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荣获

荣获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荣获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荣获问题。

分享

浏览

667

作文

5

中建荣获中国质量奖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质量奖是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设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在质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就的组织和为推进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措施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建一局凭借“5.5精品工程生产线”,作为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唯一一家获奖企业荣获中国质量奖,用“工匠精神”为“中国工程品质”代言。

据悉,中国质量奖是中国政府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每两年评选一次,设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旨在表彰在质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就的组织和为推进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措施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2015年是第二届评选,评选范围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工程建设行业、国防工业等领域,设定了90个量化指标,每届获奖单位不超过10家。本届中建一局与华为、北京同仁堂、中国航天等单位一起摘得“中国质量奖”。

中建一局坚持严控“生产过程”才能出“精品工程”的理念,创造了“5.5精品工程生产线”的质量管理模式,即“目标管理→精品策划→过程控制→阶段考核→持续改进”5个步骤和科技、人力资源、劳务、物资及安全5个平台,引领企业发展,持续打造精品工程,取得了突出成效。“5.5精品工程生产线”的质量管理模式将“建设精品工程,为顾客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质量理念有机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建筑施工行业特点,把工程建设过程看成“生产线”,总结并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强调过程质量控制,注重质量关键点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改进。“5.5精品工程生产线”的质量管理模式适应了建筑施工行业质量管理需要,对解决建筑领域突出问题,规范建筑行业发展,提升建筑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增强建筑企业社会责任具有重要价值,具有在全行业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建一局董事长、党委书记罗世威表示,作为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唯一获奖企业,中建一局要以获得中国质量奖为新起点,继续坚守60年来始终践行的“工匠精神”和“先锋精神”,做“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个转变”的先锋。

相关阅读:

首届质量奖

举办时间

首届中国质量奖颁奖仪式2013年12月16日在北京航天城举行,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并为中国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颁奖。

获奖单位

经中国质量奖评选委员会评审、评审表彰委员会审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决定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基于质量问题“双归零”的系统管理方法、海尔集团公司“人单合一双赢”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模式和在我国推广、普及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授予首届中国质量奖。另外,有43个组织、3名个人获得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国际设立

目前,国际上已有80多个国家建立了质量奖励制度,包括日本“戴明奖”、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英国质量奖等。实践证明,设立国家质量奖,不仅能极大地增强企业的质量责任感和勇于竞争的信心,而且还能起到巨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激励更多的企业在质量上追求卓越,促进国家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中建一局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第二届中国质量奖于昨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建一局荣获本届最佳质量奖。

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建一局凭借首创的“5.5精品工程生产线”,与华为、北京同仁堂、厦门航空、中国航天、中海油等一起摘得中国政府质量领域最高奖“中国质量奖”,成为中国建设领域唯一一家、也是第一家荣获“中国质量奖”的企业。

作为中国品质的代言人,中建一局始终将“向世界展示中国质量最新发展水平、树立中国工程良好形象”作为责任与使命,提出所有工程的品质必须高于行业中等水平,即最差的工程也要达到行业中等水平以上,首创5.5精品工程生产线,以PDCAS循环管理方法打造独特的质量管理模式,即目标管理→精品策划→过程控制→阶段考核→持续改进5个步骤和人力资源、劳务、物资、科技、安全5个平台。

中建一局是世界500强、世界最大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子企业。中建一局以“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海外、投资”的1+3为产业定位,具有房建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市政、石油化工、机电安装、装饰装修、钢结构等多项壹级资质,经营疆域覆盖全国,涉足俄罗斯、德国、巴哈马、赤道几内亚等国家,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投资建造一体化、国内国外一体化,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中建一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支建筑“国家队”。由于建设新中国的突出贡献,1959年国家建工部和全国建筑工会授予中建一局“工业建筑的先锋,南征北战的铁军”。自此,“先锋”与“铁军”的称谓从中建一局开始叫响全国。

中建一局董事长罗世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唯一获奖企业,中建一局要以获得中国质量奖为新起点,继续坚守60年来始终践行的“工匠精神”和“先锋精神”,做“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个转变”的先锋!

罗世威表示,中建一局要坚持“品牌兴企”战略,坚持“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持续改进、追求卓越,提升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追求全球领先的工程质量,继续为中国建设行业贡献管理经验和精品工程,承担“央企一流、行业排头”的责任,为“中国工程品质”代言。

中国质量奖是中国政府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每两年评选一次,设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旨在表彰在质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就的组织和为推进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措施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评选范围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工程建设行业、国防工业等领域,设定了90个量化指标,每届获奖单位不超过10家。

本届中建一局与华为、北京同仁堂、中国航天等单位一起摘得“中国质量奖”。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荣获纪录片大奖《含泪活着》观后感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丁尚彪

母亲陈忻星

女儿丁琳

1996-2005年,华人导演张丽玲耗时十年之久

记录下这一家三口的聚散离合

制作成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创富士电视台历史记录

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

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

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访问日本时

曾给与了这样的评价

“我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深受感动。”

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意外地“发现”了它后

投资帮助《含泪活着》走进电影院

上映后,几乎场场爆满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荣获纪录片大奖《含泪活着》观后感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含泪活着》是华人导演张丽玲执导,丁尚彪、陈忻星等参与演出的纪录片。影片讲述了主人公丁尚彪,在35岁时告别妻子和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留学后,一家三口的命运发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

《含泪活着》记录中国人在日本奋斗经历,讴歌中华民族美德精神。成片近2个半小时,记录了在日中国人丁尚彪及其家人十年的心泪历程,以纪实的《含泪活着》剧照手法表现了主人公丁尚彪为了梦想,为了家庭和孩子,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苦苦打拼15年的蹉跎岁月。“就像赛跑一样,接力棒我已经拿了,跑了那么多年,我的目标是把这个接力棒最后交给女儿。”

《含泪活着》并不是什么大制作的重磅影片,没有巨星加盟、没有华丽场景、更没有特技打造,主角只是一名来自中国上海的平凡小人物,但就是这位普通中国人的奋斗精神感动了整个日本,赚足了大家的眼泪。在东京新宿区的一家电影院《含泪活着》的影片海报旁贴满了日本观众的观后感,有人说这部影片给在经济低迷的冷风中前行的日本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而更让人欣慰的是,今天影片的主人公丁尚彪终于在美国和家人团聚,告别了那段含泪的留日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故事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你知道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女性是谁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是:塞尔玛·拉格洛夫,瑞典人。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获奖作品:《骑鹅旅行记》,获奖理由:“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