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情

民情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民情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民情问题。

分享

浏览

4431

作文

444

联村联户个人民情日记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3月20日

我局帮扶的xx镇属于全区16乡镇之一,位于秦州区南部,属二阴浅山区及林缘区,距市区80公里,东毗大门乡,西邻礼县盐官镇,北连天水镇,南与徽县麻沿河乡接壤,镇辖28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179个村民小组,12个镇属单位,总人口41398人,农户8021户,全镇耕地面积91200亩,其中川地463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这些详细资料是翻阅《秦州区志》得知的。这些资料给我传达了2点信息:地域较为偏远,生活水平低下。我联系的帮扶村xx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多,人均纯收入才1800元。3月16日,天气晴朗。我和党总支书记唐秀成及其他副局长带领民政系统全体干部深入xx镇3个帮扶村通过入村入户的形式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xx村隶属xx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1195户5473人,耕地面积9200亩。我帮扶的对象户主名叫汪章娃,60岁,小学文化程度,家庭共有5人,具有劳动能力的只有2人,耕地面积只6.5亩。一走进汪章娃的院子才发现,他们住的仍然是土坯房,东西共有6间。家中仅有一些老旧的家具,一台老式彩色电视机。在与汪章娃的交谈中才得知,他们家的收入主要靠庄稼,但庄稼主要解决全家人的吃饭问题。平时的经济收入靠孩子外面打工和家庭养殖。而说起养殖,他说,自己家喂养着一只奶牛,每年可给家中带来4000多元的经济收入。在xx镇,这4000多元相当于5亩小麦的收入,看来发展养殖对于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高效经济模式。为什么这个村穷就是因为用于庄稼的耕地太多,而养殖种植业太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一直不能突破贫困线。如能多发展养殖项目,在致富方式上打破传统,标新立异,通过新型模式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应该是一条切合实际的好办法。所以,如能壮大全村养殖业也是对村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走访困难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吃完中午饭,请了xx镇镇长、镇中心学校校长来到我的驻村官宅村,目的是请他们帮助解决村幼儿园搬迁的资金问题,官宅村幼儿园现在的教室已经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孩子们的安全,经和村干部协调,把村里新建成准备用于村党支部活动室的一幢面积约100㎡的混凝土房子调给村幼儿园,然后把现有危房修复后在用于村党支部活动室。镇长领导了解了具体情况,表示将情况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镇长、校长他们走后。我和村党支部黄书记、村委会和副主任走访困难户,共走访了五户。其中一户使我印象最深刻,户主是一位名叫xx的79岁傈僳族老人,儿子英年早逝,儿媳妇丢下一个女儿便和别人跑了,老伴也于去年去世了,现在只剩下xx老人和孙女相依为命,孙女在远嫁洱源的姑姑的资助下在县城里读高中,xx老人每月只有60元的补助和100多元的低保,村上给他申请了一套电视机和接收器,现在基本生活还能保障身体也还可以。与xx老人简单的聊了哈,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和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当前,在农村像他这样的孤寡老人很普遍,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

展开阅读全文

下乡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4日星期四 天晴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

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展开阅读全文

走访党员民情日记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即使历史的车轮辗转到将近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1921年在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的代表共产党成立的会议。在动荡的年代,不到百人胸怀着寻求自由民主理想,为着内忧外患的民族在摸索出路。共产主义,一个共同的信念把这些人组合在了一起,也正是这个真理带领着中华中华民族走到了今天。

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批为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共产党员慢慢变老。但是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奉献,一直被政府和人民记在了心里。七一后,花都区、镇政府就连续下文《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农村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的通知》。根据文件要求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需要在今年10月底前竣工,镇里面有8位对象被纳入到拆旧建新范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规划部门也协同国土所与村委一齐办理我镇困难老党员报建的有关手续,以确保如期完成上级任务。

早上十点左右,我们一行五人在义山村委负责同志的引导下,拐过了几个小巷来到了其中之一的困难老党员的旧房子前。老同志得知我们今天会到现场,早早地等着坐在小凳子上。我们一下车他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招呼我们到他家里。窄窄的房子,阴湿的环境,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老人的沧桑写在了脸上,在这个陪伴他的房子里我相信更是有着一番不为人知的故事。村委的同志跟他闲聊了几句,老人显得很高兴,也许是这个孤独的老人家里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也许是上面的关心让他感到了温暖……看到老人家高兴地同时,我也莫名地感到了一丝心酸。可能是我们平时对于他们的关怀不够,老人家在这个简陋的小房子里面不知度过了多少的日日月月。

简单了解了老同志的情况后,我们就跟他讲了一些报建需要的材料,跟政府这边的一些政策。村委同志介绍,本次困难党员的安居工程区委跟镇政府总共可以拨款六万左右,老同志这边只要拿出少部分钱就可以住上新房了。老同志听完后非常高兴,嘴里也不断地感谢着我们。简单交待完程序及上面所需要的材料后,我们也跟老同志道别。从汽车后视镜上,我清晰地看见站在那里目送我们离开的那个瘦小的身影越来越小。想想即使挂职的短短一年时间,能为这些老同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时间会慢慢地流逝,也许以后我们变老的时候,党跟政府的关心能普及到每个曾经为社会做过奉献的人。当养老、社保、教育等社会问题逐渐充斥每天新闻的时候,我也一直坚信我们党肯定可以正视这些问题,解决好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让我们也能像那位老同志一样,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关爱。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市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39人,在局党组书记的带领下,到昌宁县柯街镇柯街村走村入户,与柯街村77户(287名)困难户、五保户、低保户、烈军属和残疾对象等特殊群体,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制作了《保山市民政局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民情联系卡”》 154份。全体干部职工个人出资,对柯街村77户特殊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送去了月饼、食用油等礼品,表达了市局每位干部职工对柯街村困难群众的深情厚意。

来到柯街村渔塘村时,已是中午12点钟,天气闷热,没有一丝风。在柯街村黄副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马从文(56岁)家,全家6口人,其父母健在,妻子平时在家照顾老人和家庭,女儿留在家中,生有一个小女孩,在读中学。全家人居住在400多平米的院落,倒也显得宽敞。他的父亲83岁(1931年出生),母亲81岁(1932年出生),两位老人均享受高龄补贴和新农保待遇,由于其父亲属于三级伤残,当地民政部门早已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两位老人行动迟缓,眼睛有点不好使,听力也下降了很多,每天力所能及在家做事;看得出来,他的妻子是一位善良贤惠、勤劳能干的农村家庭主妇,她动作熟练的倒茶让座,还拿了几样小吃,很热情的招待大家。全家人没有技术,靠种庄稼过日子。当问及他父母的养老事宜时,马从文不暇思索地说:“现在老人年事已高,我和妻子都会很耐心地照料,父亲虽然到了高龄,但仍然闲不住,打猪草、扫地、喂鸡等能干的都干,听说你们要来家里,看,今天的地都是他扫的。”我想,一个83岁的老人,每天还能做这么多事情,无怨无悔,不急不噪,精神尚好,老人可敬。来到老人面前,发给他香烟,他比较热情地接着,由于与老人交流不便,我只好借助手势表达对老人的问候,老人会意的点点头。马从文的母亲说:“家里虽说不富裕,但地里产的粮食每年都够吃,除了买油和盐巴,每年粮食换的钱还是基本够用。”

他家里虽然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暂时没有更多的经济负担。但是经济隐患比较大,毕竟双亲年事已高,吃药看病是难免的,老人一旦病倒,无法承担过重的医药负担,这是一个很现实很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与马从文告别之后,走在不太平坦的山路上,我想,一定抽时间多到农村、多下基层,多掌握第一手材料。

从马从文家出来,已经是14时20分钟,下一个是杨忠然家。

几点体会:一是农村,民风纯朴,尊老爱幼,只要经济跟得上,居家养老仍是当代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二是农村缺乏技术,致富门路不多,渠道很少,经济发展相当滞后,加之交通不便,发展经济需要政府大力引导;三是高龄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有人照料和侍奉;四是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拉扯大,我们也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大。我们是父母的孩子,但现在,在父母进入老年时,我们却是父母的大人,敬老要细心,爱老要耐心,养老要爱心,养老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五是农村家庭,虽然经济比较困难,但幸福指数并不算低,有的家庭“用粮食换的钱,除了买盐和油”,似乎钱并没有更多的用处,选择少,痛苦也少;六是局里制定柯街村发展“15559”行动计划(即:到2016年,柯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并明确了产业支撑;结合村庄规划,建设5个村民和党员活动室,目前已建成两个;架设5条人畜饮水管道;修建硬化5条村庄道路;结合绿化荒山行动,以种植澳洲坚果为主,绿化荒山9000亩。我把它叫做“1万5室、5管5 路,9千亩山”),很具体很管用,对农村发展,具有提升和跨越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干部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1609 字

+ 加入清单

3月15日星期二天气 晴

今天,是第二十九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以来,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帮扶联系村之一——顾家店镇高殿寺村进行入户走访

上午,在村委会大院与党支部书记刘顺兵同志和村委会会计艾志明同志简单交流后,我们踏着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同行出发了。我们走访了几个村民后,来到二组组长陈友谊家中。我首先向他们全家问好,并代表**市国税局向他们表达了良好的祝愿。陈友谊年过六旬的老母亲刘秀英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表示感谢。据陈友谊介绍,目前他们家里只有两亩农田,喂了几口猪,妻子和自己在家务农,上有年老体弱的老母,下有还在上学的幼子,生活虽然比较困难,但已经很知足了。再说自己是党员,是村组干部,理应把奉献放在第一位,没必要和别人比那么多,日子过得去就行。朴实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无不使我们感到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干部的无私情怀。

由于出身农村,又长期从事执法工作,我对农村的普法工作比较关注,也非常希望所有农民都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我仔细询问了他们对农村普法工作的看法和对农民维权意识特别是作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见 1

解。陈友谊说,现在已经是法治社会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早就今非昔比了,但是离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少数村民购买了农资却不知道主动索要正规的发票,还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主动要求签订正式的法律合同等等,都是今后应当注意的问题。听了他的话,我感触颇深。农村普法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成绩和不足都是政府部门工作的动力。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法律的常识和涉农法规后,我们告辞了。

告别了陈家人,我们来到一个养殖大户——四组的谢桂家里。一走进屋门,就看到一个中年汉子在拿着一张渔网忙碌着什么。原来,刚刚晒了晒网,他正准备把它收起来,既防夜里返潮受湿,又能少占地方。看到我们进来,他热情地让座倒茶。此人正是谢桂,承包了将近三亩的鱼塘,养鱼为生。我们搬了几个凳子坐到一起,谢绝了倒茶。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向他介绍此次**省“万名干部入万村进万户”活动。老谢笑道:“我早都晓得了,你们来村子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用再介绍了,你们对我们村子的帮助真大。”简单而率直的话语让人动容。我和支书刘顺兵、会计艾志明一起询问老谢对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老谢一个劲地说党的政策好,没有意见,还略带歉意地说由于平时学习不够,信息比较闭塞,对最新的政策什么的都不是很了解。我向他建议平时多看看报纸、

电视,多搜集信息,包括行情、市场和优惠政策等等,还要及时向镇里有关部门寻求帮助,除了学习养殖技术外,多掌握其他信息也是不错的。谢桂深表赞同,表示今后一定加强努力。

从谢桂家里出来,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我回到村委会和我们国税局驻高殿寺村工作组成员们碰了头,简单进行了情况交流之后,一起去一个村民曹礼奎家里吃了午饭,并按照规定付了饭费。

下午,我提出独自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于是大家分手,兵分几路,各自为战。我路过一片柑橘林旁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吃力地推着一小车砖石,就连忙上去帮忙推着慢慢走,并和他攀谈了起来。提到“三万”活动,老大爷深有感触。他动情地说:“到底还是没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帮我推车,又让我想起来年轻时毛主席领导的好干部了。我好多年没有见到过党政领导专门进农民家门了。”来到老大爷家,经过询问得知,他姓张,准备扩建猪圈。问及对新农合和其他惠农政策的看法,他说党的政策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实行农村社会养老。我接过话茬表示,一些村民养老负担重,有后顾之忧,这是我们走访了解到的普遍情况,我们一定如实向上反映。

经过一天的奔波,虽然有些劳累,但是颇感充实。我的心又和农民近了一步,村民们的真实想法和他们朴实的话语,都将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体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2024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难得的一个好晴天,一大早,我们驻大地坡村扶贫工作队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63户451人,按照镇上的工作安排,要在8月10日前完成>及>的填写工作,我们加上镇村组领导共计8人按照分工,各自负责完成20户。领到任务,大家对照前期的贫困户信息,认真填写贫困户家庭信息,为进村入户做好准备。

下午,汤丹镇党委书记周自开拿着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表,到所挂钩的大地坡村民小组贫困户袁开友、童安军家中进行调查。在访谈中:袁开友,男,50多岁,低保贫困户,独身一人,常年患病,只靠在村里打点零工维持生计,生活靠民政救济,家中一贫如洗,房屋简陋,养了5只鸡在家中,与人同住,生活贫困。周自开书记与他聊聊家常,认真算好一年的经济帐,祝愿他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并语重心长地再三叮嘱:“家禽不能与人在同一屋居住,不卫生,这样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童安军,男,50多岁,家中只有夫妻二人,还带着一个五岁的小外孙女,老俩口常年患病,无劳动能力,低保贫困户,生活艰辛,儿子长期在外打工,未尽赡养老人义务。

由于白天村民大多数在外做农活,所以很难找到人。晚上6点,吃过晚饭后,汤丹镇纪委书记刘发俊带着扶贫工作队员又到大地坡村民小组农户家中填写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表,对在家中的童安发、杨马平、袁开群进行访谈。访谈中了解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愿望……回到村上已经10:30分了,还要继续不辞辛苦地完善表内信息。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已经到了晚上的12点多了,队员们感觉到很疲倦,但为了贫困群众能早日脱贫,心中都觉得: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村干部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4月x日,金铁公司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到永昌县南坝乡永安村进行联村联户认门、认人的“双认”活动,为我们以后对联系户进行帮扶奠定了基础。我们去的时候带了一皮卡车全厂职工捐赠的图书。我们到村委会卸车的时候,几个农民兄弟看见了焊接、电力等方面的书说:“有了这些书,我们日后农闲时出去打工也就有手艺了”。我当时就想,难得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我回去一定收集更多相关方面的书,让他们有更多学习资料。文化帮扶才能从实质上解决他们的贫穷。完了我们跟随村委会的人员到了自己的联系户那里,进行了认门和认人活动。民情日记2:

深入联系户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对接工作

为认真贯彻省、市、公司“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求,4月x日,我前往自己的联系户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详细了解家庭状况。

蔡立飞,现年43岁,全家五口人,母亲年事已高,一儿一女,自己和妻子种有3亩大麦,0.6亩蔬菜,房子7间,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农闲时外出打工,年均收入7000余元。主要困难:1、南坝乡永安村自然条件差,土地面积较小。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2、家中人口多,但劳动力少,无法靠劳动致富。3、各种惠农、扶助、救助政策宣传还不到位。

在全面了解了联系户家庭组成、经济收入、生活情况、产业发展

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后,针对实际困难制定了帮扶计划。一是免费为全家免费健康体检一次;二是发放农资品化肥四袋,地膜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村干部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6月x日,我带着我县农牧局的同学又来到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让我的同学从大麦的种植到田间管理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到他家田间进行了实地勘察,对下一次浇水和施肥时间作了科学的计划,让蔡立飞和他的妻子很吃惊。蔡立飞说:“中了这么多年庄稼了,还没先到种个大麦还要这么多文化”,大家听了都笑了。我告诉他说:“我会多带一些有种植、养殖经验的专家来这里为他和村上的乡亲们指导农牧业的发展,也会让他们早日过上富裕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乡镇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连续高温,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协合乡遭遇严重旱灾,作为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我坐如针毡。6月15日一大早,我就带领水管站、农业服务中心一行深入协合村,眼前的场景更让我震惊。秧苗缺水无法耕种,辣椒、蔬菜等农作物开始枯萎,部分村民甚至出现了饮水困难。据统计,该村受灾面积约在4000亩左右,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解决该村的灌溉和饮用水问题迫在眉睫。我当即召开各村居负责人会议,明确要求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定信心、群策群力,想尽一切办法,争取一切可能,全力战胜这场灾难。会后,我又带领党员分头寻找水源,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钟。

第二天清晨,村民自备的抽水机都在开始抽水,乡农机站的工作人员也正在逐家逐户进行灾情统计。而这场灾难过后,我一直在思索,“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模式该如何转、如何变?看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走访群众民情日记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中午,我去回访一起盗窃电瓶车案件的受害人杜某,一个星期前,杜某被盗电瓶车一辆,案件被查获了,违法行为人被依法行政拘留,被盗的电瓶车也得以发还。我到出租房后,杜某告诉我,他本来没怎么指望警察破案的,车子被偷掉之后就想去买新的,没成想海盐警察这么快破案了,还把车子追了回来送还给他,他觉得海盐警察真是给力。我告诉他被盗车子的折旧部分可以通过民事途径要求盗窃行为人赔偿,杜某很惊奇也很开心,告诉我:“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要谢谢你们教了我一招啊!”快到饭点了,杜某留我们吃饭,我谢绝了。回到单位里,心里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到觉得杜某的热情给了我很大感动,群众的支持才是我们最大的感动之处,其实我应该谢谢他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2月23日上午,星期四,阴有雨。我们走访组一行四人去得胜村走访。据村党总支书记钟雪根介绍,得胜村共有11个承包组,369户,总人口1328人,现有耕地面积2314亩,共有党员49名。当前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房搬迁方面。据了解,作为海盐县“两分两换”整村搬迁的试点村,目前得胜村已完成3个承包小组、计104户农户的搬迁工作,其他8个承包组、计269户农户还未搬。由于这些农房大都建在八、九十年代,现已破旧,正面临翻建等问题。而且广大未搬迁农户看到新小区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希望搬迁的情绪十分高涨,已经多次向村里反映,要求继续实施“两分两换”工作。

走访回来,我们立即把在村里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向镇党委、政府进行了汇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专门召开班子会议进行研究,决定提前实施得胜村剩余8个组的搬迁工作,并研究制订了相关政策。同时,抽调机关、中心(站办)16名党员干部会同走访组成员组成得胜村“两分两换”工作组,帮助做好得胜村的“两分两换”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大走访活动民情日记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到安华瓷业和汇丰工艺品厂联系,打算在村里建加工点。

水务村是县里的偏远村庄,离县城有50多里地。村里40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子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留守妇女和老人。村里人均土地2.1亩,以种粮食为主,村里贫富不均,土地零散,有种植西瓜、韭菜和菜花的,但都形不成规模。

通过这段时间的走访,我理清了思路,在村里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为村里找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配齐配强班子;三是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我有我的优势,工商联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跟镇上和村里干部商量了三次,我打算把会员企业引到村里去,把加工点下设,我先联系安华瓷业和绢花工艺品,通过村集体办加工点。

我是这样想的,村里没有钱,为群众办事就没有底气,群众就对村干部有抵触心理。我把项目引到村里,壮大集体收入,干部干起事情来就能甩开膀子,干群关系就融洽;另一方面也为留守妇女和老人找到致富之道;第三方面,也可以通过引项目培植致富带头人,为村里培养后备干部,配全配强班子。 任俊莉 马格道 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2024春节慰问民情日记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年初局党委分工,由我分管点村精准扶贫工作。根据驻村工作组的报告,由于太子庙镇金孔村和金安村合并成新的金孔村,我们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又新增了四户贫困户需要走访结对。今天,无会,正好手头的工作也不多,决定下村走访,尽快了解户情,明确帮扶责任人员,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

简单的吃过早餐,和本局驻村工作组的运喜、明波两位同志,从县城出发,大约40分钟车程,就到了金孔村,没有和村里的负责人打招呼,我们直接入户走访。

我们今天要走访的四户人家分布在灼元和跃进两个村民小组(其中灼元3户,跃进1户)。首先,我们到了贫困户李盈波家。这是一个五口之家,住的虽是两层小楼,但一直无钱装修,还是毛筒状态。

屋内陈设也很简单,除了一些基本生活必须品外,几乎没有一件象样的家用电器。户主李盈波45岁,皮肤黝黑,是个土瓦匠,刚从医院照顾体弱多病的妻子回来,看上去显得很疲惫。一对双胞胎儿子15岁,今年初中毕业,双双考入县第二中学,都不在家,为了挣学费去打暑假工了,老母亲7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

全家劳动力就李盈波一人,仅靠其在附近打零工的收入维持全家生计,日子过的十分艰难。根据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原则,考虑将其纳入发展教育脱贫的范畴。

从李盈波家出来,又先后走访了李仙付和黄启兰两户,这两户情况差不多,都是因病致贫,好在家中还有其他劳动力,负担也不是很重,可考虑将其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的范畴。

从灼元村民小组出来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原本不好行走的乡间小道更加泥泞,经过十几分钟的颠簸,我们到达了此次走访的最后一户---黄国喜家。

黄国喜今年34岁,家中有6口人,本人及妻子吴美芳都有智障,儿子黄玄智力正常,今年已经6岁了,还没有上户,眼看就要上小学了,一家人因此十分着急。

原来,黄国喜的妻子吴美芳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一孩属于计划外生育,按政策要缴纳一万多元罚款后才能上户,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实在无力承担,小孩的上户问题也就久拖未决。

从黄国喜家出来快近晌午,闻讯赶来的村支书极力挽留我们在村里就餐,我们谢绝了支书的好意,匆匆赶往派出所了解小孩补上户口的相关政策。

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时间长了,有困难,但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暗想,困扰黄国喜一家6年之久的小孩户口问题也许有望得到解决。

走访结束后,我回到办公室,将走访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进行了梳理,将黄国喜小孩的户口问题列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即使困难再大,我也要想尽一切办法,争取让黄玄小朋友新学期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开开心心去上学。

展开阅读全文

2024春节慰问老党员民情日记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下午,阴雨霏霏、天色暗沉。我在副局长刘爱华带领下深入到龙潭桥镇长茂岭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走访慰问贫困户。

长茂岭村共有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237人。主要存在交通闭塞落后、贫困人口较多、产业结构单一等困难。

我们先后走访了结对的5户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每到一处,都仔细察看贫困户的居住环境,详细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全面了解致贫原因及现实困难,真心实意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脱贫计划。

在走访87岁老党员金xx时,了解到他身体不好,老伴身患尿毒症,因多次手术和透析,家里债台高筑,生活艰难。看着他们破败的土坯房和苍老的面庞,一股责任感油然而生,坚定了要帮扶他们走出困境的决心。

我们叮嘱金xx老两口要保持良好心态,多注意身体;鼓励他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积极争取大病互助、低保等惠农政策支持,早日摆脱脱贫致富。我们和村干部商定要定期走访看望,给予更多关心支持,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随后,在村干部引导下察看了机埠水利设施、未硬化村组公路等现场。在村部会议室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村支两委班子近段工作介绍,就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对帮扶、产业发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问题进行商议,研究制定精准扶贫措施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并全面核实校对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督促做好“四类人员”清理工作。

公路局相关负责人村里要有自立更生精神,树立信心,结合自然条件做大做强油茶特色产业;村支两委要强调团结一心,抓好工作落实,带领村民奔小康;要认真而不是敷衍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公路局和邮政储蓄银行作为联点后盾单位,一定按照县委精准扶贫有关要求,今年重点帮助该村落实新增茶林、村组公路硬化2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1月6日,元旦刚过,正是天寒地冻时节。而在襄汾县南辛店乡小陈村的村委会里,却是热闹非凡。支村两委一班人正紧张地筹划着开春建设大棚项目。发展蔬菜大棚是该村 “第一书记”武红卫为村民要办的实事之一。

“住村后要努力办实事,帮助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全年工作日的三分之二,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武红卫2015年8月14日参加襄汾县农村第一书记任职培训时在民情日记的第一页写下的对自己的要求。如今,武红卫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到这个仅有685人的村庄里。“回顾这一年多来在小陈村的酸甜苦辣,越来越觉得离不开这个岗位。”武红卫指着记录他工作历程的两本厚厚的民情日记说,这段工作经历将是他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4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林溪镇的村村寨寨时刻活跃着一支支“精准扶贫”入户调查工作队,他们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平日还是周末,都走村窜户,深入群众家中详细询问其生产、生活情况,并认真评估登记。自林溪镇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扣“精准”二字开展工作,全镇精准识别工作稳步推进。

调查技巧“精准”培训。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林溪镇第一时间成立以镇三家班子主要领导挂帅的,以各贫困第一书记、挂点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镇“精准扶贫”工作。10月20日,林溪镇组织全体乡干,各村党支书、主任,区、市、县第一书记以及县、乡镇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召开“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动员培训会。重点强调要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工作方法,公正、公开、透明的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做到入户真,调查真,数据真。会上还就精准识别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技巧进行了详细培训,为下一步精准识别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保障“精准”投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使精准识别顺利开展,林溪镇精准投入从吃、住、用、行等方面为精准识别工作提供保障。此次,派到林溪镇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的区、市、县工作队员来自19个后盾单位,共计37人。为扫除他们驻村工作的后顾之忧,林溪镇除动员各村帮助工作队员安排宿舍的同时,为他们购置了床垫20张,被子40床,被套40套,资料袋、遮阳帽、手电筒等用具也一应配齐。针对部分偏远村屯开展工作难度大的特点,林溪镇加强调度,统筹安排全镇公务用车全部服务精准识别工作。截止目前林溪镇共投入4万元为精准识别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宣传发动“精准”到位。在“精准扶贫”宣传方面,林溪镇充分利用“百姓宣讲”这一平台,组织本乡镇侗款师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要求、方法步骤等内容编成侗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容易接受的形式进村入屯进行宣传。10月20日,在林溪镇冠洞村冠大屯举行的“百姓宣讲”专题报告会上,侗族款师吴怀新以侗款《精准扶贫,共同致富奔小康》进行宣传,受到群众欢迎。同时,各工作组抓住重阳节各村活动多、群众集中的有利时机,将精准扶贫宣传动员会开到行政村,开到活动现场,开到群众当中,把“精准扶贫”宣传到群众心中。截至目前,林溪镇共计悬挂“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横幅28条,发放宣传资料7500份,为入户开展精准识别调查营造深厚的社会氛围。

入户调查“精准”推进。为提高精准识别工作效率,林溪镇各个工作小组除了对贫困户分布情况进行划分外,还对识别对象的在家情况和作息时间进行分门别类,为加快工作进度,各个工作组均启用“白+黑”、“5+2”工作模式,不辞辛劳,不计得失,进村入户开展调查评估,稳步推进全镇精准识别工作。截至27日,林溪镇共完成入户调查评估2503户,10413人,占总任务数的63%。

展开阅读全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村干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3月初,我被选派到东城开发区枧槽村任“第一书记”,协助村委会抓好精准扶贫。枧槽村位于东城开发区东部,辖区面积4.7平方公里,全村现有耕地356亩,林地3800亩,全村总人口963人。枧槽村精准扶贫工作经过2015年“五定五看”大核查及2016年数据大清洗后,共锁定贫困户45户98人,建档立卡土坯房户有10户,其中3户经机场项目建设拆迁,给予货币补偿,剩余3户愿意易地脱贫搬迁,村民主要来源是蔬菜种植及外出务工收入。

转眼间,两个月已经过去,从刚驻村时对未知工作的满腔热情变成现在对工作的冷静思考,从满脑子的致富之路到认清农村农民的客观现实,我发现扶贫任务的艰巨、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精准扶贫,不单单指的是扶贫对象的精准、包联干部的精准,更体现在帮扶措施、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无误上。只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精准扶贫,在年度脱贫的基础上找到管长远的脱贫措施,才能确保脱贫人口不反贫,最终实现稳定脱贫。

在这两个多月相对宁静的时间里,我脱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一心一意抓扶贫,几乎走遍了全村贫困户,掌握了第一手扶贫资料。通过各方面的走访调查,我了解到,由于机场、高铁、天然气等项目建设,枧槽村土地被分得七零八落,产业发展严重受限,且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群众长远发展意识淡薄。村内劳动力较少,人口老龄化明显,村集体无任何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属标准的空壳村。为此,我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讨论研究扶贫措施。扶贫要扶到点上,脱贫不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唤起百姓的致富动力,让百姓获得发展技能。扶贫要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在入户走访中,很多干部百姓都认为政策方向是对的也是好的,可没有好成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扶到根上点上。同时,我了解到,对贫困户不能一概、一味地采取资金补助,应该视情况做出不同选择,缺资金的帮筹钱、没技能的帮培训,真正把各级组织的帮扶政策用好用足;对村集体的帮扶不能仅停留在“输血”上,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造血”上,逐步壮大村办企业、合作社等,有步骤地引导贫困户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获得收益,使村集体和百姓携手走上幸福康庄大道。

这些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实情,让我对精准扶贫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对枧槽村和村民未来的发展路线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也鞭策我更加努力做好“四员”:一是要当好学员。虽然出生在农村,小时候长在农村,对农村、农民充满深厚感情,但缺乏农村工作经验。驻村后,要虚心向实践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和群众学习,把办公室设在田间地头,边学边干,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当好联络员。我既是区委、区政府选派的“第一书记”,也是区信访局扶贫工作队的队长,今后要发挥好枧槽村与信访局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借助职能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做好扶村帮户工作;三是要当好服务员。枧槽村要脱贫,百姓要致富,关键是要有项目和资金。听村主任邓文涛介绍,这方面村里已经有了一些打算。今后要协助村里,积极做好对上项目和政策的争取工作、对外项目和资金的引进工作,利用自己机关工作的优势,多做具体的跑腿服务的工作;四是要当好宣传员。我将以此次精准扶贫为契机,广泛宣传各种惠农及扶贫政策,为地方发展助力。

办法总比困难多,贫穷不会生根。我坚信,有区信访局、东城开发区全体包联干部和驻村干部的支持参与下,有村组干部的配合,再多的苦、再多的难我都能克服,我有信心和全村人民一起努力,如期实现45户9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但愿离开枧槽村时,我可以骄傲地说:枧槽村今天的成绩里,也有我的一份汗水!

展开阅读全文

扶贫帮困民情日记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一早,就陪同李主任去看路。李主任提出规划两条路,都亲自走了一遍,我认为小学后面的那条路没必要建设,一是因为施工难度大,二是受益群众少(只有3户人),三是群众没有积极性甚至反对。从进村公路接新村公所的那条道倒是十分有必要修建,因为这条路已经挖开了一段毛路,剩下的部分施工难度也不大,占地也不多,修好后易地安置就可随公路而建了。

下午,我和村干部去做农户土地流转思想工作。我们准备先找社长和思想觉悟比较高的群众先开会统一思想,再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社长和群众代表的思想工作很快就做通了。于是我们商议马上召开群众大会。因现在是农忙时节,群众大多没在家,我们决定分两组晚上八点准时召开群众大会,商议土地流转事宜。

我在寨堡社那组,七点半我们就出发了。到了社长家,已经有村民在那里了,但等到八点,到的群众也不多,我心想,这个群众大会怕是开不下去了。村干部告诉我,别着急,再等十分钟,农户下地,他们要收拾一下。群众陆陆续续来了,社长家本来宽敞的客厅也显得拥挤了。

主持人宣布会议始后,本来喧闹的人群众马上安静下来了,特别是在我讲话的时候,我发现群众听得特别认真,我本来没打算多讲的,但看见群众求知若渴的眼神,都忍不住多讲了几句。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召开群众大会,我一直担心开不下,没想到会议异常成功,大家都赞同流转土地,只是有个别农户提出地里的经济果木能不能保留,已种植的能不能有所补助?我觉得这都是合情合理的要求。群众会胜利结束,虽然在返回村公所时遭遇瓢泼大雨,被淋成落汤鸡,但心里是高兴的。老百姓大多还是讲道理的,只要你跟他把道讲深讲透。

展开阅读全文

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06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__镇副书记__同志曾在四群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上讲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首先得了解村情民意。”借着这句话,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所驻的这个小山村。

我所驻的村名叫__,地处__镇东边,距__镇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县城30公里。东邻凤庆县,南邻__镇,西邻__村,北邻__村,辖内包括坡大吉等2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80户,人口3748人,社区国土面积51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3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297亩,人均耕地0.61亩,林地43978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核桃为主。

__在__镇辖内的各村来说,是比较贫困的村落。镇上通往村上的水泥路是前两年才刚修筑的,这是我在村里见到的唯一比较正规的一条道路,对于长期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的__人民来说,这条路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增强了城乡之间往来车辆、人员的安全性。而寨与寨之间、户与户之间的道路就显得有些艰险,路面不是太宽,一边挨着山体,一边则是陡坡,好点的路面是用弹石铺成的,但绝大多数还是泥巴路。一条又一条这样的小山路,在山与山之间,寨与寨之间,户与户之间延伸着,蜿蜒曲折。在路面上依稀还可以看得到摩托车留下的轮印,而当你细看轮印时,你会发现轮印或深或浅,偶尔还有急刹后留下的长长滑痕,可以想象一条山路,隐藏着多少未知的惊险。

来到__,随处都可以见到茶树、核桃树、桑树,不要为此感到奇怪,因为这是__人民赖以生存的经济作物。每年__人民都是在围着这些林木忙碌着,这些作物创造给__人民的是吃穿住用行所需的各种经济来源。虽然__人民的外出劳务收入依旧占年收入的很大比例,生活依旧艰辛,但不可否认的是__的一方水土养育了__这一方百姓。

驻村近一个月,__给我的感觉很质朴。诸如当你在村里或者村委会晃悠的时候,遇到你的百姓都会很热情的给你打招呼,简单的聊上两句,顺带让你去他们那边坐上一坐。当要做饭的时候,村委会的大家伙会很自觉的走到灶房前,帮点忙,要不围着土灶坐会,边生火,边聊点“壳子”,开点玩笑。做好的饭菜,时不时的会出现点“外来人员”没有吃过的野味,像树头菜、小白花、香葱等等,反正我以前是没吃过的,味道相当可以,据说价格比鸡肉还贵。话说回来,__这边一天吃两顿饭,早上十点左右一顿,下午四点半左右一顿,晚饭后大家有活没干完的还会继续去干活。而前段时间我就跟着“苏总”和赵主任去各社长家里面开群众路线教育会议。因为__村小组比较多,忙活了近一个星期时间才把全部社区开完。在这段时间,跟群众零距离的接触,让我越发了解了__,我会关注他们住的房子,下面养猪、养牛,上面住人;我会关注他们屋檐柱子上挂着的火腿,对于杀年猪这事联想偏偏;我会关注他们的灶房是否也和村委会一样,在地上摆了土灶;我会时常竖起耳朵听听今年的茶叶价格,村里妇女一天采茶的工钱;我也会悄悄的向村民问上一句一年的收入在多少。日子久了,我还发现,原来__大龄未婚的男同胞很多,是远近都有耳闻的“光棍村”。记得那天跟着县发改委领导去走访农户时,有一户村民家的儿子都四十多岁了还没结婚,当时真的倍感诧异……

__地广人稀,要能好好利用、开发好各种资源,百姓的日子会得到明显改善,但长存下来的缺水、路险等热点难点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着__的发展。希望乘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船,能够载着__驶向脱贫致富的海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