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

永远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永远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永远问题。

分享

浏览

4832

作文

504

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思绪像风中的云朵漂浮不定,不知什么时候冲破了厚厚的云朵,我的眼前浮现出那个早已不再生动的影子。

我与她擦肩而过,我不认识她,她不认识我。当我无意转头时,发现了一个已走远的背影,感觉很陌生,但同时又焕发出一种似曾相识的错觉。

一次,我和朋友出去玩时碰见了她。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乱打乱撞地认识了对方。

在那以后,我每天上学都遇见她,原来她的学校就在我的学校不远的地方。后来,我每天都等她放学,一起回家,彼此袒露心扉…渐渐地,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我们一起笑,我们一起哭。当我们开心时,就毫无避忌地开怀大笑;当我们伤心时,就放肆地哭。”我们做什么事都在一起,彼此倾听对方的心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记得有一次的周末,我们两个乘家长不在家,偷偷溜出去玩。当我们回来时,月亮都挂在漆黑的天空了。我们的心情都十分紧张,怕家长发现又要挨骂了。我先陪她回家,到了家门口,她的家长不让她进,要她在门口罚站一个小时。她说:“你就先回家吧!不然又要挨骂了,我一个人在这就好,撑一个小时就行了。一个人受罪好过两个人受罪。”我坚定地说:“不行,是我们一起出去玩的,你受到惩罚,我也应当陪着你。”她想说什么,但看了看我,又没说了。于是,我们一起站了一个小时。我回到家,被我最尊重的爸爸骂了。但是,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散发出甜蜜的味道…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一年后,不知为什么,我厌倦了和她在一起的生活,觉得每天都过着同样的日子,乏味透了。我慢慢地不怎么理睬她了,对于她的事情也没什么兴趣。时间慢慢过去,我们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疏远。我不喜欢她了,至于她自己,也许也和我一样吧!

直到有一天清晨,她来到我家,跟我说,她要走了,要去其他城市读书,中午的时候就要走了。我听到后,心麻木了一阵子。但是,过后就和她说了许多话。不过我感觉得到,我和她没有了从前的感觉,谈话是多么的陌生。

最后,她说了一句:“我要走了。”

我没有反应过来,只是愚蠢地说了声:“哦。”

然后送她出家门,她走了,她的背影越来越模糊,也越来越小。在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这背影又和曾经那样熟悉。眼前闪过一个想跑过去,拉住她,和她好好道别的念头。但这念头很快的又消失了。

现在,她走了有半年了。每当我经过她的旧家时,总会想起从前,心中也感到一丝痛意。曾经多么地自责,后悔当初自己一闪即逝的念头没有去实践。但是,自己种下的痛苦也只能够自己承担。

然而,在这懵懂的岁月里,只珍藏了简单的思念——她是我永远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诗歌:春天的花朵永远芳香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明净的阳光给了植物生长的力量

春风则给它们穿上了亮丽的衣裳

天上的甘露淋湿了它们的脸庞

春天花朵充满着芬芳

鸟儿依旧在花间歌唱

它们的歌声是那么响亮

无形的阳光把它们捧到天上

激情的梦儿会在那里飞扬

在这个尘世中会有花儿绽放

仿佛清纯的少女在给自己化妆

但多彩的世界会让人迷失了方向

只有执着的人儿才会扬帆远航

拥有鲜花更要学会高尚

只有这样才能抵达远方

阳光的凝结是不是象征着天堂

里面会透射着天使的模样

那里的花朵灿烂非常

那里聚集了好多人的梦想

在那里拥有未来的希望

在那里我们不会迷茫

天使浇灌的花朵会在阳光下闪光

在这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里

我们可以获得永恒的力量

与春天的百灵一起歌唱

春天的花朵永远芳香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雷锋,永远的常青树作文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也许一个微笑就可以驱散冬天的寒意,也许一声问候就能拉近陌生人的距离,也许一次帮助就可以温暖人们的内心。在举手投足间表达出善意,在力所能及中伸出援手……这些,都让我想起了一位青年英雄——他叫雷锋

他年仅22岁,就离开了人世。却不知为党、为人民做了多少好事。他的一生,一直在为人民无私奉献着。在火车站看见有人丢了票,他主动替人买回了票;冒着大雨步行两个多小时,只为送一位大嫂回家;身体有病却仍坚持参加义务劳动;积攒下来的钱一次又一次地捐献给灾区人民……也许,他做的事情并非那么惊天动地,但却完全对得起一个大写的“人”字。

雷锋精神的可贵之处,就是在于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恰恰,雷锋做到了。

有人说:“雷锋如此高大,我们身为普通人,怎么可能像他一样呢?”其实,雷锋精神就可以体现在我们身边。身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班级里的同学碰到难题时,我们可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当身边的老人不慎跌倒时,我们可以上前小心地将他们扶起;当道旁的小朋友迷路时,我们可以向他们指明回家的方向……甚至,就连校园里的一张小纸片,当我们弯腰将它轻轻拾起时,也许,我们离雷锋就近了一步……

雷锋曾经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们的生活付出了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只想问你,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是的,我们是否在为未来的生活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我想: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帮助,也可以温暖我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助别人呢?

同学们,请记住一句话:只要善待他人,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我相信,我们都可以成为雷锋,每个人都可以与雷锋同行,雷锋精神也将成为一棵永远的常青树,永驻在人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外公

全文共 155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外公今年高寿86。

外公从我懂事起,就不让我叫他“外公”,因为带个“外”字,让他觉得生分。大人们就顺他心意,让我改叫“公公”。在我之后出生的表弟表妹们也都这么称呼他老人家的。

我小时候,因为我爸妈是双职工,还要忙于照顾身体不好的妹妹,所以从我读小学开始,我就被寄养在公公家。孙辈中,公公最最疼爱的是我。记得小时候每天晨醒之后,我就抱个小凳子在天井里坐着,乖乖等公公买菜回来。等公公提着一竹篮新鲜菜回来(现在好像已经没人拎菜篮了吧),我先给公公搬个椅子让他坐着休息,然后接过公公递过来的香喷喷的糍饭糕、热腾腾的豆浆开吃。就这样,祖孙二人,一个坐着择菜,一个坐着吃早点,说说笑笑,很温馨、很温馨的。我那时候小,说不出“温馨”这个感觉,就是觉得——我离不开公公。从我读书、工作一直到谈婚论嫁,公公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和理解的时候来安慰我。我这个人有时挺犟,大人们嗓门越是大,我越是钻牛角尖。大人们一样的“教育目的”,我就特别听得进公公的话。往往听到公公开口的那一句:“小红啊……”我就已经投降了一半!哪怕公公批评我,我也真的是心服口服!反正呢,我看到公公——一帖药!

外婆在我妈读初中的时候就去世了。外公没再续弦,一个人养活6个子女。那个年代,不容易啊!我妈说他们几兄妹小时候都馋蚕豆,那时郊县的菜相对便宜,外公就在周末老清早赶去买。等买到一大袋后,外公就在坐在长途车站边,边等车边剥蚕豆。等他们几兄妹醒来之后,就能闻到蚕豆被炒熟后的阵阵清香。我妈说:公公的腿疾就是在那时候坐在风口里落下的。如今,每逢蚕豆新上市,我妈必叫我带着孩子回娘家吃上一顿。我妈每年都讲公公买蚕豆的故事,每次都讲得眼眶红红的。如今,我也做妈了,才真正理解了这种舔犊之情。

公公做得一手好菜。我最爱吃外公做的红烧肉圆,四个字——浓油赤酱!一级嘞!嗙嗙响!那时候每天的晚餐,公公支好一张圆台面,摆着九、十张凳子!已出嫁的阿姨们、已结了婚的舅舅们都是回来吃晚餐的。一桌子的人挤在一起吃一桌子的菜,那个热闹那个香啊!晚餐用毕,大家伙一起收拾碗筷,没出嫁的阿姨负责洗碗,其他大人们讲讲单位里的事,公公坐在边上,很慈爱地环视着每一个子女。现如今,两个已经发达的舅舅,对年迈的公公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两个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头子不容易啊!

公公是个裁缝,一辈子只做过裁缝。用我妈的话说:一把剪刀养活一家人。公公的手艺很棒,我很小的时候,就见过周柏春啊、姚慕双等知名演员到公公家订做中山装。外公最擅长做旗袍,尺寸量的准,式样也新。我稍大点的时候,每次做完作业,常在公公的背后驻足看他做旗袍。那些用来做旗袍的锦缎可真漂亮啊!丝面上的那些彩色花纹、那些金线银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公公一手拿着缝成条的锦缎,一手用镊子把它们做出各种漂亮的纽襻和盘花扣:蝴蝶扣、琵琶扣、一字扣~~每次完成一件旗袍,公公都用一块丝绸整件罩住它,然后用“梧粗头”把它高高挂在屋中间的竹竿上。听那些老顾客对我说,因为公公年轻时做旗袍远近闻名,旧上海顶级舞厅里的舞女都邀公公给她们做旗袍,公公每次都是坐包车来包车去的,可谓是出足了风头。公公退休之后,裁缝活就一直做到老房子拆迁,几度搬迁(当然是越住越好)之后,还会有多年的老顾客跑老远地来看他。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旧上海舞女婆婆(绝对没有贬义),几经打听来看望公公,几十年没见面的两个老人激动得呦!

公公一头银发,也不喜欢染发,因为糖尿病,脸显得比以前消瘦多了。听舅舅说公公有点认不清人了,常闹笑话:把去看望他的大姨叫成二姨,把姨父叫成大舅,把孙辈叫成儿子。那天我去看望他老人家,家里人把我带到他面前故意问:这是谁啊?公公拉着我的手说:这是小红呀!我的眼泪当时就“哗哗哗”地流了下来!

如果真的能有一个如愿的机会,我会祈求:愿我的公公长寿无疆!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内疚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带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希望,我在母亲肚子里慢慢长大。然而我的出生并没有让他们高兴。种下了希望,收获的却是失望。我是个女儿身。

爷爷奶奶的无理,爸爸的嫌弃,加着我长得实在太丑。无奈,可怜的我被送到外婆家。

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从不会走路到能跑能跳;从一事不知到慢慢懂事。一直在我身边呵护、关爱我的人,不是父母,更不是那无情的爷爷奶奶,而是那个已进八旬的外祖母的母亲,我的曾祖母。

失去了父母爱的我,在曾祖母的关怀下快乐成长。她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小时候我常伴在她左右,常扯着她的衣角要她背、要她抱。

我这个小淘气的出现曾让这个年迈的老人累得气喘嘘嘘,曾让她愁容满面,也曾让她欢喜过。

岁月无声,一围眼五年过去了,我被接回家,成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女孩。而曾祖母却随光阴流逝,一点点衰老,病也随之增多。甚至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家人有时间就帮她洗,喂她吃喝。但无论如何她身上总带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在家的日子里我慢慢忘却了对父母、爷爷奶奶曾经如此汹涌的憎恨。也遗忘了那个年迈的老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逢年过节时去外婆家玩,却再也不愿与她相伴,甚至不愿靠近她。走过她的身旁总是捏着鼻子,屏住呼吸,一跃而过。一天,她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没有理她,看得出她主中深深的落寞。不知为什么她要我过去,给我梳头。但看着她那污迹斑斑的衣服,闻到那股股臭味,我竟无情地拒绝了她。

吃饭时,我总是夹一碗菜到屋外自己一个人吃,因为我不想为她盛饭,不想为她夹菜,更不愿看到她。

渐渐地她也不再找我说话,我也更加疏远她了。记得那次我去外婆家,外婆一家都出门了,要我照顾她,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嘴上确答应得飞快。中午家家都吃盛饭,尽管她伸手向我要,我也没有给她。

又是一个暑假将来临,我正准备去外婆家,忽然传来她命在旦夕的消息。当我赶到时,她躺在床上,微微地喘着气。我没有叫她,也没问什么。她微笑着,微微向我伸出手来,似乎使出了她已剩的所有力气,我没伸出手。心里只是觉得“死”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我出去晃了一圈回来,她已经停止了呼吸,只有两滴眼泪慢慢地掉了下来。

我呆呆地看着这两滴泪落下。也许这是她对人生的报怨;对人终衰老的无奈;也许是对自己无偿的付出而流的。我真的太无情了,一个曾经被父母嫌弃,却被这么一位老人关怀备至的臭丫头,我这个只懂得接受,不懂得付出,只知道嫌弃别人,不懂得体惊、关怀别人。我这个……对我自己的无知感到深深的懊悔。多想再叫一声“曾祖母”,却为时已晚。拉着她的手痛哭,但她已经冰凉的心却再也无法原谅我的过错。

对她的一切我将无法再挽回,只有对她永远的深深的内疚。如今,我已永远御不掉这一包袱,只有努力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向来就是一份神圣受人景仰的职业,我认为老师德高望重,师恩浩浩荡荡。

我对老师深层次的理解来自于我的启蒙老师——闫老师。她是我小学一年纪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语文老师。闫老师对我的教诲如涓涓细流,影响着我的未来和人生。

记得一年级的下半个学期,我的母亲不幸出了车祸,住院。那时我对车祸没有较深的理解,只是觉得很久不能见到妈妈,一种莫名的恐惧席卷了我整个内心,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一样,每天只会在学校偷偷地抹眼泪。那种无依无靠的感觉就好像是我被这个世界无情的抛弃了。

受心情的影响,我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闫老师在一次放学后把我叫进了办公室语气严厉地指出我的问题,她说我学习状态非常不好。在她再三地询问下,好强的我终于没忍住大哭了起来。我边抽泣着边用颤抖的声音告诉老师家里发生的一切。听过后,老师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用她那无比温暖的怀抱搂住了我。我在她的怀里哭的更凶了,就好像把这几天里所有的苦闷以哭的方式向老师倾诉。老师不断地为我擦拭眼泪,轻轻亲吻我的额头,用心地开导我,帮我分担着痛苦。在她的身上,我又重新找到那份久违的母爱,心里的坚冰也开始逐渐融化。

晚上放学我害怕一个人回家,闫老师总会拉起我的小手,时不时地为我买玩具,哄我开心,在送我回家的路上,她总会讲起自己的经历,讲起她自己的家庭,一件件生动的小故事总会使我听得入迷。一次讲到《坚强的雪人》她忽然停下来对我说:“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会使你更难过,要想长大你必须得坚强,以后遇到事要冷静,勇敢地面对艰难困苦。”我似懂非懂地听着,心中默默地记下....

以后的日子,我努力实践着,我的坚强让妈妈惊讶,她哭了,我把闫老师对我说的话讲给妈妈,那时我忽然觉得我真的长大了,不再是从前那个遇事就哭的小女孩。

闫老师给予我太多太多,师恩浩荡,谆谆教诲犹在耳畔。老师,您呕心沥血地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在教育岗位上辛勤付出。老师,谢谢您!作为您的学生,我很幸运。老师,您放心,您那无私的大爱和语重心长的教诲我将牢记于心。如今,我已长大,您的付出我定不辜负,前途漫漫,我定用一颗赤诚之心来回报您!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六年的光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着,可我们的友谊永远不会褪色。现在我想说的,想做的太多太多。和同学们相处了六年,在老师们下授课了六年,心中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恋。

回首往事,仿佛历历在目。虽然平时和同学们偶尔会吵架,闹别扭,或许会一吵就是四年,五年。我们班上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以前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会互相关心,互相问候,互相帮助,可是好景不长,一天他们为一件事大吵起来,同学们怎么劝他们都不听,结果他们从一对好朋友变成了敌人。事后同学们想帮他们和好,可偷鸡不成蚀把米,他们在操场上打起架来,你踢我我踢你,同学们见了急忙劝架。这一晃六年了,这两个人还是死不悔改,可就在这时他们居然为一句话又和好了,现在他们又成为班上最佳默契组了。这件事终于有了结尾,我就说嘛:世上没有打不开的结,只有你肯去做,那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朋友本来就是这样,他会听你诉说心里的不愉快,会和你一起分享胜利后的喜悦,我们一起大声呐喊,让我们心连着心,手拉这手,等到流星划过天空时,十指相扣,许下自己的心愿,让我们的梦想随之风的游荡传递给每个人,因为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208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的导师郭永怀先生为国牺牲46周年的日子,清早起来,心里充满了对他的深切怀念

前不久,见到郭永怀先生与我们三个研究生的一张合影,我的一位好友特地从网上下载后发给了我(见附件),让我想起了半个多世纪前与导师在一起度过的难忘的日子。想当年,郭先生刚过五旬,虽然清瘦,但充满着活力。他那时肩挑着两个重担: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工作极其繁忙,每周工作六天半,还经常到大西北出差,但他的脸上从未显露过倦意,还总是把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放在心上。

26年前,我在纪念导师郭永怀先生逝世20周年的短文《当好铺路石子》中写道:“郭永怀教授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风亮节、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声容笑貌长留在我们心间。作为他生前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我永远深切地怀念他,永远真诚地奉他为人生的楷模。……他教导我们:‘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我将以此为座右铭,兢兢业业地当好铺路石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贡献出一切微薄的力量,也许这是纪念他的最后的实际行动。”我清楚地记得1962年10月4日郭永怀教授对我和李家春说这番话时的情景。

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国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在为在中科院力学所,他是实际上的常务副所长。从制订规划、确定研究方向、进行学科建设、组织学术讨论、推动科学研究,到设计兴建大楼、改善职工伙食,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当我坐在所图书馆的灯光明亮的书桌上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图书馆的总体布局乃至灯光设计,他都亲力亲为,处处渗透着他的心血。

在九院,他和他的同伴不断攀登研制两弹一星的高峰。在实验室里制订方案,在戈壁滩上身体力行……。

那时,我们研究生作为“小不拉子”,对于他具体在忙些什么不大清楚,许多事情是后来逐渐了解到的,但在日常接触中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对年青一代的殷切期望和细致关怀。

刚进力学所大门时就听说,郭先生很严厉,对学生有点“凶”,令我们几个有点忐忑不安,而实际接触下来,满不是那回事儿。

他的确不苟言笑,我至今唯一记得的一次幽默是他开讲“边界层理论”课程时,先介绍他的助教呼和敖德,在黑板上写下“呼和”二字,说“这是‘零级近似’,你们可以叫她呼和老师”,接着写了“敖德”,说“那是‘一级近似’,至于‘二级近似’,我也搞不清楚”,这番话引来哄堂大笑。后来在私底下我请教过呼和她的姓名的“二级近似”,她告诉我一长串音节的姓氏,我至今也没记住。

后来,我们还发现他说话态度的严厉程度与对话者跟他的年龄差值成反比。他的一位老学生P与他谈话时就有点胆怯,郭先生批评他时有点严厉。最近,我的一位老学长告诉我,P先生目前已有九十多岁了,他学问不错,不愧是郭先生耳提面命带出来的学生。

在上面提到的第一次谈话中,郭先生没向我们讲一句大道理,只是让我们把所有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方法,特别向我们推荐了两本关于科学史和科研方法的英文著作,使我们体会到“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

见面以后的三个月,郭先生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以阿尔文(197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宇宙电动力学》为主要参考书,学习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同时把此书翻译出来。经过一年多努力,我完成了译作,战战兢兢地交了稿。事隔两个月,郭先生把修改稿退给了我,告诉我,按照他的部分修改为标准,好好修改译稿。我一瞧傻了眼,只见稿纸上布满了红字修改。恰好,我那时听完了师母李佩先生的英文课,并学完了所里开设的“英汉翻译理论和技巧”课程,按照导师的修改意见,逐字逐句进行重译,于是,二审得以通过。导师又帮我联系了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可惜译著出版因“文革”开始而被耽误,后来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印行。可惜的是,郭先生未能看到此书的问世。

那时,力学所的研究生集中在一个大办公室学习,大家你追我赶,每周一般读书七天,从早上七点读到晚上十点。周日早晨也不敢太晚起床,因为周日上午郭先生经常踱着方步到我们的学习室来。有一个周日,他来了,走到我们仨跟前,满脸笑容,递给我们三张糕点票。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清楚,那个时候吃饭定量,普通糕点也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半斤。郭先生是学部委员,有些许特供,因此,就把糕点票送给了我们。这大概是师母的主意。小小糕点票,里面包含着浓浓的情意。

进所第二年,郭先生在他的研究室里组织磁流体力学讨论班,集体学习留比莫夫的专著,并讨论手头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从中,我看到了先生的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和宽严相济的组织能力。年纪越长的越有压力,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倒是迎来了学术上的阳光雨露。

几十年过去了,郭先生颀长的身影似乎还在眼前。他内向、低调,极少有疾言厉色。他喜欢戴着一顶鸭舌帽。走路老低着头,靠着建筑物的围墙走,只要他在中关村,上班的时间总是定数。有时,我们哥儿几个有意在那个时刻,躲在一旁悄悄欣赏这道风景线。可惜,上苍早早地剥夺了我们这样的权利!

缅怀,是为了激励。如今,做学生的也垂垂老矣!只是导师关于做铺路石子的教诲,却一刻也不敢忘记。只有努力,努力,才可不辜负导师的培育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

全文共 2772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1909-1968),应用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唯一的烈士。2009年适值郭永怀先生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记述二三事,表达对这位杰出爱国科学家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科学救国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西滩郭家村。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预科。1931年7月,升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1935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读。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国难当头,坚定了郭永怀科学救国的信念,他认为要使国家强盛起来,首先要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为此,他放弃了专修光学的夙愿,改学航空工程。

1940年9月,郭永怀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辛格(J. L. Synge)教授,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导师的赞赏。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从事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研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那段时间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工作、学习的中国人还有钱学森、林家翘、钱伟长等。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后的10年是他科研的黄金时期,他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发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变形参数与变形坐标法,为此,钱学森于1956年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跨声速与应用数学方面的两项重大成果而扬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他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康奈尔分会,经常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祖国的未来。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冷静、严肃的科学态度

回国后,郭永怀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班主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等职。他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倡导开展新兴力学学科的研究。他对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本体设计,参与地空导弹的研制。

对待学术,他一向严肃认真。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先后办了三届,学员300多人,他们成为我国首批力学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骨干。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力学研究班的工作。郭永怀在1958年、1959年还曾担任班主任,并亲自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张涵信(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第一届学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都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郭永怀为人朴实正直,在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他尊重科学,勇于讲真话。 1958年1月,郭永怀出任《力学学报》主编。1957年,钱伟长被打成右派。郭永怀了解钱伟长的学术功力,仍然请他任编委。一次,一位知名教授向学报投稿,钱伟长发现其论文中竟有51个基本错误,提出不宜发表。那位教授向编委会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对此郭永怀不屑一顾,他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

1958年,教育界开展 “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倾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是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

火一样的献身精神

新中国的核科技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1960年5月郭永怀来到九院,投入核武器研制事业中,对内爆过程、结构设计、气动外形、环境试验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指导。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望着蘑菇云冉冉升起,郭永怀忘却了多年的紧张、疲劳,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激动。为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他贡献了全部心血。他经常亲临西北核基地进行试验。当时国内航线大都是苏制的中小型客机,既不舒适也不安全。为了节省时间,他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

1968年10月,郭永怀赴西北核试验基地进行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试验工作。12月5日,在返回北京汇报时,飞机在着陆前失事。悲痛的人们找到郭永怀的遗体,发现他和警卫员两人搂在一起将公文包紧紧抱在胸前,包中的机密材料完好无损。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还是祖国的利益。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钱学森曾深情地说:“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1935 字

+ 加入清单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23名科技工作者颁发了每枚由515克纯金制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被追授“两弹一星元勋奖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名字郭永怀。这颗科技之星不幸过早陨落,他的功绩和优秀品格却让后人永远怀念

报国之心关不住

1941年5月,郭永怀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指导下研究空气动力学。不久,他又与钱学森合作写出震惊世界的重要数论论文,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此,郭永怀名声大振,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的郭永怀受聘到康奈尔大学任教,他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突破音障、实现超音速飞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凭着他的研究成果和业务能力,想到美国任何一家科研单位工作都是没问题的。然而,他在回答美国有关部门提出的“为什么要到美国来?”这一问题时,他说:到美国来,是为了将来回去报效祖国。为此,他不能进入美国与国防尖端技术有关的实验室去工作,而他自己也有意不去和那些“敏感部门”打交道,免得将来给自己的回国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日内瓦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不久,美国政府取消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

郭永怀的老伴李佩教授回忆说:“禁令一取消,老郭就坐不住了,整天盘算着回国。那时美国的许多朋友、包括已经加入美籍的华人朋友都劝他,为什么总是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家园呢?不劝倒罢,劝的人越多,老郭越来火。他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何去何从?郭永怀选择了祖国的需要。为了避免美国当局节外生枝制造麻烦,他把十几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过的书稿,一叠一叠地丢进火里烧成灰烬,学生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李佩也感到非常可惜,便劝阻说:“何必烧掉?留下回国还有用。”郭永怀说:“省得他们再找麻烦,这些东西都装在了我脑子里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美方无法扣下。”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李佩等科学家到达罗湖边防站,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郭永怀回到北京后,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不久,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之后,郭永怀便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

在我国“两弹”发展的关键时刻,钱学森再一次向党中央推荐了郭永怀。

在党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由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科研群体。郭永怀当时担任九院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1963年,他随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在艰苦的条件下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被戏称为核研究领域的“三尊大菩萨”之一。

在郭永怀的倡议和积极指导下,我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规划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

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动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对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的研究试验中,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对核装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他提出了“争取高的,准备低的,以先进的内爆法为主攻研究方向”。为确立核装置的结构设计,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一方案不仅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为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一直沿用。

以命护文

1968年12月4日,在研制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于是就让人抓紧时间联系飞机。然后,他匆忙从研制基地赶往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平衡,偏离了降落的跑道,歪歪斜斜地向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一头扎了下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机前舱碎裂,紧接着,火焰冲天而起……

前来迎接郭永怀的人们从惊骇中清醒过来后,急忙向出事现场飞奔过去。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只见他常穿的那件夹克服已被烧焦了大半,而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完整无损地夹在他俩胸前……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来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

中央领导震惊了,整个科技界震惊了!周恩来得知郭永怀牺牲的消息,顿时流下了眼泪。钱学森更是伤感不已地叹息:“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力学专家离开了人世!”

展开阅读全文

18、永远的一课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惊异地望着欧阳老师。“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几十双眼睛在问。

“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即使欧阳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横的男生没有出教室。

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是一口大塘。 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站定,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在操场上去,站好!”欧阳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三列纵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后来,我们规规矩矩地在操场站了五分多钟。在教室时,同学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他们站半个小时,他们顶得住,叫他们只穿一件衬衫,他们也顶得住。

温馨提示:正如生命中的许多伤痛一样,其实并不如自己想像的那么严重。如果不把它当回事,它是不会很痛的。你觉得痛,那是因为你自以为伤口在痛,害怕伤口的痛。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鲁迅

全文共 1493 字

+ 加入清单

踏上人生的旅途吧!

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

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鲁迅

几番踌躇,最终却也不知该如何下笔。究其缘由,只因一则自己思想肤浅、智慧贫乏,要谈论先生,真有力不从心之感;二则实难体悟反映于先生身上的那种神圣悲愤,那种“置身于茫茫旷野、四顾无人的大寂寞,压在万钧闸门下的全身震裂的大痛苦,在烈火中让皮肤烧焦,心肺煮沸,决死对敌奋战的大沉醉”。

坦率地说,至今我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仍是非常浅薄的,我甚至还没有完全、真正地嚼透先生的伟大。在我眼里,先生实质上更以生活中的普通人的身份,而不是以大思想家或者更伟大、更神圣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先生的作品文字中,体现出来的都是我们不能轻易揭示的一些东西,能够在平凡的文字和叙述中,把人物的思想心理进行彻底的揭露,实可谓是能看透别人的心理。不过,我想这样也好,去掉后人加在先生身上的光环或许能够减轻谈论时的心理压力。

对待先生的心态,可以说是“敬而远之”。我实在找不到更恰当的词汇来描述。先生残酷地剥去我们身上的伪装,揭示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弱点,时常令人感到坐立不安;加上自己的惰性在作怪,我真的惧怕先生的冷峻与严苛。先生能够把现实社会中的人进行透彻的分析,而且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所谓的“真、善、美”进行彻底的批判,脱去他们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假壳”,让其在批判中获得被救赎、被改造的可能。同时,我们也为先生作品中那消磨不尽的痛苦而困惑,换句话说,我们简直不会甚至无法欣赏这种悲剧之美,无法分享先生在人生角斗中得到的生命沉酣的大欢喜。

诚然,我们钦慕先生那样“无所顾忌的生活,无所顾忌地去爱、去恨、冷嘲热讽,坦荡地面对着别人的热舌头、冷唾沫,让他们去说,去诬蔑去以为”,然而现实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否定和困惑。尽管我们看到了诸种弊病,可是我们不敢反抗,当然也反抗不了。在先生的悲哀中我们也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以先生为师,能真学先生吗?想想先生的精神十字架,可能太沉重,我们背负不起。

我想这也许是正确的。作为年轻人,我们只希望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力使生活变得轻松愉快,何必人为的去加重生活的砝码呢?我们没有必要脱下T恤牛仔,换上长衫,把自己关在“铁屋子”里去体味那一份苦涩。当然,我们也不怕生活的沉重,也决不会轻意去逃避。我们很欣赏先生那种面对现实,正视现实的精神,但为何不能更超脱一些,多一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平等与慈和不知先生是如何认为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理解先生,学习先生,但我们却没有必要用先生背负的历史包袱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此来追求一种悲剧式的精神境界。少一点因袭以往的顾虑与牵挂,多一些对未来的高瞻远瞩,这样我想先生恐怕也不会斥责我们的莽撞。

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去生活是可悲的,我却宁愿让自己的心流浪而不去模仿别人生活。我敬仰先生之人格,却不喜欢先生的性格。我想,我从先生那里所得到的既不是智慧,也不是热情,而是一种毅力,一种促使我们一步步向前走而决不停留下的力量。“遇见深林,可以辟为平地;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这对于正在刻苦学习、奋斗,不久也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便是极大的收获:以先生独立不依的精神和奋然前行的毅力,尽可能少地为自己设立羁绊,开拓自己的道路,或许这就是先生现在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先生踯躅于荒原之中,孑然回顾,苍茫无及。这是一幅极富于象征意义的生命图像。没有对话者,这是思想者最大的孤独;无法直面的人生,这是思想者永恒的困惑。在孤独这座祭坛上,几乎所有伟人和思想者都要走上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生命的造型就是一群沉溺孤独的羁旅者。

在先生这样的大境界面前,我们永远只是蹒跚学步的稚童。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童年初中作文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大人盼望的东西,总是和小孩子不一样。小孩的头脑里,就是那么的无限宽广,而大人只会面对现实,觉得生命就是那么复杂。一个天真活泼,笑容满面的孩子,往往是父母眼中的天使;而一个斤斤计较,呆头呆脑的孩子,在父母心中只是个恶魔。

好奇无比的小孩,总是歪着头,幻想大人的世界,希望时光飞逝,自己马上化身为大人。为人父母的,总是会要求孩子的行为,常常要求孩子坐姿端正,用功读书,希望孩子带给他们荣耀。

但有时,大人也会沉醉在小孩的世界里,看到孩子笑嘻嘻的模样,心想自己也曾当过小孩,能回到那时光该有多好啊!很有趣的是:孩子仍生活在快乐的童年时,大人很希望孩子能赶快变成熟,负起责任;但孩子长大了,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大人好怀念孩子小时候得可爱和梦幻的想法。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开心、狂喜、难过、愤怒的时候。如果大人能暂时抛开忧郁,可以跟随着小孩,坐着时光机回到美好的童年。这世界,生存着大人和小孩,是多么其妙和困惑啊!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歌声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历史课本,寻找历史的足迹,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在向我歌唱。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你,成就了一段伟大的历史;你,完成了一个叹息的壮举;你的故事令多少人羡慕,你的死亡又令多少人惊叹。

那一夜,汉军闯进大殿;那一夜,虞姬引剑自刎;那一夜,八百铁骑只剩二十八人;那一夜,西楚霸王狼狈不堪。你率领着二十八骑,借着夜色的掩护逃亡乌江边。寒风拍打着你的面庞,吹动了身旁的芦苇,吹过你的心。江边,你,二十八骑,汉军。你们对峙着,仿佛在等待着战火在那一瞬间的点燃。一霎间,战火打响,你看啥着汉军,发泄胸中的怒火。你忽然发现,二十八骑已经倒下,剩下的是你。你孤独的伫立在江边。你带着满身的鲜血与伤痕,昂然的站立起来,满目寒光,横扫千军,万千敌军都退后数步。你冷笑,满眼蔑视与讥讽,万千军马竟惧怕一个身具千疮百孔的人。风依旧在吹,你举起天子剑,想自己的脖子看去。你终于与八百铁骑相聚了……

你,项羽,用爱与恨相交织的情感,谱出一首不朽的歌。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你知道,你是一名剑客;你知道,你接受了太子丹的委托;你知道,你背负着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你坐上了去秦国的小船,站在船头,你向太子丹告别。但,你不知道,这一别,是永久的告别。

走上秦宫的台阶,你的眼横扫大殿。大殿金碧辉煌,文武百官整齐的站在一起,大殿正中的人一脸霸气,坐在龙椅上,戴着皇冠——那就是你的目标:嬴政。你走向他,向他献上燕国的地图。地图慢慢展开,到尽头了。你猛地跳起,抓起那把藏在地图里的匕首,抓住他的衣袖,向他刺去。他撕破衣袖,往旁边逃去。你不甘心的追赶。终于,你到在他的剑下,尸首异地,临死前,你把匕首掷向他,“哐当”一声,匕首被柱子挡住了。你绝望的倒在地上,闭上了眼睛。

或许,你刺死了嬴政,但,这依然不能阻止燕国被灭亡之命。因为,大秦还有二十万大军。

你,荆轲,无力力挽狂澜,却成为一个不朽的雕塑,唱着一首不朽的歌……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月亮高中生作文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一轮皓月,苏轼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饱含万千愁绪,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遥思故国家园,李煜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千百年来,月亮成了中国人精神的归宿、情感的家园、心灵的密友,亲切、多情、神秘。

对于月亮,我也有太多的幻想和憧憬。“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小时候,每当我吟诵这首诗时,便会遐想吴刚伐桂、白兔捣药、嫦娥舞袖。这些美好的神话伴我走过了快乐的童年,使我对月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上了小学。老师教我们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教我们李白的《月下独酌》……我对月亮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月亮更增添了向往之情。

后来,我又读到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科普文章,开始不满足于传说和文字,我渴望有朝一日能踏上探月之旅。

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十一号”宇宙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为人类揭开了月亮女神的神秘面纱。我渴盼中国人也能造访月球,月球上也能留下中国人的脚印。如今,“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人正在一步步走近月球,中华民族千年愿望的实现指日可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管现实中的月球如何死寂荒芜,都无法磨损月亮在中国人心中的美好形象。她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寄托,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月的魅力依然存在,中国人探月的步伐不会中止。我相信中国一定会在世界航天事业中再立功勋,中国人一定会在奔月的征程中阔步走在世界的前列!

点评:“永远的月亮”是一个好标题,它一下提携了全文,概括了文章内容。你知道它在本文有哪两个含义吗?一是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寄托;二是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在科学发展路上的不懈追求。这两大内容以月亮贯串,和谐相融,显示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功底。

[永远的月亮高中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旅途高二优秀作文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我愿永远的旅行。把脚下当做起点,把起点当做终点,用不停歇,永远的走下去。让我的身影留在所有的角落。

我想周游世界,走向每一片土地,踏入每一条河流。在高山上向着太阳的方向喊叫,在河流边向每一条过往的鱼问好。

我带着一个行囊。那里有我的衣物,我的帐篷,一只笔,一个本子,一些食物——不需要太多,着写就已经足够了——当然还有一心——向着远方的心。一双眼——一双能看到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的眼。一双腿——一双能行走千里的腿。仅次而已。

我会去那些使诗人发出千古绝叹的古老地方。那里也许会很拥挤吧,会有许许多多的游客,也许我还能遇上和我一样的旅行者。那里也许至今还留着许多古代文人的真迹。我会一一的欣赏。也许会探出他们当时内心的想法呢!

我会去那些不曾被人发现的地方。那里一定会留着一方土地。没有喧嚣。没有满眼的楼房。只有一片树林。偶尔会传来几声鸟叫,树林深处有泉水奏着音乐。阳光透过树叶在湿湿的地上留下足迹。

白天我会四处行走。把任意一座山,一条河当做目的地。我会走的很慢,因为我想尽情的感受这一切的一切。像当初的一位苦行的僧人一样:注意着路途中的一切事物,甚至是一颗小小的石子。爬上山顶眺望远方。然后搭起帐篷,靠在大树下,拿起笔和本来记录这一切——山、水、天空、大地。等待着傍晚的到来,等待着鸟的回家,听他们为我唱歌唱去这整日的疲劳。

在晴朗夜晚我会看着天空,看着淡淡的月光,然后让那柔柔的光披在我的身上。在月色隐去的夜晚我会闭上眼,让凉爽的晚风带走我身上的尘土。我会进入自己的黑夜,一个充满梦境的黑夜。

走在路上,走在向着梦想的地方。不会停留,把脚下当做起点,把起点当做终点,永远的走下去。

[永远的旅途高二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身影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伤心的时候,总会想起外婆瘦削的身影

小时候,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我一直住在外婆家。外公在我很少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屋子里只剩下外婆了。外婆总对我说:“小澜,你真是外婆的开心果,有你外婆就不会孤单。”因为那时我还小,并不知道孤单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就用微笑来回应外婆。外婆一直都很疼爱我,而我却顽皮,但外婆却包容我,我很喜欢外婆,我很爱她。

记得有一天,那时的我已经五岁了,外婆跟我说:“小澜,今天呢外婆带你去公园玩,今晚你的爸爸妈妈就接你回去,所以你今天玩得开心一点知道吗?”我扁扁嘴说道:“我要永远跟你在一起”。“傻丫头,你始终都要回到妈妈身边,所以你今天就开开心心地玩,知道了吗?”外婆边说边摸摸我的手。我犹豫了一下,嗯。我穿着裙子,外婆牵着我的手,一起走去公园。到了公园,我看见了许多小朋友在里面,我笑着跑过去,很快就融入了其中,几乎要忘记今晚就要离开外婆这件事了。当我一回头,看见外婆瘦削的的身体坐在石椅上,看着即将落下的夕阳,仿佛思念着某事。我跑过去拉着外婆的手,用自己天真的眼睛看着外婆,对她说:“外婆,你也一起玩吧!”外婆只是笑一笑,然后站起来向前走去。我看着她的身影,突然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外婆回过头,见我哭了,急忙哄我。

跟外婆吃过饭后,爸爸就开车把外婆送回家,送外婆走到门口的时候,我哭了起来,呜咽地说:“外婆再见了,我会经常回来看你的。”我目送外婆走进去,她的身影是那么的瘦削。

许多年过去了,外婆也下去陪外公了,外婆再也不孤单了。每当看着别人的外婆,我总会想起外婆,想起她的身影,想起她对我的好,我是多么想念她啊!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微笑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黄老师的微笑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陪伴我走过了中学生活。

记得那还是六年级的时候,我下嘴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冒出了一个小拇指般大小的泡。父亲带我去看了医生。医生把那泡割了,缝了几针,并且特地嘱咐我:两个星期内只能吃白面和稀饭,否则,伤口就会发炎。在学校,食堂给我一个人开小灶是不可能的。父亲只得去拜托班主任黄老师。让我在那两个星期在黄老师家里下面吃,黄老师听了没有片刻犹豫,微笑着答应,并让父亲放心,他会照顾好我的。

从那天起,我便开始了漫长的“吃素”日子。每到开饭的时间,黄老师总是按时让我到他家,然后微笑着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面,叮嘱我面有点的烫,吹凉了再吃,小心伤口。然后便匆匆忙忙地批改成堆的作业。我透过碗沿腾起的热气,看到黄老师脸上暖暖的微笑,脸颊上冒出来的汗水。那个时刻,我的眼睛有点潮。

两天后的下午,老师一如既往端出面放在我面前。看到白白的、清汤寡水的面,胃里翻起阵阵酸,不由得皱了皱眉,微微地叹了口气。可这细微的表情没有逃过黄老师的法眼,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微笑着。第二天早晨,当我走进老师的家里,才发现黄老师端出来的不是面,而是一碗粥,一碗瘦肉末粥,尝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我顿时胃口大开,连吃了两大碗。黄老师只是看着我吃,满脸幸福,带着一如既往的微笑。对我说,吃了这么久的白水面,腻味了吧。我想着给你换换品味。果然多吃了一碗。多吃点,营养足,伤口好得快。我鼻子不禁的点酸酸的感觉,眼睛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要涌出来。除了父母,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对我如此好过。

两个星期后,在黄老师的精心照料下,嘴唇上的伤口恢复得很好。父亲特地赶到学校谢老师,黄老师依旧带着一如既往的微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一年后,黄老师就调走了。但在我的心里,那位一直保持着一如既往微笑的形象深深刻印在我灵魂里。往后的日子,遇到不顺,碰到挫折,遭到打击,感到伤心的时候,我就想起那一如既往的微笑,心里充满了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守灯人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学校发了一本散文集让我们回家翻阅,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只是我素来是不喜读书的性子,暑假一到,便玩疯了,那书也不知被我丢到哪个旯旮去了。

再次想起的时候是一个夜晚,不知什么缘故,我失眠了。闭着眼睛却怎么也不见周公,不得已,我起床开灯,无意间想起学校发的那本书,本是随意找找,竟真叫我找到了。

或许是因为夜晚读书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失眠,又或许是因为作者的文笔太引人入胜,我被书中的故事所深深吸引。

那位守灯人令我感动,他如一盏灯,在作者乃至我们读者心中闪烁着炫目的光芒,永不熄灭。

其实我的心里也有一盏灯。

幼年时,隔壁有一位姐姐,我上小学,她念初中。她成绩很好,其用功程度也令我自叹不如。

每天清晨,当我还在梦乡时,她便已经起床,大声朗读英语课文,发音绕口的让我想哭;当我还坐在电脑前玩耍时,她已经跑完了800米;当我还在为几页的作业而抱怨多时,她已经闷声不响地做完了几套试卷。

这位姐姐曾是我的噩梦,每当我犯了什么错时,妈妈总会将她与我比较,而每次都是我完败。

她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一直不喜欢她,虽然她很优秀。

让我对她改观,是有一次母亲去考驾照,将我丢在了她家。

那天,我睡在姐姐的房间,当我躺在床上时,书桌的灯依旧是亮着的。睡意朦胧之间,我问她:“姐姐,你不累吗?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

她愣了一下,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张明信片递给我。说道:“累呀,怎么不累。但是如果累一点,我能实现梦想,累也值得了!”

看我接过明信片,她又说道:“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我一直很想去上海复旦。所以,我必须像一头黄牛,默默踏步前行。所有的努力也只是为了让这梦想不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哪怕黄冥长天,纵然绿水波澜。”

她说这话的时候,神色坚定,台灯的灯光倒映在她的眼里,仿佛漫天的繁星。

我又看了看明信片一一复旦大学,真的很美。在睡着前,我想,总有一天我也要去复旦大学。

那位姐姐在我心中点亮一盏灯,这盏灯明亮了很多年。

夜,渐渐深了。一切都进入梦乡,我合上书,关了灯上床,渐渐有了睡意。

或许有的人不经意间为别人点亮一盏灯,连他自己也没发觉。灯,明亮了自己也明亮了他人。

恍惚间,我想起小时候因为跟父母闹别扭,一气之下冲出家门,徘徊到深夜,满以为他们都睡了,却没想到,家里的灯,依旧亮着。那灯晕黄而微弱,却温暖了我许多年……

灯光,无处不在,只要你肯点亮,只要你肯发现。

如果我们去点亮一盏灯,虽然不能永远地璀璨,但能照亮那些原本黑暗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的思念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与爷爷奶奶、太太生活在一起,一家人朝夕相处,和和睦睦。可去年太太走了,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永远的怀念。清明节扫墓祭拜更激起了我无限的思念

太太是个小学教师,爱护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凡她教的不少学生数十年后还来家看望她,回忆当年太太当老师时的点点滴滴,他们欢声笑语、师生情怀。乃至太太病重住院到病危,一拨拨的学生来看她还泪流满面,呼喊着“陈老师、您再睁眼看看我们。”

太太退休后曾担任朝晖新村河南居民区第一任主任直至年迈再次退休。她办事认真,待人真诚,无论同事还是居民,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说起我的太太,无不异口同声说“陈主任真是个好人。”

太太生活简朴、节俭,自己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但每次国家或人们有难,她却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她关心我们的成长,教育我们要规规矩矩做人,要助人为乐。

曾经每天早晨我去上学,都要说“太太再见。”每天放学回家,太太总会在门口笑着迎接我,我牵着她的手一起散步,我和她一起玩拍气球的游戏,这一幕幕仿佛还在眼前。可如今,一切的一切都成为往事,真让人心酸。太太啊,你留给我的记忆,深深地在我的心中、在我的脑海。

太太虽然走了,但她和蔼可亲的容貌永远在我的面前浮现,她待人处事的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