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治污

治污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治污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治污问题。

分享

浏览

873

作文

2

2024两会前瞻:中国由标及本做好治污“加减法”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冬天重重雾霾,过年回老家又是烟花爆竹,原本的雨雪阴晴都被灰霾隔绝了”,刘慧源是在北京与西安间迁徙的“候鸟”,可即便春节回家时间有限,她还是在节前奔去长白山,“林海雪原求醉氧,感受大自然脉搏”。

现在的中国人富裕了,有闲时可以“寻找”大自然,但日常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供养粮食的土壤却越来越让人担忧。近年来,中国民众环境意识觉醒,环保已成为每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

“空气污染是目前最大的民生问题”,2014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感叹。2015年全国两会将至,根据人民网[-0.02% 资金 研报]调查显示,截至18日,“环境保护”以27605票上榜最受关注十大话题。

“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最终还是为了生活品质的提高。清洁的环境、民众身心健康、不留后遗症的经济增长,才是中国真正需要的。”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对中新社记者说。

从2005年首提“生态文明”概念,到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融入“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推出生态新政,中国高层的战略选择明确: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到淘汰过剩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再到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中国治污的策略正在由标及本。

不过,眼下中国的环境形势与“美丽中国”差距不小,数据改善也与民众切身感受不甚吻合——去年冬天创下平均雾霾天数52年之最,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太大,远超出环境容量。无论是水、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都在2000万吨以上,根据专家测算,在现有基础上再降30%至50%,环境质量才会有明显变化”,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坦言。

环境质量要明显改善,中国亟待做好“加减法”。眼下,“减法”强力推进:2013年,国务院印发“治霾总指南”——“大气十条”;2014年,中国31省份立“军令状”治霾;全国加速淘汰过剩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对环境违法开出数亿元人民币(下同)大罚单;新《环境保护法》明确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停产整治等制度。

“加法”也迅速铺开:中国开始率先在京沪等污染严重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全国338个大中城市PM2.5(细颗粒物)实时监测公布全面启动;中央财政拨款50亿元治霾;“水十条”、“土十条”加速酝酿;据官方规划,2015年中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4.5万亿元人民币。

在此前陆续结束的地方两会上,铁腕治污已成为核心议题之一。“空气质量”、“污染治理”明确写入全国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正在全力进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APEC会议期间直言自己的期待。

为了绿水青山,中国正在摸索治污新路——内蒙古等多地探索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陕西开展节能量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亦建言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激励绿色投资等。

“生活好了,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更高,希望今年两会上,政府再推出大刀阔斧的治污新招。”“洗肺”之后的刘慧源说。

“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上郑重承诺。许许多多的刘慧源们期待,2015年全国两会上,更多强力新举措能够推出,带人们一步步走近“美丽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2024高考热点素材:定治污“小目标”不能虎头蛇尾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治理环境污染依然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议题,“治霾”、“落实‘河长制’”等成为关键词,有不少省份明确立下了今年的治污目标。北京市提出,2017年,将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力争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河北省提出,今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6%以上。(1月19日《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看得见的是,雾霾四伏,河水变脏;看不见的是,地下水和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各地纷纷定下一个治污“小目标”,应当说这彰显了各地政府治污的决心和魄力,也对政府治污形成了一定的倒逼压力。因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公开定下治污“小目标”,实质上就是向社会大众作承诺,不践行承诺就会损耗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政府公开定下一个治污“小目标”,让民众看到了治污的预期,能够增强大众对治污的信心。而且,多年的治污“小目标”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长期的治污“大目标”,最终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不过,需要谨防的是,政府定下的治污“小目标”不能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最终沦为一个空头目标和一张废纸,这也是大众对治污“小目标”最担忧的事。因为近年来有不少地方政府在治霾上虽然立下了环保“军令状”,但效果普遍不理想,大多最终不了了之,雾霾是一年比一年更严重。可以说,大众见过太多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治霾“军令状”。

政府已经立下了治污“小目标”,制定了治污的狠招数和措施,但要避免治污“小目标”落空,就必须配套“小目标”没完成的铁腕的刚性的问责机制、惩罚措施,要有后续的监督和问责环节作保障,这些环节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踏空。当政府定下的治污“小目标”没有完成,或者地方政府通过数据造假完成治污“小目标”时,哪些领导干部需要为这种结果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是约谈,还是诫勉谈话,或是年终考核时一票否决,以及给予严厉的党纪政纪处分,都应当以明确的制度说清楚,并按照制度进行严厉处罚。反之,如果地方政府只是随口定下一个治污“小目标”,却没有配套目标没有完成的监督机制、问责机制,那么职能部门或相关领导干部就不太可能积极落实治污“小目标”,反正完成目标与目标没完成之间并没有区别。

总之,只要治污“小目标”没有落实,就要承担责任,就得接受惩戒,才能让大众看到清晰的治污路径,才能让民众对实现治污“小目标”心中有底。当然,政府定下的治污“小目标”在层层分解过程中,也得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能像过去制定经济指标那么随意的层层加码。否则,一个本来努力就可以完成的治污“小目标”,极有可能加码成一个难以完成的治污“大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