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苏轼

苏轼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苏轼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苏轼问题。

分享

浏览

4594

作文

182

风流人物苏轼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苏东坡亦豪迈亦旷达亦俊秀亦从容亦淡泊亦宁静,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挥之不去。他的诗如仙界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是心灵流淌出来的智慧,是神笔马良勾画出来的美景。不知上天给他注入什么天资,使他的诗,你信手拈来,都不会觉得俗气,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酣畅,“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慷慨纵横,“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冷静独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深沉豁达,一首诗一种风格。他的心中包藏着浩瀚无边的大海,重重叠叠的山峦,万般风情由他驾驭。

林语堂眼中的绝不是高居于文学史殿堂的苏东坡,他阐述的是一个才情兼备、魅力四射的苏东坡。他如冰山上的雪莲,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外冷内热,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水调歌头》中的手足情使世世代代的后人感慨万分。

但他有岂是将爱只倾注与家庭之人?他报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用文学抒写心中对朝廷黑暗的强烈不满。你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能明白在诗歌的华丽包装下,情神异浓才是他真正的本色。

他以自由的眼光俯瞰人生,从不被他人左右,经历过大喜大悲后,他“终于获得一种自由完善感与灵魂归宿感”。

苏东坡,就如同他的名字----子瞻,在滚滚红尘中,用他独具匠心的眼光,于文学之巅山,嘹望人间悲情冷暖。他是个乐天派,是百姓的朋友,是大文豪,是大书法家,是巨儒政治家,是诗人……是一个卓尔不凡的英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苏轼“欺”师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更尧有关系吗?欧阳修自然也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欧阳修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欧阳修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更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欧阳修更加赞赏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苏轼简介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作文给苏轼的一封信

全文共 2056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苏东坡先生:

您好!

记得背得您的第一首词便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当时只觉得“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那样的有意境。后来,我又偶然发现,您的作品中总是出现“月”字。如今,我终于通过《苏东坡传》较深入的了解了您,这可真得感谢林语堂先生。

第一遍读《苏东坡传》,觉得可以用“广”一字来形容您:涉足的领域之广,见识的世面之广,精通的博学之广,体验的经历之广。

第二遍读《苏东坡传》,觉得可以用“壮”一字来形容您:体魄之壮,胆量之壮,气魄之壮,度量之壮。

而第三遍,目前最深入研读地一遍,我才发现,您的一生根本不能以我的概括能力而总结为区区一个字来形容——您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

何为“别人的苟且”?就是普通人眼中能将自己的生活毁于一旦的事情发生后,命运主宰了普通人,使其被迫毫无意义地活着。何又为“普通人”?就是逆来顺受、杞人忧天、不堪一击的广大群体。而您不是:痛失爱妻,“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朝廷排挤,几度遭受迫害;亲人难见,知己朋友相隔万里.....在这些足以能让普通人苟且偷生的活着的理由面前,在这些完全能让普通人被命运主宰的厄运面前,您选择了“潇洒”。

何为潇洒?它并不是花天酒地、烂醉如泥得不省人事,也不是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的伪装无视。它应该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应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计后果的不屈;它应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桀骜不驯;它应该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赤诚......

我并不认为“潇洒”二字的形容是牵强的,但最终连我自己都解释不清他究竟包含了什么。我想也许只能引用李白的一些诗句,才能较为清晰的阐释。李白和您都是从古至今,人们家喻户晓的名人,不仅是在诗词方面的成就之大,更是都以豁达乐观著称。但仔细想想,似乎您与李白的“豁达乐观”是有所不同的。

李白放荡不羁,“散发弄扁舟”、不畏权贵,因此被贬。在他的诗歌中,深层挖掘出的感情总是豪迈乐观的。但让我不解的是,李白“举杯销愁”用得都是“金樽玉盘”,品得都是“清酒珍羞”,在如此奢侈的环境中,“豪迈”似乎变得更加“爽快”,豪言也是酒后狂语。回头一想,仿佛脑海里浮现出了与李白的“豪放”截然不同的您。即使被朝廷排挤、被当权派厌恶的您,也依然“雄姿英发”,在黄州与普通百姓同乐中渐渐有的豁达性格更是难能可贵!

我喜欢您那篇《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静谧,美好。那是普通人所发现不了的美好,是您的慧眼发现了它,或更准确地说,是您积极乐观的心态找到了它。您在本应愁苦万分、茶饭不思的时刻,寄情于山水,摆脱了千言万语难进的愁苦。这也是一篇课本选文,不知是编书者的有意为之,还是出于课本单元内容的需要,紧挨着《记承天寺夜游》的一遍课文就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表面上的绿意盎然、清幽恬静,最终还是掩饰不住深处的孤凄悲凉。同样是被贬、不得志的文人,同样是寄情山水的愁苦之人,可面对更加优美的景色柳宗元却并未得到真生的精神解脱,短暂的快乐后,便又回到了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中。原因何在?原来,面对同样的事物和遭遇,您与柳宗元由于心态的不同而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也就是说,您又一次“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潇洒”。(我并未对柳先生的“活法”持反对态度。)

您活在一个不能将自己的才华全部转展露的时代,但也正是这个时代成就了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在韩愈先生的观点中,人才的发现是被动的,君王的昏庸,代表着人才的埋没。然后您这匹千里马,跳出了吃人的槽枥,在属于自己的草原上尽情驰骋:

在当权派面前,您被认为成一匹疯马,但您却带着“如蝇在食,吐之乃已”的贞操继续驰骋,不顾一路的泥泞、沼泽,或是早早布下的重重陷阱:在杭州人面前,您是一匹愿意付出、尽心尽责的好马,停留在杭州休憩的短暂时刻转瞬即逝,带走的只是耳边一阵“为民造福”的美赞,留下的却是西子般的潋滟晴光......

一路且停且走,却从未放慢潇洒的脚步,在泼文洒墨间,诠释了世间的坦然。您的脚步几乎遍布全国,南至海南岛,东至杭州,无处不留下您惊人的诗篇,和突出的治理功绩。穿越时空,亘古不变的是您留给后人的潇洒:既有亲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有悲情,“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又有豪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又是多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您的伟大在于不刻意的流露,只是在天地间尽情地恣意地彰显自己的性格,我行我素、桀骜不驯;您的不朽在于不忘初心,坚持本我,“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当千年后的我们为您的坎坷唏嘘感叹、几欲流泪是,脑海里却依稀浮现出您带着微笑、傲视一切样子,口中吟诵:

人生到处知合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您的一生仿佛被时空无限的拉长、拓宽,一直延续到现今。既是肉体已然不在,但灵魂和精神却珍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潇洒!

您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潇洒!

您的忠粉——姑苏王姝哲

201x.5.14

展开阅读全文

走进苏轼作文800字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读苏东坡,读“大江东去”的雄放千古,“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读“唯愿孩儿愚且鲁”的愤激,“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沉悲愤,那恰似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超然阔达,以前我在书中看到的苏东坡总是远远地站在高处,就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直到有一天,我在西湖寻找苏子的踪迹,才真正走进这一代伟人的身边。

我站在孤山眺望西湖,眼前,似乎苏东坡正在借酒浇愁,醉忘归路的情形。

孤山上树木苍翠欲滴,身形其间,微风拂面,如身临其境,当年苏东坡就在这些树下席地而坐,喝着赊来的酒和狗骨头,顿觉里有微肉,说什么感觉甚补,唯恐“众狗不悦”,饮酒自欢,噢!古树啊!你曾今为苏子遮风避日,你可曾听到他的微微叹息?你可曾懂得他内心的苦恼与忧愁?

苏子曾经看到百姓砍树,要绕很远的路或过河去,却有涉足泥潭的危险,他毫不犹豫地捐出了皇帝赐给的腰带——犀带,还鼓励亲戚捐献出千两黄金,造桥完成时,全村杀鸡宰羊庆贺。当他在生活困难时,甚至下锅的米都没有的时候,他从不要别人帮助,奉献自己的一切,苏子的桥一直沿用至今。在古树围绕的东坡纪念馆,还留铁索,大约有手臂般粗,苏子建造的不是桥和堤,而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在苏子的一生中,他并没有沉湎与自己被贬的悲痛中,而是谱写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并没有用诗文来阐述自己的悲惨命运,而是写了关于人民生活的苦难。只有遭受挫折而看透人生的人,才有如此胸怀。

东坡似乎就站在眼前,手握书卷,目光深邃,沉静不语,我与他走的是那样近,我真想走过去握住他的手,我知道,以后,苏东坡在我心目中已不是一个名称,一个逝去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个看透人生,志存高远的精神支柱。

我走在垂柳依依的苏堤上,水平如镜的西湖就在身边,西湖是美丽的,但比西湖更美丽的是苏子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身处逆境,豁达洒脱苏轼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谪居黄州期间,凄风苦雨中的苏轼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了失意和悲伤,参悟了水与月的辩证法,捕捉到“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本真,最终彻底顿悟了生命的真谛。跳出心灵炼狱的苏轼开始尽情享受“清风”“明月”......苏轼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委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身处逆境豁达洒脱,随缘自适,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脫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们也要乐观驱散阴霾,用旷达解读挫折,永远保持理智与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读苏轼伴成长初二优秀作文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在每个人的成长路上,总会有人或多或少的给予我们什么,给予我最多的,是被宋神宗称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苏轼

被贬遥远的海南,别人都在抱怨生活条件之苦,而你,却热爱这里的一切:罗浮山下,你静静的躺在被阳光照暖的身下大地上,闻泥土的芳香,赏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发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慨叹。

苏轼,你可否知道,读到这里,我已热泪涟涟——生被贬可却如此乐观豁达,这是何等心胸宽阔的人啊?以前那个胆怯与挫折的愁眉苦脸的人消失了,一个不畏挫折的人出现了!

成长路上,有了苏轼为伴,蔑视了挫折。

妻子已亡十年。那一夜孤坟边,你独守月光。你长吁短叹,此时此刻已无人来与你相伴。可哪怕妻子来到,也一定不认识这个满脸沧桑的人儿了!妻子当年小窗边,理红妆的样子在你脑海中浮现,看不见,摸不到,犹如远方音乐于是发出”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之感叹。

苏轼,你可否知道,你的多情打动了我。在此之前,我未意识到情谊的美好,我只是以为人与人都萍水相逢,不要依恋,包括亲情。可如今,怀想儿时伙伴,已有想念,于是更加珍惜现在了。一个坚硬的石头人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大活人!

成长路上,有了苏轼为伴,懂得了珍惜情谊。

苏轼啊苏轼,你可否知道,你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让我看透了功名利禄,人前浮沉,让我意识到那荣誉如一缕烟雾,只可远处观赏,看得认真了,其实也只儿戏一场,最终为零。

成长路上,有了苏轼为伴,我看淡了名利。

苏轼啊,成长路上有你为伴,我战胜了挫折,学会了珍惜情谊,看淡了名利。

读苏轼,伴成长!

[读苏轼伴成长初二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全文共 1495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怎样结识了苏轼的?或许是从他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自小就十分恋旧、十分恋家的我从知道这一名句起,就被诗人的广阔胸襟感动了。我也曾有过寂寞冷清的独处,当时我只会想到自己,想到为什么没有好朋友,没有父母兄妹来陪我。我觉得家庭和友谊的温馨似乎也远离了我。而苏轼写这首《水调歌头》的时候,大概也是缺少了亲人的陪伴罢,所以才独自一人做了到“琼楼玉宇”上的大胆幻想,当他想起自己始终未能与家人团圆时,却又责怪起月亮,问月道:“何事偏向别时圆?”我想苏轼心中也非常渴望一家人团聚,但终究不能实现,但在他的心中,却是和家人心意相通的,他也许想到子由或许也在别处对月伤怀。于是,苏轼摆脱了前面的诸多伤感,为了激励自己、子由,抚慰天下同他一样难以团圆的人们,便咏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祝愿人们平安快乐,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明朗的月色,能够通过月光来表达自己对亲朋好友的想念。全诗的格调到这里为之一转,这不是作者强颜欢笑,而是他思想中最无私的一面,在自己遭遇凄凉的时候,也能为家人,为别人着想。由此,我感受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以及他宽阔的胸怀。豁达是苏轼给我最初的感觉。

但我觉得苏轼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一名男性,豪迈更应是不可缺少的。我最喜欢苏轼的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可以想象,大漠、边关、月下,一位戎装少年骑着一匹快马,后面跟着同样的几十匹快马,少年疲惫不堪却又精神振奋,月光照在他们的盔甲上,泛着一层淡淡的银光。近了,近了,前面就有火把在攒动了。为首的少年迅速勒住马,从箭袋里迅速抽出一只令箭,弯弓,放!令箭化作一条火龙划破了大漠的静寂朝西北那颗最明亮的星射飞去……苏轼或许是这位少年,但我更希望他是我。当时,苏轼正处于不得志的境遇中,此诗的前文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正是作者忧愤心情的表露。北宋当时已有胡族屡犯边关,而皇帝又昏庸无能,导致了南宋的国破家亡。苏轼生为大宋人,面对如画江山将会沦落的危机,怎不感慨万分?而恨就恨在自己已老了,但他生性不服输,“鬓微霜,又何妨?”为了报国照样能“西北望,射天狼”。读到这里我觉得豪气冲天,使人觉得有无穷的活力与希望,觉得自己就是民族的希望,非常能激励我们青年人豪迈的爱国热情。而苏轼当时已是几十岁的人了,仍能写出这样豪放的诗歌,仍能承受岁月无情的侵袭,而去做一位为国家、民族作战的勇士,真是难得啊!在我眼里,在我心中他是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然而作为丈夫,作为诗人,苏轼也有着他的多愁善感和柔情似水。苏轼作于乙卯正月二十日夜的一首记梦的诗,就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款款深情、无限的伤感和依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了,诗人还在想念他的妻子;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她知不知道我在想念她?没有了你,叫我到哪里去诉说这十年来的凄凉?我们现在纵使能相见,或许也难相认了,我已是双鬓如霜,满面沧桑了。夜色渐浓,朦胧中,我好像又回到了十年前的故乡,你正对着月光,在默默地梳妆……我们默默无音,相对流下泪千行……以苏轼的才气和名气再娶妻子是不难的,我不知道这首诗是不是苏轼还没有再娶的时候写的,但十年如一,始终意属妻子一人,这在妻妾成群是人之常情的封建时代,不能不说是珍贵的。这首《江城子》饱含了诗人对妻子深情的怀念,试想像苏轼这样十年后犹能为亡妻而“年年断肠”的诗人能有多少?无怪《倚天屠龙记》中赵敏要感叹,苏轼的妻子死后十年,苏轼仍对她念念不忘,她真幸福啊!

在我心中,苏轼是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胸怀广阔,性格豪迈旷达而又不失柔情婉约。至于他的诗,我想正和他的为人一样——苏诗三分,二分豪气,一分柔情。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仿佛是一扇古铜色的门。我推门而入,仿佛看到苏轼站在时空虚空的另一头向我掂须微笑。

一首《念奴娇》,将豪放派诗词艺术推至了顶端。苏轼泛游赤壁,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读《赤壁赋》,读到“叹吾生只须臾”两句,忍不住启唇轻诵。当时呈现在东坡面前的应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着千年贯穿古今的线索而来,在我面前停格,打动的是自古而来千万的文人墨客。在《后赤壁赋》中上下颉颃翻飞的黒雁,不仅入了苏轼的梦,更是让我心头一悸。若不是苏东坡,北飞的雁儿又怎会名垂千古?苏轼善文,更善感概啊。

若只是犷野豪放与荡气回肠,苏轼这千年前的男子并不会倾了我的心。你不会不知那悲怆凄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深情的悼亡词,是东坡为亡妻王弗所作。那描绘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毛笔,写起旧人描眉的动作,竟如此深入骨髓。且看那“小轩窗,正梳妆”,那“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无法离世的痛楚与哀愁。遒劲的风吹过荒山野岭,吹过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听到苏轼哽咽中念诵的词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苏轼的一生中,乌台诗案是他征途日渐消沉,文技每况愈上的转折点。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鹏,在梧桐树枝头飞过,哀鸣,愤懑不平。“谁见幽人独往来”,东坡不忧亦不恼,甘做幽人,独来独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权贵,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缺月挂梳桐”他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时,他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苏轼不觉苦闷,有词足矣。

苏轼,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洁的气节。千年后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笔锋间如痴如醉。哪怕今后阅文无数,苏东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无可取代的,我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苏轼读书笔记

全文共 3226 字

+ 加入清单

依然有余情

——读《苏轼》有感

他名震京师,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他仕途曲折,既是噩梦,也是命运。撇开“官场深似海”,我最想谈“情”。谈苏轼,这一旷世才子,给我们留下的情感共鸣。 苏轼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赠予苏辙,手足之情可见深矣。

几十年来寒窗苦读,踏青嬉戏,进京赴考,乃至于深陷囹囵,总有一人站在苏轼身后,心甘情愿舍己救兄。贬谪又如何?在两兄弟身上,我深深懂得了“情”的永恒,千里之隔仍有情。“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是为友情而高歌。苏轼喜欢与各种身份的人交往,包括默默无名的读书人和平民白丁。广泛的不论阶级的“情”才使得苏轼的诗词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可垂老时,在海南儋州,只有儿子苏过陪伴过春节。一轮孤月静静地悬挂在海外他乡的天穹,月光便化作无限的寂寞和苍凉袭过苏轼心头。“搔首凄凉十年事”,苏轼是重情的,三个一生缘牵的红颜虽离他而去,他却始终对她们怀着眷恋与思念,直至生命的尽头。 千丝万缕的“情”织就了苏轼的人生。于是,再回顾乌台诗案,黄州谪居等官场变故,原来依然有“情”。

苏轼为官,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到了徐州,刚想安定下来,就碰到一场铺天盖地而来的洪水。苏轼穿着草鞋,拄着木杖,一身泥水,向禁军求援。他的情系百姓,感动了禁军,他们筑起长堤,终于使徐州脱险。与徐州共存亡而结缘,难怪改任时,徐州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深情挽留,“暂别还复见,依然有余情。”啊。百姓爱戴的父母官,才是好官!接踵而至的冤案正是因为有“情”,他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九死一生中,被贬黄州,反而出现创作的黄金时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他面对逆境的淡然心态。“鬓微霜,又何妨”多么豪迈。有时他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倒觉得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苏轼,足当“英雄”。

苏轼的每段“情”都与传奇联系。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时间的流逝褪不去才子的光华。如今,依然有余情。篇二: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苏东坡传》 读书笔记我读的《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写的传记。全书按照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分成四卷: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与流放岁月。作者对苏东坡的生平逸事及所作辞赋进行解读,从而分析苏东坡的心理性格。纵观苏东坡一生,只能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是其才智的体现。苏东坡是幽默的。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东坡是感情丰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后来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苏东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对其关爱有加。尽管不如意事众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时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称为过得快乐呢?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

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作者曾经也这样描述过:“一个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这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会对那些带头人物有所威胁,那你就不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高明的官员永远不说出什么,但只要否认。高明的官员必须深有休养,长于说‘无可奉告’‘阁下听说,诚然不错!’这样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条,他必须讨好朋友。第三条,当特别提防开罪他人。守口如瓶,低声而斯文,使人高兴的窃窃私语,早晚会积劳成疾,因公殉职。”作者说这就是朋党之争时政治之中的规则。显然,苏东坡已一一犯规了,但这并不是他不明白这些“秘诀”,实是因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更何况这些本性是值得歌颂的。

苏东坡就是要做到说话做事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当朝云产下一个男婴之时,苏东坡也曾写到:“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也许他知道,这许许多多的灾祸,全是由于他的才智。但我想,这更是因为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实事求是到死都未曾泯灭呀! 虽然后世美誉甚多,但是苏东坡留给我的印象,仍然是多面的,丰富的,有血有肉的。他不是神,他不是完美的,他也曾经想要自杀,他也曾经在文字狱中承认莫须有的罪名,他也因为高调而得罪了不少人,这些政敌们出于利益和妒忌对他进行了无情的迫害。但他,绝对是一个健康的人。他不偏激,儒释道在他的身上有着完美的融合。他有儒家的进取,正义,也有佛道的洒脱出世。他即追求长生不老,健康长寿,也不放过品尝美味的机会。他有文人的优点,却没有文人的酸腐和清高之气,反而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更在黄州这个苦寒之地亲自开垦,做一个躬耕的农夫。前面提到了的都是我对苏东坡的整体感受,全书共分为四卷,而卷三“老练”在我看来就是他内心真正的平静。

苏东坡在写诗做赋、当官之余,修行瑜伽、佛教、道教等,与其弟子由交流,颇有心得。然而,他留有自己的见解,把各家思想融合并用于自身。 一般的,一个人需要有信仰来支持他的灵魂,有追求来引导自己的道路,有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忧愁,有动力来使自己奋斗。对于东坡这一个两遭贬谪远迁的人,这些使他思想境界更高的理论更为完备吧。年轻时,他继承了父亲苏洵的狂放不羁。他写讽刺诗、写诉状、写奏章劝皇帝改变观念,因而遭受打击。在被贬谪后,在向南的漫漫长路上,在南方的蛮荒之地,在一个个不眠之夜,他参悟了生命的真谛。“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这三十二字警告,是他写给自己昼夜观看的。“失去人间美好东西的人,才感觉得到人间的幸福。”在一次次的顿悟中,“他讽刺的奇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除去对苏东坡的生平记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也极其富有文学韵味: 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一个城市,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 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展开阅读全文

苏轼我懂你初中作文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是谁?是谁?是谁轻拄竹杖,任凭湖海烟雨度平生?是谁在梦乡里痛哭一切?又是谁在散游赤壁,题了那千古名诗?我满怀疑问,苦苦追寻,寂寥的身影,幽然脱俗的微笑,眼中蕴含着秋风落水的情波。原来是你—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陌上的花又开了,春雨晚来之际,青青的竹杖,苍黄的竹笠,以及那被细雨打湿的蓑衣,酒醉,摇摆地走出山野酒家,高吟此首《定风波》,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道不尽多少悲凉却又是任凭风吹雨打而我行我素的洒脱,让人不禁侧目。苏东坡,你一—不愧是豪放派的诗人。

正所谓官场失意情场得意,可你却没如此,在你因为与王安石新法产生冲突,你自动请求远调,后来,新法失败,本该是你出头之日。可身为保守派的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因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这一贬也再无翻身。而随着你爱人的死去。十年苍茫,十年流离,你梦醒悲痛欲绝,含泪写下了《江城子》,其中一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不难看出,你思妻心切,是重情义之人。

黄州有赤壁,赤壁有你,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曾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一路坎坷。被贬官,被诏回。你最后选择的还是赤壁。当失意的你看到赤壁时,惆怅而发,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样的词,这样的气概,才只能属于你。

懂你,我懂你——苏轼,我懂你的任湖海烟雨度平生的洒脱和悲凉;我懂你,我懂你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别愁;我懂你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惆怅,不甘。苏轼,我懂你。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他豁达乐观,为国为民,但最终落得一贬再贬;他是北宋的文坛领袖,诗词书画无不独领风骚;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是一段不能被忘记的文化传奇。他就是天才加全才,人见人爱的苏轼——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忧国忧民,敢于直言的人。王安石变法对百姓来说是祸害,苏东坡敢于上书责问王安石,反对王安石。欧阳修上台后,没有真正地为百姓谋福利,他依然反对欧阳修,正因为他的直言直语,才有了“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被贬期间,还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西湖上有名的景点“苏堤”“三潭映月”,都是他主持并监督修筑的。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豁达乐观,积极为百姓的人。有一日,东坡与友人外出游玩,醉归遇雨,随行人慌忙找地方躲雨,唯有东坡一人,挑着竹杖,还在大声吟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的豪迈、潇洒。诗人苏东坡随处逆境,但仍不畏惧,不颓丧,与“倚杖听江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他被贬时期,有一朋友来信让他注意身体,小心瘴气,不要生病。他却以幽默风趣的腔调回应了他的朋友:这里虽然没有好药或者好医生,但并不比北方差,宫中御医也医死过很多人啊!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全才加天才,却又是亲民随和的人。东坡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东坡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擅长绘画,他擅长书法……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在李白游玩庐山,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千古名句后,又游庐山,却写下了与李太白不同的见解“横看侧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就是他的天才之处。他被贬后,看到当地的老百姓不会做猪肉,“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便亲自教他们做了猪肉,“待他自熟没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百姓爱戴他,为肉取名为“东坡肉”。

在那“缺月挂疏桐”之时,“漏断人初静”之刻,浅酌小酒,任如水的清风打碎那无尽的思绪。苏子——东坡先生的吟唱,像无数美丽的流萤一般萦绕在耳畔,一贬再贬的落魄与亡妻之伤痛,任凭那秋风的苦涩,任凭那人生的浮萍,迸发出的却是“鸿飞哪复计东西”。

论古今中外谁最豪迈、豁达,只有一人,也必定只有一个人——苏东坡。

展开阅读全文

我读苏轼作文900字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宋朝,我会想起许许多多的事。虽然它没有夏朝历史悠久,没有唐朝繁荣昌盛,但是在古代历史上也是一颗永不衰落的明星。因为“词”这一新的文体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提到“诗,词”便不难想起宋朝伟大的诗人——苏轼

提起苏轼,可能每个人都会想到他那朗朗上口的诗词。比如站在长江的岸上,我们会吟诵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不能与家人见面的时候,我们会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我们受到挫折的时候,也会吟诵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来安慰自己。而我对苏轼的了解还是在小时候。

第一次认识苏轼是在小时候。那是爷爷总是教我念一些诗词,读熟了以后再背下来。我接触到苏轼也只是因为背诗的时候要加上作者的名字,所以在背他的《题西林壁》时,自然而然就背成了“《题西林壁》苏轼”然后背完全诗。我觉得苏轼不如李白或者是杜甫,可能是因为年龄小吧。

上了小学,自然会学一些古诗。但大都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几乎没有苏轼的。而且第一次学习他的诗也是在四、五年级,名字还是那首《题西林壁》。诗虽然只有二十几个字,内容也很简单,而且还很平常,但老师却说:“这首诗虽然短,但每一句都揭示了一个道理。”仔细品读一下的确如此。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告诉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这同一首诗,改变了我对苏轼的看法,一个能把诗写得优美而且富有哲理的人,他的一生一定不平凡。这就是我对苏轼的了解。

上了初中,边便很少学苏轼的诗了,大都是词。读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了解了苏轼与朋友赏月散步时的闲适的心情;读了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我懂得了珍惜时间。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了解了关于苏轼的点点滴滴,比如“乌台诗案”和“他人生的三起三落”等。我渐渐明白,苏轼是一个豪放派诗人,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别人被贬官时总是唉声叹气,但苏轼却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方式对待。乐观、积极向上——我想着这可能就是我从苏轼身上学到的。

也许苏轼的一生是崎岖不平的,但他会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闪烁在历史的天空。这便是我对苏轼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和苏轼相遇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在西湖边散步,忽然听见有人在吟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见此人,其貌甚伟,便应声而道:“此诗不就是苏轼苏老先生的大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么?”那位先生大惊,走过来对我说:“小伙子,你怎么知道我这首新作的名字,我可还没发表呢!”我听此人这么一说,心中满是疑惑:难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于是,我环顾四周,路人都穿着宽袖大袍,远远望去,杭州城上插着宋朝的旗帜。我恍然大悟,原来我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宋朝,面前这位书生的的确确是苏东坡先生。

我连忙拱手作揖:“苏先生在上,请受小辈一拜!”苏先生立马将我扶起,说:“小伙子,别多礼,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我想,我可不能让他知道我是新时代来的。于是,不慌不忙地答道:“我认为此题用于此诗甚为恰当!”“那你就是我的知己喽!”苏先生颇为激动。“能成为苏先生的知己,是晚辈的荣幸。”我欣喜若狂。

我们俩一边走一边谈笑风生,简直是一对忘年之交。“不如我们去看看苏堤吧!”苏先生提议道。我欣然赞同。于是我们俩漫步在苏堤边,“苏堤果然是名不虚传,不仅外表美观,而且抗洪能力强……”我不禁赞道。“哪里哪里,这不过是一堆泥土罢了。”苏先生谦虚地说。就在这时,狂风四起,乌云密布,眨眼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眼前的一切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场梦啊!我回味着与苏先生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期待:苏先生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艺术和科学方面也颇具天赋;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平易近人,为人谦逊。实在令人钦佩!

展开阅读全文

苏轼的旅途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题记

宫城内一道轻轻的敕令,汴河边一只破败的小木舟,不知当时是何气候,但想来该是深秋。苏轼延伫河边,苦望着萧索凄柔的潺潺流水,最终,踏上了厄运的谪迁之途。

作为一名臣子,不能得到皇帝的重用,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而左迁异地,哪怕是苏轼,也没有理由不痛苦的。遑论被贬只因一首诗,一桩无中生有的乌台诗案。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被朋友背叛,苏轼必然是痛苦的。他曾经的好友章淳,一朝得势,成为宰相,却将苏轼推向环境艰苦没有光明前程的远方。但是,苏轼并没有表现得很悲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想告诉所有人,自己的心并没有被打倒。他约会朋友,纵情山水,排遣心中的苦闷;又一心为民,造福百姓,在地方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人们就都说苏轼是个豁达的人。

其实,豁达也就是装出来的。苏轼会装,会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将贬谪之路看做一趟旅途,装着装着,内心就真的释然了。每个人都是如此,你是否豁达,关键在于有没有强迫自己去笑的勇气。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当苏轼想起自己已故的妻子时,他便再也没有办法强迫自己笑了。他可以不计较政治上的失意,但他不能忘记自己妻子的美丽温柔,贤惠善良,他忆起她每一个充斥着笑与爱意的眼神,在这千里孤坟的上空,顽皮地灵动着。他想知道究竟哪一颗星才是她的化身,可是他却无法知道,于是他只能珍惜现任的妻子。他们的生活很悠闲,以至于为了家里耕地的水牛的病操心。虽然很多事都只能自己做,但恐怕她是高兴的,因为她能得到苏轼倾注的全部的爱,苏轼的旅途也因此而更加美好。虽然山道崎岖,雨路泥泞,苏轼行走得很艰难,但他对待自身境遇的豁达以及对每一份情感的珍重,正在使雨势愈小。天边飞架起一道彩虹,似是沟通此岸与彼岸的桥梁。

现在想来,时候或许也并非是深秋,苏轼踏上小舟,走上了一步步通往彼岸世界的旅途。

我脑海彼岸的苏轼啊……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雨下的很大,有雨具的人已匆匆离去,留下同行的人被雨淋得满身狼狈,只有他脚踏芒鞋,处变不惊,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就是苏轼。这个名字,我从小学听到高中,他的事迹也耳熟能详,似乎在他身上有着某些特殊的地方,几乎吸引了所有曾教授我的语文老师对他的偏爱,使得我怀着疑问之心也踏入了苏轼这张迷魂网,成了他忠实粉丝。

众所周知,苏轼极富才华。自科考欧阳修文章认错为曾巩所做,换为第二后,开榜后欧阳修说:“今天大家都读我的文章,十年后我的文章就无人读,都去读苏轼的了。”便可看出其才华之高。而此后苏轼的人生也仿佛开了挂,仕途顺利。

诗书画琴棋无不精通,优秀的人总会招人嫉妒,很快一桩乌台诗案将他打入谷底,接着贬谪黄州,又是他诗作创作巅峰的开始,《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生还酹江月。”彻底奠定苏轼并立于唐宋八大家的地位。

都说苏轼豁达,但他初到黄州时也有一段低迷期,比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低迷时的自我调节。

我最喜爱《定风波》,你看,大雨滂沱,同行人皆一身狼狈,怨声载道,只有苏轼,他徐徐而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尤其喜爱老师对“顺其自然”的解释,那就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他尽力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情,也无晴。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在这苍茫中,一位高大的人物向我走来,他就是北宋诗人苏轼

从“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中,我看到了残红褪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看到那不为人知的惋惜。从“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中了解到他那颗凄惨的心。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他有一颗开朗的心。哪怕是一贬再贬,心中依然豁达乐观。在苏轼困顿时,和妻子的相激相慰是他莫大的精神支柱,而妻子的离世,让他坠入低谷,写下了慷慨悲凉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句句情意缠绵,凄凉哀婉,字字感人肺腑,如见血泪,自然而又深刻。

他豪迈骄狂,却又不流于俗艳,“簌簌无风花自坠,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更见送别情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心中只有故乡。多层面的苏轼展现在我眼前,洒脱,平淡,豪迈,婉约,这些不同的形象都在我心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苏轼的诗画面宏大,气势恢宏,韵调铿锵,感情奔放。典故的运用如同口出,直抒胸臆,细细品味,有浩瀚之感,浅显易懂。

奔放,与李白同舟,却比李白多了一些婉约;洒脱,与杜甫共济,却又不少细腻,这就是苏轼所做的独到之处。我眼中的苏轼,形如洪波,气若山河,诗意未老。他就像一棵明星,永远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我遇上了苏轼高一作文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当盛唐消逝,成为历史,当那些才华四溢的风流人物成为历史,本以为之后的岁月里会变的不堪回首。不过还好有了苏轼来弥补。

爱情

古代,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何来爱情

然而压不住苏轼。

花褪残红之时,燕子双飞之际。苏轼去寻找心中的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徘徊在高墙之外,那边秋千的吱呀声合着轻盈的笑声激起了心中的涟漪。等待着,希望可以重逢。然而“多情却被无情恼”。笑声渐息,只留下多情的长叹。

数十年后,头发由黑到白,多情的心变成了独钟。可是只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伤。爱情

也许是上天的怜悯。一夜幽梦实现了他的愿望。然而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的孤寂和思念在相逢的那一刻也只有泪能表达。

人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道出了自己的愿望。面对明月,举起一杯浊酒。人生

他成功的站到了高台上。可是那是很危险的,众人嫉妒他,排挤他。“乌台诗案”之荒唐将他挤出了都市。“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残月下漫步,孤独又谁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在官场上行走,仇恨又有谁知?也许只有这轮残月吧。一张张邪恶的笑脸在他四处漂浮,那些无耻小人以为可以将他打败。可是没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他唯一的态度,即使无处可依,我还有自己,还有我的脊梁可以支撑。世道扭曲又如何?孤独一生又如何?“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击。我不会改变,我会成功的。回首过去,他看清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世上浮荣本是虚无,世上艰辛本是虚无。我一定可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只是如今小人当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需努力,我终会“左牵黄,右擎苍,遣冯唐!”

可是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他始终无法实现愿望。终于他老了。本以为他会放弃。可是当他蹒跚在兰溪旁,望着自己弓形的身躯依旧喊道:“谁道人生

我读苏轼,读出了那份执着,那份坚强,那份自信,那份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给苏轼的一封信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

您好! 读过您的《水调歌头》后,我真是感触颇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您的一番感叹, 一番疑问,一番担心,体现出的却是一番您对国家,对朝廷,对人民的担心和忧 虑。况且八月十五思,也应该思亲人,而您思念的却还有这一方水土上养育着的 人,即使他们与你无亲无故。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又“欲”,又“恐”,又“乘风归去”,“何似在人间”,矛盾的心理,您到底在 想些什么呢我猜,是“心系天下百姓”,却只管得了“一方人”吧!你爱那所谓的“人 间”,却更想去“天上”,只是“又恐琼楼玉宇。”是啊!高处不胜寒,只能“起舞弄清 影”,最后也被迫感叹“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这是您心中怎样的情怀 从幽怨转向释怀,从狭小转向广大。

您不管您现在的困难,尽管在“妻亡”“弟别”的情况下,您心中想的却 还有百姓,那么,可见您的心有多大了。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不就是您吗您的 肚里不仅容得下家人,更能容得下天下百姓,怪不得连皇帝都说您有宰辅之相呢。

您的旷达值得我们学习,您经历了千难万险却不改“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你总是在磨难面前保持着一颗真诚的拳拳赤 子之心! 您的胸襟值得我们效仿,而您的精神却值得让我们永远铭记!

此致敬礼!

__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给苏轼的一封信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苏轼先生:

您好!

我是__县的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借此机会,向您表述我的心声。

每当我漫溯于历史的长河中,你就会从那远古走来,与我一路同行,采撷那朵朵知识的浪花。你号称东坡先生,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豪放派词的代表。你与你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世称三苏。你那梦笔如花的才情,你那铁骨铮铮的节操,你那风流儒雅的气度,让我钦佩,让我眷恋,我为你倾心。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述说着你的理想和豪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记述着你的开阔和洒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呈现了你真挚的情感和无限的相思。在我眼中,你是灵动的、宁静的;多情的、乐观的;朴拙的、豁达的;别致的、独特的。

我倾心于你的宁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你青衫磊落,游戏与山水之间,摒弃官场是你的选择。我倾心于你的乐观。“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面对黑暗而虚伪的世界,你激浊扬清,乐观向上。我倾心与你的朴拙。“努力尽今日,少年犹可夸”是无人可及的。我倾心与你的似水柔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字里行间融入你,多少爱与牵挂,唯有用那无尽的孤独追忆。

你厌恶官场,不追求个人的地位和名利,你虽平穷

八年级二班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