1900年,年近八旬、重病缠身的李鸿章再次被清廷召用,北上“全权”处理义和团运动引发的政治危机。停留上海时,他和盛宣怀密谈两日,以“和局定,我必死”那样只有极亲厚的灵魂知己间才能相托告的心腹话。

展开阅读全文

“要把毕生精力献给党的事业”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当听说燕书记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时,我真是一时无法接受。我失去了一位好兄长,失去了一位老同行。”回忆起老朋友燕振昌,长葛市长社办事处刘麻申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木合满含深情地说,“他在任的44年,是艰苦奋斗的44年,太辛苦了、太累了。我当了30多年村支部书记,从燕振昌那儿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各方面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他说道,燕振昌一辈子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热心诚恳。虽然只是一个小芝麻官,但他为了一方百姓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贡献出了毕生精力,直至献出生命。他是当之无愧的百姓领头雁、共产党员的好榜样、基层干部的好典范。“作为基层干部,我要认真学习燕振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排头兵,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党的事业、献给刘麻申社区人民。”刘木合说。

“燕书记很有开拓精神,我很佩服他。”许昌县桂村乡水道杨村村支书杨德民说。作为“小车精神”的传承者,他多年来一门心思要把水道杨建得更美好。前两年,村里想加大力度提升村容村貌,可有的党员说,“算了吧,咱村都搞得不错了”,这种想法让杨德民感到很危险。他想起了曾去过的水磨河村,就带着班子成员再次去参观,结果大家都对水磨河一派新农村的发展面貌感到非常感慨。回来后,水道杨村再提劲儿,目前已建好了4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200多个花坛以及街边的绿化带,村容村貌有了大提升。

许昌县榆林乡贾庄村村支书贾建卿说:“看过燕书记的事迹报道后,我非常感动。我们村的基础条件不是很好,还欠着外债,要想把村子的发展拉起来,就得以燕振昌为榜样,克服困难、务实开拓。”他说,燕振昌爱学习、爱看报,对上面的精神吃得很透,而且工作日记一写就是40多年。“和他相比,我感到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要像燕振昌那样,不能光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及时掌握政动向和上级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毕生心血来完成一件事作文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位画家,一生只画花卉,尤其钟爱玫瑰。任凭世事风雨,他都潜心绘画,沉迷其中。几十年来,他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把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美感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清新典雅、明快生动、色泽自然,让人叹为观止。由于他的执着与专注,他先后记录了169种玫瑰的姿容叶貌,绘成了举世闻名的《玫瑰图谱》。这本被称作“玫瑰圣经”的图谱,在他之后的180年里,以各种语言出版了200多个版本,其艺术高度至今无人能越。他就是被称着“花卉中的拉斐尔”的法国画家雷杜德。

有这样一位商人,当兵退役后在路边开了一家小加油站。为了招揽生意,他把炸鸡卖给过往的司机。由于炸鸡味道好,生意十分红火,于是他扩大规模,在加油站对面开了一家炸鸡店。他一边经营,一边钻研,配制出有40多种药草和香料组成的独特秘方。使用这种秘方的炸鸡,表皮油光红润、通透香脆,而鸡肉则鲜嫩爽滑、肥而不腻,达到了令人吮指的口味,深受顾客青睐。

不久,他的加油站和炸鸡店因建高速公路而被拆除。无奈,他只好带着炸鸡秘方四处兜售。整整两年,他被拒绝了1009次,终于在1010次时,有一家饭店答应购买他的配方,加盟到他的名下。这便是世界上餐饮加盟特许经营的开始。之后,在他的坚持下,先后有400家饭店加盟,他的生意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今天,他的加盟店遍及世界各地。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桑德斯。

有这样一位通信工程专家,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电话电报公司,从事通信传输材料的研究。早在1966年,他就果断提出,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输信号。与传统用铜线传输的方式相比,它传输的信息量、速度更快。而当时,人们都认为他的想法匪夷所思,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为了寻求“没有杂质的玻璃”,他进玻璃厂与工人探讨玻璃制法,进实验室反复实验。几经周折,几经磨难,终于发明了石英玻璃,制造出史上第一根光导纤维,震惊了全世界。

因为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通讯与信息传输的模式,为高速发展的信息通讯作出了杰出贡献。在2009年,76岁高龄的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错,他就是“光纤之父”——华裔物理学家高锟。

其实,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无论是雷杜德、桑德斯还是高锟,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倾一生的时间,执着而专注地把一件事做到了那一领域他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是的,无论你身处哪个领域,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你能够倾一生的时光与精力、倾一生的思维与智慧、倾一生的执着与追求,黾勉苦辛,朝乾夕惕,不气馁、不放弃,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到完美、做到极致,那么,你就能超越梦想、成就辉煌。否则,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抑或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都将碌碌一生,一事无成。

[毕生心血完成一件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