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由来

由来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由来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由来问题。

分享

浏览

2955

作文

1233

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_1500字

全文共 1536 字

+ 加入清单

一、人民币单位名称

我国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角”、“分”构成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它标明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1948年12月1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时,票面金额较大,只发行了主币,没有发行辅币,最小的票面金额为1元,较大的有1000元、5000元、 10000元和50000元,12种面额。这是因为当时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但接着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根本好转,物价稳定,币值稳定,这就逐步暴露了货币价格标准上的问题:一是货币票面金额大,计价与流通都很不方便;二是仍留有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残迹,给人民群众以 “钱毛”的错觉;三是只有主币,没有辅币,不能完整体现我国货币单位的概念。因此,1955年3月1日起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发行了辅币。第一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的兑换比价是1:10000,这就是人民币价格标准的改革。这种改革,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来说没有变化,并不是人民币的贬值,而是把票面金额降低了,商品价格也随着降低了,是在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上抹掉了四个“0”而已。以后两套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均未改革。

二、人民币单位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的纸币单位十分复杂,有文、贯、串、吊、枚等等。“文”,每一制钱称一文,明清多通用制钱,因此在纸币上常用“文”作单位,如大清宝钞有伍佰、壹仟、百仟文不等。“贯”,始于唐代,在元、明两代纸币上均用贯作单位,每一贯值1000文,如大明通行宝钞壹贯。“串”,同贯,即一串也相当于1000文,清末和民国时期有些官银号所发制钱票也用“串”作单位;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一些银行发行的人民货币如鄂东南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也用“串” 作单位。“吊”,也相当于制钱1000文,旧时东北地区的纸币如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广信公司的官帖均以“吊”作单位。“枚”,是铜元的单位,单铜元相当于10文,双铜元相当于20文,民国初其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及一些省地方银行发行的铜元票均以“枚”作单位。那么,新中国人民币为什么采用“元”作单位呢?现在有两种较流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从我国的货币单位名称发展中演变而来。我国货币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货币的单位先后经历过实物单位、重量单位等,最后发展到以“元”作单位。货币出现“元”是从唐初开始的。唐朝以前,铜钱都是以重量为单位名称,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为了整顿币制,废五铢,改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改为两、钱、分、厘的十进制计算。当时的“元”字虽然并不代表货币单位,但从此货币的重量就和货币的名称发生了分离。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铸造银元的同时,广东开始制造机制铜元,由于铜元样式新颖,其精巧、整齐程度是以前任何钱币无法比拟的。清朝铜元分两大类,一类是“光绪元宝”,一类是“大清铜币”,清朝铜元的发行为今天的货币名称“元”打下了基础。清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银元传入中国,银元质地、形状的整齐划一,使它广泛流通。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交换的扩大,人们迫切需要更轻便的货币来代替银元、铜元,这时银元、铜元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因此,银行就印制了一种银元、铜元的兑换券,这种兑换券的名义价值和实际的银元、铜元一样,逐渐兑换券演变成了纸币。我国人民币的名称“元”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至于元以下的辅币单位“角”和“分”,也是习惯继承下来的。“角”本义为兽角,《说文》载:“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本义为分别,分开,后引伸亦指被分开后的部分。所以,就长度而言,一两的百分之一称分;就地亩而言,一亩的十分之一称分。引用到货币单位,一元的百分之一亦被称分。人民币的“分”自然产生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关于冬至: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全文共 224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传说一:女娲与冬至饺子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 时,有位人头蛇身的女人叫女娲,看到天上有个窟窿,就用炼就的五彩石补天。她又用黄泥做人,一年到头不停地做。到了冬至那天,气候寒冷起来,黄土人的耳朵总被冻掉。她就在一个个黄土人的耳朵上都穿个小孔,用一条线通过,一头打个结扎住,一头塞进黄土人的嘴里,让黄土人咬住,这才保牢耳朵没被冻掉。以后就演变成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每年冬至节,人们就包耳朵形状的饺子,意思是让女娲做的黄土人咬住带线(馅)的耳朵,不致于冻掉。

冬至传说二:冬至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传说三:冬至饺子

河南南阳名医张仲景,医术十分高明,不管是什么样的疑难杂症,只要经过他的治疗,都可以迅速痊愈。人们都尊称他为医圣。

张仲景原本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后回到河南老家。还乡的时候,正是酷寒的严冬。他走到白河岸边,发觉河面都冻成了冰。来来往往为生计奔忙的乡亲们,穿著单薄的衣服,面黄肌瘦,连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看了,心中感到相当不忍。

等他一回到家,登门求医的人接踵而至。门前车马杂沓,全是乡里官宦富豪人家。张仲景从早忙到晚,可是心中仍记挂着那些冻伤耳朵的穷乡亲们。到了冬至那一天,他就把家中的工作交给弟子们,自己到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给穷人舍药治疗冻伤。药方的名字叫做「祛寒娇耳汤」。

做法是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等煮熟后,将羊肉及药材捞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再下锅煮熟。来乞药的人们,每人都给一大碗汤,两双娇耳。大家吃了祛寒娇耳汤后,只觉得浑身温暖,两耳发热。张仲景一直舍药到年三十,终于把乡亲们的耳朵全治好了。

张仲景舍「祛寒娇耳汤」的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为了纪念他为人们治病的恩德,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都要包娇耳吃。「娇耳」又称「饺儿」,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吃的饺子。传说吃了冬至饺子,包管耳朵不会冻伤。

冬至传说四:冬节圆

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闽南的一个城里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是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女儿。在天寒地冻的严冬里,乞丐的妻子终于因体力不支而一病不起。为了筹钱埋葬妻子,老乞丐只得忍痛把女儿卖给人家作奴婢。一想到要离开相依为命的老父亲,女儿伤心得晕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了一碗米汤,一口一口的把女儿灌醒。老乞丐又讨来了几个糯米圆充饥。可是父女两个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先吃。老乞丐就对女儿说:「今日离别,就像这粒糯米圆分成两半,咱们团圆的时候再吃圆子好吗?」说完,两人含泪吃完了圆子,就依依不舍的分手了。

自父女两人分手后,又过了三年,老乞丐却毫无音讯。每年到了冬至,女儿就更加的思念父亲。她想,也许父亲现在仍穷困潦倒,不愿见面,那该如何相认呢?她就想了个办法,对主人说:「今天是冬至,家家都吃圆子,那门神也该敬敬他。」主人同意了。她就搓了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粘在门环上,她想,这样一来,父亲回来,看到门环上的冬节圆,一定不会找错门。谁知道,老乞丐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年,女儿又把冬节圆黏在窗门、猪舍、牛舍、牛头上,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左邻右舍取其团圆、吉利的含义,也照样去做。这个习俗就这样传遍了闽南、潮汕一带。

冬至传说五:冬至汤圆

从前有个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里,土壤十分肥沃。农夫们只要将稻籽撒在田里,就可以坐下来静待收成了。因此这些庄稼人整天闲着没事,就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里聊天。墨斗公被他们吵得无法静下心来工作,就交待他的徒弟拿一包经他施过法的锯木屑,每天早上抓一小掫撒到农夫的田里去。这些锯木屑只要一洒到田里,就会变成杂草。墨斗公的原意是要农夫们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天天下田锄草。没想到这个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烦,就一口气将整包锯木屑都倒光了。于是,所有的田里都长了茂密的杂草,稻子反而枯萎殆尽,急得农夫们叫苦连天。

墨斗公眼看着他的徒弟闯下大祸,就罚他变成一头牛,来帮助农民耕田除草。为了使徒弟工作方便,墨斗公又设计了牛犁耙,碌碡等农具供牠使用。

墨斗公的徒弟变成牛后,惰性依然不变。主人要牠耕田,牠就想出许多推托之辞:「我今天我太累了」、「我生病了」或是说「你还不喂我吃东西,我怎么替你工作?」牠甚至和主人约定,耕田时每走一趟就要喂牠吃红龟粿或汤圆等食物,否则牠就罢耕。

在天上的佛祖看到这头牛如此的狂妄,就在牛的下巴钉了一颗钉子,使牠再也不能开口抱怨(如今每头牛的下巴都有一颗突起像痣的东西)。因为牠喜欢吃汤圆,人们就选择冬至这天作为牠的生日。除了喂牠汤圆外,还在牛角、额头上都粘上一颗「圆仔钉」。同时,为了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冬至这天一定让牠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文学常识之北京古称蓟城的由来_500字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周王朝自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后,习惯上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东迁后王室衰微,从“天下共主”沦落为托庇于诸侯大国的附庸,经过长期鲸吞蚕食,春秋时几十个国家兼并成7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是时自公元前475年起至秦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止。北京地区是七雄之一的燕国所在地。燕国以蓟城为都。

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秦所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原来的燕国分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5个郡。其中上谷郡的首府设在蓟城。此时,蓟城的政治地位由诸侯国的国都,降为州郡的首府,但因其地理位置的缘故,重要性反而更为加强,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国都咸阳为中心,修了三条驰道,其中一条直通蓟城。同时又将战国时期的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成一线,延伸为万里长城。秦驰道的修通与万里长城的修筑,加强了蓟城的地位,也为蓟城成为北方的军事重镇创造了条件。

西汉时,燕地或为国,或为郡,其治所都在蓟城。东汉时,渔阳太守张堪率军阻止匈奴犯境,使居民安居乐业。他为政廉明,劝民耕种,在狐奴山下(今顺义区北小营一带)开辟8000多顷稻田,为北京地区的水稻种植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顺义区仍是北京重要的米粮仓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的由来作文2000字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节日由来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近代植树节最早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中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6XX年前。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则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孙中山上任时努力推动植树。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绿化建设。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就曾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再者,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展开阅读全文

TheOriginofChineseNewYear——春节的由来

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The Chinese New Year is now popularly known as the Spring Festival because it starts from the Begining of Spring (the first of the twenty-four terms in coodination with the changes of Nature). Its origin is too old to be traced. Several explanations are hanging around. All agree, however, that the word Nian, which in modern Chinese solely means year, was originally the name of a monster beast that started to prey on people the night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a new year.

One legend goes that the beast Nian had a very big mouth that would swallow a great many people with one bite. People were very scared. One day, an old man came to their rescue, offering to subdue Nian. To Nian he said, I hear say that you are very capable, but can you swallow the other beasts of prey on earth instead of people who are by no means of your worthy opponents? So, it did swallow many of the beasts of prey on earth that also harrassed people and their domestic animals from time to time. examda.com

After that, the old man disappeared riding the beast Nian. He turned out to be an immortal god. Now that Nian is gone and other beasts of prey are also scared into forests, people begin to enjoy their peaceful life. Before the old man left, he had told people to put up red paper decorations on their windows and doors at each years end to scare away Nian in case it sneaked back again, because red is the color the beast feared the most.

展开阅读全文

灯谜的由来

全文共 5020 字

+ 加入清单

一、概述

灯谜是中华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化的特产。可以说:没有汉文字就不存在灯谜。灯谜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之一。通过猜谜,可以扩大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所以学习灯谜,学习灯谜发展史,能够进一步认识丰富悠久的中华文化。

为什么说灯谜是中华文化的特产,外国文化就不会产生灯谜呢?下面试举两例,使大家有个初步认识。

1、个儿小又圆,性情柔又软,皮肤白又嫩,心里香又甜(打一食品)

2、清明前夕(打一食品)

这两条谜的谜底都是元宵。前一个是谜语,后一个是灯谜,前一条把元宵的特征毫不搭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元宵的灯谜作法是将清明解释为朝代名,清、明之前是"元朝"。"夕"隐"宵"。它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而外国文字,根本无法做到。所以灯谜只有汉文字才有,是中华文化的特产。

二、灯谜溯源

灯谜的前身是隐语(即隐意的语言)。隐语的含意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文心雕龙》)。别出一说曰遁辞,不直言曰谲,以彼喻此曰譬。所以隐语是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隐语的性质可分为密言、测智、谲谏三类,现分别举例如下:

(一)密言:密言一般只有对方才能理解。史籍最早的密言事例是"麦鞠河鱼"。公元前597年,楚国大夫申叔展与萧国大夫还无社的密言对话,当时楚强萧弱,因萧人杀了楚国两个大夫,楚欲兴师伐萧。申与还很友好,欲将伐萧事告知还,还正与同僚谈话。申就以隐语暗示还,问还有无麦鞠,还不解其意,答:"没有"。再问"有没有山鞠穷",还仍不解,答曰:"没有。"直至讲"河鱼腹疾"还才解其意,暗示申拯救之。"河鱼腹疾"指河中之鱼,久在水内则生腹疾,暗指还在萧国会遭难,劝其避难。

(二)测智:用

三、隐向谜过渡

隐语经过发展和演变,到了战国末期,起了质的变化。隐语少了谲谏内容,带来了隐语的缄默。这时隐语已发展为"赋体隐"和"离合"两类形式。谜语正是隐语经过这两种类型的过渡转化而成的。

(一)赋体隐

赋是古代文学体裁的一种,以赋的体裁出现隐猜一物,则为赋隐。赋体隐从战国末期开始,到了汉代由自己说底改为让对方猜破,这就具备了谜的完整雏形,只是尚未定名罢了。

典型的赋体隐就是东方朔与郭舍人对隐:

郭先出隐曰:"客从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入,逾我垣墙,游戏中庭,上我殿堂。击之拍拍,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不伤。此何物也?"

东方朔不但知此何物,而且立即编了一则同底隐语回敬郭舍人:"利喙细身,昼匿出昏,嗜肉恶烟,指掌所扪。臣朔愚戆,名之曰蚊。"

赋隐的特点:

1、以文为主,或是文学化口语,便于记录,便于猜射。

2、对象是物或是事。

3、内容带有普遍性。

4、面上叙述完整一件事,用拟人来写,符合隐"以此喻彼"的原则。

(二)离合

如果说赋隐是事物谜(谜语)的过渡形式,那么文义谜(灯谜)是由离合过渡而成的。

汉字经过秦代改革以后,为增损拆拼创造了条件。以离合形式出现的隐字谜,要数"曹娥碑题隐"最为典型。

故事出在公元143年浙江上虞地方,曹娥觅父自沉江中,县令尊其为孝女,设庙立碑,故事曲折动人,碑文生动感人。中郎蔡邕夜过其地,边摸边看,读完这篇碑文,遂题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于碑阴,无人能解其意。后曹操、杨修路过此地,杨修解出此隐:"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所以后世称蔡邕为谜界宗匠,杨修为猜谜鼻祖。而"黄绢幼妇"成为谜的代辞了。后来出现了谜格,人们也就把曹娥碑的这种离合猜射法称为"离合格",又叫"曹娥格"。

离合有如下特点:

1、它是以文字为主,对象没有限制,除事物外,也可以用于人,取其字。

2、此时的离合,面上只能各自成文,还不能全文连贯成意。

四、谜字的出现

谜"字约出现在公元450年左右,是南朝宋鲍照(414-466)所创。鲍照写了"井、龟、土"三个字谜。50年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给谜下了定义:"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因此"谜"性质确定了。谜从一开始就孕育着双胎,即文义谜和事物谜。

(一)文义谜

例如"井"字谜:"二形一体,四支八头,一八五八,飞泉仰流。"

第一句用"二"字形成一个字体;第二句有四个支柱,八个头;第三句,一八指一个字八个角,五八为四十即四个十。前三句,每句皆为一个"井"字,第四句为会意。这与绝妙好辞一样,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称之为文义谜。

(二)事物谜

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谜底是筷子。

这个谜是通过事物的特征来猜射的,所以称之为事物谜。

(三)谜的特征

1、谜通过赋体隐及离合的过渡成为有定理,有规律,有完整含意的一门学科。

2、谜的对象主要是物。

3、谜以求底为目的。

4、谜包括事物谜与文义谜两类。

五、灯谜的产生

谜自战国以来经历两千多年的时间,盛行不衰,同时也不断发展和演变,到了明代分成两支,灯谜从谜语中派生出来,分支立户,自成体系。分支后的文义谜称为灯谜。为何称为灯谜呢?

自宋代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上元节,人们张灯结彩。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就在灯上粘上谜语,或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就这样灯与谜结合在一起了,至明代已相习成风。"灯谜"因此而得名。也做为专以文义为谜的一个专用名词沿用至今。初时粘谜于灯上,会有事物谜夹在其中,只是大量为文义谜而已。此后文义谜迅速发展,谜底的文字允许作音、形、义和位置的变化,遂产生了谜格。谜格产生后,灯谜与谜语的界限就更明确了。因为以文义为谜,才有产生谜格的可能。至此,灯谜就成为有体有格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了。

六、灯谜与谜语的区别

由于谜在分支以前叫做"谜语"。分支以后一支为文义谜即现在的灯谜。一支为事物谜即分支后的谜语。为了区别分支前后的谜语,在学术上,把分支后的谜语(事物谜)称为"民间谜"。"谜语"专指分支前的谜,包括灯谜和民间谜。

为了进一步区分灯谜和谜语,特举几例以便对照。

1、谜底同样是蚕

谜语作法:"一个姑娘真可爱,不吃荤腥吃树叶,成天劳动纺织线,为了别人好穿戴。"把蚕的生活习性用拟人法描写出来。

灯谜作法:"孤帆远影碧空尽。""蚕"字可分解为"天"、"虫"。"虫"象形远远的孤帆,孤帆在天的尽处,与天相接,天在上,帆(虫)在下,合为"蚕"字,但与蚕的习性、特征毫无关系。

2、谜底同样是"锁"

谜语作法:"为奴舍身看家门,丈夫出门随主人,君子见侬常退去,只怕小人怀侬身。"把锁的特征维妙维肖地描写出来。锁是看家门的,钥匙拟为丈夫,总是跟随主人外出。正人君子看见锁挂在门上,知主人不在就退回去了。而小偷窃贼却要撬锁开门。

灯谜作法:一分硬币。"锁"字可分解为小、金、贝。最小的金属货币,当然就是一分硬币了。与锁的特征毫无相关。从上两例可以看出:谜语以和谐的语调,丰富的想象,拟人的笔法来突出事物的特征,而灯谜主要从文字上着眼。

七、灯谜与外国谜的区别

外国也有谜,但也是谜语性质。例如有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谜语大意是:

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两只脚走路,晚上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谜底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力的孩子,他用两脚两手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脚走路。到了老年,临近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着拐杖作为第三只脚。这个谜也是利用人的特征来隐射的,与英语man(人)的任何一个字母无关。由此可见,中国的文义谜,外国文字无法表示。所以灯谜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

八、灯谜原理

灯谜是一门科学,有它自己的规律,要掌握灯谜的规律,就必须从认识它的基本原理入手。

灯谜自与谜语分支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由原来单从文字的离合形式发展成文义别解等多种形式。即除了用离合形式构成灯谜外,还利用汉字中一字多义的特点,将语句中的字词不做原意解释而是引出歧义(这叫做别解),从而产生谜趣。所以有"灯谜贵在别解"一说。例如:

徒呼负负 猜学校名词一 学生服

其中"徒"和"服"就是用了一字多义来产生歧义的。"徒"原意为"只是、只有",别解为"学徒、学生";"服"字原意为"服装",别解为"信服、认输"。因而谜底别解为"学生服输了"来扣合谜面。但"学生服"根本就没有学生服输的意思,所以与原义产生歧义,符合灯谜原理。有一条谜"上是一,下是一,中间也是一",猜"三"字。这就不成谜了。因为"三"字就是由三个"一"上中下构成的,与原义相同,没有别解。下面就从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谈谈灯谜的别解。

以"行"字为例:

读xíng有这几种意思:(1)表示走的有"行走"、"步行";(2)表示流通的有"推行"、"发行";(3)表示做的有"举行"、"执行";(4)表示行为的有"品行"、"行为";还表示"可以"、"能干"等,与其同音的字有"形"、"邢"、"型"等。

读háng有这几种意思:行列、排行、行业、银行等,与其同音的字有"杭"、"吭"、"航"等。

读héng有"道行",表示功夫。与其同音的字有"横"、"衡"、"恒"等。

读hàng有树"树行子",表示排成行列的树。与其同音的字有"沆"等。

由于这些基本要素的可变性,为灯谜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汉字的形变和音变也都是为达到义变的目的。下面就从形变、音变、义变三个方面分述灯谜原理。

一、义变

一个字不管它有多少释义,当它在一定条件下,只能有一种释义。例如"行"字,当它与"步"字构成"步行"时,只能是走的意思,这叫做本义;如果把步行的"行"字解释成行为的"行"或解释为"可以"、"能干"和"行业",即用非本义去解释特定的词句,这在语文上叫做歧义。灯谜就是利用这种非本义的含义进行别解的。例如:

走读 猜学科一 行为学

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品行的一种学科名,这里把表示行为的"行"别解为"行走"。因而谜底别解为"行走为了学习"扣合"走读"。如果用"步行学习"猜"走读"就不成谜了。因为答案和面意相同。再如:

固一世之雄也 猜教育名词一 操行

答案的"行"字本义是行为。这里用非本义解释成"真行"使之别解为"曹操真行"扣合。因为面是赞扬曹操有才能的一句话。

二、形变

汉字形态特征,绝大多数是由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很多的字还可以做组合上的变化,成为另一个字。还有许多字都是由会意、象形而产生的。灯谜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成谜的。

例如"明"字是由"日、月"构成,因而可以用"一月一日"猜"明"字,不过这种成谜方法太直解,不含蓄。而用"元旦"猜"明"字比较含蓄。因为元旦是一月一日。

再如:"校"字可析为"木、交"二字,用"西郊桥头"猜"校"字。因为"郊"的西部为"交","桥"字前头为"木"。这种成谜法学术上称为增损离合法。

又如:"另"字可变形为"加"字,所以用"另有变动"猜"加"字。

还可以通过想象,把汉字的某一部首,某一笔画或某一字,象形为某一物来成谜。例如:"三星桥下接儿归"猜"学"字。学上三点象形为三颗星,"冖"象形为桥,这种成谜方法,经常被谜人采用,因为它具有诗情画意,融吟诗、作画、猜谜于一体。

三、音变

根据汉字的音读变化来成谜,音读变化可分为同音字变和句读义变两种。

1、同音字变:即同音别字,利用同音字变来达到义变从而产生别解来成谜。例如:

玉洁冰心 猜唐诗人 李(里)白

把"李"字变为同音的"里"字产生义变。解释为"心里很洁白"扣合。现在这种扣合通常要加上谜格,象这种首字谐音的称为白头格。

2、句读义变:利用汉语中句读不同,含义也不同的特点来成谜。本义"应用/力学",顿读成"应用力/学",就把原意别解了。本义是"同学/好",读成"同/学好",也就产生了歧义。例如:

攻书莫畏难 学科一 应用力学

大家都以雷锋为榜样 学校用语一 同学好

综上所述,别解是灯谜的核心。通过汉字的形、音、义的变化来产生别解。这是成谜的手法之一。在具体应用时,这三种方法常常混合使用。灯谜艺术就在于"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本义出于意料范围的解释,别解不合常规,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九、灯谜规则

学习灯谜,首先要弄懂灯谜的规则。灯谜的规则可归纳为四条:底不重面,面要成文,字宜规范,事需符实。为帮助讲解,先介绍一下灯谜的组成。

一条谜至少有三个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有的还有谜格)、谜底。例如:别骄傲(猜学校用语一,秋千格)满分。"别骄傲"就是谜面,"学校用语一"是谜目,"秋千格"是谜格,"满分"是谜底。谜面好比考题,谜目是指示答案的范围,谜底显然就是答案了,谜格不过是提示谜底需要做文字上的某些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风味名点。它色白面柔,大小一致,底帮厚薄相同,一咬起来直流油,但又不感肥腻,味道十分鲜美。它为何有此特色呢?原来它在用料和制作上皆有讲究。具体是用肥瘦鲜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味精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和面时水温一般要求保持在15℃左右,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5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然后上炉,用硬气蒸5分钟即可。

然而,如此富有特色风味的地方小吃,怎么会取“狗不理”这么一个怪名称呢?

传说在清朝的时候,天津附近武清县杨村住着一个少年人,名唤高贵有,他从小性格倔犟,出了名的牛脾气,如果逆了他的性子,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任何人也不理。这一天,高贵有的牛脾气又发作了,父亲吓他不睬,母亲劝他不理,就是拧着脖子,一声不吭,母亲叹了口气,说道:“你这种牛脾气呀,真是个‘狗不理’啊!”意思是说他脾气坏得连狗也不愿搭理。“狗不理”的绰号,就这样传开了。

转眼间,高贵有长到14岁,脾气依然十分暴躁倔犟。父亲害怕他在村子里惹是生非,就托人把他带到了天津,去学点手艺,去找点事做。恰好坐落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需要小伙计,高贵有就被介绍了进去。

刘家蒸吃铺主要经营蒸食和肉包,供应那些在运河上讨生活的船工、纤夫以及小商小贩,活计十分繁重,高贵有虽然脾气坏,但从小吃惯了苦,所以干活很勤快,店里的师傅们都很喜欢他。高贵有人又十分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像,一学就会,因而店里就专门让他学做包子,由于高贵有勤奋好学,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有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有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由于高贵有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所以做出来的包子特别好吃,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由于人们喊惯了他的绰号“狗不理”,顺带也就把他做的包子称为“狗不理”包子。没想到这个特别的名称竟使得他的生意更加红火了。

高贵有生意越做越好,就越来越感到“狗不理”的绰号难听,就给自己的店铺取了个雅致的牌号,唤作“德聚号”,这个牌号虽然好听,但人们还是“狗不理”不离口。

有一天,几位外埠客商专程来品尝“狗不理”包子,一进门就问:“老板,这儿是‘狗不理’吗?”高贵有一听,立刻恼火起来,犟着脖子,粗着嗓子说道:“咱这儿有招牌,是德聚号,你们长没长眼睛?‘狗不理’在那边,要去趁早。”客商们一看,果然不是“狗不理”,转身出门去找了一圈,又转回来了,对高贵有说道:“你就是‘狗不理’呀!怎么开这种玩笑呢!”高贵有一看,这个绰号是怎么也摔不掉了,现在连外埠人也知道了,没有办法,只好任人家去叫。

就这样,“狗不理”的名号越传越广,“狗不理”包子也越来越被人们喜欢,成了中国著名的传统风味点心

展开阅读全文

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这一天同时也是佛 教 的 盂 兰 盆 节 ,盂 兰 盆 节 的由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目莲救母」的故事:

目莲是佛祖的弟子,他的母亲因为生性贪婪恶毒,死后被打入轮回中的饿鬼道,永不得超生.目莲为了解救母亲,就在农历 7/15时广造「盂兰盆会」,让地狱里的孤魂野鬼享用盆里的食物,为母亲赎罪,使母亲能够超渡.后来每到7/15这一天,佛家们就会做「盂兰盆会」,以五果供奉佛、僧,解救在阴间受苦的祖先.

展开阅读全文

复活节的由来

全文共 6195 字

+ 加入清单

耶稣之死

犹大出卖耶稣

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中,有一个加略人犹大;他去见祭司长,说:“如果我把耶稣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什么?”他们就拿了三十块银钱给他。从那时候起,犹大找机会要出卖耶稣。

和门徒同进逾越节晚餐

无酵节的第一天,门徒依照耶稣的吩咐,去安排逾越节的晚餐。傍晚,耶稣跟十二个门徒坐席。在用饭的时候,耶稣说:“我告诉你们,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门徒都非常的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主啊,不是我吧?”耶稣回答:“跟我在一起在碟子里蘸饼吃的那个人要出卖我。正如经上所记的:人子要受害,可是那出卖人子的人有祸了!他没有出生倒好!”连出卖耶稣的犹大也心虚地开口问:“老师,不是我吧?”耶稣说:“你自己说了。”

最后的晚餐

他们吃饭的时候,耶稣拿起了饼来,先献上感恩的祷告,然后掰开,分给门徒,说:“你们拿来吃;这是我的身体。”接着,他有拿起了杯,向上帝感谢后,递给门徒,说:“你们都喝吧!这是我的血,是印证上帝跟人立约的血,为了使许多人的罪得到赦免而流的。我告诉你们,我绝不再喝这酒,直到我跟你们在我父亲的国度里喝新酒的那一天。”他们唱了一首诗后,就出来往橄榄山去。

预言彼得不认他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都要离弃我,因为经上说:‘上帝要击杀牧人,羊群就分散了。’但是我复活以后,要比你们先到加利利去。”彼得说:“即使别人都离弃你,我绝不离弃你!”耶稣对彼得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两次以前,你会三次不认我。”彼得用更坚决的口气说:“即使我必须跟你同死,我也不会不认你!”其他门徒也都这么说。

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

耶稣和门徒来到一处叫客西马尼的地方,他对门徒说:“你们在这里做,我去那边祷告。”于是他带着彼得、雅各、约翰一起去。耶稣开始忧愁难过,对他们说:“我的心非常忧伤,几乎要死。”

耶稣稍微往前走,俯伏在地上,祈求上帝说,若是可以,不要是他经历这个痛苦。他祷告说:“我的父亲哪,若是可以,求你不要让我喝这苦杯吧!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第二次耶稣再去祷告:“父亲哪,若是这苦杯不能离开我,一定要我喝下,就愿你的旨意成全吧!”

耶稣第三次的祷告,所说的跟先前的一样。然后他回到门徒那里,说:“你们还在睡觉、还在休息么?看哪,人子被卖在罪人手中的时候到了。起来,我们走吧!看哪,那出卖我的人来了!”

耶稣被捕

耶稣还在说话的时候,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来了。有一大群人带着刀棒跟他一起来;他们是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派来的。那出卖耶稣的人先给他们一个暗号,说:“我去吻谁,那人就是你们所要的人,你们就抓他。”

犹大一到,立刻走到耶稣跟前,说:“老师,你好。”然后吻了他。于是那些人上前抓竹耶稣,把他绑起来。彼得拔出刀来,向大祭司的奴 仆砍去,把他的一只耳朵削掉。耶稣对彼得说:“把刀收起来,因为凡是动刀的,必在刀下丧命。难道你不知道我可以向我父亲求援,而他会立刻调来十二营多的天使么?”

这时候,所有的门徒都因害怕而离弃耶稣逃跑了。

在议会受审

那些抓了耶稣的人把耶稣带到大祭司该亚法的官邸去。彼得远远的跟着耶稣,跟进了院子里,跟警卫坐在一起。祭司长和全议会都设法找假证据要控告耶稣,要置他于死地;虽然有很多人诬告他,但都拿不出证据来。最后,有两个人上前指称:“这个人说过,‘我能够拆毁上帝的圣殿,三天又把它重建起来。’”

大祭司站起来,问耶稣:“这些人对你的控告,你没有什么要答辩的么?”耶稣默不作声。大祭司再一次问他说:“我指着永生上帝的名命令你发誓并且告诉我们,你是不是基督、上帝的儿子?”

耶稣回答:“我是!我告诉你们,以后你们都要看见人子坐在全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大祭司一听见这话,就撕裂了自己的衣服,说:“他侮辱了上帝!我们再也不需要证人了。你们都听见他侮辱了上帝;你们认为该怎么办呢?”

众人都回答:“他该死!”有些人吐口水在他脸上,又用拳头打他。那些打他耳光的人,还戏噱地说:“基督啊!你是个先知。说说看,是谁打你?”

彼得不认耶稣

彼得在外面的院子里坐着;有大祭司的一个婢女走过来,认出了彼得,对他说:“你跟那加利利人耶稣是一伙的。”

彼得在大家面前否认了。他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然后走出去,到了原子的门口,又有一个婢女看见了他,向站在那里的人说:“这个人跟拿撒勒的耶稣是同伙的。”

彼得再次否认,发誓说:“我根本不认识那个人!”

过了一会儿,旁边站着的人上来,对彼得说:“你跟他们的确是一伙的,听你的口音就知道。”

彼得再一次赌咒说:“我不认识那个人。如果我说的不是实话,上帝就惩罚我!”

就在这时候,鸡叫了。彼得这时才想起耶稣在被卖前,曾对他说:“鸡叫以前,你会三次不认我。”彼得走出院子,忍不住痛苦起来。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清早,所有的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长老商议,要处死耶稣。他们把耶稣绑起来,解交给罗马总督彼拉多。耶稣站在彼拉多面前,总督问他:“你是犹太人的王么?”耶稣回答:“这是你说的。”祭司长和长老对他的控告,他一概不回答。于是彼拉多对他说:“你没听见他们控告你么?”耶稣仍然一句话也不回答,是彼拉多感到非常诧异。

被判死刑

每逢逾越节,总督照惯例会为群众释放一个囚犯。那时,刚好有一个囚犯叫巴拉巴,彼拉多问聚集的群众:“你们要我为你们释放哪一个呢?是巴拉巴,还是那称为基督的耶稣?”祭司长和长老挑唆民众,他们就要求彼拉多释放巴拉巴,把耶稣处死,并且喊着:“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问:“他到底做了什么坏事?”群众却更大声地喊叫:“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看这情形,知道再说也没有用,反而可能激起群众暴动,为了讨好群众,就将巴拉巴释放,又命令把耶稣鞭打了,然后交给人去钉十字架。

兵丁戏弄耶稣

彼拉多的士兵把耶稣带进总督府;他们剥下耶稣的衣服,给他穿上一件深红色的袍子,又用荆棘编了一顶华冠给他戴上,拿一跟藤条放在他的右手,然后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犹太人的王万岁!”他们又向他吐口水,拿藤条打他的头。他们戏弄完了,把他身上的袍子剥下,再给他穿上自己的衣服,然后带他出去钉十字架。

他们出来的时候,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就强迫他背耶稣的十字架。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骷髅地”。他们拿了搀着苦胆的酒给耶稣喝,耶稣却不肯喝。

耶稣被钉十字架

于是,他们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抽签分了他的衣服。他们在他头上安放着一面罪状牌,牌上写着:“犹太人的王耶稣。”他们又同时把两个凶犯一同处死,一个钉在他右边,一个钉在他左边。

从那里经过的人侮辱耶稣,摇着头,说:“你这想拆毁圣殿、三天把它重建起来的!你若是上帝的儿子,救救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

祭司长和长老们也同样地讥笑他,说:“他救了别人,倒不能救自己!他不是以色列的王么?要是他现在从十字架下来,我们就会信他!他 信靠上帝,自称为上帝的儿子;好吧,现在让我们看看上帝要不要来救他!”

连两个跟他同钉十字架的囚犯,有一个也开口侮辱他说:“你不是基督么?救救你自己,也救救我们吧!”另外一个却责备那个囚犯说:“我们同样受刑,你就不怕上帝么?我们受刑是活该;我们所受的,不正式我们该得的报应么?但是他并没有做过一件坏事。”他并且对耶稣说:“耶稣啊,你作王临到的时候,求你记得我!”耶稣对他说:“我告诉你,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乐园里。”

耶稣的死

中午的时候,黑暗笼罩大地,约有三小时之久。到了下午三点左右,耶稣大声呼喊:“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意思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什么离弃我?”

旁边站着的人,有些听见了,说:“他在呼唤以利亚呢!”其中有一个人立刻跑过去,拿一快海绵,浸在酸酒里,然后绑在藤条上,要让他喝。其他的人说:“我们等着,看以利亚会不会来救他!”

耶稣又大喊一声“成了!”便垂下头来,断气而死。

这时候,悬挂在圣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成两半。大地震动,岩石崩裂,坟墓也被震开了。看守耶稣的军官和士兵看见了地震和所发生的一切事,都非常害怕,说:“他真的是上帝的儿子!”

肋旁被刺

那天是愉悦节的前夕,犹太人为要避免安息日有尸首留在十字架上,就去要求彼拉多叫人打断受刑者的腿,为确定受刑者已经死亡,然后才把尸骨取下来。士兵奉命去,把跟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两个强盗的腿打断,当他们走近耶稣是,看见他已经死了,就没有打他的腿;但是,有一个士兵用枪刺他的肋旁,立刻有血和水流出来。这事应验了圣经上所说的话:“他的骨头连一根也不折断。”另外有一段经文说:“他们要仰望自己用枪刺的人。”

耶稣的安葬

傍晚的时候,有一个亚利马太的财主来了;他名叫约瑟,也是耶稣的门徒。他去见彼拉多,要求收敛耶稣的遗体;彼拉多就吩咐把耶稣的遗体交给他。约瑟领了遗体,就用干净的麻纱把它包裹起来,安放在他原本为自己预备的墓穴里,这墓穴是他最近才从岩石凿成的。他又把一块大石头滚过来,堵住墓门,然后才离开。

坟墓的守卫

第二天,就是星期六的早晨,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一起去见彼拉多,说;“大人,我们记得那个骗子还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三天后我要复活。’所以,请你下令严密守护坟墓,一直到第三天,他的门徒就不能把他偷走,然后去告诉人家:‘他从死里复活了。’这样的谎言要比先前的更糟!”

彼拉多对他们说:“你们带着守卫去,尽你们所能,好好地把守坟墓!”于是他们去了,在石头上加封,封住墓口,并留下守卫把守。

第一个复活节

耶稣复活

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并被埋葬。安息日一过,抹大拉的马利亚、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和撒罗米买了香料,要去抹耶稣的遗体。星期天一清早,太阳刚出来,她们就往坟地去。在路上,她们就在心里盘算着;“有谁能帮我们把墓门口的石头滚开呢?”忽然有强烈的地震,主的天使从天上降下来,把石头滚开,坐在上面。他的容貌像闪电,他的衣服像雪一样白。守卫们惊吓得浑身发抖,像死人一般。

那天使向使女门说:“不要害怕,我知道你们要找那被钉十字架的耶稣。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他已经复活了。你们过来,看安放他的地方。你们赶快去告诉他的门徒:‘他已经从死里复活了,他要比你们先到加利利去;在那里,你们会见到他!’要记住我告诉你们的这些话。”妇女们就急忙离开了坟地,又惊讶又极欢喜,跑去告诉他的门徒。

忽然,耶稣在路上出现,对她们说:“愿你们平安!”它们上前,抱住他的脚拜他。耶稣对她们说:“不要害怕,去告诉我的兄弟,叫他们到加利利去;在那里,他们会见到我。”抹大拉的马利亚去告诉那些跟从耶稣的人,他们正在悲伤哭泣。他们听见耶稣复活和马利亚已经看见了他的这些报告,以为这些妇女胡说八道,不相信他们的话。彼得却起来,跑到坟地去,俯身探视墓穴,只看见那块麻纱,没有别的。于是他回去,对所发生的事非常惊奇。

向两个门徒显现

同一天,门徒中有两个人要到一个村子去。这村子名叫以马忤斯,离耶路撒冷约十一公里。他们沿路谈论所发生的一切事。正谈论的时候,耶稣亲自走近他们,跟他们一起走;他们看见他,却不认得他。耶稣问他们:“你们一边走,一边谈论些什么呢?”他们就站住,满面愁容。其中一个名叫革流巴的,问耶稣:“难道你是耶路撒冷居民中,唯一不知道这几天在那边发生了什么事的人么?”

耶稣问:“什么事呢?”他们回答:“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事啊!他是个先知,在上帝和众人面前,说话和做事都有力量;我们的祭司长和首领竟把他解去判了死刑,钉在十字架上。我们原来盼望他就是要来拯救以色列的那一位!不但如此,这事已经发生三天了。我们当中有几位妇女很使我们惊奇,她们一早到墓穴那里,却没有看见他的遗体。她们回来对我们说,他们看见了天使而天使告诉她们耶稣已经复活了。我们当中有人到墓穴去看,发现一切都跟妇女所说的一样,可是没有看见他。”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对先知所说的哈会觉得那样的难信呢?基督不是一定要经历这一切才进入荣耀吗?”说完后,就根据摩西和先知所写的,开始向他们解释圣经上关于自己的一切记载。

他们走近了所要去的村子,耶稣似乎还要继续赶路,他们却挽留他说:“太阳已经下山,天就黑了,请跟我们住下吧!”耶稣就进去,跟他们住下。当他们坐下来吃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向上帝感谢了,然后掰开饼,递给他们。他们的眼睛忽然开了,这才认出他来;但是耶稣忽然不见了。他们彼此说:“他在路上跟我们说话,给我们解释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不是像火一样地燃烧着么?”他们立刻动身,回耶路撒冷去。在那里,他们看见十一个门徒和另外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正在说:“主真的复活了;他已经显现给西门看了!”那两个人也把路上所遇见的,和他们怎样在主掰饼的时候认出他来的经过,告诉了大家。

耶稣第一次向门徒显现

他们正在讲这些事,忽然,主亲自站在他们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他们惊惶战栗,以为见到了鬼。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烦扰呢?为什么心里疑惑呢?看看我的手和脚!是我,不是别人!摸一摸我,你们就知道,鬼没有肉,没有骨;你们看,我是有的。”

他这样说着,把手和脚给他们看。他们还不敢相信,却是惊喜交集。他问他们:“你们这里有时什么吃的没有?”他们几拿一片烤鱼给他。他接过来,在他们面前吃了。然后耶稣对他们说:“这一切事就是从前我跟你们一起的时候告诉过你们的:摩西的法律、先知的书,和诗篇所叙述关于我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实现。”

于是他放开他们的心智,使他们明白圣经的话,又对他们说:“圣经记载:基督要受害,第三天从死里复活。你们要奉他的名,把悔改和赦罪的信息,从耶路撒冷开始,传遍万过。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人。我要亲自把我父亲所应许的赐给你们;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那从上面来的能力临到你们。”

耶稣第二次向门徒显现

当耶稣显现时,十二门徒中之一的多马没有和他们在一起。所以其他的门徒将已经看见了主的事告诉多马。多马对他们说;“除非我亲眼看见他手上的钉痕,并用我的指头摸那钉痕,用我的手摸他的肋旁,我决丢不信。”

一星期后,门徒又在屋子里聚集,多马也跟他们在一起。门关着,可是耶稣忽然显现,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然后他对多马说:“把你的指头放在这里,看看我的手吧;再伸出你的手,摸摸我的肋旁吧。不要疑惑,只要信!”多马说:“我的主,我的上帝!”耶稣说:“你因为看见了我才信么?那些没有看见而信的是多么有福啊!”

耶稣第三次向门徒显现

这些事以后,耶稣再一次在提比哩亚湖边向门徒显现。这次显现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西门彼得、多马,拿但业、约翰、雅各,和另外两个门徒都在一起。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大家说:“我们跟你一道去。”于是他们出去,上了船;可能整夜没有捕到什么。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耶稣站在水边,可是门徒不知道他就是耶稣。耶稣对他们说:“朋友,你们捕到了鱼没有?”他们回答:“没有。”耶稣说:“把网撒向船的右边,那边有鱼。”他们就撒网下去,可是拉不上来,因为网着了太多的鱼。

耶稣所钟爱的那个门徒对彼得说:“是主!”西门彼得一听说是主,连忙拿一件外衣披在身上,跳进水里。其余的门徒摇着小船靠岸,把一整网的鱼拖了上来。当时他们离岸不远,约有一百公尺的距离。他们上了岸,看见一堆炭火,上面有鱼和饼。耶稣对他们说:“把你们刚打的鱼拿几条来。”

西门彼得到船上去,把网拖到岸上;网里都是大鱼,一共有一百五十三条。虽然有这么多鱼,网却没有破。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来吃早饭吧。”没有一个门徒敢问他:“你是谁?”因为他们都知道他是主。耶稣就走过去,拿饼分给他们,也照样把鱼分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万圣节的由来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人们认为恶灵(evil spirits)会在每年10月31日的夜晚重返人间。为了驱逐恶灵,他们会将房子里的炉火和烛台(candles)熄灭(extinguish),将房子弄得很荒凉(inhospitable),好像没人居住一样,这样恶灵就不会进屋去。他们也会故意穿得很邋遢(sloppily dressed),看起来很丑,这样恶灵就不愿意接近他们了。另外,他们还知道恶灵害怕噪音,于是他们穿着奇形怪状的服装(costume)上街游行(parade)。这就是万圣节由来(origin)。

万圣节像今天这样有趣,是因为异教徒没有听从教会。他们在万圣节继续沿用许多缩温节的仪式,有些仪式现在仍然存在。

例如,“不给糖就捣蛋“这个习俗,来源于异教徒相信鬼魂会在每年降临人间的时候给活着的人制造麻烦。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恶灵伤害,人们穿上看起来像鬼的衣服,并且准备面包、鸡蛋、苹果等食物当供品以求好运。人们戴着面具,穿着迷惑鬼魂的鬼服,挨家挨户收供品。慷慨的人点起灯火,受到良好祝愿,但吝啬的人却受到威胁。

这个习俗延续至今,成千上万的儿童穿戴起来,逐户敲门要求款待。然而大多数现代人并不怕鬼,在万圣节,当小气的人看见有人拿着“家伙“经过,并朝小气的人的家里丢鸡蛋的时候,不免会有些提心吊胆。

展开阅读全文

感恩节的由来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在社会生活中缺少不了感恩,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在此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感恩节来历作文300字:感恩节的由来的文章,供广大家查阅!!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节日作文大全

感恩节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时被称为清教徒,因为他们对英国教会的宗教改革不彻底感到不满,以及英王及英国教会对他们的政治镇压和宗教迫害,所以这些清教徒脱离英国教会,远走荷兰,后来决定迁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

1962年9月,“五月花号”轮船载着102名清教徒及其家属离开英国驶向北美大陆,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在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登陆上岸,从此定居下来。第一个冬天,由于食物不足、天气寒冷、传染病肆虐和过度劳累,这批清教徒一下子死去了一半以上。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部落酋长马萨索德带领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了清教徒谷物种子,并教他们打猎、种植庄稼、捕鱼等。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清教徒们当年获得了大丰收。首任总督威廉·布莱德福为此建议设立一个节日,庆祝丰收,感谢上帝的恩赐。同时,还想借此节日加强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和睦关系。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们和马萨索德带来的90名印第安人欢聚一堂,庆祝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男性清教徒外出打猎、捕捉火鸡,女人们则在家里用玉米、南瓜、红薯和果子等做成美味佳肴。就这样,白人和印第安人围着篝火,边吃边聊,还载歌载舞,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万圣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万圣节(HALLOWEEN)是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塞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是西方传统节日。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榶果。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不列颠群岛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现在,一些亚洲国家的年轻一辈,也开始倾向于过“洋节”,到了万圣节前夕,一些大型外资超市都会摆出专柜卖万圣节的玩具,小商贩也会出售一些跟万圣节相关的玩偶或模型,吸引了年轻人的眼光。

展开阅读全文

冬至吃羊肉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把冬至称为“过小年”。对于农民来说,冬至开始了,也就有忙不完的农活了。相传在冬至这一天耕田,就可以把草根永远地除掉,于是,这一天又叫“草王会”。

据说,那一天,拜师傅、拜尊长,讨得一年的福财、一年的安康。师傅、尊长这时也尽拣好词儿送出口,让说的听的,心里都暖融融,这叫“贺冬至”;同僚之间相互拜贺,预祝来年有个好运气,平时的勾心斗角,一切的恩怨情仇都抛开去,这叫“拜冬至”;有的地方在这一天甚至出动全家,到野外去扫墓,仪式大约和清明差不多,这叫“上冬坟”。

周围同姓的人家多了,还要举行“冬至会”,就是一大家族的人共同祭祖先。

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就在这一天宰猪腌肉。我们这儿有句俗语:“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走。”因此,有钱人家都在这一天腌腊肉、灌香肠,准备过年的年货。谁都明白:冬至这天腌的肉,不腐坏,不流油,放的时间久。

这些活儿忙完了,还要到田地里采一些桑叶,拿回家,不能晒太阳,不能用火烤,让它自然阴干,这就是“冬桑叶”。可以用做中药,有祛风的药效;或者将采回的桑叶蒸9次,再露9次,以后才能配做药引子。

每到冬至,村庄早已笼罩在淡淡的薄雾中了,人影悠悠,淌向各自的住房,将那一副好心情带回家去,晚上还要和一家人吃狗肉呢!这习俗听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冬至吃狗肉从此就在民间传开来,不仅吃狗肉,还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品,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到后来,又狗肉就慢慢转变成了羊肉,最好是再配上祛风防寒的中药。于是,冬至吃羊肉汤的习俗在四川地区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介绍春节由来作文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同时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

春节还有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使这一沿续了几百年的习俗成为历史。

春节还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3天。春节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春节的由来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改弦更张的成语故事由来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改弦更张

【拼音】: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解释】: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见于《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又见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下面故事从《汉书》。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叫董仲舒,广州(今河北枣强东)人。他学习非常用功,整天埋头在书房里学习,书房附近的园圃,两三年都顾不上看一看。后来,他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

当时,汉武帝刘彻举贤良文学之士,请他们对施政方针提出建议。董仲舒说:汉朝继秦而立,秦朝的旧制度都不适用了。好比琴上的弦已经陈旧不堪,没法使音调和谐了,必须把它解下来,更换新弦,然后才可弹奏。政策制度也是如此。行不通了,就要改革,然后才能把事情办好。应当更换琴弦而不换,就是第一流的音乐家也弹不出优美的音调来;应当改革而不改,就是最贤明的政治家也不能创造令人满意的政绩。

董仲舒还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即《礼》《乐》、《诗》、《书》、《易》、《春秋》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些,都为汉武帝所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改弦更张”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变更方针、计划或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贴春联的由来英文

全文共 1733 字

+ 加入清单

spring couplets, a chinese new year decoration,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as new year. their beginnings go back as far as the origins of new years festivities.

春联,是中国新年的装饰,没有春联,春节就不完整。春联的来历就要说到新年的来历

according to legends in the chinas ancient past there was a monster known as nian who often came down from the mountains to eat livestock and locals. it was discovered that he was afraid of the color red and so red paper was placed around doors and windows of houses and poems for good luck were added to them. the houses with the red paper were avoided by the monster, so its inhabitants were spared. the tradition has continued until today.

根据中国古代历史传说中记载,有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从山上到村子里吃牲畜。后来人们发现这个怪物怕洪泽,所以就在门上,窗户上贴红纸,红纸上面还写一些增加转运的诗。这样,怪兽害怕贴满红纸的屋子,所以这个风俗被流传了下来,一直直到今天。

couplets are traditionally painted with black ink on two pieces of red paper which is then hung on either side of a door.

对联传统的来讲是用黑墨在两张红纸上写字,然后贴在门的两侧。

one half is hung on either side. there is an extra piece of paper painted with words of prosperity hung above the door frame. traditionally the couplets are poems consisting of two lines of either four or five characters. they are painted from top to bottom, right to left.

一边贴张。另外还有一个横批写着意味繁荣之意之字贴在门框的上方。传统的对联,上联合下联是4个或5个字,是一对诗。写对联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different couplets have different themes. for farmers the couplets are meant to bring bounty to them, whereas businessmens couplets are meant to bring money. traditionally scholars would paint couplets and give them to their friends, relatives, and the public. many people choose to create their own couplets. many times door god or the character "fu"is added to doors along with the couplets.

不同的对联有不同的主题。比如,给农民的对联是带来好收成,商人挣跟多钱。传统学者会自己写对联赠予朋友或亲人。许多人会自己设计属于自己的对联。门神和福字一般都是和对联配套的贴在门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复活节英文由来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easter is a religious holiday that commemorates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christ three days after his death by crucifixion some 2,000 years ago. for christians, easter is a day of religious services and the gathering of family.

the genesis of easter was rooted in pagan gods that were worshiped prior to canadas existence; but for canada, easter began and continues to be celebrated as a christian event.

in many churches easter is preceded by a season of prayer, abstinence, and fasting called lent. this is observed in memory of the 40 days fast of christ in the desert. in eastern orthodox churches lent is 50 days. in western christendom lent is observed for six weeks and four days.

展开阅读全文

◆国际护士节的由来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这是为了纪念近代护理学科创始人南丁格尔(1820~1910)而设立的。在1852年到1856年间,沙皇俄国与土耳其之间发生在克里米亚的战争十分残酷,双方伤亡惨重,大量的伤病员无人照顾。当时。英国有一位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女士名叫南丁格尔,她自愿组织战地救护队,率领38名女救护队员负责伤病员的护理,在她的领导下,建立了医院管理制度,提高了护理质量,使伤病员死亡率迅速下降。1860年,她又在英国的圣多马医院办起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为推动世界各国护理工作和发展护士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学家护士教育的创始人,弘扬南丁格尔对病患如同“老人的儿女,同志的手足,孩子的妈妈”的献身精神,国际上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展开阅读全文

除夕的由来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在年关将近时,大家还会提前做好晚饭,躲在家里吃“年夜饭”,并且还要在吃饭前供祭先祖,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人们便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避免怪兽再次来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