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胡正先

胡正先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胡正先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胡正先问题。

分享

浏览

3433

作文

9

八年烽火的“听风者”——胡正先

全文共 1432 字

+ 加入清单

97岁的胡正先,新制的八路军服上,挂满了勋章,虽然满头白发,但却显得精神矍铄。曾任总参三部副部长的胡老,口齿依然清晰,“这是我第一次以受阅者的身份走过天安门。我现在每天坚持锻炼,保证阅兵那天精神抖擞地接受习主席的检阅。”

说起抗战,胡正先更有着非比寻常的经历,他在延安的军委三局,保障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军和全国各地的通信联络和情报搜集,直到抗战胜利。“用现在影视作品的说法,老爷子就是名符其实的‘听者’”,胡正先的家人告诉记者。

党中央的“千里眼”

胡正先出生在安徽六安,12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当时我还是一个放牛娃,一个字都不识,懵懵懂懂就穿上了军装。”因为好学,他后来被送到红四方面军总部学习无线电。1938年4月他来到延安,在中央军委三局工作。

中央军委三局的前身是中革军委通信联络局,始建于江西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改称中央军委三局,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军和全国各地的通信联络和情报搜集。抗战期间,中央军委三局组建和新建了抗日根据地的各级通信部门与通信分队;建成了以延安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部队的无线电通信网。

“当时我们在延安城西北枣园乡裴庄村,距离毛主席长期所驻的杨家岭仅十余里。”中央军委三局在延安起步时条件非常艰苦,只有几台用水煤气、煤作燃料的发电机,但承担的任务却非常重要。“毛泽东同志称我们是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胡正先的战友左伊介绍,“我们整理出来情报给毛主席看,从空中‘偷’敌人的情报,然后译出来。我们不能离毛主席太近,也不能离毛主席太远。我们有一部分人去监听电台,一部分人负责译电码,一层层解密。”他们“偷”到的情报,包括希特勒进攻苏联、皖南事变等。

传达日军投降消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对日宣战,美军要派B25轰炸机轰炸华北、东北日军军事基地以及日本本土,因此迫切需要解放区提供气象资料。

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与军委三局谈判,达成的协议是:我军提供有经验的报务员,由美军培训气象知识。培训后每日两次向美军及军委三局提供气象情报。条件是,美军提供20吨通信器材给军委三局。

抗战时期,在延安电台最多的一是新华社,还有就是军委三局。新华社需要收听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德新社等的广播新闻,重要的信息一般都由军委三局通知各解放区。

1945年8月8日凌晨2时,新华社收听到路透社播发的新闻:“Russian Declared War On Japan”(苏联对日宣战),7天后,新华社电台收听到美联社急促的播出:“Japan Surrender!”(日本投降)。

“党中央立即命令三局电台,通知各解放区:‘接受日伪军投降,扩大根据地’。各根据地的八路军、游击队,以及广大群众,接到命令,立即把敌人的炮楼包围起来,接受日伪军投降。事后各解放区纷纷致电中央,称赞命令及时”,胡正先回忆道。

尽管已经是97岁高龄,但胡正先依然活跃在讲台前,给现在的90后大学生讲述抗战的故事。2014年9月起,中央宣传部会同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等部门联合组建纪念抗战胜利宣讲团深入高校和社区,胡正先是最受欢迎的演讲者之一。

“抗日战争时,我身边的战友没有一个人当逃兵,大家不怕困难和牺牲,一次次投入战斗。这种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对我的影响深入骨髓。”每当讲到这里,胡正先都会哽咽。“如今我们部队条件好了、经费充裕了,但是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色不要丢,要不断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下去。只有祖国强大了,只有国防强大了,才会不让历史重演。”胡正先说

展开阅读全文

八年烽火的“听风者”——胡正先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当日一行包括蔡威生前战友、今年97岁高龄的胡正先老将军,原宁德地委书记吕居永以及蔡威战友后代代表,蕉城区军民融合顾问,省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党史专家等。区领导王世雄、杨良辉、黄俊敏、石水凤、王玉东、陈国秋等陪同。

讲解虎贝乡百丈岩历史

“‘百丈岩九壮士’与‘狼牙山五壮士’有五个不同,一是时间的不同、二是高度不同、三是人数不同、四是还有三个烈士至今未找到名字、五是没有幸存者……蕉城是革命老区,红色历史厚重……”在闽东独立师九壮士跳崖牺牲地百丈岩,区委书记王世雄介绍说。

拜谒天峰院先烈遗址

在天峰院先烈遗址,胡正先老将军对大家说:“大别山地区1931年就开始肃反了,情况跟你们所介绍的一样的,这是给我们的一个警示。”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逄立左说:“革命历史是一门必修课。”

参观霍童潘玉珂艺术馆

来到潘玉珂艺术馆,当听说潘玉珂是蔡威生前的好友时,胡正先老将军认真的倾听潘玉珂生前介绍,并参观了潘玉珂故居,详细询问了潘玉珂后人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八年烽火的“听风者”——胡正先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胡正先,(1918年-)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入红军总部通讯学校学习。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央军委二局报务员、电台台长、股长,东北军区二局科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广东、海南岛等战役。

1950年后,任中南军区二局办公室主任、广州军区三局副局长。1964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总参谋部三部局长、参谋长、副部长、顾问。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展开阅读全文

描写革命家胡正先的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胡正先,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时只有12岁,从小跟着部队学习无线电技术。会师以后,父亲随着红四方面军的五军、九军、三十军西征。大家都知道,西路军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几乎全军覆没,但是父亲曾说过,甘肃的群众非常好,有些掉队的战士被当地的群众收留了。

有一年,父亲与同事到青海去参加一个活动,好多被打散以后留在当地生活的西路军战士跑来见他们,都是老百姓把他们掩藏下来,治好伤病后在当地扎根。这次我感触也很多,我的父亲经过倪家营子战役以后,再也不愿意看夕阳,因为十几岁的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殷红的夕阳。

展开阅读全文

描写革命家胡正先的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已经是97岁高龄,但胡正先依然活跃在讲台前,给现在的90后大学生讲述抗战的故事。2014年9月起,中央宣传部会同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等部门联合组建纪念抗战胜利宣讲团深入高校和社区,胡正先是最受欢迎的演讲者之一。

“抗日战争时,我身边的战友没有一个人当逃兵,大家不怕困难和牺牲,一次次投入战斗。这种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对我的影响深入骨髓。”每当讲到这里,胡正先都会哽咽。“如今我们部队条件好了、经费充裕了,但是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色不要丢,要不断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下去。只有祖国强大了,只有国防强大了,才会不让历史重演。”胡正先说

展开阅读全文

抗战人物描写:胡正先

全文共 2607 字

+ 加入清单

总参三部原副部长胡正先的家,位于北京西山脚一处普通的平房小院。

公元1936年10月,当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另一支两万多人的队伍却仍在征途,这就是以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组成的西路军。其时的胡正先,还是这支队伍中一个青春勃发的小战士。

“当年苏联答应援助我们一批武器,交接点在新疆,任务交给了离得最近的西路军。”作为幸存的西路军老战士,忆及当年,胡老仍不免有些激动。令西路军将士措手不及的是,其时的河西走廊,天寒地冻,粮草断绝,偏偏又与西北“马家军”(也称“二马”,指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的骑兵部队)狭路相逢。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后援无望的西路军将士百余次与敌激战,千余里长途奔袭,最终仅400余人抵达目的地。

“这一仗,西路军两万多将士连同番号,从此掩埋进了大西北的漫漫黄沙。”

西安事变 中央急令西路军东返

当年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党中央急令红四方面军五军、九军、三十军计2万余人西渡黄河,抢占宁夏,从外蒙古与苏联取得联系,以便获取苏联方面的战略物资。当时,这支部队还不叫西路军。

红军总部通讯学校的学员胡正先,跟着陈昌浩、徐向前等总部领导坐橡皮船过了黄河。次日,中央决定暂停宁夏战役计划,命令部队西进,前往新疆接收援助物资。没想到一过黄河,就与西北军阀马步青的一个师“碰了头”,当时红军将“马”围在一个土围子里,为免事端,向他们申明只是借路,不图消灭,随后就把他们放了。至凉州(今武威)城,又用同样的方法与敌谈判,也获准通行。胡正先至今记得,对方凉州城城墙上“送行”的火把映红了天。

过凉州城后,为全局计,中央改令过河部队就地组织西路军,留在永昌和凉州之间开辟新根据地。西路军的留下,令马步青深感威胁。此后40余天双方磨擦不断,青海的马步芳闻讯,也调集部队一起围攻西路军。西路军损失超过6000人。

不久,“西安事变”爆发,国民党大兵压境,对陕北中央根据地形成威胁,中央电令西路军东返,以牵制敌军。此时河西走廊已是寒冬,缺衣少食的西路军人困马乏,伤病又多,部队行动极为不便,西进或有生路,东返已是绝途。然而中央之决定,西路军只能执行。就在部队集结欲返时,中央再次来电,言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西路军仍旧执行向西打通联系苏联通道的任务。

“马家军”悉数杀害受伤将士

甘肃的村庄有群居共守之习,大到几十户人家,小到几户人家围在一起,周围垒上高高的护城墙。倪家营子是甘肃到新疆公路边一处大沙洲,由40余屯子组成,四周皆为沙漠。当时九军、三十军和总部都暂住此地。西路军留下开辟根据地不久,双方爆发高台战役。

高台一战,3000多将士阵亡,其中包括军长和政委,杀红了眼的敌人把沙洲部队团团围住。此地红军虽有万余人,但因为缺吃少穿,最重要的是缺乏枪枝弹药,部队基本上没有战斗力,将士们只能捡起石头和敌人对抗,甚至光着膀子提大刀往上冲。敌人十分狡猾,他们晚上来,将碉堡扒拉一个洞再往里钻。守碉堡的战士就站两边,进来一个杀一个,这样连续杀了七八十个敌人,始终没让一个敌人进来。最后敌人紧急调来火炮,部队才被迫撤退。就在部队弹尽粮绝之际,传来消息说中央组织的援西军已赶到了黄河渡口,但西路军日盼夜盼,最终也没能盼到。总部只得下令撤离,匆匆往条件更加恶劣的祁连山而去。

撤离当晚,“马家军”穷追猛打,战斗异常激烈,伤病员躺得满地都是。当时已是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后勤服务人员及卫生员只得将麦草秸秆环绕在伤病员身边烧火取暖。部队转战时无法带上这些受伤将士,只得把他们留在原地,并写下书信请“马家军”善待。后来,“马家军”将这些受伤将士悉数杀害。

西路军在祁连山里走了近50天,缺衣少食,风雨冰雹更是随时可遇,敌人吃饱穿暖后穷追不舍。好不容易突围出来的3000余人,抵达新疆时只剩下400余人。

多年以来,关于西路军的历史命运众说纷纭,有人说西路军按原计划到新疆得到苏联的援助,日本会早早地被赶走,内战也会提前结束;甚至有人说中央有意削弱西路军。胡正先说,“这些都是不了解客观历史的说法。为什么要到新疆?三军在会宁会合,中央首先考虑必须要有个根据地,联合友军抗日。第二,三个方面军都集中到陕北,陕北很小,没有人员补充,没有装备,加上蒋介石又调来几十万大军围攻,东面是日本人,西面是马家军,情况很是危险。所以我们才在路上走走停停,忽东忽西,这是中央根据时局发展决定的。西路军是失败了,但它让东路的彭德怀部队得到了发展,还牵制了几十万的国民党军队,减轻了陕北红军压力。中央是站在一个统领全局的高度,看问题自然更深远些。”

永远跟着这支部队走

西路军剩下的400多人后来被陈云、滕代远接到迪化(今乌鲁木齐),编入新疆军阀盛世才的新兵营,学习飞行、装甲车、坦克、通信等技术,胡正先被分在干部队六班学通信。后由于延安缺少电台工作人员,他于1938年4月回到延安,在中央军委三局工作(后称总参三部)。

抗战时胡正先时刻都处于战争状态,每天接触的都是前方第一手情报。日本投降后他到东北四野司令部工作,随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我在西路军时是张国焘的‘残余’,在四野又为林彪直接提供‘情报’。”胡正先毫不忌讳自己的这两个“坏名声”,他说,“张国焘犯过不少错误,但客观讲,西路军的失败,错不全在他。至于林彪,当年他还是革命的。”

胡正先由此谈到了辽沈战役时的一件往事。“辽沈战役动员会之前,许多人心想那么大战役,这个会还不知开多久,带着干粮到了会场。没想到,林彪两个小时就把问题讲完了,一句废话没有。打锦州时,毛泽东几封电报催林彪下命令,林彪一直犹豫不决。当时我是办公室副主任,和主任、局长去汇报情况。我汇报一个多钟头,林彪坐在藤椅上跷着二郎腿,一句话也没说。听完汇报,他站起来一挥手,掷地有声说了一个字:‘打!’说完就走了。”

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到林彪的第四野战军,胡正先跟的都是有“问题”的“总指挥”。但他说,从12岁那年跟随红军的第一天起,就已打定主意,要永远跟着这支部队走,无论遇到多大的危险与困境,都只抱一个信念:不掉队,不被俘,不叛变,不投降。

为了凭吊昔日的战友,胡正先在近80岁高龄时又回到了当年西路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一次,他是带着全家从新疆往回走的,不想竟然看到有些战死将士的尸体仍在那儿,有的还保持着战斗的姿态。

不过,许多当地政府和老百姓还是自发地建立了纪念馆,竖起了纪念碑。而那些流落乡间的西路军将士的名字也被逐一挖掘,刻在碑上。即使是这些人,如今大多也已不在人世。

展开阅读全文

抗战人物描写:胡正先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每一位老兵的回忆,都充满热血与牺牲。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他们都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历史的见证者。回忆历史,是为了不忘战争悲剧,是为了向他们和所有老兵们付出的鲜血与生命表达崇高敬意。

党中央的“千里眼”

胡正先出生在安徽六安,12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当时我还是一个放牛娃,一个字都不识,懵懵懂懂就穿上了军装。”因为好学,他后来被送到红四方面军总部学习无线电。1938年4月他来到延安,在中央军委三局工作。

中央军委三局的前身是中革军委通信联络局,始建于江西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改称中央军委三局,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军和全国各地的通信联络和情报搜集。抗战期间,中央军委三局组建和新建了抗日根据地的各级通信部门与通信分队;建成了以延安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部队的无线电通信网。

“当时我们在延安城西北枣园乡裴庄村,距离毛主席长期所驻的杨家岭仅十余里。”中央军委三局在延安起步时条件非常艰苦,只有几台用水煤气、煤作燃料的发电机,但承担的任务却非常重要。“毛泽东同志称我们是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胡正先的战友左伊介绍,“我们整理出来情报给毛主席看,从空中‘偷’敌人的情报,然后译出来。我们不能离毛主席太近,也不能离毛主席太远。我们有一部分人去监听电台,一部分人负责译电码,一层层解密。”他们“偷”到的情报,包括希特勒进攻苏联、皖南事变等。

传达日军投降消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对日宣战,美军要派B25轰炸机轰炸华北、东北日军军事基地以及日本本土,因此迫切需要解放区提供气象资料。

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与军委三局谈判,达成的协议是:我军提供有经验的报务员,由美军培训气象知识。培训后每日两次向美军及军委三局提供气象情报。条件是,美军提供20吨通信器材给军委三局。

抗战时期,在延安电台最多的一是新华社,还有就是军委三局。新华社需要收听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德新社等的广播新闻,重要的信息一般都由军委三局通知各解放区。

1945年8月8日凌晨2时,新华社收听到路透社播发的新闻:“Russian Declared War On Japan”(苏联对日宣战),7天后,新华社电台收听到美联社急促的播出:“Japan Surrender!”(日本投降)。

“党中央立即命令三局电台,通知各解放区:‘接受日伪军投降,扩大根据地’。各根据地的八路军、游击队,以及广大群众,接到命令,立即把敌人的炮楼包围起来,接受日伪军投降。事后各解放区纷纷致电中央,称赞命令及时”,胡正先回忆道。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开学第一课人物:胡正先的故事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在新生代中学生组合TFBOYS演唱的主题曲中,2016年《开学第一课》正式拉开序幕。撒贝宁、董卿、何炅三位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探寻了“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

第一课:信念不移,红军通信兵艰苦条件下提炼猪油发电

在第一堂课“信念不移”中,99岁老红军胡正先讲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信兵的故事。在长征过程中,胡正先经历背靠背的小伙伴被敌军击中牺牲、突围时吞吃密码本保护部队机密、雪山上忍饥挨饿激战48天等惊心动魄的瞬间,展现了红军战士“跟着走”和“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他还告诉大家,当年在没有汽油、柴油维持电台发电的极端条件下,曾经用提炼的猪油和牛油维持发电机运转。

随后,94岁老红军梁天文回忆了长征途中与政委杨朝礼相依为命,同吃一碗饭、同盖一床被的情谊,讲述了杨政委危急关头牺牲自己、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革命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开学第一课人物:胡正先的故事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开学季。从2008年至今,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品牌节目《开学第一课》已经陪伴全国中小学生走过了8年,今年仍将在9月1日央视一套晚8点黄金时段与全国中小学生如约相见。

本届《开学第一课》定名为“先辈的旗帜”,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同时辅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力争给全国中小学生献上生动而有意义的第一课。

在第一堂课“信念不移”中,由99岁老红军胡正先讲述长征途中“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信兵的故事;第二堂课讲述的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嘉宾贺陵生讲述父亲贺炳炎将军的故事;第三堂课“百折不挠”,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讲述自己和伙伴们在长征中“移动的通信学校”里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故事;第四堂课“坚持不懈”讲述的是对长征精神坚持不懈的继承和发扬,由航天员王亚平讲述长征火箭、神舟飞船背后蕴含的航天精神,告诉孩子们“长征”火箭的名称,寓意火箭长长的踪迹,也代表中国航天事业艰苦而又光荣的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