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竭泽而渔

竭泽而渔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竭泽而渔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竭泽而渔问题。

分享

浏览

3755

作文

3

竭泽而渔是褒义词吗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竭泽而渔是指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含贬义。

一、成语释义

【释义】 竭:使……干涸;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出处】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正音】 竭(jié );不能读作“jiē”或“hè”。

【辨形】渔;不能写作“鱼”。

【近义】杀鸡取卵。

【反义】 从长计议。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睚(yá)式。

【英译】 fish out by pumping off the water .

二、成语出处

1.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2.《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高诱 注:“竭泽,漏池也。”

3.《明史·文震孟传》:“徐议濬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

三、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解释】: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出自】:《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启示】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与失永远是一对矛盾。世上没有绝对的得和失。所以明智的人考虑到了失,失时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间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竭泽而渔造句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1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不韦

2 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收,非不获兽,明年无兽。魏征

3 封建统治阶级残酷榨取,竭泽而渔,其后果必然是农民起义。

4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都是很愚蠢的行为。

5 做事得留有余地,竭泽而渔是不行的。

6 做事不能竭泽而渔,要考虑后果。

7 旧社会的地主对农民采取竭泽而渔式的剥削。

8 榨光人民,来满足政府的需求,正犯了竭泽而渔的错误。

9 你一次就把所有资源用尽,这种竭泽而渔的作法,行不通的!

10 由于人口剧烈增长和竭泽而渔的捕猎方式,许多动物的品种已被灭绝。

11 勿竭泽而渔。勿杀鸡取卵。勿舍本逐末。

12 贪婪的人们为最求眼前利益而不能自拔,这样做无疑是竭泽而渔,早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13 只为工业积累,农业本身积累得太少或者没有积累,竭泽而渔,对于工业的发展反而不利。

14 但一味的低价策略占领市场无异于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对品牌后期的发展甚至是致命性的。

15 用流刺网捕鱼,就是在竭泽而渔!

16 你这种作法,简直就是竭泽而渔,完全没有考虑到后果。

17 政府不可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竭泽而渔,一味增加赋税。

18 国家发展经济不能竭泽而渔,要眼光放长,多给子孙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19 他们竭泽而渔,鱼越来越少,最后吃亏的是我们普通渔民。

20 若竭泽而渔,则蛟龙也不能生存了。

21 砍烧林木竭泽而渔等等有摧毁性和伤害力的行为继续在各地上演,在在都为我们这个危脆的地球添加了巨大的压力。

22 我们要避免竭泽而渔的做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哲理故事之切勿竭泽而渔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李世民堪称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即皇位以后,吸取历史的教训,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们多提意见,并提高谏官的地位。

他曾问魏征,皇帝如何才能保持头脑清醒而不昏庸。

魏征的回答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是一位敢于说话而且善于说话的大臣。

有一年,宰相向太宗建议:不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只要身形高大、体格强壮,都可以应征入伍。

唐太宗批准了这个建议,但奏章却多次被魏征驳回。

唐太宗非常生气,于是召集众臣,准备当面训斥魏征。

谁知魏征毫无惧色,并说道:“如果把湖水淘干,可以把鱼逮得一干二净,可是明年就没有鱼了;如果把森林烧光,林中的野兽就无处藏身,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现在把不够十八岁的强壮男子都收入军队,不留任何余地,那么以后的租调杂徭将从哪里去征取呢?”说得唐太宗恍然大悟,于是接受魏征的意见并重奖了他。

魏征先后500余次向唐太宗提出意见或建议,均得到采纳。

大道理:

魏征巧用比喻,一针见血,让唐太宗也心悦诚服,而且对这样的贤臣愈加的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