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d not connect to memcache and try to use file cache now!
民间气象谚语 - 民间作文专题 - 开学吧

0

民间

民间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民间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民间问题。

分享

浏览

3024

作文

351

民间气象谚语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1、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2、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3、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4、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5、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6、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7、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8、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9、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10、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11、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12、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13、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14、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15、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16、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17、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18、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19、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20、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21、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22、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23、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24、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25、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26、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27、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28、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29、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30、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31、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32、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33、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3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35、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36、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37、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38、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39、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40、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41、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42、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43、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44、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45、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46、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47、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48、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49、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50、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51、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52、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53、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54、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55、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56、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57、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58、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59、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60、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6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62、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63、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民间气象谚语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2024关于民间十大珍宝评选活动启事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一、活动宗旨

以常州地区民间收藏的珍贵文物为依托,展示民间的文化力量。通过向民众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或典故,引导民众欣赏古典艺术之美,加深对历史、文物的了解,借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常州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活动组织

指导单位:江苏省艺术品行业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广新局、武进区文广新局

承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常州市博物馆学会

协办单位:常州日报、环太湖艺术城

三、活动时间

2015年4月-10月

四、活动安排

(一)报名阶段(即日起-7月30日)

1、登录武进区博物馆官方网站(http://www.wjmuseum.net/)、环太湖艺术城官方网站(http://www.htharts.com/)阅读信息和下载相关资料。

2、报名人员填写相关信息资料后,通过直接送达或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提供报名材料,具体包括以下材料:

①《藏品信息表》;

②反映藏品全貌和特色细节的电子照片3-4张,可包含藏品正面、背面、侧面、底部和局部细节等(jpg格式,不小于1m);

③藏品持有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④承诺书。

3、所有报送材料请自留底稿,不予退回。藏品入选后,主办方会通知入选藏品的推荐单位或个人,如未接到通知则为落选。

(二)专家评选阶段(8月1日-8月16日)

1、8月7日,依据评选规则和报送材料,预选出300件藏品。

2、8月15-16日,专家与入选藏品的持有人进行面对面的实物评选,从中选出30件藏品进入公众评选。

(三)公众评选阶段(9月1日-10月20日)

1、依托专家评选出的30件藏品,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将举办“古典记忆的回归——常州市民间珍藏文物赏析”展览。

2、公众评选采用网络投票和展览现场投票两种方式。

(四)揭晓阶段(10月21日-10月30日)

统计投票结果,公布获选藏品和获奖市民名单,并颁发奖品。

五、参选藏品要求:

1、常州地区民办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常州籍收藏家的藏品,且藏品制作年代须在民国以前。

2、每个单位或个人参选的藏品数量不得超过3件。

3、参选藏品应当真实可靠且来源合法,需由持有者签署来源合法的承诺书。

4、参选藏品须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以及相关的故事或典故。(注:此次活动以推广文物背后的故事或典故为主要传播目的,如无相关说明,一般不予考虑。)

六、评选规则

1、专家评选以文物的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及其故事性为主要依据,以文物的市场价值为参考。

2、公众评选不设具体评选依据,以突出真实性、互动性的评选原则。

七、奖项设置

我们将从投满10票的手机号码中随机抽取215位获奖市民。奖项如下:

一等奖,2名,各获价值5288元的iphone6手机一部;

二等奖,5名,各获价值2888元的ipadmini3一台;

三等奖,8名,各获价值800元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一台;

注:依据国家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张宇许佳

联系电话:0519-*******(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00,下午2:00-4:30,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子邮箱:***********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常州市博物馆学会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七夕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在“七夕”时有许多民俗活动。南北朝时就有所谓“七夕节”,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宴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月色中以丝线连穿7个针孔。

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很多,不是单纯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选择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红豆。红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讲,北方最讲的还是中国结。

穿针乞巧

乞巧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小时候也陪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一起玩过乞巧活动,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阳晒,晒出一层白皮,端进来让女孩子在里面放针,看大家谁摆的针最好看,谁就是巧女。如果没有摆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这种乞巧活动。还有一种就是用线去穿七孔针,一根线穿过去,难度是有的,就看你的手指是不是巧,是不是经常绣花,既要眼睛,又要手不颤抖。还有九尾针,如果穿过去你就是最心灵手巧的姑娘。光针就有各种各样的乞巧形式。

种生

特别注重乞巧的还有女孩子种生乞巧。就是用一个纸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初一这一天就要栽上绿豆、小豆。种生乞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仅会穿针引线,会做活,而且农活一样能做,是生活当中必备的,也是人生活的一种本领。

男生乞文,女生乞巧

有一种乞巧的方式,越下雨天越黑,就去逮蜘蛛,放在小盒子,隔一段时间看蛛网结得怎样。女孩子就是乞巧。男孩子就是乞文。现在也有人玩,他说想考博士等等,也在乞文。还有一种下雨了,是云彩了,就观云乞巧,这一般都是登高,上山坡上去,看一看这些云彩像什么。如果仔细望天空,有的云彩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宝物,有的像饰物,谁看到什么就得到了巧。如果看一片黑压压的,马上就要下雨了,那就是风调雨顺,寓意着五谷丰登。下雨接水,用这种水洗脸、洗澡等等,可以明目、爽身。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风俗立秋这天要吃西瓜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立字辈”的节气,立秋也有不少习俗。

古代到了这一天,皇帝要带着朝中大臣向天祭祀,祈求国泰民安。而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天则要“啃秋”,“贴秋膘”。

“啃秋”,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啃的、咬的都是西瓜。天津人说,立秋这天吃西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秋天咬住;江苏等地认为,吃西瓜可以不生秋痱子。

“贴秋膘”,指的是经过一个长长的夏季,因为天气炎热,胃口差,大家可能掉了不少肉,所以立秋到了,得赶紧把酷夏失去的“膘”补回来。

每年立夏,大家都要称体重,等到了立秋还要再称一下,看看一个夏天瘦了多少。然后就多吃肉,以肉贴膘。不过我觉得现在这个习俗肯定流行不了吧。大家都想苗条,谁愿意往自己身上贴膘啊。

眼下这样的季节,多吃点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倒是蛮好的。像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润燥强体,正适合。

早立秋凉飕飕

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当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根据国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准确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7日10:31。

为什么要特意说到具体时间?因为按照民间传统,不同的立秋时间,对未来天气还有预测功能。

民间有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说,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未来一段时间就会比较凉爽;如果在下午,那之后的天气恐怕会把老牛都热死。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辞旧迎新民间春节对联大全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辞旧迎新民间春节对联大全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上联:碧水清波观鸭泳 下联:竹篱农舍有鸡啼

2.上联:碧野千重铺锦绣 下联:金鸡一曲唱丰收

3.上联:舞剑闻鸡成大器 下联:擎旗纵马请长缨

4.上联:爆竹千声歌盛世 下联:金鸡三遍唱丰年

5.上联:堤柳欲眠鸡唤醒 下联:春花初绽蝶闻香

6.上联:朝阳晨露雄鸡唱 下联:瑞气春花紫燕飞

7.上联:雄鸡一唱天下白 下联:锦犬再雕宇宙春

8.上联:雄鸡一唱江山秀 下联:紫燕双飞杨柳春

9.上联:雄鸡高唱英雄曲 下联:中国激荡改革潮

10.上联:雄鸡高唱催春早 下联:彩凤长鸣颂世昌

11.上联:雄鸡喜唱升平日 下联:志士欢歌改革年

12.上联:喜听鸡唱迎春曲 下联:又见雀衔致富图

13.上联:喜鹊登梅门有喜 下联:金鸡报晓地生金

14.上联:喜鹊登枝迎新岁 下联:金鸡起舞报福音

15.上联:喜鹊登枝啼福韵 下联:金鸡起舞报新春

16.上联:喜贴春联辞大圣 下联:笑斟美酒贺金鸡

17.上联:新春消息鸡先报 下联:小院梅香鹊早知

18.上联:献岁金鸡鸣喜庆 下联:迎春紫燕舞祥和

19.上联:献岁鸡声融捷报 下联:迎春爆竹会佳音

20.上联:瑞雪纷飞年大有 下联:金鸡起舞岁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荷花在民间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荷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腊八节民间传说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佛祖修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朱元璋受难

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赤豆打鬼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黄河的民间典故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之内,指哪里射哪里,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头一冒红,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

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才碰到的是仙女。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可是,墙头上除了摇摆的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月亮已经升起。快到花园那里,忽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高兴得不得了。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第二天到了约会的时间,那姑娘没来。以后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消息传出,穿绸的着缎的纷纷而来。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

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塔箭,只听“飕”的一声,箭像流行似的飞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黄河怒火烧心,一扭身子,“飕”的一箭向员外飞去。员外年轻是练过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连声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大家都替黄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来。

黄河挤出人群来到山上,他并不是怕员外来抓他,自己从来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有射中,他觉得老大的丢脸。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练好后再去救姑娘。过了一年,黄河把武艺练得更好了,于是动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时分觉得肚子饿了,一箭射下个大鸟。大鸟开口说:“好汉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诉你那姑娘的情况。”黄河一听,忙把箭从大鸟身上拔了下来。

大鸟告诉黄河,员外逼着他女儿跟财主成亲,那姑娘气得跳楼了。临跳时,她大叫着:“黄河!黄河!黄河啊……”黄河听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泪珠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

大鸟吓得飞到天空,往下一看,黄河的眼泪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滚滚向东流去,黄河成了“黄河”啦!黄河的水,总是浪滚翻天。

人们说,那是黄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个村庄去救那个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端午节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端午节卖菖蒲 。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蛤蟆蝌蚪躲端午。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午时水饮一嘴, 较好补药吃三年 。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展开阅读全文

迎新春民间习俗1000字高中作文

全文共 1874 字

+ 加入清单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 包饺子

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其中,多为佛教。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钟馗、秦琼、敬德)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傩舞跳钟馗、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过春节,燃放爆竹,在门窗上张贴字画祈福、装点居所,是这个节日最普遍的习俗。 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贴画鸡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象征着天鸡。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去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每年大家都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刻木头的重明鸟,或者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令其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子类 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贴画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贴门神 朱仙镇木板年画“对脸门神马上鞭”

[迎新春民间习俗1000字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优秀的作文素材:关于冬至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其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其二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其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其四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优秀的作文素材:关于冬至的民间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民间故事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拜月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 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民间的俗话谚语

全文共 3656 字

+ 加入清单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民间俗话谚语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1. 吉人自有天相

2. 计划没有变化快

3. 记吃不记打

4. 家丑不可外扬

5. 家花没有野花香

6.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7. 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

8. 假传圣旨

9.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10. 见缝就钻

11. 见过鬼的怕黑

12. 见水就渴,见饭就饿

13. 姜还是老的辣

14. 经一事,长一智

15. 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16. 井水不犯河水

17. 敬酒不吃吃罚酒

18. 锯响就有末

19. 军令如山倒

20. 君子动口不动手

21. 开弓不放箭

22. 开空头支票

23.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24. 砍的没有旋的圆

25. 看人脸色

26. 看人下菜碟儿

27.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8.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

29. 空口说白话

30. 哭不得笑不得

31. 哭错了坟头

32. 快刀斩乱麻

33. 拉不出屎来怨茅房

34. 拉完磨杀驴

35. 来得容易去得快

36.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37. 来而不往非礼也

38.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39. 狼吃不见,狗吃打出屎来

40.坐山观虎斗

41. 浪子回头金不换

42. 老虎还有打盹儿的时候

43. 老虎屁股摸不得

44. 老虎嘴里拔牙

45. 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

46.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47. 老头要请,小孩要哄

48.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49.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50. 勒紧裤腰带

51. 立着放债,跪着讨钱

52. 脸红脖子粗

53. 凉了半截

54. 良心叫狗吃了

55.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56. 临死拉个垫背的

57.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8.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9. 驴唇不对马嘴

60. 驴驾辕,马拉套

61. 乱成一锅粥

62.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63. 买起马买不起鞍

64. 买四两棉花纺一纺

65. 卖狗皮膏药

66. 卖啥吆喝啥

67. 盲人骑瞎马

68. 猫哭老鼠假慈悲

69. 猫一天狗一天

70. 冒天下之大不韪

71. 没病不死人

72. 没有卖后悔药的

73. 没有四两铁,哪敢打大刀

74. 没有弯弯肚子,不吞弯把镰

75. 没罪找枷扛

76. 眉毛胡子一把抓

77. 明人不做暗事

78. 名倒着写

79. 磨刀不误砍柴工

80. 哪阵风把你吹来了

81. 脑袋别在腰带上

82. 撵鸭子上架

83. 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

84. 牛不喝水强按头

85.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86. 牛打江山马坐殿

87. 牛耕田,马吃豆

88. 牛头不对马嘴

89. 女大十八变

90. 怕什么有什么

91.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92. 刨根问底

93.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94. 赔钱嫁女儿

95. 碰一鼻子灰

96. 皮笑肉不笑

97.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腿

98. 破罐子破摔

99. 破家值万贯

100. 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

101. 七大姑八大姨

102. 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103. 牵一发而动全身

104.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105.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106. 前怕狼后怕虎

107.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08. 前言不搭后语

109. 欠一屁股债

110. 擒贼先擒王

111. 清官难断家务事

112. 情人眼里出西施

113. 请将不如激将

114. 请神容易送神难

115. 求人不如求己

116. 拳头上跑马

117. 让人家当枪使

118. 惹不起还躲不起

119.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120. 人不该死总有救

121.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22. 人不在大小,树不在高低

123. 人不知鬼不觉

124.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125. 人挪活,树挪死

126. 人怕出名猪怕壮

127.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128. 人情比纸薄

129. 人穷志不穷

130. 人穷志短

131.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

132. 人生地不熟

133. 撒泡尿照照

134. 三步并作两步走

135. 三寸不烂之舌

136. 三分教七分练

137. 三十六计走为上

138. 三岁小孩都知道

139.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40. 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141. 三下五除二

142. 扫地出门

143. 杀鸡给猴看

144. 杀鸡焉用宰牛刀

145. 杀人不见血

146. 杀人不眨眼

147.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148. 上牙打下牙

149. 上有皇天,下有后土

150. 上有老下有小

151.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152. 烧香得罪菩萨

153. 舌头底下压死人

154. 神不知鬼不觉

155. 生米做成熟饭

156. 胜败乃兵家常事

157. 失败是成功之母

158. 虱多不咬,债多不愁

159. 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160.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

161.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

162. 十里不同俗

163. 十里没准信

164.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165. 十年九不遇

166. 十万八千里

167. 时间不等人

168. 手伸的太长

169.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170. 兽医多了治死牛

171. 输了官司才想出理来

172. 树倒猢狲散

173. 树叶掉下来怕砸破脑袋

174. 谁家过年不吃吨饺子

175. 谁有粉不往脸上搽

176. 水高漫不过船

177. 水火不相容

178. 水泼不进,针插不进

179.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80. 太岁头上动土

181. 太阳从西边出来

182. 贪多嚼不烂

183. 贪小便宜吃大亏

184. 逃不出如来佛手心

185. 踢人一脚,需防一拳

186. 剃头挑子一头热

187. 天不怕,地不怕

188. 天打五雷轰

189. 天高皇帝远

190. 天机不可泄漏

191. 天生一对,地就一双

192. 添不满的窟窿

193. 跳进黄河洗不清

194. 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195. 听风就是雨

196. 兔子驾不了辕

197. 碗大勺有准

198. 万变不离其宗

199. 万事不求人

200.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1.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202. 往别人院里泼脏水

203. 往口袋里钻

204. 往脸上抹黑

205. 往脸上贴金

206. 无所不用其极

207. 武官会杀,文官会刮

208. 五百年前是一家

209. 物以稀为贵

210. 勿谓言之不预

211. 习惯成自然

212. 媳妇不用夸,且等到婆家

213. 戏法变得再好也是假的

214.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215. 瞎猫碰上死耗子

216. 虾不动,水不动

217. 先下手为强

218. 先小人后君子

219. 笑掉大牙

220. 笑掉大牙砸脚面子

221. 鞋湿不怕淌水

222. 挟天子以令诸侯

223. 泄了气的皮球

224. 新官上任三把火

225. 新婚不如久别

226.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

227. 新账老账一起算

228. 心病还得心药医

229. 心急吃不了热豆付

230. 心里像压块石头

231. 心提到嗓子眼里

232. 心有余而力不足

233.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234.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235.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236.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237.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238. 迅雷不及掩耳

239. 哑巴说,瞎子听

240. 咽不下这口气

241. 烟酒不分家

242. 盐打哪咸,醋打哪酸

243. 严师出高徒

244. 阎王好见,小鬼难搪

245.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46. 眼睛里揉不进沙子

247. 眼泪泡饭吃

248. 羊毛出在羊身上

249. 羊群里丢了羊群里找

250.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251. 腰里掖张牌,见谁跟谁来

252. 摇头不算点头算

253. 咬人的狗不露齿

254.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255.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56. 要用是宝,不用是草

257. 要着没有打着有

258.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259. 一把鼻涕一把泪

260. 一把屎一把尿

261. 一报还一报

262. 一辈子看不见后脑勺

263. 一笔些不出俩(姓)字

264. 一不做,二不休

265. 一步错,步步错

266.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267. 一步一个脚印

268.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69.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270. 一代不如一代

271. 一肚子坏水

272. 一分钱一分货

273. 一分钱掰两半

274. 一竿子插到底

275. 一蹶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

276. 依样画葫芦

277. 疑心生暗鬼

278.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79.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80.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81. 用着菩萨求菩萨,不用菩萨骂菩萨

282. 由着肚子,穿不上裤子

283. 冤有头,债有主

284.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285. 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286. 照方子抓药

287. 照葫芦画瓢

288. 这山望着那山高

289. 针大的眼,斗大的风

290. 针尖对麦芒

291.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92. 知道尿炕就不睡觉了

293.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94. 重打鼓另开张

295.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296. 醉翁之意不在酒

297. 左耳听,右儿冒

298. 做糖不甜,做醋倒酸

299.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传说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嘭、嘭、嘭"过年啰!你们知道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吗?这里可有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呢!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物,它每年都会到村里偷吃动物,有时连人都不放过。人们觉得很不安,他们要搬家时侯,忽然走来了一位老爷爷,他说:"我可以让"年"吃不到我。"人们好奇地问:"为什么?"老爷爷说:"只要你们可以让我在村里住一个晚上,我就可以说给你们听。"人们半信半疑,答应老爷爷的要求,说:"那你要小心点。" 晚上,"年"来了,老爷爷放起了鞭炮,"年"听到了,吓得哇哇大叫,掉头就跑了回去。 到了第二天,人们问老爷爷为什么"年"不吃他?老爷爷说:"因为"年"最怕很吵的声音,只要你们搞出一些很吵的东西来吵它,就可以把它赶跑了!" 于是人们就按着老爷爷的说法去做,每当过年的时候就放鞭炮,真的把"年"赶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陕西民间的谚语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展开阅读全文

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艺术的表现特征论文

全文共 3082 字

+ 加入清单

关键词:歌曲衬词 结构 类型 形式

摘要:在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衬腔的运用最能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衬词作为一种情感表达语言,其表现力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但可以强化歌曲的抒情性,也可以使歌曲形象化、生活化。由于衬词的结构类型、表现形式的各异以及在歌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其音乐中的表现性是不一样的。因此,研究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对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传统,提高民族音乐演唱水平以及对民族音乐创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它诞生起就始终伴随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反映他们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情感。民歌中衬词的运用十分广泛,由于它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因此,在民间和民族歌曲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歌曲情感的抒发、演唱的流畅、风格的形成、形象的塑造、意境的刻画、歌词的表达都是不可缺少的。从“衬词”的特点(用语习惯,表情达意的方式)以及运用的规律来看,衬词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单音节衬词、双音节衬词、多音节衬词。由于衬词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的各异,以及在歌曲中运用方法、位置的不同,它在音乐中的表情性是各不相同的,就是同一结构的衬词在不同的曲调中也能传递各不相同的情感信息。因此,研究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对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民族音乐演唱水平以及对民族歌曲创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单音节结构衬词

由一个音节结构组成的衬词,称单音节衬词(也叫“衬字”)。在汉族民歌中,演唱时在正词中加“衬词”(虚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每首歌、每句词都有加虚词衬字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习惯性用语”衬词,或者叫“语气辅助”衬词。常见的衬词有:“啊”“哪”“呀”“啦”“哇”“哎”“嗨”“哟”“咿”“喂”“耶”等。这些衬词多用于歌词的词或词组中间、句读助词之后以及句末之后。其作用有三种:一是调剂节奏。在正词中加虚词衬字,使词或词组之间增加字数,促成节奏细分,使歌曲的节奏产生变化,从而达到轻快活泼的艺术效果。二是保字、行腔。使语音中的闭口音(清音或浊音)变化成张口音(元音)来增强歌词的可唱性和润腔。特别是在句末有拖腔时促使字音纯正、收韵完美、行腔圆润。三是起感叹词、语气助词的作用。

1.用于单音节词中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它可以插在正词的中间,借正词的歌腔见缝插针,与正词裹在一起唱,且时值较短,没有独立的表现意义,必须依附正词而发挥作用,起着垫字和华彩的作用。

如湖南嘉禾民歌片断:

歌中“送”是一个动词,“姐”是一个名词,同属单音节词,在单音节词中加上一个语气衬词“那”,促成了节奏的细分,产生了轻快活泼的艺术效果,也增加了歌曲的韵味。

2.用于词或词组之间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也是灵活多样,除了调剂节奏、起烘托的作用外,能使正词中的闭口音变为张口音,很好地起到了保字行腔的作用。

歌中衬字“呀”用在一更的时间名词之中,“啊”用在时间名词“一更”和方位名词“里”所组成的词组之中,使正词中的闭口音变为了张口音,不但使歌曲中的节奏起到了变化,同时也较好地起到了润腔的作用,使歌曲更具地方特色。

3.用于句间停顿处与句尾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能扩充乐句和衬托色彩性衬腔来抒发歌曲情感。特别是在拖腔时,促使字音纯正、收韵完满、行腔圆润,是句尾拖腔收润不可少的。

歌中衬词“啰”用在“一塘莲”的名词之中与之后,“哟”用在句间停顿处,即形容词“红红绿绿”之后与“水上”名词之后,使拖腔收韵圆满、行腔圆润,不但扩充了乐句,而且较好地抒发了歌中情感。

二、双音节结构衬词

双音节结构衬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其表现形式是经常出现在句中或者句尾,往往词组中第一个衬词都与语气衬词相联系,使之唱起来顺口、听起来自然。歌中运用双音节衬词能使乐句扩展、句幅延伸,有一定的结构意义。常见的双音节衬词有:“哎哟”“哎嗨”“哟嗬”“呀嘛”“哼嗨”“唉呀”“那个”“那么”“哈咳”“里格”“哟喂”等等。双音节衬词的运用,可增强民歌的地方特色和趣味性。

1.用于句中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大多是在传承演变过程中延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和规范,遇词即可套用。它们起着对正词的陪衬和烘托的作用,使音乐地域化、生活化、口语化。

歌中每句词中都加了“那个”双音节衬词,很具地域特色。这种“衬词”是在传承演变过程中延留下来的,如果说词中“那个”衬词用在句中是为了体现口语化、生活化,顺应节奏的话,那么歌中“哎呀”这个双音节衬词用在句头处,效果实在是好。它不但承上启下,更为重要的是生动地表现了一种期盼、一种深情,较好地表现了热恋中的姑娘急切盼望情哥归来的质朴情感。这是实词都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2.用于句尾的表现形式

这类衬词的表现形式大多都是用在句尾处,起收字归韵的作用,体现生活化、口语化。如:

歌中每句词的结尾处都用到了衬词“哟喂”,体现了一种生活化、语气化,扩大了句子结构,使旋律自然流畅,道尽了“女儿”的思念之情。

三、多音节结构衬词

多音节结构衬词是由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这种衬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语气式衬词,如“哎嗨哎嗨呀”;口彩式衬词,如“嘚儿嘚儿”;拟声式衬词,如“七不龙冬锵冬锵”等以及多种类型的衬词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混合型衬词”。这类衬词有较强的结构意义,它可以拓展成大段的衬词、衬腔,甚至可以发展到一个乐段,它的作用主要是补充完善乐意、深化强调主题、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使歌曲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它一般常用于乐句的开头,乐句中部以及句尾处等。

1.用于句首的表现形式

多音节衬词用于歌曲首句的开始处,有的是作意境描述,起引子作用,有的是作感叹语,起“引腔”作用,无论起什么作用,它对歌曲情感的表现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江西兴国的客家山歌。这类山歌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开始的多音节衬词“哎呀嘞哎”是当地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感叹语,在这里是起“引腔”作用的,凡是以“哎呀嘞哎”作“话引子”,即表示他要讲话了。歌中开始处运用“衬词”,使旋律明显具有粗放豪迈的山野气息,很好地起到了“引腔”的作用。

2.用于句中的表现形式

多音节衬词用于句中,其目的是扩大句子结构,烘托、渲染正词,增强歌中欢快热烈的气氛。 歌中运用衬词“哎咳哎咳哟”较好地起到了情绪渲染的作用,不但陪衬、烘托了正词,还扩大了句子的结构,体现了地域风格,使歌中的情绪表现得更加热烈欢快。

3.用于句尾的表现形式

句尾运用多音节“衬词”是起补充作用的,其目的是使正词的乐段旋律继续和发展,把主题思想予以深化和加强,使歌曲的表现更深入一步,形象更丰满。这是山西左权民歌“开花调”的代表曲目之一。描写了恋人专一、思念以及思念中略带幽怨的情节。衬词“呀啊个呀呀朵”是“开花调”特有的衬词形式,大都用于歌曲的结尾,它不但补充了词意,扩大了句式,而且形象生动、俏丽娇美。

总之,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是从一般规律进行分析。我国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运用相当广泛,且表现力十分丰富。了解、掌握“衬词”语言艺术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对于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以及对民族音乐创作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2]湖南民间歌曲集.郴州分册[Z].湖南:1981年.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锻炼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天天不发愁,活到百出头。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心病还须心药医。心里痛快百病消。

心中有病,心神不定。一笑值千金。

笑一笑,十年少。一日三笑,不用吃药。

一天笑一笑,赛似吃好药。

说说笑笑,通了七窍。

笑一笑,百病消。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快快活活活了命,气气恼恼恼成病。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愁一愁,白了头。

笑笑说说散散心,不说不笑要成病。

笑长命,哭生病。

多笑使人延年益寿,多恼催人衰老多病。

病打心上起。身宽不如心宽。

心安茅屋稳,胃好菜根香。

懒懒散散好生病,蹦蹦跳跳增健康。

跑跑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多生病。

冻冻晒晒身体强,捂捂盖盖脸发黄。

饭后三百步,不用上药铺。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要想身体好,常洗冷水澡。

身怕不勤,人懒病就勤。

懒汉无长寿。

身怕不勤,脑怕不动。

水停百日生毒,人闲百日生病。

石闲生苔,人闲生病,病人老睡成死人。

身大力不亏。

一个教师一路拳,各人身体各人炼。

准备活动要做好,整理活动不可少。

早起早睡,精神百倍。

若要身体好,天天要做操。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

早晨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蹦蹦跳跳,灵丹妙药。

气恼成病,欢乐长命。

不气不愁,能活白头。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在蒙古草原上有个叫知识的小姑娘,她天资聪颖,又活泼可爱。而且她还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并在当地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小老师呢!她经常帮助一些穷苦的人们。在整个村里人的心中,她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可是天使总是会招惹恶魔的。

这不,住在蓝精洞的小妖得知在村子里有位美若天仙而又聪明伶俐的人非常受村里人的爱戴。哇!她可受不了。嫉妒和仇恨之火在她的心中愈烧愈烈,她准备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将知识抓来。

就在这天晚上,知识回到家中,在花儿的簇拥下在书桌上看书。正当知识看得入神时,门突然被小妖踢开了,她抓起知识就走。还没等知识反应过来,她已被小妖五花大绑了。小妖把知识带回蓝精洞,想尽一切办法来折腾知识。小妖发誓一定要知识痛不欲身,让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知识在残酷的折磨下最终因体力不支而死亡,蓝精洞里传来了一阵阵阴森可怕地笑声。上帝知道这件事后,立即把小妖抓回天上让她得到应有的惩罚。

为了纪念知识,上帝把知识的智慧散发在人群之中,智慧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说起最早意识到民间艺术,还是在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家里。她的哥哥喜欢绘画,因此家里贴着许多他自作的画幅。用的不过是一般的白纸、水彩,内容是一色的龙凤呈祥、花开富贵,并无特色,但笔调浑圆饱满,透露出市民安定亲切的意思。她哥哥的画作,也应当算民间艺术吧。

记得我当时没有见到这位哥哥,却斗胆向其妹妹建议他考美术院校。同学摇头表示家里根本供不起一个学美术的学生。后来听说她哥哥给人家画广告,闲时画些花鸟鱼虫娱乐自己与亲朋。每常惋惜,环境和机遇时常制约着人,也许这位兄长没有徐悲鸿的毅力与胆量去创造,所以做了一个有趣的普通人,但他的画作的魅力已留在我的记忆里。我想这该算民间艺术的魅力。

当然敬佩那些在艺术道路上勇于探索、创新的人,他们是大师。那些明人眼眸的画作,那些启人思索的旋律,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千古佳句……绵延着一种文化精神,无比可贵。但那些无处不在,需细心体味的民间艺术,也能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安定人们世事繁纷中忙乱的身心。

后来我每到一处就留心,谁家门楣的雕花,谁家屋畔的石鼓;何处触摸过的把手,何处用过的杯盏;街头清唱,园角丝竹,民间艺术无处不在,就连泥面人里蕴涵的气息神态都让人感怀。于是生活多了乐趣,心情为之舒畅。母亲常说音乐消除烦恼,每当听到夜半,为不影响人将音量调小,趴在音响旁听。我想这个爱好也该算民间的行为艺术吧,一种倾听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艺术作文400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传统文化很多,但我最喜欢剪纸这个民间艺术

关于剪纸,有一个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四处作恶,只要是小孩遇到他,就会发烧生病,所以人人都很害怕。有一次他见到了一个卖 红鞭炮的小孩,“年”被那个颜色和形状吓到了,转身就跑掉了。后来大家听说了这个事情,就争先恐后地去买红鞭炮,去吓唬“年”。后来因为放鞭炮太吵,也不 美观,于是慢慢地就转变成了红色的剪纸。

剪纸的样式和题材都很丰富,有的浑厚、粗犷,有的秀丽、精巧;有单色剪纸,也有套色剪纸;有花木、有虫鸟;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自然景观。人 们经常剪贴莲花和金鱼,象征“连年有余”;剪贴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还有用桃子象征长寿,用鸳鸯象征爱情。真是五彩缤纷,气象万千。

剪纸最讲究的是构图,你必须要先想好什么东西放在哪个位置,以何种方式跟其他图案相连接,然后才能开始动手剪。当然剪纸艺术也离不开灵活的双手!

我曾经在二年级的美术课上学过简单的剪纸技术,当然我们只能剪最简单的窗花。首先我们把纸对折了好几次,因为这是剪出对称图形最关键的一步,折好后再简单剪几个图案,打开就是一幅很漂亮的窗花了。当然我希望能有机会再继续学习,更上一层楼!

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我们一定要尽力让它好好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