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虚词

虚词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虚词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虚词问题。

分享

浏览

4549

作文

4

几组虚词的用法辨析

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正确运用虚词,是学好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高考试题测试内容之一;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间的差别及熟练掌握虚词的习惯用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组虚词的用法辨析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最、顶

两词作为副词意思一样,一般可以换用;如:署假,我们最(顶)多三人去北京。但是在“最高温度”、“最新成果”、“最佳营业员”这类比较固定的结构里,“最”不能换成“顶”,“顶”用于口语,前面用“不”修饰的时候,不能换用为“最”。如:你一走了之,恐怕不顶合适,望一思而后行。

2、当、在

两词作为介词,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有时可以换用。如:当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该句也可以说成:在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但“当”只能表示“时点”:“在”还可以表示“时段”,用法比“当”宽泛得多。

病例:①当很久以前我们就成了朋友。(“当”应改成“在”)

3、自从、从、自

三词作为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的开始,但“自从”表示时间的开始,只能指过去。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式一直不错。该句中“自从”可以换成“自”或“从”。但不能说“自从现在起”、“自从下一年开始”,可改为“从现在起”、“自下一年开始”:“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的“自”不能换为“自从”。

4、不免、难免

“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如:我的语文学得不好,难免写错别字。该句中的“难免”可换为“不免”。再如:他是海南人,普通话难免不纯正。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为“不免”。

另外,霰注意的是,“难免”同“不”、“没有”连用时可以不表示否定;如“难免不写错别字”、“难免不出错误”、“难免不会碰到一些困难”,意思不变,这是人们的习惯用法。但是“难免”后面的“不”如果修饰形容词,就表示否则意味。如:“说普通话难免不纯正”就是“说普通话大纯正”的意思。

5、尽管、不管

“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病例:①尽管太阳怎么晒我们,我们仍然继续加油干。

②尽管使多大劲,还是不能把钉子拔出来。

“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上面两句的“尽管”都要改为“不管”,表示它后面是一种假设。如果要留用“尽管”,应该分别改为“尽管太阳热辣辣地晒着我们……”、“尽管使很大的劲……”

6、及、及其

“及”作为连词有“和”的意思,表示并列关系;同代词“其”连用,相当于“和他(们)的”、“和它(们)的”。

病例:①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国家应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②工人、农民及其知识分子都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

①中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不是领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因此应将“及其”改为“及”;②中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是并列成分,不是领属关系,也应该将“及其”改为“及”。

7、分外、格外

“分外”与“格外”作为副词意思相近,有时可换用。“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修饰消极性词语:“格外”不受此限制。“分外”一般用在形容词或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前,不能修饰一般动词,“格外”可以。

病例:①他听到这个消息,分外不高兴。

②他亲自给我们上课,我们分外欢迎。

因为“分外”后边不用否定式,应将①中的“分外”改为“格外”。②中的“欢迎”一般为动词,故将“分外”改为“格外”。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小升初作文指导:虚词的使用应注意“四要”

全文共 1156 字

+ 加入清单

滥用虚词,会造成句子重复罗嗦,同样会造成句子语意不明,甚至造成逻辑上的错误。小编收集了虚词的使用注意“四要”,欢迎阅读。

一、要弄清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别是表达功能相近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93年上海第6题:“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句中的虚词“或”用错了,“或”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而且“或”与“都”不能搭配,它应改为“和”。

二、要弄清虚词的正确搭配。

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也有成对配合使用的。搭配有一定规矩,有的已形成固定格式,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违背了语言习惯,影响语意表达。如96年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欢迎。

A况且何况而且B况且而且况且

C何况而且何况D何况况且而且

“何况、而且、况且”三个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但与他们搭配的虚词各不相同。“何况”有前后对比意,有反问语气,常与“尚且”“都”搭配:“而且”常与“不但”“不仅”搭配。再看③“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前两句是并列关系,与后一句构成递进关系,即“不但质量……款式……而且包装也精美了”。由此可排除B、C,再看A、D两项,“况且”有进一步说明理由的作用,故正确答案应选D.

三、要弄清虚词的正确位置。

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这类考查点,常常出现在病句辨识或修改有语病的语段中,如99年第5题D句:“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这句就犯了虚词“关于”位置不当的毛病。“关于……事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如要保留这一短语,就应将它放在主语“世界各大报纸”前,或者将“关于”改成“对于”。再有,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可放在主语后边,如果不同,就应放在主语之前。

四、不要滥用虚词。

滥用虚词,会造成句子重复罗嗦,同样会造成句子语意不明,甚至造成逻辑上的错误。如97年第7题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作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句是单句,但结构较复杂。通过语法分析可知,此句的主语是“严重性”,谓语是“在于”,“在于的后边都是宾语。再分析宾语,它的主语,是”对……行为这个介宾短语,但介宾短语是不能作主语的,“对”的参入淹没了宾语的主语,造成了句子结构上是混乱,去掉“对”句意反而明确。由此可知,这句中的虚词“对”是滥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小升初作文指导:现代汉语中虚词的运用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运用到很多的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汉语虚词的运用,欢迎阅读。

虚词的使用应注意“四要”:

一、要弄清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别是表达功能相近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93年上海第6题:“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句中的虚词“或”用错了,“或”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而且“或”与“都”不能搭配,它应改为“和”。

二、要弄清虚词的正确搭配。

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也有成对配合使用的。搭配有一定规矩,有的已形成固定格式,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违背了语言习惯,影响语意表达。如96年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欢迎。

A况且何况而且B况且而且况且

C何况而且何况D何况况且而且

“何况、而且、况且”三个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但与他们搭配的虚词各不相同。“何况”有前后对比意,有反问语气,常与“尚且”“都”搭配:“而且”常与“不但”“不仅”搭配。再看③“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前两句是并列关系,与后一句构成递进关系,即“不但质量……款式……而且包装也精美了”。由此可排除B、C,再看A、D两项,“况且”有进一步说明理由的作用,故正确答案应选D.

三、要弄清虚词的正确位置。

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这类考查点,常常出现在病句辨识或修改有语病的语段中,如99年第5题D句:“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这句就犯了虚词“关于”位置不当的毛病。“关于……事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如要保留这一短语,就应将它放在主语“世界各大报纸”前,或者将“关于”改成“对于”。再有,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可放在主语后边,如果不同,就应放在主语之前。

四、不要滥用虚词。

滥用虚词,会造成句子重复罗嗦,同样会造成句子语意不明,甚至造成逻辑上的错误。如97年第7题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作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句是单句,但结构较复杂。通过语法分析可知,此句的主语是“严重性”,谓语是“在于”,“在于的后边都是宾语。再分析宾语,它的主语,是”对……行为这个介宾短语,但介宾短语是不能作主语的,“对”的参入淹没了宾语的主语,造成了句子结构上是混乱,去掉“对”句意反而明确。由此可知,这句中的虚词“对”是滥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文言虚词“之”的常见用法

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之”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用法复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虚词“之”的常见用法,希望能帮到您!

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

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

3.近指代词,可译为“这”。

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之:这样的。

4.代事。

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5.代物。

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之:代木。

6.代军队。

如:“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秦军。

二、结构助词,分以下几种情况。

1.宾语的标志。用于宾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不译。

如:“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之:可译为“的”。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借助“之”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的前面。

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之”把动词“有”的宾语“何厌”提前到了动词前。

3.定语后置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中的一样,用在中心语之前,但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用“之”连接。翻译时应将后置了的定语调整到中心语之前。与“之”有联系的定语后置格式有两种。

①“中心语+之+定语”的格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强”分别作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

②“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作“马”的定语。

4.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第二个“之”,是“得”的意思。

5.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主谓短语在句中作宾语。

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其中“其力之不足”在句中作“知”的宾语。

③用在复句的一个主谓式分句里面。

如:“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6.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者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之”用在动词“鼓”(击鼓)后,无实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三、固定格式“……之谓也”,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

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该句句意为:“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四、用在表时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的时候”。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曾子之①妻之②市,其子随之③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⑤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⑥教。今子欺之⑦,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文中的“之”字按其用法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⑥/③④⑤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③⑤/④⑦

[参考答案]

B。①⑥结构助词,“的”的意思。②动词,“到”的意思。③代词,代曾妻。④代词,代彘。⑤代词,代曾子。⑦代词,代曾子的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