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

永远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永远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永远问题。

分享

浏览

4700

作文

504

永远的思念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与爷爷奶奶、太太生活在一起,一家人朝夕相处,和和睦睦。可去年太太走了,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永远的怀念。清明节扫墓祭拜更激起了我无限的思念

太太是个小学教师,爱护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凡她教的不少学生数十年后还来家看望她,回忆当年太太当老师时的点点滴滴,他们欢声笑语、师生情怀。乃至太太病重住院到病危,一拨拨的学生来看她还泪流满面,呼喊着“陈老师、您再睁眼看看我们。”

太太退休后曾担任朝晖新村河南居民区第一任主任直至年迈再次退休。她办事认真,待人真诚,无论同事还是居民,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说起我的太太,无不异口同声说“陈主任真是个好人。”

太太生活简朴、节俭,自己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但每次国家或人们有难,她却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她关心我们的成长,教育我们要规规矩矩做人,要助人为乐。

曾经每天早晨我去上学,都要说“太太再见。”每天放学回家,太太总会在门口笑着迎接我,我牵着她的手一起散步,我和她一起玩拍气球的游戏,这一幕幕仿佛还在眼前。可如今,一切的一切都成为往事,真让人心酸。太太啊,你留给我的记忆,深深地在我的心中、在我的脑海。

太太虽然走了,但她和蔼可亲的容貌永远在我的面前浮现,她待人处事的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永远的雷锋--- 忆雷锋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多么熟悉的名字,熟悉到似乎任何阐述都显得多余。

作为中国少数几个以头像传世的人物之一,这个脸上始终洋溢着纯真笑容的年轻人,始终用他那平凡的轨迹诠释着生命的价值,成为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符号,伴随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冬去春来,雷锋,永远年轻,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1950年春天,雷锋的家乡土改时,没收地主财产,雷锋分到一个特别的“胜利果实”:一件白衬衣。雷孟宣记得,那个夏天,雷锋上学时天天都穿这件白衬衣。老师问,你这个白衬衣不错,领子每天都很干净,有几件啊?雷锋说,只有一件,上学时穿,放学回家洗干净就晾起来。雷锋最大的特点是勤快。嘴勤,走路时嘴巴也在动,背毛主席语录,见人都问好;手勤,早上起来打扫卫生,几乎都是他打扫,平时积极帮厨洗菜;学习特别勤快,业余时间都拿着书,白天黑夜都在学习,凡是有灯的地方都在学。如锥笔,一字一条血迹。大海全身投一滴,望尘渐莫及。为善不辞心力,为学只争朝夕。多少英雄山岳立,向雷锋学习。

雷锋叔叔一生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母爱作文

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曾记的很小的时候,读过朱自清的《背影》,也许是因为年龄尚还小,无法真正读懂那父亲的背影留给朱自清的是什么,只是觉的有点酸酸的,涩涩的,长大后,却有一件事让我明白了朱自清那道不尽,说不清的感受,那就是我妈妈的背影……

教室的窗子已经被渡上了一层"雪白色",几个无聊的男生用手在上面画画,单凭这点,就已经可以猜出屋外的温度,我摇了摇头,忽忙地收拾了几样作业装进包里,便一溜小跑出去了……

骑着单车,不禁又缩了缩脖子,"天冷的真是邪",我一边骑车,一边嘟嘟着.早晨试卷发下来后,心情就一直不好,平时不错的成绩跟这次的成了巨大的反差对比,而老师也一遍一遍地谈话,这一早晨真是…,不过还好,中午回家吃饭可以吃到妈妈的手艺,把心中的怒气向妈妈说说,这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想到这,我不禁加快了速度向前骑去……

锁好车,总是会要闻闻妈妈今天炒的什么菜,可是奇怪的是,今天楼里没有任何的菜香味,不过,我不着急,妈妈一定在家里等着我呢!伴随着我的一声"妈妈",门被打开了,奇怪的是平时家里的菜味都要飘过来,今天却没有,我又叫了几声,"妈妈,妈妈",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妈妈竟然不在家!我一下子坐在沙发里,本来心情就不好,只盼望着能与妈妈说说,诉诉苦,可是…泪水不禁落了下来,心里除了委屈还是委屈,好似不能自己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平时应早就来了,可是直到现在,都还没来,我彻底失望了,抹干了眼泪,朝外走,"咯嚓"门被打开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是妈妈!只见她不慌不忙地掸掸身上的土,缕了缕头发,一抬头,看见了我,她忙说:"倩倩,妈妈出来晚了,路上又堵车,你看,我现在就给你做饭去,你等…",我抬起头,我不知道当时是用一种怎样可怕的表情怒视着妈妈,我心头好似除了怒气并没有别的了,我没等妈妈说完,就摔门而去,我不想也不愿去想后果,一阵阵眼泪涌了上来,心头仍然委屈着……

这已经是下午第一节课下课了,屋外好像比刚才还要冷了,中午没有吃饭,肚子开始叽哩咕噜地叫,真是又冷又饿,我开始觉得自己中午是不是有点过分,其实,也并不是妈妈的错,正想着,"哎,你妈在楼底下等你呢!你快去吧!"一个同学朝我喊到.这难道是真的,天哪,外面这么冷,我急忙跑了出去,果然仍然是那个熟悉的身影,我走了过去,想与妈妈说声"对不起",可还没等我说话,她就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盒,说道:"倩倩,中午是妈妈的不对,没能及时回来,让你挨着饿,我就赶紧做了,给你送来,快去吃吧,还热着呢!快去吧!"霎时,我的心底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味道都有,但更多的是悔恨与自责,我一抬头这才注意到妈妈的手冻的红紫红紫,连手套也没带,脸也被风吹得红红的,岁月的痕迹已经爬上了她的额头,我的眼泪再一次流了下来,我没让妈妈看见,努力遮掩着,妈妈笑着说道:"快去吧!饭凉了就不好吃了!我走了!"我没抬头,只道了声"嗯",等我再抬头时,妈妈已经走的很远了,只留给我一个背影,那背影的含义好似有许多,但更多的是母亲对我的爱,我端着那盒饭,眼上的泪未干,久久地站在风中,想了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1307 字

+ 加入清单

风起时,谢谢你们温暖了我开了整个世纪的笑容。

——题记

年少青涩的我们

我们的摩天轮已停下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换取的是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却为何我们仍依旧留恋格子里的春天?还记得三年前,刚跨入中学时那些懵懂的快乐的脸上布满笑容的小家伙们,那年我们的微笑单纯而又简单;还记得两年前为生地会考英勇奋战的我们,那年我们的微笑执着而又坚定;还记得一年前运动会上团结互助的我们,那年我们的微笑成熟而又自信……

而三年后的今天,当一切都按照原样发生,阳光的角度,空气的味道,还有迅速消失在树林中的飞鸟,都没有改变,变的只是身边这一群要告别的人……是的,毕业了,我们终于带着三年时光的痕迹消散在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并最终会消散在世界的每个地方,于是日子就这么安静地盘旋在城市的上空,一点一点的燃烧了那些古老到石头都开始风化的城市……

透明的校园时代

嗨!再到校园里走走吧。

又是那一簇簇熟悉的杜鹃花,满目的艳红,灼灼其华,仿佛我们用汗水与心血祭奠的青春,一去不返。老樟树下刻着谁和谁的名字,承诺着“友谊长存”的誓言,却还不明白一辈子的约定是多么奢侈。曾经手拉手地畅谈心事,却可能终究抵不过拉着行李箱在校门口的向左走,向右走……

我们的头发长了短了,衣服新了旧了,我们站在大地上哭了笑了,那个大大的太阳依旧每天在这个城市升起落下,将我们的影子拉长再缩短。

操场静下来了,往日与同学们的呐喊声、加油声收藏在哪里了呢?被秘密定格的雨水顺着叶子的脉络滴下,有多少件心事还来不及分享?有多少个公式还来不及默写?有多少个面孔还来不及铭记?随着“咔嚓”一声,毕业照上呆呆的笑脸为一切画上了并不完满的句号。那天的我们又笑了,我们笑着说道,我们终于长大了,可泪水还是缓过脸颊,“说好咱们不哭,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呀?”死党们边笑,边把我眼角的泪儿抹去。“我没哭呀,可是眼泪它自己流下来了”。

此刻,只剩下一些模糊的粘稠的丝网缠绕着心扉。教室讲台上的座位表是否成为解锁的密码?在老师眼皮底下的“恶作剧”偷走了我们多少的窃喜与害怕?厚厚的书墙,埋葬了我们多少操场梦想?把你们的照片剪成窗花贴在心上,这样还会忘记吗?当记忆被岁月一点点漂白,一点点磨平,是否再也叫不出你们的名字?

骂了三年的饭菜现在居然成了习惯的美味,为了吃上一个月一次的鸡腿,还能不能容许我们插队呢?精彩的电视节目总是在最最高潮的时候被残忍地关掉,随着一阵阵嘘声,人群逐渐散开,然后一圈一圈地消失,直到不见。

左眼微笑,右眼流泪

过去了,结束了,该散场了吧?我的初中时代。风筝总会飞远,但它的线头留在了地上;炊烟总会飞远,但它的源头留在了烟囱;我们总会飞远,但脚印留在了母校的剧场……

不该悲伤,因为我们都在成长。看着校园里多出的那么多的新面孔,我感慨,我们曾经也是怀着如此青涩的微笑走进校园,如今离别时的微笑仿佛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留念,多了一份坚定。就像一场雪,下了,积了,最后化了,人间依然是人间。原来青春时的离别是这样脆弱到无法挽留……

站在一片叫“曾经”的山崖上,看着匍匐在自己脚下的一幅一幅奢华明亮的青春,我们终于笑了。站在十四岁那青春转弯的地方,站在一段生命与另一段生命的期待里,我终于泪流满面地微笑着……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2288 字

+ 加入清单

新中国成立,使留学海外的炎黄子孙受到极大鼓舞,他们从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上看到了中华振兴的希望。

郭永怀在1957年发表的《我为什么回到祖国——写给还留在美国的同学和朋友们》一文中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河山。”

美国当局为了阻拦郭永怀回国,寻找借口将他的妻子李佩无理传讯达1年多时间;国民党方面也专门派人劝他到台湾,郭永怀毫不动摇,激愤地与那个人辩论了几个小时。

1955年,钱学森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回到祖国。郭永怀得知这一消息后,回国之心更加迫切。这时,美国当局对中国留学人员进行填表摸底,以这种方式进行威胁。

郭永怀在摸底表格上坚定地回答:“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要走。”他请律师向美国移民局交涉,据理力争。美国政府迫于舆论的压力,根据1954年中美大使级谈判中达成的协议,不得不答应让郭永怀回国。

为了避免美国当局节外生枝、制造麻烦,郭永怀在做回国准备时,在他住房的后院烧了不少多年来他的科研文章和教学讲义手稿。

郭永怀撰写这些手稿花费了不少时间,一笔一划都很清楚;而焚烧纸稿的烟雾也会引起邻居的不满。郭永怀的妻子李佩当时劝阻说:“何必烧掉?回国还有用。”

郭永怀说:“省得找麻烦,反正这些东西都在我脑子里了!”

在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院长为他送行的野餐会上,郭永怀用烧烤香肠和汉堡牛排的炭火余烬,把未烧完的大量讲义一页一页地烧光。

在场的同学和学生们看着闪闪的火焰,许久默默无言。

事实证明了郭永怀的机智和远见。在他们搭乘的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即将启航时,突然上来几个穿着深蓝色制服的彪形大汉,这些美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的特务到核科学家张文裕、王承书夫妇的舱房里搜查了所有的行李,使开船时间推迟了两个小时。

在这焦急的等待中,郭永怀、李佩在甲板上暗暗为张文裕夫妇担心,生怕把他们一家扣下,直到看见特务们离开才松了一口气。同时,李佩也为郭永怀烧掉了书稿暗自庆幸,因为人的头脑是无法搜查的。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李佩等归国科学家进入罗湖边防站,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几十年后,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教授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当年我们过境踏上国土时,首先看到的是几间灰秃秃的小屋和穿着灰色制服的边防战士,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非常醒目,它使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又温暖。”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

回到北京,郭永怀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说:“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他从不休息星期天和节假日、从不午休,早出晚归,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他听音乐的时间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从清朝到当时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郭永怀说:“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郭永怀与苏联院士拉甫连捷夫,力学所副所长晋曾毅在一起

1960年,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刚刚起步,苏联的赫鲁晓夫便撕毁协议,撤走专家。

中共中央决定自力更生,从头摸索,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自己的原子弹。

在我国“两弹”发展的关键时刻,钱学森再一次向党中央推荐了郭永怀。

对于郭永怀来说,这意味着将要接触机密,将要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献身。这位在美国坚持拒绝接触机密的科学家,在祖国召唤的时刻,毫不犹豫地投身研制原子弹的秘密工程。

1960年,郭永怀担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与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我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3大支柱。

郭永怀负责核武器的力学部分和武器化。他组织大家对核武器的结构力学、结构强度、压力分布等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计算;并指导大家进行核装置的静态力学研究和静态力学试验。

在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高原、在核试验场新疆罗布泊,郭永怀担任场外试验委员,他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开展试验,在气候环境十分恶劣,夏季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的戈壁、高原,与年轻的科技人员一起喝苦水、住帐篷,风餐露宿。

郭永怀经常奔波于北京、青海和罗布泊之间,听取汇报、指导科研,深入科室、车间,亲临试验现场,对一些关键问题开展技术讨论。从课题设置、方案制定、装置建立、实验落实、结果分析等,一一亲自过问。

与此同时,郭永怀仍关注和倡导力学新兴领域的研究工作;参与领导火箭氢氧发动机和地空导弹的研制工作;参加有关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参加人造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参加空气动力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参与指导重大工程防护的科研工作……

时间对于郭永怀来说,太紧张也太宝贵了。尽管中央为了保证安全不让他乘坐飞机,但郭永怀仍坚持乘飞机,还特别喜欢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正是在夜航中,无情的事故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悲痛。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9507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唯一一位在导弹、核弹和卫星都做过卓越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唯一一位获革命“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题记

郭永怀,生于1909年,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员,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跨声速流中的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为人类突破“声障”,实现超声速飞行解决了重大理论问题,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牺牲,其骨灰被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他的塑像下面,陪伴他的还有与他一同牺牲的忠实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生平

郭永怀幼时聪慧,勤奋好学。1929年夏,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郭永怀转入本科,攻读物理。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曾回家乡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沦陷,郭永怀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在那里,基于科学救国思想,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指导下从事研究。他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飞行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重要贡献。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1956,受人民中国感召和钱学森热情邀请,回到祖国。在国内工作的12年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并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和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56年,郭永怀参加了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了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力学界的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的动向,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出学科近期发展规划与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为我国随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方针大计。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力学研究从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论工作的状况发展到能够通过现场测试、大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重大项目研究的现代力学阶段。

50年代,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他亲自参加力学所电磁流体组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60年代初,他组织了北京地区高超声速讨论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问题组人员踏踏实实地学一本书,一方面又鼓励大家深入实际。他指导研究生从事这些新方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新学科方向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的见解。

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项目。

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

1964年,郭永怀参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发展我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牺牲,牺牲时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拥抱,用身体保护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教书育人

郭永怀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普朗特唯一的中国学生,也是唯一的女学生,冯·卡门的师妹,也是杰出的流体力学家)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在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人民的科学家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到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为此,校方不让他从事机密工作。但空气动力学,特别是令人烦畏的数学难题,又不得不请郭永怀处理,他们便要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在“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屡美国服兵役?”一栏中,郭永怀填写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为此,他没有查阅任何秘密资料的权利,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郭永怀从未流露出任何一丝悔意。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写信给郭永怀,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永怀兄,我们现在为力学吧,我们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我们一年来是生活在最愉快的生活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您们也必定会有一样的经验……

自然我们现在是‘统一分配’,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我们拼命欢迎的,请你不要使我们失望”。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和妻子李佩等科学家历尽千难险阻离开美国,到达罗湖边防站,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回到北京,郭永怀便很快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回国后,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从不休息,经常是早出晚归,整天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甚至连听音乐的时间也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他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自清朝以来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国家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当时力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回忆说,他们当时有疑惑,因为郭先生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实践证明,郭先生确实完全担当了信任。

据钱伟长先生回忆,那时很多人是教育救国论者,认为国家要脱去贫困落后只有大办教育,培养几百万大学生。郭永怀不例外,也就是这样想的。但他回国后一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年,就以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为目标,建立了科学院、几百所大专院校和几百个研究所。新中国蓬勃兴盛的景象,使他无比欣慰。当国家要求他主持力学研究所和参加两弹工作时,他当然是欣然应命,努力从事了。

1957年,郭永怀还发表文章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由于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政策,对所有问题我们都虚怀若谷,不经过讨论,就没有定论。对每一个方面我们需要权威,但是权威不能专有真理。这点,我相信一年以来,已经是做到了。”

1958年,教育界展开“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的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的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既中肯又有理有节,反对了“左”的倾向,又教育了青年。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郭永怀回国后指导的研究生之一的李家春院士(中科院)回忆说,当时郭先生刚回国不久,许多专业词汇还不能准确地用中文表达,但他坚持每次授课必用汉语。遇到一些专业词汇,常常说出几个译名,问听课的学生和助教,当他的译名得到认可时,郭永怀像学生做出了一道难题那样高兴。他的另一个学生俞鸿儒院士(中科院),记得郭永怀第一次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张涵信院士(中科院)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1963年前后,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涵信同志投寄了一篇由他和郭永怀先生联合署名的论文,经审查通过后送请郭先生最后定稿时,他大笔一挥把自己的署名勾掉。并表示:“国外的工作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如果不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何必从国外回来!说实在话,我从回国之日起,已把个人科研上的得失置之度外。我认为不署名有利于青年人增强独立工作的意识,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

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后,郭永怀仍委托他做不记名的力学学报审稿工作。曾有一名牌大学的教授投稿给《力学学报》,经钱伟长先生审阅,发现有很多基本的力学概念是错误的,并认定论文中有51个错误,认为该论文不家发表;论文作者竟然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的无理要求。郭永怀先生义正词严地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钱伟长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这才是堂堂正正的正直学者”。

1961年7月,他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得知后,一上班,他就喜笑颜开地对对事说:“我入党了,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多年,家庭出身又是地主,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对我是多么的信任……”同事说:“祝贺您!祝贺您”,他谦虚地说:“我刚入党,是个小学生,你是老党员,你是我的老师”

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没想到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

中央出于对科学家的保护,认为郭永怀等科学家外出不宜乘坐飞机,要乘坐火车。为了节省时间,郭永怀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他还说:“我是学航空的,学航空的人都不敢坐飞机,那让谁来坐。”充满一种谭嗣同式的大无畏精神。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郭永怀先生就是这样一种悲天悯人、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人。反观今天一些改革家,改革失败让别人来承担代价,自己越改越富,群众却被越改越穷。

成功的奥秘

郭永怀的学生辈同事郑哲敏院士(中科院)回忆说:“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郑哲敏院士和李家春院士在《科学和技术结合的典范――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一文中恰当的总结了郭永怀先生一生的工作,“他总是将当前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同国家结合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他善于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既能反映问题本质,又能具体进行定量分析的简化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他能运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或研究和发展新的数学方法,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解答;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程实践。这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关键。”

郭永怀先生在国外求学期间,曾师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他们都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传人。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于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由知名的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和力学家普朗特开创,并由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其带到了美国。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是该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他们主张从复杂的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寻找出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再运用简化了的数学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把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郭永怀先生无论是在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还是授课育人无不以此为指导思想。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民主作风也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之所以很吸引人的秘诀,良好民主作风体现之一就是举办讨论班,冯·卡门受益于这样的讨论会,“在学术讨论会上,我不仅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而且对各个科学分支――从初露头角的原子理论到沙漠的砂粒运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不独钻一门,能从事空间技术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靠在哥廷根打下的基础”,并把这个优良的传统带到了美国,发扬光大。他每周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活动,每周都开,从不间断。在工作会议上,他希望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讨论十分活跃,说错了也不要紧。“开始时,有些同学感到,怕提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知识贫乏。不久,他们便发现这种集体‘会诊’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现在由于郭永怀先生将这一传统带回中国并发扬光大,举办讨论班的做法已经全国遍地开花,一片喜人的景象。当年郭永怀先生在中科院力学所的电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也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研讨班,集中攻读留比莫夫的有关专著,并研讨相关的几个研究方向。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常常为一个有歧见的问题争吵得脸红脖子粗,结果总是郭先生的意见成为定论,大家常为郭永怀先生的许多真知灼见所折服。

钱学森说:“我认为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郭永怀纪念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读永远的雷锋心得体会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这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永远雷锋》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雷锋, 1940年12月18日生于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但是,雷锋很坚强,多次荣立战功。他被评为“毛主席的好战士”,“节约标兵”。

雷锋从小不怕苦,不怕累,虽个子小,但干起活来却比别人更有劲。再看看我们从小就娇生惯养,连起码的动手能力都不行,怎么为国家作贡献呢?再说雷锋的生活很苦,没有巧克力,没有肯德基,从小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而现在,我们班上的一些人乱花钱不知道节约,作业本还没有写完就扔掉了。

但愿“学雷锋”不要挂在嘴上,要落实到我们行动中,让雷锋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窗前的小麻雀几度飞来又飞去了;

窗外的梧桐花几度盛开又凋谢了;

窗中的蚂蚁们几度搬走又回来了;

窗里的哪个人几度悲伤又成长了。

――题记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吧!

不晓得哪年哪月哪日会在哪个地方遇见哪个人,不晓得哪时哪分哪秒会在哪个地方寻找哪片回忆。只晓得要从现在开始汲取力量,从现在开始成长。

(一)

有一棵苹果树,它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果子,被拿走9个,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他结了5个果子,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了20%!翻了一翻。”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他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往往比这个学期考了多少分重要。

(二)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把它折叠51次,那么,它会有多高?

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座摩天大楼那么高?都不是,差太多了,它的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其间的差别太大了。

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地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后天又做另一个,每个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件事情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看得见的力量往往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

(三)

小王子有一个小小的星球,星球上忽然绽放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以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些无名的小花,小王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爱上了这朵玫瑰,细心地呵护她。

那一段日子,他以为,这是一朵人世间唯一的花,只有他的星球上才有,其他的地方都不存在。然而,他来到地球上,发现仅仅一个花园里就有5000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此时,他才晓得他有的也仅仅是一朵普普通通的花。

一开始,小王子也伤心过,但最后,他明白,尽管世界上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只有他星球上的那朵,仍旧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她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她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她的沉默……一句话,他驯服了她,她驯服了他,她是他独一无二的玫瑰。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一个既亲密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胜过一千个一般的关系。

(尾声)

曾经想过自己会是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如今却或多或少地丢弃了那份童真的愿望。我在记忆快要淡去的苹果树下收获了寓言的果实,愿它可以陪伴我们,帮我们做好那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歌声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打开历史的画卷,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有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让他们名垂青史,千古不朽。

悠然采菊东篱下苍翠巍峨的高山下,清澈见底的溪水边,一间茅草屋,五棵大柳树。屋前繁花似锦,屋后绿草如茵。你提着酒瓶,面对着菊花,背对着夕阳,伴随着小鸟的鸣叫,正在投入地吟唱着你的心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潜啊!你可知道,你这种超然物外的人格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永远歌声啊!

举世皆浊我独清乌云密布的天空下,汹涌澎湃的泪罗江畔,一个孤独的背影默默伫立着、凝望着。迷茫的乌云遮挡了他的视线,污浊的江水打湿了他的衣裳。望着遥远的都城,眼前仿佛是金戈铁马在奔腾,楚国的百姓在呼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面对着残破的国家,你大声吟唱;面对着浩浩荡荡的江水,你没有惧怕,而是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污浊的江水吞噬了你,可你的《楚辞》、你的《离骚》、你一心为国的人格魅力却在历史的音乐长廊留下了永远的歌声。

长风破浪会有时巍峨的宫网,精美的食物,香气扑鼻的美酒……面对着皇宫贵族,你敢让高力士为你脱靴,你敢让杨贵妃为你研墨,还有什么是你不敢做的呢?“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多么铿锵的乐音,这是多么豪迈的诗句,这是多么坚贞的气节!你为后世留下了那么多风格浪漫、传唱不朽的诗篇,你被人们尊称为“诗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旷达乐观的人格魅力让历史记住了你永远的歌声!

五千年悠悠历史,气吞山河的他们,能以自己的情怀,为后人留下了自己的乐篇,也在无情的时间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任由后人去评价。而这些流传千古的乐篇,将永远流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一课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惊异地望着欧阳老师。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几十双眼睛在问。

“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即使欧阳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横的男生没有出教室。

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是一口大塘。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

我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站定,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在操场上去,站好!”欧阳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三列纵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后来,我们规规矩矩地在操场站了五分多钟。

在教室时,同学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他们站半个小时,他们顶得住,叫他们只穿一件衬衫,他们也顶得住。

大道理:

正如生命中的许多伤痛一样,其实并不如自己想像的那么严重。如果不把它当回事,它是不会很痛的。你觉得痛,那是因为你自以为伤口在痛,害怕伤口的痛。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温暖的肩膀初中学生作文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仲夏。“奶奶,奶奶。我怕!我怕!”我含着泪,咬着嘴唇扑到了奶奶怀里。奶奶放下她手中的针线活,一边皱眉哄我:“小祖宗,不怕不怕,天公打雷有什么好怕的呢?”一边用她粗糙却温暖的大掌,拍着我的背,我擦擦眼泪依偎在奶奶的肩上,奶奶拖着有些沉重的步伐缓缓的推开屋门。

那一霎,一缕缕被切断的阳光从世界的尽头被挥洒至这简陋的小屋。那光亮刺得人晃眼。奶奶搂着我坐到门槛上:“嗯,你看吧,雨后一定有太阳。”从屋檐上滑下的雨珠细细吻着初生的花,将花瓣浸润出玉白的光泽,露出皓齿——一个羞涩稚嫩的笑颜。奶奶望着我挂着眼泪又带笑的花脸,忍俊不禁。那笑容恰似四月的海棠,用柔和的白给我内心沉静安稳的力量。那一刻,岁月的痕迹似乎从未在这位守护孩子的天使上体现半分。阳光淡淡萦绕在奶奶肩上,我突然觉得奶奶的肩,是我枕过最温暖的地方。

我抬头:“奶奶,你要永远陪我啊。”奶奶俯首:“嗯,一定不会跟丢你的。”

秋分。弦月如钩。月光若落花,落满奶奶的肩头。奶奶戴着老花镜,手捧着书,口中念念有词。哪知奶奶突然猛烈地咳出声来。我吓得赶忙跑过去。奶奶挥挥手,喘口气:“老啦!不中用了!”我瞬间热泪盈眶:“奶奶你不想陪我了?”奶奶愣住,有些不知所措,支支吾吾了半天。最终无奈将我搂至她肩:“对,我要永远陪我家皎皎呢!”奶奶肩头似有月的寒意,我捂着她的肩膀,想把它们捂暖。奶奶枕着她的满头银丝,静静望着我。

奶奶因病逝去那天,我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她一遍又一遍拥我入怀的情景。“’奶奶,你要永远陪我啊。’’嗯,一定不会跟丢你的。’”我知道“永远”只是我的痴心妄想,是奶奶的存在一直给了我“异想天开”。

奶奶,纵使你肩若月光清寒,我也要似阳光和煦,捂暖你的双肩。

生老病死命中注定,偎依你肩温存良久。寒冬入梦时,我枕下,会是奶奶永远温暖的肩膀。奶奶,还永远陪我好吗?

[永远温暖的肩膀初中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记忆永远的记忆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下午刚从章丘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回来,有些疲惫也有些不舍。

五天短暂的生活,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得到了许多收获,也深深的体会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感觉。

这五天的生活或许是我一辈子美好的回忆,可能我一辈子就去这一次,也可能一辈子就这一次独特的体验吧!通过这五天的各种活动感觉完善了自己,磨练了意志,更增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五天里,我们流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欢乐的笑声,也留下了一种美好的情谊!!

其实这几天里我们都过的比较轻松,虽然累点可是在那里我们没有学习的压力,没有写不完的作业,也不用"百米冲刺抢琴练,觉得过的特别自由特别舒服。更重要的是不用愁吃饭,每天都有可口的饭菜(尽管有时不喜欢吃可还是比较好的)。一天中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吃饭时间,只要哨声一响我们就非常迅速的排队吃饭,平时很难得10个人一起吃饭,感觉特热闹,人多了吃起来也特香。记得最后一顿饭时,我们还说这或许是我们最后一次一起吃饭了。也的确聚一次的确挺难的,呵呵。

我还要说说难得的篝火晚会,我们都欢聚在起,在那火光的照耀下我们放飞着欢乐,用笑声,用掌声,来烘托着那片绿色的草地,感觉特别美。就好像我有一双翅膀,可以在天空翱翔一样!我想不止我一个人有这种心情吧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得很开心吧!

心里有好多想说的,可一时间却又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或许太激动了。呵呵

不管怎样我会好好珍惜这一切的一切,永远珍藏这永存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父亲为题的1000字作文

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那天是笑着离开人世的,眼神中带着些许不舍,但他还是选择了微笑。

那天父亲正在给我讲小时候的故事,精神饱满,一点儿也不像生病了。突然,父亲像一个稻草捆似的倒下,故事还未听完,讲故事的人已经远去。

记的在生活中。父亲是个非常严肃的人,他从来没有对我笑过,除了最后一次的离别,昔日的容颜,纯真的欢乐,随着你的离别而离去。我尤其喜欢您给我讲故事,那种声调真是好听极了!没有它的陪伴,我怎么也无法入睡。你说每个人都会有故事,就像鸟儿心中装着天空,鱼儿心中装着大海,融入其身其心,才会品尝到每一个故事的真谛。但我还是觉得您口中的故事真是精彩极了!

父亲第一次在工作岗位上倒下时,我都吓得哭了,连上课也没心思总,想着下一秒回头,你会离我而去。父亲后来批评了我,说一个人要处变不惊,还说眼泪改变不了命运,后来我就很少流泪,我也没看到过父亲流眼泪。

然而回想起来,父亲还是流过眼泪的,那是在舅舅家。舅舅家只有一个儿子,所以看的十分珍贵,可不知道为什么他居然不想读书了,在家呆着怎么也不肯去学校。父亲叫去做说服工作,可他硬是不听,他俩以前关系很要好的,这一刻却变得僵化,父亲说着说着就掉下了眼泪。还说读书是对人有好处的,不管怎样都要把书读下去,不要再重走我们的老路,可得为自己争口气啊!

“我就是没读过书的人,巴掌大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走到哪都抬不起头来,你们这一代可别重走我的老路啊!”父亲语重心长的说,回忆着自己没读书而饱受白眼,生活苦不堪言,不知不觉中父亲又流下了眼泪。没有撕心裂肺,只有坐在椅子上,默默流泪。没有谁上前去劝说,因为我们知道这个男人严肃的外表下也有一颗脆弱的心,脑海中有一段过去的故事,不肯讲给我听,是不想让我伤心流泪,把一切都埋藏在心底,留给我的是深沉的爱。

父亲病了,爷爷坚持要送他去医院,可父亲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他不愿意去。说没什么大病,自己挺挺就过去了,爷爷知道他惦记着那昂贵的医药费,才不肯去治病的。可前天父亲却给我交了学费,还买了一大堆好吃的说是给我补补营养。

参加学校演讲比赛,我请父亲去听,父亲说:“我儿子有出息了,去、一定去,你就放心比赛吧!”

比赛开始了,我却抽到第一个上场,面对从来没有过的陌生感,十分紧张!心怦怦跳个不停,手心也捏出了汗。然而,我习惯地将目光向前扫去,突然眼前一亮,我看到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分明坐着父亲。我一下显得十分镇定,我发挥得极好,后来走下讲台掌声还响个不停。

演讲结束,我穿过一排排座位走到最后一排,那里竟然空无一人,父亲根本就没来参加我的演讲。

当天下午捧着奖杯,一路跑回家,我想给她一个意外的惊喜,然而,老天开玩笑地给了我一个更意外的惊吓。父亲走了,听着晴天霹雳的噩耗,手中的奖杯滑落在地上,我冲进父亲的房间。看着他微笑着躺在床上,床边放着一张纸,爷爷说是留给我的,上面写着:孩子你要记住,爸爸是微笑着的,即使面对死亡也坚定不移,所以你要坚强。眼泪改变不了命运,只会是带来更多的悲伤。你要做一个男子汉撑起家中的脊梁,爸爸会在天上继续爱着你。

“不哭……不准哭,你忘记了自己要做个男子汉吗”我一遍又一遍的对自己这样说,也许是为了更好受一些吧!

那一次没有流泪,只是我面前不断出现了父亲的身影,心中装满了他深沉的爱。

——追逐

[永远的父亲为题的10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红飘带高一作文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二万五千里;十二个省份;六十二座城市……这一连串的数字就是红军长征所创造的奇迹。从1934年10月16日离开江西瑞金,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当我们朗诵着毛主席《七律/长征》中豪迈乐观的诗句时,追随着毛主席的笔墨,我们回到了70年前……

红军经过恶战越过湘江,又巧妙地利用战术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几十万大军。接着北渡金沙江,占领安顺场,抢下泸定桥,顺利通过大渡河,连续翻过几座大雪山。随后,红军进入了茫茫的毛儿盖沼泽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原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天空永远乌云密布,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红军就是一支不怕困难,迎韧而上的“钢铁之伍”。面对茫茫沼泽,大家没有谁畏惧,官兵一致,众志成城。干粮早就吃完了,连野菜都被挖得一干二净,只有用草根树皮来充饥,最后,只好狠心杀掉自己心爱的战马。但红军战士靠着坚强的毅力,战胜了一道道艰难险阻。无奈,许多战士饿倒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支打不垮的队伍,衣衫褴褛,饥寒交迫,但是他们靠着内在的精神食粮,竟能一师又一师的击退敌人的攻击,这简直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奇迹。在穿过草地的途中,心力憔悴的总理病倒了,但他身先士卒,把担架让给了受伤的战士。这种以身作则的伟大精神鼓舞了士兵,给了他们无穷的精神力量!红军高奏着胜利的凯歌:“……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坚,野菜充饥志越硬。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他们终于闯出了“恶魔”草地,踏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革命大道!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长征精神”像一条永远的红飘带,它激励着中华民族朝着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更鞭策着我们为了理想,发奋读书,勇攀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记忆作文900字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方城境内的七峰山的北麓,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城人对家乡的烩面情有独钟,不论县城、乡镇与山村,大大小小烩面馆林林总总,不计其数,于是就使得方城人对烩面的味道显得格外挑剔,成年后

离开家乡在南阳生活。一次在一家饭馆吃饭,当老板得知我们是同乡时就攀谈起来,当我问及为什麽在南阳总是吃不到家乡烩面的味道时,老板道出了其中的原由;他们刚来南阳开业的时候,同样的师傅,同样的工序,同样的配料,但做出的面总是对不上味。后来他们想到了水,于是就从老家取来水做,结果就对上了味。但由于从老家取水费用高,面食生意利润微薄,后来就放弃了。一段谈话沟起了我对往昔的回忆;那是在家乡念中学的时候,每个星期天的中午妈妈总要蒸上一锅家里平时都吃不上的花卷馍并挑十几个掺白面多的装在一个编织提蓝里,于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背上一篮子花卷馍和书包披着金色的晚霞步行七八里路朝着学校走去,学校对面有一家烩面馆做的烩面特好吃,但一碗烩面二元钱,我一个星期的伙食费才二元钱,后来我好不容易赞足了二元钱又约了一个同学一起羞羞哒哒地溜进了面馆,报了饭两个人坐在一个背静的角落里等着。只见面馆师傅麻利地拿起面饼两手用力一拽,再向空中一抖,那饼变成长条,那长条上下翻飞打在案板上啪啪作响,那景象着实精彩,不一会儿两碗热气滕滕的烩面端到面前,那香味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加上蒜苗和香菜的清香真叫人热血沸腾,食欲大开,正在我们吃得满头大汗的时候,面馆里进来两位小镇名人,一位是派出所的副所长,另一位是卫生院的刘院长,两个人坐定后看到了我们,那位副所长说;“现在的学生还能吃上烩面,我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拿两个红薯,埋在学校附近的地里放学后挖出红薯用火烧熟就是一顿午饭”。刘院长说;“我还不如你呢,我每天中午放学就拿上碗到庄上讨饭,实在讨不来,我就穿上脏衣服,脸上抹上土,拄着两根棍装成瞎子,果然凑效,讨饭更容易。”听完他们的话,我不禁感叹;“嗨/我本想背着家长吃碗烩面解解馋,不料在这里竟吃出了一段学子求学的‘小镇春秋’来。”

是啊/为什麽我们都留恋自己的故乡,因为故乡有着我们太多太多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愿它,永远雄姿英发作文700字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我总爱不时望一望它——学校转角处的黄桷树。时光多么会打扮它呀!一条又一条围巾围在它的身上,一片又一片嫩叶别在它的发间……六年如白驹过隙,我的身边变化了太多太多,可唯有它,依旧雄姿英发。我愿它永远这样,因为它是我与她的友情见证……

嫩叶初绽

在微风渐暖的开学之季,我们相见了。在满树新绿下,我们手牵手,止不住欢快的心情,上蹿下跳。够白云、挥蝴蝶、逐微风,玩得大汗淋漓。我们一屁股坐下,仰望耀着新绿的嫩叶,那么充满生机,恰是我俩幼嫩的友谊。那会儿是一年级。

绿叶荫浓

迎着夏的明媚,我们拿一根短绳,奔向黄桷树。一个、两个、三个……我俩数着数着,也记不得跳了多少了,便索性将绳一扔,唱起歌谣。头顶茂密的绿叶为我们遮阳,幼稚的歌声回荡。那会儿是二年级。

黄叶飞舞

寒冷的秋风不断击打着我,但都比不上你冷冷的话语带给我的创伤:“你太不顾及朋友的感受了,让我在秋风中等了你半个小时!绝交!”因为那次失约,我们的友谊分裂了。伤透了心的我不知不觉中走到了黄桷树。你也在那儿!黄叶飞舞落下,擦过你被泪水洗刷的脸颊。我牵了你的手,相视、笑了。那会儿是四年级。

寒绿高挂

顶着凛冽的寒风,我依然牵着你的手,走向黄桷树。树的绿叶多么顽强,在冬的进攻下仍高挂枝头。我不由得想到我们的友谊,它即将面临分别,它抵挡得住吗?我们视线相遇了,无数话语涌到嘴边……想说出,说不出,一切尽在眼神中交流……终于,相视一笑、重重点点头。黄桷树在冬日依然生机勃勃,我们会永远是好友的!那会儿是六年级,我们即将分别。

学校转角处的黄桷树——直至今日,它仍挺拔笔立、雄姿英发!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风景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每到六七月份,乡下的麦子熟了,变成了我和小伙伴一年之中最快乐的时光。

麦子熟了,一阵风吹来,田野上顿时隆起一片巨大的金黄色的麦浪。玩儿我们就站在这片麦浪中间。感受着淳朴的麦香。

没有几天之后就开始收麦子了那时。每当有收割机来说,麦子时,小伙伴和我都会高兴的跟在收割机和大叫。散发出天真无邪的声音。

轮到我家了,我的家里人比较喜欢保持传统,采用镰刀收割,爷爷奶奶熟练地抓住一把麦杆,一干一刀下去卖就割了,我跟在后面帮他们拿着锄头。

看着爷爷奶奶满头大汗,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上流下来。我说道。爷爷奶奶你们休息吧,我来帮帮你们。我模仿着他们收麦子时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模仿,那些来首先要先抓起一把麦秆,我照着他们的样子。一把手抓了过去。科学之八仙八改下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分分玩我的出手速度一次养父三次还是没抓到。最后我只能抓紧六七个麦秆,我稍微提起麦秆,轮到挥刀了。往年多也向上一提单班人并没有割下来,我急了运用了巨大的力气,一个手动差点被割下来,我下来惊魂未定,坐在地上,

爷爷奶奶看到了我这很惨的样子,笑着说。傻孩子,玩去吧我们不累。

当所有的麦子都被割好之后,我和爷爷奶奶其因竭力将所有的麦子都装上了车,他们在前面拉车,我在后面推着车,在车宝能闻到一股十分浓郁的外销,我不心陶醉在里面了。

这样的风景真是好美。好,全部压愿这样的风景。变成永远的风景。永远的保持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我们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的暖,漫过时间的河,拂过久闭的心扉。我时常在想:如果能不长大,那该多好啊!我就可以把重要的人和开心的事永远埋在心底了。可是,时间永远在我们身后,挡着回去的路啊!

我七岁时就开始学舞蹈了。在舞蹈班,我跟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小钰是我们班的焦点,她总是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小婷文高又瘦,舞蹈功底是我们班最好的,她还经常教我们跳舞,就算叫她“小老师”也不为过。还有就是小麟,他是我们班年龄最大的男生,很有带动性,我们平常都会按照他人指示去跳好每一个动作……

一路走来,从几十人到几个人,旁人只看到我们在灯光下闪耀的身姿,却不知道我们曾经有多努力。记得有一次,我们要面临舞蹈考级演出,又得去外地参加比赛,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天都待在舞蹈室,可屋漏偏逢连夜雨,我的脚在练习中扭伤了,连续两天没去。伤好回来时,我明显跟不上进度,只能利用大家休息的时间勤加练习。我以为,我是孤单的,可是,在我练习的时候,大家都热情地过来指点我踩点,帮我打节拍……我几次想放弃,他们一个个鼓励我、鼓励我。小麟说:“没关系的,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小钰说:“再难我们也会陪着你一直练下去的!”小美还过来抱了抱累坏的我……我很意外,也很感动,含着泪努力地练习着。音乐再次响起,小婷几个站在我前面,仔细地教着我每一个动作,其他人在后面陪我练习,整齐有序。

很快,我们迎来了舞蹈考级演出,我们在灯光下起舞……最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舞蹈队里的人,全都拿到了考级证书。

我知道,时光不老,岁月如歌,总有一天我们能会走散,但那份情,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英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心目中的英雄,他或许惊天动地,或许平凡无奇,但一定是我们心中最尊敬、最伟大的人。有这么一类人,他们默默地为他人服务,用自己的生命,换来责任,他们就是——英勇无畏的消防官兵。

就在前不久,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了一起森林火灾。当时,消防官兵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

在这批救火官兵中,有位名叫蒋飞飞的青年男子深深的触动我的心弦。今年还不满30岁的他,本应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将与女友结婚。“等我回来!”留下这么一句话就义无反顾的走了,可谁也没想到,他这一走,竟是永别。

据幸存者回忆,当时地形复杂,又遇风向风力突变,一瞬间,大火便像一条巨龙肆虐着从山谷冲上来,黑烟腾腾升起,还伴着噼里啪啦的爆炸声,整个山头被一片火海包围,“快跑!”只听见不知谁大喊一声,大家拼了命的往前跑,火像个可恨的恶魔,在战士们的身后紧追不舍,他们的衣服已经烧着,甚至能够感受到背后的温度,就像被烧烫的熨斗烫糊了皮肤。一颗颗树木被大火烧断,倒在了山体上,火苗趁风势乱窜,来不及逃生的战士们便被大火包围了,大火过后只剩下一片焦土以及满地残骸……

据统计,这次有30名灭火队员不幸牺牲,除了3名是当地群众外,其中27人是来自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的兄弟,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

他们疼,他们怎么不怕?可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的人,就是英雄。

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去及时制止,灾难会变成更大的灾难,伤亡会变成更大的伤亡。逃开,是人之常情,而不逃,叫作责任。面对火险,他们冲锋陷阵,临危不惧,他们是新时代的超级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清明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伴随着春姑娘的步伐到来了,而今年的清明节恰好与诗句描绘的相反,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清明节前一天,爸爸妈妈就带着我回乡下给爷爷扫墓。一路上桃花儿红,杨柳树绿。我们捧着鲜花,拿着祭品来到爷爷墓前。爸爸把鲜花轻轻地放在爷爷墓前,妈妈把祭品一一摆开。随后爸爸妈妈点燃了几炷香,端端正正地插在坟前。随着一股股青烟飘向远方,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有一次,我在荡秋千的时候,荡着荡着,突然,我手没有抓稳,把自己给荡飞了出去。我趴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爷爷赶紧跑过来,一把把我抱了起来,拍拍我身上的土,擦擦我脸上的灰,温柔地说:“我的乖宝贝,哪里摔疼了?不哭,不哭,爷爷带你去买冰激凌。”一听到冰激凌,我马上破涕为笑,爷爷看见我笑,也跟着笑起来。想到这里,我潸然泪下。

爷爷,好想您再叫我一声宝贝,好想您再给我买一支冰淇淋啊!爷爷,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怎样?虽然您离开了我们,但您对我们的爱永远在我们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