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瓷器

瓷器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瓷器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瓷器问题。

分享

浏览

5350

作文

10

精美的瓷器——马小学作文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到成功”、“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每当看到这些有关于马的成语,瓷马便映入我的眼帘

瓷器是我国的特色,去年,我们的家里多了一件饰品,是爸爸去外地出差时顺便给我捎来的一匹精美的瓷马。这匹马全身乌黑发亮,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镶嵌在脸上,颈部的绒毛虽然是用瓷器做的,但绒毛看上去却很浓密、逼真。这匹马特别“结实”腿部的肌肉纹理格外的清晰再加上瓷马肥壮的身体,仿佛是人们故意把它养的这么强壮结实,是为了让它上战场打仗去。

最有意思的可以说是它的那一条随风摇曳尾巴犹如那赛场上面奔驰的赛马,此马独占鳌头,将整个马群全部都甩在了后面,使它们望尘莫及。放在那里,瓷马脚部的金色光环,闪闪发光,令人爱不释手。仔细观察,我发现在瓷马的背部上面有一条一寸来长的“伤痕”,这是怎么回事呢?

急于解开谜底,我便忙把爸爸从“十万八千里”外拉到了“现场”:“爸爸你快看,为什么这匹马的背部有一道‘伤痕’?”爸爸有些神秘,他笑了一笑之后说:“呵呵,这的确是一条‘伤痕’这一条伤痕就要看你怎样去填补了。等你把这匹马‘治疗痊愈’后,我想,你就应该做成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了。我不明白爸爸的话语,好像这里面蕴含着一些十分深奥的东西。“咚”一声清脆的声响揭开了爸爸的话谜,对了,就是它了!就是它——硬币!爸爸十分满意的笑了一笑。于是填补,不,是治疗马的伤痕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积土成山,滴水穿石,在我的努力下,这匹马的“体重”又增加了不少,拿起它轻轻地晃动几下 ——叮当~叮当~一阵阵清脆悦耳的声响映入眼帘,让人拥有开心和愉悦的心情,不过,这匹帅气而又迷人马背部上面的“伤痕”还没有完全的愈合,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它一定以后那漫长的岁月里渐渐康复的。

有一次,我正在家里做奥数题,我一路上披荆斩棘,忽然有一只强大的拦路虎挡住了我的去路,我火冒三丈,与它展开了“决斗”,不一会儿,我便占了下风,正当我气喘吁吁准备投降时,我一抬头,看见了瓷马,它正睁着它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着我,它的眼神仿佛在说:“喂!小主人,你可不能认输哦,我永远支持你!”我看着它,加了一把狠劲,又与拦路虎搏斗了“三天三夜”,斗了足足“九九八十一”回合终于把拦路虎给击退了。

这就是它——一个可爱的储蓄罐;一个可以让培养我不乱花钱的储蓄罐;一个让我懂得日积月累的储蓄罐,一个……我爱我的储蓄罐,爱它的样子,爱它的眼神,爱它的所有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瓷器式的语文学习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学习,对个人,对国家或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来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想制造一件瓷器。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就分别对应了制瓷的三道工序。正如每道工序都不可或缺,三条途径也缺一不可。

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是筑胚,它决定了瓷器的形状,决定了瓷器的用途。是它奠定了这个瓷器的基础,瓷器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蜕变,成形,成器。这就好比三条途径中的社会生活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这一途径获取的知识,是最生动,最基本,也是最令我们印象深刻,深入我们骨子里的知识。它直接造就了我们的性格,影响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对世界的理解。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把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发展动力,才能真的造福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制瓷的第二道工序是上色。这一工序看似对瓷器的使用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其实,他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瓷器的高度与文化价值,是瓷器文化价值的最直接体现。在整个制瓷过程中,这是最能升华瓷器的一道工序。这就好比三条途径中的课外大量阅读。读一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人交流的过程。也正是在千百次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境界不断提升,我们的思想不断升华。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在瓷器上填上了一道亮丽的色彩。而正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一道道光亮的色彩不断交织,融合,终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跃然瓷上。我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此得到了升华。

煅烧是制瓷的最后一道工序。一件未曾煅烧的瓷器,纵使其结构再巧妙,花纹再绚丽,也无法称之为瓷。只因煅烧前它是“散”的,是煅烧让它各部分融合并再次升华。经过煅烧的瓷器让人感觉浑然天成,似乎生来就是一体的。这时瓷器才真正成瓷真正成器。这就好比三条途径中的课堂有效教学,在课上我们不断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将通俗的知识专业化。这不仅直接提高了我们的语文水平,更教会了我们方法,指导我们的方向,指引我们前进。在最后,我们也就真正成器。

如前文所述,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正如三道制瓷工序一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没有优劣,只有不同,只用真正把握全部的三条途径,才能最终成就我们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爱国的高考素材:中国瓷器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爱国主义似乎是一瓶香水,可以用来随意喷洒和涂抹、美化和粉饰。无论什么词都可以与爱国主义进行组合,并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2010年11月,一个乾隆时期的瓷瓶被中国买家以超过5亿人民币天价购得,震惊英国媒体。拍卖行对该瓷瓶最高估价不过1285万人民币。拍卖成交后那位出售瓷瓶的英国妇女几乎晕了过去。英国媒称中国人正不惜代价买回失去的文化遗产,背后是"瓷器爱国主义"。"瓷器爱国主义"是指中国富豪出于爱国主义热情,抢购流失国外文物的情结。

运用指南

爱国主义似乎是一瓶香水,可以用来随意喷洒和涂抹、美化和粉饰。无论什么词都可以与爱国主义进行组合,并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此素材适用于"爱国""自强""理智""成熟"等相关的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

【角度一】从理性爱国的角度阐释话题。一个被帝国主义抢走的中国文物,需要的不是买回!而是收回!强第一,用盗抢走的东西,你还要靠买回,不是爱国,是愚蠢的自辱!被抢走的东西,只有两种方式拿回来才叫"英雄"、"爱国"。同样的方式再抢回来!第二,用你强大的威严让这些强盗的子孙再送回来!除此之外,都是耻辱!

【角度二】从"如何表达爱国热情"的角度阐释话题。中国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表达爱国热情,确实值得思量。比如,拒进洋超市,甚至痛砸个别外国品牌的车,算不算爱国?那里面其实凝结着很多中国员工的心血,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

真正的爱国主义,是把对祖国的热爱变成自己的行动,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惜生命抵抗侵略,坚守民族气节;在和平年代,以自己哪怕是微小的努力,让这个国家和它的百姓生活得更美好更公平更团结,以这样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

【角度三】从否定"瓷器爱国主义"的角度阐释话题。让流失文物回国,的确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爱国"行动,但是,让文物回国是不是需要一掷千金,显然需要打上个问号。某种程度上,中国人高价竞买流失的中国文物,未尝不是对文物盗贼们的鼓励与纵容,甚至是变相承认了文物流失的合法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爱国主义",恐怕不应该出手阔绰,而恰恰应该主动抵制流失文物的海外交易。

展开阅读全文

汝窑瓷器浅析_说明文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被誉为名瓷之首。

汝窑瓷器的瓷釉中溶入了名贵的玛瑙,烧成后形成“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汝窑在北宋时创设,是当时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胎体为香灰色胎, 釉中含玛瑙末,产生特殊色泽,在阳光照射下,闪烁出五彩光芒。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面有明显的冰裂纹,形如鱼子

纹和芝麻花。还有一种被称为“蟹爪纹”的特殊纹形,瓷器界人士往往将它归为一种冰裂纹,但其实不然,笔者曾从某一收藏者处看见过真正的“蟹爪纹”,跟蟹爬过的泥地上的花纹基本相同。

蟹爪纹并不呈现裂纹状,而是比周围的釉面微微低陷一些,呈现出一种很自然的美丽花纹,不是任何窑工所能描绘上去的。它的形成原因,笔者推测是由于瓷釉中加入了玛瑙,釉水在烧制过程中形成了窑变,而这种窑变并没形成釉面完全开裂,但却使得部分釉面下陷,形成了这种美丽花纹。这种蟹爪纹并不是每件汝窑瓷器上都有,反而是很罕见的,这更加显示了它的珍贵。

汝窑是北宋官窑,是供宫廷使用之器,在市场和民间中流传甚少。南宋时有文献记载:“汝窑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及”,说明当时其身价已非同一般。其产品,首先最好者当然上供皇室,不合格者方许在市场出售,因此汝窑大部分产品是用来供奉朝廷使用的。 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

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根据目前的统计,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

但是也有许多瓷器专家并不认可上述说法,梁志伟先生就在《官窑瓷器赏玩解密》一书中讲到,民间收藏的被“拣退”物也不会在少数。

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到目前为止,对该汝窑遗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品中除了与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出土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如镂空香炉,乳钉器及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窑器鉴定与鉴赏提拱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汝窑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假如我是一件瓷器作文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开窑的那一瞬,光芒万丈,我轻轻睁开双眼。耳边回荡的是丝丝裂响。

出身名门,那是一个唤作“景德镇”的瓷窑。

在那,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师傅正在一板一眼地给他新收的徒弟授课。

他用历经沧桑的手指轻轻滑过我的腰际,优美的弧度。突然,他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捋了捋白须,“这必将会是景德镇最美的一件瓷器。”

老师傅着手在我身上刻下美丽斑驳的文案。如高山流水般的清丽婉约,又不失苍劲,矫健。他用颤颤微微的手小心翼翼地勾勒着。我好奇地观望着这个五彩斑斓却又无比陌生的世界。周围是徒弟们将信将疑又略带期许的目光。回过头,我霎那间愣住,那是一个天真无邪的眼神。那孩童正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盯着我。我轻轻朝他微笑。想到马上那个便要面临炉火的考验,我的美丽真的会令人惊叹不已吗 ?

历竟炉火一切如期而至。我被放进了黑色的巨大窑窟之中。等待我的惟有烈火焚烧。我明白,从我为瓷器的那一天起,终会历经这一天。想到这儿,先前的恐惧少了许多。

重重烈火灼烧着我的皮肤,一寸一寸。我流泪了,轻轻地。然而这一切,都被那孩童看在眼里。他好奇地望着我流泪却坚毅的背影,不知所措。

他看见我留下了的泪水。一滴一滴,被蒸干,又流下。狂野的火舌正舔着我的肌肤,被闷在这样的炉窑里,我饱尝着煎熬。然而,想到日后的美丽,我便豁然开朗。

两天后,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午后,孩童悄悄打开了那扇铁门。开窑的那一瞬,光芒万丈,我轻轻睁开双眼,再次看到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又一次流泪了。“陶瓷哭了”他用稚嫩的声音告诉整个世界。后来,那老师傅生气地拂袖而去:“孩童,你误了它的美丽。”“可是,陶瓷哭了。”我轻轻微笑。殊不知孩童一时的怜惜与淘气,造就了我的别样美丽。

那如丝如缕,纵横交错的花纹,如同那几日我在炉内肆意流下后被风干的泪痕。阳光下,我晶莹剔透,光芒万丈。

我望见世人用他们惊羡的眼神诠释着我的魅力。我望见那孩童正用他那纯澈的眼眸凝望着我。那眼里充满着天真,美丽无比。

[假如我是一件瓷器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金刚钻”与“瓷器活”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有句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大意就是没能力就别逞能,老话大多是有道理的,而且常常是别人对你说的。经常就有人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了。”通常我都是微微一笑,心想:你怎么知道我有没有金刚钻呢?

“金刚钻”只是个比喻,比喻能力,但能力不像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那么清晰明确,很难量化,很多时候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所以到底行不行还是要自己心里有谱,如果自己也没谱,那就先去做,做了以后你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金刚钻”。即使最后没做成,最起码你也达到了“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的境界。

两千多年前,刘邦看着秦始皇的车队经过时说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是也”,“当皇帝”绝对是顶级“瓷器活”,当时的刘邦有干这种活的“金刚钻”吗?在大多数外人眼里,绝对一定以及肯定是没有的。当时的刘邦已经四十多岁,一事无成,连个媳妇儿都没有,属于到处混吃骗喝的市井无赖。但他的心里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瓷器活”,一步一步前进,终究成就一番帝业。

还有的“瓷器活”,不在于有没有“金刚钻”,而在于你处于什么位置,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同样一瓶水,在超市卖1元,在饭馆卖2元,在酒吧卖10元。比如你是公安局长,你可能就可以解决很多“瓷器活”。所以你先要做的不是纠结自己有没有“金刚钻”,而是先铆足劲抢个好位置,等你的位置达到一定高度后,“瓷器活”就成了“过家家”一般容易。

如果你没有相应的位置,也打心里觉得自己没有“金刚钻”,那你也别忘了“瓷器活”。因为还有一句老话“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就时刻惦记着“瓷器活”,看看自己干“瓷器活”还差些什么,然后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只要你坚持努力,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铁钻”变成了“金刚钻”。

“瓷器活”说小了是目标,说大了就是梦想。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关于梦想的名人名言更是多如星辰,充分说明了梦想的重要性。目标和梦想绝不取决于你有没有“金刚钻”,而取决于你自己想不想有。

有一些年轻人常常以自己没有所谓的“金刚钻”就推脱“瓷器活”,比如“我爸不是李刚”“我不是高富帅”“我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等等,其实他们缺的不是“金刚钻”,缺的是一点点奋斗精神,缺的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态度。他们只是为自己做不了瓷器活找了一个华而不实的借口,所以他们永远不会拥有自己的金刚钻,自然也永远做不了瓷器活。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即使你没有别人认为或你自己认为的“金刚钻”,都别忘了“瓷器活”,因为它会带着你找到真正属于你自己的“金刚钻”。

展开阅读全文

观瓷都瓷器展,悟中国文化初一作文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7月11日——13日,我县老体育场举行了为期3天的景德镇瓷器展,吸引了许多瓷制品爱好者的眼球。我也去参观了这次瓷器展,可谓收获颇丰。

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制瓷业中心,古称“昌南镇”(英语“china”的音译,后将“china”译作“瓷器”)。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所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在这次瓷器展中,我看到了一件名叫“中国红·牡丹缀”彩绘花瓶。本品通体呈红色,上缀有盘根错节的牡丹,刚看上一眼就让我着了迷。

要问这款“中国红·牡丹缀”彩绘花瓶为什么深深地吸引了我,您听我向您娓娓道来。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也是我国的国花,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之美称,被誉为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

而红色象征着激情、火热以及生命力,与牡丹交相辉映,共同预示着中国必将永继太平、繁荣富强。

其实,本次“瓷都”瓷器展不仅让我切实地感受和欣赏了美,更多的是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个小小的“中国红·牡丹缀”彩绘花瓶,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其中内涵需要我们细细体会:红色、牡丹……这一切的一切汇聚成富有凝聚力的两个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文明古国——中国。

我们的祖国母亲正在飞速发展,她奋勇向前、势不可挡!想到这里,我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此时此刻的心情早已无法用任何词语来表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是一个中国人,我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瓷器口邂逅一片落叶作文_写景1300字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变脸。川剧艺人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变幻黑白青红绿的脸谱,有如高速镜头一掠而过的某叠人生片段,又如在另外一个空间闪回你曾扮演过的所有角色。

那么快,那么急,声声鼓点仿佛是疾驰的马蹄,从1800多年前的巴山蜀水飞奔而来。手一抖,青花瓷的盖杯里溢出万盛绿茶的一抹清苦。

古镇瓷器口。踩着磁南街的青石板老街东去,向北一拐,拾阶而上,就是“九宫十八庙”中最负盛名的宝善宫。古朴方正的道观,浸润着着纯正中国血统的玄机。黑色的木质建筑,屋檐上大红的灯笼,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树洒下一地安静的绿荫,40度的高温被拒之门外。

门外,是喧嚣繁华的尘世,是川流不息的游人。他们流连在江南布衣店,乡村蜀绣坊,在陈麻花、冯炒货的门口排队,在三样菜、码头会等座……短裙短裤,肤白窈窕的山城少女,毫不掩饰自己首屈一指的美,软糯的重庆官话比江津产的“江小白”小酒更加醉人。

不远处,嘉陵江回响隐隐的涛声。这条江,是这个大都市的一只眼睛,而瓷器口,就是最亮的瞳孔。多年前,这里是山城最重要的口岸,“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小镇青春挥洒,风华正茂。记忆从码头一直延伸到城市的深处,我依稀看见一队队马帮蜿蜒行走在窄窄的小巷里,清脆的马铃声遗落在长满青苔的石缝里。静静听,还能听见精壮的纤夫们齐声唱起雄浑苍凉的川江号子,他们裸着身,古铜色的肌肉熠熠生辉。

彼时,不仅仅是沙坪坝,就是整坐大城的青春,都由瓷器口做主,在凤凰溪的心跳里,在江滨路的血液中。

现在,瓷器口还在这里。不论是谁,只要和他相遇,都会不由自主走进他的叙述里,和他一起体味所谓的沧桑。据说,明建文帝朱允炆被叔父朱棣篡位,为求活命,效仿爷爷朱元璋削发为僧,辗转流落至渝州,隐居宝轮寺。5年后,他如同风中之絮黯然离去。小镇无言,惟有默然相送。龙隐寺前一座塑像,一个小女孩拽着老僧的衣袖,曾经的天子面目慈善,目光清澈。黯淡了刀光剑影,忘却了宫廷血腥,在这么美的龙隐镇暮鼓晨钟,岂不是很好?

想起武当山紫宵大殿里供奉的真武大帝塑像,就是建文帝的四叔朱棣的模样。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见过真正下凡的神,结果塑像的工匠被一个个砍头。最后,来自高丽国聪明无比的姬大师读懂了皇帝心底的渴望,用1000公斤青铜铸造出朱棣凶恶威严的面目。紫烟缭绕中,我曾经不寒而栗。

不晓得何时下起雨,很小,很细,很柔和。也有了风,和雨一样绵软,但我还是感到有一丝凉意。是啊,处暑都过了,20多天后就到中秋了,心里不禁暗暗一惊。我以为瓷器口的光阴很慢,就像成都春熙路上的随意浪费一样。其实很快,夹起一片毛血旺,吃完一碗酸辣粉的功夫,瓷器口的屏幕已刷新千年。

一片叶子飘下来,路过我的耳朵和肩膀,落在脚边。我捡起它,一位穿道袍的先生告诉我这是黄桷树叶子。

黄桷树,是重庆的市树。

我把叶子夹进一本瓷器口藏书票的封套里。

舞台上,音乐戛然而止。演员抹掉最后一张脸谱,露出一张英俊的笑脸。我有点茫然,一时分不出真人和角色,谁和谁。

或者看懂,或者不懂。

我不知道。

磁器口知道,却从来不说。

展开阅读全文

景德镇瓷器,我为你自豪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姚闳邺(初二)

景德镇,闻名世界的千年瓷都,以“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而著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景德镇瓷器历千年而不衰,引举世之瞩目,是值得自豪的民族瑰宝。

寒假里我有幸参观了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博览区展出的精美瓷器吸引着我驻足观赏。讲解员告诉我欣赏精品瓷器由远及近会发现:这些呈乳白色的瓷器,光泽柔和,温润如玉;釉面光滑,晶莹剔透;宛若明镜,光彩照人。把玩在手中,胎质轻薄,宛若蛋壳,薄如蝉翼,轻若绸纱。正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灸销”。用指轻扣,能听到“咚”的脆响,宛若乐器奏出的优美磬声,扣人心弦。这样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怎能不令人自豪!

览区内有一处展示古法工艺制作瓷器的作坊。走进作坊,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瓷生产线展现在我们面前。手感细腻如面粉、颜色乳白如奶酪的高岭土散发着芳香。从一块块泥巴变成精美的瓷器,真是件神奇的事情。一排排未经烧制的瓷坯宛如素颜的少女,静雅而纯净。作坊里汇集的身怀绝技的老匠人们依照古法拉坯、施釉、画坯……,一个个素颜美女便穿上华丽的釉衣,绽放出惊人的美丽。据介绍,古法制作一个瓷器需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舂泥、拉坯、印坯、利坯、画胚、施釉、开窑……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的制瓷过程让我感受到艺术品出炉的不易,更让我为景德镇瓷器精益求精的制作过程而自豪。

景德镇的制瓷匠人一生只从事一项工作。拉坯的一辈子拉坯,烧窑的一辈子烧窑。每一步技法都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年届八旬的王炎生老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11岁开始学徒,擅长圆器拉坯。看着王师傅用木棍搅动轱辘车盘使其快速旋转,随着双手手形不断变换,车盘上的泥料也在不停变化,一个葫芦雏形飞快地呈现出来。他仿佛魔术师一般,陡然间变出了一个大葫芦。王师傅把做好的葫芦掰开一节展示给我们,中间全是空心的,太神奇了!大家禁不住热烈鼓掌。王师父会心地一笑,他绝对可以为自己的精湛技艺自豪。

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景德镇瓷器已经成为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代表,一位位身怀绝技的制瓷大师为世人留下无数经典艺术品。虽历经岁月变迁,这些艺术品展现出的美依然令世人陶醉,令国人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美丽的瓷器作文450字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啊!汝窑真漂亮!要知道我最喜欢的颜色就是蓝色加绿色混成的颜色!那种颜色看起来特别清爽。”而汝窑瓷器就是用天青色做成的,虽然我更喜欢比天青色更深更清澈一点,可是我觉得那也很好看了!

我正在上海博物馆听老师讲解关于陶和瓷的课程。瓷器的英语是china,其实china就是昌南,一个生产瓷器的地方,外国人就把瓷器叫做china,昌南就是现在的景德镇。哥窑和钧窑也很好看!哥窑有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都是做瓷器的,哥哥销量好,弟弟销量差,弟弟很嫉妒哥哥。所以弟弟有一次在哥哥的窑炉里泼了一碗水,哥哥打开窑炉,发现瓷器都裂开了,很伤心。拿出来一看,其实并没有真的裂开只是有一些裂纹,从此哥哥的瓷器销量更好了。

钧窑身上五彩斑斓,有紫色、蓝色、绿色、红色,还有黄色……为什么钧窑会如此的五彩斑斓呢?这是因为钧窑的釉里会添加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只要把容器往釉缸里一放再拿出来就会变成彩色,颜色不定。又花又好看,特别适合某某皇帝,但是钧窑是宋朝、乾隆是清朝有点配不上了。

我觉得瓷器不仅好看又很奇妙,很久以前的人造出来的,他们手艺非常好!要是我家也有烧瓷器的窑,就叫沪窑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