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6832

作文

34232

2024战疫情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阖家团圆,迎接新一年到来的美好日子,可今年春节却半路杀出一个“瘟疫君”而导致全国人民不再像历年一样喜气洋洋。正直春节,大街上应热闹非凡,而现在却空无一人。

此时此刻,全国人民人心惶惶。

这个“瘟疫君”比2003年的非典都要严重几分。这个“瘟疫君”是由武汉传染源引起的,转眼间,遭到感染的人已经上千了。超市中的口罩迅速售完,其他商店也都“关门大吉”,人与人之间说话都要戴口罩。望着越来越多的人确诊,我们的心都被焚烧着。一些良心企业以及明星们都向武汉伸出援助之手;无数医护人员请求前线奋战;一些生产工厂提前上班,为所有人带来保障……

虽然,国家的人员一直坚持抗战,可疫情却像脱缰的野马迅速传播着,越来越严重,全国高铁、火车、飞机多处封闭。许多村子也成了封闭式。

我们一家人坐在炕上,不像历年那样看春晚,嗑瓜子,而是在谈论疫情。因为疫情,今年没有朋友来串门。因为疫情,没有人出去游玩。这算是过年吗?

在这么可怕的时候,在抗疫第一线上,一名名“白衣天使”在为之奋斗!他们直面面对疫情,面对巨大的风险,是的,但他们并没有因疫情的可怕而退缩,把对国人的安危放在了第一位。

为了不再使疫情大规模传播我村广播天天都在播如何防止疫情传播——勤洗手,多饮水,尽量不要吃外面的食物,少出门,如发现发热、发咳,请及时就医检查。

我希望全国人民手携手共抗此次危险,都在自己家待好不出门,不乱跑。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愿我们共同迎接抗疫胜利的美好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天河》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256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天河》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主题,再现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库区和沿线移民搬迁、引水管线穿黄工程、建造五棵松暗涵、北京通水等场景。正如电影名称一样,现实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天河。南水北调分为东中西三段,其中电影主要展现的中线工程全长1277公里,累计投资2000多亿,移民30多万。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和天津城区,为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整个影片聚焦南水北调工程,将关注点放在了展现决策团队、一线工程建设者和沿线移民的整体风貌上。影片以李幼斌饰演的水利工程师董望川为切入点,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副总指挥,他承担着太大的压力与责任,也做出了太多的牺牲与奉献。作为董望川的妻子,俞飞鸿饰演的周晓丹则是挂职负责移民搬迁工作,关键时刻给丈夫以坚定支持。段奕宏饰演的江浩则是董望川的学生兼得力干将,尽管有过迷茫,有过委屈压力,但最终坚定站在恩师一边,为工程顺利完成作出重要贡献。

在看电影之前,我对南水北调这一惠民工程了解的十分有限,只听说它既能缓解北方饮水困难又能解决南方洪涝的问题,但是操作起来却很不容易,因为涉及到移民、环境保护、水质、经费等许多问题。在看了电影《天河》之后,我重新燃起了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好奇心,一回家我就打开了维基百科想了解更多南水北调的情况。

南水北调这个想法要追溯到1952年,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后,中国大陆水利部门就对此召开了多次会议探讨,并组织专家进行全方面的论证。经过几十年研究,目前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即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以后,每年的调水量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当然,这样繁浩的工程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他认为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南方是否有足够水资源可以调配给北方,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当面临气候变化时,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是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须列入评估与考量。

做人不忘本,饮水当思源。电影只是艺术化的表现,在电影之外,南水北调工程中还有无数个感人故事、无数个无名英雄。今天,我们在享受南水北调带来的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不能忘了那些默默奉献的工程建设者和无私奉献的库区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天,我与爸爸妈妈守候在电视机前,一同观看了由中央一套播出的《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是从20xx年那年开始举办的,从守护生命、我爱你中国、我的梦中国梦、幸福在哪里、美在你身边,到今年的“乘着梦想的翅膀”,每一年的主题都让我们感到新鲜,也让我们受益良多。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第一节班主任是主持人撒贝宁,我们的梦想老师是曾经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的王亚平王老师以及空军跳伞运动大队的队员付丽娟姐姐。

在这节课上,王老师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她说:“追逐梦想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擦干眼泪不轻言放弃,就会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少年宫中学习的那些日子。

我很喜欢画画,爸爸虽然支持,但妈妈却认为“画画不能当饭吃”,不赞成我学画。我还记得爸爸说:“放心,闺女,你想学就学。这是你的梦想,就算一万个人反对,自己坚持就对了。”爸爸的这句话和王老师的话真是不谋而合,也让我学画的心更加坚定了。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梦想着成为画家,而付丽娟姐姐却是拥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我很佩服她在蓝天中勇敢下跳的这份勇气——因为我恐高。我想,巾帼不让须眉也许说的就是王老师与付姐姐吧!

《开学第一课》第二节是王小丫主持的,黄绮珊黄妈在节目中与舞蹈老师方俊、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最美舞者”廖智一同演唱了歌曲《怒放的生命》。妈妈说,无论是歌曲还是演唱者,全都令人敬佩。的确,廖智是不平凡的舞蹈老师,她因地震而失去了双腿,失去了继续追寻梦想的利器。但她没有放弃,而是逐渐适应假肢,决心把自己的梦追回来。她的故事令我们动容,她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开学第一课》第三节是方琼阿姨主持的,我喜欢的钢琴家郎朗以及教脑瘫儿子学钢琴的郑亚波郑妈妈。郑妈妈是加油站女工,她的儿子患有自闭症,也就是不爱跟别人说话,只自己跟自己说话。爸爸说这样的孩子教起来父母会特别累。但郑妈妈没有叫苦叫累,反而坚持在十一年中教她儿子钢琴,想要让孩子活得更有希望。她说:“即使全世界都放弃你,妈妈也不会放弃你。弹钢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它给了我和我的孩子最后的希望。只要坚持梦想,每个人的人生,都能精彩。”郑妈妈之后与其子弹唱了《亲爱的小孩》,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听到这歌时我和妈妈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梦想是人人都拥有的,但我们是否能够实现不是取决于别人怎么看,而是自己怎么做。看了《开学第一课》后,我会更加坚持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梦想开出骄傲的花,让妈妈看到画画虽然不恩能够当饭吃,但却是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展开阅读全文

宝贝别哭观后感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学校组织我们同学观看了电影《宝贝别哭》,我深深地被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所打动,尤其是谭婷老师对孩子们那份热情和全心全意的爱,触动了我的内心,不知不觉中流下了感慨的泪花。

这个电影主要讲了研究过心理学的谭婷为了身患重症又不肯住院治病的爸爸,把在深圳的工作辞掉了,来明天学校替她的爸爸当上生活老师。在学校里,曾经莫兰捡垃圾、林琳爱哭、梁风爱尿床、李浩喜欢捣乱,但是覃婷老师呕心沥血、竭尽全力的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小非当上古筝演出队的小队长、莫兰成为食堂里的择菜志愿者……,大家找到了自信,得到别人的肯定,也赢得了尊严。

看到覃婷老师为了爸爸放弃工作,我知道我们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看到小朋友们生活条件这么不好,却仍然好好学习,互相帮忙,我知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学会吃苦耐劳,要和同学们互帮互助;看到小朋友们在自己和老师的帮助下变化这么大,我知道我也要努力,要做一个让老师让爸爸妈妈喜欢的好孩子,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和奋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需要坚持着。

对于我们来说,有悉心照顾我们的老师,有呵护关爱我们的父母,有和谐美好的家庭,还有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每天老师教会我们知识,教会我们成长;家长关心疼爱我们;同学们在一起嬉戏玩耍。现在我觉得我们身边充满了幸福和快乐,我会好好珍惜的。

耳边再次响起电影的主题曲“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脸颊留下了长长的两道泪痕。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狩猎者观后感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狩猎者》根据网络小说《抗战狙击手》改编而成。据说《抗战狙击手》是风靡2006年网络的一部原创军事小说。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在我八路军一个连的一次伏击战中,鬼子的一辆军车在山区的树林里遭到了伏击,军车上的所有日本鬼子无一幸免,除一人外,全部死于八路军的枪弹之中,而这最后一个毙命者,是栽在一个孩子手下的,这个名叫何远山的十五、六岁的孩子布下了陷阱,成功地用绳结把鬼子吊死在树梢上,然后在八路军的眼皮底下迅速捡起了鬼子的枪就跑。

枪当然被八路军追回来充公了,可捡到枪的孩子却不依不饶,硬是一路跟着八路军,想要回他捡到的枪。八路军试图用跑步前进的办法也没能将孩子甩掉后,只好留他暂住一晚,天亮送他走。可他是冲着枪来的,怎会轻易离开?

伙头军“老胶东”在得知了男孩父母在鬼子的扫荡中双双身亡之后替他求情,于是小小年纪的他就这样被留了下来。但他毕竟是个孩子,连长不放心让他跟着连长打阻击仗,想让他跟着大部队撤退,他却大吵大闹。这事惊动了来看望连队的王团长。当他知道小孩会拆枪时,以比拼枪法作为条件,决定他是走还是留。

比试的结果,二人都把枪打在了钢盔的正中,钢盔上只留下一个枪眼。但谁也不信端枪姿势独特,瞄准还睁着两只眼睛的小孩能打得那么准。 何远山百口莫辩,只好随着大部队转移,但半路上他却逃跑了,跑回了战场。

开始,大伙都以为这个孩子是个累赘,但战斗打响后却发现何远山的枪法出奇的好,有效地打击了敌人,拖住了敌人进攻的步伐,为大部队的转移赢得了时间。可惜的是,阻击虽然成功了,“老胶东”等十三人却因寡不敌众命葬敌军战火下,只有何远山幸存了下来。

何远山从大雨中醒来,发誓要为战场中牺牲的老胶东大叔,三槐哥等人报仇。从此以后,何远山在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日子里,用“老胶东”留下的枪和从泥水里扒出的十八颗子弹,与鬼子斗志斗勇,在鬼子的活动区内游击作战,并百发百中,为所有人,包括路上遇到的小女孩全家报了仇。

故事在一声枪声中结束了,而观众似乎仍意犹未尽。

个人觉得,这出电影的拍摄是成功的,演员的功夫也很到家,真情演绎,毫无做作之嫌。看着何远山弹无虚发,一枪纳一条鬼子的命,非常过瘾,也非常解恨。只是看完后回过头来想想,我却不太明白影片所要宏扬的是什么? 是信念?是复仇?是英勇顽强?还是仅仅为了再现伟大抗日战争的惨烈与悲壮?

展开阅读全文

“筑梦中国”文献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6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94年,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利用业余时间集中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该片共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从该纪录片的总、分标题中,不难看出,这正是近世以降(jiang),直至当今,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历史的真实回望与写照。

筑梦中国,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从近现代以来一件件史实、史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思想中,映照出国家图存求亡、人民共和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共逐中国梦的现当代中国史。它通过光与影的电视纪录片方式,将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立体而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我觉得,这部纪录片,一是解说词写的好,非常大气,站得高、看得远,语言精粹,一字千金。二是播音播得好,声音非常洪亮,有气势。三是影像资料选得好,很多是珍贵的历史镜头。 我非常喜欢此类纪录片,特别是有关党的历史片。这个片子应该作为各级党课好好看一看。现在党课缺乏教材,基层党课往往流于形式。

初谈中国梦,感觉遥远不可及。近日观看《筑梦中国》才明了,自己脚踏实地工作、安分守己做人,亦是为实现中国梦添了一己之力。中国梦,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了梦想的支撑,如阳光普照,内心温暖、乐观又有奋进的激情。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也许在了解中国梦的政治意义与理论高度上无法睥睨他人,但我仍旧把自己作为筑梦中国的主力,不是自不量力,而是无法轻视党员的责任与爱国的情怀。

风雨如磐,我们默默积聚能量;正道沧桑,我们铸就苦难辉煌。

在筑梦中国的过程中,我们有过难以排解的苦难忧伤。那些不平等条约的背后,是近代中国面对弱肉强食这个国际“丛林法则”时无所适从的代价,更是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苦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这个命运共同体所面对的是深重无尽苦难,直到嘉兴南湖那艘画舫传出了令人振奋的声音,仿佛暗夜海洋上航行的轮船,前方忽然出现了一座灯塔。至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渐渐清晰,有了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

历史的底蕴是厚重的。从嘉兴南湖的画舫,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从二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从三大战役的摧枯拉朽,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从“十年浩劫”中的砥砺坚忍,到改革开放的奋起直追;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这个成立时只有50余名党员的政党,如今一跃成为拥有8779.3万名党员、在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史册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无论是风雨如磐的彷徨迷茫,还是中流击水的激情豪迈,无论是正道沧桑的苦难辉煌,还是伟大转折的惊心动魄,只有与历史融为一体,才能显出中华民族在追求复兴梦想、构筑复兴梦想道路上的波澜壮阔、宏远豪迈。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责无旁贷的筑梦者。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的改革开放伟业已经进行了近40个年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此前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体制机制中各种不适应新发展的问题开始暴露,各种利益群体对改革发展的诉求也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碎片化。

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时而出,着眼于国家治理理论与治理实践的有机融合,既强调顶层设计的科学指导,又兼顾具体实践的可操作性,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追逐梦想。

筑梦不辍,我们砥砺求索;圆梦有时,我们不忘初心。

历史,或并未走远,但终将成为过去。过去,是现在的阶梯,也是未来永恒的根基。因此,时时回望历史,铭记历史的脚步,那里有我们曾有的努力、奋斗、牺牲、沉思与追求,我们的前行这路,就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它就会更加坚定我们永不退缩、快马加鞭的信心,让我们“筑梦中国”的步伐,走得更加沉稳、坚定、有力。

纪录片真实记载并客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从风雨如磐的近代反抗外侮史,到中国共产党中流击水从南湖红船中驶出;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道沧桑中兴起,到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实现历史弯道超车;从“三个代表”带领中国实现新世纪的跨越,到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新境的美景如画,让我们登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新高度;从习近平同志坚强有力地宣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到如今,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正在走向圆梦终有时的伟大理想之路……观众们从这样一部七集纪录片中,再一次将近现代民族史、党史历历在目,对筑梦中国的道路,有了更为形象、清晰和坚定的理解与坚守。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是从民族、国家与党的发展高度,通过历史真实的再现,利用历史大事件与历史小细节的交相辉映,通过以大领小、以小映大,以对历史深刻的认知与反思,用完全真实的影像,并配之以生动、深刻的解说词,将近现代及当下中国发展史和党的进步史,以形象生动、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纪录影像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于人们面前与心中。它由此带给人们的回顾与回想、深思与激发,都是中国人民走向中国梦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与动力源泉。

记入史册的宏大叙事与分秒闪过的昔日细节,终将成历史不灭的记忆。回顾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让我们今天追逐中国梦的脚步,更加有力,更有信心,不走弯路,不走错路。

同时,历史也在告诉我们、告诉未来,实现梦想之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历史的进程。因此,当下的踏实前行、努力奋斗,就是创造历史必不可少的步骤与过程,这是筑梦中国的的基石与根本。

逝去的历史,已无可更改;梦想的未来,却能从此把握。这一切,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回望与反思历史的基础上,脚踏实地,走好当下,一步一个脚印,由此,筑梦中国的理想,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

每个中国人,都应在了解自己国家历史的基础上,走得更为坚定有力,向着人生目标与理想不懈前行;并让个人的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并向同行,互相拱卫、相互扶行。我们伟大的祖国,就能筑梦理想,走向未来!

《筑梦中国》以宏大的视角讲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复兴的光辉历程,让我深切体会到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和深刻内涵。实现中国梦,靠的是信念,更是行动。

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在筑梦中国的道路上,我愿成为踏平荆棘的探路者,用我的血与汗去感染更多的人走上筑梦的路,为“中国梦”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梦开始的地方》观后感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四我们看了一场话剧,话剧的名字叫《校园——梦开始的地方》。

话剧的内容是:有一天,老师问同学们校园是什么,同学们有的说校园是个动物园,还有的说校园是个大游乐场。老师说校园是孩子们梦开始的地方。然后,同学们搬来了许多桌子和椅子,开始考试了。考完试,同学们都回到了班级。有两个同学玩另一个同学的手机,结果把手机弄坏了,就问是谁弄坏的,那两个同学说,是吴岩弄坏的。那个同学让吴岩赔,可是吴岩赔不起,那个同学就和他打了起来,这时老师来了,看见他们打架,就批评他们了。后来吴岩把同学打伤了,到了医院才知道,原来被他打伤那个同学的爸爸也是吴岩的爸爸。

通过这个话剧,我知道了要宽容,不要撒谎。

展开阅读全文

《终极胜利》观后感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从头一回听说这个题材要拍电影就知道要砸。毕竟这种题材,只要不是过硬的班底,在内地市场的制作条件下都会显得廉价。

不出我所料,宣发和制作都很低级。

水军直接在微博裸奔,连点掩护都不打。

假如电影那么好,至于用这么低级的宣传手法?

回到电影本身,冼杞然已经十几年没拍过片子,上一部作品是邰正宵主演的《源来是爱》,照样是一部消费基督信仰的片子,尽管那部片子成色比这一部好点,但那部是都市剧,毕竟好把控。

本片宣传充满了对《烈火战车》的消费,尽管是因为主角都是李爱锐的缘故,但本片和《烈火战车》的差距太明显,不得不说是一大落差。

本片中间的战争场面假的还不如《盗墓笔记》网络电视剧(我已经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了)。从这点上我看不出片方的任何诚意来。

而本片的两个“引子”,风筝和手表,穿插的都十分生硬。我想导演表示的是手表是西方的象征,风筝是东方的象征来比对的意思,但整部片子里我get不到。

我就想问了,宣发的时候消费基督信仰,骗基督徒进电影院,但是主线几乎没提耶稣,能用“爱”代替的都代替了,这还不如关信辉导演的那些影音使团烂片呢,好歹人家直说啊。

李爱锐在自己国家的那一段简直拍的简直是过家家,一看就像外国人拍的。

李爱锐来到中国之后的剧情也十分俗套。

李爱锐在集中营里和日本军兵赛跑(看过《烈火战车》的都知道李爱锐曾经是奥运冠军),我找不到相关的记载。铺垫也不足,我找不到足够的理由,日本军兵选择赛跑的方式。

集中营里的虐待就像流水账,至少看不到编剧对于这段历史的尊重,更像是匆匆走过场。

至于演员演技,小男孩在童星里演的不错。窦骁的英文简直讲笑话,就算情节提到了他不熟也不行。

约瑟夫费因斯?《莎翁情史》和《伊丽莎白》里他的演技和同剧演员表比就差了很多。在这部片子里,更像是被骗来的一个外国人,看不到认真。

人物塑造方面,每个角色都十分扁平,连李爱锐这个角色都塑造的没头没尾,毫无说服力。

优秀的电影很多,优秀的福音电影也很多,请不要硬撑这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说实话,如果不是组织的话我是不愿看这部电影的。害怕会太悲壮而抑制不住嚎啕大哭。果然不出我所料,电影开场才十分钟我就已经眼眶湿润了。其实我很害怕写这次的观后感,我怕我的文学功底无法将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更无法将电影中各种伟大的人物表现出来。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不得不说是张艺谋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泪下的经典战争史诗电影。电影是以一位女学生的回忆为线索,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在一个教堂发生的惨事。影片一开始是一段南京话的旁白,一时让人重回了现场。接着是中国军队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战,坦白说,在“神枪手”在大楼里和小鬼子同归于尽的时候,我哭了。最后约翰和女学生的出现,然后逃进天主教堂避难,接着是14个女子的进入,整部电影都充满了压抑的气息。

在天主教堂里,女学生单纯、善良、纯洁,她们不谙世事,但却不幸地见证了南京的沦陷,在本该快乐飞翔的日子里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残酷现实。在天主教堂里,风尘女子世俗、放荡、妖艳,她们出于无奈,却不得不以成人的角度让自己的这场灾难中幸免于难,然而最后她们还是选择了保护她们。在天主教堂里,乔治善良、感恩、责任,他甘于奉献,时刻保护着教堂和女学生们,这是他对老神父的承诺,最后献出了自己。约翰,我更愿意叫他神父,帅气、友好、善良,他不畏强权,在异国他乡他愿意用性命来保护女学生。

电影的结局是悲哀的,尽管女学生们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钗的命运却映射了那个时期整个南京社会底层的女人的命运。她们遭受凌辱,被人唾弃,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来,她们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们一样需要关切,她们同样懂得珍惜。尽管她们曾和女学生斗嘴、吵架,但在危难关头她们却愿意代替女学生前往日军的庆功宴,尽管她们知道前方等待她们的会是什么,她们仍然义无反顾。是这群世人眼中的“窑姐”用生命告诉世人“商女亦知亡国恨”,是她们用鲜血在姑苏城畔谱写了《秦淮景》这首壮丽乐章。

看完整部电影,我为很多场景所感动。其实看到一半时我曾想放弃观看,因为太血腥,太不人道。但是我想到当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人们就是经历这些痛苦存活下来的,想到她们都如此坚强,我更加应该正视历史,铭记历史,不让悲惨再次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792 字

+ 加入清单

很庆幸是一个人,没有顾忌地让自己的眼泪恣意地流,太沉重的一部片子,沉重得让我无法走出,直到看完电影自己开车行驶在路上,眼泪还在不断地流,几乎要挡住了我的视线。我不知该怎样去表达这种沉重。无意中看到这篇观后感,很例外地转到我博客中(我博客中极少有转载的东东),这位作者很到位地理解了老谋子和严歌芩所要表达的思想,再写,我无法超越,特转。

这十四个秦淮河的女人,花枝招展,风骚性感,朝气美丽

她们叽叽喳喳地嬉闹着,仿佛完全忘记刚才逃命的惊惶

她们风情万种地扭进教堂,你一定感觉不到门外的炮火连天曝尸荒野

你一定认为,这群妓女是被书娟们鄙夷唾弃的

可是你未必知道,书娟们也在偷偷的羡慕甚至嫉妒着这群秦淮河的女人

她们神秘,她们妖娆,她们举手投足都散发出书娟们不可企及的绰约

那是一种连女人都要嫉妒的风韵,包裹在艳丽的旗袍下,张扬在凹凸有致的曲线里

在她们胭脂水粉的浸泡中,连地窖都散发出一股温柔乡的暧昧

书娟和玉墨,其实根本就是同一个人,在十三岁之前,经历着几乎相同的成长轨迹

是十三岁那一年,改变了玉墨的一生

所以,玉墨不能眼看着书娟的人生也被糟蹋在十三岁

你以为玉墨救的是书娟

其实玉墨救的是当年无法营救的自己

你以为秦淮河的这群妓女保护了唱诗班的那群学生

其实她们保护的是自己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所以 别说什么深明大义、侠肝义胆、爱国情怀

别用这些CCAV的颁奖词侮辱了她们

谁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她们也许没读过书,没受过教育

可也正因如此,她们保留了最市侩也是最朴实的价值观:讲义气

“如果不是那些女学生把日本兵引开,你的脸和屁股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你救我,我也会救你,就这么简单

“姐姐替你们去!你放心,有姐姐们在,不会让你们吃苦的!”

女孩和女人,你能说谁值得救,谁不值得救

可是当年如果有人也不舍得让她们吃苦,她们会不会过着不一样的人生?

也许有那么一瞬,她们的内心是雀跃的

因为终于有机会穿上这粗布校服、剪这呆呆的娃娃头

这一定是她们去了秦淮河之后,最难看的装扮

却也是她们去了秦淮河之后,每日每夜都幻想的另一条人生路

于是她们叽叽喳喳、不无得意的互相攀比着:看,我多像个女学生!

她们为自己也能装扮成学生模样,感到由衷的欣喜和自豪

她把情郎的玉镯送给女学生;

她把攒着赎身的钱交给女学生保管;

她摸着女学生的头说,要替姐姐活下去

她们能在死前继续大笑大闹,是不是因为,她们真的把命寄托到了女学生身上

因为,一旦死去,她们悲惨又卑微的今生就能结束

女学生替她们堂堂正正的活着,她们的命就能重写,就能延续

她们合唱了一曲《秦淮景》,这场面一定是滑稽的

十二个剪着娃娃头、套着臃肿校服的女人,

扭着腰身、拿腔拿势的细细唱着胭脂巷的招牌小曲儿

裹胸布掩盖了她们放荡的曾经

毫无线条的大褂遮挡了她们不堪的过去

烫直了的卷发、抹掉了的红唇

她们竟也能如学生般清纯,哪怕只是外形

可这清纯的外形,唱出的是《秦淮景》

你可以很感动,可你不要忘记,

女学生们引开日本兵时,躲在地窖里的妓女们并没有出手相救;

妓女们要代替女学生时,准备自杀的学生们也没有拒绝

人性是自私的,还是自己活下去好

所以你看,这电影没有想要歌颂谁,没有想要塑造出CCAV里的人物

人性不是光辉的,而是饱满的,健全的

你可以觉得学生是幸运的,可你不要忘记,学生们是自己救了自己

如果有任何一个学生出卖地窖里的妓女,结局一定是两败俱伤

这群十三岁的小姑娘,也许还不懂什么叫义气

她们只是本能的认为,就算自己躲不掉,也不能坑了另一群无辜的人

即便这群人肮脏、恶心、不要脸,即便自己只能自杀

也许正是因为她们还小,所以她们能善良的这么直率、这么不计代价

如果换成一群成年人,为了自保,她们还会这样做么?

甚至如果换成是你,是我,为了自保,我们会这样做么?

我不敢想,也不敢承认

十三岁的她们,一定不懂这群妓女为什么要换自己

可是长大后她们一定会懂,也一定会有腕骨般的痛

她们会活得很不好,因为她们的生,是以另一群人的死为代价

她们会活得很好,因为她们还承载着另一群人的梦

这是一部电影,可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它以特定历史为背景,可它讲述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

我赞成每年都该有这样一部高质量的作品来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可自此,我的脑海中多了一笔抹不去的风景

就是那十四个花枝招展、风情万种、裹着旗袍的美丽女人,细细地吟着《秦淮景》

也许那年,我也死在了南京城

不知道那一次,有没有人逃离南京,替我坚强的活了下去

也许那世,我也死在了南京城

所以这一世,我要替前生好好活 .

展开阅读全文

大型纪录片《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生门》在北京举办别出心裁的“先观影后买票”点映活动。影片用纪实的方式记录了四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观影后,观众大呼感动,并纷纷主动补上票款。

由陈为军执导的大型纪录片《生门》将于12月16日登陆全国院线。该片聚焦了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的生育问题。新生命的降临是每一个家庭的大事,《生门》制作团队,历时三年,跟踪拍摄了多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最终取材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完成本片。

片中,手里只有5千块钱的准父亲,面对5万块钱的医疗费一筹莫展地流下了男儿泪;33周岁的产妇夏锦菊在生产过程中大出血,心脏两次停跳换血1万多毫升,产科主任李家福以“生死时速”在鬼门关前将她救下;年轻妈妈李双双腹中的胎儿被当地优生科判定需引产,但面对一条小生命,医生和家属完全做不到心如铁石。

影片真实记录了4位孕妇诞下新生命的过程,展现了复杂的世间百态,同时也并未回避在这个为生命而设的战场上的“残酷”。而在紧张之余,镜头也没有漏掉产房里的人间温情,医患之间带有幽默感的交流、手术成功后在医务室里医生露出的腼腆的微笑,质朴得令人感动。

采访中,有观众称:“很多人并不懂母亲其实都走过鬼门关,这个片子应该会震撼并且教育每一个人。”也有观众直言:“很多人并不懂母亲都走过“鬼门关”,这个片子应该多推广,会震撼并且教育每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金刚2骷髅岛观后感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70年代,一支集结了科考队员、探险家、战地摄影记者、军人的探险队,冒险前往南太平洋上的神秘岛屿——骷髅岛。他们的到来惊扰了岛上之神——史上最大金刚。经过一番惨烈的激战之后,探险队员散落在了岛屿各处。此时,队员们才意识到这次探险并不是一次单纯的科考任务,而是去探索怪兽存在的证明。

在这片与世隔绝、危险密布的丛林,无数怪异的史前生物暗藏其中,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队员们还遇到了神秘的原始部落,金刚的身世和其守护岛屿的原因也被逐渐揭开,原来,恐怖阴森的骷髅岛上还蛰伏着更凶狠残暴的怪兽……

这次的金刚确实如海报上说的,“大”有不同!堪称史上最大金刚。我们以金刚的头为参照物,能看到:在金刚生活的这座孤岛上,充满了新奇的,凶猛的巨大怪兽。

心疼金刚,不仅要霸气对抗群机,更是要时不时的防止被神秘怪兽、骷髅爬虫偷袭,更有时候人类还来捣乱一起混战!真是心累!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李雷和韩梅梅》观后感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非常遗憾,爹妈早生了我几年,没有能够赶上和李雷与韩梅梅一起同学英语。感谢影片《李雷和韩梅梅》制片和主创团队通过一部电影让我们有机会在银幕上体验那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影片《李雷和韩梅梅》所表现的校园青春生活及其渗透的阳光气质、喜剧性趣味仍然对我们老一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杀伤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青春片回到了生活本真、回到了艺术初心,也是家长们愿意让孩子们看到的青春生活、青春电影。笔者初中时也学过不到一学期的英语,老师是四川外国语学院的高材生,年轻漂亮像老外,柔柔的,娇滴滴的,按照当时的审美标准绝对是“资产阶级小姐”。

当时流行的是“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所以柔柔的娇滴滴的年轻漂亮的英语女老师好快就被一帮顽皮捣乱的孩子们给气跑了。最终,笔者也就只学会了两句英语:“Lang Live Chairman Mao.Lang Lang Life to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感谢新时代,给李雷与韩梅梅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机会。感谢新时代,让电影《李雷和韩梅梅》应运而生……青春记忆是终身的记忆,青春想象是终身的想象,让我们都去电影院去寻找青春的记忆,释放青春的想象吧!

展开阅读全文

迁徙的鸟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老师给我们看了《迁徙》这部电影。在电影中,我们认识了美丽的灰雁、高贵优雅的大天鹅、会轻功水上飘的克拉克水鸟、还有白鹳……

刚开始的时候,由严寒到清春,万物复苏、柳绿花红,随着春天的到来灰雁、斑头雁、大天鹅、沙丘鹤飞回来了,它们飞过海洋,飞过繁华的城市,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荒凉的沙漠,虽然鸟类在自然界都有天敌,但它们最大的敌人还是人类。

我看见:在金黄的草原上,鸟类的家园被破坏;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鸟儿被扼杀;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休憩的鸟儿被城市污水给淹没。这一切谁造成的!是人类!我们就应好好的问问自己。

当然电影里面也有好人。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只灰雁被渔网缠住脚了,幸亏有一个小男孩碰到了那只灰雁,及时地把它救了出来,才赶上队伍。老奶奶向迁徙途中休息的白鹳送食物。我真为他们感到自豪这也说明了人和动物能像朋友一样相处。

我虽然不能到森林里保护每一个小动物,但我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观后感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电视台虽然年年都有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就是在为这些曾经奉献过的人送上一束花、端上一个奖杯。这个有意义的节目虽然已经举办十年了,但这才是我看到的第一次,我对此有很大的感触。

在这个简单却又美丽的舞台上,走上去的人的事迹各有不同,但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动,是因为这里包含了责任、理想、大爱……

胡忠和谢小君是一对夫妻,他们和女儿一起来到了草原。胡忠在孤儿院里教书,一旦他知道哪里有孤儿,他就会不辞辛苦地把这些孩子接回来,教他们知识、给他们人间真爱。胡忠说:“我是个志愿者,我喜欢这些孩子,这些孩子也非常需要我们。在做这份工作时,我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因为这是我的责任。”这对夫妻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责任、什么是人间真爱。

吴孟超是个医生,他有个病人叫王甜甜,她的肝上长了一个肿瘤,吴孟超考虑到甜甜的肿瘤是良性的,用肿瘤切除的方案是可行的,但他同时也知道,肿瘤所在的位置很危险,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别的医生都不愿意为甜甜做手术。可吴医生说:“这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我应全力以赴地去做这个手术。”最后手术成功了!

从“感到中国”的节目中我感受到了责任和努力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象他们那样,永远肩负着责任、背负着理想,传播着人间大爱,那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雨人的观后感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人》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查理和他的哥哥雷蒙手足情深的故事。

查理有一次把爸爸的轿车偷偷地开出去玩,爸爸报了警,使他在警察局关了几天,为此他与爸爸断绝了关系,直到他爸爸去世。他爸爸只给他留下了那部老式轿车,而从未见过哥哥雷蒙却继承了300万美元,于是查理前去寻找哥哥雷蒙,结果才发现雷蒙患有自闭症。这个雷蒙就是查理一直觉得在小时候跟他玩的“雨人”。

查理很恨他爸爸,因为爸爸不让他玩车,其实是因为雷蒙也喜欢开这个车,而雷蒙患有自闭症,他的东西必须原封不动,爸爸为了满足患病的雷蒙,“委屈”查理,不让他玩这辆车,以免雷蒙不能适应。从中可以看出,爸爸对患病的雷蒙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照顾雷蒙,只能暂时委屈精神正常的查理,但当时查理并不理解爸爸,甚至恨他爸爸,他一直不知道他有一个患病的哥哥,因为在他懂事前雷蒙就被送到疗养院去了,并且爸爸从来没有告诉他,也许爸爸怕他知道自己有一个患“怪”病的哥哥,会有自卑感或招来别人的耻笑。

查理很恨他爸爸,因为爸爸把大部分的钱全给哥哥。实际上爸爸把雷蒙送到疗养院,是为了避免患病的雷蒙伤害到查理,完全是为了保护他,为了他能够平安的长大,只能委屈患病的雷蒙,让他离开家庭,终生呆在养老院里。爸爸的良苦用心,他全然不知。爸爸把大部分钱都留给了雷蒙,不过是为了补偿他。

查理之所以会误会爸爸,是因为他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总觉得爸爸不关爱他,其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到他理解爸爸的时候,爸爸已离开了人世。为了避免这种误会,即使暂时受了委屈,也不要简单的怨恨父母,我们应该多与父母交流,多理解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飞驰人生》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二零一九年寒假,在春节档期上映了不少质量很高的国产电影。这对于我们国内电影的市场有了很大推动。

这部由沈腾、黄景瑜领衔主演的喜剧片《飞驰人生》于二月五日在国内正式上映。该片主要讲诉了一个曾今叱咤赛场的赛车选手张弛,因为一场意外,被禁赛了五年,五年内他成了一个炒饭摊的老板,一个人带着领养的儿子。但是张弛梦想一直没有泯没,五年后,他重新复出,踏上了圆梦之旅,最终成就了“英雄不朽”。

这部影片,以黑色幽默作为电影的主要旋律,笑着笑着,泪水就不觉得地从眼角渗出。速度与梦想的碰撞,以赛车表达的人生,而究竟如何走,就要看怎样去控制手中的方向盘了。

影片中,一个镜头使我记忆尤深:张弛和叶经理站在楼道上唱歌,背后的夕阳西下。呈现出来的画面固然幽默好笑,但是当他们相视一笑的时候,滑稽只是掩盖了他们内心苦楚的面具而已。一个是为了梦想不惜颜面,另一个是为了帮他完成梦想(送他曾经的战车破壳)而失业。当叶经理对张弛说:“好好加油!”兄弟两人轻身作别,留下两个凄凉的背影面对着晚霞。远方终归未知,殊不知与君一别,今生难再见……

赛场上,在张弛冲向终点,冲向梦想的时候,最后一个危险的弯道,意外还是发生了。张弛的赛车冲出了悬崖,穿过了沟谷,一直往太阳的方向飞驰而去……影片用了开放式的结尾,这样的结局给观众留下了悬念和想象。而导演韩寒也是给了那成就的四个字给张弛“英雄不朽!”

是啊,肉眼与感知,理智与感性并不是最准确的判断,人生往往将一场悲剧看成了一场供人嬉笑的闹剧。

整个春节档期的影片看下来,《飞驰人生》的电影综合评分并不是最高,但其中的诸多细节依然耐人寻味,值得一品!

展开阅读全文

金刚川观后感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电影《金刚川》陆续释出CINITY、中国巨幕、IMAX海报,宣布将同步发行CINITY、中国巨幕、IMAX、wanos、dbox、4dx、4dmovie、mx4d、holosound、杜比、DTSX等版本。多种影音格式集结献映,足见影片非凡的历史与行业价值。志愿军战士所展现的英勇精神代代传承,影片以“个体”这一独特角度切入,以小见大呈现战争场景,正是主创满怀敬畏之心所尝试的战争片新思考。

三位硬核导演各展所长,从战场上小人物的个体视角去感受战争。而如何以现代电影工业手段呈现当年历史景象,同样令观众倍加期待。对此摄影指导罗攀回忆拍摄历程:“我们找到了彩色历史照的反转片效果,同时又有数字时代电影特点的综合路线,影像上既有真实感,又有电影感。”作为战争电影,《金刚川》追求的正是让观众感受真实氛围、看到战争的残酷性,向曾经的先烈致敬。

实力集结刻画英雄风骨

《金刚川》弘扬中国精神

此番“金刚天团”集结,众实力主演怀揣对历史和先烈的敬畏,奉献出动人演绎,力求追寻当年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风貌。饰演炮手张飞的张译,在拍摄怒吼戏过程中,因极度投入而缺氧晕眩,稍作调整便继续进入状态;吴京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与戏中炮兵连兄弟们共同训练、交流感情;李九霄、魏晨也接受了军姿、施工等特别训练;而邓超为求更加真实自然的人物呈现,首次挑战家乡方言对白。牢记使命刻画历史风骨,赤诚之心共铸英雄群像,《金刚川》所承载的动人故事和用心诠释,势必将为观众带来跨越时代的共鸣。

电影《金刚川》怀抱时代感召、回溯历史记忆,以光影呈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艰苦作战。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前线,不惧艰难险阻,取得胜利,为新中国的和平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弘扬无畏勇气,生动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精神,也正是电影《金刚川》的时代使命所在。影片预售现已开启,将于10月23日登陆各大院线。

展开阅读全文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座城市,叫众志成城;有一批战士,叫白衣天使;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有一种信心,叫万众一心!

乙亥末,庚子春,荆楚大地疫,染者数万。众惶恐,足不出户。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为一国,封一城。时天下震动,然九州同心。更有医甲钟南山,携雷火二神率三万白衣,入疫区死守,生死攸关。先锋大将李文亮,以身殉国。众白衣誓死不退,逆流而行。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战矣。商客名家百姓仁义者,领邦献物捐资。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能者竭力,万民同心!

2020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非常艰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人民战争已经在神州大地打响。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谨遵钟南山院士的忠告,静静地待在家中。为武汉忧心忡忡,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这群人当中,84岁的钟南山院士,17年前,这位老院士奋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上,为抗击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17年后的今天他临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汉的高铁,再次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86岁的董宗祁老教授,坐在轮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个病人,他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了救人”;73岁的李兰娟教授,知道国家有难,她毫不犹豫前往武汉,坚定地说:“我打算长期待在武汉,与那边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斗!”

随着疫情不断发展,从刚开始的27例到全国累计确诊72436例,我时刻关注着疫情的最新进展。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短短几周,确诊病例迅速攀升,全国乃至全世界不断有确诊病例,死亡病例的出现,让身为一名医学生的我揪心不已。我们无法到达抗疫第一线,不能与病毒正面作战。但身为一名医学生党员,我们应该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及时提醒身边亲人,不走亲访友,不出门聚餐。不给抗疫战士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归来,这就是我们为抗疫一线做的最大贡献。

疫情在前,他们不退。网络上不断涌现各种感人故事、抗疫英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了心头、护在身后。在网络上我看到在前线的战场上,疲惫了一天的白衣天使们卸下他们的盔甲,满是斑驳,身上满是隔离服和口罩留下的痕迹,多次消毒的手满是坑洼。这怎能不令人动容?他们多是笑笑,继而又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天上的明月不及你肩头的星光,为了心中那份责任,24小时战斗在疫情前沿,他们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时代楷模徐振明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3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95岁的徐振明拥有很多身份:他是一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是一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老兵,也是一名默默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的“守陵人”。62年,22000多个日夜,多次立下军功的英雄老兵徐振明,始终守护着这座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

徐振明老人,1925年7月出生,1942年,他参加八路军,在山东日照、诸城、高密等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直到现在,徐振明老人还能清楚地记得,1942年初冬的一天,他所在的部队在山东莒县与日军打的那一场伏击战,那天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敌人拼命突围,徐振明所在战位是敌人突围的地方,敌人拼命地挣扎。战斗中,一发炮弹在徐振明的身后爆炸,他的后背被炸伤,鲜血瞬间湿透了军装,人也被震晕过去。战友们把他背到阵地后方,卫生员为他处置了伤口。待徐振明慢慢苏醒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趴在担架上,这才知道自己负了伤,后背的伤口钻心地疼。可是当担架队员抬起他赶往医院时,他抬眼看到还在激烈战斗的战友,徐振明一下子上来了犟脾气,坚持不打败敌人哪儿都不去。看到负伤的徐振明重返阵地,战友们更坚定要打赢的信心。这次战斗,徐振明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战后他荣立了参军后的第一个一等功。

1958年,徐振明转业到通化市民政局,当时有三个岗位让他选,徐振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守陵。徐振明老人说:“1942年,我参加八路军时,部队里正在大力宣讲杨靖宇率领抗日联军打鬼子的故事,杨靖宇将军身上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千万八路军将士在抗日战场上与鬼子拼杀。杨靖宇将军是我的前辈,能为抗日英雄守陵,我感到无比光荣。”

徐振明来到靖宇陵园的时候,这还是一座秃山。徐振明带着陵园的职工植树、种花,把陵园建的冬天一片苍绿,夏天繁花盛开。杨靖宇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是外地人来通化一定要参观瞻仰的景点,也是通化当地人教育后代必去的地方。徐振明不光是陵园的负责人,他还是抗战的讲解员,他亲历过抗日战争,他身上有在战斗中留下的伤疤,他的讲解,让人们记下了英烈抗击日寇的革命精神,他常说:“要让参观的人们心中记住日本侵略者杀害欺辱东北人民的罪证。”

在徐振明老人的心里,讲解员的工作尤其重要,每次回到陵员,他都不忘给陵园内的讲解员进行培训。前几年,徐振明老人的身体还硬朗,他还应邀在几所学校兼任校外辅导员,他讲的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最受孩子们的欢迎。靖宇陵园有什么大型活动,他还是一定要参加。老人常说:“脱下军装,但没有丢掉军人的作风,离休退岗,但心依然在为杨靖宇将军守护陵园。”

由于身体原因,如今已经95岁的徐振明老人已经无法正常交流和表达。徐振明老人的很多事迹,我们唯有通过老人的儿子徐永军和老人身边人的讲述来了解。徐永军说,过去父亲参加过的战争,他没法详细讲述,但是父亲的教诲他仍牢记于心。“‘不能忘本’,这是我父亲过去常跟我说的话,我和我父亲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年轻人多了解历史,不要忘记历史,要记得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战场上奋勇杀敌到陵园里默默守护,徐振明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老兵精神”,更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后辈。62年,徐振明用执着为信仰坚守,用生命守护着民族魂。他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更是革命火种的传播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