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烟云

烟云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烟云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烟云问题。

分享

浏览

7240

作文

7

台湾.烟云.点滴作文

全文共 198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四升五的那个暑假我曾拥有一轮台湾的月。春去秋来,记忆变得模糊,只剩零星的片段散在沙滩上,闪闪发光。

我是一只鸟

清晨,由香港转机抵达桃园国际机场前二十分钟。我斜倚在机窗前,看到飞机下降到能看清大海。太阳是欢快的,大海是浅蓝的,那种跳跃着白光的浅蓝。只可惜,它过于单调了。我便发着呆。

突然,一道刺眼的白光。我眯起眼睛,旋即又睁大了眼睛。台湾,在银白沙滩后面,历历在目。

飞机飞得真低呀。下面是海,绿色的大海。山丘起伏,点缀着一个个小城镇,镶嵌着藤蔓一样的公路。

我们在下陷,陷进美丽的岛屿,陷进顺滑的空气。

我是一滴水

台湾的夏日去得迟缓。空气是闷湿的,挥之不去。坐在空调大巴里,我们一个个嚷着热,直出着汗。不知不觉中,到了阿里山脚下。

老师让我们下车休息,我们只得又被挤在阳光中间。酷热至极,一扇风,就是更加的燥热。终于,我们上车出发了。

当地的司机早早关了空调,披上了大衣。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盘山而上的山路,被浓雾吞没。

“这不是雾!”有同学尖叫。我们开进了云里!

气温迅速地下降。我们纷纷套上长衣长裤,倚在座位扶手上打战。

前进变得异常困难。

什么时候,小雨丝飘了下来;往上,大雨倾盆而下。我们只听得到汽车雨刷无力的呻吟。再往上走,雨变得小了。道路两旁岩缝中长出的树木无叶无苞,枯槁憔悴。阿里山愈发显得阴冷起来。

忽然,车窗外剧烈地落下了冰雹!一个接一个,好像永远不会停止。冰雹虽然下得不大,但却震耳欲聋。车后部有同学小声叫着,可司机坚毅的表情在我看来,似乎是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征兆。车轮碾压着冰雹,轮胎吃力地尖叫,“喀吱吱——喀吱吱——”汽车剧烈地颠簸着。左边,突兀的巨石清晰可见;右边,万丈深渊下仿佛有狂吼的水声。同学的一句“忘了上保险”更让人毛骨悚然。

一瞬间,世界静了下来。车门打开了,是老师梦呓一样的声音:“下车了……下……车了。”我第一个跳下去,却是一个清新的世界。空气纯净得好像不存在了,只有山间的溪水哼唱着山歌。怒放的野花,那么清新立体,花瓣上好像要溢出水来。

我是一棵树

“呼……呼……”我喘着气,扯着湿润的麻绳向前走着。回头看,已不见来时路。

阿里山的原始森林。

雾。到处都是雾。伸手不见五指的乳白色浓雾,好像棉花糖一样,能在舌尖化为甘甜。长长的队伍挪移着。脚下是水汪汪的苔藓,夹杂着隐约可见的古旧的木板小径。

森林深不可测。一棵在北京能称为“树王”的大树飘过去,雾里又浮出来一棵更大的。一棵接一棵,永无止境,好像人永远也出不去似的。远处的雾淡了些,落下来些阳光,也是水汪汪的,像浓稠的蜂蜜,摊洒在地上。

尽可能地吸气吧,人人都在这样做。千万不要吐出来。把这里的味道尽可能地带走。贪心些吧!再吸!再吸!你的肺,你的血液,你的每一个细胞,让它们一起来!因为这空气,这已不像空气的空气,这稀有的最像空气的空气,只有这儿有!只有现在有!带回去呀,带给家人去!因为下次,如果还有下次,它也许就飞走了!你看到的,只是城市和浓烟!

已是中午,光影沉溺于浓密的枝冠里,我们仍在晨雾中穿梭。栈道旁边清冽的山泉在流。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完完全全的天然直饮水。我们再次贪心地装在瓶里,肚里,心里装满阿里山的泉水,踉跄前行。

雾气上升,雄踞在遥遥的绿色天穹。

一个简朴的平台,上有神。

大家手牵手,仔细地贴合神木温暖的树干。人越来越多,尖叫声越来越远,像冰刀优美地在白色中割出刻痕。

一阵欢呼。想必是终于将神木禁锢住了吧?老师拿来相机,我却放下了手,走开了。我忽然好悲伤。

好悲伤。

我是一条鱼

没到日月潭,就没到过台湾。

起了个大早,就坐车直奔过去了。

水面有丝丝清凉的雾,平如镜的潭像一个大舞台,依偎着初升的太阳和下坠的月。

坐着快艇,我们冲上了舞台。

水面是绿色的。映着近岸葱茏的山林,一晃一晃,如梦似幻一般。站在船头,清风迎面吹来。头发飞起来,思绪飞起来。看船尖熟练地拨开松散的玉色。

水面是青色的。水中有游鱼,倏地向后退去,藏在船底。一会儿,又一次退走,乐此不疲。船身压得低,从排水口伸手,指尖就尝到了潭水。像丝滑的绸缎一样,瞬间裹住你的感觉,又缠绵着飘走了。被船头分流的水纹从前面卷去,躲进了潭底。

水面是白色的。引擎卷起翻腾的波浪,蛟龙一样卷着绕着,留下一串足迹。探头出了栅栏,发梢顽皮地遮住了自己的眼,水波又错综交杂起来,碎碎的看不清。

水面是多彩的。那种文字表达不出的感受。船靠近了小岛,激起的波浪漫到岩石上,又轻轻漏下来。一层一层地,一波一波地叠加在一起。阳光委委婉婉地,曲曲折折地向下渗去,我的眼睛便再次迷醉了。

我是一名小学生

离开台湾的前一晚,我们彻夜无眠。我们写诗,我们流泪,我们准备离团逃跑。

不管怎么说,台湾如果不是东海上的一滴水晶,一粒珍珠,还会是什么呢?她在我,至少是我一个人的心里,始终有美好的回忆。不论以后,我们是否能到台湾来一回国内游,她都站在长路中的那个小站里,微笑着目送我,渐行渐远……

展开阅读全文

京华烟云小说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一部长篇小说,并题献给抗战期间“英勇的中国士兵”。小说英文名为《MomentinPeking》,后译为小说《京华烟云》。在写书之前,林语堂先生原本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后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便写出了小说《京华烟云》。有趣的是此书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几部小说之一,也成就了他文坛的地位。温闻名遐迩的美国《时代》周刊评价称小说《京华烟云》“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小说《京华烟云》这部小说虽然是用英文写成,却极富中国文化底蕴色彩,非中国人是很难看出来的。如小说对姚、曾两家深宅大院的描写:古色古香的紫擅木家具、屏风、八仙桌、石狮把门;琳琅满目的亭台楼阁、花园池塘。这些不仅使迪菲的外国朋友再三感叹,也让中国的读者也有些应接不暇。书中亦有涉及甲骨文、古董、陶瓷、古画、京剧、二胡等内容的描述,又有佛教、道教文化思想的渗透。此种极具中国特点的小说,对于西洋人看书的习惯,是很难能体悟出来。正如书中谈《红楼梦》之处,当然非未读《红楼梦》者所能欣赏的。也有几处讽刺某一派人,也得中国人才能领会。

本书大体上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当时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但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既非对旧式生活进赞词,亦非为新式生活做辩解。用林语堂先生本人的话来讲:“本书只是叙述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受难,如何享乐,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的确,读完小说《京华烟云》会发现此书确向西洋人介绍了一个真实、深刻、完备的中国社会。

林语堂这位艺术大师,用小说《京华烟云》这样一部中国近代的史诗。真实、深刻的记录了从1900—1938年的中国历史;记录了那个时代老北京人的喜怒哀乐;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或沉睡或激愤的精神世界;记录了那段不会被忘记的屈辱与伤痕。

展开阅读全文

京华烟云小说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花两个星期读完了小说京华烟云》,的确是好书,对于我高一的阅读水平恐怕是个挑战。读完了,第一感觉是,书中故事娓娓道来,平淡如水,但是蕴藏着极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尤其原文以英文著成,不啻是向外国打开一面解读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窗子。

看书前就看过新版的小说《京华烟云》电视剧,读过原著,才知道,电视剧改编的实在是太离谱了,简直把应有的内涵一扫而光,也许作为电视剧,要改编这样一部缺乏戏剧矛盾的作品,非如此不能引来观众,恐怕也是很无奈的。对于书中关于中国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细致如怎么用凤仙花染指甲,怎么裹脚,妻妾地位的差别,怎么抽**、抽白面,壮阔如天南地北的美景、美食,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投机钻营。这些知识的介绍只是自然而然的串场,更大的成功还在于一个个颇有个性的人物。

《红楼梦》人物之多煞是壮观,这部小说被称为现代版《红楼梦》,任务数量虽远远不及,但每一个都很成功。,木兰崇尚美的事物,喜欢奇思妙想,而又通情达理,心地善良。莫愁温婉聪慧,身为富家之女却毫不骄纵刁蛮,相夫教子以为乐,读书笔记大全《》。这两姐妹可说是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了,实在让人喜爱。而立夫正直、爽朗、满腹才情,又急躁易怒,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近代那些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把妹妹嫁给陈三那一段叫我这个现代人看来都太过“现代”了。

故事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们生活的变迁,背后的大幕却带有十足的政治色彩。

讲那一阶段的事,是不得不于政治相关的。他们因战争而逃离,因政变而恐慌,正是因为发生在那个年代,故事才更具现实意义。书中的木兰想过平凡的生活,而纵观整个历史,若是真有这么一个大家族,在动荡的岁月里,他们也真的是平凡的逃难者、挂念骨肉的父母、思乡的游子。正因为是从平民的视角,而非纯粹战争的描写,才更能体会到那种惊心动魄的可怕,因为读者和他们一起成长,那种体会也更加深了一层。其实真正让读者觉得描写生动的,不是渲染血腥,而是让读者对遭遇恐怖的人“熟识”,仿佛他一直在你身边。

这真的是一本好书,它包含的丰富的知识超越了一般的小说,也许还有些我现在没能深刻体会的内容,N年以后,也许我想起某一页、某一段,又会心生感慨吧!

展开阅读全文

京华烟云小说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京华烟云》这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史诗。他记录了从1900—1938年的中国历史;记录了那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屈辱与伤痕;记录了那亘古不变的老北京的喜怒哀乐。

小说《京华烟云》这本小说是林语堂先生25中英文著作中最有分量的一部作品。900页45章。将近代中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风貌。193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赛珍珠女士就是以这本书热烈的推荐林语堂做候选人的。

小说《京华烟云》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促使我不由得想去了解在那层层烟云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样的故事。吸引我去了解我生长的这块土地的历史。在我的认识中这本书主要以主人公姚木兰的人生为主线,反映了当时那段从安逸但却到处曼延着腐败转向最终膨胀爆炸但却充满团结与希望的中国社会。姚木兰,一个出生在北京富豪家中的千金,她没有金枝绿叶的傲慢与娇贵,更没有传统的陈腐观念。她完全是朝阳下的一朵玉兰花,高雅却不失单纯;聪颖却不失贤淑。一个刚柔相济的女子!故事从木兰儿时一直写到她人生之秋。写她的童年趣事,被义和团红灯照拐买最终获救回家;写她的深深埋葬在心底的爱情;写她美满的婚姻;写她的丧女之痛;写她在逃难途中的善行以及她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思考。故事是以两个家族的人物命运来展现了旧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生活。各种性格各种阶层的人物给北京城增添了万种风情。有画家齐白石、哲学家林秦南、思想激进的青年学生、不畏牺牲的爱国青年、奢靡荒淫的政客、海外归来的学者、以及一些富商、和尚道士、日本**和**。读来颇令人有中身在其中之感。

我喜欢的也是小说《京华烟云》本书最闪光的一点就是其中的顺乎自然的道家思想。那之中似乎充满了智慧。把生死、富贵、人生苦乐看的那般透彻。这不禁让我对庄子肃然起敬。庄子的哲学在书中影响了姚思安、姚木兰和孔立夫。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幽然而止。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人梦也。演绎了一场如梦般无涯的人生。

小说《京华烟云》书中第三部分是“秋季歌声”引用庄子的话是“臭腐化为神气,神气化为臭腐。”生死循环之道为宗旨:秋天树叶衰落之时,春已开始,起伏循环,天道也。故描写战争用这个道理便为旧中国的衰老意味着新中国的萌芽。故书中有“晚秋落叶声中,可听出新春的调子,及将来夏季的强壮的曲拍”等语。

还有一段论人生的永生与宝石的永生的。宝石的永生是单纯的,它无情无感。而人的永生是种族的,他们是热血的动物。这其中的道理也许我永远都不会全弄明白,但我依然不得不承认其中的神秘与伟大深邃。

小说《京华烟云》作品的最后一部分“秋季歌声”描绘了战争中的中国,那悲惨的场景犹如就在目前,不禁让人有种“触目伤怀”的冲动。中华民族是从屈辱中获得重生的,书中提到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坚韧的中华儿女宁愿选择流离失所的日子也不愿当亡国奴,战斗就一定会有牺牲,但年轻的炎黄子孙仍然为了保卫国家民族这个神圣的使命去付出,去奉献,这样洪峰般壮烈的场面,使我这个另一个时代的中国人感到自豪。我的心在震动。同样是在这样一片美丽的苍穹下时空隧道的那一头的同胞竟遭受着不一样的苦难。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将永远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我们要立下亘古不变的誓言:强大我们的民族,让光荣与繁荣环绕着它,不要再让它神圣的名字受到外人的亵渎!因为我们身上留着同种的血液。

展开阅读全文

半生漂浮烟云中高一作文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周末,房间周围就安静的忧郁。

静静地对着电脑坐了一下午,空间安静地使我有些不适应,随之而来的一场资格鉴定考试就在不远处窥伺,不能选择妥协,只有使劲背那些枯燥的句子。房间里唯独空调换气的声音在漂浮着,手里那本厚厚的资料被围剿地还剩下一小半,这个下午回忆是充实的。

外面的阳光正好,湛蓝,空明的雨后晴空和我昏暗的房间强烈反差,穿过长长的走廊,一股侵袭的冷。靠在后墙那扇大大的门上,阳光从二单位建筑物间穿过洒在身上,一股暖流开始铺排,心也暖了。是春天的感觉吗!这种柔软的暖不搀和一点燥,只在春天的午后有过体会,瞬间感觉幸福满满。

一直想去生活的那个城市,她最近的气温高居不下。看着她历经千年的沧桑,强烈的不仅仅只是愿望,还有一颗不能安静而躁动起来的心,时常用生活来鞭策、提醒、警示自己:“要想过得好,一定去远方。”

他们采访那位有着丰富经历、一直追寻自己梦想的女孩:“是什么让你不断前行?”女孩道:“梦想在远方,拒绝一种侵蚀吧!” “梦想在远方!”也许,你我是知道的,即使去远方也不一定过得好,远方的艰辛不是我坐在空调房,拿着一本书就能体会的到。

有时会无奈地告诉自己,与其这么艰辛地折磨自己何不随遇而安,这里不比雨镇,阳光却从来不缺;单位没有前景,但也是世界500强;个人发展限制太多,但可以单纯的活着,抛弃梦想,抛弃多彩人生,统统都不要了。风沙是大了些,一年四季气温最高不会超过35度,生活是没法过得丰富多彩,但繁华过后也是平淡……。

每当冒出这种想法,我就冲动地想把那些书撕碎后全部扔到楼下,真的想接受现实,解脱自己,不安分地活着,注定不是一个能有一份宁静的人。

平静后,生活趋于寡淡,细细微微的琐碎里忘记了以前的种种承诺,好久才会突然想起自己有过的梦想,时间不停飞逝,属于自己的年华渐渐老去,不知不觉中我回归到那个并不期望成为的人群行列里,习惯了现在,安于命运规划的格局,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干一份今天能看到十年后自己的工作,同样的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他们又是怎么取舍?而我,似乎真的无能为力了!

假如人生可以懵懂,我还是那个曾经的我,偶尔做做梦,然后,开始日复一日的奔波,淹没在这喧嚣的城市里。我不会去想还有什么东西是我想去追求的,也不会为了某一段早已逝去的爱情苦苦纠缠自己,可以不顾及身后那些错乱的脚步;假如人生真的可以如此,我会不会相信,有一个人可以百思不厌,有一个人抱着就能触到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衡山烟云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多美的诗啊!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衡山,为了能与诗人感同身受,今年暑假,我和父母一起衡山。

爸爸说,想要看山顶日出就要半夜爬山,想要游览山中美景就要白天爬山,我选择了后者。一大早我就精神抖擞,因为我们要准备爬衡山啦!当我们坐车来到衡山脚下,看到那巍峨的山峰时,我的心中打起了退堂鼓,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坚持爬到山顶。当我还在心中暗自为自己加油打气时,熙熙攘攘的游客已带我投入了大山的怀抱。

爬了一会,还没到半山腰,我就累得腿都抬不起来了,唉!这就是平时缺乏锻炼的结果。我刚准备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在前面奋力爬山的爸爸转过身来说:“哟!昨天晚上是谁信誓旦旦的说一定会爬到山顶的,怎么现在就不行了?来,快点!”在爸爸的提醒下,我脑中不禁浮现出我许下那雄壮的誓言时的情景,唉!大话还是不能说啊!在家人的鼓励下,我深吸一口气,抖了抖肩,迈开沉重的步伐继续向山顶前进。走走停停,大概过了2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半山亭。当我看到半山亭的牌碑时,我一屁股坐在一旁的大石头上。我抬起头,望着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一缕缕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和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这时爸爸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示意我继续前进,“不爬了!我没力气了!”我一边大口的呼吸,一边耍起了小性子。妈妈看我这样,说:“好吧,那我们坐索道上去吧!”一听不用爬山了,我兴奋的向索道入口冲去。

坐在缆车里,缆车慢慢向山顶滑去,我向下看了看,一些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连绵起伏,就像凝固的波浪。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灰蒙蒙的,一重比一重远,一重比一重淡。快到山顶时,云雾飘渺,像仙女舞动着柔长的裙带,远处的景物浓淡相融,似有似无,如雾如烟,像一幅绝美的泼墨山水画。游客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想要定格这流动的画卷。

下了缆车,走了大约十来分钟,便来到了祝融峰顶,“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这便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眼中的祝融峰,我感同身受。登上祝融峰顶,可见北面洞庭湖烟波渺渺,若隐若现,南面群峰罗列,如障如屏,东面湘江逶迤,宛如玉带,西面雪峰山顶,银涛翻腾,看着这万千景象,心中顿然升起一种“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的豪气。

衡山可真美啊!

展开阅读全文

读京华烟云有感700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开始阅读这本书,是在朋友的推荐下。

本书以姚木兰为主人公展开叙述,讲述了姚家在逃难时姚木兰失踪,与曾家的人相遇,与曾家结缘后发生的一连串的故事。全文围绕着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虽然只写了几个小家庭,但却全景式展现了人们从旧思想到新思想上的一些转变。

就拿书中的曼娘来说好了,她处在一个旧思想的家庭中,她需要裹脚,在未婚夫面前需要矜持,尽量少见面,不能有肢体接触,导致在新婚第二天丈夫死后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相比之下,木兰就显得自由许多,她不需要裹脚,并且喜欢古玩,京戏,在异性面前可以大方谈吐,她算得上是一位拥有新时代思想的女性。

书中令我感触较深的还有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书中姚母因为对木兰的哥哥体仁过于溺爱,而姚父对体仁又过于严厉,在两种极端的教育下,体仁变得非常叛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甚至和家中的丫鬟银屏搅在了一起。本想着去英国读书,结果途中放弃,留在了香港,将父亲给他读书用的大笔财产全部挥霍了个精光,将父母气了个半死。不过,幸好在木兰出嫁,看到了她的嫁妆,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无能,颓废,想重新生活一次,做起了生意,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许多人将这本书称之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但我觉得《京华烟云》还是要逊色许多,暂且抛开复杂的人物关系不说。相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恨情仇,《京华烟云》讲述的家族恩怨则显得更为平淡许多。其次,《红楼梦》中主要围绕着贾府从繁荣到衰退的过程,而《京华烟云》讲述的却是整个中国,时代,社会,思想上的变迁,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对传统中国的文化和生活细节的真挚热爱,这点是与《红楼梦》大不相同的。

京华烟云,拨开烟云,探究云雾下真实的旧社会,这,便是全书要向我们诉说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