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薛其坤

薛其坤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薛其坤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薛其坤问题。

分享

浏览

3636

作文

6

薛其坤在「开讲啦」的演讲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百万美元奖金怎么用?给学生改善生活!

薛其坤出场没多久,主持人撒贝宁 (微博)就向他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使用“未来科学大奖”的一百万美元奖金?

“改善生活”。薛其坤毫无迟疑的直率回答,瞬间逗笑了全场观众。

事实上,薛其坤打算把这笔奖励金的一部分用在学生、合作伙伴身上,给他们“改善生活”。

在他看来,取得科学成果带给自己幸福与尊严感,但更让他快乐的是培养众多优秀的学生。

除了量子物理科学研究者的身份之外,薛其坤更是一名教师。自1999年回国至今,他已经培养出了17位博士后、72位博士和3位硕士。作为良师益友,他引领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薛其坤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2013年,薛其坤和他的团队通过实验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项科研成果被杨振宁称为“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发现”,这个物理效应可以解决电子产品发热、耗电快等问题。正常情况下,电子在器件中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电子之间会发生很多碰撞,而造成电子走弯路,从而使电子产品产生更多的能耗,而发热。薛其坤用比喻通俗地解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应用,可以改变电子的运动轨迹,使其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减少了中间阻碍,降低了热量消耗率,加快了运行速度。

戳视频,看“2016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薛其坤感言↓↓↓

展开阅读全文

薛其坤说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在成长路上的探索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用了3次机会考上研究生,花了7年时间读博。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追求极致、达到快乐的一种方式。”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享受到幸福,每个人都能用追求极致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科学几乎是人类在奋斗中竞争最激烈、最难的领域,需要投入最优秀的人在里面。”

如果每个人都追求极致,我们的国家会更强大。薛其坤在现场展示了一张2015年也门撤侨的照片。

画面上一位撤离的中国小朋友高兴地拉着中国军人的手,薛其坤,这个事件体现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以实现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薛其坤在发表演讲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至于清华和北大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有多远,这位青年代表引用了两校广为流传的段子,薛教授也十分自然地接道,“隔一条街嘛”。而对于两校“相爱相杀”之说,薛教授十分可爱地说道,“我们没有相杀,我们全都是爱”,惹得大家欢笑一片。

回到严肃的问题,薛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大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些具体项目更是位居世界前列,成果喜人。

而且,除了科研,大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要尽一切可能,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正能量的人才。“我们有很多长处,也有短板”,状态是乐观的,道路也是漫长的,“应该静下心来,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排名,好的继续推进,弱的赶紧补上。”正如现场提问嘉宾总结的,“别管排名有没有,昂首阔步往前走”。

提问环节,有观众说,读薛教授的研究生,研一只能扫地,研二就可以擦桌子了。

薛其坤解释道,物理实验的成功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研究生一年级,学生都要认真学习理论基础,到了研二以后,就可以进实验室跟着高年级同学学习技术,但仍不能马上操作仪器,这时难免会有学长学姐请你帮忙擦地,算是小插曲。

主持人打趣道“看来研一也还不能扫地,得等研二呢。”观众席一片笑声,在这欢笑中我们也懂得了薛教授对基本功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薛其坤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互动环节,薛其坤的学生白云鹤讲述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前两条是对科研有兴趣、能与人和谐相处,之后主持人请薛其坤讲后两条,他诚实地说:“忘了,怎么有四条呢?我记得也只有三条。”大家疑惑之时,白云鹤解释道,之后两条都是具体的学术要求,是因人而异的,薛教授对做人看得更重要,这些要求是针对每个人的,所以也就记得更清楚吧。薛其坤说,自己尤其强调与人相处这一点,他认为唯有学会与别人合作、具备团队精神,才能在科研团队中有所成就,因为说到底,每一个科研项目都是整个团队整体协作的成果。

另一个提问来自在湖南农村创业的名校毕业生,他请薛其坤谈谈对学生转行的看法。

薛其坤说,人生道路的选择没有高低、大小、贵贱之分,有些同学读完了研究生仍然选择放弃科研,也许是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这项工作,虽然也有些可惜,但转行的决定也依然是正确的。并且,在这个团队中,除了科研知识,所学到的团队合作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不管在什么行业都能让你受益,不能把它们丢掉。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让学生享受知识,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这是科学家角色之外,薛其坤作为“师者”的幸福所在。

师之大也,达者为先。他们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他们是真正的“大先生”。

“应该用一切方法鼓励一些优秀年轻人战斗在科学的第一线,做出原创性的成果,为未来技术的变革、为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作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薛其坤:现在是中国科学家的黄金时代

全文共 173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授予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薛其坤。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薛其坤,1963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材料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现为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 。

1980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光学系,1984年7月毕业到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199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8月回国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99年9月至2005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5月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2005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12月任物理系副主任,2010年7月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2013年3月任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5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2] 。2016年9月,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奖金100万美金。

2017年1月,在未来论坛2017年会,颁发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同月被评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网易科技讯1月15日消息,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授予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薛其坤。

在颁奖典礼上,薛其坤发表了获奖感言。他回忆了自己从小山村出发,到济南读大学、到曲阜工作、到日本留学、最后回到清华大学的历程,他认为未来科学大奖所给予的不仅是一个奖项,更是人文情怀,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他认为目前是中国科学家黄金时代,他希望以此为起点更加努力。(温泉)

以下是薛其坤获奖感言:

我叫薛其坤,薛宝钗的薛,薛定谔的薛。50多年以前,我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家乡非常贫穷。我就像一只小船从非常简单的地方出发,到济南读大学,到孔子的家乡曲阜工作。然后,来到了我们的首都北京读研究生。然后又东渡日本的仙台,和鲁迅先生做校友,留学、学习。然后又到美国的北卡Aspnes门下做博士后。在地球上转了一圈以后,又落脚于北京,落脚于清华大学。今天我代表我的团队走到了这个崇高的舞台上。我想说能够登上这样的舞台,我是特别幸运的人。所以,我感激,我感恩。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特别是我的妈妈,她不识字。但是,她不但给这个小船赋予了生命,她让我识字,我还能说点英语。我感恩他们。

第二,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和我优秀的儿子。他们一直是我24小时工作强度下的强大支撑和源泉。

我还要特别感谢今天来到现场的必要努力的伙伴,像贾俊峰、马旭村等等,以及又是非常优秀的博士生学生。

我还要感谢我的合作者,理论上的,大家今天看到了首晟。还有我在国内外的合作者,他们在不同的阶段都帮助我。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两位导师,陆华教授和Sakris教授,他们在小船不好用的时候修理修理,使小船在关键的时候保持正确的方向。

很多人在我的一生中给我提供帮助,包括我所在的学校清华大学,原来的物理所。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亲戚,我的领导,都给了我很多帮助。

在此,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第一次参加“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典礼。我想借此机会代表一个科学家感谢“未来科学大奖”,感谢“未来论坛”,特别是感谢“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者们。我知道你们做你们的事业,像我们做研究一样,非常得不容易。但是,你们用你们的无私奉献,在中国的科学发展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你们给我和卢教授的不仅仅是沉甸甸的奖金,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的情怀。这在中国的科学发展史上是里程碑性的事件。他们希望我们科学家推动中国的科学,使中国的科学对世界文明、对人类进步做出贡献,弘扬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我感谢你们!

在座的还有外国朋友。你们也知道中国的科学家在世界上是最幸福的。中国的科学处在黄金时代,我本人就是这个黄金时代的幸运者。今天,我非常荣耀能够获得这个奖。这笔沉甸甸的奖金又给我这只小船注入了核反应堆式的动力。我会以今天作为新的起点,把我的小船加足马力,奔向未来。

50年以后,我这只小船再次来到这个舞台,把卢教授拿到的“生命科学奖”再囊括到我的手中。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