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

永远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永远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永远问题。

分享

浏览

4663

作文

504

永远的外公

全文共 155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外公今年高寿86。

外公从我懂事起,就不让我叫他“外公”,因为带个“外”字,让他觉得生分。大人们就顺他心意,让我改叫“公公”。在我之后出生的表弟表妹们也都这么称呼他老人家的。

我小时候,因为我爸妈是双职工,还要忙于照顾身体不好的妹妹,所以从我读小学开始,我就被寄养在公公家。孙辈中,公公最最疼爱的是我。记得小时候每天晨醒之后,我就抱个小凳子在天井里坐着,乖乖等公公买菜回来。等公公提着一竹篮新鲜菜回来(现在好像已经没人拎菜篮了吧),我先给公公搬个椅子让他坐着休息,然后接过公公递过来的香喷喷的糍饭糕、热腾腾的豆浆开吃。就这样,祖孙二人,一个坐着择菜,一个坐着吃早点,说说笑笑,很温馨、很温馨的。我那时候小,说不出“温馨”这个感觉,就是觉得——我离不开公公。从我读书、工作一直到谈婚论嫁,公公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和理解的时候来安慰我。我这个人有时挺犟,大人们嗓门越是大,我越是钻牛角尖。大人们一样的“教育目的”,我就特别听得进公公的话。往往听到公公开口的那一句:“小红啊……”我就已经投降了一半!哪怕公公批评我,我也真的是心服口服!反正呢,我看到公公——一帖药!

外婆在我妈读初中的时候就去世了。外公没再续弦,一个人养活6个子女。那个年代,不容易啊!我妈说他们几兄妹小时候都馋蚕豆,那时郊县的菜相对便宜,外公就在周末老清早赶去买。等买到一大袋后,外公就在坐在长途车站边,边等车边剥蚕豆。等他们几兄妹醒来之后,就能闻到蚕豆被炒熟后的阵阵清香。我妈说:公公的腿疾就是在那时候坐在风口里落下的。如今,每逢蚕豆新上市,我妈必叫我带着孩子回娘家吃上一顿。我妈每年都讲公公买蚕豆的故事,每次都讲得眼眶红红的。如今,我也做妈了,才真正理解了这种舔犊之情。

公公做得一手好菜。我最爱吃外公做的红烧肉圆,四个字——浓油赤酱!一级嘞!嗙嗙响!那时候每天的晚餐,公公支好一张圆台面,摆着九、十张凳子!已出嫁的阿姨们、已结了婚的舅舅们都是回来吃晚餐的。一桌子的人挤在一起吃一桌子的菜,那个热闹那个香啊!晚餐用毕,大家伙一起收拾碗筷,没出嫁的阿姨负责洗碗,其他大人们讲讲单位里的事,公公坐在边上,很慈爱地环视着每一个子女。现如今,两个已经发达的舅舅,对年迈的公公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两个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头子不容易啊!

公公是个裁缝,一辈子只做过裁缝。用我妈的话说:一把剪刀养活一家人。公公的手艺很棒,我很小的时候,就见过周柏春啊、姚慕双等知名演员到公公家订做中山装。外公最擅长做旗袍,尺寸量的准,式样也新。我稍大点的时候,每次做完作业,常在公公的背后驻足看他做旗袍。那些用来做旗袍的锦缎可真漂亮啊!丝面上的那些彩色花纹、那些金线银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公公一手拿着缝成条的锦缎,一手用镊子把它们做出各种漂亮的纽襻和盘花扣:蝴蝶扣、琵琶扣、一字扣~~每次完成一件旗袍,公公都用一块丝绸整件罩住它,然后用“梧粗头”把它高高挂在屋中间的竹竿上。听那些老顾客对我说,因为公公年轻时做旗袍远近闻名,旧上海顶级舞厅里的舞女都邀公公给她们做旗袍,公公每次都是坐包车来包车去的,可谓是出足了风头。公公退休之后,裁缝活就一直做到老房子拆迁,几度搬迁(当然是越住越好)之后,还会有多年的老顾客跑老远地来看他。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旧上海舞女婆婆(绝对没有贬义),几经打听来看望公公,几十年没见面的两个老人激动得呦!

公公一头银发,也不喜欢染发,因为糖尿病,脸显得比以前消瘦多了。听舅舅说公公有点认不清人了,常闹笑话:把去看望他的大姨叫成二姨,把姨父叫成大舅,把孙辈叫成儿子。那天我去看望他老人家,家里人把我带到他面前故意问:这是谁啊?公公拉着我的手说:这是小红呀!我的眼泪当时就“哗哗哗”地流了下来!

如果真的能有一个如愿的机会,我会祈求:愿我的公公长寿无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参加工作进入铁路建设队伍,接触了很多老一辈铁道兵。听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曲,观看《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感受着铁道兵35年的历史和中铁建近30年的辉煌。

铁道兵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战斗序列中,一支承担着特殊使命,以忠诚敬业、奋勇向前、志在四方为精神的英雄部队。无论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艰苦的环境工作条件,铁道兵指战员以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操,以四海为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高昂斗志,建设打通了无数的钢铁通道,为建立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已成为铁道兵和铁建人的真实写照。

解放前,铁道兵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工具的战士,敌人来了拿枪打,敌人退了修铁路,把铁路修到敌人家门口,把战争补给及时运到前线,为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无论走到哪里,他们没有任何的怨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必先勇往直前。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用手抓,用肩扛,修筑了一条又一条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解放后,国家落后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设施,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为了打通国家交通运输线,深山里、大河边到处都可以看到铁道兵的身影。工地的便道没有修通,铁道兵战士们就肩挑人扛,水运马驮,把大批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桥墩旁。大型机械搬不动,就把它“化整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件抬上人迹罕至的高山,打通了一条条隧道,修筑了一座座大桥,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运输大动脉。

铁道兵84年专业到中国铁建,成为筑路工人,“军魂不散,再展雄风”是这只队伍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虽然他们脱下了军装,摘下了军帽,但是他们没有丢下铁道兵的作风,没有忘记铁道兵的传统。我们这些新生代的中国铁建员工永远不会忘记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将继续传承铁道兵光荣传统,在中国的铁路建设中再创辉煌,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生命中永远的位置 _800字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让彼此犯的错反省出梦想。——题记

在你心中,有几个人会一直一直的的对你好,不需要回报,不需要言语去表达内心的感谢,因为彼此都懂得,于是他们在你心里,有了不可代替代替的位置

人物一

她,一个宽宏大量,对我无微不至的女人,一个生了病不肯去看的女人,一个在我生日时提前下班准备生日饭的人,一个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的人,给了我一辈子的爱,教会了我如何走路骑车穿衣,但我却将最美的年华在她的岁月里蹉跎,一直我长大了,她却老了,如果她是一张白纸,而我是一支画笔,画满了她的所有,这个女人,她会在冬至日时为我送去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会在我哭泣时给我肩膀,会在考试不理想后安慰我说下次尽力,会在中考过后给我找学校上,会给我买好看的衣服,这辈子,我想能给我所有爱的只有她了吧。

人物二

他,一个不善言辞的,对我默默付出的男人,一个受了伤也不太在意的男人,一个只会一切为我们好的人,给了我这一生的爱,从我生命萌动之初,开始不求回报的为我灌输他所有的爱,但我和哥哥,将他的黑发变成了白发,添了眼角的皱纹和充满的褶子的手,但他在我心里,永远不变那张英俊朴实的脸。有人说,他是座山,让我们依靠的,是的,他从没抱怨过,脾气也一向温和,从不对我发火,就算我做了错事,他也会不言不语的原谅我,反而是这,我的心里充满了愧疚,这就是他。

人物三

总有一些人,在你哭泣时为你擦眼泪,给你肩膀让你依靠,在你成功时为你喝彩,为你鼓掌,彼此分享着喜悦,分享着同一天空下的美好,她们会跟你闹别扭,会大声嚷嚷着说你哪里不好,会不理你,却在几个小时后主动跟你和好,《小时代》中四个姐妹的成长历程中充满艰辛,却在彼此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都在彼此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她们互相生气,却又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你遮风挡雨,为你挨打受疼,最后快乐的在一起,她们。

她,他,她们,在你的生命中的位置坚不可摧,在任何时候,他们会为你挺身而出,自己在他们心中也占有同样的地位吧。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牵挂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前一个初冬的早晨,天空和现在一样也是那么蓝,我跟着妈妈去一个偏远的山村扫墓。我们住在大姨家,我认识了从未谋面的表姐——一个可怜的傻姐姐。大姨告诉我,姐姐小时候身子弱,隔三差五就去打针,后来打多了,留下了后遗症。大姨的话唤起了我的一点点同情,但我仍然忍不住讨厌她。

大姨要和妈妈谈一些事情,让姐姐带着我出去玩。姐姐可高兴了,拽起我的手就往外走,我心里却很不舒服,故意装作不认识她的样子,远远地跟在她的后面。尽管她有些失望,但仍然很兴奋,用含糊的声音喊我,那声音难听死了!“大傻子出来喽!”一群小孩喊道,“看哪,还带着个小傻子。”什么?敢骂我?我气得脸红脖子粗,冲上去跟他们打起来,可寡不敌众,我当然不是他们的对手,幸亏姐姐跑过来把我抱在怀里,可她自己却任凭那些小孩拳打脚踢。

“要不是你,我才不会被人骂呢!我讨厌你。”我从姐姐怀里挣脱开来,她只好放开我,我转身就跑。而她却牢牢地跟着我,用她含糊的声音喊我的名字,声音颤抖,听着好像在哭。当时我没在意,只是拼命地往前跑。

不知跑了多远,我不经意地回头望望。“咦,人呢?”完了!姐姐丢了!我在这陌生的村子迷路了!我害怕极了,一边走,一边大哭起来。这时我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向远方望去,泪眼中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是姐姐。她发疯般地摇着树干,竭力呼唤我的名字,嘶哑的叫喊声在空中飘荡。终于,她走不动了,失魂落魄地跌倒在冰冷的地上……

我被深深感动了,哭着向姐姐跑去。一看到我,她立刻跳起来,用那冻得通红的手笨拙地帮我擦眼泪,比划着让我跟她回家,她已发不出任何声音……

以后几年里,她经常托大姨带一些小礼物给我,虽然是小礼物,但都是她用自己最真诚的情感来表达她对我的思念。

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用她最单纯的心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她是多么渴望被理解,可没有人愿意接受她,她却用最宽广的胸怀去体谅和理解每一个人。她是大家的笑料,大家的负担,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她毫无保留地对我们付出爱,丝毫没有影响她内心的善良。

姐姐呀,姐姐,你现在在做什么呢,过得好吗?你是我在大山那边最远的牵挂,你知道吗?在梦里,我经常梦见那片蓝天,梦见你哭泣的眼睛,梦见……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记忆600字作文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对时隔多时的你。我想念犹存、常把深埋在心底的物语一遍一遍诉给自己、然而那道刻痕的记忆随着时光的推移、却再难圆梦里、我多么期望、能回到与你相遇的当初日期、然而现实生活的残酷、都不可能让我们在相聚一次、似乎、我们都不再想未来、更让我们想念以前的一切。

还记得。那年刚上初中、她是我进入新的环境第一个认识的傻妞、她很漂亮、也很有气质、因为缘分、让我们做到了一起、还有一个大大的相同、都喜欢溜旱冰、所以成了更好的朋友、渐渐的。我们习惯了彼此依赖、我习惯听到她在我发呆时捏着我的脸蛋说“傻女女。想什么呢?”我习惯在我溜冰摔倒时、她在一旁皱着眉头听我夸张的叙述着、心疼的说:“傻样。你小心点呀~”在她无聊时。我会找她、陪她到处刷街、、记得告诉过傻妞、我最喜欢郭静唱的"慢慢纪念"、然而只记得几句歌词、在无聊时、总是和她牵着手、哼哼着“我学着坚强去面对。不让伤悲太过绝对、看着回忆最好的一面。回忆留给明天。”与傻妞的相处、有太多的快乐、我亲爱的傻妞、成长的路上有你、让我的生活灿烂、那些灿烂的日子、都会记得、那些记忆的画面、都属于我们的、我还会记得、在那些美丽忧伤的日子里、记得那些我们的点点滴滴、不管未来多么遥远、不管未来有多么长久、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永远是朋友.

呼、不经感慨着现实。让我们分割那么远、现在的我们都不知是怎么样的。你是否还习惯着刷街。你是否还思念着我?依然想念着。请记得、我们、永远的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记忆700字作文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应该是初一认识的,刚开始大家谁也不认识谁,但好像是你先和我交往的,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你的开朗也带动了我,慢慢的我们形成了‘四人帮’还记得过去吗?我们几个每星期都去补课,每次补完课,我们都并排骑车,把一条本来就很窄的路给堵住了,不管后面的车有多么多,喇叭按的有多响,我们只是快乐潇洒的聊着天,每次都聚集在我家,大家打打闹闹,总是搞的一团糟,但很快乐。你个子最小,但鬼点子最多,经常整那位**杰。想你了,至少我想你了,我们三个都想你了。

我也恨你,那次军训你总没有忘记吧!我认为那不是军训,那是一个可恨的教训,只是来了晚了些。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天,你来我家找我说明天去河里游泳,可我下午去一看那河怎么可以啊,太……我拒绝了,但你还是把你的手表放在我这,说到时间一定去,再把表还你,但我还是不想去,当你准备走的时候,我在楼上喊;等一下,明天我不去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见,我想没什么的,少我也没什么。

可谁知道,你竟然和别人去了那条千百年间拭去无数人生命的炼狱——长江……你怎么可以去,唉!或许我答应了你,接下去就不会发生那些事了,我可能会阻止你,但你不一定会听,唉。。现在悲剧都发生了,说什么都晚了,何必再悲伤下去,你不是每天都嘻嘻哈哈的吗,你也不想我们因为你而整日沮丧吧!

我们四个现在就剩三个了,还有一个去了别的地方读书,我和**杰也不在一个班了,多么怀念过去啊,再也不可能了,大家都要走新的路了。你的离开或许是对的,接下去的人生长满着荆棘,充满着烦恼,早点离开也是种解脱吧!你的表我已经扔入了长江,戴着它步入天堂吧!一路走好。那个谁不是说过吗,不要急的,早晚大家都要在那集结的。你永远的兄弟朋友同学们泉逍杰我不是那种你们看完不转就咒你全家死光光的人,但凡有颗良心的人一定把爱传递一下,三兴初中的一定要转。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长征

全文共 1048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朝,在他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曾接见过一位接近百岁的老红军,当时,李源朝对这位老红军说:“我们要向你学习,所有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像你那样做人,像你那样做共产党员,像你那样保持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你就是我们学习《党章》的一个生动典型和生动范例!”

而在古城扬州,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大人到孩子,大家都认识这位老英雄、老模范、今年已经百岁高龄的离休老红军。你随便在路上询问一个行人,“听说过那位百岁老红军吗?”那人家一定会告诉你——“当然!”

人们认识老红军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最多的是这三种情况:年龄小些的会告诉你,老红军是自己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岁数大些的会告诉你,听过老红军的报告;其他人嘛,他们也会告诉你,他们在电视里、广播里看到过、听到过老红军的事迹报道。

那你就要问了,这么出名的一位百岁老红军,他究竟姓是名谁呢?

你别着急,我这就告诉你,百岁老红军叫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一位享受正军职待遇的离休老干部。参加过长征、三次过草地的他,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参加大小战斗150多次,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荣誉勋章。

你又要问了,一位百岁老人,那他的身体怎样、精神又怎样呢?

我跟你说,如果刘应启老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一定不敢相信他已是百岁老人,因为他走起路来步伐仍旧那样坚定、稳健,全身依然保持着那副笔直的军人姿态;虽然看上去显得有点瘦弱矮小,但精神抖擞、气宇不凡,简直要赛过那些十八、九岁的小年轻呢。

说到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刘应启十八、九岁时候的故事。

整整一百年之前,也就是1911年的9月,刘应启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刘应启小的时候,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是个放牛娃。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不甘贫困、不愿被剥削被压迫的他,在1930年2月,离开了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与他搭伴同行的,是他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叔叔。

那是一次秘密的出走,叔叔连在婶子面前都没有透露一点风声。当时,正值春寒料峭的时候,刘应启在为大伯家放牛。天刚蒙蒙亮,刘应启和叔叔就起了个大早,赶着一头牛,沿着田埂向村外走去。到了村口,刘应启把那头牛拴在山坡上,就和叔叔一直沿着大路去寻找红军部队。两、三天之后,他们终于在离家百里之外找到了一支红军的小分队,并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参加了革命——当时,因为赶路,刘应启和叔叔的脚上都打起了好几个水泡。

三年之后,刘应启因为在战斗中不怕牺牲,打仗勇敢,经历了多次生与死的考验,而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1933年6月26日,跟随部队转战到四川王长坝时,刘应启和4名战友被召集在一起,光荣地面对着墙上马克思的画像,举起了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70多年之后的今天,刘应启依然还能够清清楚楚背诵出当时他在宣誓时宣读的入党誓言,而且,他说,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后毕生执着的追求。当时他的入党誓言就是——“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你也许要问,参加红军之后,刘应启有什么战斗故事吗?

当然有了。从参加红军、到八路军、再到志愿军,23年金戈铁马,刘应启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身经150多次战斗,立下战功无数,头上、肩上、腿上、脚上也留下了一块块枪伤疤痕。

我就先来讲一个发生在刘应启跟随红军长征时的战斗故事。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强渡四川嘉陵江,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在强渡之前,部队首长临时组织一支32人的突击队偷渡过江。刘应启时任团宣教股长,被指派参与行动。

借助苍茫的夜色,突击队勇士乘坐小船、牛皮筏直向对岸,不料船过江心为敌人所发觉,密集的炮弹、子弹倾泻而来,勇士们牺牲的牺牲,受伤的受伤,落水的落水。二月的天气,江水寒冷澈骨,加上战士大多不通水性,动弹不得。这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从刘应启的头顶穿过,所幸只是伤了一层头皮。

负伤后的刘应启,凭借他小时候练就的水性,终于艰难地回到了战友们身边。一支32人的突击队,只有他一人生还。

偷渡失利成了后来强渡成功的前奏,而刘应启头顶的那道弹痕,至今还清晰可见,老人微笑着说,“那是历史留下的永久的纪念”。

再来讲一个刘应启在担任八路军129师28团团政委时,巧遇邓小平的故事。

那是在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当时,刘应启任28团政委,激战中,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战斗中并使用化学武器。当时,28团的一个连在攻占火车站时遭遇日军的毒气弹袭击,包括营长、连指导员在内,全连100多人中毒。紧急关头,他奉命去见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师机关驻地,刘应启见到了正在和大伙一起吃饭的邓小平。亲切、和蔼的小平同志在起身和刘应启握手、让座之后,详细询问了他们的作战情况,叮嘱刘应启一定要保护好伤员和老百姓,并鼓励他们多打胜仗。

而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刘应启与漂亮的女军医田静之间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且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于是,在1953年7月28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第二天,刘应启和田静这两位志愿军战士用鞭炮代替了枪炮、婚礼代替了葬礼、洞房代替了营房,他们在防空洞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战地婚礼。因此,刘应启和田静也成为赴朝以来志愿军部队里的第一对双飞的鸳鸯,婚礼当然也成了欢庆胜利的一场庆典。

说完了战火纷飞的战争故事,让我再来给大家讲几个这十几年来老红军刘应启身上发生的新故事。

你也许又要问了,作为一位老红军,建国之后大概就到了离休的年龄,还能有什么新故事呢?那你就错了,自从1965年离休之后,41年来,刘应启始终保持红军本色,行万里路、讲千堂课、育百万人,积极帮扶困难群众、支持希望工程,续写着老英雄辉煌的人生篇章,先后荣获全国、全军“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先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希望工程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

刘应启享受的是正军职待遇,一个月有好几千元工资。但是,刘应启的生活一直非常朴素,早饭是烧饼夹油条,晚餐是稀饭馒头加咸菜,吃一顿菜肉水饺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为了节约,刘应启早已戒了烟、酒、茶,就连写东西的稿纸,都要正面写完了反面写,旧文件的背面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一年到头,刘应启几乎不添置什么衣服,始终穿的都是军装。家中仅有的几件家具也陈旧简陋,一张饭桌已经用了三十多年,厨房里的那台老冰箱,油漆已经剥落,磨损的把手上缠着厚厚的一层胶布。

这么说来,像刘应启这样节俭的生活,银行里一定存了两个“百万”了吧?

但事实上,他却又没有一分钱的存款。那他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用刘应启的话来说:“每个月的工资,留下一部分保证家人生活,其他的,用来办点实事,办点好事。”

刘应启所说的办点实事、做点好事,就是资助失学儿童、帮扶困难群众、捐助受灾地区。每个月,他的收入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捐出去了,剩下的钱就是过日子和贴补孩子,本可以腰缠万贯的他两袖清风、甘于清贫,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刘应启说:“我的钱都是党和人民给的,现在回报人民是很正常的。”

说到这些,就得再插一个刘应启自称“梅岭老头”的故事。

前面我介绍过,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的离休干部,这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就位于因民族英雄史可法而著称的梅花岭一侧。

有一天,两位老师模样的人来到干休一所,打听一位“梅岭老头”。

原来,前不久,有位老人到过他们杨庙乡茶场幼儿园。第一天,他是路过,发现那里缺图少图书和文体器材,他沉默不语;第二天,他又来了,专门送来了1000元钱和300本小人书。老师询问他的姓名,他说了声“梅岭老头”,转身就走了。后来,幼儿园派出老师分头在梅岭一带打听、寻找,经附近居民的指点,他们才找到这来了。

幼儿园老师一提到捐款、捐书的事,工作人员就笑了,“那你们这算是找对了,我估计你们要找的‘梅岭老头’,就是我们这里的老红军刘应启。”

果然,当工作人员带着幼儿园老师一起找到刘应启,两位老师立刻认出了他。从此,“梅岭老头”就成了刘应启的别称。

1993年,刘应启通过扬州团市委与革命老区仪征市月塘乡的特困学生包金华结成了“帮扶对子”。第一次见面,刘应启就捐出了500元,这也是仪征市“希望工程”的第一颗火种。

钱捐了,刘应启还是不安心。从这个教室转到那个教室,他了解到还有不少孩子家里很困难,上学也需要帮助。于是,刘应启来到校长办公室,恳切地对校长说:“再给我找5个孩子吧,咱们达个协议,我捐资助学,你教书育人。”5个贫困生来了,刘老给每人捐了200元。校长带着贫困生,向刘老举手敬礼。没想到刘老两眼先湿润了。他摸着孩子们的头说:“你们是国家的希望,上不了学,上哪找希望啊!”

后来,刘应启专门来到团市委,办了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希望工程五年计划”,以后的每个月,刘老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资助孩子,这一捐就是五年。

这以后,刘应启读报纸、看电视,关注“希望工程”;与人谈心交流,常问“希望工程”;外出办事,也留意“希望工程”。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保存着一份统计表,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刘应启多年来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共有120多名,累计捐款超过15万元。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长征也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70多年前,刘应启参加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70多年后,刘应启心系“希望工程”,又播下了爱心助学的种子。今天,这粒种子已经发芽、长叶、开花,并结出了累累的果实,刘应启也成了贫困孩子心目中的“希望爷爷”。

刘应启常说,过雪山草地是老百姓一程一程送过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一车一车推出来的,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忘了老百姓。见到群众困难,他就想着帮一把;看到乡亲们未脱贫,他就出力扶一下;得知孩子们上不起学,他就出资助一程。2002年苏北里下河遭受洪涝灾害,他自发捐款2000元;邗江、泰兴等地区遭受龙卷风侵袭,他主动捐款2000元;2003年扬州出现洪涝灾害,他又向受灾群众捐款2000元……

2004年年底,扬州市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的送温暖活动。刘应启得知情况后,请维扬区民政局帮他物色联系一户双下岗家庭。春节前三天的早上,刘应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带着一件崭新的夹克衫、两只电烤鸡、5斤牛肉、20多斤猪肉等年货,走进了平安社区特困户赵建伟的家中。刘应启对赵建伟说,“快过年了,我给你家捎点年货。家中有什么困难,都说给我老头子听听。”当听到赵建伟的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有困难时,刘应启说,“小孩读大学的学费,由我承担。”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接受过刘应启帮助的困难群众已有110多人。

如果按一般人的理解,刘应启正军级待遇这么高的级别,省市领导又是如此的关心他,那么,他的孩子只要他动动嘴,一定个个是单位好、待遇高、出人头地吧?你别说,现在的年轻人还真的想到什么说什么。有一次,在扬州大学做完报告之后,一位女大学生还真的就当场站起来向刘应启发问道:“刘老,您的报告讲得那么好,请问,您的子女现在都在干什么?都像您要求的那样吗?”

显然,这是一个极具火药味的问题,但听了刘应启不假思索的回答,在片刻的寂静之后,礼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当时,刘应启是这样回答的:“我有三个儿女,路都是他们自己走的,两个是下岗工人,一个是农民,他们都曾经是先进工作者。现在他们都自力更生,日子过得还可以!”

1975年,刘应启带头响应号召,把女儿刘兰新下放到了金湖县塘港乡。女儿家庭生活拮据,农忙之余就到集镇上烤烧饼卖。一次,刘应启和老伴去探望女儿,看到女儿两只手被炉火烤出了蚕豆大的水泡,两位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泪。回来后,老伴对他说:“老头子,这辈子就求你一件事,把女儿调回来吧。”刘应启却开导老伴:“没有烤烧饼的,哪有烧饼吃?刘应启的女儿不烤烧饼,那王应启、张应启的女儿就得烤烧饼。”

落实知青回城政策时,刘兰新想请父亲出面把一家的户口迁回扬州。刘应启对女儿讲:“农民的孩子可以种田,红军的后代也能种田。而且,红军的女儿就得做个好样子给人家看看!”父亲的教诲,刘兰新全部听进去了。后来,刘兰新不论是种田、还是烤烧饼,不论是做晒粮工、还是当会计,她都干一行爱一行,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当选为县、乡人大代表,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直到现在,刘兰新的一家还幸福快乐地生活在金湖农村。

在扬州城北吕庄小区,有一个摩托车修理摊,摊主叫刘中冬,他是刘应启的二儿子。那年,公安干警队伍扩招,刚从部队复员的刘中冬去报考并通过了考试。可鉴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刘应启劝导刘中冬:“咱们家的孩子,就别去赶那个场子吧。”结果,刘中冬没当上警察,几年后所在单位倒闭他不得不下了岗,于是就在这里摆下了摩托车修理摊。

再后来,刘中冬的妻子张经梅也下岗了,一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扬州军分区领导知道后,亲自上门征求刘应启的意见,看看给张经梅重新安排个什么岗位。面对军分区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从未向组织开过口的刘应启在沉默了一阵之后说:“不好意思,就麻烦你们一次吧,要照顾,就批个报亭让她卖报吧。”刘应启提出的“照顾”,只是请组织帮助批个卖报纸的报亭。军分区领导听了十分感动,回去后,以最快的速度与地方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很快就让张经梅在史可法西路上卖起了报纸。

也许你要认为刘应启这样做太“无情”了,但事实上,刘应启在心里深深地爱着孩子,只是在党性原则和亲情之间,他总是首先选择前者。因此,私下里,刘应启甚至对孩子也产生过愧疚之意。大儿媳夏小秋就曾在家中看到刘应启独自垂泪,自言自语地说自己“对不起孩子,但对得起党。”

刘应启对儿女的要求看似苛刻,但他一以贯之的行的正、做的直,决不是在表面上做政治秀,而是一种对党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因此,他的亲人都能理解他、支持他,并更加的关心他、孝敬他,刘应启的家中始终充满了融融洽洽的亲情、温情。

休息的时候,刘中冬喜欢从背后亲切地搂抱着刘应启,一老一小开心无比。他曾告诉要好的朋友说:“做老红军的子女不轻松。不过,家人都很理解父亲的做法。我们小时候,他就经常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人们都说,人老了就会有一种“隔代亲”,平时,刘应启也非常疼爱孙子刘文斐。每逢孙子来吃饭,他都会专门去买孙子爱吃的烤鸡。每个月零花钱和春节的压岁钱,他也会早早地备下。但就是这个心爱的孙子,几年前中考成绩差了几分,不能被理想的高中录取。有人给刘应启出主意,凭老红军的面子,找人说说情进高中一定不成问题。可是刘应启不同意,最后送刘文斐进了一所职业学校读书。刘文斐毕业前以优异的成绩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目前在市区一家西餐厅工作。

谈起爷爷,刘文斐不仅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意,反而是一脸自豪的神情。他说:“尽管很多人认为爷爷‘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从小就很尊敬我爷爷,这个时代别人做不到的,爷爷却做到了,这有多伟大呀!”

哎呀,你一定要怪我了,说了好几个故事了,怎么还没有说到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啊?那两个“百万”究竟指的是什么啊?

我现在就告诉大家,两个“百万”是指刘应启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听过他报告的一百多万人次——这两个“百万”,指的不是金钱,却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丰盛无比的精神财富。

刘应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是个放牛娃,根本上不起学。参加革命后,刘应启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从不错过读书识字的时间和机会。直到现在,只要有新思想、新名词出现,刘应启都会认真学习。刘老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还经常提醒和帮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习。每当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好文章,他都要拿到街上自费打印或者复印,发给党小组成员人手一册。

刘应启所住的房间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床头放了好多书,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史》、《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学习问答》等等。翻开这些书籍就会看到,不少地方都被他用红笔划了横线。紧靠着床头还有一张简易书桌,以及用一块废弃瓷砖和一把坏了的自行车软管锁做成的“镇纸”。

读书看报是刘应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等十多种报刊,每当有新的政策法规出台,他都找来阅读学习。刘应启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睛却不花,现在还能用放大镜读书看报。而且,他还有个边读边作笔记的好习惯。由于上了年纪,他抓笔的右手往往写着写着就会不听使唤,钢笔经常会滑落到地上,他就弯了腰捡起来再写,捡了掉、掉了捡。就这样,刘应启居然写下了100多万字的学习体会和读书笔记,剪贴的资料本摞起来足足有一人多高。

这是第一个“百万”,是说老红军刘应启的百万读书笔记。另一个“百万”,说的是听过老红军刘应启作报告人超过了百万人次。

自从1965年离休以后,宣讲红色经典、传播光荣传统,成了刘应启41年来离休生活的主旋律。当年最早听过他报告的那些孩子,现在都有40多岁了,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在听着刘应启的报告。

刘应启说,“离休了46年,我是一直坚持正常上班。别人在机关上班,我到学校、工厂、农村、机关去上班,上班做的事就是讲革命传统。”

扬州梅岭小学,刘应启在这里已经担任了30多年的校外辅导员,1996年,他在这里创建了少年军校,以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搞一次“阅兵式”,并邀请刘应启出席。梅岭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回忆说,“前几年的一次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到校外开展活动,因为不是很远,老师和学生都是走着去。老师们把刘老送到校门口,帮他叫了辆出租车。没想到的是,刘老知道大家都是走着去,便甩开大家径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附近的社区也经常请刘应启去讲课。有一年夏天,丰乐社区居委会邀请刘应启去讲党史,考虑到他的年事已高、天气又热,社区就和刘应启说好只讲一刻钟,但刘应启说必须要用40分钟才能讲清楚。那几天,正是扬州最热的时候,社区学堂里又没有空调,只有两台台扇,近一个小时的报告讲下来,刘应启早已汗流浃背,不停地给老人递着毛巾擦汗的主持人眼睛也湿润了。台下的听众近距离地感受到老红军、老党员为人处事的态度,心中对刘应启又多了一份尊重和敬佩。

机关、学校、工厂、部队邀请刘应启去作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报告,刘老是有求必应。尽管是有请必到,可刘应启把“老党员、老红军”的形象视为第一生命,他给自己“约法四章”:一是邀请单位两公里之内的,一律步行;二是不收取任何劳务费;三是不收邀请单位的礼品;四是不参加宴请。每次报告前,刘应启都精心准备,稿子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每次报告后,刘应启上车时都要让陪同人员打开汽车后备箱,亲自看看里面有没有主办单位送给的礼品,一旦发现,当即拿下来,婉言谢绝。

刘应启离休了46年,也宣讲了46年,当年战斗过的晋冀鲁豫、湘鄂赣大地、巴山蜀水、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淮平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扬州,刘应启常年担任30多家机关、院校、企业的政治教育辅导员,先后为800多个单位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总数超过了100万人次。

刘应启讲历史、讲传统,从不给自己个人摆功劳、论成就,而是为了联系社会实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架起一座用革命理想、社会主义理论来沟通的桥梁。多次现场聆听过刘应启报告的共青团扬州市委书记曾经这样说过,“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报告,讲这些革命传统,刘老他还是在长征,还是在播种啊!”

刘应启不仅通过作报告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而且,他还在耄耋之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社会没有旁观者,党员都是主人翁”。只要需要,事不关己也要管起,事大事小都要管好。每次植树造林活动,刘应启都积极参加。2003年植树节前一天,部队参加蜀岗风景区义务植树活动。刘应启得知后,肩扛铁锹就上了车。干休所的领导考虑路途较远,劝他不必参加,可是不管工作人员怎么劝说,他还是走进了队伍中,与官兵们一道挖坑、培土,一直坚持到最后。

2003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高邮湖湖水暴涨,形势十分危急。那几天,刘应启坐不住了,不时去打听抗洪救灾的消息。当他得知分区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即将开赴抗洪前线,刘应启就像当年战场上的自己一样,当即找到所领导请战。“哪能让您老上呢?”所领导当然不同意,但刘应启将自己的胸脯拍得咚咚响,他说:“别看我九十几岁了,但我骨子里有股子劲呢!”所领导拗不过他,只好同意将他送到了大堤上。刘应启拄着拐棍,指挥保障分队送茶送水。面对抗洪官兵,他大声为他们鼓劲:“同志们,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人定胜天!”刘应启的鼓劲声,伴着官兵们的呐喊声,盖过了咆哮的洪水声。

平时,不论什么社会公益活动,只要有空,刘应启都积极参加。驻扬部队官兵为扬州火车站义务劳动,当时已经94岁的刘应启也亲自上阵。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所领导本来没打算让他参加,可刘应启非要亲眼看看新落成的火车站。到了现场,官兵们都劝他看看就行了,可刘应启很较真,一定要拿起扫把跟大家一起打扫不可。他说,火车站是扬州人的百年梦想,扬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一定要为火车开通出点力。

在关心扬州建设发展的同时,刘应启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老家,关心那里的发展。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刘应启修建“红军井”的故事。

刘应启的老家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位于大别山的腹地,从十八、九岁离开家乡投身革命转瞬就是76年,这块贫瘠的土地是刘应启的衣胞之地,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山山水水始终魂牵梦萦,甚至当年为参加红军而没来得及赶回家的那头牛,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回去,离休后虽然去过几次,但来去匆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牵挂家乡的刘应启计划重回家乡,第一年,因为华东地区突发特大洪水,使他的计划泡汤;第二年,他要去北京出席英模报告会,家乡又没去成。第三年,刘应启终于踏上了重回家乡的旅程。

刘应启知道,同富饶的江苏、优美的扬州相比,家乡仍然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因此,他给乡亲们带去捐助的钱物。同时,刘应启感到,家乡更需要知识,特别是家乡的干部更需要知识,有了知识他们才能带领群众奔向富裕之路。因此,他还特别买了十几本笔记本、十几支钢笔,郑重其事地亲手交到接待他的县长、乡长手中。他说,家乡经济困难,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但提高文化知识、发展生产力才是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送给你们笔记本和钢笔,一是希望你们多读书多写心得笔记,二是希望你们密切联系群众,多作调查研究。

临行前,刘应启看到村民吃水要到五六里外的山沟里去挑,就找到村干部,掏出口袋里仅有的钱,对他说:“乡亲们没水喝,是不是打口井?我这里有2000块,不够,回扬州我再给你们寄。”很快,井打好了,乡亲们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饮水思源,乡亲们于是特意在井口边刻上了三个字——“红军井”。

离开老家的八十年里,刘应启曾先后回去十几次,每次回乡探亲,他都想着要给乡亲们带点礼物。建国初期,他带去抽水机泵;困难时期,他送上米面粮食;发展经济,他又运去了花木苗种——细心的刘应启总是将家乡最需要的东西送到乡亲们的手上。

为了让乡亲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从2002年起, 90多岁高龄的刘应启连续三年带着自费购买的花木、乘着自己雇来的卡车,颠簸10多个小时,亲手将花木送到故乡的乡亲们手中。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了,一路下来刘应启疲惫不堪,看着仍然兴致勃勃的老人,乡亲们感动了,村长代表大家给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革命,您的心意家乡人领了,路这么远,您这把年纪咋吃得消?”但刘应启说,“家乡不脱贫,我的心不安啊!”正是带着这颗不安的心,刘应启先后花费4万多元,购买了1200棵琼花、大樱花和其它数十种名贵花种送往家乡。

前几年的秋天,刘应启又带着大儿子一家又踏上了为河南老家送花木的漫漫长途。这一次,他除买了两万多元的花木外,还花了5000多元,为10个贫困户送去毛毯和慰问金。在一个特困户家中,刘应启看到他们穿的衣服又旧又破,临走时硬要把自己身上穿的外衣、羊毛衫脱下来送给他们。女主人流着眼泪不肯要。刘应启生气地说:“你们穿得不好,我这个老革命穿得再暖和、再漂亮,也是丑的,也穿不出去!”

就是在这一次,刘应启花光了所有积蓄,穿着单薄的衣服返回扬州。老伴田静见状,戏称他为“穷光蛋主义”。刘应启听了,不但没生气,还哈哈大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命名,我是孤儿出身,原本就是无产阶级!”

一个90多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坐在大卡车的驾驶室,跋山涉水,千里颠簸,来到大别山的腹地,他运送的难道仅仅是花木吗?一次又一次,几年过去了,刘应启的希望变成了现实——家乡的山绿了、花开了、树也结果了。

红军井甘露的浇灌,让树木郁郁葱葱、花圃姹紫嫣红。现在,刘家洼村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花木之乡,乡亲们也开始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每到阳春三月,刘家洼村便会琼花绽开、樱花怒放、丁香飘舞、芙蓉欢唱,村民们说,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官”刘应启给故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刘应启想得更大更远,他说,要让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都变成大花园,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生活。

刘应启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更是一位纯粹而崇高的共产党员。从1930年参军起,刘应启就把个人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党。81年来,刘应启既像一棵永远不老的青松,又像一支始终燃烧的火把,铁心跟着党,赤诚为人民,兑现着当年对着马克思画像所立下的入党誓言。他纯洁的党性、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德、伟大的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一位老红军、老干部的光辉形象,树立起了一座共产党人的巍峨丰碑!

百岁高龄的老红军刘应启说,“在我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宣讲红色经典,宣讲长征精神,宣讲革命传统,永葆党员先进性,帮助困难群众,为他们分忧解难。”

刘应启曾写过一首诗,

铁心跟党是我魂,

为党分忧是我志,

助民解难是我责,

永葆本色是我求。

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这恰恰可以用来表明一位老红军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亲的老红军的名字——刘应启,也记住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侯,总是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总觉得长大了可以做任何事。可是,真的长大了,才明白那只是一个很幼稚的美梦。梦终究还是梦,梦醒后依然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记忆中童年是人生中最快乐、最美好的阶段。那是漫漫人生路的开端也是最平淡安稳的一段。不必去闯荡繁杂的社会,不必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也不必考虑复杂的人生问题。那时只是知道吃、喝、玩、睡,在我的意愿得不到满足时,晶莹的“珍珠”会顺着脸颊滚落下来,满足后便露出甜甜的笑容。没有太多的表情,哭和笑占据了整张脸。但是足够了,因为那时心中没有烦恼和忧愁,像极了远离人世间纷纷扰扰、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

记忆中的童年仿佛与忧愁丝毫无关,那时的任务便是玩,不哭不闹亦是完成任务了。刚学会走路,便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跑去玩,仿佛不知道累。待到步子踏实了,便到处去串门,然后带着玩伴到我家的阳台上玩。那时阳台上没有鲜艳的花朵,只有爷爷喜爱的仙人掌,还有从屋旁的梧桐树上伸展过来的树枝,树枝上有那一片片大大的叶子和那带有特殊味道的花朵。

后来与奶奶分家,离开了那曾带有我气息的家,到了一个我至今仍眷恋着的地方,也许我眷恋的并非是那一座破旧的房屋,而是周围的人和当时自由自在的生活,还有房屋周围的花花草草,沟沟桥桥。屋后有一块空地,那上面记忆了我许多的童真和欢笑。那里是我早晨起来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因为那里种满了蔬菜瓜果,尤其有我最爱喝的美人蕉液。甜香的汁液常常是我和哥哥、姐姐争夺的对象,但最后胜利的总会是“最厉害”的我,大些才明白,那是因为他们都让着我。

冬季来临,雪花满天飞舞,给大地披上了银装。早晨起来,看到这片景象,我的欣喜不言而喻的,小孩好动的天性使我不可能甘于待在暖和的屋中。踏在雪上感受那自然的快意,走路时还可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走过以后便可以在雪白的大地上看到一排排歪七扭八的小脚印。屋后的园地更是另一番景象,一棵棵白菜像一个个巨大的白蘑菇,胡萝卜的叶子上附着由雪花凝成的水珠,那种似落未落的神态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可笑。待到上学以后,便在每天路过的大坑里滑冰,厚厚的冰层让我们不必担心会掉下去。摔倒了也并不感觉到疼,只是感到一阵快意和舒畅。

慢慢的,我长大了,仿佛已完成了儿时的愿望,但我却希望它永远也没有实现,永远生活在童年。不必去面对残酷的现实,不必去承担太多的压力,不必感到烦恼,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虽然我已经无法再回到童年,但是童年的美好记忆让我永远也抹不去。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平时,我觉得很恶心的人,就会随口而出脏话,不管他们在不在意,我都会说出来。因此我得罪了许多人,也因此我认识了一个人,是他教会了我感恩。这个人的名字叫李俊。

这件事发生在我十岁的时候,那是个炎热的日子。我在外面闲逛,忽然,我遇见了我那个严肃的哥哥,他的旁边站着一位比较帅的男孩,跟我哥一样,看起来有十二岁。我哥看见了我,便叫道:“调皮鬼,你过来,我给你介绍个人,他是我的同学,叫李俊,你跟他玩!”哥哥故意用那种调皮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还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我明白哥哥说得是什么意思。但我一点也不在意,因为我已经听习惯了。反而,我说:“你们这两个神经病在干吗呢?”这口气好像我跟李俊已经很熟了。李俊说:“你这样‘出口成脏’,哪个人愿意跟你好好说话啊!”我说:“我怎么会跟你这种脑残说好听的话呢?”李俊露出了生气的样子。可是我一说完,扭头便走了。

有一次,我去商场玩,把钱用完了,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我想:这回真的完了,我怎么回家啊?难道走回去,不累死人啊!早知道多带点钱了。

就在这时,那个叫李俊的人走了过来,我以为他是幸灾乐祸,没想到,他却把四块钱塞给了我,对我说:“以后可别这样,如果你不想乘车也行,那你就坐我的自行车吧!我把你载回家!OK?”我的心头忽然就感觉暖暖的。我说:“好吧!我问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这样帮我?”他并没有回答,而是呆呆地望着我。他把车推了出来,我坐在他的车后,感到很害怕,但又不敢抱着他,就让他骑慢点,他却说:“那你抱着我啊,又没关系。”我说:“你要不要脸啊!”他说:“当然要。”我听了,哈哈大笑,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可高兴了。我在路上想:以后,我可不能再这样对他了。在他的身上,我找到了一种温暖的哥哥感觉。

第二天,我拿着一个音乐盒和一盒巧克力送给他。这是我第一次送人礼物。

是他让我懂得了感恩之情。他像我的一位小老师,更是我永远的好朋友。我相信他对待别人也是一样的友好,他一定有很多朋友。我会永远记住他。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歌声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他们不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自卑,而是开朗乐观,靠卖艺来赚钱,并向灾区人民捐赠钱物。我曾经遇见过这样的一位残疾人。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五下午,我坐在妈妈的电瓶车回家。鸟儿在欢叫,树叶也在欢叫。当我们到崇和门时,只见那里围着一大群人,他们似乎在观看些什么。在这一群人的中间,还不时地传出几声歌声

我走近一看,原来,一个残疾人正在唱歌。他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右手拿着话筒,腋下拄着两根拐杖,他的一条腿没了,裤管随着身体的摆动荡来荡去,给人一种十分恐惧的感觉,那歌声凄凉而婉转,并略带些沙哑,显然已经唱了很久了。衣服破破烂烂的,我产生了一种十分恐惧的感觉,那歌声凄凉而又婉转,并略带些沙哑,显然已经唱了很久了。衣服破破烂烂的,我产生了一种厌恶的感觉,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却看见了残疾人前方铺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救救贫困山区和灾区的人民吧!”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残疾人靠唱歌赚钱,然后把钱全都捐给贫困山区和灾区的人民。我深深地感动了,前来观看的人也感动了,热泪盈眶,不断地在残疾人的碗中,轻轻地放入钱,我也向妈妈要了几元钱,放入碗中。

残疾人越唱越投入,越唱越凄凉。许多围观者被那优美的歌声所迷住了,久久不肯离去,我也被迷住了,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那位残疾人拿着自己唱歌所赚来的钱,捐赠给贫困山区和灾区的人民时,那里的人深深地感动了,都郑重地向残疾人鞠了一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那位残疾人见了,脸上笑开了花……

这歌声,在崇和门上空久久回荡,这歌声,将在我心中永远响起。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定格的守望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兵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任风在身边吹过,却没有一丝的晃动,手中紧紧地握住那一杆钢枪,守望着远方的夕阳——他便是许三多。

泪水打湿了衣襟,人生的第一次分别在这个新兵身上显得尤为难过,这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个兵此时的心声。火车开动了,他曾想过跳下车回到以前平凡而无趣的生活中,可他没有,因为他选择了这不平凡的路,也就代表坚强的种子已在心中种下。他站在车窗旁,静静的守望,守望他的父亲,守望他的故乡,守望他那心中的那一片静土。

那一锤落下之时,就以为他将会用自己的一双手铸成这耀眼的路。也许并不太让人感动,可这一锤一锤敲击发出的声音,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到他的朴实与执着。他的执着感动着每一个人,让他明白人生的价值。他忽然直起了腰,静静的守望,守望这一条石头路,守望这里的一切,守望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他的执着感动了长官,长官带他进入了钢七连,他的单纯使他舍不得自己的五班,可军人的天职便是服从一切命令。进入七连,遇见了他最尊敬的史今,他竟然为了史今拼出了性命,要为他夺得一切荣誉,只为了让史今留下。可当他明白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时,他竟然让然自己最宝贵的誓言破坏,他曾经答应史今不再哭泣,可这一回泪水再一次逃脱心灵的枷锁,宣泄而出。可他是一个兵,必须要在所有困难中站立起来,接着又是无情的分离。过多的分离,会让人在其中掌握自己的方向,不会迷失。七连散了,剩下的只有许三多独自一人,可他还是一如既往,为什么他会如此的镇静,答案就在于他的执着。早晨他在操场上奔跑,他慢慢的回头守望,守望史今的笑容,守望七连的红旗,守望他的梦想。

“不抛弃,不放弃”这简短的六个字,便是七连最好的诠释,这句话已经流淌在许三多的血液中,也成为他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在奔向士兵的顶尖——特种兵时,在寒潭之中浸泡时,在伍六一因伤无法前进时,“不抛弃,不放弃”他的脑中始终没抛弃这个信念。望着他们三人的梦想,如此接近,又如此遥远,成才忘记了自己的诺言,抛弃了自己的伙伴——伍六一。许三多在一点一点向前爬行,许三多的单纯,让它放不下伍六一,直到伍六一无奈的拿出信号枪,对天发射,推出了许三多,抱恨躺在了地上。许三多终于越过了终点,他不甘心的回首,伤心的守望,守望地上的伍六一,守望天上的信号弹,守望他们真挚的友情。

许三多凭着自己的单纯与执着,一步步走向成功。他已经拥有了一颗坚毅的心,我想,这也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成长。离别总是不断的打击这个永远单纯的许三多,他也永远不会被其打败,他只会在其中明白人生的意义。“一生只做有意义的事”已经成为他的代名词,他站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守望着自己的成长,守望教给他太多的连队,守望着他经历的最真挚的友情,守望他所保卫的祖国,守望着他的人生追求。他也会一直的守望,直到永远,因为步兵就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他的笑容在脑海中出现,他的言行在脑海中出现,他的守望也便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

[永远定格的守望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风景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在历朝历代的文侯将相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但在我眼中,《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才更加优秀,他们每个人在三国时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我心中,那道风景真的很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后人对诸葛亮最透切也是最真实的评价,他出山后首次出师就大败敌军,为士兵鼓足了勇气,也为刘备增加了兴复汉室的信心。后来,他又用早已谋划好的策略,建立了三足鼎立之势,为蜀国以后统一中原的愿望,奠定基础。就这样,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日夜操劳,全心全力为蜀国献计献策。终于,积劳成疾,但在将要辞世之时,仍不忘刘备交于他的重托,他还预料了后来之事,留下了三个锦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它表现了诸葛亮的淡泊名利。在刘备辞世之后,他肩负重托,精心辅佐刘禅,虽然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不会治理朝政,亲信宦官。但诸葛亮仍然没废除刘禅,取而代之。而是更加精心,耐心地教导刘禅。这足表现诸葛亮的品格高远,淡泊名利。

诸葛亮更是智绝的代表。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巧布八阵图,草船借箭,更显出他的才华出众。借东风,可见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智慧过人。写《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更见他文采飞扬。

关羽是义绝的化身,他在曹操手下时,为了报曹操对他的厚恩,斩颜良,诛文丑,以报之。在华容道,他明知自己立下军令状。但还是为了义,为了偿还曹操昔日的厚待之恩,放了曹操。这些都表现了他的义。当他得知刘备等的下落的消息时,毅然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去寻主。这更加体现他的忠义。关羽——他是义绝的化身,忠义之臣的代表!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一生的处世原则。虽然他生性多疑,被世人称为奸雄。但每个人都有着或大或小不同的缺点,不能只用缺点去评价别人。年过半百的曹操,仍抱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种胸怀大志,雄心不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他虽然年过半百,但仍能有较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更是难能可贵的。

在《三国演义》中,他们都有着他们杰出的一面,优秀的一面.在历史中,演义着不同人的精彩人生,更使历史变得绚烂多彩.在我心中,那道风景很美!

[永远的风景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小太阳作文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但无情的太阳公公发出光热得令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坐立难安啊!就在这一天我发现了这个“小太阳”,总在人们的身边。在这闷热的天气里人们的心情也烦躁了起来。我拖着疲倦不慨的身子回到房间扒在阳台上迷迷蒙蒙得看见隔壁的王奶奶正在洗衣服,这时来了一位另我吃惊的人,一来就把王奶奶扶到屋里,然后自己在院子里开始洗衣服,不两下工夫衣服洗完了。接着看她忙出忙外走个不停,我也很好奇便伸长了脖子,看着她提着水走进客厅,那儿打扫一下这儿打扫一下,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客厅干干净净,玻璃还会闪光呢!这位是谁了我不屑一顾的往前看。我吓了一跳,这不是我的好朋友***吗?我恍然大悟,为什么她每一天都要走得那么急原来就是为了这为无依无靠的老奶奶。接下来每一天我都扒在阳台上观察,果然不出我所料,她每一天都来,就这一点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深深觉得她是一个无私的“小太阳”。想起往日我看见老奶奶无依无靠时,我也不屑一顾,我就好后悔。。。。。哎!身边总是有那么多出乎意料的事,总是令人猝不及防。“小太阳”我要向你学习无私的精神。

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照亮我们金子般的心,今天我成长在太阳下,明天我们去创造一片美好的世界。但愿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世界上所有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人。

永远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太阳”,想知道她是谁吗?暂时保密。

[永远的小太阳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丰碑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看到狼牙山时,就会想起当年的5位壮士屹立山峰,声音回荡着整个山谷,气壮山河!

——题记

你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吗?你知道他们的感人事迹吗?你读完他们的感人事迹后,有什么感受吗?当两条路呈现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条路?一条是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却牺牲了群众;另一条是明知死路一条,却保住了群众的性命。我想许多人都会选择第一条路,因为大多数人都贪生怕死,而选择第二条路的人寥寥无几。而狼牙山五壮士斩钉截铁的选择了第二条路,他们面对死亡,英勇无畏,谱写了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叫《狼牙山五壮士》。课文主要讲的是1941年的秋天,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联队撤离,把鬼子引上绝路,并在山上和鬼子进行了浴血奋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境下,他们英勇跳崖,壮烈牺牲。

当读完这篇文章,我十分敬佩这五位壮士。我读到“诱敌上山”这部分时,他们明明可以选择一条保全自己性命的路,而他们却把生的希望寄托给了他人,把生死置之度外,走上了一条死路,我对他们的选择不由得升起了敬佩之情。

当我读到了“顶峰歼敌”这段时,他们把石头像雹子一样砸下来,使敌人抱头鼠窜,让我无比的振奋,热血沸腾,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

当我读到“英勇跳崖”这段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五位壮士不怕牺牲,英勇跳崖,他们在中国人的心中树立了永远丰碑,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缅怀先烈,我们无比悲痛。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怎能对得起先烈的英灵呢?我要珍惜好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先烈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将来让祖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曾经初一作文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改变发生在不经意之中,蓦然回首的时候,令人感叹的过去;诗意的在世俗洪流之中,是怎样的清,轻的经不起任意一阵风吹。

题记

残阳将慵懒的黄昏渲染成惨淡的殷红,田野里遗弃的稻穗应着微风,如同血海的波浪轻柔的漾开。我站在田埂上,任微风抚乱我的头发。

你还记得那些曾经吗?你曾经说过:总有一天,我要在一个宁静的乡村开一家用楠木做成的邮局,因为我认为邮局是希望的象征,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是满怀希望的将信送出去,又满怀希望的等待信的到来。我希望作一个交换希望的人,所以我一定会开一家邮局。

我记得你很喜欢阅读,每一次看你都在对书籍微笑,那笑容像纯净的天使,每次我问你微笑的原因,你总是说:阅读是灵魂的相知和呼应,隔着千百年的时空,与不同灵魂沟通,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和年龄。无论任何时候读什么书,因为有了默契才有了热情。当我问你和灵魂沟通了什么的时候,你总是笑着说:不能说的秘密。

你还记得吗?这些曾经永远的曾经?

我记得你可爱的笑脸;记得你动听的声音;想伸手触摸记忆;记忆却随风散去,被雨林遮蔽。有谁曾经永远的曾经?有谁听过风吹过的声音?有谁听过海鸟的哀鸣?有谁听过花开的声音?我和你像一只只海鸟,慢慢忘记这些曾经永远的曾经。

还记的曾经你风尘仆仆的来找我送给我一束蓝色郁金香,你说郁金香的花语,是友谊我相信你就像相信你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你滔滔不绝的向我讲述陌生城市带来的兴奋。那眉飞色舞的表情让我感到很开心。你举起果汁杯对我说:朋友干杯。杯子碰撞,红茶的泡沫,徐徐盛开。那暖暖的红茶温热了不变的友谊很当年的情怀

亲爱的朋友,你可还记得,这些曾经永远的曾经?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诗为题的550字作文_[第三单元]写一首诗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我赞美大自然,我感叹众山名流。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央央大国,众然拥有许多文豪墨客赞颂题诗的名山大川。所以那些赞颂自然景色的文豪们都是怀着激动,感动地心情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首又一首的诗歌——是心中永远吟诵的诗。

我赞叹山,我赞美水。山的伟岸,山的正直,山的层层绿意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放眼望去,一座座大山像是被绿色渲染,绿得深沉。山中的丛丛绿树直指苍穹,伸展的枝臂有长有短,粗细不等,错综复杂,让人不得不眼花?乱。

在青翠掩映下,你难以发现山中小花的身姿,此时此刻的它们正以最美的姿态吐露着芬芳,使整座大山散发飘香。让人内心激动不已。

座座大山参差不齐,似一片绿色的海洋,又宛如一层层细浪在海追逐,雀跃不已。

山的顶端高耸云端,在云气的飘动下,山的肌肤若隐若现,让人浮想连翩。有股弹拔云间的冲动,以求更清晰更愉悦的欣赏。

湖泊的溪流是这样的澄碧清澈。鱼儿成群结伴无所事事的漫游着,摇摆着躯体,骨碌着眼睛,似赞叹罢。

水的平面像镜子般透亮,把蓝天白云映射得如引清晰,不知情的人们还以为自身遨游在数万里的碧波蓝天中呢!鱼儿仿佛安上的翅膀飞向纤纤白云中游玩,转悠,欣喜若狂。此时,在凌空飘舞的落叶轻点水面,使其波纹横生。鱼儿云儿仿佛在舞,如痴好醉的。

刹那间,从山中传来悠扬笛声,隐隐约约地,像一首优美的诗篇从山中飘忽而至,飘向世界,飘向太空,飘向你我的心中——那是永远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风筝永远需要线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可是,当真正的暴风雨来临的时候,风筝,又能怎样?躲?躲到哪里?然而,最终,没了线的风筝只能是被风雨打得一蹶不振,再也飞不起来。

当我考试失利时,父亲鼓励我,不能气馁,坚持是最大的成功。当我考好时,父亲也会告诫我,不可以骄傲。就像线,在风筝将要掉落时放线,在将要挣脱时收线,让风筝可以永远飞翔。无论今后风筝有多大的本领,它始终需要线。

仰望蓝天,那晶蓝透明的天空中,永远有一只飞翔的风筝,而支持它的线,仍然在背后……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夜来香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坐在窗前的书桌上,笔一刻不停地移动。窗外,黑夜笼罩着大地,雨,正在滴滴嗒嗒地下着。

由于近些天来备战考试,我的桌子试卷堆了一大堆,也无所顾及于妈妈谈心,往日充满欢声笑语的家里,留下的只有一片空寂。在平淡的家里,只有那一盆开得正旺的夜来香散发出的香气。

这盆夜来香是前些天妈妈买的,把它放在我桌前的窗台上。这是以前的母亲吗?妈妈以前从不爱花草,可现在却仿佛变了一个人,摆弄起了花草。

这时,门静静地开了。

我转过身来,只见妈妈端着一杯牛奶走了进来。她什么也没说,静悄悄地放在桌子上。转过身去整理那盆夜来香。只见她小心地拨着枝干,把盆内的枯枝败叶清理出来,又拿起水瓶,小心翼翼地喷洒起来。

我抬起头,咦,妈妈的背何时弯曲了?手上的血管已凸显出来,昨日乌黑的头发不知何时添了几根银丝。

我眼眶一湿,母亲回过头来,我慌忙地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牛奶,没想到牛奶是热的,我禁不住一口喷了出来。母亲惶恐不安地问我没事吧,我点了点头。

窗外,雨依旧滴滴嗒嗒下个不停。门却悄无声息地关上了。

房间中只剩下我和那盆夜来香,夜来香的香气笼罩着全屋。

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泪水夺眶而出,眼前一片朦胧。那晚,我彻夜难眠。

那一刻,万千思绪用上心头,但仅仅围绕一个词——母爱。

我想,或许过去母亲对我的爱无微不至,我只是没有感受到。但从那个身影中,我读到了母爱。母爱,母亲的爱,她是天下无私的爱,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她是天下最平凡的爱,只有默默无闻,没有张扬自大。

母亲的爱,天下最无私、最纯洁、最平凡、最伟大。是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用辛勤的双手培育了我;是母亲,用心血成就了我;她使我得坚强,勇敢,无畏。母亲,是你使我走向光明,使我走向温暖,使我踏上胜利的船舶,走向成功的彼岸。

在这里,我要对天下所有的母亲说一声:“母亲节快乐,你们辛苦了”!

夜来香,我的夜来香,我永远的夜来香!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好时光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希望这美好的场景能够为我停留着一刻,小时候,我常常对着天空发呆,看天上的云朵不停地变化莫测,我不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耍,只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说是不愿和别人玩,那是我的借口,事实上,没有伙伴和我玩,我不爱说话,同伴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我做不喜欢的事或者拍我一下,我就会哇哇大哭,他们就会嘲笑我“快回家找妈妈吧。你妈妈在家待着给你做饭吃呢!”我则哭着跑到树下作着,仰望天空看着白云,我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回家,而是孤独的一个人看白云,从此这就是我用来排遣心情的方法。

阳光明媚的清晨,是我迈进小学校园的第一天,我非常的不愿意因为我从小就不喜欢上学,上幼儿园时,还是妈妈每天陪着我,下课我就会往他那里跑,如果他不在,我就会哭着不停,后来一天比一天热,暖风吹拂着我,我有一些愧疚,妈妈在阳光下只为让我上学,我就对妈妈说:“妈妈,你回去吧。”妈妈当时很吃惊,“妈,您放心,我会在这里好好待着的。”其实年纪很小的我就懂得什么是好和不好,我记事挺早的,小时候的事也记得一两件,我上学时,总是绕道走,绕到学校,放学回家也懂得结伴而行,我知道怎么交朋友,怎么样才能与同学沟通,我慢慢长大,懂得了许多事。

初中的生活最让我留念,记得第一次来到学校,参加了军训生活回到寝室,看到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他们看似都认识,只有我一个人是外星球来的,我不知道该怎么与他们打招呼,就在我困窘时,有一个女生像是看出我在想什么,走到我桌前问我叫XXX对吧!我点点头,他知道我的名字也不稀奇,因为每张床上都贴着有床位主人的名字,我也主动跟他们说话,他们谈话时,我也插上几句,后来擦得知他们也不认识都是刚来,说上几句话就聊到一起了,寝室的生活,就像家人在一起的生活,8个人挤在一间小屋里,都很高兴。

现在初三的生活快结束了,我也带有几分不舍,希望这些场景,将成为我永远的好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风景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每到六七月份,乡下的麦子熟了,变成了我和小伙伴一年之中最快乐的时光。

麦子熟了,一阵风吹来,田野上顿时隆起一片巨大的金黄色的麦浪。玩儿我们就站在这片麦浪中间。感受着淳朴的麦香。

没有几天之后就开始收麦子了那时。每当有收割机来说,麦子时,小伙伴和我都会高兴的跟在收割机和大叫。散发出天真无邪的声音。

轮到我家了,我的家里人比较喜欢保持传统,采用镰刀收割,爷爷奶奶熟练地抓住一把麦杆,一干一刀下去卖就割了,我跟在后面帮他们拿着锄头。

看着爷爷奶奶满头大汗,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上流下来。我说道。爷爷奶奶你们休息吧,我来帮帮你们。我模仿着他们收麦子时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模仿,那些来首先要先抓起一把麦秆,我照着他们的样子。一把手抓了过去。科学之八仙八改下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分分玩我的出手速度一次养父三次还是没抓到。最后我只能抓紧六七个麦秆,我稍微提起麦秆,轮到挥刀了。往年多也向上一提单班人并没有割下来,我急了运用了巨大的力气,一个手动差点被割下来,我下来惊魂未定,坐在地上,

爷爷奶奶看到了我这很惨的样子,笑着说。傻孩子,玩去吧我们不累。

当所有的麦子都被割好之后,我和爷爷奶奶其因竭力将所有的麦子都装上了车,他们在前面拉车,我在后面推着车,在车宝能闻到一股十分浓郁的外销,我不心陶醉在里面了。

这样的风景真是好美。好,全部压愿这样的风景。变成永远的风景。永远的保持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