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石窟

石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石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石窟问题。

分享

浏览

5636

作文

112

洛阳龙门石窟作文

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爸爸去了白马寺后,随后就乘53路公交车到了离洛阳市区南12公里的龙门石窟。这里两山对峙,满山翠柏,长桥飞架,清泉绿水,伊水从其间北去,形成了一座天然门闕。秦大将白起战韩魏联军的“伊闕大战”,就发生在这里。隋朝建都洛阳,宫南门正对伊闕,因皇帝都自喻“真龙天子”,从而开始把“伊闕”改称“龙门。”

据资料记载:龙门石窟现存洞窟两千四百三十五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題记共八百余块。此外,龙门石窟还保存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建筑和书法等方面的实际资料,是人们公认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岗石窟被称为我国的三大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火烧洞、莲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罗僧龕、千手千眼观音龕等等、等等。在众多佛窟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壮观、体态最大、型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露天石刻奉先寺。奉先寺的主尊佛像为卢舍那,听讲解员说:大佛高1714厘米,头部400厘米,仅耳朵就长达190厘米,比一个人还要高出一截。在佛经中,卢舍那的含意是“诸恶皆除,众德悉备,净色遍照法界”,是佛在显示美德时那种理想的化身。卢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双目向下俯视,默默传导着他的安祥与慈爱。卢舍那全身着衣的雕刻,只是随衣挂线,仅寥寥数笔,显得朴实无华,洗炼流畅。我仰望着大佛,他面容饱满,眉目修长,身披轻纱,一双睿智的双目向胸下俯视,似乎在向人们传送着慈爱和安祥。我对的我们祖先竟能开创出这么高大、这么精美的大佛,实实令人啧啧称奇。但令人可惜的是,这样一尊庄严、朴素、美丽的大佛小臂以下,几乎崩塌殆尽。尽管如此,可在人们的眼里,依然泯灭不了卢舍那的美貌。反而让人更感到了美的联想,所以大佛卢舍那在世界的东方,永远是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

在奉先寺,卢舍那是主尊佛,他的左侧是她的大弟子迦叶。迦叶的刻石造像高1030厘米,立于履莲束腰台上。现在的迦叶像已经十分残破,但从残存的面部依稀可见他饱经沧桑的神韵。

主尊佛卢舍那的右側,是释加牟尼一位最小的弟子阿难。阿难刻像高1030厘米,赤着双足,立于束腰台上。阿难出家时只有十几岁,是个小王子,养尊处优。出家后,尽管经过磨炼,还是摆脱不掉少年的稚气。他头光圆,面颊丰满,眉目疏朗,睿智中依然透出着几分稚朴与憨厚,让人看了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奉先寺的佛像中,阿难的刻像算是保存得完好的了。除了他的双手残破外,其神态、外貌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在正面三尊佛像的两側,还有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侍从待立。他们的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俯视,雕刻精美细致。

除此而外,奉先寺的左右两厢,各是一天王一力士,都是佛的护法神,雕刻的手法上同样独具匠心。天王头束髻,戴宝冠,身披甲,面目威严,形象显露出一个“武”字,力士凶悍怒目,令人望而生畏。这里的菩萨端庄、文雅,天王力士的威风凛凛,全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演义的淋漓尽致。

游览完了龙门石窟西区,过了漫水桥,又看了东区的擂鼓台南洞,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千手千眼观音佛龛,香山寺和白园等景点后,我站在高处,俯视着龙景区的翠柏遍山与伊河北水相映,宛如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圈,我感到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太伟大了。它使我们详细了解了各个方面的历史,为我们这些后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当我了解到龙门石窟的文物,遭到美、英、日、法、德等国的文物盗窃者,在我国的民族败类的协助下成功的盗窃到世界各地,被他们私人收藏或陈列在他们的国家博物馆里时,多么希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早日回到自己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云冈石窟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爸妈又去了山西省太原市的云冈石窟,一路上导游对我们说:“我国有三大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还有我们要去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它被评为世界遗产之一。”我们都很好奇,好希望快点看到。

下车以后我就看见了山边有很多窑洞,导游说:“这个不是窑洞,而是云冈石窟,”导游带着我们去了第5座石窟,她边走边说:“这些石窟是依山开凿的,坐北朝南,从东到西一共开凿了45个洞窟,附属的有207个小石窟,佛像一共有510000多个,佛像最高的有17米,最小的有2厘米,这些石窟是北魏时期建的,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啦!”

第5座石窟佛像就是最高的17米的,听说是释迦牟尼佛(其实我也不懂),是佛教的创始人,我抬起头来,一看惊呆了,好大好高呀,只有抬头才能看到,他是盘坐着,很慈祥,笑容好好看,他的左右手下面还立着两个佛,专门托着他的手,身上衣服的颜色1千年来还是很鲜艳,真是状观!导游说:“他的鼻子长2米,”我心里想:“哇,好夸张呀!”

我们又来到第6个石窟,里面密密麻麻雕刻着是释迦牟尼佛传奇的一生,从出生到长大-离家-成道-成佛的过程,每一幅图画很象真的一样,我心里想以前的人真是历害!

我们又去参观了第7、8、9、10等十几石窟,觉得以前的工匠真是艺术高手,能雕出这么精细的佛像,真是历害呀!最后我依依不舍的走了,我想等我长大以后我还会再来看看的。

展开阅读全文

云冈石窟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座北魏王朝时所建的一座座佛像,至今依旧存在。下面请跟随我来看看这古老的历史文物。

云冈石窟屹立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据导游介绍,北魏王朝的皇帝曾在山西一带游玩。这位皇帝非常尊崇佛教,他见山西这里风光秀丽,突发奇想,想在这儿建几座石头山,再在石头山里雕刻些佛像。于是,他请了一批能工巧匠在大同建造了这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佛像大大小小数量万千,让你数也数不到头。最壮观的要数“佛祖洞”了。里面有一尊盘腿而坐的释迦摩尼佛祖雕像,高约十七米。佛祖像的头部镀了一层金色,散发着道道金光;佛祖的眼睛闪亮闪亮的,双耳垂肩,面带微笑。佛祖周围簇拥着十八罗汉,场面好生壮观。导游介绍说,当年日本鬼子占领了山西,看到这多精美绝伦的雕像,便想窃取。但由于雕像体型较大,又过于沉重,所以只能将雕像头部锯断,盗走头像。当鬼子看到释迦摩尼佛祖的头像时,却发现这尊头像约有五米高,而且这尊佛像相当沉重,想抢也抢不下来,所以鬼子只好望而兴叹地走了。

我想为您介绍的另一尊佛像是文殊菩萨雕像,他高约十六米,站立在石头上,双手捧着水晶瓶,面带笑容地时刻告诫人们要行善积德。

云冈石窟的佛像和历史说也说不完,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的话,那么,请去云冈石窟参观吧。

展开阅读全文

龙门石窟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欢迎来到龙门石窟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钟梓健,大家也可以叫我小健,祝愿大家在我的带领下,可以玩得开心,游得愉快。

龙门石窟始建于东魏,后来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也断断续续刻凿了400年之久,其中唐代占其60%,北魏占30%,其余几朝只有10%,里面现存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要得到这个成果,花费了不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关于龙门石窟,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呢:从前有一个勤劳的孩子上山牧羊时,常听到地下传来“开不开”的声音,孩子把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大叫:“开”!话音未定,只见山崩地裂,龙门山裂开了,出现了无数山洞,而里头到处是佛像,从此,龙门石窟便闻名中外,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千里迁迁的赶来,游赏这里。

说到龙门石窟,就不得不提到莲花洞。莲花洞以顶部的浮雕有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大家不防去看一看,请大家在游览时注意保护环境,时时劳记留影不留垃圾。

出了莲花洞,我们就来到古阳洞前,古阳洞高1120厘米,宽727厘米,深1183厘米,内有佛龛1000余个,硬刻题记800多品,是这里开凿最早,年代延续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是拍照绝佳圣地。

关于龙门石窟,我就先介绍道这里,大家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两个小时后莲花洞口集合,我带了照相机,有需要的旅客也可以叫我,再次祝大家旅行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游洛阳龙门石窟

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爸爸去了白马寺后,随后就乘53路公交车到了离洛阳市区南12公里的龙门石窟。这里两山对峙,满山翠柏,长桥飞架,清泉绿水,伊水从其间北去,形成了一座天然门阙。秦大将白起战韩魏联军的“伊阙大战”,就发生在这里。隋朝建都洛阳,宫南门正对伊阙,因皇帝都自喻“真龙天子”,从而开始把“伊阙”改称“龙门。”

据资料记载:龙门石窟现存洞窟两千四百三十五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共八百余块。此外,龙门石窟还保存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建筑和书法等方面的实际资料,是人们公认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岗石窟被称为我国的三大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火烧洞、莲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罗僧龛、千手千眼观音龛等等、等等。在众多佛窟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壮观、体态最大、型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露天石刻奉先寺。奉先寺的主尊佛像为卢舍那,听讲解员说:大佛高1714厘米,头部400厘米,仅耳朵就长达190厘米,比一个人还要高出一截。在佛经中,卢舍那的含意是“诸恶皆除,众德悉备,净色遍照法界”,是佛在显示美德时那种理想的化身。卢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双目向下俯视,默默传导着他的安祥与慈爱。卢舍那全身着衣的雕刻,只是随衣挂线,仅寥寥数笔,显得朴实无华,洗炼流畅。我仰望着大佛,他面容饱满,眉目修长,身披轻纱,一双睿智的双目向胸下俯视,似乎在向人们传送着慈爱和安祥。我对的我们祖先竟能开创出这么高大、这么精美的大佛,实实令人啧啧称奇。但令人可惜的是,这样一尊庄严、朴素、美丽的大佛小臂以下,几乎崩塌殆尽。尽管如此,可在人们的眼里,依然泯灭不了卢舍那的美貌。反而让人更感到了美的联想,所以大佛卢舍那在世界的东方,永远是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

在奉先寺,卢舍那是主尊佛,他的左侧是她的大弟子迦叶。迦叶的刻石造像高1030厘米,立于履莲束腰台上。现在的迦叶像已经十分残破,但从残存的面部依稀可见他饱经沧桑的神韵。

主尊佛卢舍那的右侧,是释加牟尼一位最小的弟子阿难。阿难刻像高1030厘米,赤着双足,立于束腰台上。阿难出家时只有十几岁,是个小王子,养尊处优。出家后,尽管经过磨炼,还是摆脱不掉少年的稚气。他头光圆,面颊丰满,眉目疏朗,睿智中依然透出着几分稚朴与憨厚,让人看了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奉先寺的佛像中,阿难的刻像算是保存得完好的了。除了他的双手残破外,其神态、外貌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在正面三尊佛像的两侧,还有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侍从待立。他们的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俯视,雕刻精美细致。

除此而外,奉先寺的左右两厢,各是一天王一力士,都是佛的护法神,雕刻的手法上同样独具匠心。天王头束髻,戴宝冠,身披甲,面目威严,形象显露出一个“武”字,力士凶悍怒目,令人望而生畏。这里的菩萨端庄、文雅,天王力士的威风凛凛,全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演义的淋漓尽致。

游览完了龙门石窟西区,过了漫水桥,又看了东区的擂鼓台南洞,擂鼓台中洞,擂鼓台北洞,千手千眼观音佛龛,香山寺和白园等景点后,我站在高处,俯视着龙景区的翠柏遍山与伊河北水相映,宛如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圈,我感到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太伟大了。它使我们详细了解了各个方面的历史,为我们这些后代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当我了解到龙门石窟的文物,遭到美、英、日、法、德等国的文物盗窃者,在我国的民族败类的协助下成功的盗窃到世界各地,被他们私人收藏或陈列在他们的国家博物馆里时,多么希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早日回到自己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龙门石窟的洛阳龙门石窟966字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和妈妈再次坐上了去洛阳的火车。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是洛阳龙门石窟

买了门票,我和妈妈就跟在一个大的旅游团后面,详听导游的介绍。我偷眼一瞧,旅游团里的外国人还真不少,黄发碧眼,又高又白,一路上唔里哇啦说个不停,妈妈鼓励我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一下,尽管他们很友善,还冲着我笑,可是我说出来的“hello”,还只是我一个人能听见。我说,妈妈,赶紧听导游介绍吧。

洛阳龙门石窟距市区13公里,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两边龙门山,香山相对而立,伊水中流,远望就像天然的门阙一样,故为“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正对伊阙,古代天子又多以真龙天子自居,故称龙门。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 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XX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好家伙,原来已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我说这么多外国人来参观呢。

一路走来,过宾阳三洞,万佛洞,大佛像,小佛像,全雕刻在悬崖之上,全想象不到古代的能人志士是怎样完成这样伟大的工程的?太不可思议了。看着让人震惊的是,好多完美的佛像不是没头,就是断胳膊,断腿,导游介绍说,这里面有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毁坏的,有的是小日本破坏的,还有的因为时间的久远,自然破坏的。在奉先寺门口我看的两个没有脑袋的佛像,在门口立的牌子上写着这两个头像现存于美国的某两个博物馆内,我突然打心里鄙视美国人,他们抢了我们的东西,还有脸来参观,哼······在奉先寺的大佛门前我们照了相,叫什么佛来着,名字好长,据说是以古代第一女皇武则天的长相雕刻的,不知是真是假,但是真的很辉煌,很气派。

看过西山石窟,经过浸水桥,到了东山石窟,说实话刚在奉先寺陡峭的天梯,走的惊心动魄,连惊带吓,脚脖子都是软的。东山石窟我没劲上了,直接去了香山寺,参观了蒋介石和宋美龄20XX年夏来避暑的故居,会议室,卧室,客厅,卫兵室,屋里的家具陈设和如今不相上下。

展开阅读全文

作文400字四:家乡的龙门石窟412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回到老家,重温龙门!一进大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喷泉。这座喷泉十分美丽,喷泉里还有许多美丽的荷花,为喷泉增添了几分光彩。听讲解员阿姨说,这里的泉水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所以,人们都拿瓶子接一点,有的洗了手……喷泉里还有很多的小鱼。

绕过喷泉,来到了一个名叫白马寺的寺庙,这座寺庙为中国第一古刹。里面有许多的佛像。白马寺前有一条大河,河上有许多龙船,十分壮观。

走出白马寺,沿着小桥来到了一座大山。这座大山满山都是洞,动力有许多佛像。有的佛像是在守护着他左手边的洞口,手里拿着一把尖刀。有的佛像盘腿坐在洞里,他的两旁有两座佛像,都是他的弟子。有的佛像头上面有很多小佛像,十分精致。有的佛像头上有一圈金光。在龙门石窟上,有上百个、上千个佛像在洞里。我看见了一座很大很大的佛像,他的两旁有两名弟子,我给这座神像磕头了,保佑自己学业进步!我非常想知道为什么这座山上有这么多的洞?难道是有许多小朋友在山上刻洞玩儿吗?

我喜欢家乡的龙门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作文400字五:龙门石窟484字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我这个学期的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去了河南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5公里处,我们随着旅游团到达了龙门石窟景点区,我们看到最外面的一个门是与一座长桥组成的龙门石窟景点门,上面大大写着两个字:龙门。我们过了这个大门之后,里面是一个小门,导游说:这座小门以前是龙门石窟的正大门。我们进去以后,就看到有无数个像一个食指那么大的佛像,导游说:这里是两千多年前东晋时期建造的,由于当时的皇上非常迷佛,所以让老百姓门刻了这些大大小不计其数的佛像。我们非常不明白,他们竟然能在这种高大险峻的山岭上刻上这么大的佛像真是太奇了。真不愧是八大奇迹之一呀!导游说:穷人们就只能在一些小地方可以些小佛像,而富人能雇人刻一些比较大的佛像。我们终于到达了几座大佛像面前,还有许多小佛像组成的千佛洞,我们可以看到左面的一座佛像因风化而成形状的奇特的样子,那个佛像摆了一个耶!的手势。我们再返回的路上,问导游:为什么有很多佛像都是缺胳膊少头的哪?导游回答:因为中国举行过3次灭佛活动,很多都被摧毁了。

天也不早了,我们回到了宾馆,躺在床上,我心里在想:原来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云冈石窟的游云冈石窟1398字

全文共 1398 字

+ 加入清单

“是水一起淌,是火一起闯……”我正做着我的“大兵梦”,就听见老妈叫我:“起床啦,起床啦!”我窝在被窝里不想起来,却听到老妈说:“哥哥已经醒啦,再不起就把你踢下床来啦!”一听这个,我立马清醒了一大半。昨天我们家来了一位大哥哥,他是到我们家来玩的吗?告诉你们吧,他是我爸爸朋友的儿子,在北京上大学,是来和我们一起去山西大同旅游的。

我们一家“全副武装”之后,上了车。经过了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旅游的第一个目的地——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它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前后一共用了64年,其中最早的是由昙曜开凿的五个窟,后来逐步开凿了200多个窟,包括了官方和民间的,现在可以开放的只有45个,我们要重点参观的是前20个石窟。

导游阿姨带领我们从石窟群的东边入口开始,详细地介绍了每一个洞窟的特点。这些洞窟有的风化已经十分严重,有的佛像已经面目全非,但是第5、6窟的保存却十分完好。据导游阿姨介绍,这是因为在清朝顺治年间由政府在这两个窟的外面修建了木质结构的楼阁,所以对石窟及佛像的保存完好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走进第5窟,发现有一个“禁止拍照”的标语,我抬起头,正要转身和我老爸说话时,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在我面前的是一尊巨大的佛像,我估计这尊佛像至少有6层楼那么高,他的面部圆润、鼻尖高挺、双目有神、两耳垂肩。窟的四壁雕满了精美的佛龛、佛像,制作工艺简直是天衣无缝,有可能连现代机器也比不上呢!

后来我们来到了昙曜五窟,在云冈石窟中的编号是第16至20窟,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石窟。昙曜开凿的五个石窟是云冈石窟最老、最经典、最为宏伟的洞窟了。我一边走,一边听见爸爸说:“‘昙曜五窟’始凿于公元460年,结束于公元465年,其间历时5年,你想想吧,那得多苦呀!”爸爸接着又说:“北魏建国初期,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徙民活动,这些人之中有不少的佛教信徒,如侍奉道武帝和明元帝的道人统法果出生于河北赵郡,文成帝时期的道人统师贤、沙门统昙曜等来自凉州。在这些高僧的引导下,北魏皇帝崇信佛教,法果提出“皇帝即当今如来”的思想。在北魏统治阶级和佛教集团互相依靠的关系之下,佛教得到北魏皇室的保护。其间虽经受过太武帝的灭佛,但文成帝即位之后立刻复佛,其发展趋势马上超过了灭佛前的程度。在此背景下,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了云冈石窟……”我本想夸老爸历史知识不错,但却发现了他手上拿着的小抄。我无语了,而他却还津津有味的讲着。我指了指小抄,老爸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立刻将小抄收了起。昙曜五窟的第16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洞窟,中间巨佛立于莲柱上,昂首挺胸,气概非凡,被西方游客誉为“美男子”。四壁有千佛、佛龛。这些造像,神情生动,姿态美妙,有的像在吹竹笛,有的像在弹琵琶,令人叹为观止。而第20窟的露天大佛被称为云冈石刻的象征。佛像是释迦牟尼坐像,高13.7米,胸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造型古朴硕大,两肩宽阔厚实,身上披着袈裟,面形慈祥和蔼。后面的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品,云冈石窟的门票上就印着这个石窟的大佛呢。

在云冈石窟一天的旅程很快就结束了。这一天真的很精,我看到了有各种各样精美的佛像,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故事;这一天我过得很充实,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同时也了解了我国北魏时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游洛阳龙门石窟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览了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十三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对峙,伊水中流,是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指示牌上面介绍,龙门石窟南北长一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多处。它经北魏、北周、北齐,隋唐等六个朝代,前后用四百多年的时间完成的。

奉先寺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用自己的私房钱捐修的。当中最大的卢舍那佛像高17.14米,光她的头部就有4米高。他和她周围的弟子、菩萨、天王都雕刻的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真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让人惊叹不已!而莲花洞中上千个的小佛像最小的只有两厘米高,但个个千姿百态,更让我们对那些雕刻他们的工匠敬佩万分!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经过了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大佛身上的颜色已经脱落了,而百分之七十的佛像遭到了破坏和盗卖,至今这里还有许多佛像还在国外的博物馆里收藏着,真让人惋惜!

我们先看了一个名叫宾阳三洞的洞窟。坚硬的石头上有三个大窟,窟上刻着一尊尊佛像,大的佛像旁边还有许多小佛像,刻工非常精细。连佛的神情、衣服、姿态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大的石窟旁边还有几个小的石窟,里面的佛跟人差不多大,虽然小一点,但还是非常精致。

我们向前走,走到了万佛洞。万佛洞是有很多佛的洞。里面最小的佛像仅仅有两厘米。我一开始以为是洞内的墙壁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东西是花纹,但仔细一看原来是许多尊佛像。每个只有两厘米的佛像都雕刻得非常细致。真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最大的石窟——奉先寺。奉先寺里最大的佛高达17.4米。佛的一个耳朵就有1.9米。佛的穿着很朴素,面带微笑,像一位和蔼的老奶奶。石窟内壁的花纹雕刻得非常漂亮,最大的佛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菩萨和一个徒弟,非常壮观!

这次的旅游,让我学到了不少有关历史的知识,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龙门石窟作文300字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从洛阳出发,骑车往南十公里,就来到了龙门风景区。只见这里山清水秀,绿水通畅,气势不凡的龙门大桥犹如彩虹卧波,令人叹为观止。

穿过大桥拱门,沿着西山缓缓南行,进入龙山第一大洞窟,洞窟平面为马蹄形,窟隆顶,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姿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得两尊。

我们一路称赞着缓缓前行,不久便来到了西山最高处的奉先寺,站在寺下,一仰头,便看见主尊那座大佛,乍看之下,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惊讶,只见这尊雕像荣华富贵,仪态万方,勾画出了优美的曲线。

这里的洞窟年代久远,在雕刻技巧和风格上,也有他们的独到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龙门石窟游记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放署假了,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了龙门石窟,这里景色迷人,游人络绎不绝。 远远望去,看到一个高高的大门洞,走近一看,上面写着

;龙门石窟,欢迎您,石窟的前面是壮观的伊河,两岸的垂柳在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欢迎你来到龙门石窟游玩。

龙门石窟开凿一共经历了七个朝代,百分之九十是唐朝和北魏开凿的,其他的可省略不计。我们随着导游来到第一个石窟像前,为了保护佛像,石窟前都安上了护栏。这一个石窟里有三个石窟,中间的一尊是北魏雕刻的,两边的是唐朝刻得,北魏没有唐朝雕刻的好看,主要是唐朝的技术先进了,其中一尊是李世民为他的父亲李渊建的,像这样大的一个石窟需要85000多人,经历24年才雕刻好,所以,工匠挖洞多么不容易啊!龙门石窟经历了1500多年,所以好多佛像遭到了破坏,有的是人为的破坏,好多佛像的头被偷走了,被卖到了国外,还文化大革命时期也破坏非常严重,有的是时间久远了,风刮雨淋的,自然退化了。一路上有很多小石窟,那是穷人为他们的亲人祈福而开凿的。哇,好大好壮观的佛像啊!我们远远望见最大的佛像,他有点像西游记里的唐生,走近一看,我们显得更渺小,最高的大佛高17,14米,而最小的佛像只有两历米,大佛的耳朵就有2长,据说是武则天用自己的私房钱为自己建的,仔细一看,还真有点女人的漂亮,他的名字叫卢舍那大佛,是印度语,阳光普照的意思。他左边佛面目狰狞,是托塔天王,手里托着塔,一副得意样,好像在说,谁不听话,把它装进去,右边是是一些和尚,大佛的头顶是一朵美丽的莲花,花的四周是五彩的灯。关于莲花,在很多佛像的头顶都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连佛都想借他的光呢?

美丽的龙门石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老祖先多么伟大啊!

展开阅读全文

游龙门石窟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到河南的龙门石窟去玩。

经过长途的旅程,终于到达了我久已向往的旅游胜地。龙门石窟风景优美,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石窟门前人山人海。只见一尊高大的佛祖盘坐在洞里,栩栩如生,它双手捧着几个小石头人,好像神仙与人在对话。山上云雾迷漫,一位位仙人在云雾中约隐约现,我们仿佛到了天界。

来到伊河边,用石头做成的观音雕像,站立在七色彩莲上,左手垂下来,右手持着净化瓶,瓶里插着一根柳条,白色的纱衣迎风飘扬,嘴角向上微微一翘,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是那么温柔慈祥!山上的小洞里有许多和尚雕像,有的和尚在坐禅,有的和尚在讲经书,有的和尚在比武,还有的和尚拿着利剑挥舞……

河面上波光粼粼,河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河水清澈见底,河水两边的杨柳在微风的吹拂下给旅客们带来一丝凉意,碧绿的河水随风荡漾,如一匹匹柔软的绸缎。

龙门石窟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洛阳龙门石窟讲解词

全文共 8269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00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 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00年开凿直到523年停工,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宾阳南洞下面我们参观宾阳南洞。宾阳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础上,为唐代早期又继续开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艺术上承北魏刚健之遗风,下开盛唐活泼生动之气象。主尊像阿弥托佛面部丰润,嘴唇厚大,衣纹自然、流畅。这一期间的宝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趋向于莲花束腰须弥座的形式。

洞内龛像密布,其中太宗贞观年间的题记达19处,为中国石窟中贞观题记最多的一窟。众多的造像题记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摩崖三佛龛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崖壁上为三坐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二结迦坐佛。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该窟无题记,结合文献研究,该窟应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窟壁上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窟顶莲花周围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千尊像龛”的题记,表明这个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的智运禅师。

主佛阿弥陀佛的造像手法体现了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人物波状的发纹、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简洁流畅的衣纹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艺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莲束腰须弥宝座上,在宝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托重力士,他们的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静态,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北两壁雕刻的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侧是凌空飘舞的飞天,这飞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它对应的是窟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每侧墙壁下部各有6位伎乐人,手持空篌、法锣、羯鼓,一方面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们与窟顶飞天上下呼应,营造了一种西天极乐世界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场景。

万佛洞前后两室,窟门外两侧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来刻有龙门石窟体形最大、造形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20世纪30年被盗,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窟门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观音菩萨,面部丰润,体态健美左手提净瓶,右臂向上弯曲持佛尘搭于右肩。她那扭动的身躯、微斜的头颈、丰满的胸部,形成了优美的曲线,显得含蓄、端庄,是唐刻观音菩萨的杰作。

双窟 万佛洞下的这两座洞窟因并排雕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双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为释迦牟尼,南北两侧是二弟子、二菩萨以及过去佛和未来佛。三世佛的造像题材表现了佛教世界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双窟的南洞里,雕凿的主佛是弥勒佛,南北两壁上雕有小千佛。弥勒和释迦牟尼分列在南北两个洞窟,称作双窟,它们完工于同一时代,所以在人们的想象中是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同临朝执政的一种局面。在这个历史时期,武则天实际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权,奏章都由她来批阅。武则天在这一时期,为了积极树立自己就是弥勒下世这一思想,但又有碍于李治在位的实际情况,所以就把释迦牟尼和弥勒共同雕凿于南北两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双窟并列的局面。

莲花洞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洞窟称为莲花洞。因洞顶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径达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洞内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带领两个弟子游说讲经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两侧的弟子迦叶、阿难用浮雕手法,对比鲜明。迦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锡杖,胸部肋骨暴露,细腻地表现出这位佛教继承人经过艰辛岁月,长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着的锡杖上带有九个响环,震地有声,据说是佛教中一种法器。人们听见响环的声音,就知道佛祖到来,出外叩拜佛祖、倾听佛法。

二弟子的头像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都存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窟顶莲花周围环绕着飞天,她们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显得飘逸洒脱,在《妙法莲花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飞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说是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表现了佛教中飞天和伎乐人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场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层层排列了几层小型佛像,据说这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画细腻。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许多佛龛,龛楣装饰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帷帐式的,有的是火焰纹,有表现文殊与维摩诘对座辩法的故事,还有礼佛图的形象。在龛楣细部,有忮乐人、飞天,有莲花化生出来的菩萨;有线刻的,有浅浮雕的。其中一对飞天,她们的衣裙向上卷起,飘飘荡荡的形式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而两个飞天的面部正是莲花的花蕾。外侧是一些伎乐人向她们飘飞过来,荡起的衣裙好象莲花的枝蔓一样,表现了一种绿柳丝绦万千条景象。

这个小龛龛楣是火焰纹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头,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一组众生听法像,这个浮雕表现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国民俗画常有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看到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形式。

窟外门楣为火焰纹,中间刻有一个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抚赵岩题“伊阙”二字。

奉先寺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据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个大像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铺九尊大像,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眉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灵活而又储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显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浓眉细眼、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一聪慧少所形象。二菩萨衣饰华丽,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双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勇猛而双暴躁的性格,以及那无所谓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雕凿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审美时尚、美学理念和唐代美术所达到高度艺术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及艺术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贤”形象,从另一侧面又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佛教发展的盛况和唐代国力的强大。因此,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古阳洞朋友们,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将继续参观南面的古阳洞。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孝文帝开始在龙门为其祖母冯太后开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贵族、官僚、武官将相继在窟内造像,这就形成了古阳洞内最早的一批造像,从而开始皇家营造龙门的第一斧第一凿,揭开了创建龙门石窟的第一篇章。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洞窟就是古阳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的。正壁主佛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面相长圆,较为瘦削。头顶还塑了一个发冠,发冠本身是道的产物,这是在清朝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过龙门留下的,所以当地也有人称古阳洞为老君洞。

主佛两侧的菩萨上身微微后倾,头戴宝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着长裙,造型厚重,比例匀称,表情庄重文静,姿态优美,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北侧墙壁上排列了三层大型佛龛,最上面一排的造像与云冈石窟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佛像都是结跏趺坐,形体较显浑厚。如果说它还保持着云冈石窟的特色的话,那么第二层交脚弥勒的造像,则体现了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艺术格调。人物瘦小,细腰,双腿交叉坐于台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龛雕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佛龛残损的身躯,佛头高32厘米,被人盗走后,现在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龛,造像风格表现出雍容大度的特点,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时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说明了古阳洞雕凿时间之长,绵延朝代之久。

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这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出了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称为“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风格与魏碑斩刻奇肆的风格艺术内涵相通。历史上书法家发现了碑刻题记的价值,却又把雕像视为工匠的艺术。相反,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对北魏石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

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两侧刻有古代药方而得名。此洞北魏晚期创建,经东魏和北齐,直至唐初仍有雕刻,因此在雕刻艺术上呈现不同时代的多种艺术风格。洞内主佛、二弟子、二菩萨和洞外二力士及窟门八角束腰莲花柱均为北齐所雕造。该洞是龙门石窟中具有北齐造像风格的唯一大型石窟。北齐时期的雕像头部硕大,身躯如柱,给人以臃肿、笨拙的感觉。

洞口过道两侧石壁上刻有药方近140个,治疗40种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涉及科别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科、肿瘤科、泌尿科等。所用药物多是我国农村常见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

药方洞石刻药方刻于唐代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它记录了我国古代医药的成就,在研究我国医药学上有重要价值。

皇甫公窟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开凿而得名。主佛释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带式的袈裟,衣饰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莲花座上。面部已经残损了,头上还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举,手掌上扬;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满足人们愿望的与愿印。有趣的是,这尊大佛竟有有6个手指,据说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可以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献忠心的良苦用心。

皇甫公窟南、北壁基下保存有具有极高价值的礼佛图浮雕,这两幅浮雕人物图案带有浓重的绘画意味。北壁皇帝礼佛图东起前三人为比丘,前两个比丘正俯身向香炉内添香,第三位是年长的高僧,左手托钵作前导。第四人为一老妇,头饰华丽,身穿长裙大袖,左手持一莲蕾,徐步向前。弟八人为一青年男子,头戴笼冠,身穿宽袍大袖的长袍,右手托钵,有趣的是其身后还有一男童为他提衣摆。这一男一女无疑是孝明皇帝和胡太后。这一作品用写实的手法把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气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宫女有的手举华盖,有的手拿莲蕾,虔诚严肃,徐徐而行。南壁则为皇甫公夫妇礼佛图。

左右二菩萨半结跏趺坐在菩提树下,坐树下思维状。菩提树树干弯曲,枝繁叶茂。树的上方又分别刻有一组罗汉像,罗汉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合十或手持莲花。

围绕着窟顶的莲花有八个伎乐,她们衣带飘扬,手持琵琶、笙、排萧等乐器,翱翔云间,由此看出在北魏时期,这些乐器就已经非常盛行了。

擂鼓台南洞 参观完西山的洞窟,请朋友们继续参观东山的洞窟。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三洞” 。南边的这座窟为擂鼓台南洞。洞内方形座台上的佛像被称作“大日如来”在密宗里“大日如来”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主佛头戴佛冠,臂戴臂钏,脖子戴项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个造像保留了外来造像艺术风格。

佛端坐在束腰方形台座上,这种台座在武周时期是比较流行的式样。从正面看,佛头部微微向下倾斜,目光向下俯视,和礼拜者的眼神交流,流露出一种关爱世人的殷殷之情。主尊丰润的右臂搭于盘起的右膝之上,舒闲的神态、优雅坐姿都体现出佛的从容、恬静。从侧面看这尊大佛的形态,头微微向前倾斜,肩向后仰,腰向内收,臀部依其坐势显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环形的衣纹线条又显现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整个佛的造像极富质感,也正符合古人所说的:肌理细腻,骨肉亭匀。

在四壁上有高约36厘米的菩萨坐像,层层排列着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墙壁上,神态肃穆安祥,似乎正在聆听佛弘扬佛法。菩萨在古印度都是男性的形象,传入中国后,逐渐塑成了女性的形象。

创造者对人物的形态美把握得相当适度,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人体造型的健康都表现了当时的雕凿者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美学理想。

擂鼓台中洞 中间的这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中洞,又叫“大万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万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为弥勒,整尊造像采取高佛雕手法,背光为龟甲形背屏,周围环绕着伎乐人/飞天、骑象和骑狮的童子。

主尊端坐在束腰方形高台坐上,台坐下部延伸出两朵莲花,每朵莲花上站立着一尊菩萨,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主尊佛头20世纪30年代 被盗,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洞窟雕凿完成于武周时期,是为武氏政权歌功颂德的。西山的双窟是弥勒与释迦牟尼并坐,当时武则天还没有成为一朝之君,表明她与李志一个天皇一个天后并列的身份,而在这一洞窟中,以弥勒佛为主尊,表明她已破天荒地成了一位女皇。

看经寺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看经寺,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石窟,整个窟室的平面设计基本上呈方形,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据考证,该窟为禅宗开凿,洞窟造型为禅宗曾人打坐礼佛的禅堂。

窟内墙壁上部有一些不规则的零星造像,在北、东、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组29尊浮雕罗汉像。释迦牟尼去世之后,将传法的任务叫给了迦叶,迦叶寂灭后交给了阿难,之后传莫田地,传商那阿修,最后至二十九组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北魏时期自天竺来中国的曾人,被后代的佛教禅宗奉为第二十九代传人。看经寺这二十九尊传法的罗汉,恰好与《历代法宝记》所载西土二十九祖先相吻合。

窟内现二十六尊罗汉像保存完好,每尊罗汉像高约1.8米,与真人等高,神态各异,性格刻划入微,有饱经风霜而又睿智的、执着而又聪慧的、慈祥善良的、凶猛严历的、诙谐幽默的、严肃认真的,无不栩栩如生,是龙门石窟中现存最完整的一组罗汉群像雕刻。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的大量宗教、美术、书法、音乐、医药 、建筑 等事物石料,使龙门石窟成为一做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古老的艺术、优美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完善的旅游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和游人纷至沓来。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大冈云岗石窟

全文共 1398 字

+ 加入清单

“是水一起淌,是火一起闯……”我正做着我的“大兵梦”,就听见老妈叫我:“起床啦,起床啦!”我窝在被窝里不想起来,却听到老妈说:“哥哥已经醒啦,再不起就把你踢下床来啦!”一听这个,我立马清醒了一大半。昨天我们家来了一位大哥哥,他是到我们家来玩的吗?告诉你们吧,他是我爸爸朋友的儿子,在北京上大学,是来和我们一起去山西大同旅游的。

我们一家“全副武装”之后,上了车。经过了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旅游的第一个目的地——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它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前后一共用了64年,其中最早的是由昙曜开凿的五个窟,后来逐步开凿了200多个窟,包括了官方和民间的,现在可以开放的只有45个,我们要重点参观的是前20个石窟。

导游阿姨带领我们从石窟群的东边入口开始,详细地介绍了每一个洞窟的特点。这些洞窟有的风化已经十分严重,有的佛像已经面目全非,但是第5、6窟的保存却十分完好。据导游阿姨介绍,这是因为在清朝顺治年间由政府在这两个窟的外面修建了木质结构的楼阁,所以对石窟及佛像的保存完好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走进第5窟,发现有一个“禁止拍照”的标语,我抬起头,正要转身和我老爸说话时,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在我面前的是一尊巨大的佛像,我估计这尊佛像至少有6层楼那么高,他的面部圆润、鼻尖高挺、双目有神、两耳垂肩。窟的四壁雕满了精美的佛龛、佛像,制作工艺简直是天衣无缝,有可能连现代机器也比不上呢!

后来我们来到了昙曜五窟,在云冈石窟中的编号是第16至20窟,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石窟。昙曜开凿的五个石窟是云冈石窟最老、最经典、最为宏伟的洞窟了。我一边走,一边听见爸爸说:“‘昙曜五窟’始凿于公元460年,结束于公元465年,其间历时5年,你想想吧,那得多苦呀!”爸爸接着又说:“北魏建国初期,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徙民活动,这些人之中有不少的佛教信徒,如侍奉道武帝和明元帝的道人统法果出生于河北赵郡,文成帝时期的道人统师贤、沙门统昙曜等来自凉州。在这些高僧的引导下,北魏皇帝崇信佛教,法果提出“皇帝即当今如来”的思想。在北魏统治阶级和佛教集团互相依靠的关系之下,佛教得到北魏皇室的保护。其间虽经受过太武帝的灭佛,但文成帝即位之后立刻复佛,其发展趋势马上超过了灭佛前的程度。在此背景下,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了云冈石窟……”我本想夸老爸历史知识不错,但却发现了他手上拿着的小抄。我无语了,而他却还津津有味的讲着。我指了指小抄,老爸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立刻将小抄收了起。昙曜五窟的第16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洞窟,中间巨佛立于莲柱上,昂首挺胸,气概非凡,被西方游客誉为“美男子”。四壁有千佛、佛龛。这些造像,神情生动,姿态美妙,有的像在吹竹笛,有的像在弹琵琶,令人叹为观止。而第20窟的露天大佛被称为云冈石刻的象征。佛像是释迦牟尼坐像,高13.7米,胸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造型古朴硕大,两肩宽阔厚实,身上披着袈裟,面形慈祥和蔼。后面的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品,云冈石窟的门票上就印着这个石窟的大佛呢。

在云冈石窟一天的旅程很快就结束了。这一天真的很精,我看到了有各种各样精美的佛像,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故事;这一天我过得很充实,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同时也了解了我国北魏时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龙游石窟作文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上个星期日,我兴高采烈地与爸爸、吴叔叔、圆圆妹妹与阿姨一同坐在车上,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着,向龙游行进,去观石窟之奇观,龙游石窟记。

天上的太阳放出夺目的光芒,我们在车上说笑话,圆圆妹妹唱出动听的歌儿,大家脸上显出一张张胜过太阳之灿烂的笑脸。

不一会儿,我们到达目的地,一下车,圆圆妹妹又蹦又跳,阿姨欣赏风景,吴叔叔与爸爸在谈论什么,,而我,却激动地在周围摸摸这,碰碰那,似乎从没见过一样,小学生作文《龙游石窟记》。

我们路过“纪念品出售台时”,我们都被吸引了,有锋利的宝剑,有小巧精致的木头弹弓,还有用子弹壳拼成的飞机,坦克,样样栩栩如生。

我们将票递给一位阿姨,便跟随导游阿姨进入5号石窟,一进石窟,只见洞内宽大,壮观,一根擎天石柱,令游人叹为观止!只见石壁上有一些奇怪的壁画,如同真的一般,有美若天仙的女子,凶神恶煞的妖魔,墙上的花纹,像现代的瓷砖一般精美,古代人怎么有那么的聪明呢?

一根根“擎天石柱”是怎么建成的呢?这一个个问题可难倒了我们。当我们看见一块奇异的石头时大家一同端详着,十分认真地在思考着什么。

出了山洞,我们都赞叹古代劳动人民们的智慧,我心里也念到:真不愧为世界第九

吃了丰富的午餐,便回去了,但我的心却还停留在那里,心中默念:中国真不一般,古代劳动真了不起,他们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的奇迹,使后人赞叹,我想祖国也为而自豪的!

展开阅读全文

我读懂了石窟中超然的静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最值得一去的地方是哪里?”我一定会脱口而出——云冈石窟,它给予我那种奇妙的辉煌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也正是这种感觉,令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那是一年夏天,当我们导游的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我们跟着她走完了前二十个洞穴,在这前二十个洞穴里,使她最少费力的,便是二号洞穴了。因为这里的风化太严重了,有些导游甚至不将游客引入,只有洞口做简单的介绍。

我后来知道,云冈石窟的石质是侏罗纪砂岩,一种很松软的石头,易开凿而不易保存,而二号洞又受到了地下水的侵袭,风化便更加严重。

我们自由拍照的时候,我又回到了二号洞穴。洞穴里的气温并不像外面那么烈热。里面只有一两个人。我缓缓的走进,就连外面的喧闹都减少了。

洞的终点是一尊风化只见轮廓的佛像。模糊的脸上无眼,无鼻,无嘴,无耳,但我却冥冥中听到他在言语,旁边一位老人似乎注意到了我,走过来对我说:“姑娘啊,你喜欢这尊佛像?”他虽然已满头白发,但眼神却还是清澈,有神的,我微笑着点点头。他带着笑意看着我:“年轻人就应该多感觉什么才是真正的静,小姑娘你还真是少见啊!”

正是老爷爷的话激发了我,我似乎感觉到了那种静,我凝视着那模糊的脸——那种无喜无怒,无哀,无恨,无惧,无愁的表情。一幅超然的冷清,不也正是佛家的最高境界吗?这样的表情,只有大自然能展示,这样的静,也唯有大自然能诠释。

那是一种没有忧愁的静,那是一种没有烦恼的静,那也是一种心无杂念的静。这一刻,我读懂了那石窟中的静。

展开阅读全文

游龙游石窟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带我和外公外婆去游览龙游石窟。这已经是我第三次重游龙游石窟了。石窟其实就是地底下的洞穴,但这些洞穴不是天然的,而且非常大,一个洞连着一个洞,很壮观。今天我要带着我的两个疑问去游览。

我的第一个疑问是:这些石窟是怎么凿出来的?它又不是天然的洞穴。听爸爸说在历史上还没有记载呢!我非常好奇,所以决心仔细研究研究。走进洞中,我仔细摸着石壁上那些有规律的凿痕,我似乎有了答案:不管这些巨大的洞穴是拿来做什么的,有没有用途,都是古代人民辛辛苦苦凿出来的。我可真佩服他们,他们就像愚公移山一样伟大。

我的第二个疑问是:为什么这些洞里都这么凉快?走进洞中,一下子就凉爽了起来,大家都在喊:“哇!凉快!”在洞里,就像在冰箱里一样。我用手摸着洞中的石壁,发现石壁上都湿湿的。这个我可知道不少,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了小水珠,这说明,里面真的比外面凉快。可是为什么洞里面比外面凉快这么多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我把问题告诉爸爸。爸爸回答说:“这是因为洞里空气不流通,外面的热空气也进不去,所以里面才比外面凉快这么多。”妈妈在一边打了个比方说:“如果冬天来的话里面就比外面暖和,这也同样是因为外面的冷空气吹不进洞里的原因。”

这次游览龙游石窟真令我难忘,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云岗石窟旅游日记600字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记录了中国佛教史的变化,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这样的好地方我怎么能不去,这不,这个暑假我就去了大同。

一进景区就是一个偌大的广场,广场中心塑着一个慈眉善目的和尚,眉宇间又带着严肃,这就是云冈石窟最先的开凿者——北魏时期的昙曜法师,他开凿的五个洞窟叫做昙曜五窟。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冈美术馆,馆里总会有不同的展览,这次我们看到的是关于鲁迅先生的展览,之前我只知道鲁迅是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通过展览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是个美术家和收藏家。其中他收藏的北魏时期的文物让我很感兴趣,上面雕刻着很多佛像,佛像慈眉善目,神态相似,都低垂眼帘仿佛正在修行。

一片林荫道后,就看到了著名的云冈石窟,它坐落在山“肚皮”上,与青岛的石头山不同,大同的山比较特殊属于砂岩,山不高,真应了山不在高有佛则名。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0窟的大佛,它高13。7米,是一尊坐佛,由北魏昙曜法师指挥开凿。只见这佛巍然端坐,表情喜悦,像是看到了人间事事美好而开心。他耳大垂肩、两耳有轮,眼睛和眉毛细长如柳叶,嘴角微微上扬。据说这是根据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形象塑的。我还看到了最小的佛像,它只有2厘米。我最想看到的有音乐飞天彩塑的石窟因维修关闭,没有能参观到,很遗憾。

在其他窟里,我还看到有些佛头残缺不全,据说是被日本人盗取的!旧中国的屈辱历史啊!让祖国母亲饱经风霜、饱受侵略!现在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保卫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云冈石窟名不虚传,它果然配得上四大石窟的美名。参观结束后我还意犹未见,可是只能期待下一次了!

展开阅读全文

云岗石窟旅游日记600字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趁着暑假我去了我妈妈的家乡——山西大同。

那里有着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云冈石窟、九龙壁、悬空寺等等,我最喜欢云冈石窟了,那里面雕的佛像栩栩如生,高大宏伟,有的俏皮可爱,有的就只有我们一个手掌大小。

刚进入大门不久,我们就来到了昙曜广场,中间耸立着一位老爷爷,听导游说他就是了不起的僧人昙曜,在那时候也就是北魏,僧人对黄帝说皇帝就是当今如来,君权神受,皇帝很高兴,就让昙曜带领着四十万人和僧人一起去雕了如来的雕像,因为如来就是皇上,拜了如来就等于拜了皇上,从此,皇上也开始信佛了。那时的佛教得到了保护,佛教也变得昌盛,虽然中间经受过一次灭佛,但新皇上信佛又把佛教修复了,而且超过了以前。昙曜一共雕了五座大佛,每一座都代表着魏国的一位皇帝。

云冈石窟已有1500年历史,共有佛像15,000座,大佛像有252个。

我们再往前走,就到了山堂水殿,我向前远眺前面就是放佛的石窟了,我们便继续前行,我们进了石窟,很快就被浓浓的佛教气氛包围了,高大的佛像俯视着我,佛像被雕的栩栩如生,我抬着头往上看墙上还刻着数不清的小佛,姿态不一,有的在吹笛子,有的手拿扇子,数不胜数。

在着252个大佛当中,我最喜欢昙曜造的第五座大佛,高大、面部丰圆、大大的眼睛、双儿垂肩,两边的飞天手拿笛子,与其他的飞天与众不同,大佛的佛窟因多年的风雨和自然的原因而倒塌,从侧面看,大佛的眼睛拉得太后,右眼的眼睛往里凹,耳朵拉的过后,我们原本是不可以从这个角度观看大佛,而大佛是可以俯视着我们接受我们的膜拜。

我去了云岗石窟,对佛教更尊敬更加了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