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石窟

石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石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石窟问题。

分享

浏览

5639

作文

112

云岗石窟旅游日记600字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趁着暑假我去了我妈妈的家乡——山西大同。

那里有着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云冈石窟、九龙壁、悬空寺等等,我最喜欢云冈石窟了,那里面雕的佛像栩栩如生,高大宏伟,有的俏皮可爱,有的就只有我们一个手掌大小。

刚进入大门不久,我们就来到了昙曜广场,中间耸立着一位老爷爷,听导游说他就是了不起的僧人昙曜,在那时候也就是北魏,僧人对黄帝说皇帝就是当今如来,君权神受,皇帝很高兴,就让昙曜带领着四十万人和僧人一起去雕了如来的雕像,因为如来就是皇上,拜了如来就等于拜了皇上,从此,皇上也开始信佛了。那时的佛教得到了保护,佛教也变得昌盛,虽然中间经受过一次灭佛,但新皇上信佛又把佛教修复了,而且超过了以前。昙曜一共雕了五座大佛,每一座都代表着魏国的一位皇帝。

云冈石窟已有1500年历史,共有佛像15,000座,大佛像有252个。

我们再往前走,就到了山堂水殿,我向前远眺前面就是放佛的石窟了,我们便继续前行,我们进了石窟,很快就被浓浓的佛教气氛包围了,高大的佛像俯视着我,佛像被雕的栩栩如生,我抬着头往上看墙上还刻着数不清的小佛,姿态不一,有的在吹笛子,有的手拿扇子,数不胜数。

在着252个大佛当中,我最喜欢昙曜造的第五座大佛,高大、面部丰圆、大大的眼睛、双儿垂肩,两边的飞天手拿笛子,与其他的飞天与众不同,大佛的佛窟因多年的风雨和自然的原因而倒塌,从侧面看,大佛的眼睛拉得太后,右眼的眼睛往里凹,耳朵拉的过后,我们原本是不可以从这个角度观看大佛,而大佛是可以俯视着我们接受我们的膜拜。

我去了云岗石窟,对佛教更尊敬更加了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洛阳“龙门石窟”游记作文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便游览了我国的佛教圣地——洛阳龙门石窟”。 买过票要过检票处时,我才明白这..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本文《洛阳“龙门石窟”游记作文800字》由读后感范文整理,仅供参考。

暑假里,我便游览了我国的佛教圣地——洛阳“龙门石窟”。

买过票要过检票处时,我才明白这座石窟为何要叫做“龙门石窟”,因为检票处就在“龙门”口。

进入风景区,两面连山,中间夹着一条大河,它叫伊河。听说,现在供游客走的路已经向外扩展了很多,但是看着这条河还是那么宽敞,可想而知,它真的是条“大河”。再向里走,就是我们所说的“石窟”了。一尊尊大佛浮现在我的眼前,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有一尊佛像的手式不同于其他的佛像那么庄重,放的规规矩矩的,而是像我们现在俗称的“剪刀手”。导游介绍说,这不是后来改造的,而是原建筑就是这样。还说佛祖有预知能力,在遥远的几千年前,就已经知道现在最流行的手势了。呵呵,当然,这只是传言而已。还有一尊“最美观音像”,虽然只是墙壁上几十厘米的小雕像,但是她的美丽却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我们的印象中,观音,就是一个坐着莲花宝座,手里托着插着一条柳枝的宝瓶,一只手还拿着浮尘搭的庄重女神形象,而这尊雕像,观音却站了起来,一手拎着宝瓶,一手把浮尘向胳膊外甩。她丢弃了以往庄重的神态,以突出她优美的身段,仿佛马上就要翩翩起舞起来,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不禁为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的灵思妙手啧啧称赞起来,更为祖国有这么悠久、灿烂、美丽的文化而自豪。

再往前走,一些不和谐的东西开始出现在眼前。我注意到许多小石窟内的小佛像都没有了,还有很多小佛像的脑袋也不见了。那一尊尊大佛像,虽然一动不动的端坐在险峻的山上仍显得格外庄重,但也不再像昔日刚刚筑好后那样完美了,有的耳朵没有了,有的手指没有了,还有的那脸上布满炮灰风雨,看上去显得更加沧桑。这些美丽的残缺,有的是源于历久风雨的侵蚀,而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当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时所犯下的罪行,这里的一切,在向我们倾诉着那一段屈辱的历史。想到这里,我的心情不免沉重了起来。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保护我国的瑰宝,保护我国悠久、灿烂、美丽的文化!

“龙门”一游,是我今年暑假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云冈石窟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爸妈又去了山西省太原市的云冈石窟,一路上导游对我们说:“我国有三大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还有我们要去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它被评为世界遗产之一。”我们都很好奇,好希望快点看到。

下车以后我就看见了山边有很多窑洞,导游说:“这个不是窑洞,而是云冈石窟,”导游带着我们去了第5座石窟,她边走边说:“这些石窟是依山开凿的,坐北朝南,从东到西一共开凿了45个洞窟,附属的有207个小石窟,佛像一共有510000多个,佛像最高的有17米,最小的有2厘米,这些石窟是北魏时期建的,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啦!”

第5座石窟佛像就是最高的17米的,听说是释迦牟尼佛(其实我也不懂),是佛教的创始人,我抬起头来,一看惊呆了,好大好高呀,只有抬头才能看到,他是盘坐着,很慈祥,笑容好好看,他的左右手下面还立着两个佛,专门托着他的手,身上衣服的颜色1千年来还是很鲜艳,真是状观!导游说:“他的鼻子长2米,”我心里想:“哇,好夸张呀!”

我们又来到第6个石窟,里面密密麻麻雕刻着是释迦牟尼佛传奇的一生,从出生到长大-离家-成道-成佛的过程,每一幅图画很象真的一样,我心里想以前的人真是历害!

我们又去参观了第7、8、9、10等十几石窟,觉得以前的工匠真是艺术高手,能雕出这么精细的佛像,真是历害呀!最后我依依不舍的走了,我想等我长大以后我还会再来看看的。

展开阅读全文

龙门石窟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我去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在郑州。

据说龙门石窟是古时候的人们用工具一点一点的建起来的。后来有一些坏人知道了,就把那些佛像的头和手给拿走。所以这时候的龙门石窟的这些佛像只有十几个是完整的。据龙门石窟有两万多个佛像和四千多个石窟,所以佛像和石窟随处可见。有的佛像大,有的佛像小,有的比大象还大,有的比石头还小,我真不知道那些坏人是怎么到取到佛像的头和手的。古代的颜料比我们现在画画的颜料还要好得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代的颜料涂在佛像上,经过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都还有一些残留着。如果是现在的颜料,可能早就没了。

后来我们去骑了自行车,那是一辆三人自行车。我和我哥哥还有一个阿姨一起骑三人自行车。

我觉得名胜古迹一定要好好维护,不能去破坏这些名胜古迹。

展开阅读全文

龙门石窟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一处壮观的世界文化遗产。

进了龙门石窟的大门,走过散落各处的小石窟,就是大名鼎鼎的万佛洞了。万佛洞里雕刻着一万五千尊精美细致的佛像。这些佛像有的只有三、四厘米高,有的却有两米多高。不论大小位置,这些佛像的构造都十分精致。她们都美若天仙,犹如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坐在一朵朵娇艳的莲花上,双手合十,似乎在为人们祈福。那些菩萨有的手持嫩粉色的莲花;有的两腿交叉,盘腿坐在莲花上认真地诵经;有的侧着身窃窃私语……

再往前走,就是闻名中外的卢舍那大佛了。卢舍那大佛面带慈祥的微笑,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大佛一只手掌朝上,一只手掌朝下,似乎在说:“上至天,下至地,全由我掌管!”佛像的裙子微微翘起,好像被风吹得飘了起来,大佛似乎在翩翩起舞。更为壮观的是,卢舍那大佛有17多米高,仅头部就有4米,真是宏伟啊!

龙门石窟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展开阅读全文

龙门石窟游记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来到洛阳的第一个早晨,我们就游览了三大石窟中的龙门石窟。

走过小桥,花的芬芳与草的清香便迎面扑来,让人感觉一阵清爽。

我们首先游览的的是西山石窟。走近龙门西山石窟入口,左边有清澈的河水,右边是起伏的群山,犹如步入仙境。

走过龙门,沿着小路一直向前,欣赏着舟行河中,寺座山中的美景。这时,一座石窟群浮现在我们眼前,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石洞,有大有小,大的有好几尺高,小的只有约一分米大小。每个洞中都有一尊佛像,这些佛像形态各异,有站着的,有坐在莲花台上的;有的微笑着的、有慈祥的、也有严肃的。但是,由于盗窃文物损坏,有些佛的脸部都已经模糊不清了,还有的洞里的佛像也不翼而飞了,我不禁感到痛心!

继续向前,走到一个更大的石窟群前,拾级而上,我们参观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大佛。这尊佛像是武则天当皇后时修建的,大佛高17.14米,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主佛的两侧还有阿难、迦叶、菩萨、金刚、力士,栩栩如生,非常壮观。

又看了几个石窟群,我们便走出了西山石窟。爬上东山石窟遥望西山石窟,景色更为壮观。

最后我们还游览了香山寺和白居易墓园。

从龙门石窟走出,我为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历史文物的损毁感到痛惜,我们应该爱护文物,不能再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受到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龙门石窟的龙门石窟790字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导游小邓,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我们要去游览世界文化遗产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另两个石窟是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好了,现在我们处于河南洛阳南边约十三公里处。大家看,龙门石窟就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而巨大的龙门山上,我们一起上山去游玩吧!

到了,这是上山后的第一个洞穴,叫古阳洞,里面的佛像占全部佛像的百分之六十。看,内有一些精品书法艺术,共有十九品,字迹气势大方,端正有力。还有一品在慈香窖内。古阳洞从公元四百九十三年开始修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一十五年,可谓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十万多尊佛像矗立在里面,那可不是名不虚传的。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准备离开古阳洞去奉先寺了。奉先寺里有龙门石窟的高之最和矮之最,分别是17.14米高和2厘米矮,形象逼真。大家请看奉先寺的左侧,是石阳洞,里面仙气扑鼻,佛像雕刻得十分精致。

我们继续走,看,我们面前的这个洞比古阳洞还出名,叫宾阳洞。它从魏朝末修建到了唐朝初,中间曾停过一个世纪的工。宾阳洞洞口两侧原有两幅画,十分出名,画得逼真的不能再逼真了。是《皇帝礼佛图》和《太后礼佛图》,后被盗窃。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宾阳洞花了二十四年才建成,内有巨大佛像十一尊。有的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有的高鼻大眼,体态端详;有的神态自若;有的青面獠牙,张牙舞爪……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佛洞。

大家快离开宾阳洞,我们还要去万佛洞。万佛洞内有一万五千多尊小佛像,小巧玲珑,做工精巧。洞中还有一把莲花椅,背后刻有五十四枝莲花。

看到我们前面这个洞了吗?这个洞内有一百四十多种药方,体现了古代医学成就,也为传授医术用雕刻法做出了贡献。

龙门石窟有三十余洞,还有一些洞我们下次再来观赏。唐代诗人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真是名不虚传,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

好了,龙门石窟游览完毕,欢迎下次再来,拜拜!对了我还要送大家去车站呢,走吧!

展开阅读全文

游览云冈石窟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来到目的地,首先被一块巨石吸引。上面雕刻着:2001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心情为之一跃,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云冈石窟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公元460年)开始开凿,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前后历经60多年,距今以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大小佛像51000余尊,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仅有0.02米,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逼真美观,令人叹为观止!

随同导游从最著名的第五窟开始参观。迎面就是中心塔柱,17米高打坐的释迦牟尼佛像矗立面前。举头观望慈眉善目的佛祖一双富富态态的大耳自然优雅地下垂,耳长竟然达3.4米。一双为天下苍生祈祷的大佛手在膝上祈福,手指的长度就有2.7米。盘坐的两腿间距离为14.1米,不愧为最大的佛像。大佛左右两旁各有两尊较大的佛像,是未来佛和过去佛。整座石窟呈对称构图,大小石佛共2300尊之多。

随后来到与5窟连体的第6窟。整座石窟以释迦牟尼为中轴佛像,以释迦牟尼诞生与成佛的经历为主线,以传神的手法雕刻了3200多尊大小佛像。图中详细地雕刻了传说中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在娘家从腋下诞生释迦牟尼,摩耶国王骑着大白象恭迎王后回宫,以及释迦牟尼比武招亲一箭射穿7个铜鼓夺得心仪美人归的热烈场面。婚后释迦牟尼离宫出游,出东门遇见一个乞丐;出北门遇见一个病人;出南门遇见一个死人,出西门遇到一位憎人。在憎人的点化下释迦牟尼信奉了只有成佛才能避免生老病死的理念。从此走上了寻佛之路。整座石窟大气恢弘,具有“第一伟窟”之称!

一路观赏,导游小姐栩栩如生的故事讲解使我们更加痴迷。来到12窟,又名音乐窟。12窟前室西壁和东壁雕有三开间仿木结构殿宇和屋型龛,虽为石雕,但典雅的中国檐廊斗供式建筑风格,却使人情趣盎然。尤为世人称道的北壁门楣舞、乐伎雕刻群,同中有异,扭腰耸胯,凌空飞动,宛如天宫歌舞乐团,别有韵味,所雕乐器达14种47件之多。称之音乐窟当之无愧!

不知不觉我们以参观完了整座石窟,但是余兴未消的我还是喜欢缠着导游小姐不断地发问,兼职司机朋友看见我如此痴迷,还豪爽地许愿送我光盘材料!

阿弥陀佛!幸福死我了!

伴随着一路的满足,我们愉快地返回大同!

展开阅读全文

云冈石窟游记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大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都,是道教和佛教的盛发地。自古以来许多国君都在此修建庙宇,创建道观。其中庙宇中最有名的便要数云冈石窟了。它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共称“中国四大石窟”。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这里,目睹了这千古圣地。

从大同市区出发,坐三路公交车就可以直抵云冈石窟。一下车,便是气派雄伟、肃穆端庄的、刻有“云冈石窟”的牌坊。走进牌坊,就见柏油马路一条条通向云冈石窟景区的正门。进入景区就看见一些被古人雕琢在岩壁上的石窟,里面雕刻着几尊慈眉善目的佛像,非常了不起,但要知道这才是云冈石窟45窟的一小部分。其中的四十五窟有5-6窟的巨型佛像,所有的佛像都是慈眉善目、眼睛似乎看着你又似乎不看着你。有琉璃球做成的眼珠加上那惟妙惟肖的雕工,显得栩栩如生。两边的中型佛像,嘴角微微向上扬,眼睛柔和的望着入口处,慈善的看着来人,再加上窟内那五彩斑斓的壁画,衬托出一种特殊的神秘感。走出大窟,向高处走去,看到墙壁上满是小窟,窟里雕刻着一到一千尊佛像,有的因风化被腐蚀掉了,但是轮廓依然清晰可见。再看岩壁外层,也可以隐隐约约看到佛像的轮廓。有的还是窟中窟、洞中洞,向我们形象的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成果。

夕阳西下,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大地,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石窟。这美丽奇妙的云冈石窟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血汗成果和过人的智慧,完全可以将“云冈石窟”称为世界雕塑史上的巅峰,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游龙门石窟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到河南的龙门石窟去玩。

经过长途的旅程,终于到达了我久已向往的旅游胜地。龙门石窟风景优美,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石窟门前人山人海。只见一尊高大的佛祖盘坐在洞里,栩栩如生,它双手捧着几个小石头人,好像神仙与人在对话。山上云雾迷漫,一位位仙人在云雾中约隐约现,我们仿佛到了天界。

来到伊河边,用石头做成的观音雕像,站立在七色彩莲上,左手垂下来,右手持着净化瓶,瓶里插着一根柳条,白色的纱衣迎风飘扬,嘴角向上微微一翘,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是那么温柔慈祥!山上的小洞里有许多和尚雕像,有的和尚在坐禅,有的和尚在讲经书,有的和尚在比武,还有的和尚拿着利剑挥舞……

河面上波光粼粼,河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河水清澈见底,河水两边的杨柳在微风的吹拂下给旅客们带来一丝凉意,碧绿的河水随风荡漾,如一匹匹柔软的绸缎。

龙门石窟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龙门石窟

全文共 1764 字

+ 加入清单

龙门是一个凝固历史的地方,一个展现华采篇章的地方。

一千五百多年前,一个少数民族的开拓者怀着对中原文明的无限向往,对问鼎中原的无比渴望,不顾王公大臣的强烈反对,向着中原大地执着走来。一路风霜没有冷却他的热情,一路黄尘没有暗淡他的理想,他将都城从遥远的平城迁到了洛阳。

什么样的勇气比得上背井离乡?这是魏孝文帝的勇气,一个鲜卑族智者的勇气,一个伟大政治家的勇气。只是岁月无情,他的丰功伟绩以及整个北魏王朝如今已无处可寻了。在伊水河畔,在青山绿水的伊阙峡谷间,这些大大小小的窟龛和其中的造像还能依稀找到些当时的消息。在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石窟寺,透过那些带有明显犍陀罗佛教色彩的形态瑰异的大小佛像,我们看到了一个举国佞佛的北魏王朝特有的历史情态。当时的皇族和王公大臣,他们对人生的态度,都雕刻出来了。那一尊尊的佛像寄托着他们对家国天下的祈望,对生命无常的逃避,对天国的无限憧憬。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二时期。随着佛教著作的大量翻译,本土的佛学论著也不断问世,加上统治者有意推动,民间信仰不断扩大,佛教一跃成为第一大宗教。龙门石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西魏、东魏、北齐统治者的经营。佛教在隋唐进入全盛期,龙门也迎来了它的艺术高峰期。所以,这十余万的佛像是四百余年的历史凝固。

后来的统治者,同样把长生不老的梦想通过这些石像表露无遗。其中,就有一个强盛的大唐帝国。也许是唐朝的历史更为长久,也许是唐朝的帝王和臣民更衷情于此,整个龙门石窟的雕塑,唐朝竟然占了六成!在数万的佛像中,我们看到了达官贵人对既有美好生活的满足和永远保持的愿望,看到了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看到了笑容和泪水,看到了白银和汗水。无论是万佛洞的小巧多变、千姿百态,还是大卢舍那像龛的尺度宏伟、气宇非凡,我们都能强烈感受那特有的大唐风韵。那个包容一切、张扬个性的时代,那个积极昂扬、乐观自信的时代,在整个华夏文明中所创造的奇迹太多了,就是在佛教这一领域也不例外。

据记载,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宾阳洞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我们想象一下,2300多个窟龛和十余万尊佛像要多少人来完成?这是一项多么大的工程?统治者在其中所用的不过是白银和训斥,而真正来完成的是那些工匠艺人,是他们创造了平凡却伟大的历史,创造了惊人的艺术品,创造了华夏文明的奇迹。当一个耗资数万两白银的凿窟造像工程在数年之后完工时,那些造像的发愿者或坐着大船流连于伊水之上,遥远地看着自己的白银化作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菩萨;或轻松步行于洞窟之前,仔细审视工匠的沥血之作,他们一定会固执地相信自己将从菩萨那得到更大回报。他们根本没想过,那些造像的创造者是不是愿意为他们去做。当神的创造者都不愿为他们去做的时候,那些无端过分的祈求又怎么会实现呢?

这些工匠被官府召集起来,用粗暴的方式进行着蛮横管理,给他们皮鞭和训斥、粗茶淡饭和微不足道的薪水。可就在这温饱之间,在严寒和酷暑中,他们顶着疲倦精雕细琢,完成了艺术创作。我们不知道这些工匠来自什么地方,来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命殒于此,有多少人父子相承?因为他们不是造像的发愿者,他们只是这些人的意志执行者而已,所以在二千八百余方的造像题记中,只有主人祈富欀灾之语和歌功颂德之句,根本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历史没有记住他们名字,可是却记下了他们的作品。千余年之后,这些发愿者早已化为灰尘,他们的愿望更是一个也没有实现,而这些不知名者的作品却存留了下来。这倒真像臧克家写的诗:“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名字却比石头烂得更早。”

龙门是幸运的,它记载着太多凡人的奇迹,展现着一个佛法世界的祥和,感染着祈福的芸芸众生。龙门也是不幸的,那些缺手断头的佛像至今还在说着所受的委屈,早已空无一像的石窟所说的正是民族的劫难。那些被劫走的佛像,早已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默默诉说着东方民族的苦难经历。今天我们解读龙门,是解读一种艰辛,解读一个民族的苦难。

夕阳西下,整个石窟群披上余晖,在身后绿树映衬下显得别有深度。只有伊水,默默看着这一切。

自跋:这是十一年前的文字,非常肤浅,但却故做深沉。之所以亮丑,是因为近来身心甚疲,无心作文。不想抛荒几日,被妙高峰故人发现,说“速度太慢”,要我“上点散文等”。翻箱倒柜,找到此篇,聊作交代。人就是在批评中成长的,感谢故人督促!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大冈云岗石窟

全文共 1398 字

+ 加入清单

“是水一起淌,是火一起闯……”我正做着我的“大兵梦”,就听见老妈叫我:“起床啦,起床啦!”我窝在被窝里不想起来,却听到老妈说:“哥哥已经醒啦,再不起就把你踢下床来啦!”一听这个,我立马清醒了一大半。昨天我们家来了一位大哥哥,他是到我们家来玩的吗?告诉你们吧,他是我爸爸朋友的儿子,在北京上大学,是来和我们一起去山西大同旅游的。

我们一家“全副武装”之后,上了车。经过了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旅游的第一个目的地——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它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前后一共用了64年,其中最早的是由昙曜开凿的五个窟,后来逐步开凿了200多个窟,包括了官方和民间的,现在可以开放的只有45个,我们要重点参观的是前20个石窟。

导游阿姨带领我们从石窟群的东边入口开始,详细地介绍了每一个洞窟的特点。这些洞窟有的风化已经十分严重,有的佛像已经面目全非,但是第5、6窟的保存却十分完好。据导游阿姨介绍,这是因为在清朝顺治年间由政府在这两个窟的外面修建了木质结构的楼阁,所以对石窟及佛像的保存完好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走进第5窟,发现有一个“禁止拍照”的标语,我抬起头,正要转身和我老爸说话时,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在我面前的是一尊巨大的佛像,我估计这尊佛像至少有6层楼那么高,他的面部圆润、鼻尖高挺、双目有神、两耳垂肩。窟的四壁雕满了精美的佛龛、佛像,制作工艺简直是天衣无缝,有可能连现代机器也比不上呢!

后来我们来到了昙曜五窟,在云冈石窟中的编号是第16至20窟,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石窟。昙曜开凿的五个石窟是云冈石窟最老、最经典、最为宏伟的洞窟了。我一边走,一边听见爸爸说:“‘昙曜五窟’始凿于公元460年,结束于公元465年,其间历时5年,你想想吧,那得多苦呀!”爸爸接着又说:“北魏建国初期,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徙民活动,这些人之中有不少的佛教信徒,如侍奉道武帝和明元帝的道人统法果出生于河北赵郡,文成帝时期的道人统师贤、沙门统昙曜等来自凉州。在这些高僧的引导下,北魏皇帝崇信佛教,法果提出“皇帝即当今如来”的思想。在北魏统治阶级和佛教集团互相依靠的关系之下,佛教得到北魏皇室的保护。其间虽经受过太武帝的灭佛,但文成帝即位之后立刻复佛,其发展趋势马上超过了灭佛前的程度。在此背景下,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了云冈石窟……”我本想夸老爸历史知识不错,但却发现了他手上拿着的小抄。我无语了,而他却还津津有味的讲着。我指了指小抄,老爸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立刻将小抄收了起。昙曜五窟的第16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洞窟,中间巨佛立于莲柱上,昂首挺胸,气概非凡,被西方游客誉为“美男子”。四壁有千佛、佛龛。这些造像,神情生动,姿态美妙,有的像在吹竹笛,有的像在弹琵琶,令人叹为观止。而第20窟的露天大佛被称为云冈石刻的象征。佛像是释迦牟尼坐像,高13.7米,胸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造型古朴硕大,两肩宽阔厚实,身上披着袈裟,面形慈祥和蔼。后面的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品,云冈石窟的门票上就印着这个石窟的大佛呢。

在云冈石窟一天的旅程很快就结束了。这一天真的很精,我看到了有各种各样精美的佛像,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故事;这一天我过得很充实,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同时也了解了我国北魏时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游龙门石窟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悠久。不必说东汉时期美丽的白马寺,不必说古老而庄重的关林庙,就是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也让我流连忘返,久久回味。难怪白居易说:“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这个暑假,妈妈就带我来到了龙门石窟。走进龙门石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门洞,像螃蟹窝又能像蜂巢一般。我觉得很奇怪:洞里都有什么呢?走上台阶仔细瞧,里面原来是一尊尊的佛像呀!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宾阳三洞。这个是由三尊大佛构成的。那三尊大佛有的眯缝着眼睛,有的用庄严的目光打量着人们,煞是壮观!

接着,我们来到了万佛洞。洞里有一万五千多尊小佛。最小的连两厘米都不到。

我们沿着伊河继续向前,来到了奉先寺著名的卢舍那大佛就住在那。它身高17.4米,就连它的耳朵都比我高,有1.9米。听说建这座佛像的时候是照着女皇武则天的样子做的,这座石窟用了25年才建成的。这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呀!

我看着卢舍那大佛坐在莲花宝座上,它仿佛在观望着对面的白园,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龙游石窟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带着非常好奇的心情来到龙游石窟

首先到一个放映厅看了关于石窟的介绍,主要是石窟的发现与挖掘,石窟来历的种种设想,我们带着种种疑问走访了有着千古之谜的洞窟。

龙游石窟是世界上第九大奇迹,它们本来都藏匿有深水下面,据说是当地村民出于好奇把水抽干才发现这个伟大的建筑群。

据说这里有24个洞窟,已经开发的有5个。

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便靠近洞口,冷气扑面而来,走近了4号石窟洞口,像进了巨大的冰箱。沿着石阶往下走,里面是一个空旷的世界,像一个巨大的长方形,有三根石柱呈三角形分部,石窟壁上和窟顶都有有着一道道整齐的条纹。天呐!这里离地面可足足有30米高!这么高条纹是怎么刻上去的?条纹均匀整齐是怎么做到的?这么大的工程在古代用人工是怎么挖的?各种问题缠绕着我。我沿石阶慢慢地往石窟下面走,因为在上面往下面看只能看到白茫茫的雾气,我走着走着,感觉越往下越冷,走到洞底,我估计洞底大概只有20度左右,跟上面三十几度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寒冬一个酷暑。洞底只有三根三角形的石柱支撑着,这充分的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难道古人早已懂得了这个道理?而且这如此庞大的洞窟仅用那么三根三角形石柱竟撑过了上百甚至上千年!

接着我们看了另外四个洞窟,都是大同小异,有大有小,最小的里面只有一根石柱。

在3号洞窟中的一面石壁上着马、鸟、鱼三种动物的图案,而这三个动物的图案竟然在接近洞顶的石壁上!这么高的高度,古人是如何上去并且雕刻出这如此精美的图案呢?

我带着众多疑问走完了一到五号洞窟,又带着疑问走出了洞窟。

龙游石窟中的众多谜团连科学家们都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些谜团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谁能来解这个千古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龙游石窟,世界之谜作文900字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听妈妈说,龙游石窟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于是,我日思夜想,却始终勾勒不出龙游石窟的模样。好奇心驱使下,我迫切想揭开石窟的神秘面纱。

汽车七转八弯,进入一片碧绿苍翠的山区。在群山的怀抱中,矗立着一幢高大雄伟而又神奇无比的建筑。最为醒目的是,大门上镌刻的四个鎏金大字“龙游石窟”。我们随着人流进入石窟。听了解说员的解说,我初步了解了龙游石窟是一座地下建筑宫殿。于1992年,被四位农民伯伯发现后,经开发,成了国家重点文物。目前开发的共有五个洞窟,他们洞洞相连,奇巧无比。

随着好奇心的牵引,我来到了气势磅礴的5号洞窟。顺着石阶,扶着铁栏杆走下去,哇,好大呀!是一个完全由人工开凿的巨型建筑。整个洞厅高达80多米,面积足足有25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一万多人在此集合开会。这是一组多么惊人的数据啊!三根鱼尾状似的巨型石柱支撑着整个大堂,仔细估测,三根石柱还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非常符合力学原理。走到介绍石窟的图案面前,详尽地浏览一番,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三根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洞窟的墙壁和石柱上竟都刻着凿痕,这凿痕可非同一般啊!都是10厘米左右宽的平行线,中间刻着弧形绞路,线条匀称流畅,就是现在最先进的开凿工具也不能刻得如此粗细一致,间隔相等!

这景象使我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龙游石窟简直就是一个使人扑朔迷离的谜团。先别说这些精致的石刻条纹,单说采光吧,古人是如何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洞中工作的?这洞壁都是红砂岩,旁边没有丝毫油灯留下的痕迹,洞口又那么小,要造成如此规模宏大,凿痕一致的洞穴可不是常人所能及的,莫非是外星人所做?怪不得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带着无限的疑惑,我们穿过拱形的小洞,走过人工制造的通道,来到了2号洞。此洞比5号洞稍微小一些,约有两三间教室那么大,构造和洞壁上的凿痕和5号洞相差无几,只是洞中还有一泓方形的水池,池水黑幽幽的,深邃不见底,让人叹为观止!

为什么要建造如此庞大的地下洞窟,而且要洞洞相连相通?为什么要在洞壁上刻上如此高难度的凿痕?为什么凿痕之间要间隔相等,线条一致?为什么……带着一大团疑云我依依不舍离他而去。龙游石窟这个千古不解之谜,正等着专家和游客们去破解!

展开阅读全文

龙门石窟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个历史悠久的建筑群。

它位于洛阳城南龙门石窟十三公里,当我走进去后,第一眼看到的是龙门真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第一个石窟是一个双腿盘坐的大佛,由于当时是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所以这尊大佛面丰体肥。

走了三十多米后,我来到了“牡丹石”旁。“牡丹石”是因为石头上面是由白色水滴状的图案一个一个的组成的,那些白色的图案很像一朵朵白色牡丹,因此人们称它为“牡丹石”。

看完“牡丹石”后,我们就会看到清澈无比的伊河,伊河在阳光的照射下,由绿色的河变成了金黄色的丝带,一阵微风吹过,一圈圈的涟漪在水面上酥酥地颤着……

我们爬上了楼梯,有一座大佛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座大佛从远处看只能看到一尊高大的佛像,墙壁上还有很多凹凹凸凸的东西,等你走近后才会发现,那些凹凹凸凸的东西,竟然是一些只有两厘米大小的小佛像。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佛像,我不禁古代人们高超的工艺而折服,我真的没想到这么小的石头都能雕刻的这么精致。

我们走下楼梯大约五十米后,又看到一尊大佛,这尊大佛很有意思,这尊大佛摆着人们平常拍照时所做出“耶”的动作,他的一只手正摆,一只手倒摆,我看到这尊造型奇特的大佛后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后来我听了导游的讲解后,才明白这尊大佛其实是指上帝保佑的意思。

最后我来到了最大,也是最壮观的大佛前,导游说,他叫卢舍那大佛,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看到这尊高大威武的大佛,我感到很震惊,这么高大威武的大佛,古代人没有现代化建筑机械又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在近景拍了一张照片,又走过伊河来到一座大山上,这里是最佳观景区,我环顾四周后,我心想:这里真的好美啊!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龙门石窟的大部分景色,还可以看到像一条金黄色丝带环绕的伊河,还有很多形态各异的人群。

龙门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我还没有全部介绍完,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或者有机会的话,可以亲自去游览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云岗石窟旅游日记600字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记录了中国佛教史的变化,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这样的好地方我怎么能不去,这不,这个暑假我就去了大同。

一进景区就是一个偌大的广场,广场中心塑着一个慈眉善目的和尚,眉宇间又带着严肃,这就是云冈石窟最先的开凿者——北魏时期的昙曜法师,他开凿的五个洞窟叫做昙曜五窟。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冈美术馆,馆里总会有不同的展览,这次我们看到的是关于鲁迅先生的展览,之前我只知道鲁迅是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通过展览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是个美术家和收藏家。其中他收藏的北魏时期的文物让我很感兴趣,上面雕刻着很多佛像,佛像慈眉善目,神态相似,都低垂眼帘仿佛正在修行。

一片林荫道后,就看到了著名的云冈石窟,它坐落在山“肚皮”上,与青岛的石头山不同,大同的山比较特殊属于砂岩,山不高,真应了山不在高有佛则名。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0窟的大佛,它高13。7米,是一尊坐佛,由北魏昙曜法师指挥开凿。只见这佛巍然端坐,表情喜悦,像是看到了人间事事美好而开心。他耳大垂肩、两耳有轮,眼睛和眉毛细长如柳叶,嘴角微微上扬。据说这是根据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形象塑的。我还看到了最小的佛像,它只有2厘米。我最想看到的有音乐飞天彩塑的石窟因维修关闭,没有能参观到,很遗憾。

在其他窟里,我还看到有些佛头残缺不全,据说是被日本人盗取的!旧中国的屈辱历史啊!让祖国母亲饱经风霜、饱受侵略!现在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保卫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云冈石窟名不虚传,它果然配得上四大石窟的美名。参观结束后我还意犹未见,可是只能期待下一次了!

展开阅读全文

龙门石窟日记600字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7月8日,我和姥爷、妈妈去了洛阳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我去洛阳玩的主要目标。

龙门石窟的大门前是一大片青青的草地,游人很多,由于刚下过雨,地面还有些泥巴。走到售票处,买了票才可以进去,我不要票,姥爷半票,妈妈全票,有了票就进入了龙门景区。一进门,就见到一个小池子,池子上还有一个人造瀑布,水里还有许多鱼儿和水草,水草长得很茂盛,看起来有一米长呢!我用手摸了摸水,好凉好舒服,我把水往身上泼,更舒服了。妈妈说前面的路还长着呢,催我快走。我就小跑着追上了妈妈,蹦蹦跳跳地和妈妈一起往前走。走了没多远,就看到了一些佛像,可是佛像不完整了,甚至有一些佛像都不见了,被偷到了别的国家。我看到一个雕刻精美的菩萨的手臂不见了,旁边的小牌子上说手臂被美国一个纪念馆所收藏。继续往前走,我又看到了一个雕刻着好多好多小佛像的地方,一边的小牌子上写着万佛洞三个字。我还看到了莲花洞、火焰洞……最后我看到了大卢舍那大佛,我想到在路上见到的小卢舍那佛,感觉真的很像,他们是怎么被雕刻出来的,技艺这么高超,不会是看着图片比着刻的吧!这些大大小小的佛像和神兽面对着平静的伊河,好像是有什么事情让他们搞不明白,想了几千年也没想通。

游完整个西山石窟,我觉得最好玩的地方是珍珠泉,珍珠泉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形成的,泉水清澈极了,那时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用水洗洗脸、冲冲脚、泡泡手,玩得好开心呀!我想珍珠泉可能会给我带来幸运吧,但接下来我觉得我想错了,珍珠泉给我带来了麻烦,因为我洗完就开始难受了,回到宾馆后就发烧了,还做噩梦。

展开阅读全文

龙门石窟日记600字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天一直下着小雨,但丝毫未影响我们旅游的兴致。我们趁着阴凉天,来到了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有一个神秘的奇景,那便是名闻天下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这也是我们今天的游览景点。

龙门石窟建于伊河两岸,分东西石窟,我们只参观了东山石窟。沿着伊河岸旁的小路,我们在雨中漫步,边走边看这绿意盎然的一番景象。一路经过一些大小不一的石穴,里边摆放的菩萨(或佛祖)被古代人民雕刻地十分传神,那头上的发丝都好像真的一样。有些雕像因为大水冲洗或多年风华失修,都已经逐渐褪去了色彩,而有些还保留1000多年前的色彩。这一幅幅打动人心的佛教画,就是我们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继续往前走,我又一次被震撼了!眼前这个洞穴中共有大小仅4厘米高的小佛一万五千多件,个个都雕工细腻,形象逼真、生动,最奇特的是所有的雕像形象各异。在洞内还有两头看门的狮子。正中央有一尊佛像,盘腿坐在一朵莲花上,和尚口中好像在念“阿弥托福”。他身后有一片红光,寓意佛光普照大地。

最后,我们来到景区中规模最大的奉先寺。这个奉先寺始建于元代,历经沧桑,历时25年才建好。据说,这是为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建的。最中间的那尊佛叫卢舍那佛,它身高17.14米,头部4米,最称奇的是光耳朵就有1.9米,比我爸还高。旁边是唐高宗的“奸臣”,与其相邻的是头戴皇冠的文书菩萨。从整体来看,整个洞穴十分雄伟壮观。

上午的旅程,我们是在雨中渡过的,不过也值了,我们欣赏了世界三大石窟之一。

这次旅游让我认识到,我们中国人名古时候也是十分勤劳,十分聪明啊!

展开阅读全文

龙门石窟日记600字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正月十五,天气很好,爸爸妈妈带我和妹妹一起去龙门石窟游玩。

龙门石窟离我们家不远,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它座落于洛阳市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把车停在停车场后步行到大门需要一段时间,还好有妹妹作伴,我们边走边玩,很快就进入景区。一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串串火红火红的灯笼,夹在东西两座青山之间,旁边就是宽宽的伊河,使我既能感到山水一体的秀丽,又能感到石窟群雕的宏伟壮观,也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我们先从西山石窟走起,穿过河桥,又来到东山石窟,一路上我们被崖壁上的大小佛龛所震撼,也被冬日里路边的迎春花、翠竹和不知名的绿色藤蔓植物所吸引。爸爸帮我在手机上安装了“洛阳旅游指南”的APP,我们边走边听,边拍照,学习了很多知识。这里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它的耳朵比我都高,最小的仅有2厘米,比我的小拇指还要低,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龛是卢舍那像龛群雕,据说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来雕刻的,唐朝人以胖为美,佛龛中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体现大唐的盛世气度。

佛龛大多凿在悬崖峭壁上,我发现很多佛像没有头部、没有手臂,有的佛龛里没有佛像,破坏非常严重。妈妈告诉我:____时期造反派破坏了很多,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偷运文物到国外,也有当地村民上山干农活时无意识地破坏文物,风吹雨淋的风化也比较严重。爸爸妈妈说到这里,语气比较沉重,我们多么希望看到没有遭到破坏的石像,那将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通过游览,使我了解了不同朝代的社会生活,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也让我知道文物不可再生,我们应该有责任保护历史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