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篆刻

篆刻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篆刻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篆刻问题。

分享

浏览

5545

作文

10

善良·篆刻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善心常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善良

我读到国外的两则小故事。一则是说一场暴风雨过后,成千上万条鱼被卷到一个海滩上,一个小男孩每捡到一条便送到大海里,他不厌其烦地捡着。

一位恰好路过的老人对他说:“你一天也捡不了几条。”小男孩一边捡着一边说道:“起码我捡到的鱼,它们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时间,老人为之语塞。

还有一则故事是发生在巴西丛林里,一位猎人在射杀一只豹子时,竟看到这只豹子拖着流出肠子的身躯,爬了半个小时,来到两只幼豹面前,喂了最后一口奶后倒了下来。看到这一幕,这位猎人流着悔恨的眼泪折断了猎枪。如果说前一个故事讲的是孩子对生命善良的本性,那后一个故事中猎人的良心发现也不失为一种“善莫大焉”。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之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底坦然。

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态,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这是善良的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们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所提倡和弘扬的。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

全文共 3147 字

+ 加入清单

为全面展示当代书法篆刻的艺术成就,进一步推动书法事业健康发展,定于2015年8月在北京举办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本届国展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握正确的艺术导向,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深入传统,鼓励创新发展,承续中华文脉,陶铸时代审美;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努力推出精品,推出人才。现将征稿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联合主办:华影传媒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

协助承办:北京华影会书画院、深圳市书法家协会

二、组织机构

1、组委会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组委会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和联合主办单位等共同组成。

2、评审委员会和监审委员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依据《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监审委员产生暂行办法》,组成评审委员会和监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和监审工作。

三、征稿要求

1、投稿范围

年满18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及海外华人均可自由投稿。

2、作品要求

(1)内容: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楹联、文赋等(须标出原作者及篇名,附作品释文),提倡自作诗词联赋。书写古代诗文者,应注意使用权威版本,要保持内容的相对连贯、完整。

(2)规格:投稿作品分为书法、篆刻、刻字三个部分。

书法部分:书法作品请投寄作品原件,书体不限,尺寸为8尺整张以内(高度不超过248 cm,宽度不超过129 cm),一律为竖式。小字类作品(如小楷)尺寸为4尺整张以内(高度不超过 138cm,宽度不超过69cm),一律为竖式。手卷作品尺寸高度不超过35cm,长度不超过248cm。册页作品尺寸每页高宽不超过40cm,页数不超过12页。手卷、册页作品入展数量不超过总数的百分之六。所有作品请勿装裱(册页除外)。不符合尺寸要求者不予评选。

篆刻部分:篆刻作品寄印稿6-10方,附两个以上边款,贴在4尺对开的竖式宣纸上。评审结束后由组委会通知入展者寄篆刻原石1方参展,原石展出后由出资方收藏。如不寄原石视为放弃入展资格。

刻字部分:刻字作品材质为木质,尺寸不小于0.16㎡,长、宽不超过60cm。刻字作品初评采用照片评审,一律为8寸彩色照片。投稿刻字作品时请附上作者书法作品一幅(四尺整纸以内,书体不限),以作评审参考。邮寄时请在信封上注明“刻字”字样。入选后由中国书协通知,寄原作参加终评。

3、投稿数量

每位作者根据自己擅长的书体投稿(每一种书体限投稿一幅),投稿总数不得超过2幅。征稿期间不办理换稿、退稿等事宜。

4、费用

此次展览不收参评费。

凡需退稿的作者在投稿同时,每件作品汇寄退稿费人民币60元(其中,30元为作品邮寄、包装费;30元为保险费,每件作品投保3000元),并附退稿费汇款单复印件。凡在投稿时未汇寄退稿费的,不予退稿。入展作品不退稿,由出资方收藏。入展作品已经交纳退稿费的,由组委会将退稿费60元退还作者。

需退稿的海外作者在投稿同时,每件作品汇寄退稿费100美元。

5、填写信息

(1)请在书法作品(刻字照片 、刻字原作、篆刻印屏)背后右下方用铅笔正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常用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固定电话、手机)、作品书体、作品名称。所有投稿作品请一律附释文。

(2)请在信封上注明书体,组委会根据书体分类登记。

(3)为便于准确登记,及时联系作者,请认真填写《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投稿登记表》、《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投稿作品疑难用字表》(启事后附表格,可复印使用,也可从中国书法家协会网http://www.ccagov.com.cn/下载),连同身份证复印件、退稿费汇款单复印件、作品释文和书写内容使用的版本复印件,随作品一并寄出。

6、书写材料

为了评审、装裱、展示的需要,投稿作品应使用不易折断、不易损坏的宣纸等书写材料。

四、评审

1、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组成本次展览评委会,制定评审细则、评审工作流程和评委守则,明确违规的处理办法。

2、本届国展分书体评审。书法、篆刻作品评审初步定于2015年5月下旬举行;刻字作品初步定于2015年4月份进行初评,5月份终评。

3、评审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初评、复评和终评,从来稿中评出入展作品700件左右,然后选出入围优秀作品60件左右。第二阶段,面试。入围优秀作品的作者参加现场创作与文化考查,按本届国展参评作品、现场创作和文化考查进行综合评分,最终评出优秀作品42件。评审结束后,及时公示评审结果。

4、对所有入围优秀作品的作者和部分入展作者进行抽查面试。加大抽查面试的比重,严厉处理代笔和抄袭行为。凡经面试确认非本人创作者,中国书协将取消其在本次展览中的入展、优秀资格,三年内禁止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任何展览,同时将面试结果刊登在中国书协网站及相关专业媒体。凡接到面试通知后未按规定时间到场面试者,视为放弃入展、优秀资格。面试通过者,往返交通费由中国书协负责(按国家规定标准执行)。发现临摹、抄袭已在公开出版物发表的古今作品(含古代碑帖集字、集联),取消入展、优秀作品资格。

5、文字审读:评审中,加强对书写内容、文字正误、篆法、草法的审查。提倡文化内涵,注重文字规范。自作诗文优秀者,在同等艺术水准情况下,优先作为入展和优秀作品的条件。

6、评审以作品的艺术质量为第一要素,鼓励作者专心致力于艺术创作。凡在形式制作上过度拼接粘贴、染色做旧、故意涂抹等,该作品在评审中将会受到减分影响。

五、展览

十一届国展定于2015年8月在北京举行,届时将展出入展作品约700件(含优秀作品)。同期还将举办国展论坛等。

六、出版

十一届国展开幕式之前出版《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作品集》。

七、作者待遇

1、向获得优秀作品的作者和入展作者颁发证书。

2、全部入展作者赠送本次展览作品集一册。

3、优秀作品收藏费每人20000 元,入展作品收藏费每人1500 元,以上均为税前。

4、邀请优秀作品的作者参加开幕式,中国书协负责食宿、交通。

5、非会员书法作品入展,作者具备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条件。

6、获得优秀作品的成果将作为今后参评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作为今后选拔中国书协专业委员会委员的重要条件之一。

7、本次国展优秀作品、入展作品收藏费,在开幕式后一个月内由中国书协向作者支付;证书、展览作品集,须在展览开幕后两个月之内由中国书协安排印刷公司寄达未到场作者;作品退稿在展览结束后90个工作日以内完成。

八、征稿日期

本启事自公布之日起征稿,至2015年4月30日截稿(刻字作品照片截稿日期为2015年3 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九、收稿和汇款地址

1、收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莲花小区南侧铁路客运二厂六号院 邮政编码:100036

(没有快递的地区,可以用挂号信寄至专用信箱:信箱号码:北京市100036信箱35分箱 邮政编码:100036)

联系人:秦晓卫,郭琳

电 话:010-53636735,010-53636739

E-mail:514417741@qq.com

2、退稿费请一律通过邮局汇款。汇款时请在附言上注明“国展退稿费”,并注明本人联系电话。

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一号院32号楼B座908室

收款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办公室

邮编:100083,联系电话:010—59759754

十、其它事项

1、对代笔和抄袭的举报长期有效。凡是发现或被举报作者代笔、代刻等问题,经组委会核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将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理。投诉材料请寄: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一号院32号楼B座909 中国书协展览部。邮编:100083

2、所有来稿必须符合本启事要求。

3、凡投稿者视为认同并遵守本启事各项要求。

4、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中国书法家协会。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兰州市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动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进一步实施“黄河之都·金城兰州”地域文化建设,打造兰州市各艺术门类的品牌工程,经市文联会议研究决定,举办兰州市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单位:兰州市书法家协会组织委员会:兰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评审委员会:兰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二、征稿要求

1.征稿范围:年满18周岁以上的兰州市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

2.作品要求:

(1)内容: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楹联、文赋等(须标出原作者及篇名,草书、篆书、篆刻作品附作品释文),提倡自作诗词或兰州地域相关诗词联赋。

(2)规格:投稿作品分为书法、篆刻二个部分。书法部分:书法作品请投寄作品原件,书体不限,尺寸4尺整张以内(136cm×68cm),一律为竖式。

篆刻部分:篆刻作品寄印稿6-10方,附两个以上边款,贴在4尺对开的竖式宣纸上。

(3)附注:请用铅笔在作品背面右下角用正楷注明作者姓名(勿用笔名)、年龄、性别、所在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所有来稿免收参评费(因人力有限,恕不退稿),入选作者免收装裱费及出版费用(展览结束后退作品)。

三、奖项设置

本届展览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0名。

四、展览时间

兰州市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拟定于2015年10月在兰州举行,届时将展出入选作品100件。展览开幕式之前出版《兰州市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作品集》。

五、作者待遇

1.向获奖作品的作者和入展作品的作者分别颁发荣誉证书。

2.全部入展作者赠送本届展览作品集一册。

3.非本会会员的书法作品入展,作者具备加入兰州市书法家协会条件。

六、征稿期限

从2015年7月5日至2015年8月31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投稿地址:兰州市五泉西路29号兰州市文联市书法家协会809室。

联系人:***

电 话:**********

展开阅读全文

2024黔西南州“张之洞奖”书法篆刻双年展征稿启事

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为全面展示我州近年来的书法篆刻艺术成就,进一步推动全州书法事业健康发展,促进我州书法艺术创作和文化品牌建设,定于2015年11月在兴义举办第二届黔西南州张之洞奖”书法篆刻双年展。现将征稿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文联

联合主办: 贵州省浙兴置业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黔西南州书法家协会

二、组织机构

1、组委会

第二届黔西南州“张之洞奖”书法篆刻双年展组委会由黔西南州书法家协会和贵州省浙兴置业有限公司相关人员组成。岑岚担任组委会办公室主任,负责本次活动的统筹策划和组织协调;韦锋任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

2、评审委员会和监审委员会

(1)评审委员会主任由岑岚担任,成员由州内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组成。

(2)监审委员会主任由张宏全担任,成员由州书协相关人员组成。

三、征稿要求

1、投稿范围

黔西南州籍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书法爱好者均可投稿。

2、作品要求

(1)内容: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楹联、文赋等(须标出原作者及篇名,附作品释文),提倡书写自撰内容和赞美黔西南的内容,内容要相对连贯、完整。

(2)规格:投稿作品分为书法、篆刻两个部分。

书法部分:书法作品请投寄作品原件,书体不限,尺寸为六尺整张以内(高度不超过180cm,宽度不超过97cm),一律为竖式。不收手卷和册页作品。所有作品请勿装裱。不符合尺寸要求者不予评选。

篆刻部分:篆刻作品寄印稿6-10方,附两个以上边款,贴在4尺对开的竖式宣纸上。

3、投稿数量

每位作者根据自己擅长的书体投稿(每一种书体限投稿一幅),投稿总数不得超过3幅。征稿期间不办理换稿、退稿等事宜。

4、费用

此次展览不收参评费。

5、填写信息

(1)请在书法作品、篆刻印屏背后右下方用铅笔正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常用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固定电话、手机)。

(3)为便于准确登记,及时联系作者,请认真填写《第二届黔西南州“张之洞奖”书法篆刻双年展投稿作品登记表》(启事后附表格,可复印使用),随作品一并寄出。

四、评审、获奖与入展设定

1、评出获奖作品15名。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2、入展作品数量根据来搞数量和质量而定。

五、作者待遇

1、向获奖作者颁发奖金、证书、展览作品集一册。其中:一等奖每名4000元,二等奖每名2000元,三等奖每名1000元。

2、入展作者均颁发证书、大赛作品集。

3、非会员作者入展,即具备加入州书法家协会条件。

4、获奖、入展作品由贵州省浙兴置业有限公司收藏。未入展的作品,限于人力,不退稿。

六、征稿时间

自公告之日起至2015年9月10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请用挂号或特快专递邮寄,欢迎直接联系送达)。逾期不予受理。

七、展出时间

定于2015年11月在兴义贵州省浙兴置业有限公司开幕并颁奖。

八、投稿及联系方式

地址:兴义市建设路27号州公安局政治部

收稿人:韦锋 邮编:562400 电话:3292017 13885915187

九、其它事项

1、所有来稿必须符合本启事要求。

2、凡投稿者视为认同并遵守本启事各项要求。

3、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黔西南州书法家协会。

4、评委和监审组成员不得投稿参评。

黔西南州书法家协会

展开阅读全文

“远去的乡愁”中华朱方篆刻大赛征稿启事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篆刻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书法、国画一起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篆刻艺术从“小众欣赏”走向“大众艺术”,镇江市篆刻艺术推广协会、镇江市文广集团等决定将举办“远去的乡愁——中华印章•闪耀朱方”中华朱方篆刻大赛,并将此次活动打造成全国性篆刻艺术交流的品牌与推广平台,让“篆刻”留住“乡愁”,让“篆刻”闪耀朱方。

一、征稿要求

1、本次大赛分初评和终评。初评请投寄作品印蜕。进入终评的作品由承办方通知作者投寄原作。

2、内容:以“远去的乡愁”为主题,反映镇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传承京杭大运河为代表的运河文化内涵,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新时代的特征,有哲理、贴近生活的作品。

3、印材及篆刻方法:可采用石材或木质等新印材,手工或数控篆刻均可。积极倡导用电脑设计及用雕刻机、激光机等专用设备数控篆刻印品。

4、篆刻作品每件印蜕6-10方,并附两个以上边款拓片,需自行黏贴在不大于4尺对开的宣纸上成印屏,印屏一律竖式。作品请附释文。

5、每件作品背面右上角需用铅笔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及电话,并另附身份证复印件。

6、入展作品不退原件,评审结束后由组委会通知篆刻作者寄原石1-2方参展,原石归承办方收藏(支付收藏费200元/枚)。

二、征稿对象

广大篆刻爱好者均可自由投稿(特别欢迎海内外镇江籍人士、在镇江曾经工作或生活过的外籍人士)。

三、评选办法、奖项及奖金

1、由组委会特邀著名篆刻家、文化名人、书画家等组成本次大赛评委会。评审工作于2016年5月份开始举行,由主办方核对原作准确无误后,及时公布评审结果。

2、奖项设置及奖金

一等奖:手工篆刻3名,每人奖金5000元;

数控篆刻3名,每人奖金5000元;

二等奖:手工篆刻6名,每人奖金1500元;

数控篆刻6名,每人奖金1500元;

三等奖:手工篆刻20名,每人奖金800元;

数控篆刻20人,每人奖金800元;

纪念奖若干名,每人赠精美纪念品一份。

3、大赛组委会拥有获奖作品的所有权。

4、大赛组委会将诚邀全国著名主持人或文化名人前来参与颁奖仪式。

四、大赛作品展览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16年6月

2、地点:镇江城市山林美术馆(地址:镇江市长江路33号文广集团行政服务中心旁)

五、大赛征稿广告发表日期

2016年1月中旬出版的《书法报》和各大书法篆刻网站。

六、大赛征稿日期

自见报之日起,截止2016年4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七、投稿地址及联系方式

投稿地址:江苏省镇江市长江路33号文广集团12 F 27室(镇江文广集团朱雀创意设计中心)

邮 编:212001

联 系 人:刘女士 俞先生

联系电话:18352865998 15051145093

“远去的乡愁”——中华朱方篆刻大赛组委会

2016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绵阳市首届书法篆刻作品征稿启事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推动我市书法艺术的发展,经研究决定,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绵阳市文联、绵阳市书法家协会拟举办绵阳市首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现面向全市征稿

一、征稿要求:

1.内容健康向上,提倡自撰诗文或采用历代咏绵阳诗词。

2.投稿件数每人不得超过3件。须在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正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电话、邮编。

3.书法作品尺寸不超过6尺(册页除外),草书、篆书另附释文。篆刻作品印屏尺寸为66×45cm或132×33cm,均为竖式,数量最少不少于6方,最多不超过12方,并附2个以上边款。

4.来稿一律不退。主办单位将对入展作品进行评奖,获奖作品将征集出版。

二、征稿时间:

自征稿启事发布之日起开始,截稿日期为2016年8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三、来稿地址:

来稿地址:绵阳市东津路33号 绵阳市文学与书画艺术研究院,邮编:621000,收稿人:唐龙 联系电话:15082156165。

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文联 绵阳市书法家协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篆刻情结散文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他和大多数的参加工作的90后一样,也喜欢在工作之余用手机玩游戏,喜欢关注自己的喜欢的美国大片是否已经开始公映,还喜欢说走就走背上背包去周边的小城去探索未知……但在这一切他的喜欢里,最让他情有独钟似乎是一个和90后没多大关系的爱好——篆刻

说起这种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艺术,开始时,他完全没有任何概念,不知道它的历史厚重感,不知道它的国粹蕴味,不知道它的艺术镌美。喜欢上篆刻,完全是自己另一个爱好——读书。这还要追溯到他的大学时代,大二那年,他从一本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开始一发不收拾的爱上了读书。于是读书成了大学时代的愉快时光,而随着他对各类书的专注与痴爱,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他特别想把自己所有的书都印上特有的标志,于是篆刻这个词一下子就闪现在了自己的头脑中。用篆刻的方式为自己刻一枚印章,然后将自己所有的书都印上自己的名字,让它们完完全全的归属自己。于是,从大二那年开始,他和篆刻就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看着篆刻美,但是,真正开始篆刻起来时,他可美不起来了。最先让他发愁的就是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样的刻刀。自己没有一丁点的篆刻的基础,周边又没有会篆刻的人。于是,从零起步的他,就有了地面砖、大理石、木块等一次次惨痛的失败案例。好在他深谙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在逐步摸索出合适的石料后,他也把刻刀选在了3毫米直口的基础刀上。第一次篆刻可以说绝对是他意义非凡而又乐趣无限的一次处女作。因为篆刻时文字方向和印在纸上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刻时反刻,印出来才是正字。而兴致勃勃的他第一次篆刻显然兴奋的忘记这个简单篆刻知识,于是他的外国顺序名字便被他保存至今。

参加工作之后,篆刻,依然是他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爱好。他把作为一名技术员的严谨与执着,以及品质与认真与篆刻融合成一体,把生活的阅历的感悟转化成一招一式的刀法,赋予篆刻认知的美。虽然篆刻费时费力,要花费大量心思,甚至在不成熟的阶段还会划破自己手指,付出血的代价,极为专注时,也会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出浑身冷汗,但是显然篆刻的魅力在他的心中已经超越了困难。从只是想刻出一枚自己的印章到如今的对篆刻认知与感悟的美,他对篆刻的喜爱也随着时间积累而越发沉淀。

用传统的中国红印出篆字的美,赋予篆刻立体的美,灵动的美,生命的美,意境的美,更是他技艺不断提升的动力。工作中同事、朋友,每每看到他的篆刻都会非常欣赏的索要,而他也十分乐意把这种中国汉字美的另一种方式传递给大家。是的,这就是一个90后对篆刻无可替代的情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篆刻让我着迷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篆刻,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也并不难的一门艺术。在我校,篆刻是一种特色,在众多的特色之中,篆刻应该属于我最喜欢的。

有一次,我们班被幸运地挑中上公开课,而就是因为这节课,使我深深地爱上了篆刻这门独特的艺术。首先,老师让我们先去搜寻关于篆刻的有关只是和安全隐患。此时,我还没有被它深深吸引。

千盼万盼,这节课终于来了。篆刻需要一种易磨的石头,老师为我们准备了初学者用的石膏。然后老师教了我们磨石头,让我们先把粗糙的一面在砂纸上磨平,这可让我兴奋极了……不一会儿,一块光滑的石头在我手中诞生了。后来,老师给了我们一张印着帆船图案的小纸条,让我们用复印纸将这条迷你小帆船刻在石膏的光滑面。开始了,我拿着铅笔一笔一划认真地描写着这条可爱的小帆船。

关键的步骤来了,篆刻分阴阳刻,我选的是阳刻。刻了很久,终于一条小帆船出现在我的眼前,可是,这哪是帆船呀!简直就是一个三角形,歪七扭八的第一次刻不好。我再刻第二次!我把它用砂纸磨掉!第二次,还是不行,再磨!我就不信刻不好它了!第三次,这又是什么东西啊?不行不行,再来,再来!第四次,我几乎已经绝望了。这时,老师注意到了我,“怎么了?刻不好吗?没事的多花些时间一定能刻好的,万事皆有可能!”终于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我把之前的劳倦与不耐烦抛到了脑后。这次,石头被我磨得光滑极了,我小心翼翼地将这块快被我磨完了的石膏放在印床上。我又一次轻轻地拿起了那把刻刀,“好,加油吧。”我用尖的可怕的刻刀放在石膏上,一横一竖,我很小心地捧起了这块石头,生怕一个手抖就把辛苦刻出来的小船给毁了再来。我拿起小刷子在满是灰的石膏上刷了刷,“漂亮!”我伸了个懒腰,仿佛已经辛苦了一天似的。老师看见我拿在手中的石膏,走了过来,“不错哦,快,上台印印泥吧!”

我点了点头,照着老师交给我们的沾印泥方法沾了印泥,在宣纸上印上了我历经的“坎坷”刻出来的小船。我很兴奋,更多的是激动。

展开阅读全文

沉醉于篆刻的世界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任欣欣

前段时间收拾小屋时发现十余枚刻过的印章,按时间顺序整理好,看起来颇有一番味道。打开了时光机的任意门,我穿梭回了旧时光,沉醉于那个篆刻世界

初二时,初次接触篆刻,美术老师花了近一个小时来讲解印章的历史溯源和笔法刀势。那时的我完全不能欣赏秦章、汉章的端庄,权当是故事听了。老师要求大家刻一个最简单的白文名字章刻。彼时,我天马行空,在稿纸上画了规矩的密格线,翻阅篆刻字典,模仿古书四灵兽,篆下了第一枚印章。左青龙右白虎,挥刀如劈柴,在同学羡慕的目光中,我交了首作。老师却爱答不理,给我的评语:“磨下重刻。”

端详着自己的“青龙白虎”,我认为老师只是不满意于我的不安分,我依旧觉得自己天赋异禀。这次,我拿了新石料,阅了篆刻字典,打了两遍草稿,便准备下刀。身旁的同学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我更是豪气高涨,举起刻刀,一气呵成。

老师依旧不满意我的第二个作品,指出了我许多笔法刀势上的不足,花了近半节课来点评我。

大家都已经开始篆刻了。第三次篆刻,我没有胡乱了事,而是慢慢修改,慢慢请教,慢慢琢磨,沉醉于篆刻的世界。我开始体会到了古章的端庄大气,体会到优秀同学的匠心独运,开始会为一道横思考三天,为一道锋研究半周。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悟。不知不觉,已有了七八页草稿。

在某个下午,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开始刻,轻轻地用力将刀锋斜切入石内,推动刀杆,顺着笔画方向切进,刀杆前后小幅度的摆动,刀锋一起一浮地切刻入石,迟涩前进。我仿佛寻觅到了多年前在宣纸前的顿悟——握刀要稳,下刀要果敢要狠。暖橙色的灯光下,一个少年目光如炬,稚嫩的双手上落着一层薄厚不均的藏青色的石灰粉,拇指和食指夹缝的刀尖在石体上蠕动前行。我沉醉于篆刻的世界。

第三个印章,耗时三周完成。当我把作品交到老师手中,老师站在讲台上,顿一顿,说:“大家停刀,看一下真正的白文姓名章。”然而,我知道,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野芳,佳木,风霜,飘雪,篆刻的过程是由快到慢,由粗糙到细致,其目的是塑造更好的自己。我沉醉于篆刻的世界,这其中的宏大气度渐渐被我领悟。篆刻,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展开阅读全文

我和篆刻的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总觉得篆刻是一种高深的艺术,偶然遇见,也是怀着敬畏之情欣赏。突然有一天,书法陈老师选中我练篆刻。这使我非常激动——我又能学习一门新的艺术了。

那一天,我踏入了篆刻的门槛,并且认识了马老师。从那以后的每个周六,我都要赶赴临平学习篆刻。这样,只为艺术节。尽管这对我来说很新奇,但这样的安排打乱了我的作息。这使周六显得十分忙碌,只有抽出一些时间抓紧做作业。

又是一个周六,我来到马老师的工作室,码好工具。马老师走到我身边,拿起笔,照着镜子,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尊古”二字。然后握着我的手,掌刀刻石。刻好了,在我看来,一切都恰到好处。马老师把刀轻轻放下,说:“来!你自己练习一下”。

我坐在位置上,身体笔挺,手一刀一刀地刻着石头。手指关节感觉鼓鼓的,我奋力伸展五指。刻完一个字后,我的胳膊酸得快抬不起来,我用力甩了几下;脖子酸得挂不住脑袋,前后摆摆头。我的屁股麻了,脚也软了下来,身体在向我提出罢工请求。这时,我多希望可以尽快结束这一切。但我又想起了陈老师对我的殷切希望,又低下头,埋头苦干……

几个月来,每周六都在那里学习,平时在家也会抓紧时间练习。终于,艺术节来了。我们几个参赛的选手到了比赛场地。比赛开始,画好稿,用刻刀一下下地在石头上刻下一道道印痕,紧接着刷去石粉——蘸印泥——在纸上留下痕迹——交作品。一道道工序不敢有一丝懈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这次艺术节中,获得了区二等奖的好成绩。

练篆刻,让我心不浮气不躁,使许多事都迎刃而解。原来学习一门艺术真的能修身养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