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编纂

编纂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编纂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编纂问题。

分享

浏览

3388

作文

2

编纂《峥嵘岁月——静宁县老干部回忆录》征文启事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来到zuowen.yuwenmi.com,语文迷小编为您分享一则编纂峥嵘岁月——静宁县老干部回忆录征文启事,欢迎广大朋友们踊跃报名!

老干部是我党的宝贵财富,具有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保持着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为静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实施全县党史“口述史料”抢救工程,展示老干部风采,以教育当代,激励后人,静宁县委党史办启动了《峥嵘岁月——静宁县老干部回忆录》编纂工作,为此向全县广大老干部征集回忆稿件。具体事宜如下:

一、征稿内容

1.以老干部在静宁工作的经历为主,在认真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筛选出其亲历亲为的有关静宁发展和建设的重大事件、重点工程、重大成绩和重大活动,从资政育人的角度全面、准确的记述。

2.在积极撰稿的同时,请尽可能的提供有关静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民族、宗教、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书信、日记、函电、视频、照片等。

二、稿件要求

1.遵循“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原则,内容要客观、真实、具体,叙而不议;不夸大、不掩饰、不溢美、不贬损;文稿不拘观点,可以多说并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2.以第一人称记述,体裁不限,可以记述自己,也可以记述在静宁共事过的老同志,还可向党史办提供线索,由党史办安排人员采集,同时也可以提供已在其他刊物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

3.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及事件发展变化过程,要有细节,尽可能详实。突出史料性,注重可读性。提倡文、物、图片有机结合,切忌写成政论及经验总结性文章,字数、篇幅不限。

4.所供稿件(包括与文章相关的资料性图片)请将作者姓名、工作简历、详细通讯地址、电子邮箱、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及撰稿人与所述人物的关系等注于来稿末尾。

三、供稿方式

1.稿件请尽量用电子邮件发送,也可采用邮寄等形式。邮箱:719656038@qq.com;邮寄地址:甘肃省静宁县阿阳路67号县委党史办,邮编743400;联系人:梁启,电话(0933)2534938,手机13993371853。

2.在完成征稿的基础上,由县委党史办统稿,如稿件被采用,将付一定稿酬,成书后将向老干部免费赠阅。由于人力有限,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供稿截止日为2017年6月底。

静宁县委党史办

2016年4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申报书的编纂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13.编纂申报书,需要设立一个国家级的保护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机构(见CL/3603通函,“组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机构”)。这一机构负责挑选将由该成员国申报的文化表现形式。选好后,该机构将负责编纂标准范本中的文字部分,以及本《指南》14条b款至e款中列出的四个构件;特别要参照1989年《保护民间创造建议案》中提出的措施,准备一个至少为期五年的拯救、保护和振兴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的行动计划。提出的措施应围绕下列几个方面:

a.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认定

i. 列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负责单位的名册;

ii. 建立认定及录制体系(收集、编目、登记);

iii. 推动建立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标准类型模式;

b.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保管

i. 设立国家档案服务机构;

ii. 设立一个以服务为目的的国家中央档案机构(对信息进行编目和传播);

iii. 创立非物质遗产博物馆或在现有博物馆内设立非物质遗产部门;

iv. 利用现有的展现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形式,以及此类文化鲜活的或过去的各种证据;

v. 协调搜集资料和立档方法;

vi. 培训保管专家;

vii. 提供复制档案的方法,以利所收资料向相关文化群体开放;

c.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保存

i. 以适当的方式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

ii. 保证各不同群体能够接触自己的文化;

iii. 为在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领域工作的个人和机构提供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

iv. 促进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存的科学研究工作;

d.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传播

i. 鼓励组织举办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活动(节日、电影、展览、研讨会、座谈会、研习班、培训班、专业代表会),支持此类活动成果的出版工作;

ii. 鼓励媒体加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报道;

iii. 鼓励地方行政单位和地方组织设立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专家职位;

iv. 支持制作教材的机构,并鼓励其推广;

v. 通过文献中心提供有关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适当信息;

vi. 为从事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工作人员和机构的集会和人员交流提供方便;

vii. 鼓励国际科学界以必要的道德标准自律,正确对待和尊重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e.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

i. 保护掌握民俗传统的人员(对所收集的资料保密);

ii. 保护收集人的利益;

iii. 保护所收集的资料不被滥用;

iv. 授权档案服务机构负责监督所收集资料的使用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