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江郎才尽

江郎才尽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江郎才尽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江郎才尽问题。

分享

浏览

628

作文

18

江郎才尽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年少时以文才著称,晚年诗文无佳句。后比喻在安逸享乐中才思枯竭。

江淹是南朝时的一位诗人,他出身贫穷,从小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苦,以砍柴为生。他每天忙于砍柴,根本没时间读书。后来,在13岁那年,他在去山上砍柴的途中拾到一顶大官戴过的貂皮帽子。貂皮很珍贵,可以卖不少钱,这样就可以买好多米、面、油、盐等。江淹高兴地把帽子拿回家,母亲看了也很高兴,说:“孩子啊,咱捡到这帽子是好事,是个好兆头,以后你一定能做大官。要好好把它留着,将来做了大官你好戴它。”听母亲这么说,江郎打消了原来的想法,把帽子好好地收藏起来。

从此后,他开始刻苦读书,一心想将来当个大官。他一边砍柴,一边默默背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进步很快。不几年工夫,写起文章来下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如《别赋》、《恨赋》等都得到了好评。

当时,有个叫檀超的人,喜好才学,读了江淹的诗,赞不绝口,还特地去拜访江淹,并请江淹到他家去做客。江淹见檀超热情好客,性情豪放爽直,又不拘礼节,从心里很敬佩他。于是,两人成了意气相合的好朋友。檀超赏识江淹的才华,逢人便讲,言辞不免有些过头,近似为其吹嘘。这样,江淹的名声渐渐大起来,也成了有名的诗人。

不久后,他受到了建平王刘景素的赏识和提拔,在南兖州做了官。但是没想到,不多时,他便被一名犯了罪的县令诬告,被捕入狱坐了大牢。这真是福到祸也至。幸亏后来刘景素给他洗清了冤情,出了狱,又提升他做了官,与刘景素一起去镇守京口。

后来刘宋被齐朝取代,江淹和檀超又做了史官,负责编写历史。不久,一个襄阳人发掘出一座古墓,里面有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筒。竹筒上的古体字没有人认识,有人提议说,让江淹来看看。后朝廷派人把竹筒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这是西周时候的钟鼎文,当年他为了当大官还苦学过这种文字。江淹看了一会儿,明白了其中的内容,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看后,他给来人讲着,周围听的人很惊讶。一下子传开了,江淹认识西周时候的文字,从此,名气更大了。于是,朝廷更加看重他,他的官也越做越大,最后官至梁朝的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就是皇帝的顾问,以后又被封为醴陵侯,有了千亩良田,成了豪门贵族,过起了养尊处优的生活。

他不再读书、写字、做诗、写文章了,有时写首诗,也大不如从前,才华没有了。这时候,很多人都替他惋惜,说“江郎才尽”了。

江淹早年为当官,拼命用功读书,有了学识,能写出好文章,动人的诗篇。但当了大官,名利皆有,心满意足,尽享荣华富贵,不再刻苦用功,常年不看书、写诗,这样,他的才怎能不尽呢?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古往今来,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在这方面留下的美谈也是举不胜举。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只有勤奋学习才能精于学业,反之,贪玩懒惰就会荒废学业。

展开阅读全文

江郎才尽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南史·江淹传》:尝宿守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 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玉色彩笔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 时人谓之才尽。

四字成语“江郎才尽”描述的哲理是什么: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江郎才尽”这一带贬意的成语,一千五百多年来就一直陪伴着江淹。他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能诗,十八岁己熟背“五经”,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其才华横溢,被誉为千古奇文。只可惜,中年的江淹突然罢笔,落了个“江郎才尽”的名声。也许人们并不清楚,聪明的江淹正是用“江郎才尽”的把戏,把后人给涮了一把。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江郎才尽的历史由来及典故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出处】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南史·江淹传》

【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钰玨宝宝日记,您的宝宝私家日记

【相近词】黔驴技穷、江淹才尽、江郎才掩

【相反词】出类拔萃、初露锋芒 钰玨宝宝日记

【押韵词】不为已甚、迷魂阵、兵未血刃、贪而无信、清谈高论、云程发轫、珠玉之论、矢口否认、心烦意闷、自有公论、......

成语故事】南朝梁时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后来他的文章大不如以前了,诗也平淡无奇了,偶尔灵感一来,写出的东西也一无可取。据说他在梦中丢失了五色笔,从此就文思枯竭,才能丧尽 钰玨宝宝日记

【成语示列】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

【其它使用】

◎ 而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张艺谋、陈凯歌1999年推出的影片也没有表现出太多创造性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想象,如果说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还表现出他善于用极端的形式表现强烈情感的艺术能力的话,那么陈凯歌巨资制作的《荆柯刺秦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既媚俗也媚雅、既媚中也媚日、既造作又滑稽的"不伦不类"则似乎是一种江郎才尽的预兆。

展开阅读全文

江郎才尽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江郎才尽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小编收集了江郎才尽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成语】: 江郎才尽

【拼音】: jiāng láng cái jìn

【解释】: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造句】

1、本来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就这样被捧得晕头转向,最后弄得江郎才尽。

2、这几位作家久未有作品问世,是否已经江郎才尽?

3、他已经江郎才尽,已经放弃了希望和改变,还指望以“不作为”来赢得2012年的选举。

4、一副好的绘画艺术创作,大多都是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完成的,创作过程中常常会让你觉得“江郎才尽”,又常常会让你感遇“柳暗花明”。

5、有些时候所以会感到江郎才尽,也许是因为我们对生命的热情消退了。

6、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

7、如果不持续努力,即使是有点天份,也会江郎才尽。

8、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9、这位作家年轻时十分出色,得奖后不再努力,现在看来已经江郎才尽,写不出什么好东西了。

10、我已经江郎才尽,我不认为我可以再写出任何流行乐了。

展开阅读全文

江郎才尽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江郎才尽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江郎才尽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汉字书写】:江郎才尽

【汉语注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江郎才尽的意思】:江郎:指南朝的江淹。原指江淹少年有文采,晚年写诗作文却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江郎才尽的近义词】:才思枯竭、智尽能索、黔驴技穷、江淹才尽、计穷智短;

【江郎才尽的反义词】:文思泉涌、出类拔萃、出口成章、学富五车、初露锋芒、才华横溢、文思敏捷;

【江郎才尽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名叫江淹,年纪轻轻就已经才气无双,他的作品被人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安逸的生活渐渐磨光了江淹的才华。当他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写文章的水平逐渐退步很多,写诗的时侯还经常提笔好久也写不出一个字来,即使写出来也是没有什么内容可言。于是人们就有了这样的一个传说:有一次,江淹坐船回家的时侯船停在禅灵寺,江淹在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江淹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给他,从此江淹的文章便不再精彩了。也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凉亭中睡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面前说:“我的笔在你那里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吧?”江淹听了摸了摸怀里,果然从怀里取出一枝光彩夺目的五色笔来还他。据说自从江淹南柯一梦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了,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一直上进,不然就会不进则退。

【江郎才尽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一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

马识途《学习创作的机会》:“我是不相信世上真有‘江郎才尽’的事。江淹晚年写不出好作品来,不是他才尽了,是他已安于逸乐,不再热爱生活了。”

【江郎才尽造句】

有人说你原地踏步,也有人说你江郎才尽,你不如写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来反击他们。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得意忘形的低能者才会江郎才尽,我并非低能者。

展开阅读全文

江郎才尽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江郎才尽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江郎才尽

【汉语注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江郎才尽的意思】:江郎:指南朝的江淹。原指江淹少年有文采,晚年写诗作文却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江郎才尽的近义词】:才思枯竭、智尽能索、黔驴技穷、江淹才尽、计穷智短;

【江郎才尽的反义词】:文思泉涌、出类拔萃、出口成章、学富五车、初露锋芒、才华横溢、文思敏捷;

【江郎才尽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名叫江淹,年纪轻轻就已经才气无双,他的作品被人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安逸的生活渐渐磨光了江淹的才华。当他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写文章的水平逐渐退步很多,写诗的时侯还经常提笔好久也写不出一个字来,即使写出来也是没有什么内容可言。于是人们就有了这样的一个传说:有一次,江淹坐船回家的时侯船停在禅灵寺,江淹在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江淹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给他,从此江淹的文章便不再精彩了。也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凉亭中睡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面前说:“我的笔在你那里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吧?”江淹听了摸了摸怀里,果然从怀里取出一枝光彩夺目的五色笔来还他。据说自从江淹南柯一梦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了,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一直上进,不然就会不进则退。

【江郎才尽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一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

马识途《学习创作的机会》:“我是不相信世上真有‘江郎才尽’的事。江淹晚年写不出好作品来,不是他才尽了,是他已安于逸乐,不再热爱生活了。”

【江郎才尽造句】

有人说你原地踏步,也有人说你江郎才尽,你不如写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来反击他们。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得意忘形的低能者才会江郎才尽,我并非低能者。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江郎才尽的典故

全文共 291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江郎才尽,比喻才思减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典故,欢迎阅读,谢谢!

【汉字】江郎才尽

【拼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释义】释义“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 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黔驴技穷、江淹才尽、才疏学浅、才思枯竭

【反义】出类拔萃、初露锋芒、才华横溢、才高八斗

【成语故事】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尽。[1]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存在误读】

历史考证

很早就有人怀疑“江郎才尽”的真实性。古直《诗品笺》引张溥的话道:“江文通遭梁武,年华望暮,不敢以文陵主,意同明远,而蒙讥才尽。世人无表而出之者,沈休文窃笑后人矣。”意思是说,江淹生怕梁武帝妒忌,故意说自己才尽,这种情况不被后人了解,沈约知道了一定会笑话,因为沈约就有这样的经历。据《梁书·沈约传》记载:“约尝侍宴,值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问曰:‘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沈约乃一代饱学之士,然在文人皇帝面前却唯有避让三分,以免招致祸端。我们说他识时务也好,说他工奉承也罢,然而文人皇帝对文士的钳制与文才的扼杀却是不争的事实。更有甚者,善为诗赋的江淹“遭梁武,年华望暮,不敢以文陵主,意同明远,而蒙讥才尽,世人无表而出之者,沈休文(沈约字休文)窃笑后人矣”。江淹在梁武帝面前也不敢显山露水,怕遭妒忌,故而推说“才尽”,死后只落得“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梁书.江淹传》)的盖棺之论。“江郎才尽”一语自此成为嘲弄文人才思枯竭的口头禅,江淹也受到历代文人的讥讪。只有遭际相近的沈约看破机关,晓得江淹不是“才尽”,而是“要命”。

江淹梦笔

关于解释“江郎”为何“才尽”的版本很多,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某一天,江淹在园中凉亭午睡,迷蒙中梦见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枝笔放在你这里己经很久了,是不是应该归还给我了。”江淹一摸怀中,果然有枝笔,拿出一看,竟是枝五彩笔。于是,他就把这枝五彩笔还给了郭璞。谁知一觉醒来,这位曾写出过不少峭拔苍劲诗文的大才子,竟然文思全无,再也写不出五彩缤纷的文章了。这就是那个无论如何也让人难以置信的江郎梦中还笔的故事。

另有传闻: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小睡,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匹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再精彩了。

江郎智慧

“江郎才尽”这一带贬意的成语,一千五百多年来就一直陪伴着江淹。他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能诗,十八岁己熟背“五经”,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其才华横溢,被誉为千古奇文。只可惜,中年的江淹突然罢笔,落了个“江郎才尽”的名声。也许人们并不清楚,聪明的江淹正是用“江郎才尽”的把戏,把后人给涮了一把。

据《梁书》记载,南朝宋顺帝泰始二年(公元466年),二十岁的江淹因聪慧超群,成为宋建平王刘景素的幕僚,并随建平王在衮州任文书之职。后因受广陵令郭彦文的牵连,被捕入狱。在狱中,江郎用生花妙笔把自己的哀叹诉诸笔端。不知是建平王爱惜人才,还是江郎的文章感人之至。总之,刘景素览文后,旋即放人。不久,江淹在衮州考中秀才,因为策论文章得到上司欣赏,很快升任巴陵王国左常侍。此后,江淹官运亨通,历仕南朝宋、齐、梁三朝,直至封侯而终。从江淹的发迹历程可以看出,是他的锦绣文章帮助了他。

中国的文人墨客,自古以才情留名,而让江淹名垂千古的却是因“江郎才尽”。但从江郎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不是真的才尽,而是恰恰相反。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的江淹,最知道贫穷卑贱的滋味。他任御史中丞后,总结了自己以前的经验教训,力戒广陵令郭彦文写写画画的毛病,并搞了一出梦中还笔的把戏,以期从此罢笔。即使不得己而写,也只是写写“皇齐启运从瑶玑”之类的应景华丽篇章。为的是,博君王之欢心,能苟全于乱世。他把所有令人惊叹的文采都转化成了于乱世求生存的智慧,虽然这是一种苟且的当奴才的智慧。写到此,不禁让我想起了曾经被称为文豪的郭沫若先生。

如果说江淹的《恨赋》、《别赋》是千古绝唱,那么他的托梦还笔便是旷世奇谋。他深悟君王的专擅思维,宁可背上“江郎才尽”的名声被后人讥笑,也不愿因文而引火烧身。他曾对弟子们说:“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吾功名即立,正欲归草莱耳。”(《梁书》),这也许就是他借梦罢笔的真正原因。事实上,江郎何曾才尽?罢笔后的江淹仍然智慧聪明着呢!

齐东昏侯永元年,崔慧景因拥兵自重而造反。叛军围困了京城,士族官僚纷纷投身叛军门下,只有江淹称病不出。崔慧景失败后,众人对江淹的明智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萧衍又率兵起事,士族们有了前车之鉴,人人安之如素,而江淹却脱掉原来官服,投奔萧衍去了。萧衍获胜称帝,是为梁高祖武皇帝。江郎获得梁武帝重用,官至尚书左丞,权倾朝野。就在这一静一动之间,江郎显现了过人的政治智慧和聪明才智,这显然不是“江郎才尽”了。有意思的是,迄今为止也没有人觉得“江郎才尽”是误读了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社会问题一般有三种心态:一是无意为之而不写;二是有意写而不写透;三是知道不便写而不写。江淹无疑也历经了这三种心态意境,最终为了求得生活安逸而罢笔。但,不论怎么说,这样心态下的人格是曲扭的。可这并不是江淹的耻辱,专制制度注定了文人本身的悲剧。当然,在这一悲剧中,往往也不乏喜剧色彩。所以,今天总有人喜欢拉出一些古人来开涮。就像“江郎才尽”这句成语,看似后人在拿江郎嘲笑开涮,殊不知,正是江郎借托梦罢笔的把戏,把拿他开涮的人涮了一千五百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江郎才尽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

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 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

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

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展开阅读全文

江郎才尽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江淹是南朝时的一位诗人,他出身贫穷,从小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苦,以砍柴为生。他每天忙于砍柴,根本没时间读书。后来,在13岁那年,他在去山上砍柴的途中拾到一顶大官戴过的貂皮帽子。貂皮很珍贵,可以卖不少钱,这样就可以买好多米、面、油、盐等。江淹高兴地把帽子拿回家,母亲看了也很高兴,说:“孩子啊,咱捡到这帽子是好事,是个好兆头,以后你一定能做大官。要好好把它留着,将来做了大官你好戴它。”听母亲这么说,江郎打消了原来的想法,把帽子好好地收藏起来。

从此后,他开始刻苦读书,一心想将来当个大官。他一边砍柴,一边默默背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进步很快。不几年工夫,写起文章来下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如《别赋》、《恨赋》等都得到了好评。

当时,有个叫檀超的人,喜好才学,读了江淹的诗,赞不绝口,还特地去拜访江淹,并请江淹到他家去做客。江淹见檀超热情好客,性情豪放爽直,又不拘礼节,从心里很敬佩他。于是,两人成了意气相合的好朋友。檀超赏识江淹的才华,逢人便讲,言辞不免有些过头,近似为其吹嘘。这样,江淹的名声渐渐大起来,也成了有名的诗人。

不久后,他受到了建平王刘景素的赏识和提拔,在南兖州做了官。但是没想到,不多时,他便被一名犯了罪的县令诬告,被捕入狱坐了大牢。这真是福到祸也至。幸亏后来刘景素给他洗清了冤情,出了狱,又提升他做了官,与刘景素一起去镇守京口。

后来刘宋被齐朝取代,江淹和檀超又做了史官,负责编写历史。不久,一个襄阳人发掘出一座古墓,里面有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筒。竹筒上的古体字没有人认识,有人提议说,让江淹来看看。后朝廷派人把竹筒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这是西周时候的钟鼎文,当年他为了当大官还苦学过这种文字。江淹看了一会儿,明白了其中的内容,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看后,他给来人讲着,周围听的人很惊讶。一下子传开了,江淹认识西周时候的文字,从此,名气更大了。于是,朝廷更加看重他,他的官也越做越大,最后官至梁朝的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就是皇帝的顾问,以后又被封为醴陵侯,有了千亩良田,成了豪门贵族,过起了养尊处优的生活。

他不再读书、写字、做诗、写文章了,有时写首诗,也大不如从前,才华没有了。这时候,很多人都替他惋惜,说“江郎才尽”了。

展开阅读全文

13江郎才尽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早年即以文章著名,他的《恨赋》、《别赋》更是抒情小赋中的名篇,故被时人称为江郎。传说他曾两次得梦,一次梦见西晋诗人张协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就把剩下的尺锦缎奉还,这人就大怒说:那得割截都尽!便将所余锦赠与江淹同时的文学家丘迟,说道: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迟。从此,江淹文思滞涩,遂无佳篇。另一次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男子对他说: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江淹就从怀中取出五色笔奉还,此后,作诗遂无佳句。江淹后期诗文大不如前期,故时人谓之才尽。后人常用“江郎才尽”比喻文思减退。(典见《南史?江淹传》、《梁书?江淹传》)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江郎才尽

全文共 1325 字

+ 加入清单

江郎才尽”这一带贬意的成语,一千五百多年来就一直陪伴着江淹。他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能诗,十八岁己熟背“五经”,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其才华横溢,被誉为千古奇文。只可惜,中年的江淹突然罢笔,落了个“江郎才尽”的名声。也许人们并不清楚,聪明的江淹正是用“江郎才尽”的把戏,把后人给涮了一把。

江郎才尽: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出处】钟嵘《诗品》。

【释义】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年少时以文才著称,晚年诗文无佳句。后比喻在安逸享乐中才思枯竭。

历史典故

江淹是南朝时的一位诗人,他出身贫穷,从小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苦,以砍柴为生。他每天忙于砍柴,根本没时间读书。后来,在13岁那年,他在去山上砍柴的途中拾到一顶大官戴过的貂皮帽子。貂皮很珍贵,可以卖不少钱,这样就可以买好多米、面、油、盐等。江淹高兴地把帽子拿回家,母亲看了也很高兴,说:“孩子啊,咱捡到这帽子是好事,是个好兆头,以后你一定能做大官。要好好把它留着,将来做了大官你好戴它。”听母亲这么说,江郎打消了原来的想法,把帽子好好地收藏起来。

从此后,他开始刻苦读书,一心想将来当个大官。他一边砍柴,一边默默背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进步很快。不几年工夫,写起文章来下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如《别赋》、《恨赋》等都得到了好评。

当时,有个叫檀超的人,喜好才学,读了江淹的诗,赞不绝口,还特地去拜访江淹,并请江淹到他家去做客。江淹见檀超热情好客,性情豪放爽直,又不拘礼节,从心里很敬佩他。于是,两人成了意气相合的好朋友。檀超赏识江淹的才华,逢人便讲,言辞不免有些过头,近似为其吹嘘。这样,江淹的名声渐渐大起来,也成了有名的诗人。

不久后,他受到了建平王刘景素的赏识和提拔,在南兖州做了官。但是没想到,不多时,他便被一名犯了罪的县令诬告,被捕入狱坐了大牢。这真是福到祸也至。幸亏后来刘景素给他洗清了冤情,出了狱,又提升他做了官,与刘景素一起去镇守京口。

后来刘宋被齐朝取代,江淹和檀超又做了史官,负责编写历史。不久,一个襄陽人发掘出一座古墓,里面有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筒。竹筒上的古体字没有人认识,有人提议说,让江淹来看看。后朝廷派人把竹筒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这是西周时候的钟鼎文,当年他为了当大官还苦学过这种文字。江淹看了一会儿,明白了其中的内容,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看后,他给来人讲着,周围听的人很惊讶。一下子传开了,江淹认识西周时候的文字,从此,名气更大了。于是,朝廷更加看重他,他的官也越做越大,最后官至梁朝的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就是皇帝的顾问,以后又被封为醴陵侯,有了千亩良田,成了豪门贵族,过起了养尊处优的生活。

他不再读书、写字、做诗、写文章了,有时写首诗,也大不如从前,才华没有了。这时候,很多人都替他惋惜,说“江郎才尽”了。

【成长心语】

江淹早年为当官,拼命用功读书,有了学识,能写出好文章,动人的诗篇。但当了大官,名利皆有,心满意足,尽享荣华富贵,不再刻苦用功,常年不看书、写诗,这样,他的才怎能不尽呢?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古往今来,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在这方面留下的美谈也是举不胜举。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只有勤奋学习才能精于学业,反之,贪玩懒惰就会荒废学业。

展开阅读全文

江郎才尽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尽。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展开阅读全文

江郎才尽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钟嵘《诗品》。

【释义】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年少时以文才著称,晚年诗文无佳句。后比喻在安逸享乐中才思枯竭。

【历史典故】

江淹是南朝时的一位诗人,他出身贫穷,从小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苦,以砍柴为生。他每天忙于砍柴,根本没时间读书。后来,在13岁那年,他在去山上砍柴的途中拾到一顶大官戴过的貂皮帽子。貂皮很珍贵,可以卖不少钱,这样就可以买好多米、面、油、盐等。江淹高兴地把帽子拿回家,母亲看了也很高兴,说:“孩子啊,咱捡到这帽子是好事,是个好兆头,以后你一定能做大官。要好好把它留着,将来做了大官你好戴它。”听母亲这么说,江郎打消了原来的想法,把帽子好好地收藏起来。

从此后,他开始刻苦读书,一心想将来当个大官。他一边砍柴,一边默默背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进步很快。不几年工夫,写起文章来下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如《别赋》、《恨赋》等都得到了好评。

当时,有个叫檀超的人,喜好才学,读了江淹的诗,赞不绝口,还特地去拜访江淹,并请江淹到他家去做客。江淹见檀超热情好客,性情豪放爽直,又不拘礼节,从心里很敬佩他。于是,两人成了意气相合的好朋友。檀超赏识江淹的才华,逢人便讲,言辞不免有些过头,近似为其吹嘘。这样,江淹的名声渐渐大起来,也成了有名的诗人。

不久后,他受到了建平王刘景素的赏识和提拔,在南兖州做了官。但是没想到,不多时,他便被一名犯了罪的县令诬告,被捕入狱坐了大牢。这真是福到祸也至。幸亏后来刘景素给他洗清了冤情,出了狱,又提升他做了官,与刘景素一起去镇守京口。

后来刘宋被齐朝取代,江淹和檀超又做了史官,负责编写历史。不久,一个襄陽人发掘出一座古墓,里面有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筒。竹筒上的古体字没有人认识,有人提议说,让江淹来看看。后朝廷派人把竹筒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这是西周时候的钟鼎文,当年他为了当大官还苦学过这种文字。江淹看了一会儿,明白了其中的内容,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看后,他给来人讲着,周围听的人很惊讶。一下子传开了,江淹认识西周时候的文字,从此,名气更大了。于是,朝廷更加看重他,他的官也越做越大,最后官至梁朝的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就是皇帝的顾问,以后又被封为醴陵侯,有了千亩良田,成了豪门贵族,过起了养尊处优的生活。

他不再读书、写字、做诗、写文章了,有时写首诗,也大不如从前,才华没有了。这时候,很多人都替他惋惜,说“江郎才尽”了。

【成长心语】

江淹早年为当官,拼命用功读书,有了学识,能写出好文章,动人的诗篇。但当了大官,名利皆有,心满意足,尽享荣华富贵,不再刻苦用功,常年不看书、写诗,这样,他的才怎能不尽呢?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古往今来,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在这方面留下的美谈也是举不胜举。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只有勤奋学习才能精于学业,反之,贪玩懒惰就会荒废学业。

展开阅读全文

江郎才尽的典故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尽。[1-2]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节选自《应用写作》1995年第8期《但愿“江郎”才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江郎才尽词语解析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词语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江郎才尽词语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郎指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指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 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汉字】江郎才尽【拼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释义】释义“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 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黔驴技穷、江淹才尽、才疏学浅、才思枯竭

【反义】出类拔萃、初露锋芒、才华横溢、才高八斗

成语典故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尽。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展开阅读全文

江郎才尽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 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 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依 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 平淡得一无可取。

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 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采了。 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 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 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释义: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展开阅读全文

江郎才尽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源于《南史·江淹传》。江淹是南北朝时期的才子,幼年家境清贫,读起书来非常用功,诗文都做得非常好。由于他早期生活在社会的下层,能够接触到社会的真实生活,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能够深刻地抒发忧谗畏讥和郁郁不乐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许多贫困知识分子共同的动荡不安的生活,道出了许多知识分子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所以他的作品能引起许多失意者的共鸣,从而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作家,人们称之为“江郎”。

后来,他的文才大不如前。他之所以才尽,是因为附南齐高帝萧道成等人,做了大官,成为南齐的“帮闲文人”,从此过着富贵荣华的生活。由于他的地位和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所以文思渐衰,写出的诗文当然平淡无味。后来,人们用“江郎才尽”来比喻才思减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