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湘江

湘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湘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湘江问题。

分享

浏览

1825

作文

56

湘江毅行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美好的五月,我和妈妈参加了徒步湘江毅行,亲自组全程6公里。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毅行活动,我十分的兴奋。准备好一切物品,我们踏上了“征途”,向那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迈进。

启动仪式完成后,我们就开始毅行活动。广场上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热闹,大家释放着火一般的热情。说笑的,打闹的,谁都不甘示弱。走了40分钟,我们到达了第一个签到点,参加了将垃圾分类的游戏,然后赢得了一个小奖品。在路上,我们看见了许多散落在地面上的垃圾,我都伸出手将它们捡起来并扔进垃圾桶。

走到一个休息点,停下来吃点零食,喝了一些水,休息一会后继续上路,这时候我看见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爷爷。这位爷爷正穿着一双溜冰鞋在毅行,我跑过去像扶着他,他却摆摆手,微笑对我说:“不用,不用!”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爷爷是毅行的老队员了,快七十岁的他每年都参加湘江毅行。他为了在活动中别具一格,花了一两年的时间学会了溜冰,了解了情况的我就放心的离开了。

第一次走这么长的路有些乏力,脚也有些酸痛,我隐约听到了有人抱怨说:“还有多远啊!好累啊!”这时我也有些泄气了,妈妈看见后说:“马上就到了。坚持就是胜利!”我听到这句话后,咬紧牙关,努力克服困难。

又走了二十分钟,我远远的望见了一个大牌子,上面有几个显眼的大字“谢谢你陪我走过”,这时我就明白到达目的地了——航模广场。大家纷纷在留言板上签上自己的大名,不一会儿上面就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名字。我还体验了好玩的纸飞机游戏,最后领到了一张毅行荣誉证书,我十分的开心!

通过这次毅行活动,我不仅了解了湘江毅行活动的缘由和主题,还体会了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让我深刻的知道,成功是靠毅力一步一步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湘江北去观后感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一听到《湘江北去》,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年,毛泽东领袖在湘江待过的时间以及伟大的事迹。

片段主要叙述了毛润之(毛泽东)在1918年看到中华多数人民勾搭日本人,篡党地位。毛泽东、萧子升、杨开慧……一帮湖南爱国抱有中国思想的青年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智来到了北京当代。

在先生杨昌济的指导下,他顺利当上了北大图书馆新一任的临时管理员,在那里他结识了和他一样爱国的李大钊、陈独秀先生,而又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实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李大钊先生让他去法国“留学”,但是他又声称:“我是中华的炎黄子孙,中华少年,我一定要救国救民,就算死也值得!他表示留下来研究“中国历史的问题”。

他奔赴长沙,那时正值五四运动,中国爆发的时代,毛泽东加入到了《新民学会》顺利成为了新民学会的一员一个核心,大家都一致选他为“骨干”,“领头”,他为了不让大家气馁、灰心,自己创造了《湘江评论》每天都刻苦地写一些报纸和书籍。

当他带领着学生大打屈张时,长沙司令督军张敬尧想法设法、绞尽脑汁地与他作对,三番五次带领着手下的兵去挑挟他,张敬尧使用暴力压制爱国民众对民众不敬!

毛泽东与何叔衡踏上了上海“中共一大”的路途,他们犹如滚滚长江,爱国的精神汇入历史汇流……

看了这部老电影,我不禁回想起那时日本人对我们中国严刑酷打的场景……

我的观后感:

文中的毛泽东身怀大众为国献身,他与他的好朋友……在张敬尧的“折磨”下,坚持不懈地寻找拯救国家的政策,努力地探讨通往中国的道路他们对真理和爱国的情谊一直都是坚持不懈的!这一点儿深深地令我感动看,有几个人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勇进奋前。

他们拥有最最坚强的斗志,心里怀揣着最最伟大的梦想,带着最最正直的科学理论,他们……怎能不成功???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有时也是娇小的,有时也是懒惰的,但我们的思想永远都是最端正、最具有思想的,我们吃苦耐劳也愿意一直为中国付出巨大的贡献,哪怕是一丝丝也可以!

论中国思想的深度,勇气,甚至是智慧我都远远不如先人以及伟大的祖先,要想走出日本人的嘲笑声,要想让中国傲然自立、变得更加强大起来,这都是要靠我们青年的力量。

他们一路走来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当时的他既不算是小鸟也不算是霸气十足、展翅高飞的雄鹰,就是一个硬着头皮去救国的中国少年,一个有真正思想的人!

那时他那么的娇小、微弱,怎能承受家中亲人的去世,那个小小的身板,怎能承受那么多、那么大的困难,原因就因为他处在那样一个时期?他坚信自己的老师,他的眼眸里有一丝丝希望和无畏的挣扎,我知道!那是新中国未来的红灯!永远不灭!!!

展开阅读全文

长征血色湘江上的英魂历史典故

全文共 3044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一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就四处围追堵截红军队伍,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设下了重重关卡,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一路,但长征路上的第一场硬仗——湘江之战,却是不得不说起的一战。

湘江战役是红军在长征开始阶段打得最惨烈的一次战役,甚至可以说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看着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江水,战士们的眼泪都流干了,这次惨败让许多有识之士警醒,他们都在思索着:为什么会失败?以后的仗要怎样打?

1934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抢渡湘江的命令。这一命令立刻让行进中的红军队伍紧张起来。当时,中央红军后有追兵,左右两边又有堵截,湘江横在眼前,及时抢渡是大部队转移唯一的选择。

11月21日,防守湘江沿线的国民党兵不敢与红军硬碰硬,以兵力不足为借口,撤走了原本驻扎在湘江防线的部队,使蒋介石计划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无人防守的缺口。这是天赐良机,能不能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就在此一举,但中央红军却没能抓住这个机会。

自中央军委下达了渡江命令之后,红一军团的先头部队就于二十七日赶到了界首渡口。由于原来的驻军已经撤走,而被蒋介石派来接替防守的部队还没有赶来,这个渡口就无人把守。

红军战士没有经过战斗就顺利占领了这一渡口,并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六十华里的湘江两岸。而此时,中央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远的地区,只要赶到渡口就可以平安地过江了。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湘江两岸都在红军的控制之下,不用顶着枪林弹雨渡河。剩下的工作就是争取时间,在敌人的守军还没来之前渡过湘江。

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着一道,但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速度。敌人随时都会来,所有人都焦急万分。

红军的行军速度一直都很快,怎么这一次就是快不了呢?原来,在突围前,中央领导想将整个中央苏区几年来的家当都搬走,雇佣了几千名挑夫,整个兵工厂都拆卸下来,绑成担子。凡是能带走的东西都装在驴子和马匹上,比如大炮、印钞机、文件档案,都带上了,就连工厂里的机器也不例外。

一门大炮拆卸以后就要八个人抬着走。大炮底盘就要十几个人才抬得动;工厂的石印机也舍不得扔下,要七、八个人抬着。这样庞大的运输队伍,在宽阔的大道上都不可能走快,更不用说在湘江沿岸的羊肠山道上了。

而当敌人摸清红军是要转移到湘西以后,就从四面八方调集重兵建立了三道封锁线。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不顾敌我力量的强弱对比,仍然采取硬碰硬、死拼的办法对付敌人,反对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游击战术。这样一边打一边走,还带着大量的负担,使红军每天行军的速度跟蜗牛一样。

11月 26日,走了八公里;

11月 27日,人困马乏,走得更少了,只有六公里;11月28日,军委纵队不得不改变计划,丢弃了一些笨重的器具,这一天走了二十八公里;11月29日,情况更加紧急,军委纵队命令,红军战士只留下必备的口粮和武器,全速向湘江进发。这一天走了三十二公里。

足足用了四天时间,中央军委纵队才赶到湘江岸边,准备开始渡江。遗憾的是,同样是在这一天,国民党的湘军和桂军也赶到了。敌人的部队蜂拥而至,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猛烈的攻击。

湛蓝的天空上飘着大朵大朵的白云,碧清的江水被习习的江风吹得波光粼粼,十分好看。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风景如画的湘江沿岸,忙着渡江的红军战士坚守在两岸的渡口上,为了掩护中央军委渡江,他们丝毫也不敢放松警惕。

就在此时,白云之间忽然传来隆隆的巨响,黑压压的飞机铺天盖地地从云层中冒出来,在滚滚奔流的江上狂轰滥炸。红军没有高射炮,只能任敌人的飞机轰炸,完全没有反击的机会和能力。

有恃(shì)无恐的敌机大模大样地在天空中盘旋,有些甚至贴着树梢飞行。刚到江心的战士们死伤无数,鲜血染红了湘江的水流。

与此同时,敌人的大炮也在攻击着我们的红军战士。

炮弹一发又一发,红军的阵地上炸开一团又一团的火光。在重武器上,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装备根本无法相比,但为了掩护中央军委成功过江,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炮弹与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躲避的战士被震得耳鼻出血,甚至昏死过去。但战士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保卫中央军委纵队安全渡江!

武器装备简单的红军,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挡住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和炮弹,那种情景是难以想象的,是十分残酷的。但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硬是用身体阻挡了敌人两天的进攻。

敌人的炮弹好像永无止境,红军战士心中的信念却比轰轰来袭的爆炸声更加坚定,一定要顶住!一定要顶住!

12月月1日,战争打响的第三天,战况进行到了最艰巨的时刻。敌人不再用重炮和飞机等重武器,而是对湘江两岸的红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控制渡口,拦截正在强渡的红军队伍。这是面对面的厮(sī)杀,是生死存亡的战斗,是意志力与精神力的较量。

这个时候,什么都不再重要,双方拼的是勇气,是信念!不管敌人带着多么先进的武器冲上来,红军战士硬是用刺刀,用自制的手榴弹挡回去。

敌人的一个连被打退了,又冲上来一个营。

一个反动派冲过了防线,就有一个红军战士毫不犹豫地迎上去,给敌人迎头痛击。

敌人用机枪扫射着向前进攻,就有红军战士以身体作掩护,让战友们得以打退敌人。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役,但不管情况多么艰难,界首渡口始终掌握在红军战士们的手中。湘江两岸洒下了千千万万红军的鲜血,战士们却始终没有停止战斗。

12月1日下午五点钟,中央领导和红军大部队终于全部渡过了湘江,结束了轰轰烈烈的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中,红军以巨大的代价突破了蒋介石的第四道封锁线。战后清点人数,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师都损失过半;红八军团损失更为惨重,有三分之二的战士都在这一役中丧生;第三十四师在战斗中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拼尽全力,直到弹尽粮绝,除个别战士受重伤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壮烈牺牲了。

出发时,红军的队伍浩浩荡荡,有八万多人。但渡江之后,仅剩下三万多人,其中还有许多轻、重伤员。

望着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江水和江上漂浮着的烈士尸体,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几位中央红军领导的心情都异常沉痛。许多成功渡过江来的战士都痛哭流涕(tì),为自己昔日的战友悲痛万分。

被狂轰滥(làn)炸之后的湘江,天空中浓烟滚滚,雾气笼罩,朵朵乌云浮在低空,使硝烟弥漫的江上更加压抑。原本碧清的湘江水已成了血色,秋风吹过,荡开红色的涟漪(lián yī),满目都是尸体、行李、破碎的枪支和衣物,场面沉闷而悲壮。

往日并肩作战的同志,经此一役后就长眠江底,再也见不到了。这是红军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许多领导人都因此清醒地认识到,此时中央领导们的指导方针是错误的,再这样继续下去,不仅长征无法完成,中国革命也将遇到极大的危机。

这场战役以后,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以及要求更换领导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峰,使红军革命的方向有了向正确路线扭转的条件。

湘江之战中没有个人英雄,因为全体参加了湘江战役的红军将士都是英雄。他们凭借着极其简陋的武器和还没有修筑完成的工事,互相掩护,用生命的代价打退了一批又一批国民党反动派,用忘我的厮杀保存了革命的火种,用血的付出敲响了人们心中的警钟,是血色湘江之上最值得我们崇敬和怀念的集体英雄!

1.小毛驴帮助红军走出长征路的历史典故

2.长征中战友被冻成“石头”的历史典故

3.长征路上战胜疾病的历史典故

4.红军长征吃得苦中苦的历史典故

5.长征途中让人感动的历史典故

6.红军长征途中吃马肉的历史典故

7.马背上的小红军长征历史典故

8.百余红军在长征路上跳崖牺牲的历史典故

9.长征历史典故:夹金山的一天

10.长征历史典故:不朽的丰碑

展开阅读全文

长征历史典故:血色湘江上的英魂

全文共 2797 字

+ 加入清单

湘江战役是红军在长征开始阶段打得最惨烈的一次战役,甚至可以说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看着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江水,战士们的眼泪都流干了,这次惨败让许多有识之士警醒,他们都在思索着:为什么会失败?以后的仗要怎样打?

1934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抢渡湘江的命令。这一命令立刻让行进中的红军队伍紧张起来。当时,中央红军后有追兵,左右两边又有堵截,湘江横在眼前,及时抢渡是大部队转移唯一的选择。

11月21日,防守湘江沿线的国民党兵不敢与红军硬碰硬,以兵力不足为借口,撤走了原本驻扎在湘江防线的部队,使蒋介石计划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无人防守的缺口。这是天赐良机,能不能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就在此一举,但中央红军却没能抓住这个机会。

自中央军委下达了渡江命令之后,红一军团的先头部队就于二十七日赶到了界首渡口。由于原来的驻军已经撤走,而被蒋介石派来接替防守的部队还没有赶来,这个渡口就无人把守。

红军战士没有经过战斗就顺利占领了这一渡口,并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六十华里的湘江两岸。而此时,中央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远的地区,只要赶到渡口就可以平安地过江了。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湘江两岸都在红军的控制之下,不用顶着枪林弹雨渡河。剩下的工作就是争取时间,在敌人的守军还没来之前渡过湘江。

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着一道,但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速度。敌人随时都会来,所有人都焦急万分。

红军的行军速度一直都很快,怎么这一次就是快不了呢?原来,在突围前,中央领导想将整个中央苏区几年来的家当都搬走,雇佣了几千名挑夫,整个兵工厂都拆卸下来,绑成担子。凡是能带走的东西都装在驴子和马匹上,比如大炮、印钞机、文件档案,都带上了,就连工厂里的机器也不例外。

一门大炮拆卸以后就要八个人抬着走。大炮底盘就要十几个人才抬得动;工厂的石印机也舍不得扔下,要七、八个人抬着。这样庞大的运输队伍,在宽阔的大道上都不可能走快,更不用说在湘江沿岸的羊肠山道上了。

而当敌人摸清红军是要转移到湘西以后,就从四面八方调集重兵建立了三道封锁线。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不顾敌我力量的强弱对比,仍然采取硬碰硬、死拼的办法对付敌人,反对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游击战术。这样一边打一边走,还带着大量的负担,使红军每天行军的速度跟蜗牛一样。

11月 26日,走了八公里;

11月 27日,人困马乏,走得更少了,只有六公里;11月28日,军委纵队不得不改变计划,丢弃了一些笨重的器具,这一天走了二十八公里;11月29日,情况更加紧急,军委纵队命令,红军战士只留下必备的口粮和武器,全速向湘江进发。这一天走了三十二公里。

足足用了四天时间,中央军委纵队才赶到湘江岸边,准备开始渡江。遗憾的是,同样是在这一天,国民党的湘军和桂军也赶到了。敌人的部队蜂拥而至,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猛烈的攻击。

湛蓝的天空上飘着大朵大朵的白云,碧清的江水被习习的江风吹得波光粼粼,十分好看。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风景如画的湘江沿岸,忙着渡江的红军战士坚守在两岸的渡口上,为了掩护中央军委渡江,他们丝毫也不敢放松警惕。

就在此时,白云之间忽然传来隆隆的巨响,黑压压的飞机铺天盖地地从云层中冒出来,在滚滚奔流的江上狂轰滥炸。红军没有高射炮,只能任敌人的飞机轰炸,完全没有反击的机会和能力。

有恃(shì)无恐的敌机大模大样地在天空中盘旋,有些甚至贴着树梢飞行。刚到江心的战士们死伤无数,鲜血染红了湘江的水流。

与此同时,敌人的大炮也在攻击着我们的红军战士。

炮弹一发又一发,红军的阵地上炸开一团又一团的火光。在重武器上,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装备根本无法相比,但为了掩护中央军委成功过江,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炮弹与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躲避的战士被震得耳鼻出血,甚至昏死过去。但战士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保卫中央军委纵队安全渡江!

武器装备简单的红军,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挡住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和炮弹,那种情景是难以想象的,是十分残酷的。但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硬是用身体阻挡了敌人两天的进攻。

敌人的炮弹好像永无止境,红军战士心中的信念却比轰轰来袭的爆炸声更加坚定,一定要顶住!一定要顶住!

12月月1日,战争打响的第三天,战况进行到了最艰巨的时刻。敌人不再用重炮和飞机等重武器,而是对湘江两岸的红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控制渡口,拦截正在强渡的红军队伍。这是面对面的厮(sī)杀,是生死存亡的战斗,是意志力与精神力的较量。

这个时候,什么都不再重要,双方拼的是勇气,是信念!不管敌人带着多么先进的武器冲上来,红军战士硬是用刺刀,用自制的手榴弹挡回去。

敌人的一个连被打退了,又冲上来一个营。

一个反动派冲过了防线,就有一个红军战士毫不犹豫地迎上去,给敌人迎头痛击。

敌人用机枪扫射着向前进攻,就有红军战士以身体作掩护,让战友们得以打退敌人。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役,但不管情况多么艰难,界首渡口始终掌握在红军战士们的手中。湘江两岸洒下了千千万万红军的鲜血,战士们却始终没有停止战斗。

12月1日下午五点钟,中央领导和红军大部队终于全部渡过了湘江,结束了轰轰烈烈的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中,红军以巨大的代价突破了蒋介石的第四道封锁线。战后清点人数,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师都损失过半;红八军团损失更为惨重,有三分之二的战士都在这一役中丧生;第三十四师在战斗中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拼尽全力,直到弹尽粮绝,除个别战士受重伤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壮烈牺牲了。

出发时,红军的队伍浩浩荡荡,有八万多人。但渡江之后,仅剩下三万多人,其中还有许多轻、重伤员。

望着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江水和江上漂浮着的烈士尸体,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几位中央红军领导的心情都异常沉痛。许多成功渡过江来的战士都痛哭流涕(tì),为自己昔日的战友悲痛万分。

被狂轰滥(làn)炸之后的湘江,天空中浓烟滚滚,雾气笼罩,朵朵乌云浮在低空,使硝烟弥漫的江上更加压抑。原本碧清的湘江水已成了血色,秋风吹过,荡开红色的涟漪(lián yī),满目都是尸体、行李、破碎的枪支和衣物,场面沉闷而悲壮。

往日并肩作战的同志,经此一役后就长眠江底,再也见不到了。这是红军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许多领导人都因此清醒地认识到,此时中央领导们的指导方针是错误的,再这样继续下去,不仅长征无法完成,中国革命也将遇到极大的危机。

这场战役以后,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以及要求更换领导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峰,使红军革命的方向有了向正确路线扭转的条件。

湘江之战中没有个人英雄,因为全体参加了湘江战役的红军将士都是英雄。他们凭借着极其简陋的武器和还没有修筑完成的工事,互相掩护,用生命的代价打退了一批又一批国民党反动派,用忘我的厮杀保存了革命的火种,用血的付出敲响了人们心中的警钟,是血色湘江之上最值得我们崇敬和怀念的集体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八一电影制片厂带着最近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日前来到陆军“红一师”举行放映活动,在官兵中引发好评和强烈反响。

《血战湘江》塑造了以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深刻揭露了“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的惨痛损失,生动反映了红军将士特别是34师官兵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奋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英雄事迹。

“红一师”具有光荣革命传统,著名的“大功三连”就在这支部队。82年前,“红一师”将士参加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湘江战役,82年后,官兵们又参加了《血战湘江》的拍摄。某炮团政治部主任周宇说:“让我们红军传人在影片中还原这段英勇悲壮的真实故事,是对我们最好的传统教育。”

放映中,官兵们一直是在兴奋、感动中观看的。放映结束,导演陈力和演员王霙、徐箭、孙维民等与官兵们现场交流。博士教导员孟非凡说:“看了影片《血战湘江》,使我们对习主席提出的革命军人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排长赵斌说:“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血战湘江》就是对习主席要求的生动阐释,我们要把影片作为学习长征精神的生动教材。”“大功三连”战士刘冠华说:“看了影片,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百倍珍惜,做好老红军传人,为‘大功三连’增光添彩。”“红一师”的官兵们纷纷表示,当前军队正在进行体制改革,我们要以先辈为榜样,发扬红34师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积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成绩,交出优秀答卷。

八一厂把学习“红一师”好传统、好作风作为这次放映活动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创作人员参观了“红一师”史馆,并与官兵们进行座谈,重点学习了“大功三连”的先进事迹。导演陈力说:“参加这次放映活动很受教育,这既是一次灵魂的净化,也对今后创作反映部队官兵生活题材的作品很有帮助。”

据介绍,河北省委对《血战湘江》高度重视,最近将对影片在全省宣传发行作出部署。

八一厂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的重点影片,我们将继续搞好《血战湘江》的巡演,不仅部队放,还要到井冈山、遵义、会宁、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老区放映,让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期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410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是残酷的,无数人为了理想和自由在战场上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战争也是引人深思的,它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勇气和意志力。因此,不少电影都以战争作为题材,试图向我们展现恢宏的场景。

我国的战争题材电影更多的是以真实战争改编,从早期的《地道战》《地雷战》到上世纪末的《大转折》《大进军》,再到近来的《百团大战》《血战湘江》和《龙之战》。这些电影中,既不缺打斗场面,亦不缺人文精神的讨论。所不同的是,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战争场面更加恢宏壮阔,带给观众的视听震撼愈发强烈。相同的是,从这些影片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和民族大义,更传递出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

“看了《血战湘江》后,真正领会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也请组织相信,如果祖国面临危险,我将会像《血战湘江》里面红军先辈一样奋不顾身。”某训练基地的战士观影后,立下了这样的铮铮誓言。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电影《血战湘江》6月30日在全国公映后,立即迎来了一片点赞叫好声,截至发稿前,该片在猫眼专业版观众评分为9.3分。

致敬5万英烈

以往在课本上,大家只知道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很重要的一战,是打得最惨烈的一仗。但是究竟当时场景是什么样,以往影视作品对湘江战役表现得很少,自然没有可借鉴参考的相关影视资料。

此次,《血战湘江》用电影镜头向观众讲述了83年前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正面表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这是导演陈力继成功执导《周恩来四个昼夜》和《海棠依旧》等影视剧后,再次迎难而上的力作。作为向党的十九大、纪念建军90周年献礼影片,陈力直言:“接拍这部‘命题作文’时压力很大,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

确定拍摄后,随着前期走访老区、查找资料、采访人物等,越是走近这段历史,越是感到震撼,红军战士们坚决服从、大无畏的精神令人感动,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5万英烈的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他们太年轻了,平均年龄才20岁左右啊。”陈力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有责任必须拍好这部影片,让更多观众熟知这段历史,红军在湘江血战七天七夜的历史不应被忘记,也不能被忘记。”

再现战争场景

在陈力看来,当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面临一个瓶颈:“有些创作团队把片子拍成了‘高大上’‘假大空’,让观众感觉离自己太过遥远,从而不喜欢看。”

她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说,大家常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话说出来很容易,但是如何用镜头语言展示给观众是需要下功夫的。

陈力透露,自己在拍摄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将这场战役表达得真实,同时不失艺术感。

观影过程中,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影片中,雷口关血战、新圩争夺战、枫树脚争夺战、蒋家岭突围战等,无论是阻击战还是突围战,随处可见滚滚硝烟和枪林弹雨的画面,为观众呈现出了一部让人血脉贲张、媲美好莱坞经典战争片的鸿篇巨制,让观众们身临其境,直呼“太震撼了”“红军战士们太了不起了”。

为了向观众真实展现战争的场景,陈力向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拍摄时间112天,成片116分钟,其中,有7600余名部队官兵、3.5万余群众演员参演,使用炸药逾2吨、油料逾80吨。“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真实拍摄的,没有任何一场戏是让演员对着绿幕去空演的。”

除了给观众带来真实感受,作为一名以细腻情感描写见长的女导演,陈力在影片中加强了对小人物的塑造,在影片中,林裁缝和他的4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一路上,毛主席和林裁缝的对话,不仅把领导人对战士的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还展现出了红军战士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的精神。

“历史真实和艺术再现的融合,使影片故事节奏有张有弛,极度写实,又饱含真情。”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为每一名演员点赞

为了给观众们呈现出更逼真的战场,开拍前陈力便和每一位演员谈过话,“影片拒绝绿幕和特效,每一个场景都得上战场,真打。”为此,陈力生生开辟了一个小型战场,操练演员。

在采访过程中,陈力不止一次地说到要给所有参与的演员们点赞。在艰苦的条件下,老戏骨王霙、孙维民、刘之冰,青年演员张一山、保剑锋、耿乐等人依然敬业地完成了《血战湘江》的拍摄工作,这让陈力相当感动和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业内演员身价过高饱受争议之际,《血战湘江》整个剧组成本核算中,老戏骨演员们的片酬连全片投资的10%都达不到,90%以上的资金均用在了拍摄和制作费上。“演员片酬占比特别小,基本上就是拿些补贴,有的甚至就是零片酬。这部电影特别强调的就是演员们的奉献精神。”陈力说,影片拍摄的过程也是经历了一次长征。

影片中扮演毛主席的演员王霙,为了拍这部电影,在20天内减肥20斤。张一山、保剑锋等在影片中的表现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这场战役已经过去了83年,但是红军将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感染激励着一代代的有志青年,传承他们这种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

为了把最完整的作品呈献给全国观众,影片完成后并没有直接公映,而是奔赴福建古田、湖北红安、江西瑞金、湖南韶山、三军仪仗队,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地举行献映和主创见面会活动,通过倾听观众的反馈,根据观众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最终才进行全国公映。

在陈力看来,拍电影首先要尊重观众,只有倾听观众的心声,才能让今天的年轻人和昨天的英雄们对话,才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不少看完《血战湘江》的年轻观众表示,“电影中震撼的场面让我们如同置身其中,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是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取得革命的胜利,敬畏之感油然而生。”陈力说,一部好的电影比那些理论教育来得更加深入人心,感受深刻。用电影来反映这一历史事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献礼十九大红色战争题材影片《血战湘江》正在全国热映。该片汇集了包括王霙、孙维民等一众老戏骨,再加上张一山、耿乐、王大治等实力派男演员的加盟,让这部主旋律战争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张一山在《血战湘江》中饰演最年轻的师长李天佑,与众多老戏骨一起拍摄这样一部描写历史上惨烈的湘江战役的电影,张一山坦言难度不小:“演战争戏我觉得首先是什么都不说,对体力上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然后嗓子第一天拍了半天就哑了,因为真正战场上是枪林弹雨,枪炮声很响,你要跟身边的人说话都要靠喊,小伤就是崴个脚,蹭破皮,流点血这很正常,然后也经常会被炸的耳鸣,一会儿才能缓过来,手背炸伤了全是血”。

除了身体上的挑战,此次剧组共运用了两吨的炸药和八十多吨汽油来完成战争场景的拍摄,众多的炸点也给演员们的表演带来了挑战。为了拍摄出真实的战争场面,有时候演员们还不得不迎着炸点跑去。就像张一山所说:“刚开始有点害怕,然后打枪还眨眼,然后炸点一来还躲。后来适应了半天以后,基本上就迎着炸点来了,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近几年,张一山所演绎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但谦虚的他却从未停止过向前辈学习。在面对我们的镜头时,他坦言感谢这一次拍摄《血战湘江》的经历,让他更加懂得珍惜:“每天脏兮兮的,然后浑身是血,然后回去以后把裤子脱了全是泥什么的,擤鼻涕也全是黑的。但是很难忘,我一直说我觉得年轻人还是不应该天天在温室成长,我觉得还是要经历一些磨难,更何况这也不算什么磨难,只是吃点苦而已,所以我觉得这些经历对我来讲都是很宝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长征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长话短说,先抛结论:战争史诗大片《血战湘江》故事不拖泥带水,极速狂奔血战到底,不失为一部节奏鲜明风格很硬的史诗电影。

纵观长征史,血战湘江这段历史是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转折点,或者说分水岭。女导演陈力这部战争史诗大片《血战湘江》大可以用“悲壮”和“惨烈”两个词汇来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历史片,但《血战湘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而是一部风格鲜明气质硬朗的新主流电影。譬如,尽管该片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但对故事主线的陈述和情节推进上绝不拖泥带水,而是通过时间节点和战争的场面进行快速推进。

所以,看《血战湘江》这部电影时,你的思路一刻都不敢放松,而是随着故事的快速推进极速奔跑,内心沉浸在两军交锋、战役场面上不能自拔。这是一种很刺激的观影体验,这也意味着,你全身每个细胞都被剧情带着走,而不是沉浸在爆玉花之中。

事实上,和那些媚俗、无聊、商业的爱情电影不同,这也是一部很不适合吃爆玉花的片子,相反,如果你想提高男性气质,或者说让雄性荷尔蒙、肾上腺激素巴比胺直线上升,或者让自己很Man的话,我建议你来看这部片子。

因为,这部电影节奏很快,风格很强,很有《血战钢锯岭》的味道。但和《血战钢锯岭》中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不同的是,这部《血战湘江》战争格局更大,气质更硬,战争场面更惨烈。身为一个战士,两军对垒,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子弹击中,倒地赤红的血水里。

在某种意义上说,《血战湘江》中的战争场面中,多次出现战士倒在血水中的场面。战士倒在血水的瞬间,血水涌上尚有余温的肉体。前一刻,战士还是热血之躯,下一秒就变成了冰冷的尸体,此中悲壮,惨烈程度,非语言所能形容。

孙子兵法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一方面红军战士迎接国军的阻击,一方面是大部队极速奔走,横渡湘江。所以,就《血战湘江》这部影片来看,在冰与火的体验中,影片充满极速狂奔血战到底的战争气质。这样的气质,发人深省,让人侧目,却又不敢掉以轻心。

换言之,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创作拍摄的这部战争史诗片《血战湘江》的出炉,既是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回归,也是理想主义者对信念的终极坚守。这正是生活在在今天的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206 字

+ 加入清单

“哪怕经历人间炼狱,也要坚决服从命令,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渡过湘江!”这是电影《血战湘江》中红军战士们铿锵有力的、以生命写下的誓言。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创作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被业内视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扛鼎之作、中国气派的战争大片。11月27日,该片在京首映。

82年前的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惨败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主席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相比以往的战争题材影片,《血战湘江》实现了较大突破。湘江一战红军遭到重大损失,过去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较少触及,《血战湘江》使红军长征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艺术再现。影片非常有震撼力、有血性,大量战争场景真实惨烈,敌我双方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更突出了红军将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据介绍,影片共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3.5万余人次,使用炸药2吨多、油料83吨,力求真实还原当年的湘江血战。

饰演毛主席的王霙说,虽然他已经在很多部影视作品中出演过青年、中年到老年的毛主席,对他的各方面都很熟悉,但这次仍然与过去不一样。“这部影片中的毛主席是一个特别叱咤风云又经常无能为力的毛主席,也是一个忍辱负重、服从中央的毛主席,还是一个生活化、有血性、鲜活的毛主席。”他说,陈力导演在现场要求非常严格,一个姿态、形体甚至说话的逻辑重音她都会注意到,比如毛主席拄着拐杖走路的戏曾经拍了11条,骑马也不用替身,演员自己拍,以便找到最正确、最贴切的感觉。

饰演红34师师长陈树湘的保剑锋说,这是他参与过的最惨烈的一部电影,自己从没有想过会出演这样一个一直在枪林弹雨中的角色,在影片里开那么多次的枪,而且一直在奔跑着,带领战士们往前冲。“这个角色的核心就是4个字:忠诚坚定。这是个神圣而伟大的角色。”

陈力曾成功执导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电视剧《海棠依旧》,一直以表现感情细腻、长于刻画细节著称,这次她接受新挑战,拍摄了战争片。她说,从开始拍摄起,就想把这部影片拍成接地气、有质感的片子,否则不会让今人感动。影片是在悲怆的氛围中创作的,演员们吃了很多苦,始终处于战争中的直观状态。影片的战争场面拍摄也没有使用流行的三维、绿布,演员们全部在现场真实拍摄。绿布前的拍摄要靠想象,没有真实场景的刺激,而这部电影里所有人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每个细胞都是张开的,做梦都在翻滚。

“我们用生命拍了一部电影。拍完这部影片,我感到幸福、幸运,感到今天的生活都不一样了。我们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这部电影,知道生命价值在哪儿,今天的幸福在哪儿。”她说。

展开阅读全文

美丽的湘江作文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湘江是一条美丽的江河,一年四季都很美。尤其是春季,非常漂亮的。我爱美丽的湘江!

春天刚来,湘江上的冰块全都融化了,分成一块块小冰块 ,那些小冰块一块顶着一块,苦闷又奔放地向下流。鸟儿站在冰块上寻觅小鱼吃。江边,万物复苏,柳树的枝条在清风中跳舞,像一个小女孩的辫子。野草全长出来了,躺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感觉好极了。野花一朵朵盛开了,五颜六色。白的,小小的,像天上一颗颗顽皮的星星;红的,像一颗颗宝石;黄的,像把光撒向大地的太阳。梧桐树高大的样子,真像一个守卫衡山.守卫湘江的士兵。风一吹,梧桐叶发出了“沙沙”的响声。好像在一起讲童话故事呢。春天真是太美了!

夏天也不错,来到河边游泳,水非常清,都看得到水底的石头。跳下水,你会感觉水很急,仿佛要把你冲向湘江的下游。来到中间游,水很深,仿佛是一个无底洞。走上岸,远远的向湘江望去,你会发现湘江像一条巨大的玉带,围绕着整个衡山城。还可以看到江边一些钓者在那静静的坐着钓鱼,还有一些人在那哼着小曲捉鱼呢。

秋天和冬天也非常迷人呢!

美呀!湘江真是一条美不胜收的河!

[美丽的湘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湘江夜景作文700字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天气异常炎热。我和哥哥,还有爸爸一起去湘江边散步。

虽然已是夜晚八点多了,但街道依旧很喧闹。我们边走边聊,十几分钟后,就到了“渔人码头”。那里的建筑很气派,房屋的转角立着四根高大粗壮的、雪白的柱子,其中有一栋房屋像一座高贵的城堡似的,漂亮极了。码头上,一棵棵悬挂着闪亮荧光灯的树在黑夜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亮。

我们找了一块空地坐下,静静地观赏着江边的景色。湘江的水像柔软的绸缎,轻轻地舒展着,江对岸的霓虹灯,散发出红的光,黄的光,白的光,紫的光,都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显得很柔美。突然,从岸边一个破破烂烂、长满荒草的船屋里,传出一阵阵狗叫声,划破了宁静的湘江。爸爸借景抒情,回忆起了2005年时湘江边的情景,说:“当时的湘江水量时大时小,冬天时,湘江水经常断流,人们弯下腰来就能看到江底裸露的河床,腐烂的鱼虾;经常在河西河东之间奔波的人,不用过桥和坐船,就可以直接走到湘江对岸。”爸爸接着回忆道:“以前,这里是一个船厂,长沙生产的船都从这儿下水,航行到洞庭湖,再由洞庭湖运输到世界各地……可惜,这个船厂后来被拆了。”

这时,江面驶过一条载满了河沙的船。还时不时地传来若隐若现的马达声。我疑惑不解地问:“那是什么?”爸爸回答:“那是运沙船,专门运输建房子的沙子的。”我恍然大悟。

湘江边的空气,带着一股自然的、淡淡的草木香味,还有从江水里飘出的鱼腥味,越近味儿越浓。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身体,仿佛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精灵,在我的手臂上唱着美妙的歌儿。我想,此时河对岸的人们,也在遥望着璀璨的河西吧……

美丽的母亲河——湘江,我爱您!

展开阅读全文

漫步湘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就在前天,异常多的热量像“蒸笼”似的笼罩着长沙。所以,爸爸、我和弟弟决定去湘江河畔散散步,顺便还可以吸吸比较新鲜的空气,纳一会凉。

我们出发了,只见路上满是汽车的尾气,极大地破坏了空气。外面的夜宵摊上也好不热闹,发出了刺鼻的浓烟。更让人觉得不舒服的是路边空调的排热机,让经过那里的人感觉到阵阵热浪袭来。爸爸看到此场景后,便用安慰的口吻说:“也许到了江边上,热量就会消减不少吧?”我们也就相信了。

经过尾气、浓烟和热气的三重煎熬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湘江边。我们找了一片空地坐下来,一边接受着湘江河风的微醺,一边畅谈起长沙旧时的湘江模样。“以前呀,一到秋冬季的时候,湘江不像现在水还那么充沛,而是断流了!想当年才来长沙工作的时候,住在河西,居然发现有人可以从裸露的河床直接走到河东去!”爸爸首先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走近河堤,看到一艘老旧的船只孤零零的停泊在岸边。爸爸借景抒情,便说:“这附近以前有船舶厂,造好的船都是从这儿下水的,估计这艘老船也是长沙船舶厂制造的吧。这些船儿要从这里驶入长江,然后再入海,运到世界各地去。可惜呀,这个船厂现在已经被商业化的房屋所代替了。”爸爸说着说着,突然就发出了淡淡的叹息。

我们一边饶有兴趣地听着爸爸生动的叙述,一边仔细地观察着我们的大美湘江。只见眼前的湘江清漻一片,还倒映着河东楼房的灯光,显得更加绚丽多彩:有的是亮亮的柠檬黄,也有喜庆的大红色,还有那充满生机的嫩绿色……河面上还有一些不一样的褶皱和波纹,它们也千奇百怪,有的笔直笔直的,像一棵高高挺立的大树;有的弯弯曲曲的,充分体现了曲线美的优雅。这两种事物结合起来,就变成了一幅巨大的、彩色的,而带有“水印”的一幅画儿。上面的波纹,先是远远地、细细的,接而就是深深的、粗粗的了,好像小朋友们一张张微笑的面孔,是那么的天真无邪。

领略过湘江的美景后,我开始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着湘江边各式各样的声音。我带着疑问地自言自语:“除了波浪一波波地撞击石头所发出的声音之外,究竟还有些什么声音呢?”我仔细地倾听着,生怕错过一丝声音。突然,我竟然听到了电动马达发动的声音,我睁开眼睛,问:“那是什么?”爸爸告诉我说:“那是运沙船,现在正有很多工地还在等着它的到来,来和水泥一起建房子呢!”我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它的作用。

仔细聆听后,我便用鼻子闻了闻湘江边的气味。“嗯,有淡淡的草木香味儿,还有来自江里淡淡的鱼腥味呢!”这时,爸爸说:“也许走得更近,气味就会更浓哦!”我走近了几步,果然,鱼腥味更加浓郁了。

“我们不如到湘江河堤的最下面去看看,可能还会更细致地观察到湘江!”我提议道。“可是下……下面有狗呀!”弟弟说。最后,我们还是壮着胆子,往下面走去,可是没走几步,又胆怯地上来了。然后,我们又往远处走,再悄无声息地走了下去,果然能更清晰地看见湘江,而且那些气味也越来越浓了。这就是湘江自然的味道,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湘江自然的味道!

我爱我的母亲河——湘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丽,而是因为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劳苦地为我们提供水源,更给予了我们湖湘一带人的生命,以及这种别的事物都比不上、也替代不了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我爱湘江河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早上八点,我们八个人:我,冯馨,黄霜霜,李文静,彭萨朵,彭文哲,罗熠卓。一起出发去湘江河捡垃圾。

到了湘江,拿好发的垃圾袋我们就开始了。我的眼睛非常尖,跑在沙滩上,捡起一个个垃圾。

彭文哲他们找到了一个垃圾堆,只顾埋头大捡,不一会儿,就捡了两大袋子的呢!而我们女生,则轻手轻脚的捡着细小的垃圾。哎,有一串葡萄,在沙滩上。好恶心,拿着柄部,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放进垃圾袋里。

继续捡垃圾,冯馨看到一个垃圾就捡,一下就一大袋了!彭萨朵戴着一顶有翅膀的帽子,随手捡起一个垃圾。我们越走越远,走到了有船的地方。大家一起动手,在沙滩上,写下“93,湘江河”,我们围在一起,希望大家都能动起手来,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我们还玩起互拍了呢,你敢拍我,我就拍你。你看:好玩吧!

在湘江捡了一上午的垃圾,我深有感触:湘江河是我们大家的,希望大家不要破坏她,一起行动起来,为湘江清澈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我爱湘江母亲河作文450字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就在湘江边上,透过窗户看江水起起落落,风儿把润湿的空气吹进我的房间,湘江两岸红花緑树,亭台楼阁,曲径小悠尽收眼底。

儿时,最爱和爸爸去江边戏水堆沙。那时的江水清澈见底,连江底的沙石和鱼虾都能看见。那时的空气好清新,弥漫着一股江水特有的清甜。

我爱你湘江,我把你来比母亲。你的一湾清江水浇灌着亿亩良田,养育着亿万湖湘儿女。

不知何时,当我再次来到你的身旁,你已不再是昔日模样。水变浑浊了,垃圾变多了,鱼虾变少了,空气中偶尔还会飘来令人讨厌的气味。

我是一名湖南人,我喝着湘江母亲河的水长大。为了江水不再受到污染,我要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监督工厂的污水是否净化后再排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把垃圾随手丢进湘江;禁止电鱼毒鱼,让鱼儿快乐的生长;多植树种花,吸收有害物质,净化空气;爱我湘江人人有责,积极参加政府举行的保护母亲河公益活动。

保护母亲河其实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保护母亲河作出贡献。那样的话,湘江的明天将是天更蓝,水更清,鱼更欢,树更緑,花更艳。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湘江母亲河,你的儿女将永远爱着你!

展开阅读全文

保护湘江河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劳老师告诉我们,为了让大家知道保护我们母亲河的重要性,所以清水塘小学联合《小学生导刊》编辑部举行了一次“保护母亲河—湘江”的活动。

作为一名小记者,我有幸去采访了湘江河两岸当地的居民。当我们驱车来到湘江河边,正好遇到当地的一位叔叔。我忙走上前对叔叔说:“叔叔,您好!请问现在湘江这一带的水质怎么样?”叔叔说:“河东这边的水质不是很好。”我仔细看了看湘江河的水,真的如同那位叔叔说的一模一样,水特别混浊,很多脏东西在水里漂浮,脏水散发的气体,如同乌云一样在水里飘荡。我心想:再不采取措施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湘江就有可能变成“污江”啦!

沿着河边再走,又碰见一位爷爷。我问:“爷爷,请问您,湘江在近十年有什么变化?”

爷爷叹了口气说:“变化相当的大。十几年前湘江水清澈见底,还能喝。可现在连洗个澡都不能洗了,臭气熏天。这些全是因为附近601等企业排放的污水造成的。自从受污后,这里又臭又脏,水和空气质量一点都不好,沿江百姓怨声载道。”

“对于保护湘江,您又有什么好点子?”我着急的问道。

爷爷说:“这还不简单,一定不要将污染物随手丢到湘江河里,一定不要让沿岸的污染企业乱排乱放,让这样的工厂全部关停,还湘江一个清白……”

调查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不要乱丢污染物,关停乱排乱放污染企业,说是说的好,但是,做起来还比较难。但我坚信,在我们湘江两岸人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一定能让湘江的明天更美好,让湘江真正成为我们中国的莱茵河!”

展开阅读全文

保护母亲河湘江作文500字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和我们班的几个同学一起去了湘江河边。

一下车,我们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恶臭味,经过大家的寻找,我们终于发现恶臭的源头来自——臭水沟!天哪,那么大的一条臭水沟,正往湘江河里排放着黑水!

我们先访问了附近住的一位奶奶,奶奶说:“下雨的时候,河岸边乱堆的垃圾还有工业、农业废水都会被冲进河里,这时,水会变得非常浑浊。”

还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认为:“现在的污染比以前更大了,我希望湘江河能够像欧洲美丽的多瑙河一样,那该多好!”这位老爷爷说得可真好。

采访完毕后,我们站在岸上观察着湘江,一阵风吹来,一股腥臭味扑鼻而来,水面上还掀起了阵阵波浪,水里有许多烂蔬菜叶、泡沫、死鱼、塑料袋之类的垃圾。“湘江河里的垃圾怎么这么多!那些人怎么不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偏偏扔进湘江?这么一点举手之劳就可做到的事情都做不到吗?”我愤愤地想。

我们都希望湘江河变成美丽的多瑙河,只要随手带走自己身边的垃圾,就可以留下一片碧水蓝天!但是,只有一个人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努力,不乱丢垃圾,共同创造美丽的家园,让我们的母亲河——湘江更加美丽、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走访湘江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二十五日下午,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母亲河——湘江的近况,我们94班几位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访了位于株洲五桥附近的白石港河街。

街道就位于湘江边,我们一走进古朴的街道,空气中就弥漫着垃圾的臭气和湘江水的鱼腥气,闻着这种气味,就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街道的爷爷、奶奶们看见我们要采访,都乐于回答我们的问题。

“老奶奶,您觉得现在的湘江水跟以前有什么不同吗?”我们问道。

老奶奶说:“以前不发大水的时候,湘江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而现在的水被工业废水污染了,鱼类稀少,河水还有点发臭。”旁边另一位老奶奶接着说:“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严重影响了湘江的水质。”我们听了她们的回答,心变得沉重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既然“病”到了这种程度!

我们继续往街道前面走,碰到一位正在洗锅的爷爷,我们问道:“爷爷,您对保护湘江水有什么建议吗?”爷爷和蔼地说:“不要把生活垃圾往河里倒,关停一些对湘江严重排放废水的企业,多栽树,减少水土流失。”我们说:“爷爷,您的建议太好了!”最后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多么希望我们的湘江河像欧洲的多瑙河啊,而我们株洲就像是湘江河上的明珠!”“爷爷,谢谢您,您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愿望。”我们齐声说。

我们走到湘江边,看着一堆堆的垃圾和浑浊的江水,听着大型的挖沙船在湘江河上隆隆作响,呼吸着散发出难闻气味的空气,我们的心越发沉重了。我在心底问道:“湘江,你难过吗?你哭泣了吗?”在阳光照耀下泛着波光的江水默默地流向远方,好像是对我无言的回答。

湘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与投入,随着企业与个人的积极参与,我们相信,碧水绿树的湘江不会离我们太远。

展开阅读全文

美丽的湘江河作文300字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穿城而过的湘江河,河面很宽,河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两岸的花、草、树木倒映在河中,美丽极了。

清晨,阴光照在河面上,河面霞光万道、粼光闪闪。早起的人们三三两两,他们有说有笑的沿着河边走。有的匆匆赶去上学,有的去上班,还有的在江边漫步,抖擞抖擞精神,舒展舒展筋骨。微风吹过,散发出泥土的气息和花草的香味,不时有几只小鸟在高高的树枝低语欢唱。

夏天的午间,总有不少大人和小孩相约着来到河边,迫不及待的“扑通”一下跳进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不时溅起无数浪花,。那五颜六色的救生圈,像无数的小花浮在水面上,美丽极了。还有那钓鱼的人们,总是悠闲地坐在江边,一坐就是好几个钟头,直到小桶里装满了活蹦乱跳的小鱼才满心欢喜地回家。

湘江河真美,我喜欢湘江河!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我观看了《血战湘江》,感触良多。

《血战湘江》讲述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被迫长征期间强渡湘江、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故事。影片中,红军由于李德、博古的严重左倾错误,走上险路。红军纵队最终在各个红军军团的保护下渡过湘江。其中红军在枫树脚以死拖敌、红军34师基本全军覆没、百姓主动赠送红军粮食和一个又一个红军倒在血河中的情节让人感动;红军红五师师长李天佑和师长陈树湘的英勇抗敌、毛泽东将药物多次赠与战士、周恩来下令丢弃辎重强渡、林家老四在得知父兄皆死于战争中却仍毅然加入红军、遵义会议等情节也激动人心。

在这部电影中,有几个人物是值得关注的。先是李德,他自傲,听不进他人的建议,纸上谈兵,让许多战士死于他的错误决策,在遵义会议上还拍案走人,是典型的死不悔改之辈;然后是毛泽东,他清晰地判断出己方决策的失误,勇于质疑高层,遭怒斥后不利用人际关系夺权,忍气吞声,用实际行动将损失降到最低,最终在遵义会上和平地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集中纠正了博古、李德决策上左的错误,成功地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表现出了一位领袖应有的智慧与手段还有观念;接着是彭德怀,他虽然也明白高层的决策有误,但急于立刻纠正,耐不住性子,手段和头脑与一位领袖有着大的差距,也透露出了他对毛泽东的信任性;最后是博古,他年少有为,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三人团的一员,但却盲目相信李德的决策,缺乏主见,最终与李德酿成大错,但他知错能改,听得进他人的意见,还有几度领袖风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怎会没遇到过于此有几分相像的事呢?我们的老师、长官、上司就没有犯错的时候吗?可我们真的能做到向他们提出质疑,组织纠正吗?往往是不能的,像毛主席那样解决的更是少之又少。从这部影片中我也明白了,只有勇于提出质疑,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多次交涉,最终解决问题,才能让内部真正的和谐,让一个组织变得更加优秀。

这就是我的感触,希望大家也能观看此部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美丽的湘江风光带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盼望着,盼望着,新年又来了,可今年天气与往年不一样,太阳老是不想出来,一切都是冰冷的。冒着严寒,我闲逛了阴雨中的湘江风光带,觉得也别有一番滋味。

株洲河西的湘江风光带,最先印入眼帘的,是供人们参观的火车头。因为大家都说,株洲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所以株洲人对火车有特别的感情。

这就是雄壮的株洲大桥,桥上车流如水。

江堤旁边墙上的壁画讲述着中国的火车历史,从最原始的蒸汽机,绿皮车直到现在的子弹头动车,高铁。发展真的快!

继续向前,发现一个小小的亭子,中间有一个桌子,摆着象棋,我饶有兴趣地拨弄了一下,想必这里晴天的时候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人吧!

再往上走,出现一条书报摊。平常日,这里有许多卖书的商贩。也有许多爱看书的人来这里买书。我也曾在这里买过。

继续往前,一路上陆续出现几块大石头书,石头书上都刻着一些非常有名气、脍炙人口的诗句。

忽然,眼前飞过一只鸟,往旁边一看,发现许多只鸟在树上吃果实,原来我并不孤独,有小鸟陪我呢!

哇,还有篮球场,兵兵球这些运动场呢!

走着走着,眼前出现几棵桃花树,树上结满了桃花,粉的,黄的,融成一片,真美啊!

走着走着,就到了五桥,从侧边看过去,两个月亮的形状还挺好看。

在五桥桥头,建有一个滑板俱乐部,这里是滑板爱好者的天堂,夏天我来过这里,十分热闹。

江堤旁边建有许多雕塑,内容都是一些令人感动的株洲往事。

我看着这江,雾蒙蒙一片,犹如仙境一般,远处的山被雾笼罩,使我想到一句“雾锁山头山锁雾"。

这一次游玩,使我十分高兴,领略到了阴雨中的湘江风光带的另一番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