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7564

作文

34232

70周年阅兵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十月一日,是一个举国欢庆的大日子,也是我期盼已久的好日子——迎来了祖国母亲的70周岁生日。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气志昂扬的解放军叔叔,他们还在争分夺秒的排练,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帅呀!

“开始了!开始了!”十点整,那壮观的场面夺目而出,这时习主席正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人们微笑呢!一声声“起来”,唱出了我们中华儿女的精气神。阅兵在庄严的升国旗、唱国歌后开始,海、陆、空三军“全体出动”,习主席站在一辆轿车上,检阅三军。此时的我,就差脑袋往电视机里探,一个个、一排排、一幕幕,就像电脑里的复制、粘贴一般整齐,真叫人肃然起敬。

这时,飞机从头顶上飞来,不一会就排成一组大大的“70”,向祖国母亲祝“寿”!你瞧,地面大游行的场面真是太赞了,表演的人们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唱歌,有的在骑自行车,还有的在花车上欢快的舞动,一同庆祝着这一重大的节日。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为祖国奉献生命的老一辈革命先烈,看着都感动的流泪。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这一场盛大的阅兵典礼,体现出我们的祖国真是越来越强大了,三军仪仗队英姿飒爽,兵强国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奋人心。此时此刻,我在心里暗暗立下志愿:长大了我要当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为祖国增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楚门的世界中英文观后感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The Truman Show" Let me have another view of freedom. War era, the country invaded by the enemy, the enemy enslaved countrymen, our yearning for freedom, time freedom just wanted to do things like, but now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peoples behavior are likely to be monitored as well as privacy and even violated, is another kind of freedom of bondage. Like "The Truman Show" in the Truman, from birth to be at the mercy, life is monitored every second, every day life is an episode in the eyes of others, freedom, privacy, dignity, deprived of all, as for others entertainment plaything, this life is too sad! If you are manipulating peoples lives, like a vegetable consciousness trapped in the body, is a kind of hell on earth, and Truman tells us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展开阅读全文

《乡愁》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079 字

+ 加入清单

前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是一位梦幻般的导演,他以七部长片、一部短片,如此少的作品,却与伯格曼、费里尼并称电影界的“圣三位一体”,地位崇高可想而知。他是所有艺术电影爱好者和电影专业学生的噩梦——他的影片大都十分晦涩,看的时候极其痛苦。但他的影片又是这些人必读的东西,毕竟少了他,电影艺术就不完整,我和很多朋友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塔”。

老塔的毕业作品就拿下了纽约学生影展首奖,处女作《伊万的童年》一举夺下1962年的金狮奖。此后多次获得戛纳影展的评审团大奖,1983年《乡愁》拿下戛纳最佳导演奖。若不是苏联电影体制的问题,老塔可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就我的观点来看,老塔是真正属于源头意义上的导演。他开创了“诗电影”的电影方法,并在探索电影语言的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到今天也不能完全理解的、复杂的电影语言,它超越时代太多了。所谓天才创造艺术的范式,老塔创造的范式,竟然到现在都无法被模仿。而评论家们则在努力的试图阐述老塔梦幻影像中的涵义,到今天也不甚成功——所以老塔真的是一个噩梦,在他的影像面前,几乎所有人都会无地自容:那种表达太伟大,而我们太渺小。甚至连与老塔齐名的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曾说:“初看塔可夫斯基的影片仿佛是个奇迹,蓦然我发觉自己置身于一间房间的门口,过去从未有人把这房间的钥匙交给我。这房间我一直都渴望能进去一窥堂奥,而他却能够在其中行动自如,游刃有余。我感到鼓舞和激励:竟然有人将我长久以来不知道如何表达的种种都展现出来。我认为塔可夫斯基是最伟大的,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捕捉生命一如倒映,一如梦境。”以幽暗晦涩著称的伯格曼尚且如此,老塔影像的精妙可想而知。

在分析《乡愁》之前,我有必要先说明一些我的美学观点。我的审美原则更多的来自哲学思考。我认为艺术是生命的表达(特别是老塔的电影艺术),而这些只能够去体验,去感受,而不能被经验、被认识。艺术不能被逻辑的分析,所以审美活动不能混同经验性的认识活动,它们应当是独立于理性之外,坚决不能受到理性干扰的一种活动。我们大可以分析艺术作品的技术手段,但要体会艺术家的生命表达,必须去感受他在物理材料背后传达的感受。而我们的体验只能是完全私人的东西,只能描述,而无法准确传达——就像伯格曼曾苦恼于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老塔永远都是例外,或许他也不能完全传达他的感受,但他传达的已经远比其他人准确。

说到《乡愁》,这是我看的第一部老塔的影片。从2003年10月开始到现在已经反复阅读了二十多次,而每次都会有全新的感受。我虽不能完全洞悉这部影片的内涵,但我确信我已能较为准确的感受到了一些东西。在初次看到这部影片当时就感到,世界上怎么能有如此的影像——我觉得除了神圣再难有一个词配得上这部影片。

《乡愁》讲述的是一个苏联诗人在意大利寻访一位旧俄时代农奴音乐家的历史,并终于在乡愁的侵袭下客死他乡的故事。当时老塔被迫流亡国外,影片主角正是他自身的写照。我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我理解的审美特征。

一、宗教感

老塔的影片常涉及的主题是救赎。这部影片传达的是一种末世的情绪,对人类破坏世界和谐的愤怒与失望,并号召人们一起来改变这一切。老塔设置了一个“疯子”的形象:多梅尼克。而在他看来,甚至这个人是世界上唯一清醒的人。他只是被看作异类,并以自焚来感召世人——这正是耶稣的隐喻。

我无法描述多梅尼克在广场的铜像上自焚那一场带给我的震撼,他浇上汽油,等待着音乐响起,可音响出了故障。终于在他生命逝去那一刻:贝多芬的《欢乐颂》直冲云霄。我看着多梅尼克在火中挣扎了许久,终于不动了,那样的几分钟里,静默的只有火的声音,像几个世纪那样长。尔后,响起《欢乐颂》,那一刻,无比神圣庄严,我则泪流满面。

我知道,从技术上可以详细分析老塔的设计,如何场面调度,音乐何时响起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但我宁愿相信音乐就是这个时候响起的(尽管它应该在这个时候响起)。我被深深地感动,受到多梅尼克的精神感召,受到那种献身精神的宗教感染。

影片的主人公戈尔恰科夫在目睹了多梅尼克的死亡之后也受到感召,亲身去实践多梅尼克的那个预言:“你要手持蜡烛走过水面,如果蜡烛不灭,人类就还有救。”于是便有了影片中最令我难忘的镜头:一个近十分钟的长镜头,戈尔恰科夫手持蜡烛走过干涸的温泉,两次,蜡烛都灭了,第三次,他终于走到了另一边,而这事他也坚持不住,倒下了。这是他内心反复挣扎之后,无边的乡愁上涌吞噬了他的心灵。他为了完成这件事情颇费了周折,但还是完成了——同时也获得了救赎。

此外,影片也有多处与教堂有关的场景,庄严的教堂正是这部影片宗教感的表达。老塔自己的说法是:“多梅尼克竭力实现他自己的回应,选择他自己的殉道方式,而不屈服于蔚为风气的、尖酸的个人物质特权的征逐,试图以他自己的努力,以他自我牺牲的榜样,去阻断那条让人类疯狂地冲向自我毁灭的路程。最重要的莫过于良知,它监视并且阻止人类以生命攫取所欲,然后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我倒宁可相信,这是老塔的理想。

二、痛苦感

老塔从未拍过一部能“令人喜悦”的影片,他的所有影片都是充满了深刻的思考,为了解释人生的挣扎和痛苦。老塔曾说:“我的每一部影片都透过某种形式,主张人类并非孑然孤立地被遗弃在空荡的天地里,而是藉着不计其数的线索和过去与未来紧密相连;每一个人过着自己的生活,同时也打造了他和全世界、乃至于整个人类历史之间的镣铐……而我们寄希望每一个别的生命和每一人类的活动都得具有实质的意义,则个人对整个人类生命进程所负的责任,自是无限重大。”而说到这部《乡愁》,他说:“我说过我很讶异拍片时我的情绪突然如此准确的转化在银幕上:时时刻刻都溢满一种深沉的、渐次疲乏的生离死别,一种远离了家乡和亲朋的感受。这样坚定不移、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自己对过去的依赖。仿佛越来越难以忍受的病痛,我称之为‘乡愁’……”

《乡愁》描述了诗人戈尔恰科夫在意大利的历程,被他寻访的农奴音乐家别列佐夫斯基正式无法排遣浓厚的俄国乡愁而最终在内心挣扎中回乡,并不久逝世;而戈尔恰科夫也在寻访过程中一再地被乡愁击中,终于客死他乡;而老塔的命运也是如此——1986年12月26日病逝于巴黎,自离开苏联后终生未能回国。戈尔恰科夫无比平静的面容下隐藏的是怎样的一颗心,痛苦的激烈的冲突,远离祖国的无力感和不堪重负。老塔说:“我得声明当我初次看了这部电影的所有毛片时,对其中所呈现的无法疏解的阴郁景象颇感惊异。这些落痕在毛片上的气氛和心灵状态性质相同,如出一辙。这并不是我一开始就试图达成的;至于呈现在我面前这些现象之所以有其征兆且与众不同,无关乎我个人明确的理论性意图,而在于拍摄时摄影机即率先遵循了我的心灵状态:远离了家人和我原本习惯的生活方式,并且在相当不熟悉的情况下工作,甚至得使用外国语言,在在都使我消磨殆尽……”这种痛苦是生命最终的痛苦,老塔在用自己的生命书写这部影片。

我可以用存在主义的一套方法来分析这种痛苦感是如何的与生俱来,但我还是宁愿讲述这种痛苦感给我带来的震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离乡者,无论是远离母亲的子宫还是远离理想的生活,就像在乡愁中无力的挣扎。显然,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最初体验。但这样讲一定是在自说自话,老塔的解释是他想拍一部“出于爱国目的”的“关于在国外的俄罗斯人”的影片。而且由于他的处境,我们似乎能清楚地抓住主题。但我总觉得这样太简单了,老塔不会仅仅出于这种目的来拍一部影片,他一向充满的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并不是影评家们分析出来的。我的理解是老塔在传达背井离乡的俄罗斯人的挣扎和他自己的痛苦,表述了一种人类灵魂中永恒的无归属感的痛苦和挣扎。

所以电影是复杂的:传达信息可以确定,引起的情绪和审美体验则完全无法预期。尤其是老塔这种兼具复杂和深刻的导演。我不清楚老塔是否有这个层面的考虑,但可以确信的是,老塔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复杂的痛苦感受。而这种感受又引向更高层次的生命的回归。

三、原初性

老塔把乡愁的意象在影像上归结为俄罗斯风格的原野和房屋,在主人公的梦中多次出现。在影片的最后,一片意大利教堂中幻化出了一片俄罗斯的原野,一条河静静的流过,一座房屋静静的矗立,这就是梦中的俄罗斯,他童年的记忆。

我把这点归结为原初性的意思就是借这个词来表达老塔影像的一个特性,他的电影语言经常被解读出种种带有复杂隐喻的象征意义,但他始终不承认这一点。我理解老塔的感受,他的表达方式就是这样的,他只会把第一个进入他脑海的形象筛选出来,他就是这样的,那是他的记忆,他的潜意识。比如那所房子,那条河,再比如老塔一直钟爱的水面反射的日光。老塔的影像没有逻辑,作为观察者,在阅读老塔作品的时候不应该带有任何假定,任何预期,否则会无法理解。老塔的影像语言,尤其是《乡愁》和《镜子》这样完全的作者电影,只属于他的表达方式。无论场景镜头调度还是声音构成。比如其中有一场,在戈尔恰科夫去造访多梅尼科住处的时候,总有一种电锯的声音若有若无,影评家会有多种阐述,而我确信老塔会轻描淡写地说,我说的那个地方就应该有那么一种声音。

除了表达方式的原初性,还有一点,就是老塔的几乎所有影片,包括《乡愁》的主人公都是他自己的写照,这种经验上的原初性更能带来影像上的私人性和原初性,既然是自己,必然得心应手,而且能够在几乎没有障碍的状态下来抒写电影。

总之我还是难于描述乡愁给我带来的审美体验,很精确的说,那种在“共通感”层面的经验是类似伯格曼的描述:“一如倒映,一如梦境”,说的玄是“灵魂的共鸣”唤起了我在“痛苦感”那部分描述的一种我内心深处的痛苦或者乡愁,而在多次的阅读过程中,我逐渐体验到对《乡愁》的合适阅读方式:扔掉种种既有经验,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老塔的生命表达,否则完全无法理解老塔的影像。

其实下了很大决心,积蓄了很多勇气才来写这个题目,感觉自己写得不很成功,根本无法表达对老塔的景仰。尽我所能写到这个地步,很是汗颜,有愧于他的圣洁和完美,想到温克尔曼的一句话,也许形容老塔很合适:我觉得老塔的影像充满着宗教情怀的圣洁庄严,充满着“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书记观后感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在看完电影后,我被沈浩同志的事迹深深感动,同时也发现这部影片与以往主旋律电影有很大的不同,不刻意的去煽情,真实的去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导演与演员专业的表演,沈浩同志的真实形象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让人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随和,也更有感染力。电影真实客观的记录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与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基层工作者的形象。

当安徽省财政厅党组决定委派沈浩去小岗村任支部书记的时候,当工作条件的极大反差使他无法顾及家庭的时候,他并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毅然前往,他知道这次去小岗村责任重大,他知道:当时“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跨不进富裕门”的小岗村,换了几任领导,村民仍不富裕,发展压力仍然很大。但是,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小岗村。沈浩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心声:“人的生命是伟大的,但人的生命也十分脆弱。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官是当不到头的,钱也是难以挣尽的。那么更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活得有价值。就拿自己到小岗村来说吧,虽然吃苦、受累,但作为丰富人生的一个平台,使自己得到锻炼,这是花钱也难以实现的。”这些豪言壮语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应该要象沈浩一样,以党的事业为重,无怨无悔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也要象他那样不辞辛苦、埋头苦干,有任劳任怨的勇气和气魄。只有不怕艰苦、任劳任怨,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真正用到所在的工作岗位上,才会不断地积累,才能真正找到一个共产党人的归属感,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人们在整理沈浩的遗物时,发现他床下有七双已半旧的鞋,鞋底全部沾满了泥土——那是村民责任田里的泥土,那是全村108户村民院子里的泥土,那是即将竣工投产的1000亩农产品深加工高科技园的泥土,那是刚刚动工的小岗敬老院的泥土,那是五保户们庭院里的泥土……

为了解民情,沈浩初到小岗村一个多月时间就对全村108户跑了两遍,男女老少他没有不认识的。谁家缺粮,谁家少柴,谁家收入低,谁家有困难,他都一一记在心里,并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小岗人说:“他眼皮不往上翻,跟咱亲近” 6年时间,小岗村处处留下他的足迹,他熟悉小岗村的一草一木,知道乡亲们在想什么,怕什么,爱什么。

了解了民情民意,更重要的是要多做顺民心的事,让群众得实惠,沈浩就是这样干的。他在小岗村6年里,始终坚持夜以继日地工作,废寝忘食地奋斗。在他的带领下,优质养殖示范区办起来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引进来了,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小岗钢构厂等企业开始生产了,漂亮宽敞的村民小楼盖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沈浩的点点滴滴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领导干部,一个公务人员,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了解民情,扎扎实实、充满感情地去读懂民意,进而用是否“真为群众办好事、真为基层办实事”的标准衡量工作的得与失,不断用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喜不喜欢”来校正工作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秋菊打官司》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我们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电影秋菊打官司》。我从中发现许多值得感慨深思的地方,特作观后感如下。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秋菊的丈夫王庆来因骂村长王喜堂“断子绝孙,抱了一窝母鸡”而被村长一怒之下踢中了下身要害。之后,怀有身孕的秋菊决定为夫讨个说法,而发生了一系列争执。村长同意赔偿经济损失,却偏偏要秋菊低人一头,不服气的秋菊因对相关部门的处罚不认可,而不停的上告。故事在秋菊生孩子的时候发生了转折,在村长的帮助下,秋菊得以母子平安。孩子满月时,被邀出席满月宴的村长却被警察抓去做15天的牢。影片在秋菊遥望被抓去的村长时嘎然而止,发人深思。

首先,村长已经生了四个女儿,但还是想再生一个儿子,这曝露出农村千年以来的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现在社会犹存。当然,这不是一时半会的问题,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这需要整个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一个农村妇女秋菊的个性却正正说明了女性的觉醒,观念上的平等深入其心,步步紧逼村长却只为了讨得一个说法。

其次,是政府部门的处理民事纠纷问题。秋菊要的只是一个说法,而并不是非要村长赔偿,甚至坐牢。用其本人的话说就是,钱多少无所谓,我要的是一个说法。但可笑的是,他们在秋菊表示不服的时候只是加大了处罚力度甚至把村长关起来,但自始至终却从未提议让村长向秋菊道歉。不知道这是法律的无能还是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觉悟太低。

再次,我很欣慰,这个角度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村长不计前嫌,在秋菊难产时,招呼大家一起帮忙,使秋菊母子平安。而秋菊时候也登门感激,并邀村长出席孩子的满月宴。遗憾的是,这样的人现在太难找了。中国的经济是增上来了,但传统美德,道德素养,却正在急剧下降。片中那个蹬三轮的走卒就是现在人唯利是图丑恶嘴脸的真实写照。还有教育的失败,以致现在青少年严重的哈韩哈日,崇尚潮流。哪里还有一点传统美德的影子。

我们真该从这部影片中吸取点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大国工匠》观后感2000字

全文共 28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了名为《大国工匠》的系列短片,讲述了8个普通劳动者的故事。

这8个人虽普通却又不平凡。说他们普通,是因为他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都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迹,也没有什么绝世的发明创造,在茫茫人海中毫不起眼的一个身影;说他们不平凡,是因为他们在各自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使他们成为了行业中的领军人物。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孟剑锋,錾刻技师,北京工美集团技工,国家高级技师,他的錾刻产品成为了国家级礼品送给外国元首。

顾秋亮,年近60的老工人,练就了手眼神功,装配技术精确到“丝”级,“蛟龙号”潜水艇玻璃窗的组装非他莫属。

胡双钱,中国商飞总制造中心高级技师,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技师,大飞机的一些零部件须手工磨造,只有他能完成。

高凤林,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焊工,国家高级技师,航天飞船发动机焊接的不二人选。

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捞纸是宣纸制作众多工序中最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宣纸的质量。众多书画名家点名要周东红做的宣纸。

张冬伟,掌握了一手焊接的好技术,LNG船上“缝”钢板,钢板之间严丝密缝,浑然天成。

宁允展,高铁研磨师,南方四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他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捣鼓机器,后来到职业技术学校就读。为保证高铁在安全的前提下高速运行,高铁车轮的关键部位需要手工研磨,这工作就由宁允展来负责。

管延安,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首席钳工。海底遂道中防水工程至关重要,作为关键部位的防水阀安装是重中之重,直接决定隧道工程的成败,容不得半点失误。管延安就是防水阀的安装工,是这个关口的把关人。

这些人虽然从事的工作不一样,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称呼------技术工人,也有着共同的特点:勤奋、钻研、敬业,喜欢不断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都努力把产品做到极致完美,把工作做到零失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各自领域中之所以成为领头羊,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作用,主要靠的是自己的一双巧手和一双慧眼,靠的是千锤百炼之后形成的炉火纯青的独门技术。

据介绍,这些能工巧匠们,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34岁,没有一个人拥有大学学历。他们只是从父辈或长辈或职业技术学校那里学来的基本技术,打下了基础,然后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以不服输的精神,甘做冷板凳,挑战自我,精益求精,最终青出于蓝胜于蓝。但就是这些个技术工人,竟然成为了航天、潜艇等高端技术产品里不可或缺的一员,甚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分。

小到一张纸,大到潜艇、航天飞机、海底隧道,这些技术工人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为那些伟大作品的诞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介绍,如果没有这些人精湛的技艺作支撑、作保障,那些大小产品都不会成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技术工人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以航天飞机为例,它的设计师无疑是令人敬佩的,是他们用智慧设计出了这样伟大的作品;能工巧匠们生产出了合乎标准的零部件,并将各零部件装配成功,把设计师的伟大构想变成了现实,他们同样也是令人敬佩的。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最终产生了奇迹。

遗憾的是,在中国,这样的能工巧匠太少了,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国内,能完成他们那样的技术活的就没有几个,有的竟然是独一无二,别无他人。偌大一个中国,十三亿人口,岂非咄咄怪事?我们在给这几个人点赞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做进一步的思考呢?

在我国,有着传统的人才观------“学而优则才”和选拔人才的方式------考试。人们衡量人才的标准就是看他考试的分数,而考试考的大多是理论知识,从古代的科举制到现在的初考、中考、高考、国考(公务员考试),概莫能外,分数决定一切。在狭隘的人才观指导下,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由来已久,教育资源严重倾向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长期处于陪衬的地位,反映在学校教育上就是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普通院校培养了数量庞大的学生,每年的毕业生以百万计,以致于我国人才济济,人才库里人满为患,个个自诩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每年的各种招聘会上,“本科生满操场,硕士生满礼堂,博士生满走廊”就是真实的写照。另一方面,相比于以培养理论人才为主的普通院校,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的职业院校就显得格外冷清,有的基层学校几乎断炊。学校门庭若市与门可罗雀,众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与技工荒,两者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体上,工人是跟脏活、累活联系在一起的,收入相对较低,因而职业声望不高,社会潜意识里,工人跟人才是沾不着边的。嘴巴上谁都说成才的道路不止一条,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但骨子里没几个人真正乐意被别人贴上“工人”的标签,就算是在工人的前面加上“技术”两个字。

正因为如此,在国内目前的大气候下,我们的教育造就了无数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满肚子墨水,考试考得不错,讲话也头头是道,但是让他弄出一件像样的东西来就很困难,依葫芦画瓢还吃力,更别说发明创造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挑肥拣瘦的原因,更多的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以至于出现了大学生“回炉”职技校的现象。理论固然重要,没有人怀疑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但如果实践跟不上,想到了却做不出来,动手能力差就会成为整体工作的那块短板,成为工作向前推进的瓶颈,导致事倍功半,使工作严重滞后,甚至会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望洋兴叹的尴尬境地,功亏一篑、无功而返。

据报道,发达国家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注重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匠,为制造业等提供了充足的技能型人才。基于对技能型劳动者的重新认识,今年五月的第一周,我国举办了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李克强总理力推“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央视也推出了《大国工匠》等影片,凡此种种,都是对唯学历论、文凭至上等偏激观念的一次强力纠错,是对劳动光荣的一次宣示,是对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肯定。只可惜,这远没有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工人几乎还是体力劳动者的代名词。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看过了影片,觉得很惭愧,自己虽名为专业技术人才,混迹于知识分子行列,但终究也属眼高手低、光说不练一类,自觉也是个夸夸其谈而无实际贡献的人。跟那些个能工巧匠们相比,啥都不是,那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啊。

曾几何时,新闻节目里领导们的行踪占据了半壁江山,娱乐明星走马灯似的亮瞎了观众的眼,荧屏里充斥着无病呻吟的大小剧作。今天,早已被伟光正所麻木的我,却被《大国工匠》里的那群普通人感动了,他们素面对人,不加粉饰,不矫揉造作,一脸真诚,让人看到了久违的真实。在世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不分亲疏尔虞我诈的今天,在浮躁、虚伪、拜金的世俗浪潮中,他们没有随波逐流,这样的选择似乎有点不合时宜。惟其如此,他们的淡泊名利,他们的敬业、执著和坚守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在此,我要为《大国工匠》里的英雄们赞一个,为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奉献着的匠人们赞一个,为央视关注普通劳动者,高瞻远瞩,推出如此接地气、如此正能量的节目赞一个。

更多热门观后感推荐参考:

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千与千寻》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千与千寻是我看的第二部宫崎骏的片子,第一部是天空之城,是天空之城把我带进了宫崎骏的世界。这个世界美丽、奇幻却又无比的真实,是现实的我们心灵的写照。

如果说天空之城奇幻,充满冒险与挑战,那千与千寻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放大。有多少部片子,你可以把自己置身其中,有多少部片子,是因为和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是同一种声音而感动落泪。。。。。。

当汽车停在洞口,爸爸妈妈径直走进去,看到漆黑,自己的害怕;当回来时,父母吃得变成了猪,自己的无助,惶恐,仿佛自己置身其中,那么信赖的家人,转眼之间,由于贪吃变成了陌生的物体,无论你再怎么呼唤,拼命哭喊都无济于事,陌生的环境,可怕的存在,造就了坚毅的小千。

有爱,什么都不可怕。无论是站在吃人的无脸男面前,还是可怕的会魔法的坏婆婆面前,小千都表现的十分果敢。她用温柔和关爱暖化了无脸男,用自己的勇敢战胜了坏婆婆的咒语最终营救了父母。

感动之处,触动我最大的是无脸男说,我好孤独,我要你陪我,然后就一直一直的追逐着小千,最终成为坏婆婆的姐姐的助手,也算圆满归宿。他的一句话,好像看到了现实中的自己,那么依赖别人,喜欢独处又恐惧孤独,心灵上的孤独,并不是我们看见的。身在人群中,却恐惧的害怕,不是热闹容易感染,而是孤独实质存在,且毅然可怕。我们都渴望,有一个可以和你心灵交汇,可以牵你的手带你向前,哪怕繁杂人群,也能递给你一个温暖眼神的人。

在迷失了很久之后,在小千的指引下,白龙终于想起自己的名字,那一刹那得蜕变,瞬间的坠落及后来的腾空双飞,唯美感人。

我所感动落泪的并不是情节,而是实实在在的触动心灵的强大感觉,无以言表。

展开阅读全文

开学第一课2024观后感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看了以英雄不朽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影片。

那是一段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历史,这个影片不仅将抗日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展现了出过来,更让日军的滔天罪行尽显在眼前。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准备渡河时遭遇日伪军的猛烈攻击,这时,准备渡河的妇女团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渡河,毅然放弃了渡河,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攻击,但是他们被敌人围困在河边,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集体沉入江底,壮烈殉国。

这些抗日英雄为了祖国的自由,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他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所以,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的时候,都会想到这是用抗日英雄们的鲜血染红的;每当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当我戴上红领……我就会觉得很幸福,很自豪,我们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后去创造更美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28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观后感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3月30日是第2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我们学校举办了“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的主题活动。老师让我们回家观看湖南卫视18点开始的新闻大求真节目.到家后立即完成作业,老早的就坐在电视机前锁定了湖南卫视频道.

我被里面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节目深深的吸引住了,同时也有很多的感触。

安全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交通知 识贫乏,安全意识无从提高,中学生安全问题更是令人担忧。每年全国都有很多中小学生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伤亡,给家庭和个人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

老师教导,父母叮咛, 不在机动车道上骑车,在混行道上要靠右边骑行,一字一句的叮咛嘱咐,某些中学生并没有改变在马路上违纪乱行的混乱状态:有些同学一手扒在车上,不用脚蹬自行车,随车前进。部分学生骑车横冲直撞,争道强行,甚至骑飞车逞能。多数同学仍在马路左旁骑车,逆向而行,造成诸多不便。仍有学生骑车时与他人嬉戏,注意力不集中或听随身听,甚至有学生双手离把骑车,没有想到后果,没有想过他人,思想中只有自我,只有现在.这当中随意的一 点,就可能上演一出马路的悲剧。生命是短暂的,人活一世不过区区几十年,难道就让生命在这世上白走一遭?这当然不是我们中学生想要的人生.

通过对这次节目的认真观看学习,我意识到,了解交通法律知识,切实履行条文规定的各种要求,并提高安全仪式在每个同学心中的地位才是让全体同学安全骑车, 避免交通事故的根本。

为了达到以上要求,班中会定时举行一系列宣传“安全骑车”的活动,让全体同学深刻的感受到安全行使的意义所在,了解用血泪写出的“注意安全,珍惜生命”的警句,争取让全体同学养成:

靠马路右边行使,转弯时减速慢行,骑车时思想集中,不飞车穿行,不成群 并肩骑车,不追逐嬉戏,不双手离把,不扒机动车行驶等习惯。

中学生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是未来的建设者,更是父母们的依靠,如果成为马路的牺牲者,随之倒下的,还有父母家人,如果他们倒下了,一个家庭如何继续持续! 如何避免,关键在于自己,如果思想观念到位,安全骑车深入心中,和依法深入此惨烈之事!因此,让我们高呼:

交通安全,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日剧我的危险妻子观后感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看完《我的危险妻子》后就不知道看什么电视了,点开了几个都无法进入剧情,也不想写观后感,可是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想着等看完了就写篇长长的观后感。

可是一下就变主意了,心思多变,当然这变还是比不上剧情,电视看到第七集就已经猜到真理亚做这么多想要干什么了,她是想通过这些挽留自己的丈夫,把丈夫和自己绑在一起,为什么她没想过留住一个人的身不如留住他的心吗?还是执念太重,有这样的智商,什么事做不了,何必去挽留一个出轨男人呢?

看完电视后看了下评论,有人说好看,但是不要拍第二部了,估计是不想看这对夫妇貌合神离地过下去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梦,自己生活的不圆满,还在期待着总有一个圆满在别的地方。

前天跟闺蜜讨论剧情的时候我说,我们会想婚姻如果换个人会不会好,但我觉得这样还不如提高自己婚姻的经营能力,首先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往那个方向去经营,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吧。

希望大家都好,知道自己想要的,并去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迪士尼压轴之作《海洋奇缘》观后感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生活在北方,特别渴望有一天能见到大海

后来终于在高三暑假去了一趟厦门

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海

但是我总觉得不够,

我梦中的大海是湛蓝的海水,海天相接

终于在上周五,看了《海洋奇缘》,

终于被影片中的海洋之美所折服

海水湛蓝,晶莹剔透

当然之前麻麻告诉过我海洋深不可测,十分恐怖

在影片里,跌进螃蟹城堡之后

终于到了深海区

在漆黑的海底,有着丑陋的生物,也有凶煞的生物

但是那个螃蟹王却让我惊讶

唱了一首歌就去领盒饭了

让我真正感到震撼的,

也是我可能一辈子都忘不掉的

在那个山洞里,

用棒子敲敲

瞬间火把全部燃起,

四周都是祖先们出海呐喊的声音

用土著语呐喊着,歌唱着

瞬间泪目!

被那种强大的气场感染!

真的,头一次觉得土著语那么好听,很有气势!

音乐真的是太赞了!

还有,在毛伊离开莫阿娜的时候

那个时候是晚上

奶奶化身黄貂鱼从海面之下游过来

还带着荧光

真的是美到我了。

心地善良的人才会这么美。

零零散散说了一些,虽然我们这里《海洋奇缘》的场次不多,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

迪士尼的动画一生追,这部电影是我看到的景色最美的,感悟也很多,真的很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残团》观后感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四的下午学现组织我们去看了电影残团》,通过在线一九三三年我国军人是用血肉之躯抵御日寇外侵告诉我们一段不该忘记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军人是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距北平六十公里的牛里德牛栏山脚下一线,由傅作义所辖华北军第59军210叶启杰旅,218董其武旅与月军第8师团所辖铃木旅团和原旅团在此展开了一场震撼中外的血战,中日双方从凌晨四时血战到下午七时,历时十五小时。塘沽协定签字后,在何应钦强令下,叶启杰在愤懑之中不得不下令固军停上战斗。此战华北军击毙日军三百四十六名,击伤六百多名,国军牺牲官兵三百六十七名,受伤二百八十四名。

战斗结束后,把寻找到的官兵的遗骸护送回了归绥市,将烈士安葬在大青山下,并建立了“华北军第五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纪念碑。电影中的每一幕都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

而其中最值得我敬佩和纪念的是甘愿为人民利益而不怕牺牲的中国军人之大爱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韩国运动电影领跑人观后感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领跑人》片中的主人公万浩从小就喜欢长跑,曾是国家队的马拉松运动员,因为腿伤退了下来,为了生计和弟弟的学业选择了当领跑人,(这是马拉松运动的一种战术需要,常被形容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他最擅长的,30公里的距离他的伤腿可以承受。生活的磨难虽然在他的脸上刻满了艰辛二字,但是他的内心深处那个马拉松梦想一直都在,因此纠结在“喜欢的和擅长的事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这个自我拷问之中。

一个人从懂事开始都会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但是,恐怕很多人都来不及在喜欢和擅长之间做出选择就要面对现实了。

我们要生活,要工作,我们擅长的基本上也就是我们用来谋生的手段,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生活的琐碎和蹉跎,逐渐磨灭了我们对理想的追求,淡忘了曾经有过的热情,谁又认真的思索过这些呢?但是,质朴善良的万浩活得比我们明白,看上去老实厚道的他,其实思想深刻,情感丰富,不甘被现实所困,即使处境窘迫,也从没放弃过梦想。不然怎么他会提出这个看似简单却是被人们普遍忽视的问题?周万浩让我们汗颜。因此,当我看到一直在为别人活着、贡献着、隐忍着的万浩决定要为自己的梦想做最后的拼搏时,发自内心地由衷希望他成功,所以那些看似有些超现实的镜头,比如从三十公里处腿伤复发,拿小棍戳自己大腿放血,开始超越前面一个个对手,直到最后不可思议地跑到了第一的位置等等,其实应当看作是追梦人在尽情释放积蓄已久的力量超越自我放飞梦想才对。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颁奖2024观后感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有十几个故事感动中国!十几滴汗水感动中国!十几位身影感动中国!只要有不怕痛苦的精神,努力做出贡献,你就能感动中国!

申亮亮,29岁,生前系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工兵分队战士。

2016年6月1日,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一辆载有500多公斤炸药的汽车,驶入申亮亮所在维和部队的营区。当时,正负责营区2号岗哨警戒执勤任务的申亮亮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引导后方部队隐蔽。在汽车侧翻时,他本可以选择撤离现场,但他用生命中的最后37秒,换回了部队其他人员的平安。因为他的及时处置,500多公斤的炸药袭击,只一人牺牲。

这一人的牺牲把一位农村母亲的世界炸得粉碎。申亮亮的母亲杨秋花悲伤得无法站立,坐着轮椅到机场迎接儿子的遗体回国。追悼会上,哭成泪人的杨秋花在多人搀扶下走到儿子的灵柩前,摆上一支白花,用河南乡音大声而颤抖地说:“我的儿子,你为国争光了,我谢谢你!”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状元神话》观后感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带我们看了《状元神话》影片,主讲会宁县中的一座“状元村”。

那是一座红色县城,有着“蒲甲天下”之说。会宁极度缺水,十分干旱,在当地百姓中,水,就如油一样宝贵。然而,在会宁县新庄乡,他们却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四万多名精英!其中还有一千多名硕士学生!

在那里,学生们凌晨五点就在学校里大声朗读诗书,操场上读书声四起。在八点的时候,大家一起跑步,但时不时就会有人因极度虚弱而晕倒。到了中午,他们就只能就着白开水吃干馍馍;有的为了节省钱,就只吃干馍馍;有的条件好,也只能吃半碗菜,半碗饭。

会宁县的学生是苦学,教师是苦教,家长是苦供。那么,我们、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呢?

重庆市巴南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我们学校设备齐全,每名学生都有一套整齐的桌椅,每间教室还配了一台电视和一台电脑。中午,我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第一次吃不饱,还可以加第二次餐。饭后又吃着家长担心我们吃不饱而精心准备的食物。老师们“唰唰”地在干净整洁的黑板上写着字。家长们一月可以挣个几千元,不愁吃也不愁穿。

为什么穷苦的乡村就可以考上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呢?是学子们的刚强、发愤图强!是家长们那为了儿女上学坚强不屈的脊梁!是老师们坚持不懈要将学生送出贫脊的黄土高原的精神!

直至现在,我都在细细地回想:这就是会宁人最大的特点——不弯的脊梁啊!

六年级:xxx

展开阅读全文

让世界充满爱的观后感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充满爱的演讲者是邹老师,其中,有一个故事对我影响深刻。

从前,有一个商人,他在大山里迷了路,傍晚,他很害怕,也很饿,突然,在远处传来了一个声音:年轻人,在地上捡点石头吧,会有用的。但年轻人无动于衷,那声音再一次回荡在年轻人的耳边,年轻人检点吧,会有用的,最后,那声音几乎是哀求道:见点吧,会有用的!年轻人没办法,捡了3、2个石子,但是,当他拿到手里后,奇迹发生了,他居然知道了走出大山的路线。当他走到城市里时,看到了手上拿的居然是金子时,不由得想:早知道多捡点了!我看完这个故事后,想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的话,那长大后拥有再多的时间也没用,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们要好好读书!

之后,我又听到邹老师说:“同学们,你们为你们的妈妈洗过脚吗?你们为你们的妈妈洗过手吗?”我们住了,一是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回报父母,回报祖国,不能让父母失望,我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看完这个节目后,我深受启发,我知道了爸爸妈妈品是说不苦,但其实单子都挑在他们的身上我知道了老师是多么的含辛茹苦,我真想对爸妈说一声:“爸妈,你们辛苦了。”也相对老师们说一声:“老师,你们也辛苦了。”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倾城之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和原著还是有点出入的,毕竟这是几十分钟的电影,并不能完全地表现原著的丝丝入扣,但是在电影的角度,这是一部非常经典、成就非常之高的影片,不论是女主角的青涩和细腻的感情,还是范柳源不羁、潇洒的翩翩公子形象,都干净纯粹的表现出来了。范柳源的潇洒,流苏的传统中国女人的风韵,使整部影片显得唯美而不可言。整部影片由爱情这条主线贯穿,以两人最后结婚为结局。两人在开头的调情,到同居,再到范离开,到最后的公布结婚,无不体现在那个大背景下的人们对感情的冲突想法。随着战争的到来,两人的关系由情人转为夫妻。在战前,两人就如普通情侣般调情,范柳源在与流苏同居后就毅然的选择离开;在危难中,两人就像真正的夫妻那般相敬如宾。战争是两人爱情的转折点,若是没有这场战争,也许流苏永远只是范柳源的情人。看着在旧房子里,流苏揉搓着面团,范柳源擦着地板的画面,在混乱中紧紧相拥的两人,心中流过一股暖流。这种清苦的生活也许不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但却是流苏所向往的生活,也是那个年代所有的中国女性所向往的生活。

这部影片给我的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人性的冷淡。流苏是一个与前夫离婚的女人。从前夫家中回到自己家,受到的不是家人的安慰与照顾,而是家人的冷嘲热讽,还骂她是拖油瓶,她哥哥的一切不幸都被嫁祸在流苏身上。流苏很气恼,但是却无法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只能默默的忍受。可以看出当时那个年代,人们是多么的冷清,女性的名节是多么的重要。

流苏是典型的中国的女性,美丽温柔。但是像她这般的女子本应该安安静静的呆在家中过着小家碧玉般的安乐生活,但是她却个沦落为用一个城市的失落来换取爱情的境地。她与范柳源的爱情是在战争后才得正果。真的是可叹可悲。

而范柳源,一个从小在外国长大吃喝嫖赌样样都来的翩翩绅士,他喜欢流苏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他说她是他见过的最真的中国女人,他说她最美的时候是她低头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影片中可以看出,范柳源对白流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吸引他的只有流苏那颗懂得低下的头。范柳源不提倡婚姻,他说婚姻是一段长期卖淫,最后与流苏结婚,只是因为战争,若是当时没有爆发战争,白流苏也只是他后花园中的稍微有点特殊的一朵。

他们两人的爱恋让我想到现代人的爱恋。恋爱中a的女人都有一个通病:恋爱中的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所说的话。在宾馆的那天晚上,范柳源在电话里说的话,流苏完全没听懂,从她的表情与行为就可以看出。那天,他们完全就是各说各的。他们这完全就是精神恋爱,所以才会有这么个毛病。而且,所有的情场老手都和范柳源一样,只要女人到手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放手。在流苏跟他过夜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了个借口要回英国,日期很确定:一年半载。若是没有这场战争,这一年半载也许就是一辈子,谁知道。在追求流苏时的甜言蜜语,结婚后就不再对流苏说了,因为不再需要了,他只对有需要的女人说,是情人还是别的?谁知道,反正不是流苏。恋爱是不分时代的。流苏说:“炸死了你,我的故事也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这个神经的女人。这是否室现代女性与那个时期的女人最大的区别?现代的我们是绝对不会以别人的终结作为自己的终结的,更何况是因为男人。以前的女人受到的束缚太深了。范柳源说:“鬼使神差的,我们倒真的恋爱起来了。”还说:“那不算,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这种花心虚伪的男人现在很多。好的留了下来,不好的也遗留了下来。

两人最后的结局看似美好,实则依旧悲凉。香港战争使范柳源的生活转为平实,但并没有将他的劣根性剔除。婚后的他不再对流苏讲甜言蜜语了,因为没有必要,流苏是自己人,他的好话只讲给别的女人听。白、范两人最后虽然结婚,但其实都是以悲剧结尾。这更像作者自己的结局,一段婚姻的背后隐藏着悲凉的真相。

这是一个庸俗而又不失唯美的爱情故事。世俗对人们的毒害、女性的哀伤和战争的残酷,都在该片中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农村孩子石娃自幼丧母,与父亲和姐姐相依为命的他长到七岁时,为生活所困的父亲再也拿不出足够的钱供他和姐姐同时读书,一把铜勺令成绩优异的姐姐辍学,父亲叮咛石娃好好读书。石娃上初中时,姐姐为给家中节省开支早早出嫁,并从男方出的彩礼钱中挤出一部分供他念书。

懂事的石娃刻苦读书,在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考取了省城师范学校,但此时父亲却在干活时不幸摔伤终瘫痪在床,为了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石娃决定背起父亲上学。

这部电影根据甘肃庆阳中学学生李勇的真实事迹改编。家庭清苦,身处逆境的石娃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坚持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求学,他瘦弱的身躯背起的不仅仅是生病的父亲,而且还背负着沉重的、充满希望的未来!石娃终于学业有成,从而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获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

石娃每天都背着父亲艰难地淌过一条不深但很宽阔的河流,面对生活艰难它毫无言弃。看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石娃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又要孝敬父亲,不怕累地背着父亲去上学。石娃这么小,都懂得孝敬父亲,珍惜有父亲在的时光。而我们呢?我们生活在这么良好的家中,父母都很爱我们,也不用天天为他们操心,不用我们淌河,而是家人送我们去上学,而我们却以发脾气来“回报”他们,我们是否感到惭愧?是否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孝敬父母?是否应该给我们的父母少添几条皱纹?我们现在的生活远远比影片中的石娃幸福的多,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这么幸福的家庭,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我希望,世界各地的各个家庭,再没有悲伤,都是幸福美满的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同上一堂网络安全课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变得更加文明。国家、种族的界限日益缩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主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蓝图,可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威胁到全世界的和平。人民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就不能与霸权主义斗争到底;没有他们,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无法保障。

曾几何时,过去旧社会的中国任人欺凌,祖辈被人欺悔。当我想到这些时,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愤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不可一日无防”,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世难忘。有人说:“抵御外敌,捍卫疆土的英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万里长城!”而我却要说:“我们拥有比万里长城更坚固无比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坚定信念!”我们的信念就是国家安定,团结!这个信念是坚不可摧的,是任凭什么现代武器都不能攻破的!如今,我作为一名学生,有这样一个梦;长大后穿着绿色的军装,站立在祖国的边防,做一名捍卫疆土的士兵。或者梦不一定能实现,但我那热爱祖国国土的心是真诚、火热的。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十年以后,我们都将走上建设祖国、保护祖国的岗位,肩负起建设和保卫祖国的重任。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为了使我们能热爱国家安全防御知识事业,自觉为国家安全防御知识事业献身,现在就必须打好热爱国家安全防御知识、献身国家安全防御知识的思想基础,就必须接受国家安全防御知识教育,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我们要在学好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各种技能,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去宣传国家安全防御知识知识,激励人们去为祖国争取更大的成就。在社会中谱写人生壮丽的篇章,绘制人生的宏伟蓝图,实现自己人生伟大的理想!让我们继承无数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脚踏坚定的步伐,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把中国建设成文明主义现代化的军事强国,让五星红旗永远高高飘扬在世界的东方。

国家安全防御知识,你是我们中国人骄傲的资本,你是我们中国人美好未来的保证。国家安全防御知识,你永远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2024高考誓师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2月27日上午,市一中召开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亲身感受了现场气氛,冲锋的号角和激情久久荡漾于心田。

大会由高三年级主任张英杰主持,他嗓音浑厚宏亮,语读铿锵有力且壮美,展现出了作为语文老师的深厚功底,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丝丝入扣,激荡心弦。特别是每一个环节衔接,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翟校长首先做发言,个人感觉他的发言和用语不仅充满对全体高三和补习班莘莘学子的殷切希望,洋溢着饱满的热情,满怀信心展望20x高考未来,更有让学生放下负担,排除后顾之忧静心复习的特殊功效,和鼓励学生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讲话紧抓学生心理,贴近现实。

学生代表毕x登台,急促的喘息透过话筒传到了每一个角落,引得学生欢欣一笑。她很激动,但决心异常坚定:不辜负所有人的希望,学校、老师、父母,保证全力以赴,决战六月,创造辉煌!

教师代表教务处副主任,从一中的未来,年级的努力,教师的责任,学生的期待几个角度发出豪言壮语,全力以赴,全程陪伴,全心全意,和同学们一起,风雨兼程,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吝惜一丝精力,奋战到底!

高三南级部主任的讲话,从一百天如何备战高考,如何摈弃杂念,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如何调节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给学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家长代表上台发言,情绪激动,语言颤抖。作为家长,既表达了对一中和高三老师们的感谢,又满怀爱意地给学生们提出了殷切希望,不以成败论英雄,成才重要成人更重要,无论成败爸妈都爱你们等话语,一定会为学生们注入暖流,在心底化为拼搏的动力。我感觉,他的发言是这几年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最入我心的一次。

有幸和一中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一起登台揭牌,心潮澎湃。轻轻拽掉红布,距离高考还有100天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台下掌声雷动,群情激愤。它意味着,号角已经吹响,从此刻起直到高考,我们永远在冲锋的路上,容不得半点懈怠,一丝喘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