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间

民间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民间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民间问题。

分享

浏览

3046

作文

351

夏至的民间习俗大全2024最新

全文共 257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民间重要的节日,称为“夏至节”。有些地方,“夏至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

夏至是白昼最长是今天,俗语“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而南半球此时正值隆冬。

许多古书中记载着一些大同小异的“夏九九歌”,描述了夏至后的气温变化和人们日常生活情景:“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歌中所述,虽不能普遍符合各地情况,但较客观地反映了夏至之后,从开始热到最热,再逐渐转凉这一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

据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宋代的官方要放假3天,让百官回家休息,好好地洗澡、娱乐。《辽史·礼志》中说:“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纳凉,香囊可除汗臭。这一天,各地的农民忙着祭天,北求雨,南祈晴。从周代时起,在夏至日已经有了祭神仪式,到了清代仍然被视作“国之大典”,民间的百姓们在这一天吃夏至面,有的地方还吃新麦做成饼、馍,谓之尝新。

时至今日,各地仍然保留有各种趣味盎然的夏至节日食俗。在北京,“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山东,“冬至饺子夏至面”;在江苏,夏令有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在陕西,夏至食粽子等。

夏至日照最长,故中国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旧时,人不分贫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其时,夏收完毕,新麦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尝新习俗,谚语说“冬至馄饨夏至面”。亦有做麦糊烧者,即以麦粉调糊,摊为薄饼烤熟,亦带尝新之意。

绍兴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是日,观者云集,热闹非凡。此风至今尚存。

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谚云:“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机饱食一顿。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中国有些地区,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会疰夏。

自1989年以来,漠河县把“夏至”定为旅游节,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镇及北极村进行。每当夏至到来便有数万人到北极村欢度夏至节。

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县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

在中国一些地方还有在夏至日吃狗肉的习俗,并留下“好吃不过夏至狗”,“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等有趣的谚语。

在广东省开平市就有夏至吃狗肉的风俗。据了解,开平狗肉制作以“炆狗肉”、“五香狗肉”、“狗肉煲”、“狗肉饭”等为主,其中振华狗肉不加别物,取其原味;赤坎等地蒸狗,喜欢放进油炸过的腐竹、黑豆等,与狗肉同煮,亦别有风味。此外,开平人虽喜食狗肉,但禁忌在家里蒸狗,甚至装过狗肉的器皿都不准放上灶头,认为“狗不上灶头。”

开平人夏至吃狗肉的习俗流传至今,一方面有避邪等迷信的原因,也有一些市民认为“夏至吃狗肉可以精神旺运气旺”,“可以升官发财”;另一方面是因为狗肉滋补、暖胃,夏至过后,农民要收割和耕种,体力消耗非常大,吃狗肉能增强体力。狗肉属热性食物,所以现在不少人只是象征性地浅尝,许多人会在吃狗肉前后喝一碗凉茶。

在广西省钦州市,同样流传着夏至吃狗肉的风俗。究其原因,有人说:“好吃不过夏至狗,这天的人们吃多了狗肉不上火”;也有人说:“在这一天吃狗肉营养吸收得最好。”问及科学依据,大伙都没人说得上来。“反正你吃我吃大家吃罢了。”有的人说。

土生土长在钦州,现年已经八十有五的陆老伯说:“我觉得与平时吃的一样,并不是说夏至这天吃狗肉,其营养就会如何如何的好。”

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夏至吃狗肉在钦州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者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了。

1.祭 神: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夏避消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3.夏至食品: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4.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美丽的民间传说100字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很久以前,泸西域西的玄天阁上住着厂位法术超群的老道士,世称"唐神仙"。唐神仙少时饱读经书,聪慧过人,但科举场中历尽坎坷,终无进身之门径。唐神仙看透了社会的腐败黑暗,愤世嫉俗,选申阿庐古洞这个世外桃源遁隐楼身、修行悟道。善良的妻子长年坚持给他送饭,并苦苦哀求他回家居住。

妻子炙热的感情融化不了丈夫冰冻的心,枯木再难萌发新芽。有一天,唐神仙对妻子说:"你的情我领了,但洞外的世道令人难以忍受。今天我们以这仅剩的鱼骨为卜,若此鱼生还,我得继续在洞中修道,若不能生还,就遵从贤妻之命出洞回家。" 言毕,将鱼骨投人水中,霎时,鱼骨变成了摇头晃尾的透明鱼。当地百姓视为"神鱼"。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霜降节气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霜降晴天,冬不冷(云)。

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赣)。

霜降无雨,暖到立冬(粤)。

霜降无雨露水大(赣)。

霜降有雨,开春雨水多,霜降无雨,冬春旱(广西)。

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鄂、湘)。

霜降没下霜,大雪满山岗(湘)。

霜降无霜一冬干(桂)。

霜降见霜,立冬见冰(豫)。

霜降见霜,小雪见雪(粤)。

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湘)。

霜降见霜,米烂陈仓(苏、浙、甘)。

霜降有霜,稻像霸王(苏)。

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华南)

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秋雁来得早,霜也来得早。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

霜重见晴天。

严霜出毒日,雾露是好天。

浓霜毒日头。

霜后暖,雪后寒。 一夜孤霜,来年有荒;多夜霜足,来年丰收。

霜降降霜始(早霜),来年谷雨止(晚霜)。

雪打高山霜打洼。

严霜单打独根草。

秋雁当头叫,必有大风到。

晚稻就怕霜来早。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霜降前,薯刨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

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

轻霜棉无妨,酷霜棉株僵。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艺术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声音,悠扬过千江之水,凄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漂泊至天涯之角,流连于尘尘繁世——二胡,那流浪在江南小巷的民间乐器。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

二胡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乐器中最有特色的乐器,它的音色深厚、甜润、纯正而雅致,能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而秀美之感,可表现各种情调的曲调、音型、长音等。改革开放以来,二胡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回荡起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乐曲时,震撼了世界爱好音乐人民的心声。学习二胡是对少儿艺术素质的培养,学习毅力的锻炼,有利于开发少儿智力;是中国着名的拉弦乐器,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至十世纪的中国唐代,当时主要流行在中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之中。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二胡一直是戏曲的伴奏乐器;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属于民族乐器中的弓弦乐器,产生于唐朝。由琴筒、蟒皮、琴杆、琴轴、琴弓和金属弦组成,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二胡是中国的民间乐器,独特的六边形筒,右边嵌着一块薄薄的琴皮,琴皮上的花纹煞是好看。琴皮上有一块三角形的琴马专用扣弦,琴筒上一根木柱矗立在其中,木柱顶端有两把扣弦的弦轴。两根弦间有一根琴杆,拉动它便能发出醉人的音乐声,有事我真为祖先的创造而感叹不已。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二胡作为中华民族器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二胡演奏技艺进入了兴盛时代。二胡是能够与小提琴并列的拉弦乐器,由于二胡的发音醇厚柔美、刻画入微、接近人声,且力度强弱变化自然、表现力极其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蕴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每当那清脆悦耳的声音传到我耳边,我便很愉悦,仿佛置身于一个音乐世界。音符如同一条条的小船,在湖面上航行;拉到激烈的音符时,面前的光亮闪向了湖面,湖里闪着光,银光闪闪,把小船们飘到了更远的地方……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

在我看来,二胡虽然没有小提琴那么精致、钢琴那么华丽,但演奏起来,却比小提琴、钢琴更有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猴的成语典故与民间语言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生前对猴子颇有好感,他曾以猴自况“深山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自称“有点猴气,也有点虎气”。他对孙悟空更是赞赏有加,主张对敌斗争要“学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策略,并多次以诗词讴歌孙悟空的斗争精神,其中“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以猴为典入句或修辞,不自毛泽东始。有关猴子的成语典故、俗语谚语和歇后语源远流长、举不胜举。如:

沐猴而冠《史记·项羽本纪》:“韩生劝项羽都关中,羽曰:‘吾闻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乃烧宫室都彭城。韩生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心猿意马此为佛教用语。用猿腾马奔比喻凡心无常而多变,后多用于比喻心神不定。

尖嘴猴腮《儒林外史》第3回:范进中举后痰迷心窍,他的岳父胡屠户骂他:“象你这等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杀鸡吓猴比喻惩罚一个人以警告其他人。《官场现形记》53回:“俗语说得好,叫做‘杀鸡吓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树倒猢孙散宋《说薮·曹咏妻》载:曹咏投靠秦桧,做了大官。秦桧一死,曹就被贬。厉德斯派人给曹送去一信,曹拆开一看,乃是《树倒猢孙散赋》一篇。

猢狲入布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梅尧臣]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

猿鹤虫沙《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教猱升天比喻教唆别人做坏事。《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猴升木。”

这些成语皆形象、精炼、贴切之语,运用得当可令文章增辉。

有关猴的词汇缀入民间语言,就带来活泼俏皮之感。如说小孩淘气,是“猴了巴叽”;说人机灵“长了毛比猴都精”;劝人不当教师“家有五斗粮,不做猢狲王”;讥人吝啬“猴子手里掉不出干枣”;至于“孙猴子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看是谁说,强势一方传达的是威胁的信息,弱势一方则在表达无奈的情绪。《红楼梦》中贾宝玉要吃鸳鸯脸上的胭脂,猴在人家身上不下来。一个“猴”字,名词作动词用,何等的传神!

歇后语就更多了,如: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猩猩)。

猴子戴礼帽――假充文明人。

猴子偷桃――毛手毛脚。

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

猴子带胡子――要哪出没哪出。

猴子偷瓜――连滚带爬。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猴子吃大象――亏他张得开嘴。

猴子捞月亮――空欢喜。

孙悟空更使这类词条数目大增:

孙猴子跳出水帘洞――好戏在后头。

孙猴子封了个弼马温――不知官大官小。

孙猴子变山神庙――露了尾巴。

跟孙悟空比跟头――差着十万八千里。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六耳猕猴充悟空――冒牌货。

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

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白露节气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白露"風兼雨,有谷堆滿路(閩南)

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台灣)

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會白穗(台灣)

(玉米)白露不出頭,拔的喂了牛,參宿後響,麥剛種上(陜西)

齊(起)白露,種高山,白露過,種溝坡,( 種麥)(陜西)

立秋無雨水,白露雨來淋(湖南)

白露看花,秋後看稻(江南)

白露雷,不空回(南方)

白露遍地金,處處要留心(北方)

白露身勿露,免得著涼與瀉肚(北方)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北方)

一夜白露一場霜。(江蘇無錫)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齊(江南)

處暑高粱白露谷(西北)

處暑難逢十日陰,白露難逢十日晴

白露看花,秋分看谷(江蘇)

爛了白露,天天走溜路(江南)

白露,白露,四肢不露(北方)

白露,不可攪土(北方)

白露水,寒露風:白露日下雨則寒露日會颱風(台灣)

白露白獼獼,秋分稻秀齊(上海)

麥到芒種秫到秋,黃豆白露往家收(北方)

白露種高山,寒露種平地(北京)

白露早,寒露遲,春分的麥子正當時(北方)

處暑不下雨,幹到白露底(河北)

白露有雨霜凍早,秋分有雨收成好(山西)

秋風是短節,白露是暖節(陜西)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齊(南京)

白露身勿露,赤膊當豬玀(南京)

白露前後一場風,鄉下人做個空(南京)

白露白露白,白露種花麥;花麥三爿糠,只救熟不救荒(浙江)

喝了白露水,蚊子撅了嘴(山東)

白露防霜凍,秋分麥入土(山西)

秋分無生田,到了白露亂刀鐮(遼寧)

白露秋風夜,一夜冷一夜。(廣西貴縣)

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裏熱。(湖南長沙)

涼秋白露前,霜華大如錢(南方)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江浙)

白露有雨霜凍早,秋分有雨收成好.(山西)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江南)

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裏熱(上海)

白露幹一幹,寒露寬一寬(上海)

白露下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上海)

白露有雨會爛 冬 quot;白露無雨好年冬(閩南)

展开阅读全文

门神的来历,门神的民间传说故事

全文共 2484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有这么一段传说:唐贞观十三年,长安城里有位课卦的先生,名叫袁守诚,专为人算命,据称能知阴阳,断生死。这人的来头倒也不简单,是那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而袁天罡,则是唐朝有名的星相家,曾经发明了流传至今的称骨算命法。

有一群在长安城外靠泾河吃饭的渔人,每日孝敬袁守诚一尾金色大鲤,袁守诚便会指引他们在何时何处下网捕鱼,必然网网不落空,捉去许多泾河的水族。不知道怎么的,这事传到了泾河龙王的耳中,它一怒之下,化身为一个白衣秀士,潜入长安,寻那袁守诚的麻烦。

袁守诚在长安西门繁华大街上卖卦,生意自是十分兴隆,泾河龙王寻到卦摊前,本想当场发作,却被袁守诚先生清奇不凡的相貌所震慑,于是收了轻视之心,向袁守诚问上一卦。

先生问曰:“公来问何事?”

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

先生即袖传一课,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

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

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龙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戏。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

先生欣然而答:“这个一定任你。请了,请了,明朝雨后来会。”

泾河龙王自认身为司雨龙神,那凡人袁守诚怎么可能比自己还先知道天上下雨的时辰,这场赌赛,自己定是赢了。谁知刚回到泾河水府,天上便下令明日雨降长安,降雨的时辰与水量和袁守诚所言不差分毫。龙王虽然大惊失色,叹这世间竟有如此通天晓地的能人,但它性情极刚烈,怎也不肯轻易服输,那争强好胜之心让它晕了头,竟然决定私下更改降雨的时辰,又克扣了雨量。

次日,龙王挨到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共降雨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一个时辰,克了三寸八点。

雨后,龙王化为人形,径直去那袁守诚的卦摊前,一口气将卦摊砸了个稀烂,还要袁守诚立即滚出长安城。可袁守诚只是安静地看着龙王打砸,末了冷笑一声,说道:“我小小卦摊不值钱,只怕有人犯了死罪尚不自知,我认得你,你不是什么白衣秀士,你是那泾河龙王,你私改时辰,克扣雨量,犯了天条,明日恐难免一刀!”

泾河龙王这才慌了手脚,后悔自己一时冲动,连忙跪倒在地,求袁守诚救命。

袁守诚叹道:“求我无用,明日午时三刻,你该被魏徵处斩,那魏徵是当朝丞相,你若能在唐王处讨个人情,尚有生路一条。”

泾河龙王拜谢袁守诚后,匆匆赶到皇宫,直待到子时,唐王李世民入梦之后,它才潜入李世民梦中,口中直叫:“陛下,救我!”

唐王吃了一惊:“你是何人?朕当救你?”

龙王道:“臣乃长安城外泾河龙王,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下天条,当被陛下贤臣魏徵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

唐王见它苦苦哀求,心生恻隐,便答应了它:“既是魏徵处斩,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

龙王这才放心,叩谢隐去。

唐王李世民从梦中醒转,思量龙王所托,想来想去,决定明日将魏徵留在身边一日,不放他出宫门半步,应可救下那龙王。

翌日,唐王退朝之后,独留下魏徵一人,宣上金銮,召入便殿,先议安邦之策,再论定国之谋,拖到巳末午初时候,见魏徵有些坐立不安,唐王暗笑,又命宫人取过棋枰,要与魏徵纹枰论道,魏徵不敢不应,只能谢了恩,与唐王对弈。

魏徵棋力高强,唐王本意却只是拖延时辰,厮杀至中盘,唐王已呈败象,不由低头陷入长考,待到唐王拈子落枰,再抬头望向魏徵,魏丞相却已伏在案头,呼呼酣睡。唐王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

唐王任其盹睡,更不呼唤,眼见午时三刻已至,想那泾河龙王,应已逃过一劫。

忽而伏案之魏徵,额前汗珠密布,神情微有焦躁,唐王恐因天热,心疼贤臣,便亲自为魏徵打扇,凉风徐来,魏徵密汗顿收,睡得甚是沉稳。

突闻朝门外有人大呼小叫,唐王起身观看,却是徐茂功,秦叔宝等人,秦叔宝手中提有一物,见唐王在此,便将那东西掷在地上,那东西滚到唐王脚边,竟是一个血淋淋的龙头!那龙头须发戟张,一双眼还未闭合,正正瞪着唐王。唐王吓得后退,惊问:“此乃何物?”秦叔宝答道:“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微臣不敢不奏!”

魏徵被喧闹声惊醒,步至唐王身边,俯伏在地道:“臣该万死!适才晕困,不知所为,望陛下恕臣慢君之罪。”唐王道:“卿有何慢罪?且起来,但看这龙头,却是何说?”魏徵仍伏在地,并未起身,说道:“此龙是臣适才梦中所斩!”

唐王闻言大惊:“贤卿困睡,并未见动身,更无刀兵,如何斩却此龙?”

魏徵答道:“此龙犯下天条,当被臣于今日处斩,臣虽身在君前对局,却梦离陛下驾云提剑追斩此龙,谁知孽龙仓皇逃窜,一时竟追不上,臣正心中焦躁,幸有陛下为臣打扇,借那三扇凉风,臣撩衣进步追上孽龙,手执霜锋一举斩下龙头,那龙头就此滚落虚空。”

唐王心中一时悲喜不一,喜者,有魏徵如此能人豪杰相助,江山岂有不稳之理。悲者,梦中曾许救龙,岂知竟致遭诛,魏徵更是借自己三扇凉风之力才斩了龙王。无奈,唐王强打精神赏了魏徵,众人散去。

入夜二更时分,唐王竟听闻宫门外有凄惨号泣之声,惊恐之余,唐王朦胧睡去,谁知梦中那无头的泾河龙王,提着血淋淋的首级,扑到唐王身边,擒住其手直呼其名:“李世民!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亏你允诺救我,不救也罢,怎还助那魏徵追斩我?快快出来!与我到阎王处说理!”

唐王有口难言,惊的汗流遍体,怎也挣不脱龙王纠缠,大叫一声有鬼,方从梦中醒转。至此连续几日,唐王夜夜被龙王鬼魂惊扰,竟落下脉弱体虚之症。

唐王病重,鄂国公尉迟恭与护国公秦叔宝入宫探视,得知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二将军劝慰唐王,秦叔宝道:“陛下宽心,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看有甚么鬼祟。”唐王准奏,二人谢恩而出。

当日晚,两位将军各取披挂穿戴整齐,金盔银甲,威风凛凛,持剑举斧在宫门外把守。一夜间,竟再无半点响动,唐王因此安寝无事。

虽有二位将军把守,皇宫清静了几日,但唐王终究不忍二将辛苦,为难两人夜夜守候,便寻那丹青妙手,将尉迟恭秦叔宝披挂在身的真容绘于宫门之上,前宫门从此夜间无事。而两位将军的威风仪容,就成了民间流传至今的门神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传说》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嘭、嘭、嘭”过年啰!你们知道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吗?这里可有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呢!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物,它每年都会到村里偷吃动物,有时连人都不放过。人们觉得很不安,他们要搬家时侯,忽然走来了一位老爷爷,他说:“我可以让“年”吃不到我。”人们好奇地问:“为什么?”老爷爷说:“只要你们可以让我在村里住一个晚上,我就可以说给你们听。”人们半信半疑,答应老爷爷的要求,说:“那你要小心点。” 晚上,“年”来了,老爷爷放起了鞭炮,“年”听到了,吓得哇哇大叫,掉头就跑了回去。 到了第二天,人们问老爷爷为什么“年”不吃他?老爷爷说:“因为”年“最怕很吵的声音,只要你们搞出一些很吵的东西来吵它,就可以把它赶跑了!” 于是人们就按着老爷爷的说法去做,每当过年的时候就放鞭炮,真的把“年”赶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端午节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端午节卖菖蒲 。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蛤蟆蝌蚪躲端午。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午时水饮一嘴, 较好补药吃三年 。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拜月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 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因果条件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下不了高粱本,喝不到老烧酒。

杯水难救车薪。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磨子推不转。

刀快要加钢,马壮要料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聋子不怕炮,瞎子不怕刀。

粗瓷茶碗雕不上细花。

板凳如果没有四条腿,只能是一块木板。

如果不是和路连在一起,桥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腥锅里熬不出豆腐来。

斧子不打,凿子腐肉不去,新肉不生。

水筲离不了井绳,瓦匠离不了小工。

果子离不开枝子,瓜儿离不开蔓儿。

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

狗跟在主人身后才厉害。

大树一倒,猢狲乱跑。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凤凰落架不如鸡。

叫化子无棒受狗欺。

棒丢狗咬人,猫走鼠伸腰。

桶没箍就散,车没油就喊。

有了金钥匙,不愁锁不开。

锯快不怕树木粗。

刀利不怕韧牛皮,火烈不怕生柴枝。

刀快不怕脖子粗。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鱼不可离水,虎不可离岗。

高山出猛虎,梧桐落凤凰。

高山出俊鸟。

舍得宝来宝换宝,舍得珍珠换玛瑙。

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住银凤凰。

舍不得鞋子逮不住狼。

手中没把米,鸡不来。

舍不得红小豆,引不来白鸽子。

爱火不爱柴,火从哪里来。

打铁先要本身硬。 烂泥巴糊不上壁。

沟水翻不了船。 海深不怕鱼天。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凤凰落架不如鸡。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农业谚语有哪些

全文共 7583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有很多有趣的农业谚语,您知道多少?下面整理了关于农业的谚语,希望对您有帮助~。

镰刀不快不下田。

割稻手不轻,谷粒满地奔。收麦如救火。

谷黄谷黄,闺女下床。

麦黄一时,龙口夺食。

农忙站一站,闲时少顿饭。

细收细打,颗粒还家。

多打细磕,颗粒不放脱。

快割快打,麦粒不撒。

一粒粮食一滴汗,细收细打细凭算。一粒粮食一粒金,颗粒还家要当心。地不丢穗,场不丢粒。

一穗撒一颗一亩撒一簸。

不丢一粒粮,日子过得长。

不怕千丰收,就怕土内丢。

栽秧不躲雨,打禾不歇凉。

二麦上场连夜打,打得迟了莫怨天。栽秧不怕绵绵雨,打谷不怕火烧天。割稻要轻,打稻要稳,翻稻要勤。谷子打三遍,每顿吃干饭。

轻打黍,重打谷。

谷打不见穗,麦打不见芒。

禾桶后面不掉谷,收成一定多一斛。打场要天晴,扬场要好风。

拉在场里一半,放在囤里才算。

冷装豆子热装麦。

一粒入土,万粒归仓。

小麦种迟没有头,油菜种迟没有油。

不怕没有油,就怕丢地头。

天旱播种宜深,逢雨播种宜浅。

田等秧,谷满仓,秧等田,过荒年。

好地种棉花,坏地种芝麻。

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

沙土花生粘土麦。

春不种,夏不收,秋不种,春不结。

存种不忙,秋天无粮。

春天看干劲儿,秋后看谷穗儿。

春天干得强,秋后有余粮,春天多刨点,秋后多收点。

春种深,夏种浅。

厚盖谷子薄盖麻,不薄不厚把麦压。种田要抢先,收割要抢天。

栽禾赶时,割禾赶天。

三年两头倒,地肥产量高。

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

豆麦轮流种,十年九不空。

豆茬种谷,必定有福。

两垄高粱一垄豆,,高矮作物双丰收。

谷怕重茬,瓜怕顶茬。

轮作倒茬不用问,强如年年铺底粪。

茬口换好,米面吃饱;茬口不换,丰年变歉。种地不倒茬,十年九抓瞎。

种地要巧,三年一倒。

换茬不换土,一亩顶两亩。

耕地勤换种,粮仓关不拢。

新种一年发,连种三年塌。

土是根,肥是劲,种是本,水是命。

宁种黑土一窝,不种白土一坡。庄稼百样巧,土是无价宝。好树结好桃,好地长好苗。人薄土,土薄人。

山地变梯田,荒山变果园。生土变熟土,一亩顶两亩。旱田改水田,一年顶三年。沙土掺黑土,一亩顶两亩。

沙土掺泥,好得出奇。

换土如换金。

黄土变黑土,多打两石五。

黄土压上沙,好似孩儿见了妈,黑土掺黄土,增产一石五。

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收成抵一年。三道犁头三道耙,穗子长成狼尾巴。今年不翻冬,明年粮仓空。

田地耕得深,瘦土出黄金。

田不勤耕,五谷不生。

田不冬耕不肥,地不冬耕不收。冬耕深一寸,春天省堆粪。

冬耕多一遍,夏收多一石。

只怕懒汉不耕,不怕黄土不生。

边收边耕,野草不生。

地耕三遍,黄金不换。

光犁不耙,枉把力下。

早中耕,地发暖;多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抗涝旱。早耕有三好:烂泥、杀虫又死草。

多犁多耙,旱涝不怕。

多犁一道土,多收一成粮。

豆子一条根,只要犁得深。

旱天多耙,出苗没差。

要想庄稼收成好,三犁三耙不可少。

春天创一^遍,秋后多一‘石。

春天人哄地,秋后地哄人。

种地不用问,精耕多上粪。

秋天深翻田,丰收在来年。

秋耕深一寸,顶上一茬粪。

秋耕深,春耕浅,旱涝都保险。

秋天不翻,来年草滩。

秋后耕下地,来年苗得利。

秋后不深耕,来年虫子生。

耕地不带耙,误了来年夏。

修好地边,多长一圈。

随割随耕,赛如压青。

犁地要深,耙地要平。

犁得深,耙得细,一亩地当两亩地。犁得深,耙得烂,一年收成当年半。犁地不细,白叫老牛费力气。

靠山吃山需养山,保肥保土先保水。

一分肥力,一分产量。

人靠地养,苗靠肥长。

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人缺食,面皮黄;地缺肥,少打粮。土地无肥不长,牲口无料不壮。千担肥下地,万担粮归仓。

不怕地薄,就怕肥少。

长嘴的要吃,长根的要肥。

地是铁,肥是钢,粪堆就是粮食仓。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庄稼百样巧,肥是无价宝。

灯里无油灯不亮,田里缺肥苗不长。肥是农家宝,种地离不了。

肥料不下,稻子不大。

肥满田,粮满仓,田里无肥仓里无粮。鱼靠水活,苗靠肥长。

油是精神盐是劲,粮食增产要靠粪。要得庄稼好,须在粪上找。

种田不用问,除了工夫就是粪。—猪肥膘壮,粪足苗旺。

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一担塘泥一担粮,既积肥来又修塘。

五黄六月不要困,三挑塘泥当挑粪。

今年积下来年粪,来年粮食装满囤。

六畜兴旺肥源广,五谷丰登粮满仓。

只要勤动手,肥料处处有。

冬季积堆草,来年就是宝。

冬闲多积肥,来年粮成堆。

奶多孩儿胖,人多力量强;春积千担肥,秋收万斤粮。扫帚响,粪堆长;粪堆长,庄稼旺。

早垫圈,晚起粪,地里粮食打满囤。

多养六畜多积肥,畜旺地壮粮成堆。

好肥还数猪踩泥。

若要收成好,积肥莫辞劳。

肥料来路广,办法在你想。

泥干百日为粪,粪干百日成泥。要得田头有,粪筐不离手。

要想庄稼长,粪筐不离膀。

春天粪堆密,秋后粮铺地。

春天肥堆如山大,秋后粮堆大如山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秋天沤青粪,麦子打满囤。

圈里无猪,地里无谷。

圈里养了羊,多出三月粮。

常垫牛栏掏鸡窝,腿勤手快积肥多粪坑加个盖,肥效全都在。

割草沤肥,种豆肥田。

勤起勤垫,三天一圈。

人黄有病,天黄有雨,苗黄缺肥。

三月有粪挑,谷子压弯腰;三月无粪挑,收谷不用刀。马无夜草不肥,苗无粪水不长。

无力不打铁,无灰不种麦。

正月有粪挑,麦子压弯腰;正月无粪挑,麦子如牛毛。田里缺肥料,扁担两头翘。

田底一寸肥,田面九寸穗。

包谷不上粪,只收一根棍。

禾苗勤追肥,谷粒大又肥。

生根不压粪,长成蒿子棍。

宁施一窝,不撒一箩。

年里施肥施根线,抵过年外施三遍。庄稼要好,底肥要饱。

庄稼要好,粪大水饱。

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没粪不种豆,粪大萝卜粗。

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肥料足,多收谷,一熟顶两熟。

肥料用得当,更比多施强。

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基肥要狠,追肥要准。。

秧肥追得当,禾苗长得壮。

深耕密植不上粪,枉费力气瞎胡混。量体裁衣,看禾施肥。

粪要施进土,一亩顶两亩。

粪生上,没希望;粪熟上,粮满仓。

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上粪不浇水,庄稼噘着嘴。

水是庄稼娘,无娘命不长。

水是庄稼宝,缺水长不好。

水满田,谷满仓,田内无水仓无粮。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囤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肥料虽是宝,无水长不好。

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春雨贵如油,不让一滴流。

春雨蓄满塘,秋后多打粮。

孩要奶足,田要水足。

蓄水防旱,积谷防饥。

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不怕干旱,就怕靠天吃饭。

水库有三好:防旱、防涝、防水跑。

水满塘,谷满仓,修塘就是修粮仓。

水向低处流,治水先治头。

打井挖泉,取水灌田。

打坝修岸,涨水无患。

只靠双手不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

禾靠水,水靠塘。

有田无塘,好比婴儿没娘。

地有多高,水有多高。

别人烤火我修塘,别人车水我歇凉。

沟渠纵横水长流,百日无雨也丰收。

沟水不外流,年年保丰收。‘

芳草多,有水窝。

要让地下水抬头,莫让地下水白流。

种下好庄稼一年的事,修不好水利长期的事。

种不好庄稼一季穷,修不好塘堰永远穷。种谷靠埂,种麦靠沟。

修塘筑坝,旱涝不怕。

修库如修仓,积水如积粮。

晴天不修沟,落雨遍地流。

塘修一口,鱼米都有。、

人怕老年苦,稻怕秋天旱。

三伏不受旱,一亩打几石。

小麦浇芽,油菜浇花。

玉米不早浇,浇后不发苗。

头水浅,二水满,三水四水往上赶。冬水透,青苗厚。

合理用水,粮食成堆。

伏圼有雨,谷圼有米。

麦浇三叶胎,麦收三月雨。

麦浇早,谷浇老。

麦收三月雨,不收二月雪。

麦浇黄芽谷浇老,大豆最怕霜降早。谷子生得乖,无水不怀胎。

谷子打苞,水淹齐腰。

谷子怕急雨,麦子怕春早。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春灌接冬灌,粮棉翻一番。

春灌春灌,一亩多打一石。

秋水老子冬水娘,浇好春水多打粮。

脚低淹到腰,不如迎头浇。

高粱浇老不浇小。

一粒良种,千粒好粮。

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一选二晒三浸种,出苗整齐少病虫。十成收粮,九成靠秧。

片选不如穗选好,穗选种子质量高。引种未试验,空地一大片。

母壮儿肥,种好苗壮。

庄稼好在种,种好三分收。

好种出好苗,良种产量高。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好秧一半稻,苗好三分收。

谷从秧上起,秧好一半谷。

没有十成苗,难得十成收。

苦瓜子结不出甜香瓜,不选种长不出好庄稼。若要出苗匀,种子先选纯。

苗好一半工,秧好一半稻。

备好两套种,不怕“老天”哄。

要想种子保险,自繁自留自选。

要想多打粮,田间选种忙。

品种纯不纯,田间看得准。

种子年年选,产量节节高。

种好秧苗壮,秧好一半粮。

种子田,好经验,忙一时,甜一年。种子多几宗,不收这宗收那宗。种子换一换,增产一大半。,

种地选好种,一垄抵两垄o种子经过筛,幼苗长得乖。

种怕水上漂,禾怕折断腰。

种子晒干扬净,来年庄稼不生病。

种子贮藏要分家,单贮单放不混杂。保秧如保命,留种如留金。

养猪靠糠,种田靠秧。

盐水选种真正好,苗儿健壮病害少。

秧好一半谷,种好一半收。

小小株,密密行,一季能收两季粮。

五味盐为主,密植肥为主。

地尽其力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农业生产三做到:深耕、密植、施肥好。

合理密,两石一;种得稀,一簸箕。

拔除病株留好苗,等距密植要记牢。

肥田沃土宜密,瘦田瘠土宜稀。

要想多打粮,密植不能忘。

要想密植好,因地制宜搞。

密植是个宝,千万要用好;合理就增产,盲目就糟糕

深耕密植得珠宝,浅耕密植得稻草。稀植多草,密植多稻。

大豆“叶碰叶”,蚕豆“粒碰粒”。

小见一窝,绿豆一棵。

小豆地里卧下鸡,还嫌小豆稀。

好田密秧,稻谷满仓。

麦子播成行,远望一堵墙。

麦子垄里跑开狗,一亩收不了一斗。棉花伸开拳,一棵摘一篮。

稀养伢子密插秧。

稀撒秧,密插行,一年能收两年粮。

稠麦囤底圆,稀麦口袋扁。

稻不收,怨埂低;麦不收,怨种稀。

一亩不治,百亩遭殃。

一株不治害一片,今年不治害明年。人人防治病虫害,保证庄稼不受灾。人人一把火,螟虫无处躲。

不是靠天吃饭,全靠双手动弹。

无虫要防,有虫早治。

见病株就拔,见害虫就拿。

禾怕枯心,树怕剥皮。

有虫治,无虫防,丰收先保苗儿壮。

地头地边没有草,庄稼少受虫虫咬。虫害除光,谷米满仓。

多保一棵苗,多收一^小瓢。

收蜂先收王,灭虫先灭“娘”。苗要好,除虫早。

春天多捉一只蛾,秋后产量加一箩。春风虫儿遍地走,防治虫害早动手。要想来年虫子少,冬天割去田边草。除虫如治病,不治丢了命。

除虫不迷信,迷信除不尽。

除虫没有巧,只要动手早。

种洗温水澡,庄稼生病少。

秋天把地翻,害虫没处钻。

秋天不深耕,来年虫子生。

填平积水坑,虫蚊无处生。

满地茬秆除个净,来年少生虫和病。螟虫除光,谷米满仓。

霜降到立冬,翻地冻虫虫。

人缺地的工,地缺人的粮。

三分种,七分管,人勤地不懒。

三铲三耥,粮食满仓。

三耘一拔草,禾苗长得好。

三耕四耙五锄田,一季庄稼吃两年。

干铲干耥如上粪,湿产湿耥如夹棍。

干働棉花湿锄瓜,不干不湿锄芝麻。

寸草不生,五谷丰登。

大树之下无丰草,有草之田无壮>苗。

田间管理如绣花,工夫越细越到k。

田间管理好,没有病、虫、草。

禾耘三道仓仓满,豆锄三遍粒粒圆。

冬锄春苗好,春锄杂草少,不锄收成少。头道浅,二道深,三道把土壅到根。

头遍苗,二遍草,三遍满地跑。

立了秋,把头揪,一棵棉花摘一兜。

边锄边长,不锄不长;勤锄勤耪,不怕不长。

芝麻不打叶,打叶就不结。

地荒出草,地光出宝。

多薅一次秧,增产一成粮。

庄稼要紧,开苗要稳,锄不伤根,耥土要匀。庄稼一日不收,管理一日不休。

好田不种成草窝,庄稼不锄成草坡。

红薯勤翻秧,挖苕用车装。

豆薅三道颗颗圆,谷薅三道米汤甜。

豆薅三遍,豆角成串。

麦锄不宜深,锄深伤苗根。

麦子不锄一把草,豆子不锄结荚少。

麦怕胎里旱,保墒是关键。

旱锄地发暖,多锄地不板。

谷子耥心,高粱耥根。

你哄庄稼草中坐,庄稼哄你肚皮饿。

苗生三叶锄三遍,助苗生长又防旱。

春天不努力,冬天要受饥;夏天不拔草,冬天吃不饱。草是百谷病,不除苗送命。

草是庄稼害,草旺庄稼坏。

锄草要除小,锄老除不了。

种地不働草,种子白丢了。

种地勤锄草,庄稼收成好。

种地没巧,精耕锄草。。

夏锄多一遍,粮棉多一担。

夏天多锄草,子粒长得饱。

秧田稗萆不働光,一亩就有半亩荒。

探挖土,细培土,苗苗根儿深人土。

棉花见杈不定苗,秋后不开桃。

棉花不打杈,光长柴火架。

棉薅七遍棉上棉,豆薅七遍圆又圆。

锄头落地不亏人,锄头底下三分田。

锄头底下看年景,働头底下定年成。

锄头上有水,越锄越美;働头上有粪,越锄越嫩;锄头上有粮,越锄越强。

锄地不适边,荒到地中间。

锄棉如绣花,一碰一个疤。

锄草不锄根,留下祸害根。

粮食不到囤,管理莫松劲。

稗子是个怪,专把懒人害。

稻耥三遍粮满仓,棉锄七遍白如霜。一粒粮食一滴汗,粮不进仓心不安。一年劳动在于秋,粮不到仓不算收。一年庄稼看一秋,一日不收一日丢。三春不如一秋忙,秋忙一日顶三晌。抢收如抢宝,过秋收把草。

抢收抢收,不收就丢。

抢收快打,免受糟蹋。

麦黄不收,有粮也丢。

麦黄不宜留,留下掉了头。

麦熟两怕,风吹雨打;若要不怕,抓紧镰把。谷黄谷黄,人人上场。

秋天地里多弯腰,来年有吃又有烧。

狭要抢栽,谷要抢收。

蚕老一时,麦黄一晌。

要得庄稼好,深耕上肥多锄草。

犁出生土,晒成阳土,耙成油土,种在湿土。隔年多翻一道犁,来年少働三遍草。

要吃饭者,隔年犁田;要穿衣者,隔年纺棉。

挖一尺宽,不如挖一尺厚。

耕地要深耕,薅草要去根。

刨地要刨深,锄地要锄匀。

深耕一寸顶车粪,深耕二寸地生金。

犁得深,耙得烂,一斗子,打几石。

深耕一尺,耐旱五日。

深耕三寸,虫儿灭尽。

田深耕一寸,春天省堆粪。

春耕早一日,秋收早十‘日。

七月耕地土变金,八月耕地土变银;九月耕地还不晚,十月耕地是懒人。

八月犁田一碗油;九月犁田半碗油;十月犁田没收头。

秋天翻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抓苗。秋季早犁田,工夫在隔年。

秋耕只一遍,保顶春耕三四遍。

秋耕要早,春耕要迟。

秋耕没有早,耕得深了长麦好。

秋天划破皮,赛过春天犁三犁。秋后耕下地,春天好拿苗。

秋后不耕地,来年虫子多。

十月耕地如盖被,庄稼要收成,土地要冬耕。

冬耕耕得深,庄稼肯生根。

犁田过冬,有如放粪壅。

冬天多刨地,春天苗子齐。

冬耕犁头小,来年少长草。

田不翻冬,来年草凶。

头道深,二道浅,三道像洗脸。

秧田要浅,大田要深。

耕地莫粗糙,四周要犁到。

做地不做边,少了一大片。

做田不做角,边做会边缩。

会犁地一根线,不会掣地蛇抱蛋。

多耙一遍地,等于多降一次雨。三犁九耙,迟雨不怕。

泥隔三分肥,下水根落泥。

耙田耙得好,栽禾不长草。

犁多止漏,耙多死草。

地耙三遍,好似散粪蛋。

一犁三耙,不是瞎话;光犁不耙,枉打一夏。、干耕干耙,湿耕湿耙;光耕不耙,种不上庄稼。秋前不打田,秋后叫皇天。

田改地,有一季;地改田,有一年。

种庄稼,不用巧,沟边地边打整好。

不看气候和土质,庄稼一定受损失。…

粘土是冷土,沙土是暖土,壤土是肥土。

白土地里看苗,黑土地里吃饭。碱土压沙土,保苗不用补。

河沙压碱土,一亩顶五亩。

黄土配沙田,一年顶两年。

田泥上山金不换,土泥下田收万石。薄地上熟土,一亩顶两亩。

上流乱开荒,下流要遭殃。

山上开荒,山下冲光。

山地开荒,平地遭殃。

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

水土不下山,庄稼定增产。

土是本,水是命,肥是劲。

舍得盐,下得酱;舍得肥,谷子强。田里无神无鬼,全靠肥料土水。

种地无巧,粪灌尿泡。

人不吃饭要饿死,庄稼无肥要枯死。人勤地不懒,肥多菜不黄。

做田无粪,瞎子无棍。

人把地肥,地把人肥。

田里不上粪,吃饭要断顿。

积肥如积粮,粮在肥中藏。

要问粮食是多少,先看粪肥堆大小。

门前没粪三大堆,长好庄稼是胡吹。

农民看粪堆,商人看货堆。

今年粪比堆,来年粮比堆。

伏天能积三圈肥,明年小春收满囤。

今年粪满缸,明年谷满仓。

今冬积下来年粪,莫等春耕忙一阵。

肥料农家宝,吃饭隔年找。

一年庄稼二年种,闲时攒粪忙时用。

过了寒露无生田。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夏至雨点值千金。

夏至未过,水袋未破。

过了芒种不种稻,过了夏至不栽田。

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甲。

芒种芒种,样样要种。

谷雨栽早秧,节气正相当。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谷雨两逢,浸种耕田莫迟延。

清明昨天寒食节。

春分有雨家家忙。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惊蛰前打雷,四十五天云不开。

打雷惊蛰前,四十五日不见天。

节到惊蛰,春水满地。

春(立春)打六九头。

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上半年是六、二十一,下半年是八、二十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有差不过一、二天。

大雪罱河泥,立冬河封严;小寒办年货,大寒过新年。(江苏)

寒露育青秋,霜降一齐倒;立冬下麦子,小雪农家闲;

立秋收早秋,处暑雨似金;白露白迷迷,秋分秋秀齐;

芒种万物播,夏至做黄梅;小暑耘收忙,大暑是伏天;

清明麦吐穗,谷雨浸种忙;立夏鹅毛住,小满打麦子;

立春阳气转,雨水落无断;惊蛰雷打声打声,春分雨水干;

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行船;小寒三九天,大寒就过年。(辽宁)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封上;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收割,秋分无生田;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大雪交冬月,冬至不行船;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黄河流域)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割谷子,秋分无生田;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结语: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精练生动的话语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史以来一直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谚语取材广泛,内容涉及农业、经济、教育、品德修养、人际交往、养生保健等多个方面。有些谚语劝导人们扬善抑恶、勤劳俭朴、团结友爱,颂扬人世间的美好与正义,讥讽、鞭笞丑陋、虚伪的人或事。如:火要空心,人要实心;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人心齐,泰山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白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上门;为人莫贪财,贪财不自在,等等。有些谚语则反映丰富的人生体验,总结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以及各行各业的劳动经验,是人们生活中的百科全书。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家有一老,黄金活宝;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等等。众多的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民间谚语,时时刻刻活跃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精选78句民间谚语

全文共 1307 字

+ 加入清单

1、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梭子云,定天晴。

3、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影子斜。

4、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6、禾苗不认爹和娘,耕作到家多打粮。

7、涓涓之水,汇成江河。

8、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家忧。

9、种菜老婆吃菜脚,做鞋老婆打赤脚。

10、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

11、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14、愚人做事喜欢看表面,能人办事表里一致。

15、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16、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17、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18、棉花云,雨快淋。

19、口说如风吹,实践是真金。

20、不从山脚起步,怎么到达山巅。

21、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硬如铁。

22、秋雾连阴冬雾雪。

23、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

24、不怕吃饭拣大碗,就怕干活爱偷懒。

25、有钱是姐妹,无钱是主仆。

26、公鸡打架头对头,夫妻吵嘴不记仇。

27、男人好吃要背帐,女人好吃要上当。

2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9、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3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1、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32、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33、炮台云,雨淋淋。

34、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3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36、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37、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

38、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39、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40、天冷不冻织女手,荒年不饿勤耕人。

41、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42、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4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4、瓦块云,晒煞人。

4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6、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没有眼睛。

47、人心不足蛇呑象,贪心不足吃月亮。

48、人要有志气,树要有硬皮。

49、撒网要撒迎风网,开船要开顶风船。

50、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51、创造幸福靠双手,前进还须攀高山。

52、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53、好心待人,自己得好报。

54、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怎能获得香甜的食物。

5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6、只要自己上进,哪怕别人轻视。

57、路不怕远,只要不停的走。

5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59、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60、门前有马非为富,家中有人不算穷。

6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2、致富在于勤劳,知识在于积累。

63、逢着瞎子不谈光,逢着癞子不谈疮。

64、狐狸总要露尾巴,毒蛇总要吐舌头。

6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6、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67、家人说话耳旁风,外人说话金字经。

68、不埋头干点苦活路,香甜的事物又从那里来。

69、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70、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像娘。

71、有了狐皮帽,忘了羊羔皮。

72、喜欢说假话的人自以为高明,实际是自己欺骗自己。

73、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7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75、聪明人办事爱与人商量,愚昧人一切自作主张。

76、本事不是来自天上,都是努力学习得来。

77、有钱杀人不偿命,没钱淘气也坐牢。

78、四川太阳云南风,贵州落雨如过冬。

展开阅读全文

鼓励学习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1465 字

+ 加入清单

1、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2、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

3、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4、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5、自古成功在尝试。

6、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7、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8、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9、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10、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1、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2、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3、不学习的人象不长谷物的荒地。——印度不知道不算惭愧,不想知道才是羞耻。——土耳其

14、不学习的人总以后悔而告终。——土耳其

15、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16、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17、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8、23,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9、不虚心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非洲

20、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21、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22、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2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24、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25、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26、如果想研究高深学问,就得从字母学起。——日本

27、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

28、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9、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30、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31、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32、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33、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3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35、读一书,增一智。

36、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37、要想懂得一门知识,先得承认自己无知。

38、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39、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40、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41、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42、12,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3、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44、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5、要想获得科学知识,就得从字母学起。——法国

46、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47、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8、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49、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50、只要肯学,永远不嫌晚。——英国

51、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52、要想学到很多东西,就不要一下子学很多东西。——英国

53、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54、即使智慧远在中国,人们也会想方设法却寻找。——阿拉伯

55、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6、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57、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58、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59、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60、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6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展开阅读全文

贺龙吟作对联的故事民间故事

全文共 1869 字

+ 加入清单

贺龙,字云卿,湖南桑植人。青少年时期由于出身贫苦等原因失去了求学机会,为此,贺龙后来常常自谦地对人们说:“我是没吃墨砚水的粗人,只晓得打仗,不懂得文字。”事实上,贺龙天资聪颖过人,又勤奋好学,而且善于从丰富的实践中、从社会“大学”里学习,触类旁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这一点从他吟作对联的趣闻轶事中即可得到印证。

睿智对句擒匪首

湘鄂川黔交界一带,土匪猖獗。大土匪头子罗梓文一次交火中身负重伤,临死前让儿子罗金彪在孤山上修座将军庙,塑一座尊像。佛台边还出了一副上联:孤山独庙单枪匹马一将军。广求文人应对下联。

罗金彪当了土匪头子之后,果然践行他老爹的遗愿,修庙造像写楹联。可是。这一直无法对出的下联终究是把他难住了,只好择日公开求对。

这天,征台摆好,20余人上台试对,结果纷纷败下阵来,因为“孤、独、单、匹、一”这五个字都是“一”的意思,实在难对。

这时候,一位30多岁的先生从容不迫地走上台来,用粉笔潇潇洒洒写下:

夹江两岸双炮对虎二英雄。

罗金彪一看,大喜望外,暗自佩服:真是一副绝配佳联,此人非常有才!于是,马上立起身来,面对那位先生毕恭毕敬地口称“博士”,作揖打拱,表示深谢。

这位对出绝妙下联的“博士”,不是别人,正是贺龙。1933年夏天,他率领红三军(由红二军团改编)来到此地,听说老百姓深受土匪之苦,决心为民除害。正巧,罗金彪公开广征对联。贺龙神机妙算,准备巧妙利用这一良机,亲自出马,去接近匪首,而后再伺机替老百姓教训他一顿。

第二天早上,罗金彪请“博士”同行,率领家人以及兵丁600多人全部上了孤山,进罗梓文庙堂祭祀。

贺龙说:“罗司令,弟兄们背着枪下跪磕头,有点不尊重老爷吧?再说,弟兄们不慎走了火,乱了庙堂,可就多有得罪了。”

罗金彪一听有道理,立即就让匪兵们把枪都集中放在一起。

就在罗金彪俯身跪在地下哭念祭文,谁也不敢抬头之时,事先埋伏在庙堂附近的红军战士冲了出来,生擒了匪首罗金彪,将全部土匪都一网打尽,使当地的人民重新又得到了安宁。

撰联宣传促团结

南北墩是湘鄂两省交界、共辖的一条小街。两省以街中心的“东西井”作为界限。1931年,湘鄂两大土匪头子朱疤子与罗效之各据一头,挑动两省边境土家族与汉族居民械斗,他们从中渔利。

贺龙带领红军进驻南北墩以后,发动百姓打土豪、斗土司。可是,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对于北街的土司。南街的群众不能批斗;而对南街的土豪。北街百姓又不能轻易批斗。

贺龙发现这一奇特的问题后,立即召开两地土、汉两民族的群众大会,准备进行一番宣传说服教育。目的是促进大家和平共处,团结对敌。

人头攒动的群众大会上,人们好奇地看到会场的台柱子上,醒目地贴着一副对联。人们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识字者很快能够领会其中意思,不识字的则向识字者求教对联要义。人们还不由得进一步相互打问此对联的来由。

原来,这副对联是贺龙亲自撰写的。

上联是:打土豪,斗土司,何分南北:

下联是:闹翻身,求解放,哪管东西。

横批是:团结对敌。

这副对联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巧妙地将两个地名嵌了进去。人们看到这副对联都很有感触。从此,南北墩两地的土、汉人民就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外联颂赞鱼水情

1931年春,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

1931年6月20日,贺龙行装简便,亲率红三军进驻武当山,领导红三军发动群众开辟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当时,以武当道总徐本善为首的紫霄宫道人50余名迎至东天门外欢迎红军。红三军纪律严明、官兵一致、为老百姓谋求利益和幸福、对道人极其尊敬等所作所为,受到道人的热烈称赞。武当道人也从粮食、医药和武器装备等方面想方设法给予红三军鼎力相助。在这里,贺龙与武当道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年9月,红三军得悉洪湖根据地的红九师已沿汉水北上,全军欢欣鼓舞,决定南下迎接红九师,一起返回洪湖,并决定留下红二十五师的1000多人,在分特委书记柳克明领导下坚持斗争。

临走时,贺龙特意赠给徐道总黄金2斤,以示感谢。同时赠送对联一副,嵌入“伟樵紫霄”四字,以示赞颂人民革命事业及侠义道人支持人民革命事业之情:

伟人东来气尽紫。

樵歌西去云腾霄。

当贺龙带领红三军撤离武当时,还将500余名伤病员留在紫霄宫。徐道总分派王教化等多名弟子细心照料。伤病员痊愈后,分三批被护送到房县大木均归队。出发前,徐道总令紫霄宫库房取出衣物。让伤病员化装成道人、香客和采药人等,以保证安全。

武当道人和武当山苏区群众至今一直十分怀念贺龙元帅,房县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首赞颂贺龙的歌谣:“高山顶上云套云,园中竹子根连根。河里鱼儿不离水,贺老总和人民心连心。”

展开阅读全文

长沙的民间谚语分享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六月干子的笋子变哒卦

释义:指刚说好的事又立马变卦。

三百斤的野猪,练就一把寡嘴

释义:讲只会说不会做的人,说话刻薄。

穿不穷,呷不穷,盘算不好一世穷

释义:意思就是要学会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麻雀子飞过也要撮把毛

释义:说人太过厉害,凡事都要占点便宜。

瞎子荡桨,该一世莫想

释义:形容有些事情不管任你如何努力都是做不成的。

棺材铺里开大会,尽打鬼讲

释义:讽刺人说话不着边际,鬼话连篇。

三只嘎麻闹一塘,三个堂客们闹一房

释义:形容妇女爱热闹,嘴巴能说。

王八不认得四麻子

释义:翻脸不认人的意思,颇有讽刺的意思。

日中间走四方,夜瞎子补裤裆

释义:是指人办事不会挑时候,不懂得合理安排时间。

和尚剃头净了发

释义:形容办事想尽了办法,却还是没能办成。

结巴子好讲,掰子好两

释义:结巴,嘴巴说话不利索的人喜欢说话,瘸子喜欢到处走。

六月干子给猪打扇,朝钱看

释义:为了赚钱,实在不想做的事情也做。

黄泥巴糊黑灶,好心不得好报

释义:形容被一番好意却被误会。

草鞋冇样,边打边像

释义:是指做事情没有章法可循,需要见机行事。

床铺下面抡斧头使不出劲

释义:形容做事情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崽细媳妇大,多把日子挨

释义:常用来规劝别人做事情不要着急,慢慢来。

灶脚下煨黄鳝煨一截算一截

释义:做事情一步一步来,走一步算一步。

壁上挂团鱼(脚鱼)四脚无靠

释义:指某个人没有背景没有靠山。

豆腐跌在灰里头,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释义:说对某些难缠的人既不能“捧”也不能“压”

八十岁婆婆砍藜蒿,一日不死要柴烧

释义:其意就是要儿孙们时刻关注老人的各种生活细节和需要以求“有病早医,无病长康,衣食无忧”。

存钱犹如针挑土,赌钱犹如水推沙

这句是用来奉劝人们不要,逢赌必输的意思。

死嘎麻(青蛙)也要争出尿来

释义:指人无理取闹,瞎争辩。

男子无妻心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男怕学错行,女怕嫁错郎

释义:这两句是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拜年拜到初七、八,朗嘎坛子翻转塌

这句是提醒人拜年也要趁早才能捞上好吃的东西,年过到一半家里存吃的罐子都底朝天了。

大人子望插田,细人子望过年

释义:小孩子最盼望过年,而大人们盼望种田的时节,农民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冬棉衣,夏单衣,二四八月乱穿

释义:阴历二月份,是由冬入春之际;四月份,是由春入夏;八月份,是由秋入冬。这三个季节变换的时段,气候变幻不定,所以穿什么的都有。

云头里的太阳肉头里的蛆

释义:提醒人们,不只有当头照的太阳才晒人,藏在云里的太阳更灼热。

展开阅读全文

光阴的经典民间谚语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一)圣诞一年只一度。

(二)快乐时光去如飞。

(三)守时为立业之要素。

(四)时光易逝。

(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六)岁月无情;岁月易逝;岁月不待人。

(七)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八)好景不常;朝阳不能光照全日。

(九)因循拖延是时间的大敌;拖延就是浪费时间。

(十)潮涨必有潮落时。

(十一)欢娱不惜时光逝。

(十二)时间能缓和极度的悲痛。

(十三)工作多,光阴迫。

(十四)时间检验一切。

(十五)晒草要趁太阳好。

(十六)今朝有事今朝做,明朝可能阻碍多。

(十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十八)检验真理。

(十九)光阴一去不复返。

(二十)昨日不复来。

(二十一)切莫依赖明天。

(二十二)今日事须今日毕,切勿拖延到明天。

(二十三)明天如有事,今天就去做。

(二十四)事事及时做,一日胜三日。

(二十五)节省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二十六)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

(二十七)时来必须要趁时,不然时去无声息。

(二十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一过,永不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手艺人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古巷里的风,永远不急不缓地吹着,漫步走过岁月和风雨的老墙,雕花的屋檐,青石路上,传来阵阵甜香。

我快步走上前,只见雕花的屋檐下,摆放着一张大理石桌子,许是经过了岁月和风雨,已在大理石上留下来时间的印迹。

只见一位戴着黑色圆框眼镜的老爷爷,身着黑色大褂,手上不知在捣鼓一些什么。走上前,问:“老爷爷,这是什么呀?”老爷爷答道:“这个是糖画呀!用糖做画。”“那可以吃吗?”“可以呀。小孩子,你没见过吗?”“大城市都没有这个。”老爷爷望了望远方说:“也是啊,现在做糖画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我笑了笑说:“老爷爷,可以帮我各做一只龙和凤吗?”“当然可以呀。”随后,他眼神沉着,凝望着大理石板,闭上眼,又睁开,似乎是在构思糖画的形状。

他拿起铜勺,紧握着上面木棒,许是岁月已久,木棒已经被磨得光滑透亮。老爷爷用铜勺舀起铜桶中的糖稀,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挥洒在大理石板上,或提,或顿,或放,或收。行云流水,真叫人敬佩。每一个动作都速度飞快,一气呵成,没有半点停顿。随着糖液缕缕洒下,仿佛一眨眼间,威风凛凛的游龙和绚丽多彩的凤凰呈现在眼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老爷爷满意的看着自己的作品,嘴角微微上扬,眼底拂过笑意。

老爷爷把糖画递给我,我举着腾云驾雾的飞龙和展翅欲飞的凤凰,对着阳光凝望。它们是那么晶莹剔透,活灵活现,又散发着甜香,再一看,它们仿佛已经不仅仅是糖画,而是一份童年悠长的回忆,蕴含着老人的坚持与自信,更是这份传统手艺代代相承的信念。

我不禁为之叹服。糖画甜而不腻,老人的手艺,甜了他人,甜了自己,也甜了心。

阳光洒落,古巷温暖如初。而我手中的糖画,在光影中熠熠夺目。

走在青石路上,古巷的风带着微甜,雕花的屋檐下站着一位手艺人。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声音,悠扬过千江之水,凄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漂泊至天涯之角,流连于尘尘繁世——二胡,那流浪在江南小巷的民间乐器。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

二胡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乐器中最有特色的乐器,它的音色深厚、甜润、纯正而雅致,能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而秀美之感,可表现各种情调的曲调、音型、长音等。改革开放以来,二胡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回荡起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乐曲时,震撼了世界爱好音乐人民的心声。学习二胡是对少儿艺术素质的`培养,学习毅力的锻炼,有利于开发少儿智力;是中国著名的拉弦乐器,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至十世纪的中国唐代,当时主要流行在中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之中。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二胡一直是戏曲的伴奏乐器;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属于民族乐器中的弓弦乐器,产生于唐朝。由琴筒、蟒皮、琴杆、琴轴、琴弓和金属弦组成,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二胡是中国的民间乐器,独特的六边形筒,右边嵌着一块薄薄的琴皮,琴皮上的花纹煞是好看。琴皮上有一块三角形的琴马专用扣弦,琴筒上一根木柱矗立在其中,木柱顶端有两把扣弦的弦轴。两根弦间有一根琴杆,拉动它便能发出醉人的音乐声,有事我真为祖先的创造而感叹不已。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二胡作为中华民族器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二胡演奏技艺进入了兴盛时代。二胡是能够与小提琴并列的拉弦乐器,由于二胡的发音醇厚柔美、刻画入微、接近人声,且力度强弱变化自然、表现力极其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蕴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每当那清脆悦耳的声音传到我耳边,我便很愉悦,仿佛置身于一个音乐世界。音符如同一条条的小船,在湖面上航行;拉到激烈的音符时,面前的光亮闪向了湖面,湖里闪着光,银光闪闪,把小船们飘到了更远的地方……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

在我看来,二胡虽然没有小提琴那么精致、钢琴那么华丽,但演奏起来,却比小提琴、钢琴更有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在蒙古草原上有个叫知识的小姑娘,她天资聪颖,又活泼可爱。而且她还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并在当地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小老师呢!她经常帮助一些穷苦的人们。在整个村里人的心中,她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可是天使总是会招惹恶魔的。

这不,住在蓝精洞的小妖得知在村子里有位美若天仙而又聪明伶俐的人非常受村里人的爱戴。哇!她可受不了。嫉妒和仇恨之火在她的心中愈烧愈烈,她准备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将知识抓来。

就在这天晚上,知识回到家中,在花儿的簇拥下在书桌上看书。正当知识看得入神时,门突然被小妖踢开了,她抓起知识就走。还没等知识反应过来,她已被小妖五花大绑了。小妖把知识带回蓝精洞,想尽一切办法来折腾知识。小妖发誓一定要知识痛不欲身,让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知识在残酷的折磨下最终因体力不支而死亡,蓝精洞里传来了一阵阵阴森可怕地笑声。上帝知道这件事后,立即把小妖抓回天上让她得到应有的惩罚。

为了纪念知识,上帝把知识的智慧散发在人群之中,智慧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说起最早意识到民间艺术,还是在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家里。她的哥哥喜欢绘画,因此家里贴着许多他自作的画幅。用的不过是一般的白纸、水彩,内容是一色的龙凤呈祥、花开富贵,并无特色,但笔调浑圆饱满,透露出市民安定亲切的意思。她哥哥的画作,也应当算民间艺术吧。

记得我当时没有见到这位哥哥,却斗胆向其妹妹建议他考美术院校。同学摇头表示家里根本供不起一个学美术的学生。后来听说她哥哥给人家画广告,闲时画些花鸟鱼虫娱乐自己与亲朋。每常惋惜,环境和机遇时常制约着人,也许这位兄长没有徐悲鸿的毅力与胆量去创造,所以做了一个有趣的普通人,但他的画作的魅力已留在我的记忆里。我想这该算民间艺术的魅力。

当然敬佩那些在艺术道路上勇于探索、创新的人,他们是大师。那些明人眼眸的画作,那些启人思索的旋律,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千古佳句……绵延着一种文化精神,无比可贵。但那些无处不在,需细心体味的民间艺术,也能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安定人们世事繁纷中忙乱的身心。

后来我每到一处就留心,谁家门楣的雕花,谁家屋畔的石鼓;何处触摸过的把手,何处用过的杯盏;街头清唱,园角丝竹,民间艺术无处不在,就连泥面人里蕴涵的气息神态都让人感怀。于是生活多了乐趣,心情为之舒畅。母亲常说音乐消除烦恼,每当听到夜半,为不影响人将音量调小,趴在音响旁听。我想这个爱好也该算民间的行为艺术吧,一种倾听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