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

永远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永远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永远问题。

分享

浏览

4757

作文

504

永远的苏武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风雪中,我看见你的牛羊瑟瑟发抖。

薄雾里,你瘦弱的身躯,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你,还好吗?这么多年,你受的委屈,我都看在眼里。“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鬼”,你不为权钱所动,从容赴死,身陷大漠,一去十九载!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九载?何况,你身单影只,陪伴你的,只有你的羊群,只有你的不离不弃的旄节啊!

伴长风而起,随寒霜而眠。饥寒交迫中,你吞咽草皮,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命,铮铮傲骨,震撼了单于,羞煞了那些随你而去却投降匈奴的碌碌小人。

单于想重用你,怎奈你婉言谢绝,至死不渝,忠于大汉。于是,你被放逐到北海。单于愚蠢地以为,时间会击碎你的信念,北海的风雪尘沙会磨去你的棱角。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你的忠诚,昭日月,垂千古,风吹不摇,地崩不裂。

当年,你英姿勃发,带领军队,手持节,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戈壁。如今,你后悔了吗?面对大漠,你的内心是不是荒草萋萋?面对一群难懂你心的羊羔,你是否觉得心痛?十九年的风霜,十九年的雨雪,你竟坚持了下来。无数个日夜里,我都在想,这样的坚守,你究竟为了什么?

或许,你投降了,就不必再受这孤独之苦,就可以再像当年那样意气风发。其实,我都知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便是你坚守的动力源泉,你如高山雪莲那般,执著而圣洁地守望你的大汉,你的君王。

北海的天空,因你而湛蓝。小白羊温顺地依偎着你,偶尔嬉戏奔跑,看似安详平静,背后的凄楚,只有你自己懂得。朔风凛冽,一间漏风的草屋,一盏在寒风中摇曳的灯火,还有那湾斜挂胡杨之巅的冷月,与你作伴,抚慰你的孤独和寂寞。

有这些朋友,夫复何求!

此时,迎春的风已吹至南国,你那里,冰雪融化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成长寓言故事: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朋友作文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的我们,哭过、笑过。

在雨中五个人挤过一把伞,总是夹杂着那么一点氛围,让每个人的心底都暖开了花。大声叫着,互相推着挤着,却只是为了让对方再多一点点空间,不会淋到雨。那时的我们,永远都想保护自己在乎的人。

上初中了,大家都分了班,以前的同学有大多半不在同一个班上,每人都有一点失落,又有一点兴奋,期待着自己新的生活。时间久了,没有了那份期待,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麻木了。以前的同学彼此都像平行线了,曾经相交过,却又都回到了另一条轨迹上。感情深一点的,也只不过是笑笑而已;感情浅的,就像陌生人般,擦肩而过。那时的我们,开始渐渐忘记了曾经说的。

初一的开始,朋友并不多,只习惯于和自己认识的人聊会,然后只是坐在椅子上发呆罢了。努力的学习,却发现自己没有那份干劲了。看着同学们的身影,总会想,我们能成为多好的朋友呢?却只是想想而已,连打招呼都不敢。那时的我们,彼此的世界岔开了。

初一的下一个学期,同学熟识了,心里却依旧的生疏。开始寻找自己以前的玩伴,却发现童年的影子不见了。慢慢与班上以前的同学交流,发现彼此变了,但那些记忆还在那。于是,和那些朋友成为了形影不离的死党,经常打打闹闹,却从未吵过大架,只是调侃而已。那时的我们,又重新找到了自己该珍惜的。

初一的中段,大家都开始努力了,没由来得会对老师有抱怨,只怪学科太多。每次考试完,大家都会心惊胆战的等待着结果的公布。可总会有些结果不尽人意,朋友考的不好,看着她哭,心里会莫名得揪着疼,只顾着安慰。劝好了,代价却是吃的,只好无奈笑笑,谁叫你考的比人家好呢。那时的我们,总是在乎着自己该在乎的。

随着时间的消逝,友谊越发的深厚,也越来越依靠彼此,在心里也越来越怕失去这份珍贵的情感,所以小心翼翼的呵护着、珍惜着,只希望它不会在自己的世界消失。那时的我们,都学会了依靠,学会了珍惜。

我珍视自己的友谊,也希望我的朋友会一样。要知道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有个位置是属于你们的。累了,就回来歇歇吧……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丰碑作文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灵被深深的震撼了,刘胡兰是多么伟大啊,小小年纪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3岁啊,正是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候啊,她却在军营里到处忙活,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我们现在正直13岁,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的是清闲、舒适的日子,我们怎么能跟刘胡兰比呢?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从此,她开始逐步了解“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道理,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

有一回,八路军把敌人的一个团给包围了,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想到前线去帮忙,队里的首长奉劝她们说:“前线正在打仗,很危险,还是不要去的好。”刘胡兰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她们毅然要求到前线上去支援:“那些战士们为了国家,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不怕,我们也不怕!”首长说服不了她,只得让她们去帮忙。在战场上,她们不仅救死扶伤,还帮战士们运送炸弹,表现的一点也不比那些战士们逊色,一直忙到天黑才撤军回营。那时,她才13岁。

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她就发动群众与日本主义者斗争,她经过重重的困难,在1946年6月时终于正式被中央批准为中国共产党的候补人员。那时,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那天,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面对敌人的威胁,她临威不惧的对敌人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看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样子,把刘胡兰和逮捕的6位革命人士当场铡死。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永远的占据着她的心,所以她才能从容的躺在侧刀的下面,她那永垂不朽、坚贞不屈的精神依然在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勇往直前。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着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毛泽东述说了这件令人悲愤的事。悲就悲在刘胡兰这么小的年纪就英勇的牺牲了,愤就愤在国民党反动派连这么小的小孩都要残杀,实在是可恶!毛主席听完后,悲伤的问:“她是共产党员吗?”“是啊,她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共产党员啊!”任弼时动情的说。毛主席触景生情,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是啊,刘胡兰在她青春年少的时候,把她的一切都贡献给了革命,贡献给了人民,贡献给了正义!我们为中国有个这样的英雄豪杰而感到高兴,她的名字将永远留在人们记忆的深处,她的品格将永远撒拨在那些正义人士的身上,她短暂而又悲哀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首流传至今的伟大颂歌!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普通玩具店的橱窗里,陈列着一个精致的布娃娃。它穿着一条镶着蕾丝花边的粉红布裙,大大的眼睛,微翘的嘴角,脸上呈现着可爱的微笑。它叫安妮,可它那时并不知道。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个女孩走进了这个小店。它打量着店里的玩具,忽然,她的目光落在了它身上,眼睛里流露出欣喜。她喜欢它,于是,她就把它买回了家.

每天,她都和安妮一起玩,一起睡,形影不离,把安妮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妹。安妮睁着它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微笑着看着它的小主人,它把她当成了姐姐,它感到它和她在一起生活很快乐。

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容易过去,一场大病夺去了女孩的生命,女孩永远地走了。而安妮,也被当作废品扔进了垃圾箱,一辆垃圾车把她拉走了。它被挂在车的把手上,清冷的风把它的身子吹得一飘一飘的。它望着女孩的大房子,回想起曾经与女孩共同度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心中有着难忍的痛。

很快,它被垃圾车运到了一个垃圾场,它被抛到垃圾堆中。堆积如山的垃圾在焦烁的阳光下散发出刺鼻的腥臭味,安妮洁白的脸上沾满了污垢,精致的布裙也变得肮脏不堪。它静静地望着蔚蓝的天空,它想哭,可它只有微笑。

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一个穿着漂亮的女孩发现了安妮,把它用一个白手帕包起来,带回了家。女孩很仔细地把它洗干净,放在一个小桌子上,笑咪咪地望着它。安妮感到这位女孩就像它曾经的小主人,它又得到了快乐。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女孩买回一个比它更漂亮的洋娃娃。从此,女孩每天就陪伴着洋娃娃,再也不理安妮了。安妮的脸脏了,没有人给它去洗,孤独的安妮,再也没有人去陪。一次暴风雨过后,被遗弃在窗台上的安妮被风卷走了。

安妮被风吹到了空旷的原野上。它仰头望着天,天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淡,安妮的耳边似乎听见,一个熟悉亲切的声音正从遥远的天际向它呼唤:“安妮,安妮!”过了一些时候,一阵疾风吹过,安妮随风飘向空中,向着那个女孩呼唤的方向飘去。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时光一点点地流逝着,没有人知道安妮后来怎么样了,也没有人知道安妮又被风吹到了哪些地方,更没有人知道,安妮那张白皙的脸上,是否还挂着那淡淡的、甜甜的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长征

全文共 1048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朝,在他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曾接见过一位接近百岁的老红军,当时,李源朝对这位老红军说:“我们要向你学习,所有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像你那样做人,像你那样做共产党员,像你那样保持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你就是我们学习《党章》的一个生动典型和生动范例!”

而在古城扬州,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大人到孩子,大家都认识这位老英雄、老模范、今年已经百岁高龄的离休老红军。你随便在路上询问一个行人,“听说过那位百岁老红军吗?”那人家一定会告诉你——“当然!”

人们认识老红军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最多的是这三种情况:年龄小些的会告诉你,老红军是自己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岁数大些的会告诉你,听过老红军的报告;其他人嘛,他们也会告诉你,他们在电视里、广播里看到过、听到过老红军的事迹报道。

那你就要问了,这么出名的一位百岁老红军,他究竟姓是名谁呢?

你别着急,我这就告诉你,百岁老红军叫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一位享受正军职待遇的离休老干部。参加过长征、三次过草地的他,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参加大小战斗150多次,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荣誉勋章。

你又要问了,一位百岁老人,那他的身体怎样、精神又怎样呢?

我跟你说,如果刘应启老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一定不敢相信他已是百岁老人,因为他走起路来步伐仍旧那样坚定、稳健,全身依然保持着那副笔直的军人姿态;虽然看上去显得有点瘦弱矮小,但精神抖擞、气宇不凡,简直要赛过那些十八、九岁的小年轻呢。

说到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刘应启十八、九岁时候的故事。

整整一百年之前,也就是1911年的9月,刘应启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刘应启小的时候,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是个放牛娃。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不甘贫困、不愿被剥削被压迫的他,在1930年2月,离开了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与他搭伴同行的,是他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叔叔。

那是一次秘密的出走,叔叔连在婶子面前都没有透露一点风声。当时,正值春寒料峭的时候,刘应启在为大伯家放牛。天刚蒙蒙亮,刘应启和叔叔就起了个大早,赶着一头牛,沿着田埂向村外走去。到了村口,刘应启把那头牛拴在山坡上,就和叔叔一直沿着大路去寻找红军部队。两、三天之后,他们终于在离家百里之外找到了一支红军的小分队,并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参加了革命——当时,因为赶路,刘应启和叔叔的脚上都打起了好几个水泡。

三年之后,刘应启因为在战斗中不怕牺牲,打仗勇敢,经历了多次生与死的考验,而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1933年6月26日,跟随部队转战到四川王长坝时,刘应启和4名战友被召集在一起,光荣地面对着墙上马克思的画像,举起了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70多年之后的今天,刘应启依然还能够清清楚楚背诵出当时他在宣誓时宣读的入党誓言,而且,他说,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后毕生执着的追求。当时他的入党誓言就是——“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你也许要问,参加红军之后,刘应启有什么战斗故事吗?

当然有了。从参加红军、到八路军、再到志愿军,23年金戈铁马,刘应启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身经150多次战斗,立下战功无数,头上、肩上、腿上、脚上也留下了一块块枪伤疤痕。

我就先来讲一个发生在刘应启跟随红军长征时的战斗故事。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强渡四川嘉陵江,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在强渡之前,部队首长临时组织一支32人的突击队偷渡过江。刘应启时任团宣教股长,被指派参与行动。

借助苍茫的夜色,突击队勇士乘坐小船、牛皮筏直向对岸,不料船过江心为敌人所发觉,密集的炮弹、子弹倾泻而来,勇士们牺牲的牺牲,受伤的受伤,落水的落水。二月的天气,江水寒冷澈骨,加上战士大多不通水性,动弹不得。这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从刘应启的头顶穿过,所幸只是伤了一层头皮。

负伤后的刘应启,凭借他小时候练就的水性,终于艰难地回到了战友们身边。一支32人的突击队,只有他一人生还。

偷渡失利成了后来强渡成功的前奏,而刘应启头顶的那道弹痕,至今还清晰可见,老人微笑着说,“那是历史留下的永久的纪念”。

再来讲一个刘应启在担任八路军129师28团团政委时,巧遇邓小平的故事。

那是在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当时,刘应启任28团政委,激战中,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战斗中并使用化学武器。当时,28团的一个连在攻占火车站时遭遇日军的毒气弹袭击,包括营长、连指导员在内,全连100多人中毒。紧急关头,他奉命去见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师机关驻地,刘应启见到了正在和大伙一起吃饭的邓小平。亲切、和蔼的小平同志在起身和刘应启握手、让座之后,详细询问了他们的作战情况,叮嘱刘应启一定要保护好伤员和老百姓,并鼓励他们多打胜仗。

而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刘应启与漂亮的女军医田静之间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且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于是,在1953年7月28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第二天,刘应启和田静这两位志愿军战士用鞭炮代替了枪炮、婚礼代替了葬礼、洞房代替了营房,他们在防空洞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战地婚礼。因此,刘应启和田静也成为赴朝以来志愿军部队里的第一对双飞的鸳鸯,婚礼当然也成了欢庆胜利的一场庆典。

说完了战火纷飞的战争故事,让我再来给大家讲几个这十几年来老红军刘应启身上发生的新故事。

你也许又要问了,作为一位老红军,建国之后大概就到了离休的年龄,还能有什么新故事呢?那你就错了,自从1965年离休之后,41年来,刘应启始终保持红军本色,行万里路、讲千堂课、育百万人,积极帮扶困难群众、支持希望工程,续写着老英雄辉煌的人生篇章,先后荣获全国、全军“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先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希望工程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

刘应启享受的是正军职待遇,一个月有好几千元工资。但是,刘应启的生活一直非常朴素,早饭是烧饼夹油条,晚餐是稀饭馒头加咸菜,吃一顿菜肉水饺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为了节约,刘应启早已戒了烟、酒、茶,就连写东西的稿纸,都要正面写完了反面写,旧文件的背面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一年到头,刘应启几乎不添置什么衣服,始终穿的都是军装。家中仅有的几件家具也陈旧简陋,一张饭桌已经用了三十多年,厨房里的那台老冰箱,油漆已经剥落,磨损的把手上缠着厚厚的一层胶布。

这么说来,像刘应启这样节俭的生活,银行里一定存了两个“百万”了吧?

但事实上,他却又没有一分钱的存款。那他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用刘应启的话来说:“每个月的工资,留下一部分保证家人生活,其他的,用来办点实事,办点好事。”

刘应启所说的办点实事、做点好事,就是资助失学儿童、帮扶困难群众、捐助受灾地区。每个月,他的收入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捐出去了,剩下的钱就是过日子和贴补孩子,本可以腰缠万贯的他两袖清风、甘于清贫,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刘应启说:“我的钱都是党和人民给的,现在回报人民是很正常的。”

说到这些,就得再插一个刘应启自称“梅岭老头”的故事。

前面我介绍过,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的离休干部,这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就位于因民族英雄史可法而著称的梅花岭一侧。

有一天,两位老师模样的人来到干休一所,打听一位“梅岭老头”。

原来,前不久,有位老人到过他们杨庙乡茶场幼儿园。第一天,他是路过,发现那里缺图少图书和文体器材,他沉默不语;第二天,他又来了,专门送来了1000元钱和300本小人书。老师询问他的姓名,他说了声“梅岭老头”,转身就走了。后来,幼儿园派出老师分头在梅岭一带打听、寻找,经附近居民的指点,他们才找到这来了。

幼儿园老师一提到捐款、捐书的事,工作人员就笑了,“那你们这算是找对了,我估计你们要找的‘梅岭老头’,就是我们这里的老红军刘应启。”

果然,当工作人员带着幼儿园老师一起找到刘应启,两位老师立刻认出了他。从此,“梅岭老头”就成了刘应启的别称。

1993年,刘应启通过扬州团市委与革命老区仪征市月塘乡的特困学生包金华结成了“帮扶对子”。第一次见面,刘应启就捐出了500元,这也是仪征市“希望工程”的第一颗火种。

钱捐了,刘应启还是不安心。从这个教室转到那个教室,他了解到还有不少孩子家里很困难,上学也需要帮助。于是,刘应启来到校长办公室,恳切地对校长说:“再给我找5个孩子吧,咱们达个协议,我捐资助学,你教书育人。”5个贫困生来了,刘老给每人捐了200元。校长带着贫困生,向刘老举手敬礼。没想到刘老两眼先湿润了。他摸着孩子们的头说:“你们是国家的希望,上不了学,上哪找希望啊!”

后来,刘应启专门来到团市委,办了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希望工程五年计划”,以后的每个月,刘老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资助孩子,这一捐就是五年。

这以后,刘应启读报纸、看电视,关注“希望工程”;与人谈心交流,常问“希望工程”;外出办事,也留意“希望工程”。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保存着一份统计表,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刘应启多年来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共有120多名,累计捐款超过15万元。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长征也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70多年前,刘应启参加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70多年后,刘应启心系“希望工程”,又播下了爱心助学的种子。今天,这粒种子已经发芽、长叶、开花,并结出了累累的果实,刘应启也成了贫困孩子心目中的“希望爷爷”。

刘应启常说,过雪山草地是老百姓一程一程送过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一车一车推出来的,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忘了老百姓。见到群众困难,他就想着帮一把;看到乡亲们未脱贫,他就出力扶一下;得知孩子们上不起学,他就出资助一程。2002年苏北里下河遭受洪涝灾害,他自发捐款2000元;邗江、泰兴等地区遭受龙卷风侵袭,他主动捐款2000元;2003年扬州出现洪涝灾害,他又向受灾群众捐款2000元……

2004年年底,扬州市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的送温暖活动。刘应启得知情况后,请维扬区民政局帮他物色联系一户双下岗家庭。春节前三天的早上,刘应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带着一件崭新的夹克衫、两只电烤鸡、5斤牛肉、20多斤猪肉等年货,走进了平安社区特困户赵建伟的家中。刘应启对赵建伟说,“快过年了,我给你家捎点年货。家中有什么困难,都说给我老头子听听。”当听到赵建伟的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有困难时,刘应启说,“小孩读大学的学费,由我承担。”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接受过刘应启帮助的困难群众已有110多人。

如果按一般人的理解,刘应启正军级待遇这么高的级别,省市领导又是如此的关心他,那么,他的孩子只要他动动嘴,一定个个是单位好、待遇高、出人头地吧?你别说,现在的年轻人还真的想到什么说什么。有一次,在扬州大学做完报告之后,一位女大学生还真的就当场站起来向刘应启发问道:“刘老,您的报告讲得那么好,请问,您的子女现在都在干什么?都像您要求的那样吗?”

显然,这是一个极具火药味的问题,但听了刘应启不假思索的回答,在片刻的寂静之后,礼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当时,刘应启是这样回答的:“我有三个儿女,路都是他们自己走的,两个是下岗工人,一个是农民,他们都曾经是先进工作者。现在他们都自力更生,日子过得还可以!”

1975年,刘应启带头响应号召,把女儿刘兰新下放到了金湖县塘港乡。女儿家庭生活拮据,农忙之余就到集镇上烤烧饼卖。一次,刘应启和老伴去探望女儿,看到女儿两只手被炉火烤出了蚕豆大的水泡,两位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泪。回来后,老伴对他说:“老头子,这辈子就求你一件事,把女儿调回来吧。”刘应启却开导老伴:“没有烤烧饼的,哪有烧饼吃?刘应启的女儿不烤烧饼,那王应启、张应启的女儿就得烤烧饼。”

落实知青回城政策时,刘兰新想请父亲出面把一家的户口迁回扬州。刘应启对女儿讲:“农民的孩子可以种田,红军的后代也能种田。而且,红军的女儿就得做个好样子给人家看看!”父亲的教诲,刘兰新全部听进去了。后来,刘兰新不论是种田、还是烤烧饼,不论是做晒粮工、还是当会计,她都干一行爱一行,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当选为县、乡人大代表,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直到现在,刘兰新的一家还幸福快乐地生活在金湖农村。

在扬州城北吕庄小区,有一个摩托车修理摊,摊主叫刘中冬,他是刘应启的二儿子。那年,公安干警队伍扩招,刚从部队复员的刘中冬去报考并通过了考试。可鉴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刘应启劝导刘中冬:“咱们家的孩子,就别去赶那个场子吧。”结果,刘中冬没当上警察,几年后所在单位倒闭他不得不下了岗,于是就在这里摆下了摩托车修理摊。

再后来,刘中冬的妻子张经梅也下岗了,一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扬州军分区领导知道后,亲自上门征求刘应启的意见,看看给张经梅重新安排个什么岗位。面对军分区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从未向组织开过口的刘应启在沉默了一阵之后说:“不好意思,就麻烦你们一次吧,要照顾,就批个报亭让她卖报吧。”刘应启提出的“照顾”,只是请组织帮助批个卖报纸的报亭。军分区领导听了十分感动,回去后,以最快的速度与地方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很快就让张经梅在史可法西路上卖起了报纸。

也许你要认为刘应启这样做太“无情”了,但事实上,刘应启在心里深深地爱着孩子,只是在党性原则和亲情之间,他总是首先选择前者。因此,私下里,刘应启甚至对孩子也产生过愧疚之意。大儿媳夏小秋就曾在家中看到刘应启独自垂泪,自言自语地说自己“对不起孩子,但对得起党。”

刘应启对儿女的要求看似苛刻,但他一以贯之的行的正、做的直,决不是在表面上做政治秀,而是一种对党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因此,他的亲人都能理解他、支持他,并更加的关心他、孝敬他,刘应启的家中始终充满了融融洽洽的亲情、温情。

休息的时候,刘中冬喜欢从背后亲切地搂抱着刘应启,一老一小开心无比。他曾告诉要好的朋友说:“做老红军的子女不轻松。不过,家人都很理解父亲的做法。我们小时候,他就经常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人们都说,人老了就会有一种“隔代亲”,平时,刘应启也非常疼爱孙子刘文斐。每逢孙子来吃饭,他都会专门去买孙子爱吃的烤鸡。每个月零花钱和春节的压岁钱,他也会早早地备下。但就是这个心爱的孙子,几年前中考成绩差了几分,不能被理想的高中录取。有人给刘应启出主意,凭老红军的面子,找人说说情进高中一定不成问题。可是刘应启不同意,最后送刘文斐进了一所职业学校读书。刘文斐毕业前以优异的成绩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目前在市区一家西餐厅工作。

谈起爷爷,刘文斐不仅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意,反而是一脸自豪的神情。他说:“尽管很多人认为爷爷‘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从小就很尊敬我爷爷,这个时代别人做不到的,爷爷却做到了,这有多伟大呀!”

哎呀,你一定要怪我了,说了好几个故事了,怎么还没有说到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啊?那两个“百万”究竟指的是什么啊?

我现在就告诉大家,两个“百万”是指刘应启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听过他报告的一百多万人次——这两个“百万”,指的不是金钱,却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丰盛无比的精神财富。

刘应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是个放牛娃,根本上不起学。参加革命后,刘应启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从不错过读书识字的时间和机会。直到现在,只要有新思想、新名词出现,刘应启都会认真学习。刘老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还经常提醒和帮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习。每当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好文章,他都要拿到街上自费打印或者复印,发给党小组成员人手一册。

刘应启所住的房间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床头放了好多书,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史》、《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学习问答》等等。翻开这些书籍就会看到,不少地方都被他用红笔划了横线。紧靠着床头还有一张简易书桌,以及用一块废弃瓷砖和一把坏了的自行车软管锁做成的“镇纸”。

读书看报是刘应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等十多种报刊,每当有新的政策法规出台,他都找来阅读学习。刘应启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睛却不花,现在还能用放大镜读书看报。而且,他还有个边读边作笔记的好习惯。由于上了年纪,他抓笔的右手往往写着写着就会不听使唤,钢笔经常会滑落到地上,他就弯了腰捡起来再写,捡了掉、掉了捡。就这样,刘应启居然写下了100多万字的学习体会和读书笔记,剪贴的资料本摞起来足足有一人多高。

这是第一个“百万”,是说老红军刘应启的百万读书笔记。另一个“百万”,说的是听过老红军刘应启作报告人超过了百万人次。

自从1965年离休以后,宣讲红色经典、传播光荣传统,成了刘应启41年来离休生活的主旋律。当年最早听过他报告的那些孩子,现在都有40多岁了,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在听着刘应启的报告。

刘应启说,“离休了46年,我是一直坚持正常上班。别人在机关上班,我到学校、工厂、农村、机关去上班,上班做的事就是讲革命传统。”

扬州梅岭小学,刘应启在这里已经担任了30多年的校外辅导员,1996年,他在这里创建了少年军校,以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搞一次“阅兵式”,并邀请刘应启出席。梅岭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回忆说,“前几年的一次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到校外开展活动,因为不是很远,老师和学生都是走着去。老师们把刘老送到校门口,帮他叫了辆出租车。没想到的是,刘老知道大家都是走着去,便甩开大家径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附近的社区也经常请刘应启去讲课。有一年夏天,丰乐社区居委会邀请刘应启去讲党史,考虑到他的年事已高、天气又热,社区就和刘应启说好只讲一刻钟,但刘应启说必须要用40分钟才能讲清楚。那几天,正是扬州最热的时候,社区学堂里又没有空调,只有两台台扇,近一个小时的报告讲下来,刘应启早已汗流浃背,不停地给老人递着毛巾擦汗的主持人眼睛也湿润了。台下的听众近距离地感受到老红军、老党员为人处事的态度,心中对刘应启又多了一份尊重和敬佩。

机关、学校、工厂、部队邀请刘应启去作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报告,刘老是有求必应。尽管是有请必到,可刘应启把“老党员、老红军”的形象视为第一生命,他给自己“约法四章”:一是邀请单位两公里之内的,一律步行;二是不收取任何劳务费;三是不收邀请单位的礼品;四是不参加宴请。每次报告前,刘应启都精心准备,稿子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每次报告后,刘应启上车时都要让陪同人员打开汽车后备箱,亲自看看里面有没有主办单位送给的礼品,一旦发现,当即拿下来,婉言谢绝。

刘应启离休了46年,也宣讲了46年,当年战斗过的晋冀鲁豫、湘鄂赣大地、巴山蜀水、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淮平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扬州,刘应启常年担任30多家机关、院校、企业的政治教育辅导员,先后为800多个单位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总数超过了100万人次。

刘应启讲历史、讲传统,从不给自己个人摆功劳、论成就,而是为了联系社会实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架起一座用革命理想、社会主义理论来沟通的桥梁。多次现场聆听过刘应启报告的共青团扬州市委书记曾经这样说过,“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报告,讲这些革命传统,刘老他还是在长征,还是在播种啊!”

刘应启不仅通过作报告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而且,他还在耄耋之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社会没有旁观者,党员都是主人翁”。只要需要,事不关己也要管起,事大事小都要管好。每次植树造林活动,刘应启都积极参加。2003年植树节前一天,部队参加蜀岗风景区义务植树活动。刘应启得知后,肩扛铁锹就上了车。干休所的领导考虑路途较远,劝他不必参加,可是不管工作人员怎么劝说,他还是走进了队伍中,与官兵们一道挖坑、培土,一直坚持到最后。

2003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高邮湖湖水暴涨,形势十分危急。那几天,刘应启坐不住了,不时去打听抗洪救灾的消息。当他得知分区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即将开赴抗洪前线,刘应启就像当年战场上的自己一样,当即找到所领导请战。“哪能让您老上呢?”所领导当然不同意,但刘应启将自己的胸脯拍得咚咚响,他说:“别看我九十几岁了,但我骨子里有股子劲呢!”所领导拗不过他,只好同意将他送到了大堤上。刘应启拄着拐棍,指挥保障分队送茶送水。面对抗洪官兵,他大声为他们鼓劲:“同志们,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人定胜天!”刘应启的鼓劲声,伴着官兵们的呐喊声,盖过了咆哮的洪水声。

平时,不论什么社会公益活动,只要有空,刘应启都积极参加。驻扬部队官兵为扬州火车站义务劳动,当时已经94岁的刘应启也亲自上阵。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所领导本来没打算让他参加,可刘应启非要亲眼看看新落成的火车站。到了现场,官兵们都劝他看看就行了,可刘应启很较真,一定要拿起扫把跟大家一起打扫不可。他说,火车站是扬州人的百年梦想,扬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一定要为火车开通出点力。

在关心扬州建设发展的同时,刘应启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老家,关心那里的发展。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刘应启修建“红军井”的故事。

刘应启的老家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位于大别山的腹地,从十八、九岁离开家乡投身革命转瞬就是76年,这块贫瘠的土地是刘应启的衣胞之地,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山山水水始终魂牵梦萦,甚至当年为参加红军而没来得及赶回家的那头牛,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回去,离休后虽然去过几次,但来去匆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牵挂家乡的刘应启计划重回家乡,第一年,因为华东地区突发特大洪水,使他的计划泡汤;第二年,他要去北京出席英模报告会,家乡又没去成。第三年,刘应启终于踏上了重回家乡的旅程。

刘应启知道,同富饶的江苏、优美的扬州相比,家乡仍然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因此,他给乡亲们带去捐助的钱物。同时,刘应启感到,家乡更需要知识,特别是家乡的干部更需要知识,有了知识他们才能带领群众奔向富裕之路。因此,他还特别买了十几本笔记本、十几支钢笔,郑重其事地亲手交到接待他的县长、乡长手中。他说,家乡经济困难,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但提高文化知识、发展生产力才是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送给你们笔记本和钢笔,一是希望你们多读书多写心得笔记,二是希望你们密切联系群众,多作调查研究。

临行前,刘应启看到村民吃水要到五六里外的山沟里去挑,就找到村干部,掏出口袋里仅有的钱,对他说:“乡亲们没水喝,是不是打口井?我这里有2000块,不够,回扬州我再给你们寄。”很快,井打好了,乡亲们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饮水思源,乡亲们于是特意在井口边刻上了三个字——“红军井”。

离开老家的八十年里,刘应启曾先后回去十几次,每次回乡探亲,他都想着要给乡亲们带点礼物。建国初期,他带去抽水机泵;困难时期,他送上米面粮食;发展经济,他又运去了花木苗种——细心的刘应启总是将家乡最需要的东西送到乡亲们的手上。

为了让乡亲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从2002年起, 90多岁高龄的刘应启连续三年带着自费购买的花木、乘着自己雇来的卡车,颠簸10多个小时,亲手将花木送到故乡的乡亲们手中。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了,一路下来刘应启疲惫不堪,看着仍然兴致勃勃的老人,乡亲们感动了,村长代表大家给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革命,您的心意家乡人领了,路这么远,您这把年纪咋吃得消?”但刘应启说,“家乡不脱贫,我的心不安啊!”正是带着这颗不安的心,刘应启先后花费4万多元,购买了1200棵琼花、大樱花和其它数十种名贵花种送往家乡。

前几年的秋天,刘应启又带着大儿子一家又踏上了为河南老家送花木的漫漫长途。这一次,他除买了两万多元的花木外,还花了5000多元,为10个贫困户送去毛毯和慰问金。在一个特困户家中,刘应启看到他们穿的衣服又旧又破,临走时硬要把自己身上穿的外衣、羊毛衫脱下来送给他们。女主人流着眼泪不肯要。刘应启生气地说:“你们穿得不好,我这个老革命穿得再暖和、再漂亮,也是丑的,也穿不出去!”

就是在这一次,刘应启花光了所有积蓄,穿着单薄的衣服返回扬州。老伴田静见状,戏称他为“穷光蛋主义”。刘应启听了,不但没生气,还哈哈大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命名,我是孤儿出身,原本就是无产阶级!”

一个90多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坐在大卡车的驾驶室,跋山涉水,千里颠簸,来到大别山的腹地,他运送的难道仅仅是花木吗?一次又一次,几年过去了,刘应启的希望变成了现实——家乡的山绿了、花开了、树也结果了。

红军井甘露的浇灌,让树木郁郁葱葱、花圃姹紫嫣红。现在,刘家洼村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花木之乡,乡亲们也开始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每到阳春三月,刘家洼村便会琼花绽开、樱花怒放、丁香飘舞、芙蓉欢唱,村民们说,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官”刘应启给故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刘应启想得更大更远,他说,要让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都变成大花园,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生活。

刘应启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更是一位纯粹而崇高的共产党员。从1930年参军起,刘应启就把个人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党。81年来,刘应启既像一棵永远不老的青松,又像一支始终燃烧的火把,铁心跟着党,赤诚为人民,兑现着当年对着马克思画像所立下的入党誓言。他纯洁的党性、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德、伟大的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一位老红军、老干部的光辉形象,树立起了一座共产党人的巍峨丰碑!

百岁高龄的老红军刘应启说,“在我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宣讲红色经典,宣讲长征精神,宣讲革命传统,永葆党员先进性,帮助困难群众,为他们分忧解难。”

刘应启曾写过一首诗,

铁心跟党是我魂,

为党分忧是我志,

助民解难是我责,

永葆本色是我求。

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这恰恰可以用来表明一位老红军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亲的老红军的名字——刘应启,也记住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童心作文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有位作家说得好:拥有了童心,你便会拥有天真纯洁、无私无邪的品格;拥有了童心,你便会忘记生活中的琐屑愁事,快乐地面对人生。

童年是人人都拥有过、都享受过、都向往过的岁月,但是,不知不觉,童年的岁月已如流沙般在时间老人的指缝中悄悄溜走了。现在的我早已不再是原先那个扎着羊角辫,成天蹦蹦跳跳的小女孩了,看见好奇的事物也不再大呼小叫,凡是都变得沉稳,曾几何时,我也想找回它,可蓦然醒悟,童年早已逝去。为什么,人长大后就会缺少童心,甚至失去呢?

童年珍藏着我们一生的财富,它就如同一个百宝箱,而开启它的钥匙就是那美好的童心。我小时候,在爸爸妈妈的疼爱下长大。而现在呢?星期六回到家,等待我的是枯燥的作业,更何谈玩耍了,我真想时光倒流,回到那灿烂的岁月里啊!当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每当我看见幼儿园的那些“小天使”,不知怎的,心中就会猛地一颤。

对于童年的记忆和感受,还是冰心说得好:“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心,是美好的,灿烂的,是珍贵的,更是一去不复返的。童心,每当人们失去才会想起它的重要,它的蓬勃。它能让你在白头时仍然天真,让你永远保持快乐的微笑。

童年承载着我们美丽的梦幻,它是我们心灵的故乡,虽然那段岁月已逝去,但童心永远不应泯灭。虽然无情的时光带走了美好的童年,但是纯洁的心灵留下了无邪的童稚。真希望能拥有一颗天真的童心!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坐票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

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

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温馨提示:

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偶像语文作文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偶像,想必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刻着一位让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些人崇拜诲人不倦的教师,有些人崇拜光芒显耀的明星,也有些人崇拜生已育已的父母……而我的偶像是坚强不倔的残疾人。

在世界上,残疾人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他们常常受到正常人对他们的歧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付出的努力比正常人多好几倍。但是面对生活的困难和艰辛,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用自己仅有的力量去排除万难,努力地让自己过的更加地快乐与充实。这,正是我崇拜他们的原因。也许,在他们第一次面对困难时,他们感到恐惧了,他们流泪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这就是他们永不放弃,永不服输的精神,也就是这种精神才使他们撑到了现在。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失去双臂的中年男子。因为没有双臂的原因,他至今尚未娶妻生子,但是他并没有感到孤独寂寞,并且他过的有滋有味,让别人羡慕极了。他从小就学习写毛笔字,所以练就一“脚”好看的毛笔字。他每天在家写字画画,也许你会觉得这很平常,但是他并不是像平常人一样用手写字画画,而是用自己的嘴巴和脚,一开始他几次三番想放弃用嘴和脚来写字,因为他害怕会受到别人的谈论,他不想成为邻居们的笑柄,他只想一个人默默地生存在世界的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让别人永远也不会发现他。但是自从他看了电视节目里的残疾人那样精彩绝伦的表演后,他的生命里似乎有了一盏明灯。因此他每天勤奋练字画画,有时间去做一些苦力活来挣点钱。在他的家中,庭院里你会看见不少的猫和狗,这些都是他从街上捡回来的猫狗,他每天一早出去干苦力活,中午回到家给猫狗做午饭。匆匆忙忙地吃完午饭后,他又会写几幅字,画几幅画,拿着这些作品去各个小巷叫卖。有时候生意还不错,但有时候,连一幅都卖不出去。到了傍晚,他又会急匆匆地跑回家给猫狗做饭,有时家中已无食物,他就会把仅有的食物先给猫狗吃,自己饿肚子,晚饭过后,他还会和猫狗一起去散步,就这样他们过着既充实又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我的偶像,虽然他失去了双臂,但也拥有一颗无人能比的爱心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所以,我永远崇拜他,他也永远是我的偶像。

[永远的偶像语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友谊初中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往事,如同涓涓的流水,流向记忆的深处;岁月,犹如凄美的昙花,凋零在那无恒的时间;友情,犹如满天的繁星,犹如傲雪的梅花,犹如那纯洁白净的云朵,永远永远地留在我们心中。

从一年级开始,你们三个,就是我最好的姐妹。苏倩,你那坚强的性格鼓励我们走过一道又一道的坎坷;晓倩,你那刻苦的精神影响我们磨过一道又一道的风霜;益莹,你那开朗的心情教会我们过了一天又一天的幸福生活,啊!苏倩!你像那不屈的梅花,成为我们最敬佩的结拜大姐;啊!晓倩!你像那谦虚的茶花,成为我们最心疼的结拜二姐;啊!益莹,你像那娇媚的紫薇,成为我们最宠爱的小妹

可正当我以为我们三个会永不分离时,一次分班,使我们分离了。苏倩和晓倩都被分到1班,我被分到2班,益莹,学了。从此,我们相见只是淡淡地笑过,轻轻地走过。不!难道我们作为友情的幸运星永远不再绽放着光芒了吗?难道我们作为永不分离的花朵永远没有香味了吗?不!我不甘心!任凭晶莹的泪花肆意划过脸庞,任凭痛苦的哭声肆意奔腾,不可能!三年的友谊情深决不可能犹如流星般飞快的划过啊!我的心情没有任何一个词能形容,是伤心?是悲哀?是痛苦?是惋惜?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为什么?

多年前的微笑和誓言早已成为今天的泪水,朋友,你们快回来吧!我好想你们啊!

“朋友别哭,我依然是你心灵的归宿,朋友别哭,要相信自己的路……”是啊,友谊长存,这小小的分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我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离开了我们相识的花海,走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快乐五班作文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我班分为5大战国,第一大军“溢声军or彩虹糖”是左溢,和左溢所在团体RTA的大军;第二大军,是EXO的fans的大军,有鹿晗的fans,有吴世勋的fans等等;第三大军是2PM的粉,由尼坤的fans所组成大军;第四大军,Timez的饭饭;第五大军,陈晓的粉丝。

我班基本每天都VS。又要开始了,本班左溢的fans,“左溢帅,左溢帅。”“鹿晗帅,鹿晗帅”“世勋帅,世勋帅。”“尼坤帅,尼坤帅。”“舒航帅,舒航帅。”“陈晓帅,陈晓帅。”五大军不相上下,打成平手。场面激烈,热闹,东南西北中五大军开始边拍手边叫。我们在争得同时,是满脸的微笑,是快乐的内心。

鹅鹅鹅……乌鸦掠过。

优雅的上课铃响了,可明星炫还未结束。漂亮的英语老师“Miss刘”走进了教室,我们五大军团用打手势的方法来表达各种语意,各种手势动作,有的摇头,有的晃脑,有的抬手,有的甩脚,有的吐舌,有的眨眼。老师在黑板写字时,是最激烈的时候,有的站起来,有的甚至踩在凳子上,那叫一个的激动勒。坐在前排的人不需转头观赏,只要看黑板下瓷砖的倒影就ok了。老师背对着我们边写边讲,讲的激动,我们听得感动,写作业时一动不动。

下课铃响了,解放了。“你上课那个表情好滑稽哦,你那双眯眯眼一直眨啊眨,眨啊眨,好好笑,你好像一个明星哦。”“Who?”“Guess”

“Idon’tnaow”“***”“你耍我啊?”“没有,是真的,我用我的真心诚意对天发誓我说的句句属实。”“像那个眯眯眼***。”“噢~我还是不知道。”

“你好笨,傻帽儿一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在损我的同时也损了你自个儿,哈哈”

[永远的快乐五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眷恋永远的牵挂作文

全文共 1438 字

+ 加入清单

看着战友们、首长们都在忙着庆祝“八一”建军节征文,也不甘落后,翻箱倒柜,将这篇“永远眷恋永远的牵挂”博文置顶,也算是我积极响应战友们号召,提交一份征文庆祝我们的建军节!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当然能够健康的并有一定生活质量的活着确实人人向往的。为此我也养成了饭后百步走的习惯,不期望活到九十九,但愿能健康的有质量的生活着。

像往日一样,晚饭后收拾好家务与夫人一起出去散步,走至小区门口时手机响起,一看来电显示,一个不熟悉的电话号码映入眼帘,接起电话对方一声“您好”,误以为是好友,故问他怎么拿人家的手机打给我,还是换电话号码了?他接茬说,对呀刚换的。我一听不是好友的口音,就马上问他到底是谁。他问我是不是某某某,我说是呀,你是谁,怎么会知道我名字和电话号码?因为最近骗子很多,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他人的电话号码,然后行骗。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与他周旋下去,刚想挂断电话,对方说是我的战友,并且说出我们部队的番号。对部队我一直非常眷恋,对战友更是情深意重。离开部队已经好多年了,不经常联系的战友确实有。于是我移开了按在挂断键的手指,问他是哪一位战友,他叫我好好猜猜。对特好的战友分别了这多年我们还保持着密切地联系,一般关系的战友联系很少,所以我要求他讲出是我的那位战友。他告诉我是武汉的战友,叫董友咏。湖北麻城确实有一位叫董友咏的老站友,比我早入伍2年,做人做事比较精明,不属于我视线中的好友所以在部队时我与他一直保持着新兵对老兵尊重的关系。既然他说出那么多祥情,我就把他当着老站友董友咏继续通话。他告诉我部队退伍后,在企业里干了几年后下海啦,目前在广州做生意。前几天刚与辽宁的一位战友联系,得知了我的情况以及我的手机号码。所以这次做生意经过我处,想与我以及与我在一起的几位老站友见个面叙叙旧。现在与几位朋友在南京,明天到达我这儿,问我以及其他的战友是否有空。即是老兵主动相约,又是多年没有见面,加上他讲的辽宁战友又是我保持到现在的最好战友,重感情的我,对战友确实别有一番情意,听到战友要来,当然高兴不已,欣然答应明天我去机场接他,电话在浓浓的叙旧中结束。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沉浸在回忆之中,部队在我的心中已经深深地烙下一个永远不能抹去的印记,部队也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他培养了我造就了我,回地方后每每想起部队,就有一份深深地眷恋牵动着我。刚回地方头几年我一有机会就回部队去探亲,看看战友,看看首长,看看曾早夕相处的战鹰;看看宽广无边的飞机跑道,看看一望无际的绿色迫降草地,看看整齐划一白桦林,看看在草丛中穿梭的野兔和地鼠;看看令人朝气勃勃的向日葵,看看树丛中的野生蘑菇;看看白雪皑皑场景,看看曾与战友们滑过冰的河塘,看看柳树上晶莹剔透的冰凌;看看东北特有的红高粱、玉米、包谷、大豆;看看老乡家中的大炕,看看东北人特有的风俗习惯裸睡,看看烤红薯烤土豆烤玉米,看看冰葫芦串;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亲切那么地令人难以忘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岁月流逝战友们相继退役和转业,各自在不同岗位上都已成家立业。部队虽然还在,可熟悉的战友已经都退役,我回部队探亲的次数也逐步归零。与战友们相见的地方也由部队换到了地方,但是还有几位好友因相隔距离太远,只能用电话的方式进行联系,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我们的心却永远相连。几位特好的战友都会利用一切机会来相约相聚,望着岁月在彼此的两鬓累积,我们的情更加深厚。部队是战士们永远的眷恋,战友永远是心中的牵挂!

[永远的眷恋永远的牵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仰望天空,依旧是纯洁的蔚蓝。远处的一缕白云,很安逸的飘在天边,像是不经意间,被你扯下的。这时,望见你的笑,一切都是温暖的。——题记

记得第一次,我们牵起小手,走进你的卧室。窗外的阳光,顺着淡紫色的窗帘泻了下来,映着你的脸颊,粉粉的。我们的相遇,浸泡在阳光里。带上耳机,唯美的音乐传入耳膜。我们,互相在彼此的眸子里,刻下了彼此,我最喜欢的音乐,你也喜欢。我们斟满两杯牛奶,乳白乳白的,顺着友谊,流淌永远,永远。

我们永远都会一起走。

第一次对上你的笑,暖暖的,嘴角自然的勾起完美的弧度,薄薄的唇,如樱花瓣……唯美到世界都寂静。你的笑,仿若。一朵蔷薇绽放在嘴角,酒窝中的甜蜜,溢到了彼此身边。那时,我就知道,我们会永远的做好朋友

记住你的笑脸。

记忆越飘越远,勾起了我们之间,伤心的往事。七月,盛夏,银杏还是青翠的颜色。而我们之间吵架的情形,却洒在心房。我想哭。烦躁的盛夏,我们的脾气,突然慌掉了,不知所措。坐在座位上,望着你垂下的嘴角,唉。寂静的心房里,打下了雨滴,窗外,雨水顺着落地窗,放肆的的打下。我们要怎么回家呢?这时,看到角落里,我的那把遮阳伞,用这把紫色的遮阳伞,我们一起回家吧。

走在下雨的路上,我们撑开一把伞,水花在伞上跳华尔兹。彼此相互看了彼此,发现你的眸里,发现一种东西,叫友谊。我们不应该吵架的,我们是好朋友的,不可以。我浅浅一笑,你对上了我的笑,彼此紧紧的抱在一起。

相信,我们永远黏在一起。

慢慢的,这份友谊,无限期,住在我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雷锋,永远的辉煌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五十周年。今年3月5日也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所谓“雷锋精神”即“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望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他的精神当中最值得记取的部分是他愿意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这是一个人应有的良知。记住了她,就记住了人良知中最起码的部分—善良。其实做一个善良的人很简单,只要你付出一个微笑,一份关怀,一点包容,传递真诚与善良足矣。

学习雷锋,不应该单单在三月,而应该贯穿于我们的人生生活中。生活中从来不缺乏谩骂的口水,伤人的板砖,我们倡议更多的人能够展现出自己的理性,善良的一面;发现与传播别人的善意,真诚的一面。雷锋从来都不曾离开,善良的人就在身边,把捡到的钱包捡到还给失主时,换来的不仅仅是一句真诚的“谢谢”,还有做了一件好事之后内心的满足感,人的富裕很多时候不是体现在外在衣着,而是心灵的善良与敬仰。

在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精神与粮食的补充显得更是重要。发扬雷锋精神六个字虽然短小,善良的力量却不微弱,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一群默默无闻的活雷锋。世界会因为你的举手之劳而更加美丽。一年之始,万物复苏,春风暖中花烂漫,阳春三月,莺飞草长。雷锋日里话奉献。在这个人情逐渐冷漠的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换醒,雷锋精神吧。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梦教师节征文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节征文29号征文老师,永远的梦

每个人的儿时,都有一个天真浪漫的梦。

记得,我走进小学校园以后,老师教我背诗词,唱歌曲,做游戏,那时候,我觉得教师像太阳一样温暖亲切。

升入初中,当第一次做错了事的沮丧被老师的微笑和安慰化解时;当第一次答错题,在老师的耐心诱导和讲解后弄懂时,我觉得老师像春蚕在默默地奉献。

我满怀希望和憧憬进入了高中课堂,老师淳淳教导,呕心沥血。每晚,教室的灯光下总有老师的身影。老师辅导我们解难题,做实验,译英语。他们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了我们求知的路。

童年时就觉得,老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便有一个纯洁而崇高的梦想,我把自己埋进了教材和参考书里,像一个赌徒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考卷上。度过了漫长的7月,可生活不是按我的意志去运转,我与教师的职业擦肩而过。

今天,工作服在身,重任在肩,我也许永远不会有机会踏上童年向往的讲台,永远也感受不到喊我一声“老师”的那种自豪了。

一只放飞的风筝,可望而不可及,成了我永远的梦。但我说:命运让我珍藏起这永远的梦,用自己的智慧区谱写青春多彩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亲情永远绿色的春天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事业是海上的漂泊,亲情则是港湾的宁静;如果说事业是烈日的灼烧,亲情则是微风的吹拂;如果说事业是战场的拼杀,亲情则是桃源的安逸,纵然事业是名利的阶梯,是地位的保证,是智人的拥戴和追求,然而亲情才是最珍贵的典藏,才是永远绿色春天

人会放弃事业,却割舍不了与生俱来的亲情,表面千般万般的掩埋,永远藏不住内心流露出来的那份对亲情的依恋。

麻雀在夏天是很常见的,每次黄昏,成群的麻雀总喜欢站在房檐上叽喳不停,是在感叹落日的唯美,亦或是在享受家人团聚的幸福,而每值此时,妹妹总会缠着父亲上屋顶的鸟巢掏小鸟玩,这次运气很好,不用掏鸟窝,一只笨雏鸟不知怎么就撞进了屋里,或是累了,不多挣扎便被父亲抓住了,父亲又照常在它的脚上系上一根绳,便交给妹妹玩了,望着妹妹活蹦乱跳的背影,父亲不禁呵呵乐起来,俨然慈父的模样,突然,父亲的眉头一皱,忙起身,我才发现是妹妹摔倒了,父亲自然是急着去扶妹妹了,尔后,“受宠”一时的鸟儿被冷落了——拴到瓜棚的小木条上了。

不知为何,周围的鸟叫声变得刺耳起来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又听见熟悉的鸟叫声,全然没有早晨的宁静,本觉得没什么异常,可一想,此时的鸟儿不都该在捉虫子吗?偶尔听见几声清脆的鸟叫,难道今天虫子特别的多吗?可我却听不出半点收获的喜悦。

打开门,惊讶的看到成群的麻雀从瓜棚中窜飞出来,飘落几根棕色的鸟毛,显眼的红绳映入眼帘,走近看才发现是昨天父亲系鸟的绳子,而此刻,绳子的另一头却系着一只死鸟,安静地躺在碧绿的草丛中,露珠顺着草一颗、一颗汇到草尖然后落下,是为死去的小雏在落泪吗?还是……

一下全明白了刺耳的鸟叫声是动物间可贵的亲情爆发的力量,多么强烈,每一声都像针一样刺着人的耳朵,都像一句不舍回荡在春深夏初绿的发凉的早晨。

是的,为了亲情麻雀放弃了寻食的时机,一天的挨饿,对于鸟来说或许生命就此终结。但出于亲情的留恋与追求,它们还是如此义无反顾。

我发现,不管父亲有多忙,每个周末也总会换班来陪我们,他抓小鸟,也只是为了妹妹开心。

眼前的树木在这深春的早晨绿得耀眼,是回首的不舍,是离别的痛楚,是延绵的情啊!铺展在永远绿色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朋友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宋知航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长得高高瘦瘦的,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清澈有神的眼睛,嘴巴能说会道。他幽默而风趣,特别喜欢热心地帮助别人,这是他和我成为好朋友的原因。

给我影响最深的一件事,也是我们成为知心朋友的开始。那时刚刚开始使用钢笔,妈妈给我买了一支非常漂亮的钢笔,我用着非常舒服,自己也挺爱惜的。可是在一次上完科学课回教室的路上,我把钢笔弄丢了,就在我万分着急的时候,宋知航出现在我面前,他知道情况以后,马上就决定帮我一起找。他做事非常有条理,首先他帮我回忆了一下下课后的情景。

“你什么时候发现钢笔不见的?”他思索着问我。

“就在刚到教室门口的时候。”我想想回答道。

“那你最后见到你的钢笔是什么时候?”他继续问我,并仔细听着我的回答。

我仔细思索了一下犹豫地回答道:“我好像下科学课课本的时候还看见钢笔来着。”

“好,那就是在你出科学课教室,到我们自己教室的这一段路上掉的,我们沿着你走过的路好好找找。”我听他说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我们俩沿着校园的小路往科学课教室寻找过去,一路上我们猫着腰在地上仔细寻觅,不放过每一个角落。这时马上就要上课了,我有点惴惴不安,万一找不到,还耽误了下一节课,我迟到了不要紧,害得宋知航也迟到就不好了,我就劝他先回去上课,我自己再找找。但他却坚定地说:“我不知道就算了,我既然知道了就一定要帮你找到。”看着他大义凛然的样子,我心里热乎乎的。终于他在花坛边的角落了找到了我的钢笔,我们俩飞奔回教室,刚一落座老师就进来了,我俩相视一笑。

这件事我甚至没有给他道过谢,他也从来没有提起过,但在我心里非常感谢他,从此我们就成为了好朋友。我们下课一起玩耍,学习上相互鼓励,遇到困难相互帮助。我喜欢他的幽默,他佩服我的爽直,就这样我们成为的形影不离的知己好友。人生难得一知己,希望我俩的朋友关系能一直保持下去,直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心灯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茫茫黑夜中,我急速前行。顾不上路途中的泉水叮咚,看不见树上的鸟儿清唱,我只想,只想追上那个大雪纷飞中瘦削的背影。

过年是个好日子。在学校快憋疯的孩子,就可以肆意的玩耍了,晚间的天空烟火璀璨,红的,绿的,黄的,在夜幕下肆意张扬。远处,是万家灯火,一派热闹的景象。可在我家,空气弥漫着硝烟,战争一触即发。父亲脸色阴沉,用不耐烦的口气诉说着,不,是怒号着,母亲的脸被气得通红,而我,因害怕“伤及无辜”,躲至楼顶。可最终,我还是没能躲掉这场战争。母亲带我及妹妹三人回了老家,留下父亲一人在家,留下了孤独与寂寞给父亲。

雪还在下,睁着朦胧的眼睛,我打量着窗外的这场小雪,看它们飞舞的身影。我想起儿时的校门口附近,父亲等待我放学的样子,一件墨绿色的厚袄,略显破旧的西裤,整个人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头上的银丝在寒风中飞舞……

母亲她们拜年去了,独留我在家,看书学习,还有一屋子寂寞,何等相似的遭遇!我孤独的内心,满怀心事的投入雪的怀抱,天地一白,唯见门口一雪人伫立。我真的不想学习,有什么意思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竟循环了九个年头!如今还要重复,让我怎么忍受呢?内心冰冷,死寂,空前的绝望笼罩着我,使我无法挣脱。雪,还在飞舞,我依旧绝望。

无聊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我同他们一并回去,下午便到。到了晚上,才得知父亲明天要走的消息。我垂下头,不想再听什么,也不想说什么,是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异日,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睁着毫无生气的眼睛,听着父亲起床的声音,父亲很快就收拾好了,临走时,俯身在我耳边说了一句“好好学习,别给你爸丢面儿”,然后就走了,走了。

我急忙翻身起床,赶往楼上,看着那个在茫茫大雪中前进的身影,我久久伫立。或许,人的成长总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吧,“好好学习,别给你爸丢面儿……”这是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期许。

父亲,您离去的身影,将是我心中永远的灯……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好朋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青头和红头是两只小蟋蟀,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它们正商量着玩捉迷藏的游戏,由青头来找,红头来藏。等青头刚闭上眼睛,红头就轻巧地一跳,躲在一个草堆里不说话了。

青头用手搭在前额上,四处张望,大喊:“红头,你在哪里呀——”红头自以为藏得天衣无缝,于是偷偷捂着嘴笑,窃喜,青头肯定找不到我,我要赢了!

在红头得意忘形时,忽然,本来晴朗的天空变得漆黑,整个世界都转了起来。

红头拼命呼救:“青头,快来救我呀——”

青头听到呼救后双手呈喇叭状,焦急地大喊:“红头,你在哪里呀——”

听见了青头着急地叫喊,红头咽了一下口水,紧张地说:“我……不知道,这儿……黑乎乎的。”

青头紧紧地趴在牛身上,大声喊道:“红头,你是不是在牛肚子里面?”

见自己已经和草一起进了牛的肚子,红头一屁股坐下,耷拉着头,沮丧地说:“完了,我出不去了啦——”

青头一边安慰红头,一边细心地教红头走出牛肚子的方法。青头拍了拍胸脯,义气地喊道:“别怕,红头,我先让牛打喷嚏,然后你顺着气流就出来了。”

红头坚持着,咬了咬嘴唇,声音微弱地说:“好吧,那我……试试。”

青头奋力一跳,用自己的身体轻轻蹭了蹭牛的鼻子,只听见“阿嚏——”一声,红头和一团草被牛喷出来了。

红头一边用手抹着泪,一边感激地说:“青头,要不是你,我就出不来了。”

青头摇摇手,笑眯眯地说:“不用谢,谁让我们是好朋友呢?”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清明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伴随着春姑娘的步伐到来了,而今年的清明节恰好与诗句描绘的相反,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清明节前一天,爸爸妈妈就带着我回乡下给爷爷扫墓。一路上桃花儿红,杨柳树绿。我们捧着鲜花,拿着祭品来到爷爷墓前。爸爸把鲜花轻轻地放在爷爷墓前,妈妈把祭品一一摆开。随后爸爸妈妈点燃了几炷香,端端正正地插在坟前。随着一股股青烟飘向远方,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有一次,我在荡秋千的时候,荡着荡着,突然,我手没有抓稳,把自己给荡飞了出去。我趴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爷爷赶紧跑过来,一把把我抱了起来,拍拍我身上的土,擦擦我脸上的灰,温柔地说:“我的乖宝贝,哪里摔疼了?不哭,不哭,爷爷带你去买冰激凌。”一听到冰激凌,我马上破涕为笑,爷爷看见我笑,也跟着笑起来。想到这里,我潸然泪下。

爷爷,好想您再叫我一声宝贝,好想您再给我买一支冰淇淋啊!爷爷,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怎样?虽然您离开了我们,但您对我们的爱永远在我们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