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纽约

纽约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纽约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纽约问题。

分享

浏览

2983

作文

35

印象中的纽约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纽约(New York)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它由五个区组成: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面积828. 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00多万,包括郊区在内的大纽约市人口1800万。纽约还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总部大厦坐落在曼哈顿岛东河河畔。

纽约的历史较短,只有300多年。最早的居民点在曼哈顿岛的南端,原是印第安人的住地。1524年意大利人弗拉赞诺最早来到河口地区,1609年英国人哈得孙沿河上溯探险,该河便以他的名字命名。1626年荷兰人以价值大约60个荷兰盾(相当24美元)的小物件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辟为贸易站,称之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占领了这块地方,改称纽约(即新约克,英国有约克郡)。1686年纽约建市。独立战争期间,纽约是乔治·华盛顿的司令部所在地和他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的地方,也是当时美国的临时首都。1825年,连接哈得孙河和五大湖区的伊利运河建成通航,以后又兴建了铁路,沟通了纽约同中西部的联系,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到19世纪中叶,纽约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集金融、贸易、旅游与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国际大都会。

曼哈顿岛是纽约的核心,在五个区中面积最小,仅57.91平方公里。但这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小岛却是美国的金融中心,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把总部设在曼哈顿。7家大银行中的6家以及各大垄断组织的总部都在这里设立中心据点。这里还集中了世界金融、证券、期货及保险等行业的精华。位于曼哈顿岛南部的华尔街是美国财富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大本营和金融寡头的代名词。这条长度仅540米的狭窄街道两旁有2900多家金融和外贸机构。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均设于此。

纽约也是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代表性的建筑有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以及后来的世界贸易中心(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而倒塌)等。帝国大厦和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均有100多层,它直耸云霄,巍峨壮观。纽约也因此有了“站着的城市”之称。

纽约还是美国文化、艺术、音乐和出版中心,有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和艺术中心,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和一些有影响的报刊、通讯社的总部都设在这里。 摩天大楼博物馆永久馆址在纽约落成。

纽约也是美国的工业中心之一,服装、印刷、化妆品等行业均居全国首位,机器制造、军火生产、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也占有重要地位。市内多数河流都通大西洋,港口规模巨大,设备优良,终年不冻。纽约也是铁路交通重要枢纽。纽约的地下铁道全长1000多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捷的地铁交通系统。纽约有3个国际机场,其中著名的肯尼迪国际机场承担着全国50%的进出口货物空运业务和35%的国际客运业务。

纽约是美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黑人有100万以上,主要聚居在哈莱姆街区。著名的唐人街有15万华人。还有众多的意大利人和犹太人。

DO YOU LIKE "NEW YORK"?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最后一站——纽约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前往纽约,要在这里度过最后的三天,我忽然感觉到十分珍惜,难忘,舍不得,不想回去了,带着这种感觉我们踏上了纽约之旅,伴随着徐徐海风,我们乘坐游轮前往自由岛,去瞧一瞧那高大巍峨的自由女神像,不看不觉得有多么美,一看惊讶极了,女神的右手高举着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砸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头上戴着皇冠,仿佛她在把自由照耀世界。后来又去了华尔街、第五大道等地。最后参观的是普林斯顿大学,学校充满着19世纪中叶时的那种味道,整所学校都弥漫在书香的氛围中,欲浓欲烈,有些使人痴醉,在这,我们结束了本次美国之旅。第二天中午,我们悄然离开了纽约,迎接我们的是新的学期。加油,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老鼠记者纽约奇遇读后感200字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我今天读的一本好书,这本书的名字叫《老鼠记者纽约奇遇》。它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一页页趣味的文字,一张张精美的图片。

书的主要内容写的是一只叫杰罗尼摩的老鼠要到纽约去过圣诞节,可是出机场时,他拿错了一个与自己同款的行李包。这下可糟糕了!幸好杰罗尼摩在包里发现了对方的一本记事薄上面记载了她一天的行程安排。快,快,快赶到对方要去的地点,与她会合,取回行李!杰罗尼摩开始了在纽约的奇异旅行。

我读了这本书后在里面学到了很多知识。明天我要买老鼠记者别的版本的书,因为太有意思了!

展开阅读全文

老鼠记者纽约奇遇读后感300字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很多很多好书,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老鼠记者》,在这本书里的主角是杰罗尼摩·斯蒂顿,他有一个妹妹菲、一个侄子本杰明、还有一个赖皮表弟,(赖皮老是欺负斯蒂顿)斯蒂顿经营着《鼠民公报》,每天都在工作,没有一天时间休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是:“我的奶酪玉米粒呀。”

我来讲讲《都是咖啡惹的祸》这一集吧,斯蒂顿和平常一样在缠尾巴饭店吃早餐,喝咖啡,有一个女鼠撞到他了,将他的咖啡打倒了并洒在了他的身上,他正想大骂,可他愣住了,他眼前是一只美丽的女鼠!他顿时喜欢了上了这只女鼠,不久这只女老鼠也喜欢上了他,他们恋爱了。可当他一次旅游回来时,他却不爱那只女鼠了。

女鼠伤心的走了,结果,他还被其他普通女鼠追赶了,那些女鼠还说:“我们爱你。”最后他只好躲在储藏室里。

《老鼠记者》这本书很好,他让我体验到一种全新的阅读乐趣。以老鼠的视角描绘人间百态,你能从中获得美妙非凡的阅读快感。

展开阅读全文

老鼠记者纽约奇遇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老鼠记者》是作家杰罗尼摩•斯蒂顿写的一套丛书。它的作者是是意大利一个诚实而善良的作家,他热衷于写作,并经营着《鼠民公报》,在鼠城里狂热地畅销。杰罗尼摩•斯蒂顿常常用自己的诚实来表现心中的平静和通达,他总是在一次次的旅行中笑料不断、身处奇境。他有句口头禅——“我真讨厌旅行”!他是个很幽默的作家。

最初我并不喜欢“老鼠记者”,我一度认为它的内容很无趣。我接触这本书是因为被老师要求读这本书。但是我读着读着,就被这故事的内容吸引住了。

我最开始是在网上阅读的。第一次看的是《欢乐假期》,这本书主要写了杰罗尼摩•斯蒂顿已经迫不及待地要休假了。但是在这期间,种种倒霉的事让他一再耽误航班——印刷机出现故障、仓库被水淹、糖鼠姑妈的房子着火,让他忙乱不堪。为了实现杰罗尼摩的度假计划,旅行社最后提议让他在一个破烂鼠酒店待上一阵。这当然不是美妙的去处——糟糕的食物、成群的蚊子,还有变化无常的天气。那时杰罗尼摩沮丧又无奈的样子,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幸运的是,和杰罗尼摩在一起的毕粉红带来了很多有趣的游戏,让杰罗尼摩和朋友们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当他回到家时,他才意识到,在哪儿都过得一样开心!

读“老鼠记者”我不仅收获的许多快乐,让我欢笑,更重要的是,我从他平凡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更多不平凡的人生启迪,使我受益匪浅。我建议大家都来看一看这本《老鼠记者》一书。

展开阅读全文

美国纽约游记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们到达了纽约。刚走出机场,就感觉一股热气滚滚而来,我们脱掉了外套,任凭汗水自由的流淌着……

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酒店,把行李放下,便呼呼大睡(时差问题)。

一觉睡到天亮,爸爸妈妈把我喊起来,上了车,开往港口。我们去了自由女神像,大约坐了半个小时的船,听到有人兴奋地喊叫:“看到了!我看到了!”似的,远远望去,一尊庄严的雕像矗立在海边的一座小岛上。这座岛的名字叫自由岛。

自由女神像高约九十三米,头戴着象征着自由的皇冠,手举着大约十米的自由火炬。它是法国送给美国纪念一百周年的礼物。它象征着美国人的自由。她的眼神目视着前方,庄严而又慈祥。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就起床了,驾驶着我们租的车前往华尔街铜牛。到了铜牛,我等啊等,好不容易有了时间,我冲了进去,而老爸,则拿起照相机,“啪啪啪”地连拍了好多照片。看完了华尔街铜牛,我们就直接前往华尔街了。我最盼望去华尔街,因为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世界首富。在去华尔街的路上,我的心都要激动地跳了出来,爸爸假装摇摇头,然后悲哀的说:“真是拜金主义啊!”

华尔街是一条街道,旁边都是一些很古老的建筑。一直往里走,会看见一个证劵交易所。上面插着一个美国国旗,漂亮极了。

回到酒店,我们刷了牙爬上床,便进入了梦乡。早晨妈妈把我叫起来,连牙都还没有好好刷,就去了大都会博物馆。

大都会博物馆好像不像一个建筑,就好像是一个雕刻家,雕刻的东西被放大了一样,十分精致。第一层是埃及馆,许多用石头做的东西保存得好好的,有的上面还有泥土,让别人觉得是刚刚挖出来的一样。好不容易看完了埃及馆我们迫不及待的上了二楼,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是中国馆!上完最后一节台阶时,我们累得气喘嘘嘘,一扭头,我们便眼前一亮顿时力量百增跑了过去,那是一个盘子,上面绣满了漂亮的花纹,仔细看,是一条龙和一条凤盘绕在盘子里。大家都看得目瞪口呆,充满期待的往下看,大约看了一个小时,大家看完了中国馆,不无赞叹。其中,我最喜欢的物品是一个张方形的东西,里面雕刻着一个大佛,外面全是小佛,大家惊讶地看着那件物品,心想:本来以为自己的时代有多好,可古代的也不比自己差!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天就黑了下来,大家只好恋恋不舍得离开了大都会博物馆。好像过了很久很久,我醒来了,看了一下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现在是九点!我赶紧将爸爸妈妈叫醒,爸爸妈妈笑着告诉我:“今天可以起得晚一点,不用着急。”在过了半个小时以后,大家不慌不忙的吃了早餐,踏上了去波士顿的路程。

展开阅读全文

美国纽约之旅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河上吹来的凉风令人神清气爽,这次坐游船,我们可以看到著名的“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和制作它的雕塑家还有个故事:

创作这一艺术杰作的是19世纪后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雕塑家,他的名字叫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1834年巴托尔迪出生在法国的一个意大利人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雕塑艺术,自由女神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于他的心目中了。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暮色苍茫时,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波拿巴分子的枪声响了,姑娘倒在血泊中。巴托尔迪亲自目睹这一事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这位高攀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

1865年,巴托尔迪在别人的提议下,决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由法国人民捐款,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有趣的是:没过多久,巴托尔迪在一次婚礼上同一位名叫让娜的姑娘邂逅,让娜长得美丽端庄,仪态万方。巴托尔迪认为让她来为“照亮全球的”自由神像做模特是十分相称的,让娜欣然同意这一要求。

1869年自由神像的草图设计完成,巴托尔迪便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雕塑工作。他曾去过美国旅行,争取美国人对塑像计划的支持,但美国人迟迟没有意识到这一礼品的珍贵。直到1876年巴托尔迪参加在费城举行的庆祝独立100周年博览会时,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便把自由女神执火炬的手在博览会上展出,才引起一场轰动。摆在人们面前的这只手仅食指就长达2.44米,直径1米多,指甲厚25厘米,火炬的边沿上可以站12个人。于是这件几天前还鲜为人知的雕塑品顿时身价百倍,成为美国人人渴望欣赏的艺术珍品。

我们登上游船,上到二楼。河上吹来的风甚为凉爽,把我额头上的头发撩到后面去了,后面的头发都顺着风,被吹成了“迎风飘扬”的发型。

只见宽阔无比的东河,泛着蓝蓝的波浪,沿河的地方,要么是楼房镶嵌在绿树小山之间,要么就是高楼拔地而起,一派繁荣景象;远处,水天一色的蓝,河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白白的,水和天似乎没有界限,天空上的白云也异常洁白。我隐隐约约看见右前方,有一座雕塑伫立在那里,那个就应该是自由女神像了吧,我想。

不远了,就在前面1百米处,自由女神像高高举着火炬,温柔和蔼又不失镇定稳重,蓝天白云下,自由女神像宛如一座淡青色的玉雕。这时,一只小帆船经过,更为这一幅秀丽的画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马云:“双11”要做100年明年放在纽约等地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1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双11’要做100年,还有93年要做,这才刚刚开始”,“双11”已不仅仅是中国的“双11”,正在成为全球的“双11”。

马云还表示:“如果大家觉得今年‘双11’还是以促销为卖点就错了。今年跟以往有很大差异,厂家基本拿出的是新产品,而不是存货。如果不把最创新商品拿出来,基本没法卖了。10~20年‘双11’还会保留便宜的特质,但我希望出现无数创新的东西,不愿意‘双11’变成拼价格的地方,而是拼价值,拼创新。”

马云认为,不能说“双11”只是电商的狂欢节,真正狂欢的是无数的实体经济。

马云放言,明年“双11”会放在全球各大著名城市搞,纽约、巴黎、伦敦、东京……他还预测,今后“双11”完全打通线上线下,国内国外,成交额年增长会超过50%。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提起纽约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纽约,许多人就会想起自由女神像、第五大道、华尔街、百老汇、帝国大厦等纽约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是的,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2千多万人口,是美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纽约也是美国最大的城市,美利坚合众国的精髓,明珠。这里,不仅有上面提到的众所周知的著名景观,还有格林尼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大都会博物馆等无不让人留恋的地方。

自由女神像是1876年法国人民送给美国作为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它象征着美国人民获得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女神头戴冠冕,身着古罗马长袍装,右手高擎着一个火炬,左手抱着美国的《独立宣言》。她双唇紧闭,目光凝重,让人感觉到自由的崇高与美好。

帝国大厦是美国的第二高点,有102层楼高。帝国大厦就位于著名的第五大道上,来参观的人,不仅能够到帝国大厦上面俯瞰纽约,更可以顺路欣赏第五大道的风景。在电影《金刚》中,曾经有过金刚揽着帝国大厦环视四周的场景。现在,游人也可以登上102层,像金刚一样环视四周。不过,许多人都停在了第86层。一是102层需要每人再多交15美元才能再上,二是那360度环形瞭望台是露天的,风异常大,穿羽绒服也不夸张。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现在一直被认为是纽约的两大标志。

华尔街很长,但是阴暗狭窄,两侧是高耸入天的摩天大楼。抬头看就像是一线天一样。华尔街是美国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的所在地,有纽约最大的股票中心,所以有一个很大的铜牛在街上。这,也是华尔街的一大看点。华尔街和百老汇差不多,都是人群涌动,涌动着一股如打仗般紧张的工作气氛。而百老汇,更是车水马龙、行人如织。我觉得,华尔街和百老汇都很长,可以算是两条喧闹的长河。

纽约,这座现代大都市,文化与历史已经汇聚成了一道世界艺术的长河,从古代文明流至现代艺术,所至之处都是精品、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之都纽约之旅600字作文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语:这是一篇关于世界之都纽约之旅的游记作文,纽约(New York),美国最大的城市及第一大港,纽约是全美人口最多的城市,纽约是一座世界级城市,联合国总部和世界上很多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的总部都设在纽约。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之都”。更多关于纽约的游记作文尽在yjbys作文网。

今天,我和妈妈,大姨去了纽约市。

在纽约市和出纽约市要通过两个隧道:林肯隧道和荷兰隧道。林肯隧道是一条位于纽约市的隧道,跨越哈德逊河以连接新泽西州。是欧蕾?辛史踏得所设计。总长度为2281米,宽6、55米。一进隧道,感觉隧道很长,很黑,唯有隧道两鄙的灯发出微弱的光。荷兰隧道长2608米,沉没于哈德逊河床之上。

一进纽约,一个大牌子上写着上,中,下城。上城和下城都是好区。上城的建筑高大,雄伟。下城的建筑古老,朴实。上城和下城散发着两种不一样的美,但这两种美对方都没有。

上城有世界上闻名遐迩的洛克菲罗中心。下城有古老的公园。上城有高楼大厦一个接着一个很是雄伟,每个高楼大厦都有不一样的特点,有的高大无比,有的像是积木搭起来的一样。下城的建筑虽然矮小,但也很有意思。建筑都是差不多一样,都很典雅。

还有三个景点:时代广场和中央公园,第五大道。现在你如果去了时代广场你会有两种感觉,一是感觉时代在进步,二是感觉中国站起来了,因为广告下面都有中文了,很多商场还有会讲中文的售货员。

中央公园很大,很漂亮。第五大道上的东西更是琳琅满目,所有名店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纽约的英语文章——三个纽约

全文共 1960 字

+ 加入清单

《三个纽约》是一篇叙述不同人对纽约不同看法的随笔。作为闻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纽约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含有不同的意义。作者以敏锐的目光进行观察,发现三种视觉产生了三个纽约。土生土长的纽约城里人对一切都已习以为常。他们眼里的纽约总是那个老模样。住在郊外而在城里办公的人,每天乘班车上下班,来去匆匆,使纽约显得人潮滚滚,喧闹不定。唯有从其他各个地方纽约来寻求发展的人,纽约就是他们最后的目的地。在他们眼里,纽约是个应有尽有,充满希望,充满创业精神,令人振奋的城市,所以他们对纽约的感情也最为强烈。这篇随笔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构思精巧,一气呵成,表现了作者扎实的文笔功底。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Elwyn Brooks White, 1899-1985)是美国优秀散文作家。他生于纽约州弗农山,1921年康奈尔大学毕业,曾先后但任《纽约人》和《哈珀斯》杂志的编辑、专栏作家和自由撰稿人。1941年与妻子合著《美国幽默拾零》。他的作品有《斯图亚特·利特尔》(1945)、《夏洛特的网》(1952)、《我罗盘上的方位》(1962)、《天鹅的喇叭》(1970)、《怀特书信集》(1976)、《怀特散文集》(1977)以及两本诗选。1960年曾获美国文学艺术协会金奖。怀特以文笔犀利,讽刺尖刻,思维独特,风格高雅而在美国文坛享有极高声誉。

The Three New Yorks

Elwin Brooks White

There are roughly three New Yorks. There is, first, the New York of the man or woman who was born here, who takes the city for granted and accepts its size and its turbulence as natural and inevitable. Second, there is the New York of the commuter — the city that is devoured by locusts each day and spat out each night. Third, there is the New York of the person who was born somewhere else and came to New York in quest of something. Of these three trembling cities the greatest is the last — the city of final destination, the city that is a goal. It is this third city that accounts for New Yorks high-strung disposition, its poetical deportment, its dedication to the arts, and its incomparable achievements. Commuters give the city its tidal restlessness, natives give it solidarity and continuity, but the settlers give it passion. And whether it is a farmer arriving from Italy to set up a small grocery store in a slum, or a young girl arriving from a small town in Mississippi to escape the indignity of being observed by her neighbors, or a boy arriving from the Corn Belt with a manuscript in his suitcase and a pain in his heart, it makes no difference: each embraces New York with the intense excitement of first love, each absorbs New York with the fresh eyes of an adventurer, each generates heat and light to dwarf the Consolidated Edison Company.

展开阅读全文

纽约游记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让我敞开胸膛,带领你们翺翔在这一望无际的天空里,一起进行这一趟愉快又美好的假期,前往这个我们梦寐以求的大城市—纽约,也让我们去细细品尝以及张大双眼去欣赏这颗向往已久的大苹果—纽约。

踏上了这片土地,这是一个来自全球各地、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各种不同的语言,穿梭在街道上、地铁中,他们在人群中快步前进,为了实现理想让自己成为一位“纽约客”。作为一位“纽约客”,并不需要像巴黎人得有特别的谈吐,或像伦敦人去注重衣着,更不用像东京人谨守某些规範。在纽约,任何人都不需要放弃原本的自己,仍然可以融入这个都市。

在这个多元的城市中,让我跟随着大家的脚步,一起去到充满了活力与热情的“时代广场”;看看黑人在广场上的即兴表演。或者,来一趟“中央公园的马车之旅”,就如同电影“当哈利碰上莎莉”般的浪漫情景,也可以前往“大都会美术馆”,这是世界最大的市立美术馆,若想一口气欣赏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实。前往“百老汇”,观赏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舞剧,“自然历史博物馆”内展示的月球石块,更是不可错过的景点。累了吧,走!放松一下脚步,一起前往“林肯艺术中心”听听音乐会演出,最后,让我们坐着渡轮,前往自由岛,观赏美国的精神地标—自由女神像。

在这个神奇的都市中,不管是在这里生活、工作、旅游,都能脱下以往伪装的面具,展现自我,尽情享受这个城市的人文艺术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新英汉辞典》受到纽约时报高度关注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周刊:您学习外语的方法是受父亲的影响?

陆谷孙:我想是。我强调得多一点的就是模仿,学外国人的腔调。

人物周刊:我们这个年代比较容易,但您读书的时候正赶上“文革”,去哪里模仿?

陆谷孙:有两个“专家”每个礼拜来讲一次,两个都是左倾人物,一个是《白求恩大夫》电影里头演白求恩的,还有赵丹的《林则徐》里面演外国奸商的那个人,他参加过西班牙内战,脚部受伤,是个左派,亲共的。我比别人强一点的是,不知疲倦地,就算是废话也跟着念。全是废话啊。突破比较大的是我在研究生教试点班的时候,要听一个材料——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一个讲话,录音效果差得不得了,我就把每个词都听出来,然后再一句一句给学生去听。

我们五年级的时候——那时是五年制嘛,高校教育秩序恢复,有一个文件下来,念书的时间就有保证了。我开始如饥似渴。到了暑假,人家都回家了,7个人的房间突然变成我一个人的自由王国了。那个暑假看书不分昼夜,把阿加莎-克里斯蒂全部看掉,还有福尔摩斯,然后兴趣慢慢转到历史,转到新闻。

人物周刊:那些书从哪里找到的呢?

陆谷孙:图书馆。那时候上海有一个“四人帮”的写作组,写作组里有两个人是我的同行,他们需要翻东西给“四人帮”看,比如美国中央情报局换人了,他马上就要知道这个人的经历,因此他们需要这样一个翻译,知道我英文比较好,就叫我做,没有报酬的。这对我提高英语水平帮助极大,因为我会碰到各种体裁和题材。

人物周刊:都是上面指派下来的?

陆谷孙:指派给我的。我的要求是,我给你翻可以,但有个条件,你得让我看那本书。“文革”当中我的业务没有中断。

人物周刊:后来编辞典的时候,有机会看到更多原版书吗?

陆谷孙:没有这么多了。但我在看他们的书的时候,摘录了很多很多东西,再把这些东西“走私”进《新英汉辞典》,所以《新英汉辞典》里有很多新词是我放进去的。

人物周刊:他们叫你编词典,又不给你任何材料,怎么编呢?

陆谷孙 :当年他们要你编辞典就是“急工农兵所急,想工农兵所想”,编出一个“赤脚医生”、“针灸疗法”之类的东西,就可以了。如果按照他们这样的设计去编的话就完蛋了,就是因为我们“走私”,曲线救书,这本书才能卖到1000万册。

人物周刊:现在还在卖吗?

陆谷孙:现在是新的版本了,经过了大的修订。第一版还有什么“坚决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1975年出的。好在很多新的东西也进去了,比如stre白发先生陆谷孙一生的故事king,裸跑,美国校园里盛行的裸跑,那时候刚刚开始,w白发先生陆谷孙一生的故事terg白发先生陆谷孙一生的故事te也进来了,水门事件有关的词汇也收了好多。所以我们这个词典一出版,纽约时报就发表评论说:它是中国的政策声明。因为我们反对刘少奇,还有“赤脚医生”这样的词条。与此同时,他们觉得在中国有一批人,就像美国的中国通一样,在注视着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纽约的格林威治村

全文共 4471 字

+ 加入清单

1961年1月的某天晚上,一个叫曼尼·罗斯(Manny Roth)的老板正在为自己的咖啡馆客人不多而发愁。这家小咖啡馆名叫“咖啡哇?”(Café Wha?),坐落在纽约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的麦克杜格尔大街上,临街就只有一扇门,其余部分全在地下室。那天晚上正好有位民歌手在为客人们唱歌,这时门开了,随着冷风走进来一个年轻人,他圆圆的脸,长得像只有16岁,却穿着一身西装,还打着领带,一只手拎了个背包,另一只手提着一把破吉他。他来到曼尼面前,开口说:“我从西部来,刚到纽约。我叫鲍勃·迪伦,我想唱几首歌,成吗?”

“当然可以,你住在哪里?”

“还没找到住处呢。你知道什么地方可以让我住一宿吗?”

“我跟大伙说说看。”

等到那个歌手唱完后,迪伦走上了小舞台。他一边不紧不慢地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口琴和一个口琴架,一边为吉他调音,嘴里不停地向观众们讲自己的故事:“我这些年一直在全国各地旅行,去过所有伍迪·格思里去过的地方。现在身上只剩下这把破吉他和这个旅行袋,其他什么也没有。”迪伦天真的样子和带着浓重南方口音的叙说很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接下来的演唱虽然没能给人留下太深印象,但他唱完后,有好几个人都愿意为他提供住宿。就这样,迪伦在一个陌生人的客厅沙发上度过了他在纽约的第一个夜晚。

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几条大河的出海口,其中心一块被哈德逊河和东河夹在中间的半岛是曼哈顿。在这里工厂做工的蓝领工人们需要一个房租便宜的生活区,格林威治村应运而生。这个城中村位于曼哈顿岛尖的北部,多年来不断吸收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工人,逐渐成为全美国民族成分最复杂的街区之一。

上世纪初,贫穷的意大利工人开始大规模迁至格林威治村,把它发展成一个以意大利蓝领工人为主的意大利城。意大利人有个奇怪的传统,他们认为艺术家都是些受上帝保佑的好心肠的傻瓜,他们既不把艺术家们太当回事儿,又善于容忍艺术家们那些在常人看来稀奇古怪的行为举止。因此,这些意大利人与同样看中了这里低廉房租的穷艺术家们相处得很好。在格林威治村住过的艺术家中出了许多伟人,如马克·吐温、欧·亨利和爱伦·坡等。再后来,许多先锋诗人、前卫爵士音乐家、画家等相继入住这里,使得格林威治村变成了一个由80%意大利人、15%爱尔兰移民和5%先“疯”艺术家组成的奇怪的城中之城。

正是因为这些“疯子”们做出的贡献,使得纽约市不但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也逐渐演变成了美国的文化中心。从文学上讲,这里是垮掉派文学运动的发源地,金斯堡、凯鲁亚克和巴勒斯都发迹于此。从音乐上讲,这里不但是现代爵士乐的发源地,而且也是美国流行音乐的制作中心,几乎所有的美国主流唱片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著名的流行歌曲创作中心“锡锅街”(Tin Pan alley)就位于此处。从政治上讲,这里还是美国左派的大本营,美国共产党的总部就设在纽约市,这里有大量来自东欧的移民,他们是美国共产党的主力。

纽约浓郁的左派风气使得民歌复兴运动在纽约遇到了严重阻力。美国的民歌复兴运动始于50年代中期,其代表人物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金斯敦三重唱”,三位大男生穿着衬衫和卡其布裤子,用吉他和班卓琴作为乐器,翻唱各民族古老的歌谣。这场运动的起因很简单,最早迷上摇滚乐的那帮中学生纷纷上了大学,而早期摇滚乐简单无趣的歌词逐渐被他们所抛弃,唱片公司只好通过改编老民歌来填补空白,没想到这种通俗化的民歌一炮而红,那段时期美国的大学校园里到处都是模仿“金斯敦三重唱”的男女青年。

但在格林威治村这个美国民歌的重镇,“金斯敦三重唱”这类通俗民歌却没有任何市场。不但那些一直试图用民歌宣传革命理想的左派们讨厌它,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究派民歌手们也讨厌它,骂它是穿上了民歌外衣的流行歌曲,玷污了祖先们遗留下来的民歌传统。

民歌的这两个主要派别虽然不完全合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垮掉派。这些人和民歌手很像是一对寄宿在格林威治村的不和谐的共生体,虽然从本质上看两者都反潮流,都试图建立自己的价值标准,都崇尚个人自由的不可侵犯。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美国民歌带有明显左派标记,它把为老百姓说话,同资本家斗争当成了自己的目的。而垮掉派则提倡追求个性和心灵解放,提倡一种没有任何义务和牵挂的绝对自由。

迪伦刚到纽约时还不满20岁,那时候的迪伦喜欢老民歌,表面上属于民歌的学究派,但他心里想当歌星的愿望也很强烈。不过,在明星云集的纽约,要想出人头地,不仅要付出双倍的努力,还得仰仗贵人相助,甚至还要加上一点运气。迪伦肯定是很努力的,那阵子他一有机会就去民歌咖啡馆唱歌,苦练吉他和口琴,很快他的口琴就自成体系,圈子里谁需要口琴伴奏都来找他。

万事俱备,就欠“贵人”了。迪伦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就是他的偶像格思里。格思里不幸患上了亨廷顿氏症,当时已到晚期,虽然还能勉强走路,但生活已不能自理。迪伦来到纽约后不久就去医院看望自己的偶像,两人一见如故,聊得十分开心,迪伦还为格思里唱了好几首格思里自己写的歌,格思里很喜欢这个长着一副娃娃脸,却把自己的歌唱得比自己还像自己的年轻人,逢人便夸迪伦:“这个孩子会成功!也许他在写作方面没什么前途,可他唱得真好!这孩子会唱歌。”

格思里这次可是看走眼了,这个评论可只说对了一半。要说唱歌,迪伦也许不太被普通听众接受,可在民歌爱好者们听起来却很有味道。迪伦能把黑人布鲁斯唱得惟妙惟肖,你如果只听唱片的话,肯定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才20岁出头的白人小伙子唱的。他还有一手绝活,就是演唱时对歌词的处理。他经常在一个句子里对重要的词有选择地加重音而把其他词一略而过,这样可以让原本听起来可能很枯燥的句子变得很有韵味。这一方法还会使不同长度的句子能和谐地唱在同一个乐句里而不显得突兀。这一绝活后来给迪伦的歌词创作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度,让他可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歌词的内容上。不过,这样做也有副作用,许多迪伦唱起来很贴切的歌,别人却怎么都唱不顺口。

格思里的赞扬给了迪伦一个出头的机会,但要想抓住这个机会在竞争激烈的民歌圈里闯出名头,确实还需要一点真功夫。迪伦那时还不怎么会写歌,但他在现场表演方面却有独到之处。60年代初期的格林威治村民歌圈盛行学究派,也就是纯粹的传统型民歌手,他们讲究的是原汁原味,认为民歌的魅力就在于这些歌是传唱了几百年的老歌,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最出色作品。这些歌所反映的历史倒要比歌本身更让他们着迷。学究派歌手们坚信他们在舞台上要做的就是把那些老民歌原封不动地唱给观众们听就行了,任何对民歌的改动都是一种出卖民歌的商业化行为,是应该遭到谴责的。迪伦则与其他人很不一样,也许是因为他本来就对美国传统民歌并不那么狂热,也许是因为他太想与众不同,甚至也许是因为他太紧张,他的演唱大概不会让人产生对古老民歌的崇敬,而是让人想发笑!因为他在明尼苏达时就已初具雏形的卓别林式的舞台形象在纽约最终被发展成了他的个人风格。他总是戴着一顶滑稽的灯芯绒小帽儿走上舞台,然后又会花上几分钟用卓别林式的笨拙动作为他的吉他调弦,这中间他会时不常地说上一两句看似随意,其实却是经过精心准备的笑话。在逗笑听众的同时告诉大家,自己是一个新手,请多包涵。之后,就在大家对这个长着一副娃娃脸的“孩子”开始感兴趣时,迪伦会突然开始用一种只有历尽沧桑的流浪汉才具备的粗哑的嗓子唱起一首格思里的老歌,之间他还会像老布鲁斯乐手一样吹上一段即兴的、具有浓郁的布鲁斯味道的口琴独奏。这种强烈的对比往往会让台下的听众大吃一惊。可马上,迪伦又会来上一段笑话,或者故意跟台下的某个熟人唠会儿嗑,等听众静下心来之后,他就又开始唱起来。就这样听众总是处于兴奋状态,反应自然也很热烈。

渐渐地,迪伦在纽约有了自己的“粉丝”圈,这引起了麦克·坡科(Mike Porco)的注意。坡科是格林威治村最大的民歌商业演出场所“格迪斯民歌城”(Gerdes Folk City)的主人,也是迪伦的第二个贵人。其实他本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音乐门外汉,对民歌更是一窍不通,也不感兴趣,他关心的只是钱。他通过观察观众的反应,发现迪伦的演出很受欢迎,便邀请他为一位当时已经很有名的布鲁斯歌手的商业演出做暖场嘉宾。于是,就在1961年4月11日这天,迪伦第一次正式登上了民歌城的舞台,这一天也被公认为是迪伦第一次正式登台表演的纪念日。

正式演出需要办演出证,坡科便带着迪伦来到纽约市的演员工会。办证的人一看迪伦的出生证明,便对迪伦说:

“你还不到21岁,把你妈叫来。”

“可我没妈。”迪伦说。

“没关系,把你爸叫来也成。”

“可我也没爸。”

办事员转过头去悄悄问坡科:“他是谁?一个杂种?!”

最后,还是坡科自愿当了迪伦的监护人,这才把演出证办了下来。

演出很成功,演完后迪伦试着联系了几家专门出民歌唱片的公司,却都吃了闭门羹,只好又回到格林威治村的咖啡馆里一边卖唱一边等待机会。有一天,迪伦的一位朋友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录音,缺一把口琴,就把迪伦找去吹了一段,恰好公司的音乐制作人约翰·哈蒙德(John Hammond)也在场,迪伦终于遇到了第三个、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

哈蒙德是美国音乐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音乐制作人,他出生于富有的范德比尔特家族,因此他一辈子都可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用为金钱而担心。他年轻时就是个左派的同情者,曾在左派杂志《新群众》上发表过观点激进的文章。不过哈蒙德最爱的却是音乐,尤其喜欢黑人布鲁斯和爵士乐。他曾经为哥伦比亚签下了碧丽·霍勒黛(Billie Holiday)、阿蕾莎·富兰克林(aretha Franklin)和康特·贝西(Count Bessie)等一大批著名黑人音乐家,是哥伦比亚能跻身于主流唱片公司之列的最大功臣。

哈蒙德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他只听了迪伦的一段口琴独奏就认定这是一块璞玉。恰在此时,《纽约时报》一位资深乐评人在听了迪伦的现场演唱后在报纸上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评论文章,哈蒙德看到这篇文章后当场提出要签约迪伦,此时他甚至还没有听过迪伦唱歌!哥伦比亚公司艺人与作品部(a & R)的新任主管大卫·卡普拉利克(David Kapralik)被哈蒙德的草率惊呆了,但他出于对这位资深制作人的信任,勉强在合同上签了字。

就这样,迪伦成为第一个和主流唱片公司签约的新生代男民歌手。据说几年后曾经拒绝过迪伦的前卫唱片公司的一名雇员在自己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当初迪伦来试唱时他随手记下的评语:“此人没什么特别之处,没前途。”那天晚上,这个后悔的雇员一个人跑到酒吧里喝了个酩酊大醉。

平心而论,那时的迪伦确实看不出有任何商业价值。他还不会写歌,嗓音有些古怪,吉他技术普通,唯一的亮点只是口琴而已。难怪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从上到下都不看好这次签约,而迪伦在哥伦比亚出版的第一张唱片也确实卖得不好,仅售出5000张左右,按照哥伦比亚这样的大厂牌的标准,这个数字实在是不值一提。好在迪伦的录音费用不高,录这张唱片只花了402美元,哥伦比亚这才勉强保本。如果没有哈蒙德这样的伯乐,迪伦是不可能有今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2024热点论据:纽约一中餐馆勺子凳子吓退歹徒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据《纽约每日新闻》报道,身穿橙色连帽衫的歹徒当地时间4日晚9点30分左右闯入位于坎纳西(Canarsie)的Chen’s Garden餐馆,抽出长长的菜刀,跳上柜台对着工作人员挥舞。

两名员工从后面出来对着歹徒抡勺子。一名厨师又拿起凳子准备扔向闯入的歹徒。

录像显示,眼看招架不住的歹徒跳出柜台逃跑了。

根据警方消息,在那之前20分钟,那名劫匪闯入同一条街的Baskin Robbins冰激凌店,从一名24岁的工人那里抢去533美元。

警方还相信,12月29日晚上11点55分左右,他在一条街之外的KFC/Taco Bell餐馆挥舞长刀,向一名26岁的女收银员要钱。她从收银机里拿出876美元给他。

警方说,12月19日,他在附近的一家唐恩都乐餐馆抢劫,将一张纸条交给餐馆雇员,拿走320美元现金。

由于还没有抓获嫌犯,警方公布Chen’s Garden餐馆的监视视频,请求公众协助辨认歹徒。

展开阅读全文

斯诺登连线纽约黑客大会呼吁开发反监控技术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7月20日,前美国情报机构雇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通过视频连线黑客大会呼吁与会黑客开发简单易用的反监控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消除监控行为。

斯诺登周六从莫斯科视频连线到纽约举办的“地球黑客”(HOPE)大会,并表示他把自己的多数时间用于推广此类技术,包括允许人们匿名通信和邮件加密的技术。

在披露了美国政府在国内外的大量监控项目之后,斯诺登逃离美国,来到俄罗斯。披露的信息引起了美国国内民众的不满,而且引起了世界多个国家的抗议。

斯诺登被很多参加HOPE大会的黑客看作英雄。此次大会共有100余场专题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勇气的素材:徒手攀登纽约帝国大厦

全文共 156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纽约帝国大厦实际高度为381米,即使不以徒手的方式攀爬,一般的常人都是无法企及的,更不要说是恐高症的患者了,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983年的一天,在纽约帝国大厦下聚集了无数的记者与围观的人,人们地目光一动不动地聚焦在大厦外部墙面上的一个年轻人身上。他一个人徒手附在墙面上,头向上仰着,眼睛直盯着大厦的楼顶,艰难而缓慢地向上攀爬着。人们为他的举动而悬着一颗心,有几次他险些从墙上滑落,大厦下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呼,有的人甚至不敢再看,工作人员也过来劝阻他不要再继续这样危险的行为,他却摇摇头,稍做休整,然后又向上攀去。渐渐地,他的身影在人们的视线中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年轻人以徒手攀壁的方式,征服了这幢素有"世界第一高楼"之称的纽约帝国大厦。他不仅成为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创造者,同时也赢得了"蜘蛛人"的美誉。这个人就是美国的伯森.汉姆。

纽约帝国大厦实际高度为381米,即使不以徒手的方式攀爬,一般的常人都是无法企及的,更不要说是恐高症的患者了,这对于他们简直就是神话。伯森.汉姆的胆识、魄力和勇气,使他成为无数恐高症患者追逐的对象和心中崇拜的偶像。

当时在美国恐高症患者有八万多人,他们无时无刻不被这种疾病困扰着,有的人甚至想到以自杀来解除痛苦。那么,伯森.汉姆的壮举,无疑会给恐高症患者以战胜病魔的勇气。美国恐高症康复联席会得知这个消息后,急忙联络"蜘蛛人"汉姆,打算聘请他做康复协会的心理顾问,以帮助恐高症患者解除疾病的困扰。伯森.汉姆接到聘书后,他打电话给联席会主席诺曼斯先生,让他查查会员档案中第1042号会员的情况。会员信息很快被查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会员竟然就是伯森.汉姆。

诺曼斯对此非常惊讶,他无法想象以徒手方式攀上三百多米高摩天大楼的"蜘蛛人"竟然是个恐高症患者,这太不可思议了。诺曼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决定亲自去拜访伯森.汉姆。

诺曼斯来到费城郊外伯森的住处,刚好这儿正在为伯森94岁的曾祖母举行一个庆祝会,并且还有十几名记者在场。诺曼斯有些疑惑,他在与伯森.汉姆的交谈中才知道,原来伯森.汉姆的曾祖母听说汉姆创造了吉尼斯纪录,她想为伯森.汉姆的壮举添彩,特意从100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来,为了不耽误行程,汉姆的曾祖母在路上一步都没有停歇,经过老人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最终她竟奇迹般地及时地赶到了伯森的住处。汉姆的曾祖母非常高兴,但令她更高兴的是她的这一异想天开的做法,竟也在无意间创造了一个耄耋老人徒步百公里的世界纪录。人们都觉得太不可想象了。

当诺曼斯问伯森.汉姆是以何种方式克服恐高症时,他笑着说:"打算一口气儿跑完100公里也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小步路是不需要太多勇气的。把自己的每一步都看作起点,坚持住每一步的勇气,接着第二步,第三步......最终就能像我和我的曾祖母那样创造奇迹!"

站在一旁的诺曼斯仔细揣摩伯森的话,最终悟出伯森.汉姆登上帝国大厦的奥秘,那就是时刻记住心中的目标,一直盯住前方,不要有半点的踌躇或犹豫,并以自己的每一步的攀爬为起点,坚持住每一步向上攀登的勇气,那么必将取得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创造出奇迹的人,凭借的都不是一时的勇气,而是把最初的那点勇气坚持到最后。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应该说是一个成功者最不可或缺的条件。

英国文学大师约翰生也曾说过"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对于成功者与失败者而言,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看谁能把追求成功的信心、勇气坚持到最后。一个人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如能正确看待这种挫折,拿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并试着将其转化、消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必然能一步步到达成功的顶点。

展开阅读全文

纽约!纽约!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美国东部旅游,我们有很多机会在纽约散步,我对纽约有了全新的认识!

纽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及纽约市最著名的地标和旅游景点之一,大家都知道的帝国大厦(Empire State)。帝国大厦目前是美国美州第三高,世界第十五高的摩天大楼,地上有一百零二层,楼高三百八十一米,于一九五一年增添的天线高六十二米,总高四百四十三米,为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大楼于一九三零年动工,一九三一年落成,建造过程仅用了四百一十天(一年又两个月内),是世界上罕见的建造速度纪录。要去一百零二层楼的队伍大排长龙,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进入电梯,前往一百零二层楼欣赏纽约生气蓬勃的高楼大厦,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另外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纽约的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中央车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站,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共空间,列车五百个班次,五、六十万人出入使用,更使它成为世界最繁忙的建筑空间。我也去参观了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是法国在一八八六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一百周年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座落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附近的自由岛,是当地重要的风景点及地标。

漫步在纽约,它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城市,我喜欢它的高楼大厦,我喜欢它的摩登感,我喜欢它的忙碌,我喜欢纽约!

专家点评:

在这篇游记中,小作者根据自己的游览顺序,依次描写了帝国大厦、中央车站,向我们展示了“纽约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城市”,结尾“我喜欢它的高楼大厦,我喜欢它的摩登感,我喜欢它的忙碌,我喜欢纽约”感情升华。

[美国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纽约的雪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漫长,无尽,寒冷,彻骨,这是去年纽约冬天的真实写照。,成为了那时最及时、最完美的慰藉。

纽约的雪,可观。大片大片落下,均匀地铺撒在街道上、屋顶上,像位艺术家般用那最纯净优美的白,缓缓地、轻柔地在这被迷茫笼罩着的城市涂抹着,一层又一层。一条并不宽的街道,两旁是并不高的西式房屋。被微微冻住,又被薄薄的冰晶落满的青石砖路上,没有一个脚印,仿佛整条街道都在沉睡。可你看,并没有。团起的轻纱散开了,瞬间补满了街道的空白。是雾,充斥在街道上,漂浮在空气里的雾,与雪一起装点着这个世界。几棵路边已掉光叶子的树,在雪的呼唤下苏醒,看着自己的树枝被晶莹剔透的雪打扮着。一簇簇盛开在枝头的白,是冬天最美的花。

纽约的雪,可玩。一天早上,当你睡眼惺忪地拉开窗帘,刺眼明亮的白会立刻让你睡意全无,那股兴奋劲儿,不停地往你心里灌!胡乱地套上围巾、帽子、手套、羽绒服,带着几个伙伴冲下楼去,好像外面的雪在不停地催促似的。是啊,最开心的总是我们这些孩子。捧起一把雪,紧紧将它揉在手心,再将这个残留着你的温度的雪球大笑着丢向伙伴们。虽然你知道这并不会对他们有任何影响,虽然这也许很幼稚,但是,你还有多少次机会,这样幼稚天真、畅快淋漓、尽兴地玩雪?玩累了,干脆整个人倒在雪地里,舒服地展开四肢,感受着柔软的雪将你轻轻托起,贴上你的脸颊抚摸着你,温柔地将你整个笼进它的怀抱。那一刻,你内心深处金子般的童真,仿佛融化在了这与世隔绝般的仙境里。公寓楼下,笑声未断,欢乐不停。

纽约的雪,安静。悄无声息地下,毫无踪迹地走。

纽约的雪,很长。不大,却洋洋洒洒、不紧不慢地一下就是好几天。像只刚睡醒的猫儿,慵懒、悠闲。

纽约的雪,和纽约的冬一样漫长。带着优雅、温柔和纯净,下满了我的心。美得惊心动魄,纽约的雪。

展开阅读全文

开心的纽约一日游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十一日上午,我早早的起床了,因为我们要参加纽约一日游。耶!终于可以参观一下美国的风景咯。

我们首先来到了唐人街,唐人街位于纽约曼哈顿南端下城,已扩展成为45条街道,面积超过4平方千米,是华人城市的缩影。这里有许多中国餐馆,还有许多人庆祝中国节日,这里简直是一个美国的“中国城”,不懂英文都几乎不会有沟通障碍。

之后,我们路过了“911”恐怖事件中受到袭击的世贸大厦,曾是纽约第一高,全美国第二高的建筑物,是世界上最高的双塔。在2001年9月11日,27楼以上被恐怖分子的飞机全炸了,世贸大厦毁了,整座大厦浓烟滚滚,都怪这可恶的恐怖分子,损失了活活的3500条生命呀!

然后,我们搭渡轮参观了世界闻名的自由自由女神像。它是绿色的,自由女神的右手举着象征和平和自由的火炬,左手则抱着《独立宣言》。他身高46米,有225吨。它是法国为祝贺美国独立一百周年而赠送的礼物。

接着,我们来到“世界十字路口”:时代广场。它是纽约市曼哈顿的一块街区,以一年一度的“降球”活动而闻名。这个地方宣传版的密度,与世界最大赌城:拉斯维加斯可相比拟……

在纽约里还有许多美丽著名的场景,有都市中的都市——洛克菲勒中心,有世界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中央公园,有常春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有黑人文化——哈林区,还有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都会博物馆,和高得看不到顶的帝国大厦……

当我们参观完最后一个项目,回到宾馆,才觉得:纽约的景物真多呀!让我美不胜收。我会再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