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灶神

灶神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灶神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灶神问题。

分享

浏览

716

作文

5

廿三灶神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灶王爷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故《礼记·祭法》中“王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中国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晋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送灶神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也就是送灶神“上天”的日子了。

傍晚时分,爸爸下班回来后,先准备冬青树的枝叶,然后用绳子扎成一簇一簇的。再找一根粗又长的桑树根,用砖块把它夹住,让它竖起来。这薪就搭好了,这是用来“送”灶神的。

吃过晚饭,爸爸用小碗装上果品、糕点等,供奉在灶神的像前,点燃两支蜡烛,在香炉中插上香。听说这样就可以免除火灾,求得灶神保佐,岁岁平安。

再过半个多小时,蜡烛燃尽了,爸爸把灶神的像拿下来,再找一块瓦片,放在搭好的冬青树枝中,点燃灶神的像,烧在瓦房片上。

接着要放鞭炮了。爸爸你把点燃的香燃烧鞭炮的引子。一阵又一阵响声连接不断,而且我家燃的是五彩鞭炮,冲上天时会闪出五彩的光,可好看。我们树上也有不少人家买的。天空中五色的鞭炮连成一片,是那样的好看啊!

听妈妈说灶神每逢十二月二十三“上天”回“娘家”,大年初一接灶神下来,也就是买一张新的灶神画像。在这其中呀!还有一个传说呢!

以前有一户人家,他们生了个儿子叫张单,张单的父亲全身瘫疾,他母亲为了养活他们父子去财主家做工,来换点剩菜剩饭给张单父子俩充饥,维持生计。到了农历腊月,财主家盖新房,狠心的财主以浪费太大为由,不准张单母亲带回剩菜剩饭。张单的母亲没法,只好将张单的父亲藏在财主家的茅草里,准备等夜黑弄点吃的。可谁知那茅草突然起火,张单的父亲被活活烧死。张单母亲痛不欲生,就将骨灰放在灶头上,插上木牌,写上名字,作为灵位,天天烧香。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张单父亲的生日,张单的母亲准备了果品供奉。说来也怪!这天张单做了个梦,梦见父亲被封为了灶神。

于是,这个风俗被流传下来,代代相传,至今还流行着。

展开阅读全文

送灶神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四这天,我回到家,发现厨房中多了一碟糖果。我寻思着“糖怎么放这儿来了?”便对正在厨房做菜的奶奶说:“奶奶,这糖放错地方了!我帮您把它放到茶几上去吧。”可我话还没说完,奶奶连忙拦住我说:“别,别!这可是用来送灶的!”“送灶?送给煤气灶吃?”我愣住了,半天都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呵呵”奶奶笑了笑,“还是让我给你讲讲关于送灶的故事吧。”

“传说天上有个玉皇大帝,是掌管人间生活的神。他有一个民间调查员——灶神。人们为了让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不说坏话,每逢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便会在灶前摆上糖果、甜包等贡品献给灶神。”

奶奶轻轻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唉……想当年我的妈妈,也就是你的老外婆,一到这送灶神的日子,总会带我去吃糖葫芦。一出门,街头巷尾处处都弥漫着炒糖的香甜味儿,使我总想多吸几口气。路上,不管哪儿都洋溢着欢乐、幸福的气息。”

听着奶奶略有伤感的讲述,看着窗外大街上张灯结彩的商店,我不由想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都离我们远去了,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腊月二十三送灶神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一是: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其二是: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乐。

晋北地区流传的歌谣是:腊月二十三 、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

北京地区的歌谣则是: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

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为了除旧迎新,我国民间还有在小年“扫尘”的习俗。林希介绍说,扫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老百姓称之为“扫尘”“掸尘”。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我们一家人干了一下午,却换来了一个干净又整洁的家。真值!

展开阅读全文

神话故事:灶神的耳朵被打聋了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六日返回人间。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地仙。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仡佬族的人到天上去找玉皇要求给人间降福,于是,玉皇便派了一位灶神帮助他们看家,并管理火。

但是,事与愿违,灶神是一位“挑眼儿”的神,有事没事喜欢找岔子。他不但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还不时地找人们的小不丁点的“毛病”去向玉皇汇报。玉皇听了灶神的汇报,动不动就派雷公来惩罚人们,要么就是让火神来烧,要么就是让风伯来扰,搅得仡佬人没有半点安生。灶神对妇女尤其不好,稍有不如意就去玉皇那里栽赃诬告,使她们不断地遭受雷劈。

有一位媳妇,成天提心吊胆地怕灶神诬害她。她除每天细心办事外,总要在吃饭之前偷偷地供老天一次,乞求保佑。久而久之,老天被她的真诚感动了,他想:“灶神这家伙实在太胡作非为,应该向玉皇把他的事情讲清楚。”

恰恰就在第二天的上午,这个媳妇的婆婆没有到外面去做活。饭熟了,她要照常敬献老天,又害怕婆婆怀疑她偷嘴,先吃白米饭。她为了不让婆婆怀疑,就急忙忙地舀饭供上,这一慌可闯了大祸,她把几颗饭粒掉在了水缸的旁边。灶神早知道她在求天保佑,一直在找她的错处,这回可被抓住小辫子了。于是,灶神起了个大早,鸡刚叫,他就上天面见玉皇去了。

灶神对玉皇报告说:“这个媳妇抛撒五谷六粮,不是头一回了,现在水缸边还丢有半水缸白米饭呢!”玉皇一听,大怒,立刻叫雷公去劈那个媳妇。这时,老天对玉皇说:“现在下界怨气冲天,弄得人神不宁,你是玉皇,办事要慎重一些才好。还是叫雷公先了解一下,不要冤枉了好人。”玉皇说:“雷神,老天讲得有理,今天你去要好好地处理这件事。”

老天马上给那个媳妇托梦说:“午时三刻雷神要来劈你了,你为供献我撒在水缸旁边的那几粒饭,快拾起来用油炒了吃掉,然后去捡几颗亮米石丢在那里,你就平安无事了。”

雷公和灶神一起来到那媳妇家,他们在水缸旁边看到的是小石子,而不是米粒。灶神一看就急了,立即催雷公劈死那媳妇。雷公被灶神逼急了,就说:“屋子里太黑,我也没有看清是什么,让我来尝尝吧!”说着他拾起几颗亮米石放在嘴里,只听“格崩”一声,他的大牙被硌掉了,痛得他眼泪直流。

雷公不禁火冒三丈,一转身就左右开弓,狠狠地扇了灶神两个大耳光。这一下把灶神打愣了。雷公将嘴里的亮米石和硌掉的牙连血带水吐到灶神的脸上,说道:“从今以后,只准你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一次,不要天天去瞎报告了。”

雷公的那两个耳光打得可真不轻啊,灶神的耳朵从此就被打聋了。打这以后,人们都可以放开胆子说话了。再不怕灶神上天诬告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