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现状

现状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现状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现状问题。

分享

浏览

169

作文

65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

全文共 44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要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大国崛起之梦,必须尽快彻底的解决南海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形势政策论文: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的内容,欢迎查看!

近来,我国的海防由北到南,都出现了一些岛屿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的纷争。在东海,韩国济州道议会农渔畜与知识产业委员会当日通过条例案,将1月18日定为苏岩礁日。日本对中国钓鱼岛早已虎视眈眈,并且实际控制着钓鱼岛。在南海,所有环南海诸国,都对南海提出领土要求,并且都出兵占领南海大片岛礁。南海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南大门。

南海的历史与目前现状

首先我们看一看南海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有大小200多个岛礁组成,岛屿大都狭小。南海诸岛根据地理位置,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其中面积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12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其中西沙最大永兴岛1.85平方公里,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0.4平方公里。

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目前,实际控制情况是:东沙群岛,由台湾实际控制。西沙群岛,经过1974年西沙海战,由解放军控制。中沙群岛,仅露出水面的黄岩岛,目前中国和菲律宾都没有驻军。南沙群岛,情况则要复杂的多。南沙群岛(古称"万里石塘"西方称Thespuyslyis-iands)位于北纬3°37至11°55′,东径109°43′至117°47′,南北长大约550海里,东西宽约650海里的海域;西起万安滩,东至海马滩,北至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总面积达24.4万平方米海里(约合82万平方公里)。南沙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能露出水面的有36个。在南沙又可分为东、西、南、中4个岛礁群。

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截止目前为止,在南沙群岛中,我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7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我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南沙海域的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完全在他国的控制之下,南沙海域划界纠纷十分严重!

南海问题的核心:国家利益

总的来讲,南海的利益包括资源利益和战略利益。首先,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拥有产量丰富的渔场。根据中国相关部门的探测,预测南沙海域油气资源潜量为320亿吨。

其次,南海拥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2010年,我过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而原油进口中,70%需要通过海运完成,这意味着,中国有近1/3的原油进口需要通过南海,南海对于中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实在太重要了。不仅如此,亚洲的经济强国日本和韩国,进口的原油也全部从南海水道通过。

我国只有牢牢的控制住这条生命线,才能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可以对日本和韩国,形成战略钳制。同时,南海自古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侵蚀这些岛礁,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上的伤害,是不可容忍的。

正是因为南海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周边各国对南海垂涎三尺,公然抢占我岛礁,开采石油等资源。而美日英俄等国家,通过与这些国家合作取得经济利益,同时从战略角度,加紧对中国南海进行控制,在换取国家博弈筹码的同时,难免不含遏制中国崛起的险恶用心。

南海问题的成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第一,历史上,自中国自清代末期始,积贫积弱,包括陆地在内的领土不断被列强侵蚀,无力守卫海疆。这种局面至少持续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79年,中国的海军建设虽有较大进展,但相对于世界军事强国而言,不可同日而语。1979年之后到2000年,中国忙于搞经济建设,海军发展仍然缓慢。直到近十年,中国的海军建设才刚刚有所起色,新型潜艇、大型护卫舰、航母、舰载机等重型武器陆续得到发展。但与美英俄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说,从清末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海军军力长期处在一个羸弱的阶段,无法有效保护远离陆地的南沙诸岛。

第二,中国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也使一些国家有机可乘。我们经常看到中国在外交上面所谓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类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发点,固然是为了体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但是,面对实用主义盛行的国家间利益,我们的政策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性,也缺乏必要的底线。实际上我们所谓的共同开发,大多数情况下是默认了别人在我国领土上进行开发,通过允许其他国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换取别国放弃对我国领土主权的要求。从实际执行的情况看,效果并不好,在自己的领土上都没有人跟我们合作开发。像越南等国家不但开发了石油,还侵占了南海大片领土。因此可以说,共同开发的政策是失败的,必须在辅助军事策略的同时,做出外交政策调整。

第三,愚民政策所致。我们政府的宣传机构,整天都是宣传国内国际多么的好,多么的和谐,报喜不报忧。很多真相不让老百姓知道。关于南海的现状,我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级MBA学员,这些学员可谓社会的精英。但是,结果非常令人震惊,绝大多数不知道中国的南沙群岛有多少岛礁,更不知道有近30个岛礁被越南占领的事实。当我把南海的一些现状和大家讲出来时,惊愕、愤怒的表情溢于言表,那种失落感,让人心疼。如果不是一个军事爱好者对国防建设的关心,如果不是现在信息这样的发达(很多网站,关系到南海的内容都是屏蔽的,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找到一些资料),我以前也不知道南海的情况,甚至幻想中沙的黄岩岛是一块美丽的岛屿,有解放军驻守(实际是露出海面的部分只有几块大石头,以前是美国的靶场,现在没有驻军)。社会精英尚且如此,普通民众就更难说多了解了。

第四,加上台湾到目前还没有统一,在南沙诸岛上,两岸同胞不能有效的携手保护固有领土。南沙最大的,有淡水的太平岛,现为台湾驻军,如果能够两岸共享这块基地,那么收复南沙诸岛礁的难度会大大降低。所谓家和才能万事兴,两岸互相角力掣肘,造成了越南菲律宾等效果借机获利。

第五,大国博弈。以美国为首的强国,不愿意退出对亚洲的控制。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他们越来越害怕中国国力的强大。出于地缘政治和全球战略考虑,把南海当成了遏制中国并从中获利的筹码。近年来,美国的军舰和侦察机,肆意在南海游弋,刺探我国情报,损害我国的实际利益和国际形象。

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制定一下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首先,改变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一味的妥协是没有止境的。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历来是不能有半点模糊的。经济上,我们可以让渡一点利益,但是领土上,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绥靖政策。“主权在我”,就要切实去实现真正的驻军、控制,就是要在领土被侵占的时候,通过必要手段,收回控制权,就是要在我国公民在自己的领土上,被他国侵犯的时候,切实有效的进行保护。并不要害怕战争,有时战争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赢得了巨大声望和和平。对于像越南这样的国家,既然你占领我的南海,我就占领你的陆地。迫使他不敢觊觎南海诸岛,吐出吃到嘴里不该由他来吃的肉。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则要综合考虑。两个国家都是核大国,美国不会在这些小岛屿上实行真正的军事占领。实际上,正式因为我们纵容了越南这样的小国,才使得美国有机会通过背后支持的方式,对我主权进行干涉。打掉这些爪牙,美国就没有干涉的抓手了。

当然,我们制定政策,要有全球视野,必须既要考虑现实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现在南海的岛礁该瓜分的都已经瓜分完毕了,我们到了必须做出战略决定的时候了。是通过武力收回这些领土的时候了。

其次,继续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力量。一来穷国不一定打败仗,这一点,毛主席时代通过几次重要边境冲突都证明了。二来经济强大不一定打胜仗。过去大宋朝经济强大无比,最终被金国和蒙古骑兵所灭。而讲过初期国内一穷二白,也打败了美国侵略朝鲜。总有一些人担心打仗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并非如此。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必须相辅相成,才能铸就强大的国家。从国外看,美国经常要打仗,因为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美国借机刺激经济,发大财;大炮一响,美国人都团结在总统周围。从国内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越战争,不但没有让经济停滞,还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基础。

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要重视军队的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在打造一支强大陆军的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和一支强大的海军。发展性能先进的战略和战术武器装备。解决航空发动机的瓶颈问题。海军方面,作战能力强大的航母舰队是必不可少的。

制定相应的收复被占岛礁的时间表和作战预案。不但要打,而且要打赢;不但能打赢周边小国,更要能够打赢大国的干涉;不但要打得赢,还要守得住。

再次,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用在中国现阶段,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政府不敢打仗,很大原因是国内矛盾较多,问题较复杂。担心两国开战后,国内不稳定。依我看,国内稳定的根源不在于是否同外国打仗,而在于国内百姓对政府是否满意。当前,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压得大部分老百姓喘不过起来,使得老百姓对政府严重不满;另一方面,政府官员严重腐败,公信力尽失。我们的官员,有多少人整天算计怎样弄到很多钱,怎样弄到钱后不让人知道的秘密转移?有多人关心国家大计,有多少人在为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而鞠躬尽瘁呢?因此,惩治腐败,建立公正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是建立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基础。改变现有的愚民政策,让老百姓知道目前南海的局势,知道真相,万众一心,去争取胜利。

最后,解决能源供给问题。一方面,通过修建巴基斯坦、缅甸、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的石油管道,增加陆路原油供给,降低原油供给海路运输的比例。另一方面,开发节能设备、汽车,提高能源利用率。再者,加快非化石燃料的新能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潮汐能,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力度,降低化石燃料的比重。并且,建立满足作战需求能源储存库。

总之,南海问题目前已经到了严重危害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程度了,中国要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大国崛起之梦,必须尽快彻底的解决南海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我国消费者维权运动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1983年5月,河北省新乐县(现新乐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消费者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于1984年,1987年9月加入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成为其正式会员。

1993年10月31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确立了消费者的权益和经营者的义务。通过宣传,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现在,全国有中消协,各省、市、自治区以及下属各地、市甚至县里都有消费者组织,消费者有了自己的家,权益受到侵害时,有了申诉和讨公道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第六类:表示事实现状首段常见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1) We cannot ignore the fact that…

2) No one can deny the fact that/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3) indeed / apparently / obviously

4) This is a phenomenon that many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5)it is true that…

展开阅读全文

表示事实、现状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We cannot ignore the fact that...

No one can deny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This is a phenomenon that many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However,that’s not the case.

例如: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can start by educating the public about the hazards of pollution.The government on its part should also design stricter laws to promote a cleaner environment.

展开阅读全文

陈姓的历史和现状说明文

全文共 2128 字

+ 加入清单

陈姓是帝舜的后裔,其远祖可以追溯到黄帝。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陈,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封为陈胡公。这是陈姓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陈国开国公胡公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在东周初年,陈国与郑国、蔡国等同为中原大国。其国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陈国灭亡后,陈国人便以国为姓,在中国各地艰难生存。

陈姓的得姓始祖,据考证,是陈胡公(前1069-1034)。陈胡公名妫(Guī)满,死后谥(shì)号为胡,是虞(yú,前2257~前2208,朝代名)舜(Shùn)的后裔。以陈满的生年(前1069年)开始计算,陈姓到2006年已经有3074年的历史。陈姓是中国五大姓氏之一。陈姓乃中华大姓,世界总人口约八千万。中国约6300万。

根据金文的解释,陈字左边的“阝”是旌旗的形状,右边的“东”字是战车车轮,上面载着戈 矛,下面则是土字的会意。

陈姓具体一共有三个起源:一是帝舜后裔;二为他姓改姓陈:春秋时(前770年-前476年)刘矫之后裔改姓陈(江苏);十六国时期(304年-439年),汉王刘聪的大臣中有个叫高之达的,因生辰年月妨忌父亲,改姓陈,史称陈元达。他的后人也都以陈为姓;隋(581年-618年)初白永贵之后裔(陕西西安)改姓陈;唐(618年-907年)末浙江海宁县人曹宪来娶妻陈氏改姓陈。元朝时(1271年-1368年)浙江海宁县高谅入赘海宁县东里陈明谊家,遂改姓陈。三为其它民族复姓改单姓:南(420年-589年)北(386年-581年)朝时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侯莫陈氏之后裔(河南洛阳)。

妫满,生于殷纣王七年十月十五日,死于周成王九年正月十五日,享年五十六岁,是上古圣君虞舜的34世孙,虞舜是黄帝的第8代嫡裔,尧帝的女婿。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舜在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他们居于妫纳(妫水弯曲的地方),生下的孩子便以水名为姓氏,姓妫氏。舜死。传位给禹,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在今河南虞城县北), 后来虞国“或失或续”。商朝(前1600~前1046)末年,商均的32代孙遏父(又称阏(è)父)投附周国,担任陶正(官名),因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姬昌、姬发父子欢心。至周武王(前1046-前1043在位)伐纣(前1075-前1046在位)时,舜32代孙遏父(E Fu)是制陶专家,为陶正(古官名,主管陶器)。周武王依靠遏父的帮助才取得了伐殷(商朝,前1600-前1046)的胜利。由于遏父的功勋卓著,武王把大女儿太姬(Tai Ji)嫁给他,得子陈满(妫满)。妫满雄才大略,建陈国(当时的陈邑,范围包括今河南省开封以东,至安徽省亳县以北,建都于宛丘,即河南省淮阳县。),筑陈城,兴百业,造福民众,使陈国雄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后来妫满死在陈国,就葬在这里。周武王以国赐姓,称他为陈胡公,这就是陈氏的由来。

自妫满封陈到陈闵公亡于楚,陈国(前1046-前478年)共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68年。胡公的10世孙妫完因为内乱而逃往齐,又改姓为田(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这是历史上的“妫完奔齐”的故事。其17世孙田轸恢复以国为姓(河南禹州),因此田姓与陈姓同源,是从陈姓中分出来的。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三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纵观中国历史,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仅南朝陈(557年-589年)一家。其后人陈霸先建立陈朝(557-589),而在江南显赫一时。陈姓从此遍布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陈胡公的裔孙枝繁叶茂,多达七千多万遍布海内外,尤其是福建和台湾省,素有“陈林半天下”的美誉。陈姓是台湾的第一大姓,约占台湾总人口的12%多一点。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岛落户。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谋生。例如,陈臣留率亲族百余人迁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澳大利亚等国家。站长也姓陈。

胡姓的得姓始祖也是陈胡公满。其后裔也有人以其谥号为姓的。

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为陈侯,称胡公满,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厉公的儿子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三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出自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5、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展开阅读全文

陈姓的历史和现状说明文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陈姓源远流长,传说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河南淮阳)候,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氏后,谥号陈胡公,陈氏是他的后代,历代视为正宗。这也是后来陈姓人口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陈姓是帝舜的后裔,其远祖可以追溯到黄帝。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陈,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封为陈胡公。这是陈姓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陈国开国公胡公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在东周初年,陈国与郑国、蔡国等同为中原大国。其国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陈国灭亡后,陈国人便以国为姓,在中国各地艰难生存。

2.在历史长河中陈姓人才辈出。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汉末文学家陈琳,唐代文学家陈子昂,西晋史学家陈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陈毅,清臣陈名夏,明末清初散文家陈贞慧,明清之际思想家陈确……我们为陈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陈姓是当代中国第五大姓。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超过8000万

展开阅读全文

扬州二十四桥现状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念四路中段东面,五亭桥西边的景区就叫二十四桥景区。其主建筑熙春台东面有毛泽东手书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碑。在熙春台东北80米的地方,有一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公园中常见的那种小卑桥,宽2.4米,两头各有二十四层台阶,两边各有二十四根栏杆,叫它二十四桥。桥的西北有一座简洁的亭子,宛在水中央,叫吹箫厅。这算是为外地游客建的,就好比今人在鲁迅故居百草园里种了一块菜来和散文对应一样。建这么一座“二十四桥”,也表明比较可信的是指一座桥。这座现代的“二十四桥”不是古代的二十四桥的复制,品味不怎么高,有些俗气。⇒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展开阅读全文

社会现状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某公司曾举办大型白领男女公园相亲活动,组织者费尽心机说要平衡男女比例,但是结果官方说法是收效甚微,男女比例3:7。其实根据参会者现场的观察,男女比例仅为2:8,以至于很多大龄上海女在这样的大型相亲会上待一个小时都不见得能和一个男青年交换资料和联系方式。这样类似的活动已经办过两届,前后相隔一年,但是大龄上海女难嫁的问题丝毫没有改变。 而靠近香港的深圳也一直流传着男女比例1:7的说法,可见剩女问题在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相当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及应对措施论文2000字

全文共 2595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南海问题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近年来东南亚几国对南沙各岛屿问题的争议成为南海问题的焦点,中国主权问题受到严重的损害。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南海诸岛的考古发现还是从历史典籍,都证明了这一客观事实。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社会也都承认中国队南海诸岛的主权。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考古发现我国南海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后,相关的周边国家开始蚕食、侵吞其中的一些岛礁。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这些国家利用《海洋法公约》中的某些对其有利的条款,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公然抗争,大大提高了南海问题解决的难度,从而逐渐造成了今日南海的局势。目前,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中国政府管辖之下。南沙群岛虽然主权属中国,但189个已有命名的岛、礁和暗滩、暗沙中,中国仅控制着9 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些国家无视我国主权,开始分别在所占据的岛礁上修建飞机跑道,建渔港、灯塔和旅游观光点,并纷纷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沙地区的油气资源。一些国家自从涉足这一海域后,短短十几年时间,已从南海获取了重大经济利益,有的甚至从贫油国变成了油气资源出口国。各国对中国渔业资源的掠去是惊人的,并且还经常抓捕中国渔民。

南海问题绝不仅仅事关资源、领土或者主权的问题,更在于大国战略的实现、保证国家崛起的空间与长久的国家安全,南海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对于中国来说,南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缘价值,它是我国东南部战略防御的前哨阵地和华南地区的海上屏障。对于东南亚相关国家来说,南海问题主要包含着主权、领土、资源之争夺。

二、我国应逐步对南海问题采取的策施

1、经济政策

通过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东盟各国对我之经济依赖。

首先,我们当然不需要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达到与南海各相关国实现政治统一的目标,但通过发展东盟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可以大大加强南海各相关国的在华利益,从而增强其对华的经济依赖。这对于中国在南海争端较为不明显的时代,可以随时约束相关国家在此问题上不轻易作出冒进的政策举措。而日后在南海争端激化的情况下,则也给中国增加了一份筹码,中国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对南海各相关国家进行经济制裁,这对于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的相关国家来说,将造成极大打击,控制其经济。

其次,中国应当积极与东南亚努力建立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开发的合作机制,在不同的国际市场梯次中实现进一步的合作。以“海洋开发为例,如果各国能够从海域管辖权划分、油气田勘探开发、资金投入、技术开发、产品加工等多个层面探讨对争议海域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问题, 那么在外部环境日益改善的前提下 , 南海问题争议各方将很可能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形成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一旦这种合作形成,经济的力量将把东盟与中国紧紧捆绑。而随着南海相关国家在这一领域经济利益不断扩张,它将很难离开南海。而中国根据现有的南海开发状况,保持对南海资源的较低依存度,就可以使中国在南海争端激化时游刃有余,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

2.外交政策

在南海争端中,美国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外角色。中国欲解决南海问题,首先必须排除或者尽量减少美国在此区域的干预和对我国在南海行动的阻挠。美国通过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合作,加强在此区域的军事存在,争取在此地的安全主导权,以南海问题为契机打压中国的崛起。但是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上政治大国地位的确立是无法遏制的,美国急需中国在诸多重大国际事务中对其予以支持。因此,我认为,中国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当:1、尽可能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如召开 “东盟外长会议”、“东盟首脑会议”,发展“东盟10+3”等经济合作,排挤美国在此区域的势力;2、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反恐等重大外交事件上对美国予以合理的支持,以要求其在南海问题上对我国的支持。此外,因尽量发展海军,弱化美国在此区域的军事优势。中国的崛起必将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从而排挤美国

3.军事政策

首先,应加快建设航母、新型核潜艇和大型海上作战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以中国目前的海空军实力,尚不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完全无法与美国抗衡。一旦美国介入南海事端,则中国将处于极端劣势的地位。

其次,与南海各相关国家展开广泛的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促进军事互信,通过军事合作,打击该海区的海盗,展示中国海军实力,对南海各相关国家产生威慑作用。

4.政治策略

首先应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各领域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友好关系。

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友好发展,可以逐渐打破美国对华的军事遏制,而且,两岸的友好发展将大大有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大陆应力求与台湾达成共识,在军事上加强合作。甚至共同在太平岛驻军,这对于南海相关国家的威慑力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加强全国人民的海权意识,保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减少在非正常时期的舆论压力和政策执行难度。

三、 中国政府南海政策的执行阻力

1.大国的介入,南海地区国际形势复杂。南海各相关国家为造成既成事实,加紧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借助美日等国家的力量抗衡中国;其次,南海是重要国际贸易通道,主要各国(美、日、印、欧)在此有重要利益。而且,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地区不稳定、中国的崛起,美国加紧对中国的遏制等因素,利益纠缠,国际形势复杂。

2.南海争端复杂。南海的争端,不仅仅在于南海相关国家对南海的资源开发,更在于对我主权的侵犯,使“主权在我”的前提形同虚设。各国在所占的岛屿上修筑机场、跑道、灯塔,并通过各种海基法案,无视本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肆无忌惮地侵犯我国主权。

3.南海各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共同合作,抗击中国,使中国面对一个国家利益集团,外交上十分被动。

显然,要解决南海问题,必须排除或者最大可能减少美、日等国的干预,加强军事建设,分化瓦解东南亚各相关国家,争取各个击破。

因此,南海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问题。我们要主动地争取早日解决南海问题,维护海洋安全,实现祖国的长治久安。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南海的基本现状

全文共 1144 字

+ 加入清单

2010年以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影响中国与周边邻国的主要矛盾。美、日、印等国与南海其他争端方积极互动,频繁在中国周边海域举行军演,不仅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也损害中国建设和谐周边的外交努力,中国安全与发展所受;冲击、影响明显增大。南海及其周边东盟地区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国家外交的重点区域,海上安全的重要战略方向,海上战略通道的重点关注海域。从总体上讲,南海海上安全形势基本处于可控状态,但仍然存在较为严峻的挑战。岛礁被侵占、海域被蚕食、资源被掠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域外大国插手南海争端的态势愈演愈烈,中国建设和谐周边的外交努力面临巨大的挑战。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南海周边国家大肆侵占中国南沙岛礁。在南沙群岛已露出水面的40余个岛礁中,越南占29个,菲律宾占9个,马来西亚占5个,文莱占1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划界问题条款的深入实施,南海周边国家掀起了海域“划界”热潮。目前,中国与多个海洋相邻国、海洋相向国存在潜在或现实争议,范围涉及东海、黄海和南海三大海区200多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所辖海域一半以上。

菲律宾为染指黄岩岛,抓扣中国渔民,企图扩大事态。中国从维护东亚稳定的大局出发,致力于和平解决争端,并始终采取克制态度,然而,菲律宾、越南不断向南海近海海域扩展,企图混淆视听,扩大事态。4月10日,菲律宾巡逻机在黄岩岛海域发现了12艘作业的中国渔船,菲海军随后出动了该国最大的“德尔毕拉尔号”军舰,持枪军人企图抓扣手无寸铁的中国渔民。中国国家海洋局派正在附近执行南海定期巡航任务的“中国海监75号”和“中国海监84号”编队赶赴黄岩岛海域,对我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中国执法船停靠在中国渔船和菲律宾军舰之间,从而阻止了菲方逮捕中国渔民的企图。随后,中国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对菲律宾军舰袭扰中国渔船渔民做出回应。近些年,菲律宾侵袭

中国黄岩岛不止一次。早在1997年5月,菲律宾就有个别国会议员登上黄岩岛,竖起菲国旗,宣称所谓的“主权”。1998年11月,菲海军非法逮捕20名中国渔民,扣留6艘中国渔船,指称中国渔民在南沙群岛一个菲律宾声称拥有主权的小岛周边捕鱼,随后正式起诉这些中国渔民。2000年5月,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枪杀中国渔民,中方就此向菲律宾提出严正交涉,菲律宾迫于压力释放中国船员,但拒绝赔偿受害人家属。

由此可见,南海问题涉及了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同时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而近年来,随着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屡遭破坏。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南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2000字

全文共 22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近年来东南亚几国对南沙各岛屿问题的争议成为南海问题的焦点,中国主权问题受到严重的损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南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南海诸岛的考古发现还是从历史典籍,都证明了这一客观事实。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社会也都承认中国队南海诸岛的主权。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考古发现我国南海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后,相关的周边国家开始蚕食、侵吞其中的一些岛礁。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这些国家利用《海洋法公约》中的某些对其有利的条款,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公然抗争,大大提高了南海问题解决的难度,从而逐渐造成了今日南海的局势。目前,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中国政府管辖之下。南沙群岛虽然主权属中国,但189个已有命名的岛、礁和暗滩、暗沙中,中国仅控制着9 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南海问题绝不仅仅事关资源、领土或者主权的问题,更在于大国战略的实现、保证国家崛起的空间与长久的国家安全,南海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对于中国来说,南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缘价值,它是我国东南部战略防御的前哨阵地和华南地区的海上屏障。对于东南亚相关国家来说,南海问题主要包含着主权、领土、资源之争夺。

二、我国应逐步对南海问题采取的策施

1、经济政策

通过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东盟各国对我之经济依赖。首先,我们当然不需要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达到与南海各相关国实现政治统一的目标,但通过发展东盟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可以大大加强南海各相关国的在华利益,从而增强其对华的经济依赖。这对于中国在南海争端较为不明显的时代,可以随时约束相关国家在此问题上不轻易作出冒进的政策举措。而日后在南海争端激化的情况下,则也给中国增加了一份筹码,中国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对南海各相关国家进行经济制裁,这对于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的相关国家来说,将造成极大打击,控制其经济。 其次,中国应当积极与东南亚努力建立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开发的合作机制,在不同的国际市场梯次中实现进一步的合作。一旦这种合作形成,经济的力量将把东盟与中国紧紧捆绑。而随着南海相关国家在这一领域经济利益不断扩张,它将很难离开南海。而中国根据现有的南海开发状况,保持对南海资源的较低依存度,就可以使中国在南海争端激化时游刃有余,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

2.外交政策

在南海争端中,美国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外角色。中国欲解决南海问题,首先必须排除或者尽量减少美国在此区域的干预和对我国在南海行动的阻挠。美国通过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合作,加强在此区域的军事存在,争取在此地的安全主导权,以南海问题为契机打压中国的崛起。但是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上政治大国地位的确立是无法遏制的,美国急需中国在诸多重大国际事务中对其予以支持。因此,我认为,中国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当:1、尽可能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 2、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反恐等重大外交事件上对美国予以合理的支持,以要求其在南海问题上对我国的支持。此外,因尽量发展海军,弱化美国在此区域的军事优势。中国的崛起必将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从而排挤美国

3.军事政策

首先,应加快建设航母、新型核潜艇和大型海上作战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以中国目前的海空军实力,尚不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完全无法与美国抗衡。一旦美国介入南海事端,则中国将处于极端劣势的地位。 其次,与南海各相关国家展开广泛的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促进军事互信,通过军事合作,打击该海区的海盗,展示中国海军实力,对南海各相关国家产生威慑作用。

4.政治策略

首先应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各领域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友好关系。

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友好发展,可以逐渐打破美国对华的军事遏制,而且,两岸的友好发展将大大有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大陆应力求与台湾达成共识,在军事上加强合作。甚至共同在太平岛驻军,这对于南海相关国家的威慑力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加强全国人民的海权意识,保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减少在非正常时期的舆论压力和政策执行难度。

三、 中国政府南海政策的执行阻力

1.大国的介入,南海地区国际形势复杂。 南海各相关国家为造成既成事实,加紧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借助美日等国家的力量抗衡中国;其次,南海是重要国际贸易通道,主要各国(美、日、印、欧)在此有重要利益。而且,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地区不稳定、中国的崛起,美国加紧对中国的遏制等因素,利益纠缠,国际形势复杂。

2.南海争端复杂。 南海的争端,不仅仅在于南海相关国家对南海的资源开发,更在于对我主权的侵犯,使“主权在我”的前提形同虚设。各国在所占的岛屿上修筑机场、跑道、灯塔,并通过各种海基法案,无视本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肆无忌惮地侵犯我国主权。

3.南海各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共同合作,抗击中国,使中国面对一个国家利益集团,外交上十分被动。 显然,要解决南海问题,必须排除或者最大可能减少美、日等国的干预,加强军事建设,分化瓦解东南亚各相关国家,争取各个击破。

因此,南海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问题。我们要主动地争取早日解决南海问题,维护海洋安全,实现祖国的长治久安。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南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论文2000字

全文共 3060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南海问题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南海问题 现状 成因 对策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

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中国南海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南海概况

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

(二)南海问题的界定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三)中国南海问题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如今,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问题之争愈演愈烈。越南继前几天刚刚在我国渔民传统作业

海域抓扣我国渔民之后,于6月13日举行专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其野心和动机已昭然若揭,而且这些都已经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美联社就此评论称,越南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回应”中国,因为中国此前要求越南停止在该海域的所有石油勘探活动。

三、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

(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

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三)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四)国际海洋法因素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如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可以存在多条分界线,这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据此,在本国利益的驱动下,南海周边国家大多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五)中国在南海的治权长期无法落实

二战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是,国共内战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大陆和台湾都缺乏全面驻守南沙群岛的实力。到目前为止, 我们虽然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南海,但我国大陆占领的岛屿面积小,无法大量驻军和修建足以保卫南海的军事基地,即使我们能够通过武力夺取被其他国家占领的岛屿,在没有强大远洋海军支持的情况下,南沙群岛也很难长期坚守。

四、中国解决目前南海问题及应对周边的国家安全形势的对策

维护南海权益是我国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从局部来看,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家的制约能力。

(二)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

主要是处理好和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东盟十国虽有宪章约束,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我国亲疏不一,利益矛盾时有发生。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其次,积极谋求和台湾达成谅解,应该积极谋求和台湾联手合作。

(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

首先要巩固我国在东沙和西沙的地位。中国南海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组成。南海问题主要不是东沙和西沙群岛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是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四)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目前我国国防战略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臵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臵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南海问题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全文共 3305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形势政策论文:南海问题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的内容,欢迎查看!

摘要: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关键词: 南海问题 现状 成因 对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

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中国南海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南海概况

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

(二)南海问题的界定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三)中国南海问题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如今,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问题之争愈演愈烈。越南继前几天刚刚在我国渔民传统作业海域抓扣我国渔民之后,于6月13日举行专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其野心和动机已昭然若揭,而且这些都已经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美联社就此评论称,越南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回应”中国,因为中国此前要求越南停止在该海域的所有石油勘探活动。

三、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

(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

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三)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四)国际海洋法因素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如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可以存在多条分界线,这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据此,在本国利益的驱动下,南海周边国家大多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五)中国在南海的治权长期无法落实

二战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是,国共内战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大陆和台湾都缺乏全面驻守南沙群岛的实力。到目前为止, 我们虽然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南海,但我国大陆占领的岛屿面积小,无法大量驻军和修建足以保卫南海的军事基地,即使我们能够通过武力夺取被其他国家占领的岛屿,在没有强大远洋海军支持的情况下,南沙群岛也很难长期坚守。

四、中国解决目前南海问题及应对周边的国家安全形势的对策

维护南海权益是我国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从局部来看,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家的制约能力。

(二)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

主要是处理好和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东盟十国虽有宪章约束,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我国亲疏不一,利益矛盾时有发生。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其次,积极谋求和台湾达成谅解,应该积极谋求和台湾联手合作。

(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

首先要巩固我国在东沙和西沙的地位。中国南海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组成。南海问题主要不是东沙和西沙群岛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是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四)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目前我国国防战略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展开阅读全文

根据现状提出观点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观点总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罗列一些现象,陈述一二个具体事实,然后从现象和事实中概括出自己的观点来。这里的现象和事实必须具有典型性,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观点必须是旗帜鲜明的,不要含糊其辞,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或极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师最近通过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将要使用的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后,写了篇教学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建立于两种教材的比较,由于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吸引人,用耸人听闻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是不可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共享单车行业现状分析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共享单车在带给人们方便与快捷,打通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同时,更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如何规范管理,如何杜绝“公车私用”,如何使行业在极速扩张中有序规范?

在解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创造清洁城市的过程中,自行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共享单车乘着共享经济之风,以其随用随骑、网上支付的便捷性,迅速“俘获人心”。但共享单车在为市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方便”。

“有些人骑完车就随手停在路边,挤占人行道,甚至堵在商铺的门口。有的小巷子本身就窄,再横七竖八停几辆单车,都没法过人了。”深圳市民林师文说道。有些街区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单车与机动车并行,“旋风单车”成为交通安全隐患。

专家认为,出现单车乱停乱放、违规抢道的现象,是由于共享单车与城市的兼容性不足,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不完备。现在许多大中城市追求出行效率,扩宽机动车道,建设城市快车道,推广快速公交系统,相对忽视了自行车出行的慢行配套设施。短期激增的共享单车与相对落后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之间形成矛盾,出现了单车与行人、与机动车争抢路权的情况,既削弱了共享单车的便捷性,又增加了出行的危险性。

使共享单车更好地融入城市,在每一寸“城市的毛细血管”中自由安全地穿行,需要为其提供规范的慢行条件。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诸大建指出,政府应该使整个城市规划和空间更有利于自行车,把汽车友好城市转化成为公共交通、自行车友好城市。深圳大学中国交通经济研究所所长韩彪认为,深圳等部分大城市自行车道并不完善,很多地方没有骑行条件,但是共享单车定位于最末端的3公里,在微循环里完善骑行条件相对容易。

自从去年9月下旬广州街头出现首款无桩智能共享单车,色彩缤纷的网约自行车已成为广州街头一景。

展开阅读全文

基本现状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今世界各地,失信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信用危机,影响经济发展,扰乱生活秩序。例如,在中国大陆,有些政府官员欺上瞒下,贪污情况严重。在商业交易中,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中国约有35% 的企业被假冒伪劣产品侵权,此类产品的产值年均高达13,000亿元。商家对顾客态度冷漠敷衍、虚假广告、毁合约、作假帐的现象相当普遍。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在香港,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也发生过不少惊人的贪污案件,如“葛柏案”、“律政高官受贿案”、“圆洲角短桩丑闻”,至于街头行骗、盗窃、信用卡赖帐等现象俯拾皆是。

在现今中国学界,失信的现象尤其严重,学术诈骗、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不胜枚举。例如,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连生存在严重学术诈骗行为,科技部公开撤销其昔日获得的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他因学术造假被西安交通大学解除了教师聘用合同。

展开阅读全文

英语作文:中国的交通现状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英语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raffic congestion becomes a growing worry for the residents of most urban areas. Some major roads are regularly choked with traffic in rush hours. The limited transport capacity contributes largely to the vexing problem. How to solve the headache?

The existing solutions to traffic jam mainly aims at creating metro bus systems and broadening major roads. Widening the existing roads can solve traffic snarls on some level. Soaring car ownership compounds the chronic annoying problem, so we must sharply reduce the heavy reliance on cars and drive a shift to the mass transportation. It is a cheap and good way. We can create a system of customized bus routes and highlight the development of subways, trolleys and light rail.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se solutions will enable the urban areas to possess a smooth traffic.

【参考译文】

毫无疑问,交通堵塞成为大多数城市居民日益担心的问题。一些主要道路在交通高峰时经常堵塞。有限的运输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令人烦恼的问题。如何解决头痛?

现有的交通堵塞解决方案主要是建立地铁公交系统和拓宽主要道路。拓宽现有道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交通挤塞。飞涨的汽车拥有权构成了长期困扰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大幅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推动大众运输的发展。这是一个便宜又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系统的定制巴士路线,并突出发展的地铁,手推车和轻轨。这些解决方案的有效结合将使城市地区拥有顺畅的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全文共 5033 字

+ 加入清单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归纳了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不良倾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者改革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话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

(二)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

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模式化教学的恶果。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市场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也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的地方。

(三)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有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笔者的一位同学书面作文成绩优异,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导致他在找家教时,多次被人谴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

(四)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五)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百分之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百分之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六)重范文,轻下水

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个县也做过类似测验,结果也出乎意料。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

二、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

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i.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ii.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iii.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iv.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结 语: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对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论文

全文共 2563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作文教学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的沉重在于: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的弊病已十分明显地损害着中学师生:中学生作文贫血缺氧,部分已蜕变为新八股文:新概念作文及一些打着其他旗号的作文竞赛有的似已走入泥淖,其负面影响误导着中学生。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教师教材方面说,虽然人教社的新课本比以前有了进步,有了写作训练的具体内容,自在体系,但其编写仍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例文陈旧,缺乏时代感,难以示例。

从另一角度说,一些老师无暇将写作究竟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意义何在这样一些根本性的关题搞清楚,其带领学生进行的写作训练盲目性、主观随意性也就难以避免,笔者是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一名老兵,对语文老师的甘苦深有体会,我无意指责本已十分努力又十分忙碌的同事们,但以上所叙完全是事实,当今社会中,语文教师尤其是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除了用忙与累两字概括外,还有一个少字,即他们很少有时间用于学习,包括对作文教学的钻研。第二,从学生方面说,除少数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对作文训练持有偏见,认为语文是主科中的副科不予重视外,大部分学生也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有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愿望,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功课太多,负担太重;另一方面,中学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相对单调,一些封闭式管理的学校更是把学生限制在学校的四堵墙之内、小天地之中,连电视、报纸也不常接触,写作的生活之源本身就近乎枯竭,沉浸于数理化公式试题之中的大脑,怎能产生写作的冲动与灵感?狭小的生活面、一些家长不准读闲书的禁令与有的家庭电视机上的封条,这一切往往导致学生大脑的贫乏,而贫乏的大脑怎能产生深刻的思考与丰富的表达?于是,中学生作文除了空话,套话,就是谎话,假话。

深究中学生作文编假话的原因,根本的一条是生活的贫乏。平庸的生活塑造平庸的人,平庸的人必产生平庸的文--现代教育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写出不同凡响的文章,一方面又在抑制他们的灵气。再一个原因,用学生们的话来说便是:我们的作文缺氧,这氧便是写作的自由空间。事实无情地证明,同学们平常的练笔远比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写得好,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真情。可以说练笔本是中学生青春勃发、五花八门、拥挤喧闹的一块话语天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练笔本是同学们心声的录音带,没有人要求他们必须写什么。一个事物,如果它是生活中的必需,做起来就会很自然;反之,就会成为负担或沉重的负担。比如吃饭对于每个人,看球赛对于球迷,谁会觉得痛苦呢?同样,写作一旦成了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种习惯,就会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作文是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可是现在呢?

第三,从社会方面说。媒体的作用与影响是很大的,但有时候媒体充当的角色并不光彩。其一,每年高考中考之后,不少媒体总要发表一批满分作文,但其中有抄袭之作,有内容空洞、词藻华丽的美文,甚至有无病呻吟之作,影响很不好;2001年南京考生的一篇用文言文写的《赤兔之死》获满分,多家媒体竞相发表,对在校中学生实在可谓是误导,因为现在毕竟是21世纪,不能提倡用文言文写作。其二,近几年不少全国性作文大赛尤其是所谓新概念作文的获奖作文刊登之后影响不少,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小。一些获奖作文难以读懂,新则新矣,但偏离了中学生的认知与生活轨道,成了十足的另类;一些作文显得出奇的老成,令人怀疑是不是出于中学生之手;其三,网络文学的影响以及网络上出售作文等做法对中学生也产生了很不好的诱导;其四,作文类出版物琳琅满目,充斥着大小书店的书架,但真正好的并不多,有的偏重于炫技,有的则提倡文字游戏;学生类报刊上的一些作文指导类文章大多讲开头X法之类的技法,很少强调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作文要有思想,要注重积累等要义,更有甚者,有的文章表面讲考场作文之法,实质传授如何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技巧,用心可谓良苦矣!综上所述,种种负面的东西促使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之舟偏离了正确的航向,陷入了一个危险的泥潭,进入了另样的圈套。

为了使沉重的话题不再沉重,变沉重为轻松,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让师生明确写作的正确含义,理解写作的真切意义与作用,树立起新的写作理念。写作是一个人的主观精神活动,是一种书面的表情达意,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它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个性。《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都表明了这一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先生曾多次指出,每个人都应当能写一手好文章,它是一种有教养的标志,一种人生的优雅之举,一种做人应有的风范。曹先生把写作的意义、对人的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他认为一个人能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个人的美德;他指出,写作能营造静的气氛,帮你祛除浮躁,在培养气质、性情方面,任何一种方式都难以与文字活动相媲美。这些话不仅言之有理,而且耐人寻味。叶圣陶先生早在1978年就说过:从前读书人学作文,最主要的目标在考试,总要作得能使考官中意,从而取得功名,但是,我以为现在学生不宜存有为考试而作文的想头。如果把学作文的目的仅仅定在为了考试时得高分,就显得过于偏狭、过于功利了。

二、还原作文教学丰富的内涵。首先应与学习做人紧密联系,绝不能单纯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因为写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告诫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思想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文字技巧等诸多因素。我认为,我们抓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做人与作文的关系,要让他们有思想,对事物对社会有正确的、辩证的认识;引导他们用好收不断充实头脑,武装自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要引导他们由肤浅逐步走向深刻,由贫乏逐渐走向丰富。第二,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注重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抓作文训练最要紧的是抓积累、抓思想,写作技巧的传授是次要的。因为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而不是无聊的纯技巧的文字游戏。张志公先生有一句话给我极深的印象,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是的,一个贫乏的脑袋只能有一个贫乏的世界,而贫乏的世界所生产的只会是单调、苍白、无力的表达。抓积累要抓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和词语的积累,途径有二,一是引导读书,二是接触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对于如今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全文共 26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作文教学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的沉重在于: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的弊病已十分明显地损害着中学师生:中学生作文“贫血”“缺氧”,部分已蜕变为新八股文:“新概念作文”及一些打着其他旗号的作文竞赛有的似已走入泥淖,其负面影响误导着中学生。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教师教材方面说,虽然人教社的新课本比以前有了进步,有了“写作训练”的具体内容,自在体系,但其编写仍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例文陈旧,缺乏时代感,难以“示例”。

从另一角度说,一些老师无暇将写作究竟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意义何在这样一些根本性的关题搞清楚,其带领学生进行的“写作训练”盲目性、主观随意性也就难以避免,笔者是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一名老兵,对语文老师的甘苦深有体会,我无意指责本已十分努力又十分忙碌的同事们,但以上所叙完全是事实,当今社会中,语文教师尤其是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除了用“忙”与“累”两字概括外,还有一个“少”字,即他们很少有时间用于学习,包括对作文教学的钻研。第二,从学生方面说,除少数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对作文训练持有偏见,认为“语文是主科中的副科”不予重视外,大部分学生也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有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愿望,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功课太多,负担太重;另一方面,中学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相对单调,一些封闭式管理的学校更是把学生限制在学校的四堵墙之内、小天地之中,连电视、报纸也不常接触,写作的生活之源本身就近乎枯竭,沉浸于数理化公式试题之中的大脑,怎能产生写作的冲动与灵感?狭小的生活面、一些家长“不准读闲书”的禁令与有的家庭电视机上的封条,这一切往往导致学生大脑的贫乏,而贫乏的大脑怎能产生深刻的思考与丰富的表达?于是,中学生作文除了空话,套话,就是谎话,假话。

深究中学生作文编假话的原因,根本的一条是生活的贫乏。“平庸的生活塑造平庸的人,平庸的人必产生平庸的文--现代教育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写出不同凡响的文章,一方面又在抑制他们的灵气。”再一个原因,用学生们的话来说便是:我们的作文缺“氧”,这“氧”便是写作的自由空间。事实无情地证明,同学们平常的“练笔”远比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写得好,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真情。可以说练笔本是中学生“青春勃发、五花八门、拥挤喧闹的一块话语天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练笔本是同学们“心声的录音带”,没有人要求他们必须写什么。一个事物,如果它是生活中的必需,做起来就会很自然;反之,就会成为负担或沉重的负担。比如吃饭对于每个人,看球赛对于球迷,谁会觉得痛苦呢?同样,写作一旦成了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种习惯,就会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作文是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可是现在呢?

第三,从社会方面说。媒体的作用与影响是很大的,但有时候媒体充当的角色并不光彩。其一,每年高考中考之后,不少媒体总要发表一批满分作文,但其中有抄袭之作,有内容空洞、词藻华丽的“美文”,甚至有无病呻吟之作,影响很不好;2001年南京考生的一篇用文言文写的《赤兔之死》获满分,多家媒体竞相发表,对在校中学生实在可谓是误导,因为现在毕竟是21世纪,不能提倡用文言文写作。其二,近几年不少全国性作文大赛尤其是所谓“新概念作文”的获奖作文刊登之后影响不少,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小。一些获奖作文难以读懂,“新”则新矣,但偏离了中学生的认知与生活轨道,成了十足的“另类”;一些作文显得出奇的老成,令人怀疑是不是出于中学生之手;其三,网络文学的影响以及网络上“出售”作文等做法对中学生也产生了很不好的“诱导”;其四,作文类出版物琳琅满目,充斥着大小书店的书架,但真正好的并不多,有的偏重于“炫技”,有的则提倡文字游戏;学生类报刊上的一些作文指导类文章大多讲“开头X法”之类的技法,很少强调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作文要有思想,要注重积累等要义,更有甚者,有的文章表面讲考场作文之法,实质传授如何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技巧”,用心可谓良苦矣!综上所述,种种负面的东西促使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之舟偏离了正确的航向,陷入了一个危险的泥潭,进入了另样的圈套。

为了使沉重的话题不再沉重,变沉重为轻松,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让师生明确写作的正确含义,理解写作的真切意义与作用,树立起新的写作理念。写作是一个人的主观精神活动,是一种书面的表情达意,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它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个性。“《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都表明了这一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先生曾多次指出,每个人都应当“能写一手好文章”,“它是一种有教养的标志,一种人生的优雅之举,一种做人应有的风范”。曹先生把写作的意义、对人的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他认为“一个人能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个人的美德”;他指出,写作“能营造静的气氛,帮你祛除浮躁”,在培养气质、性情方面,任何一种方式“都难以与文字活动相媲美”。这些话不仅言之有理,而且耐人寻味。叶圣陶先生早在1978年就说过:“从前读书人学作文,最主要的目标在考试,总要作得能使考官中意,从而取得功名”,“但是,我以为现在学生不宜存有为考试而作文的想头”。如果把学作文的目的仅仅定在为了考试时得高分,就显得过于偏狭、过于功利了。

二、还原作文教学丰富的内涵。首先应与学习做人紧密联系,绝不能单纯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因为写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告诫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思想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文字技巧等诸多因素。我认为,我们抓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做人与作文的关系,要让他们有思想,对事物对社会有正确的、辩证的认识;引导他们用好收不断充实头脑,武装自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要引导他们由肤浅逐步走向深刻,由贫乏逐渐走向丰富。第二,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注重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抓作文训练最要紧的是抓积累、抓思想,写作技巧的传授是次要的。因为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而不是无聊的纯技巧的文字游戏。张志公先生有一句话给我极深的印象,“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是的,一个贫乏的脑袋只能有一个贫乏的世界,而贫乏的世界所生产的只会是单调、苍白、无力的表达。抓积累要抓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和词语的积累,途径有二,一是引导读书,二是接触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