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湘江

湘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湘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湘江问题。

分享

浏览

1766

作文

56

湘江水深天下清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湘江水深天下倾,何如陇头秋月明。”

——题记

自古至今,长江一直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而长江的支流,湘江更是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湖南人民。“衡岳夜来雨,湘江增绿波”,一直以来湘江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雨后的江面,更是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可是曾经环境优美,水源清透的湘江,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湘江的水域环境受到了不小的污染。还记得初见湘江的情景,那时候我还小,母亲带我到了一条河面前,我天真地问:“这里可真漂亮呀!妈妈您带我来这儿干什么呀?”妈妈跟我说:“孩子,你要记住这条河,这是我们的母亲河,是她哺育了我们,我们要保护她,守护她。“我将母亲这句话铭记于心。这么多年来,每每经过湘江,我都会怀着一种敬意,生怕亵渎了这份纯澈!

前段时间,新闻上报道出母亲河已经杯盘狼藉,河面上全是成片的塑料垃圾,河水发出恶臭,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来到了母亲河旁边,此时的她已经千疮百孔,这还是那片纯澈的净土吗?河水泛着青绿色,水面上还飘着层层污垢,母亲河中养育的水生物,差不多也消失殆尽了,连一些保护动物也岌岌可危!想起以前,河里的水清澈见底,鱼翔浅底,好一片灵动的画面,可现在大型工厂里的工业废水也排放在河里,水被污染了,如今的母亲河已经奄奄一息了。这时的母亲河正备受摧残,我们必须保护她,让她回到昔日的光辉。

要想保护湘江,必须必须从源头着手,现在人们大力砍伐树木,导致极多的土地荒漠化,人们居住的地方越来越少;工厂中的废气排放在空中,空中的氧化硫增加,形成的酸雨让许多植物都无法生存;全球的气候变暖,导致了温室效应,冰川覆盖越来越小,就此情形来看,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如果有一天冰川融化人们居住的陆地就会变成海洋,环境恶化,到那时候一切就都来不及了!你还想要重见湘江美景吗?还想要健康的生活吗?如果想!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

湘江尽南海,遗绩尚千年!保护环境,守护湘江,我们的子孙万代才能幸福万年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湘江北去观后感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一听到《湘江北去》,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年,毛泽东领袖在湘江待过的时间以及伟大的事迹。

片段主要叙述了毛润之(毛泽东)在1918年看到中华多数人民勾搭日本人,篡党地位。毛泽东、萧子升、杨开慧……一帮湖南爱国抱有中国思想的青年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智来到了北京当代。

在先生杨昌济的指导下,他顺利当上了北大图书馆新一任的临时管理员,在那里他结识了和他一样爱国的李大钊、陈独秀先生,而又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实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李大钊先生让他去法国“留学”,但是他又声称:“我是中华的炎黄子孙,中华少年,我一定要救国救民,就算死也值得!他表示留下来研究“中国历史的问题”。

他奔赴长沙,那时正值五四运动,中国爆发的时代,毛泽东加入到了《新民学会》顺利成为了新民学会的一员一个核心,大家都一致选他为“骨干”,“领头”,他为了不让大家气馁、灰心,自己创造了《湘江评论》每天都刻苦地写一些报纸和书籍。

当他带领着学生大打屈张时,长沙司令督军张敬尧想法设法、绞尽脑汁地与他作对,三番五次带领着手下的兵去挑挟他,张敬尧使用暴力压制爱国民众对民众不敬!

毛泽东与何叔衡踏上了上海“中共一大”的路途,他们犹如滚滚长江,爱国的精神汇入历史汇流……

看了这部老电影,我不禁回想起那时日本人对我们中国严刑酷打的场景……

我的观后感:

文中的毛泽东身怀大众为国献身,他与他的好朋友……在张敬尧的“折磨”下,坚持不懈地寻找拯救国家的政策,努力地探讨通往中国的道路他们对真理和爱国的情谊一直都是坚持不懈的!这一点儿深深地令我感动看,有几个人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勇进奋前。

他们拥有最最坚强的斗志,心里怀揣着最最伟大的梦想,带着最最正直的科学理论,他们……怎能不成功???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有时也是娇小的,有时也是懒惰的,但我们的思想永远都是最端正、最具有思想的,我们吃苦耐劳也愿意一直为中国付出巨大的贡献,哪怕是一丝丝也可以!

论中国思想的深度,勇气,甚至是智慧我都远远不如先人以及伟大的祖先,要想走出日本人的嘲笑声,要想让中国傲然自立、变得更加强大起来,这都是要靠我们青年的力量。

他们一路走来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当时的他既不算是小鸟也不算是霸气十足、展翅高飞的雄鹰,就是一个硬着头皮去救国的中国少年,一个有真正思想的人!

那时他那么的娇小、微弱,怎能承受家中亲人的去世,那个小小的身板,怎能承受那么多、那么大的困难,原因就因为他处在那样一个时期?他坚信自己的老师,他的眼眸里有一丝丝希望和无畏的挣扎,我知道!那是新中国未来的红灯!永远不灭!!!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八一电影制片厂带着最近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日前来到陆军“红一师”举行放映活动,在官兵中引发好评和强烈反响。

《血战湘江》塑造了以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深刻揭露了“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的惨痛损失,生动反映了红军将士特别是34师官兵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奋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英雄事迹。

“红一师”具有光荣革命传统,著名的“大功三连”就在这支部队。82年前,“红一师”将士参加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湘江战役,82年后,官兵们又参加了《血战湘江》的拍摄。某炮团政治部主任周宇说:“让我们红军传人在影片中还原这段英勇悲壮的真实故事,是对我们最好的传统教育。”

放映中,官兵们一直是在兴奋、感动中观看的。放映结束,导演陈力和演员王霙、徐箭、孙维民等与官兵们现场交流。博士教导员孟非凡说:“看了影片《血战湘江》,使我们对习主席提出的革命军人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排长赵斌说:“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血战湘江》就是对习主席要求的生动阐释,我们要把影片作为学习长征精神的生动教材。”“大功三连”战士刘冠华说:“看了影片,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百倍珍惜,做好老红军传人,为‘大功三连’增光添彩。”“红一师”的官兵们纷纷表示,当前军队正在进行体制改革,我们要以先辈为榜样,发扬红34师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积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成绩,交出优秀答卷。

八一厂把学习“红一师”好传统、好作风作为这次放映活动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创作人员参观了“红一师”史馆,并与官兵们进行座谈,重点学习了“大功三连”的先进事迹。导演陈力说:“参加这次放映活动很受教育,这既是一次灵魂的净化,也对今后创作反映部队官兵生活题材的作品很有帮助。”

据介绍,河北省委对《血战湘江》高度重视,最近将对影片在全省宣传发行作出部署。

八一厂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的重点影片,我们将继续搞好《血战湘江》的巡演,不仅部队放,还要到井冈山、遵义、会宁、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老区放映,让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期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2246 字

+ 加入清单

诚心论,鄙人对国产主旋律战争电影一直抱着只要有,就去看看的恻隐之心,一直是不抛弃,不放弃,一直有一个将心向明月的态度,都是希望,有一天中国主旋律电影,尤其是主旋律战争电影能有点进步,可惜,我错了,错了这么多年。

由于排片太少,昨夜,不得不跑到偏远的南苑附近的金逸影城,看了22:40的晚场,从一坐下,看到开场的架势,我就知道完了,但坚持看了下去,直到最后,真是彻底地寒心,不由地在心里说道:中国主旋律电影啊!我一直给你机会,可是你自己太不争气了!

我并不像许多人那样,因为反感内战而讨厌这样的电影,相反我倒是觉得能把内战拍好,那是真需要功力的,拍内战要表现什么?是所谓信仰吗?我认为不完全是,因为信仰是这个世界上最说不清的东西;是喋喋不休地再去说我们对,人家错吗?我也认为不完全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面,对与错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关系;还是继续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吗?我还认为不完全是,因为时间会改变一切,那时的因未必真的就完全是现在的果。

那么,这种电影我们期待看到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能尽量回到那段真实的历史当中去,寻找真正可信的故事,寻找真正闪现人性光辉的人物。他们说的话,不该是今天我们按意识形态修葺过的,他们的行为也不是我们按既定结果去编造的。

我们应该向美国电影看一点齐,人家也拍内战,但人家向来不天天吼着我们自己多么正确,对方是多么邪恶,而是在内战中发现人的真实伟大的故事。比如《乱世佳人》、《众神与将军》、《葛底斯堡战役》(盖兹堡战役)、《光荣战役》、《林肯》等等,这些表现美国南北战争的影片中,那些鲜活的人物,没有声嘶力竭的非要站在哪一方,而是对所谓战争的“北方佬”或者“南方佬”都是很平等的视角和情感。至于最后,人物继续选择无关南北地,自由地、艰难地活着,还是选择站到哪一方,那是随着历史潮流,小人物不得已的一种选择,比如为北方军打仗,战胜后可以给多少土地或者给多少金币,战后他们会理直气壮的去找战胜当局兑现。最终,重要的是表现在残酷的战争中,普通的每一个人是怎么穿越生死,是怎么坚忍地活下来的,离散的亲人们是怎么团聚的,久别的故土,最终是怎么重新拥抱的?就像郝思嘉那样历尽劫波,重归故里。

真实的历史,真实的那时的世界,底层的老百姓们真有那种能力,就是天生能识别哪一方坏,哪一方好吗?天生有那种界限分明的所谓阶级感情,生来就知道该跟谁作对,该跟谁走?不可能!解放初期的电影或舞台创作,可以,也必须那么表现,或者八十年代以前,再或者新世纪以前,也还可以那么一厢情愿地表现。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力讲点让人可信又感动的故事,还一如既往地那么表现,就只能是找恶心了。不管哪里来的资金,官方的,还是民营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继续这么拍摄这样的电影,就是极大的浪费,因为拍出来,除了让观众漠视、鄙视和嘲笑,似乎别无二用了。

如果能换一个思维,仅仅是换个思维,并不改变意识形态的方向和价值,这部影片也是可以拍得可看一些的,远的学美国八十年前的《乱世佳人》,近的学学《血战钢锯岭》。坦白地说,我们中国电影似乎还不懂得去寻找真正有人性价值的故事,我们只会如从前小学生作文一样用“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揭示了什么,批判了什么”,用这些体制化的方法去拍电影,结果只能越来越讨嫌。难怪曹禺先生认为他的黄金创作时间,仅仅属于1933至1942,这期间,《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此后54年,他再无伟大的作品问世。

这部影片看起来也没少花钱,如此结果,似乎,一点也不显得意外和可惜。

首先,影片陈旧的主题,没能绽放一点崭新的光辉,就那么一件事,从教科书到舞台,从电视剧到电影,已经反过来倒过去地讲了千百遍,故事是陈旧的,但我们需要在陈旧故事中发现闪烁人性光辉的人,让这个人的可信感人的经历,让我们再次去相信并感动。现在,我们没这个能力,这部影片更是没有做到,而且糟糕愈甚。

其次,影片的拍摄也很凌乱,战斗场面极度雷同,没有推进的层次感,似乎就是拍了一大坨,有需要就拿出几个镜头用用,能看到的就是双方的人聚成一大坨子,拿着枪,怒目圆睁,相互猛烈开火,看起来,这场仗,双方消耗子弹至少得上千万发。

再其次,影片人物的塑造也没有进步,塑造自不必说,必然原地踏步,难有新进步;保剑锋饰演的陈树湘和张一山饰演的李天佑,两个角色就是拿着枪怒吼着,向敌军玩命开火,没有任何可以发挥的角色魅力的机会;那个裁缝一家和国军逃兵,是想用来说事的,但最后,也只能是勉强说事了,毫无动人之处。

再再其次,本片的烟火效果很糟糕,很没有层次,混乱一片。也许因为特效的问题,天上的飞机,漆黑没有质感,地上的色彩总是压得暗无天日的,这样固然增加气氛,但其实也是藏拙,可惜,没有藏住,比如镜头的重复使用,依旧一目了然。

最后,想说的是,如果本片放弃所谓全景式的伟大描写,只表现彭德怀的十八团和陈树湘的34师的故事,或者只表现陈树湘的34师的玉碎之战,作品面相上就会好些,作品吸引力也会好一点点,如果能树立好一个主要人物,拍好了,是可以感人的,至少不会讨嫌。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电影的问题,即故事不可信,人物不动人,制作匆忙潦草,有的只是轰轰烈烈的商业宣传,观众们参与一下,像一阵风一样,就过去了,没谁会再想起,最终什么也留不下。

如果说,八十二年前的血战湘江,惨烈而伟绝,那么电影《血战湘江》呢?钱没少花,罪没少遭,最终这结果,这么寡淡而无趣,该作何感想呢?

草草此文,亦算是为这部少人关注的影片,奉献上一份认真的关注了。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7月1日,为纪念建党96周年,我和同事一起在牡丹江电影院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该影片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悲壮故事。电影场面震撼,情节紧凑,真实感人,让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和深刻认识。

当看到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为了确保中央纵队渡江,高声怒吼着“死守第一道防线”时,我被他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打动了;当看到毛主席不顾伤病,将自己的药给了其他的红军战士时,我被他爱兵如子的无私精神感动了;当看到裁缝老林和他的大儿子,毅然用双手举起了机枪支座而壮烈牺牲时,我被他们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感动了;当看到红军战士子弹打光之后,用血肉之躯继续与敌军展开殊死决战时,我被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动了。红军将士们满怀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在“誓死保护党中央”的坚强意志下,紧密团结,顽强战斗,指挥员前一个倒下了,下一位立即补上,继续指挥战斗,红军战士前一批倒下了,后一批继续向前冲,正是这些钢铁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摧毁了几倍于红军的国民党部队一次次进攻,有力牵制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掩护了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及时渡过了湘江,艰难保存了革命力量,取得了红军长征的战略胜利。

电影中还重点刻画了博古和李德的“左倾”错误,李德同志一味纸上谈兵,僵化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和军事理论,不懂得中国国情和战争形势,听不进毛xx的意见,也不顾及红军战士的血肉之躯,执意负辎前进,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四次反围剿的惨痛损失,党中央及时总结了教训,纠正了博古和李德的“左倾”路线,接受了关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情相结合的正确革命路线,确立了毛xx的领导地位。由此让我联想到现在,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一直在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一直在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改革开放,锐意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正在一步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这部电影中,我还看到了一个感人的细节,当沿途老百姓给红军战士送粮时,红军战士开始一概拒绝,毛xx不忍心辜负老乡心意,同意战士们象征性地接受粮食,但必须给老乡们留下银元。这就是老百姓的战士,这就是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红军,中央红军当年正是依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赢得了民心,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观影结束后,心中感慨万千,那些红军战士们很多和我的年龄相当,但他们视死如归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信念,都让我万分敬佩,现今的美好和平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在加倍珍惜的同时,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不畏艰险、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血战湘江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献礼十九大红色战争题材影片《血战湘江》正在全国热映。该片汇集了包括王霙、孙维民等一众老戏骨,再加上张一山、耿乐、王大治等实力派男演员的加盟,让这部主旋律战争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张一山在《血战湘江》中饰演最年轻的师长李天佑,与众多老戏骨一起拍摄这样一部描写历史上惨烈的湘江战役的电影,张一山坦言难度不小:“演战争戏我觉得首先是什么都不说,对体力上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然后嗓子第一天拍了半天就哑了,因为真正战场上是枪林弹雨,枪炮声很响,你要跟身边的人说话都要靠喊,小伤就是崴个脚,蹭破皮,流点血这很正常,然后也经常会被炸的耳鸣,一会儿才能缓过来,手背炸伤了全是血”。

除了身体上的挑战,此次剧组共运用了两吨的炸药和八十多吨汽油来完成战争场景的拍摄,众多的炸点也给演员们的表演带来了挑战。为了拍摄出真实的战争场面,有时候演员们还不得不迎着炸点跑去。就像张一山所说:“刚开始有点害怕,然后打枪还眨眼,然后炸点一来还躲。后来适应了半天以后,基本上就迎着炸点来了,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近几年,张一山所演绎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但谦虚的他却从未停止过向前辈学习。在面对我们的镜头时,他坦言感谢这一次拍摄《血战湘江》的经历,让他更加懂得珍惜:“每天脏兮兮的,然后浑身是血,然后回去以后把裤子脱了全是泥什么的,擤鼻涕也全是黑的。但是很难忘,我一直说我觉得年轻人还是不应该天天在温室成长,我觉得还是要经历一些磨难,更何况这也不算什么磨难,只是吃点苦而已,所以我觉得这些经历对我来讲都是很宝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长征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暑期档一向是各类商业大片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的暑期档,院线迎来了一部让人震撼激荡的电影——集结一众当红硬汉明星,让他们流血流汗硝烟中嘶吼激战;全新视角的英雄史诗商业巨制,拥有胜过《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般真实残酷的不可思议的火爆场景;是一部战争巨制,在整部影片中,音乐赋予了电影更为激荡的艺术气质,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婉转柔情,用豪迈而富有生命的音律谱写了湘江战役的英雄主义情怀。这样史诗级的音乐,出自外表优雅美丽、温柔似水的居文沛担任作曲及音乐总监用音乐震摄心魂……6月29日,英雄史诗级巨制电影《血战湘江》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新闻发布会,主演保剑锋、王霙、董勇、王大治等,作曲及音乐总监居文沛出席了“高品质 硬口碑”的“强悍”新闻发布会,与大家分享台前幕后的创作心得。

赞美、荣誉、大奖……让居文沛同时也深深思考着一个深刻的艺术命题:如何用音乐、用表演,去传递自己对于战争与生命的理解?“人的生命短暂,但对于生命的思考是无限的。杰出的战争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表现战争场景的残烈,更呈现深刻的人性,在战争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人的智慧、精神和力量都是一种极致的爆发,艺术家要以不同的哲学思考来呈现。”无论是早已被奉为经典的《辛德勒名单》,还是情怀与视觉双重震撼的《拯救大兵瑞恩》,抑或是在2016年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血战钢锯岭》,这些作品都注入了艺术家对生命与人性的思索。居文沛表示,自己未来会将内心的哲思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在不同形态的作品中。

有人说,颜值可以以一敌十,集作曲、演戏等多领域才能于一身的美女作曲家居文沛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也有人说,这样优雅柔美的外表下,竟然有一颗不输男儿志的心!或许这就是居文沛多变迷一般的艺术魅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长征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长话短说,先抛结论:战争史诗大片《血战湘江》故事不拖泥带水,极速狂奔血战到底,不失为一部节奏鲜明风格很硬的史诗电影。

纵观长征史,血战湘江这段历史是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转折点,或者说分水岭。女导演陈力这部战争史诗大片《血战湘江》大可以用“悲壮”和“惨烈”两个词汇来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历史片,但《血战湘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而是一部风格鲜明气质硬朗的新主流电影。譬如,尽管该片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但对故事主线的陈述和情节推进上绝不拖泥带水,而是通过时间节点和战争的场面进行快速推进。

所以,看《血战湘江》这部电影时,你的思路一刻都不敢放松,而是随着故事的快速推进极速奔跑,内心沉浸在两军交锋、战役场面上不能自拔。这是一种很刺激的观影体验,这也意味着,你全身每个细胞都被剧情带着走,而不是沉浸在爆玉花之中。

事实上,和那些媚俗、无聊、商业的爱情电影不同,这也是一部很不适合吃爆玉花的片子,相反,如果你想提高男性气质,或者说让雄性荷尔蒙、肾上腺激素巴比胺直线上升,或者让自己很Man的话,我建议你来看这部片子。

因为,这部电影节奏很快,风格很强,很有《血战钢锯岭》的味道。但和《血战钢锯岭》中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不同的是,这部《血战湘江》战争格局更大,气质更硬,战争场面更惨烈。身为一个战士,两军对垒,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子弹击中,倒地赤红的血水里。

在某种意义上说,《血战湘江》中的战争场面中,多次出现战士倒在血水中的场面。战士倒在血水的瞬间,血水涌上尚有余温的肉体。前一刻,战士还是热血之躯,下一秒就变成了冰冷的尸体,此中悲壮,惨烈程度,非语言所能形容。

孙子兵法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一方面红军战士迎接国军的阻击,一方面是大部队极速奔走,横渡湘江。所以,就《血战湘江》这部影片来看,在冰与火的体验中,影片充满极速狂奔血战到底的战争气质。这样的气质,发人深省,让人侧目,却又不敢掉以轻心。

换言之,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创作拍摄的这部战争史诗片《血战湘江》的出炉,既是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回归,也是理想主义者对信念的终极坚守。这正是生活在在今天的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206 字

+ 加入清单

“哪怕经历人间炼狱,也要坚决服从命令,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渡过湘江!”这是电影《血战湘江》中红军战士们铿锵有力的、以生命写下的誓言。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创作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被业内视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扛鼎之作、中国气派的战争大片。11月27日,该片在京首映。

82年前的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惨败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主席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相比以往的战争题材影片,《血战湘江》实现了较大突破。湘江一战红军遭到重大损失,过去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较少触及,《血战湘江》使红军长征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艺术再现。影片非常有震撼力、有血性,大量战争场景真实惨烈,敌我双方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更突出了红军将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据介绍,影片共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3.5万余人次,使用炸药2吨多、油料83吨,力求真实还原当年的湘江血战。

饰演毛主席的王霙说,虽然他已经在很多部影视作品中出演过青年、中年到老年的毛主席,对他的各方面都很熟悉,但这次仍然与过去不一样。“这部影片中的毛主席是一个特别叱咤风云又经常无能为力的毛主席,也是一个忍辱负重、服从中央的毛主席,还是一个生活化、有血性、鲜活的毛主席。”他说,陈力导演在现场要求非常严格,一个姿态、形体甚至说话的逻辑重音她都会注意到,比如毛主席拄着拐杖走路的戏曾经拍了11条,骑马也不用替身,演员自己拍,以便找到最正确、最贴切的感觉。

饰演红34师师长陈树湘的保剑锋说,这是他参与过的最惨烈的一部电影,自己从没有想过会出演这样一个一直在枪林弹雨中的角色,在影片里开那么多次的枪,而且一直在奔跑着,带领战士们往前冲。“这个角色的核心就是4个字:忠诚坚定。这是个神圣而伟大的角色。”

陈力曾成功执导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电视剧《海棠依旧》,一直以表现感情细腻、长于刻画细节著称,这次她接受新挑战,拍摄了战争片。她说,从开始拍摄起,就想把这部影片拍成接地气、有质感的片子,否则不会让今人感动。影片是在悲怆的氛围中创作的,演员们吃了很多苦,始终处于战争中的直观状态。影片的战争场面拍摄也没有使用流行的三维、绿布,演员们全部在现场真实拍摄。绿布前的拍摄要靠想象,没有真实场景的刺激,而这部电影里所有人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每个细胞都是张开的,做梦都在翻滚。

“我们用生命拍了一部电影。拍完这部影片,我感到幸福、幸运,感到今天的生活都不一样了。我们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这部电影,知道生命价值在哪儿,今天的幸福在哪儿。”她说。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给观众们呈现出更逼真的战场,开拍前陈力便和每一位演员谈过话,“影片拒绝绿幕和特效,每一个场景都得上战场,真打。”为此,陈力生生开辟了一个小型战场,操练演员。

在采访过程中,陈力不止一次地说到要给所有参与的演员们点赞。在艰苦的条件下,老戏骨王霙、孙维民、刘之冰,青年演员张一山、保剑锋、耿乐等人依然敬业地完成了《血战湘江》的拍摄工作,这让陈力相当感动和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业内演员身价过高饱受争议之际,《血战湘江》整个剧组成本核算中,老戏骨演员们的片酬连全片投资的10%都达不到,90%以上的资金均用在了拍摄和制作费上。“演员片酬占比特别小,基本上就是拿些补贴,有的甚至就是零片酬。这部电影特别强调的就是演员们的奉献精神。”陈力说,影片拍摄的过程也是经历了一次长征。

影片中扮演毛主席的演员王霙,为了拍这部电影,在20天内减肥20斤。张一山、保剑锋等在影片中的表现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这场战役已经过去了83年,但是红军将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感染激励着一代代的有志青年,传承他们这种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

为了把最完整的作品呈献给全国观众,影片完成后并没有直接公映,而是奔赴福建古田、湖北红安、江西瑞金、湖南韶山、三军仪仗队,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地举行献映和主创见面会活动,通过倾听观众的反馈,根据观众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最终才进行全国公映。

在陈力看来,拍电影首先要尊重观众,只有倾听观众的心声,才能让今天的年轻人和昨天的英雄们对话,才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不少看完《血战湘江》的年轻观众表示,“电影中震撼的场面让我们如同置身其中,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是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取得革命的胜利,敬畏之感油然而生。”陈力说,一部好的电影比那些理论教育来得更加深入人心,感受深刻。用电影来反映这一历史事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记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521 字

+ 加入清单

陈力导演、柳建伟等编剧的《血战湘江》,是一部壮怀激烈的战争电影,描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关系到中国工农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的全过程。这一战,放在《资治通鉴》和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如此,浴火重生的这支军队,从此不再有如此被动危急的时刻。北上抗日的中共,必须要从军事上立住脚,才有可能将其理想和抱负实现。

1840年以来,一代代人(仁人志士)寻找和选择救中国的主义、方式、办法,事实证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晚清新政、北洋政府、国民党(数次机会)等,都没有实现将中国焕然一新的能力,既无从解决中国一盘散沙的基层,也解决不了各自为政的地方实力派和军阀,更是触摸不到工业化的边缘,至于科学、教育的现代化完全无从谈起。从国家(民族)利益至高无上的角度来看,无力者就应该退位,但是任何居于历史舞台中心的失败者都不甘心退出。

1921年创立于上海的中共,也是经过了在城市的发展和实验,在文化教育界和城市工人运动、国共合作后发现,革命不彻底和反复的国民党无法作为稳定和有远见的革命共同体,中共必须拥有自己的军队,才能实现组织化、纪律化的中国,才有可能将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寻找机会建立起工业体系,追赶以及超越西方发达工业国(也就是列强)。而这一切的关键,首先在于活着,然后发展。

自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转移就成了重中之重,以共产国际代表李德、中共领导人博古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决定着红军的前进方向,以朱德、彭德怀、林彪等代表的实干派在长征途中与左倾路线、冒险主义的李德、博古进行了政治、军事和路线上的坚决斗争。王霙饰演的毛主席,以大无畏的胆识,不但要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及军队作战,也要和桂系军阀白崇禧周旋,更要和湖南省主席兼剿匪总司令何健进行血拼,尤其是后者更是杀死朱德夫人的元凶。桂系军阀与中央军有合作有矛盾,期间的缝隙可以利用,但也要随时应对变化。至于何健,血海深仇无法共存于天下,是一条追来的疯狗。

而在党内、军内,组织和军事强行扭曲,特别是来自共产国际的李德刻舟求剑,不能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在反围剿和长征路上以教条主义不断在客观上牺牲着红军将士,而年轻的博古也是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历史认知,无法担当起特殊位置的考验。而周恩来则被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不断边缘化,然而他与中华苏维埃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的

红军的战略性大转移,史称“两万五千里长征”,但是“正在进行时”的长征,却没有多少浪漫可言,而是血淋淋、赤裸裸坦荡荡、的生死之途。血战湘江关系尤为重要,出发时的八九万人,渡河之后只有两三万生还。1949年后的解放军元老们,回顾往事,都会想起这一战,关系到中共中央及红军绝大多数领导骨干的生命之战,是那么的接近于团灭。

国民党军队高层的各怀鬼胎、以邻为壑、畏缩不前,即使让红军损失惨重,但是以红军34师陈树湘为代表的牺牲者的强力阻击,还是为红军主力赢得了渡过湘江的时间。《血战湘江》将批判的武器对准将士的血肉之躯,镜头非常贴近战场,子弹横飞、炮火连绵,李德在冒进的同时还要求毛主席的部队携带着成了累赘的辎重,导致红军行进速度过慢,让国军的轰炸和追击造成更惨痛的伤亡。《血战湘江》并没有将毛主席塑造成神,也给了李德自我辩护的理由。毛主席以其丰富的游击战经验和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的熟稔,诉求明确的提出建议。而李德则“主观上是好的”,但是能力确实不足以在最需要强有力的战略军事家的时刻继续待在那个位置之上。

在不久之后的遵义会议上,历史选择了毛主席作为核心。《血战湘江》讲述的便是,没有核心的红军是要被历史有所牺牲的。而有组织、有纪律和上下精神的高度统一,则是党派、企业实现自身目标,在历史的大风口上有定力,有能力把握住这风口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血战湘江记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6月30日晚,黎湛指挥部党支部组织全体职工观看《血战湘江》,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以观影方式切身体会革命先烈血战湘江、誓死保卫党中央的悲壮历史。

电影以实景拍摄真实再现湘江战役,炮火连天、血流成河,场面惨烈、震撼,展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在巨大困难和强大敌人面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坚决执行命令的革命精神!行军中不白拿劳动人民赠与和毛主席等领导人与战士相处的小细节又是如此真挚感人,以此反映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人民的队伍,一切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出发。

革命先烈以血肉身躯奠定了今天美好生活的基础,对此,指挥部全体党员及职工对今后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大家表示,作为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执行者,工作中应做到求真、务实,真正做到办好企业为职工;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应增强责任意识,增强深化改革的自觉性,传承开路先锋文化,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湘江的烟花盛宴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晚上,我跟随着爸爸妈妈来到了湘江风光带,欣赏了一场难忘的烟花盛宴

爸爸找着车位,我和妈妈先下了车。哇!人真多!我们不禁感叹。数不清的人倚在护栏边上,还有一部分人坐在椅子上休息,但所有人都望着对岸,是在期盼着什么吗?

我边走边看着周围的风景,这儿的绿树可真多啊!四周不仅有绿色的树,还有“红色”的树。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树下面发着红光的灯,灯光照在树上,仿佛树是红色的。草修剪得整整齐齐,还有一些灌木,被修剪成半个圆球的形状。我看着看着,树枝突然摇曳起来,一阵风吹过来,令我心旷神怡。

正在这时,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人群沸腾起来。我听见一声“开始放烟花了”,赶紧跑到护栏边上。果然,对面橘子洲的上空,一枚烟花爆炸了。地上飞出几个亮点,如蜿蜒的长龙一般,又如美丽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在空中爆炸开来。爆炸后的火星四处散开,仿佛一个蒲公英。当火星慢慢落下,又如柳树那飘逸的枝叶。橘子洲头的地上又喷出如喷泉一般的、数不清的火星。地上的“喷泉”映衬着天上的“蒲公英”,整个天空顿时明亮起来,让我误以为现在是白天。

烟花如一个顽皮的孩子,突然消失在我们的视线。正当我遗憾连连,准备走开时。几条“长龙”又徐徐升起,带来几朵“蒲公英”。我仿佛看见烟花淘气的笑颜。烟花又好像是魔术师,变出各种图案,有的像荷花,有的像天使的翅膀,有的像爱心……烟花还像一座高山,十分壮观。但烟花暂时消失在我的眼际,周围的烟雾显露出来,像长布一样遮住了半边天。烟花还像……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但我感觉是一瞬,烟花彻彻底底地消失了。我的脑海里全是烟花绽放时的图案,无心再观其他景物,和爸爸妈妈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漫步湘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就在前天,异常多的热量像“蒸笼”似的笼罩着长沙。所以,爸爸、我和弟弟决定去湘江河畔散散步,顺便还可以吸吸比较新鲜的空气,纳一会凉。

我们出发了,只见路上满是汽车的尾气,极大地破坏了空气。外面的夜宵摊上也好不热闹,发出了刺鼻的浓烟。更让人觉得不舒服的是路边空调的排热机,让经过那里的人感觉到阵阵热浪袭来。爸爸看到此场景后,便用安慰的口吻说:“也许到了江边上,热量就会消减不少吧?”我们也就相信了。

经过尾气、浓烟和热气的三重煎熬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湘江边。我们找了一片空地坐下来,一边接受着湘江河风的微醺,一边畅谈起长沙旧时的湘江模样。“以前呀,一到秋冬季的时候,湘江不像现在水还那么充沛,而是断流了!想当年才来长沙工作的时候,住在河西,居然发现有人可以从裸露的河床直接走到河东去!”爸爸首先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走近河堤,看到一艘老旧的船只孤零零的停泊在岸边。爸爸借景抒情,便说:“这附近以前有船舶厂,造好的船都是从这儿下水的,估计这艘老船也是长沙船舶厂制造的吧。这些船儿要从这里驶入长江,然后再入海,运到世界各地去。可惜呀,这个船厂现在已经被商业化的房屋所代替了。”爸爸说着说着,突然就发出了淡淡的叹息。

我们一边饶有兴趣地听着爸爸生动的叙述,一边仔细地观察着我们的大美湘江。只见眼前的湘江清漻一片,还倒映着河东楼房的灯光,显得更加绚丽多彩:有的是亮亮的柠檬黄,也有喜庆的大红色,还有那充满生机的嫩绿色……河面上还有一些不一样的褶皱和波纹,它们也千奇百怪,有的笔直笔直的,像一棵高高挺立的大树;有的弯弯曲曲的,充分体现了曲线美的优雅。这两种事物结合起来,就变成了一幅巨大的、彩色的,而带有“水印”的一幅画儿。上面的波纹,先是远远地、细细的,接而就是深深的、粗粗的了,好像小朋友们一张张微笑的面孔,是那么的天真无邪。

领略过湘江的美景后,我开始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着湘江边各式各样的声音。我带着疑问地自言自语:“除了波浪一波波地撞击石头所发出的声音之外,究竟还有些什么声音呢?”我仔细地倾听着,生怕错过一丝声音。突然,我竟然听到了电动马达发动的声音,我睁开眼睛,问:“那是什么?”爸爸告诉我说:“那是运沙船,现在正有很多工地还在等着它的到来,来和水泥一起建房子呢!”我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它的作用。

仔细聆听后,我便用鼻子闻了闻湘江边的气味。“嗯,有淡淡的草木香味儿,还有来自江里淡淡的鱼腥味呢!”这时,爸爸说:“也许走得更近,气味就会更浓哦!”我走近了几步,果然,鱼腥味更加浓郁了。

“我们不如到湘江河堤的最下面去看看,可能还会更细致地观察到湘江!”我提议道。“可是下……下面有狗呀!”弟弟说。最后,我们还是壮着胆子,往下面走去,可是没走几步,又胆怯地上来了。然后,我们又往远处走,再悄无声息地走了下去,果然能更清晰地看见湘江,而且那些气味也越来越浓了。这就是湘江自然的味道,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湘江自然的味道!

我爱我的母亲河——湘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丽,而是因为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劳苦地为我们提供水源,更给予了我们湖湘一带人的生命,以及这种别的事物都比不上、也替代不了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湘江边的家作文300字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夜幕降临,我的爸爸总要带着我到湘江边散步。

夜晚的湘江边,皓月当空,繁星点点,微风匀匀,清爽怡人。江畔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中老年人,随着悦耳的音乐,欢乐的跳起舞来,有的小朋友玩着轮滑,在人群中穿梭,就好像一条欢快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还有的小朋友互相追逐、打闹。有许多的男女老少在江岸的江畔散步。

江畔中间有一长排大树,大树下面装着几盏黄灯,连成一长排,一个接着一个,就像一串黄色的珍珠,美丽极了。

八点半左右,人群骚动起来,有人告诉我们,要放烟花了,我和爸爸、人群一起,围在围栏边等着,盼着烟花的开始。过了一会烟花开始了,五彩斑斓的颜色是我陶醉在其中!

过了一会儿,烟花结束了,我和爸爸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湘江边。

展开阅读全文

我爱湘江河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早上八点,我们八个人:我,冯馨,黄霜霜,李文静,彭萨朵,彭文哲,罗熠卓。一起出发去湘江河捡垃圾。

到了湘江,拿好发的垃圾袋我们就开始了。我的眼睛非常尖,跑在沙滩上,捡起一个个垃圾。

彭文哲他们找到了一个垃圾堆,只顾埋头大捡,不一会儿,就捡了两大袋子的呢!而我们女生,则轻手轻脚的捡着细小的垃圾。哎,有一串葡萄,在沙滩上。好恶心,拿着柄部,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放进垃圾袋里。

继续捡垃圾,冯馨看到一个垃圾就捡,一下就一大袋了!彭萨朵戴着一顶有翅膀的帽子,随手捡起一个垃圾。我们越走越远,走到了有船的地方。大家一起动手,在沙滩上,写下“93,湘江河”,我们围在一起,希望大家都能动起手来,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我们还玩起互拍了呢,你敢拍我,我就拍你。你看:好玩吧!

在湘江捡了一上午的垃圾,我深有感触:湘江河是我们大家的,希望大家不要破坏她,一起行动起来,为湘江清澈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保护湘江作文300字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湘江全长八百一十七千米,流水域面积是九万二千三百平方千米。

据老人说:"三十年前这里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河岸边上种满了瓜果蔬菜,时不时飘来阵阵花香,河里的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的游来游去,人们在岸边上休息。玩耍。在这样的环境下使人流连忘返不愿就此离去。"

然而,现在的湘江水资源污染严重。主要是受重金属污染,如:汞、铬、铅、砷、二氧化硫等等……

既然湘江是个历史悠久的河流,并且是我们的母亲河:生命之河”保护湘江已经成为了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少对湘江排放一些含有金属无素的工业污水、不往河里乱倒垃圾、以及丢弃死猪和鸡鸭等动物的尸体等,我们能做的只有排除这些无形存在的风险,才能更好的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湘江。

展开阅读全文

我们的母亲河湘江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去湘江风光带散步,看到了我们的母亲河——湘江,河水都干了,河中央有的地方成了“钓鱼岛”,我仿佛听到了我们的母亲河在哭泣。一位老大爷站在桥上望着江水摇头,我径直向老大爷走去,问:“老大爷,您是住在湘江边上吗?您是不是知道湘江以前是什么样的呢?”

老大爷打开了话匣子说:“我是湘江边上长大的,那时的湘江水可清了,河里的鱼呀、虾呀可多了,我们这些小伙伴经常在湘江河里嬉戏、游玩、捉鱼、摸虾;到了夏天小伙伴们就一起在湘江河里痛痛快快地游泳,可开心哪!”

老大爷指了指干涸的江水说:“孩子,你看现在的江水令人担心哪!该想想办法了。”

我问:“老大爷,有什么办法吗?”

老大爷说:“我们应该把江里的泥沙挖出来,污染的工厂拆除,人人都来爱护我们的母亲河。”

我听了老大爷的话,觉得我肩上的担子加重了,虽然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关注湘江水的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要想我们的母亲河回到从前的样子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湘江毅行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美好的五月,我和妈妈参加了徒步湘江毅行,亲自组全程6公里。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毅行活动,我十分的兴奋。准备好一切物品,我们踏上了“征途”,向那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迈进。

启动仪式完成后,我们就开始毅行活动。广场上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热闹,大家释放着火一般的热情。说笑的,打闹的,谁都不甘示弱。走了40分钟,我们到达了第一个签到点,参加了将垃圾分类的游戏,然后赢得了一个小奖品。在路上,我们看见了许多散落在地面上的垃圾,我都伸出手将它们捡起来并扔进垃圾桶。

走到一个休息点,停下来吃点零食,喝了一些水,休息一会后继续上路,这时候我看见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爷爷。这位爷爷正穿着一双溜冰鞋在毅行,我跑过去像扶着他,他却摆摆手,微笑对我说:“不用,不用!”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爷爷是毅行的老队员了,快七十岁的他每年都参加湘江毅行。他为了在活动中别具一格,花了一两年的时间学会了溜冰,了解了情况的我就放心的离开了。

第一次走这么长的路有些乏力,脚也有些酸痛,我隐约听到了有人抱怨说:“还有多远啊!好累啊!”这时我也有些泄气了,妈妈看见后说:“马上就到了。坚持就是胜利!”我听到这句话后,咬紧牙关,努力克服困难。

又走了二十分钟,我远远的望见了一个大牌子,上面有几个显眼的大字“谢谢你陪我走过”,这时我就明白到达目的地了——航模广场。大家纷纷在留言板上签上自己的大名,不一会儿上面就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名字。我还体验了好玩的纸飞机游戏,最后领到了一张毅行荣誉证书,我十分的开心!

通过这次毅行活动,我不仅了解了湘江毅行活动的缘由和主题,还体会了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让我深刻的知道,成功是靠毅力一步一步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