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7134

作文

34232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几天前晚上,我在网上看了关于76年的《唐山大地震》,真情的演绎了当时的情景。以为只是单纯的危害片,看了才知不仅仅是表现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破坏,更是着眼于这场浩劫在经历者内心深处造成的强烈余震,影片以质朴的画面和语言传达出主人公对家庭、亲情的永恒依恋。。这部电影是讲述女主角方登在她5、6岁的时候,突如袭来的大地震让她的父亲过世,母亲在只能救一个孩子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弟弟,放弃了方登方,所有人都认为登方死了,但是,奇迹就是这么不寻常,登方在死人堆里爬了起来。后来被解放军救了,在一对解放军的抚养下长大。几十年后,在汶川大地震就在现场,弟弟与姐姐相认了,母亲见到了自己以为死去的女儿,下跪忏悔。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

愈是时间的长久,愈能磨砺人的意志愈能看出爱的伟大,电影中的母亲亦是这样。

现在的我,想起我的母亲,她是多么慈祥,多么善良。在我中学的时候我看过以篇文章:主人公小时候,总埋怨父母爱我太少,。总以为他们在外面就忘记了对他的关心。每过几天,就只能在电话里倾诉,却不知道他们为他付出多少。两岁的时候,主人公的鼻子大出血,跑遍了乌鲁木齐所有的大医院,医生的不愿接受像他一样的病人,但是他的爸爸背他着,***妈陪着他连夜乘飞机回到杭州。他得救了,却又让父母新生了白发,却又让父母为他担惊受怕。虽然我没有和他一样的经历,但是我却领悟了许多,就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写了篇文章,竟然在全校评比,成为十佳作文。

现在的我明白了,长大了,也明白了,父母的爱是平平淡淡的,不是轰轰烈烈的。而他们希望的只不过也希望我们对他们有平平淡淡的爱,比如倒一杯水,洗一次脚,拿一块毛巾,这些都是我们孝敬父母的机会,他们其实也在等待,等待我们的爱,等待我们对别人的爱,总有一天,我会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让存折越来越多,让亲情占据它们。我相信最终,父母的守望会乘火车离开,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慢慢的离开我……

《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一部反映了中国人情感的动人影片,也是一部呼唤亲情的影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卒迹》的观后感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60年的农村变迁,的确足够写就一部史诗,只是如何去写,从哪里切入,采取怎样的视角,是电影人们需要去费心的事儿。正是因为60年间积累的素材太多,涌现的代表性人物也各具特色,所以真正称得上史诗的国产农村电影,近年并不多见。《卒迹》凭借制片人张兴援的敏锐触觉,从一则社会新闻上发现了突破口。于是,经过编剧杨海波的六次深入采访,以及导演鲁坚和众演员的辛苦拍摄,《卒迹》凭借鲜活的角色、客观的视角、深刻的精神,成为了具有收藏价值的国产农村史诗。

上学的时候得学习&考试邓小平理论,因此我们都能很流利地用笔写出先富者和后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可是我国的先富者和后富者的关系在现实中纸面外,究竟如何呢?理论落实到实践,遭遇了那些阻力和困难呢?真实的先富者和后富者,是被困难和阻力压倒了,还是找到了方法去破解他们,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呢?对于我们这些只顾着上学,谋求好前程的学子而言,不仅不知道,甚至不关心。《卒迹》恰好就是一部回顾先富者一路走来的传奇。由于有着足够多的真实史料积累,本片中的每段故事尽管不算钜细靡遗,却足够真实,足够让我们看到先富者和后富者们曾经的矛盾、和解与并肩。

影片主人公李二卒是个具有天生商业敏感的人。就像有些人天生对音调、颜色、味道的敏感性比别人高一样,李二卒的商业敏感就是比其同时代同环境里的农民朋友要高出一截。他不仅没有学习过任何的经商知识,却总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商机。没有什么是对他有指引的,唯独结果在印证着他的“正确”。可以说,李二卒是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先富者。他是天生的先富者。这就像好莱坞传记片里常常钟爱的主角一样,冒冒失失地闯入了原本自己不属于的领域,并凭借自己圈外人的别样精神,反成为了圈内的成功者。

《卒迹》中最令人动容的,当属李二卒每次凭借先天敏感而获取先富之资后,都会因为自己村支书的身份,而将其扩散至村内的乡亲们,是他们成为后富者。在大部分先富者只贯彻了邓小平理论前半句话的时候,李二卒自发地贯彻了后半句。于是我们才看到了罕见的真正的“先富者”,而非“富者”。这部“先富者传奇”因此而完满。

个人认为,《卒迹》在影像化的过程中,最核心的便是主创从主人公原型----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的一生中,提炼出了“拱卒精神”,并将其融入到了电影中,从而避免了《卒迹》变成一个纪录片。这个精神够形象、够深刻、也够直白,令每一个看到影片的人都能够深有触动。毕竟天生的商业敏感我们普通观众不一定有,拓荒时代更是一去不复返,唯独精神是可以传承和发扬并从中受益的。具备片中“拱卒精神”的人,奋战在任何领域都是理所应当取得成就的,如此才会有更多更多的先富者传奇涌现。

展开阅读全文

纪录片于海河观后感

全文共 186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市农委开展了学习向于海河同志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于海河同志的生平简历,于海河同志的感人事迹。于海河工作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平凡又感人,令人潸然泪下。于海河同志对工作认真,对群众友善,对父母孝顺,对自己要求严格,真正做到了心系百姓,敬业奉献,燃烧自己,温暖百姓。于海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他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忘我工作,为宝清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曾先后被评为市第二十五届劳动模范、市第八届十佳公仆、市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11月6日,于海河同志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51岁。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于海河同志入党26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崇高境界。于海河同志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0余年,在本职岗位上始终做到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宝清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领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农业事业,常常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无私奉献,毫无怨言。工作期间,先后争取农业重要项目30余项,争取项目资金7.9亿元,扶持了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一手筹划建设了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去世前一天下午还带领大家实地研究工作,直到去世前的最后时刻还忍着剧痛在病床上修改关于园区建设的汇报材料。于海河同志把一生最大限度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于海河同志为民服务意识强,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经常深入村屯了解情况,能扑下身子和普通百姓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想方设法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是百姓眼中难得的“好官”、“贴心人”。于海河同志患有严重的关节疾病多年,主治医师和家人曾多次劝他卧床休息养病,但是他一直拖着病腿坚持工作在一线,忍着病痛深入百姓家中访贫问苦、解决困难,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爱戴,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得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参加告别仪式,痛哭着为他送行。于海河同志真正做到权为民 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体现出党员领导干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本色。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于海河同志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低要求,生活简朴、为政清廉,从不贪图享受。他衣着朴素,生活节俭,同事们都说他不像领导干部,天天一瘸一拐、满面风尘的背个大包出入在田间地头、村屯小道,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即使出公差跑项目,他也坚持吃住简单,从不讲排场,尽量为组织减轻负担。尽管于海河同志长期担任宝清县乡镇和县直重要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职务,却始终经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秉公办事、严于律己,从不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和家人谋求私利。于海河同志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办事,全心全意为民,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先进形象。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我将自觉抓住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这一契机,更加自觉地深入学习于海河同志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数十年如一日为农服务的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他自己清苦也要心系贫困群众的公仆情怀,做一名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好公仆;做一名求真务实、敢于担当、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人民的勤务员。具体到工作上,学习他兢兢业业扎根基层,深入服务于农业基层一线,爱岗敬业,努力为民服务。克服在上下协调能力欠缺的不足,争取更加快速地掌握业务的方方面面,迅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始终要保持工作向基层倾斜,工作向农村(林场所)靠拢,服务重百姓需要,不重名、不重利,重实干,求实效的朴实优良的工作作风;始终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产业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扎扎实实地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生活品质提高贡献自己的劳动、服务和才干,把对农民群众的关爱真正送到了农民心里,做一名让大家认可的为农民服务型的农业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高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看望报告团成员,他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向高德荣同志学习,就要认真践行“四有”要求,做到不忘恩、不忘本、不懈怠、不妄为,努力做高德荣式的好干部。

被当地群众誉为“一心为民的好县长”的独龙族老干部高德荣,曾任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独龙江畔,毕生致力于这里的脱贫奔小康。2006年,高德荣同志当选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对这次升迁,他不喜反忧:“如果选我,我就辞职,把我调到州里工作,离开贡山和独龙江,我就相当于没有根了,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我能做什么?”在他看来,“官当得再大,如果同胞还穷得衣服都穿不上,别人照样会笑话你。与其花时间打扮自己,不如花时间建设好家乡”。于是,他主动返乡扎根独龙江,一心扑在群众脱贫致富上。

“独龙汉子一首歌,唱得峡谷震天响;独龙汉子一片爱,掏尽肝胆和心肠。一身汗水,化作春雨洒故乡;一颗真心,向着明天在飞翔……”这是高德荣作词的歌曲《独龙汉子》,也是这位“老县长”一生的真实写照。多年来,高德荣同志心系家乡、心系百姓,不求回报、不谋私利,从关怀一家一户群众的生活冷暖,毫不懈怠为群众排忧解难,到身体力行引领地方经济发展,让一个封闭、贫穷、落后的民族得到一个崭新的面貌,赢得了老百姓的敬重与爱戴。他今年已满60岁,已经退休。但是,为家乡的发展鞠躬尽瘁的这颗心,从没退休。

“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是习总书记对县委书记语重心长的告诫,高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无疑是对这“四有”标准的最好诠释――他带头“忠诚为党、奉献为党”;带头“一心为民、执政为民”;带头“守土有方、守土尽责”;带头“严以律己,廉洁奉公”。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工作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领导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增长才干的最好课堂。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高德荣同志为了人民群众“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地方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怀,“为民、务实、清廉”为念,当好“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带头人,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建功立业,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铸中国梦,复兴华夏。

展开阅读全文

爱国作文——《甲午风云》观后感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邓世昌那伟大的爱国精神感动了。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以雪国耻。邓世昌两次请战均遭到拒绝,并且还因揭露方伯谦的卖国行为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击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只可惜了那三万北洋水师,就这样片甲不留,沉歇海底,数年来的训练筹备,顷刻间付诸东流;只可惜了那铁血男儿,满腔爱国热情,壮志凌云,却仍换不来人心的统一,最终悲壮战死。“宁为溺死鬼,不做亡国奴。”多么振奋人心的话啊,但落寞的清王朝,却不识豪情志士,终不肯拼死一战,眼睁睁看着别人在自家园里肆虐。

100多年前的战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至今还隐隐作痛。邓世昌和那些爱国将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我十分痛恨那些贪生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想为人民的利益而战,贪生怕死,遇到战争就退缩,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失去了当中国人的资格,和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邓世昌是一个愿为国家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愿为民族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我们要好好的学习邓世昌的精神,努力的学习,在长大了以后继续发扬这一种精神。报效祖国,报效人民,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了祖国而光荣牺牲的英武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七七事变》观后感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电影七七事变》,它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借口在中国芦沟桥上丢失了一名士兵,向中国挑衅。之后,抗日战争爆发了……

奋力抵抗的是中国国民党第29军。其中,有一个赵姓师长。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他不愿倒在鬼子面前,而又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在这抗日战争里,死伤无数,早已血流成河,漫山遍野都是尸体,但为了不让中国亡国,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与鬼子同归于尽。

现在日本为了掩盖真相,在他们的教肓书上写了许多歪曲的事实。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日本的孩子,一进门就吼着要杀光中国人,他妈妈问他为什么,他回答:“中国人杀了很多日本人!”今年日本又想担当理事国,我们反对,他们又说是我们的错,难道日本人也不去反省一下他们自己的过错?!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皮肤黄如土地、记忆长如隧道的炎黄文明的承继者和享受者,面对某些先辈某段并不遥远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七月七日,它代表了沉重、沉痛、沉思,它以一种血火勾连的方式,以一种硝烟弥漫、哭声与怒吼交相映衬的方式,以歌唱和诀别的方式,以仆倒、挣扎、继之而起的悲壮姿态存在着。七月七日,这一天我应该做点什么,我必须做点什么,因为它之于一个中国公民,就像阵痛之于新生,分娩之于母亲。是的,我将重温历史,让它从宛平城、卢沟桥的那一页开始翻起,从29军37师219团还击的枪声中开始寻找,我的可敬祖辈们奉献和创造的历史荣光。

七 月七日,我必须让浮躁虚华的心在它面前沉静下来,因为我是一个有血有泪、有痛有乐、有屈辱与荣光的中国公民。伴随黎明清风的吹拂,我将捧起一首战斗史诗,一首刚刚被从历史的尘埃中打捞出的无名氏之歌,它是写给当年战斗在最前线的29军的伟大颂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恭候与迎接,像一座石狮一样向它、向他们致敬,永远,永远。

因为这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梦想秀》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周五晚上九点十分,我和妈妈都会准时收看周立波主持的《中国梦想秀》,这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会画沙画的小女孩。

这个女孩很不幸,她患有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这种病让她不能走路,而且很多得这种病的人,最多活不过十岁。她的爸爸妈妈每天繁忙的工作,赚钱为她治病。她的爷爷已经七十一岁了,可是不管刮风下雨,春夏秋冬,每天都不间断的背着她上学,从家里六楼一直背到学校的教室四楼,而且还要一节课接着一节课的背。在舞台上,女孩表演的是沙画,沙在她的手里不断地变幻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一边画,还一边深情的表达了对爷爷奶奶的感恩之情。她最后画的一幅画叫“隐形的翅膀”,画里面的小天使,长着一对长长的翅膀,活灵活现的,就像真的会飞起来一样。小女孩希望自己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奔跑、玩耍。她说:“我的梦想是陪爷爷奶奶一直到老。”

小女孩真是个天真、善良的人,虽然她的脚不能走路,但是她很坚强,我相信她以后也一定会这样幸福快乐的活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正竭尽全力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今年国庆黄金周,观众看完电影《湄公河行动》,先稍稍放缓紧绷了两小时的心,然后跑到微博、豆瓣上留下这句评价。

往事并不如烟。

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华平号”和“玉兴8号” 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13名中国船员遇难,船上后来被发现藏有大量冰毒。案件发生后,国内迅速抽调200多名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全力开展案件侦办工作,以还遇难同胞清白与公道。2012年4月25日,“10·5”案件联合专案组在老挝波桥省抓获案件主犯糯康。2013年3月1日,案件主犯糯康、桑康·乍萨、依莱、扎西卡在云南昆明被执行死刑。

电影《湄公河行动》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为解开中国商船船员遇难背后所隐藏的阴谋,查明真相,中国决定派出缉毒精英,组成特别行动小组,潜入金三角揪出幕后黑手。影片中,云南缉毒总队长高刚接受特殊任务,率领一支骁勇善战的战斗小组进入泰国境内,与潜伏在泰国的情报员方新武碰头。调查发现,真正的凶手在嫁祸残害无辜中国船员后,不但逍遥法外,更意图利用毒品制造更大的阴谋。历经数轮生死鏖战,毒枭“糯卡”最终落网。

除了真实事件本身的震撼性,影片呈现出的刺激、热血效果深深令观众折服,纷纷称赞制作水准直追超“燃”的好莱坞大片,“这是前所未有的主旋律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国庆黄金周档期,这部主旋律片叫好又叫座,一跃成为票房黑马。

《湄公河行动》的导演林超贤曾表示,他不希望把这个惨重案件拍成一部娱乐电影,“是真的为13条人命的尊严,还有中国人的尊严去做这件事情”。

罪人伏法,逝者安息。5年前湄公河上那页黑暗记忆,掀开岁月和光影交织的幕布,重新向公众走来。惨案背后的痛与付出,无人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两学一做”专题片《榜样》观后感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我们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创新机制手段,持续选树“身边的榜样”,先后集中宣传290余个榜样人物和集体,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推动了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第一,创新机制,打造工作品牌。我们坚持“选树标准平民化,群众参与广泛化,流程运转制度化,联动宣传规模化”的原则,通过规范选树流程、创新宣传形式、建立典型数据库、学习关爱典型制度化四种举措,打造“身边的榜样”工作品牌。

第二,我们通过不断深化载体,实现先进典型宣传工作常抓常新。一是拓宽宣传途径,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优势,依托全市“百姓文化超市”网络及手机服务平台,设立“身边的榜样”栏目。二是丰富学习载体,把先进典型宣传融入“百姓宣讲直通车”“道德讲堂”等活动,创新先进典型人物访谈式报告会,增进感染力。三是把握宣传时机,主动围绕重大主题、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先进典型宣传。四是鼓励基层创新,我市博爱县组织开展“典型+志愿”情暖好人、“典型+信念”树典型铸党性等活动;孟州市把先进典型宣传融入“和睦家园行动”,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

第三,我们努力发挥品牌效应,提升先进典型宣传工作整体水平,持续开展6年多的“身边的榜样”典型宣传工作。截至目前,焦作市典型宣传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全国道德模范谢延信、“蓝盔英雄”申亮亮、“最美导游”韩滨等重大典型不断涌现。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历久弥新,永远都不会过时,为我们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荣成市委书记江山说。

抚今追昔 珍贵展品讲述动人故事

一进入陈列馆,一尊郭永怀汉白玉半身雕塑首先映入眼帘,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他仿佛仍在思考和关注着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期待着涌现出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

“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忘九霄不愧中华英魂。”两侧柱子上的嵌名对联,取自四川绵阳29基地,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题字的“永怀亭”上,这也是对郭永怀辉煌一生最生动的注脚。

陈列馆中,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展现着郭永怀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铸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令观者心生景仰。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动身返回祖国。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包括核武器的威胁。1960年,我国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队伍。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九所正是现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当时首要任务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两弹”研制所在的青海二二一基地,海拔38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五十多岁的郭永怀和科研人员一起,粗茶淡饭,同甘共苦,他们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风餐露宿。

在展馆内模拟的核爆区,只见一道红色的强烈闪光出现在遥远的罗布泊腹地,接着升起一个巨大火球,惊天动地的响声震耳欲聋,轰隆隆地滚过天际,刹那间,冲击波的狂飙席卷了无边的戈壁滩。

1964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全体测试人员欢呼雀跃、一片沸腾,广大科研人员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第一声爆响。而此时,郭永怀却因劳累过度瘫软在试验场,被工作人员架到了临时帐篷里。

随后,郭永怀又陆续参与了氢弹研制和“东方红”人造卫星的设计。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一个重要线索,连夜乘机赶往北京汇报。不幸飞机失事,壮烈殉国。

找到遗体时,在场每个人都失声痛哭,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郭永怀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人们赫然发现一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两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

大到导弹,机械,小到一块破损的怀表复制品,一份旧得发黄的信件……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将历史的记忆镌刻成为永恒,点燃了爱国热情。

观者或伫立凝视,或埋头沉思,或侧耳倾听,循着那一件件文物,恍若回到当年的烽火岁月。“在这里能切身感受我国国防事业开拓者筚路蓝缕的艰辛,真实感受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优秀品格。”荣成党员干部说。

展开阅读全文

纪检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打铁还需自身硬》片子的播出,又一次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胸怀的宽广程度,我们的党不仅敢于查处执纪监督部门的“灯下黑”,而且敢于揭短亮丑,把党的问题和党在执纪监督中的缺陷悉数摆在了人民的面前,请人民评判!更为重要的是面对这些问题和缺陷,我们的党和党的执纪监督部门已经拿出了积极管用的措施,这一切也摆到了人民的面前,请人民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各级纪委也要解决好灯下黑的问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你们是查人家的,谁查你们呢?

习总书记的这个问题不仅是在追问执纪监督部门,更是在追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谁来监督,能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毛泽东主席当年的回答是:行,这就是民主。现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拿出了具体的措施,就是把党内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办法都摆到人民面前,请人民监督。这不就是真正的民主吗?这不就是中国共产党宽广的胸怀吗?

中国共产党的胸怀有多大?只要有利于祖国、人民,一心要实现中国梦的都可以成为朋友;中国共产党的胸怀有多清澈?只要是损害了祖国、损害了党、损害了人民利益的,不管你是什么级别,在哪个重要岗位,都要严格执纪,绝不姑息;中国共产党的胸怀有多高尚?不为当大官发大财,只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党员,我应该为有这样大胸怀的中国共产党点个赞!作为中国人,我也要为祖国能在这样胸襟宽广的执政党的领导下点个赞!

执纪需要自身硬,执政更需自身硬!这个逻辑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片中已经阐明,接下来就需要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和每一名党员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让生命无憾》短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2 月 21 日,2017 年“全球道路安全电影节”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落幕。此次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与秘书长道路安全特使办公室等机构共同主办的特殊电影节吸引了来自 41 个国家和地区的 232 部影片参展。其中,由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制作报送的公益宣传教育片“让生命无憾”之《分心驾驶篇》最终摘得“最佳道路安全影片”银奖。这是我国交通安全宣传片首次在国际上获奖。

2014年,在涉及分心驾驶的交通事故中,仅在美国就有3,179人死亡,有431,000人受伤。减少分心驾驶,其中一个好的方式是采用安全教育片,就像这次电影节的获奖作品一样,通过走心的情节以及鲜明的视觉冲击给人以触动。

展开阅读全文

真实的故事《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吸毒、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17岁开始用2年的时光学完高中4年课程,获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哈佛学习。这是一个真实、努力女孩的人生经历,一段自强不息昂扬奋斗 的生命历程。在这部励志向上的美国影片《风雨哈佛路》中,托拉·伯奇演绎了一个女孩子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努力奋进的故事,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情感。影片传递给人们的除了心灵的震撼,还有深深的感动。

莉斯,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世界最高学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迹足以让每个人动容。

拥有金色头发的女孩,童年在贫穷和饥饿中度过。莉斯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溃,父亲酗酒最后进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头。

不久,母亲去世了。

母亲因艾滋病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连简单的葬礼仪式都没有。只想渴求父母亲情,这人世间最基本的愿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静静躺在上边,和她的母亲做最后的告别。她静静地在心里对母亲诉说,回忆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点滴的幸福时光。母亲已经离她而去,世间最爱她的人已经离她而去。一个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亲情围绕的弱小女孩,当她最后的一丝希望都破灭的时候,留给她的,除了伤心,只有伤心。

如果沉沦下去,她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她决心告别,她要开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诚最终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机会。父亲作为她的上学的担保人,从收容所出来。办理完担保手续出来的时候,父亲对她说,好孩子,坚持学习,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着父亲远去离开的背景,这个弱小的女孩坚定了信心,从容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她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17岁到19岁,两年的时光,她学习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作为奖励,她以全学校第一的成绩和其他9名同学获得了免费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参观的机会。

一个浓郁的秋季中,金黄色铺满整个季节。在写满辉煌的树下,一个女孩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仰望。面对大学的殿堂,她决心实现她的又一个愿望--她要成为这所大学学府中的一员,她要证明给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实可以改变。

人生其实真的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会让一个付出努力和艰辛的女孩收获喜悦;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12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同样一个金色的季节,作为哈佛大学--世界最高的学府的一员,她安静坐在了校园的教室中。也许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用她的执着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她自己,改变了她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趣味运动会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下午,xx小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我们期盼以久的第七界趣味运动会,先来个简单的开幕式,就开始了。

先是一、二年级,第一个项目是抱球接力,一(1)班的家长好象个个都是体育健将,一开始就跑的如汽车一样快,把其他班级甩在后头;一(2)班的家长也不错;就是一(3)班跑的时候,有一位家长摔倒了,引得全场哈哈大笑……

之后,一、二、三比完,就是我们四年级了。第一个项目也是抱球接力,比赛前,我们信心十足,因为我们已经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有的握紧双拳,好像在听候哨声;有的目光炯炯,好像在暗下决心,要为班级争光;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争得冠军。比赛开始了,要换个我跑的时候,我非常紧张,手心只冒汗。生怕拖累班级,但并不是这样的,到我跑时,我双手前举,准备拿球。看到同学在慢慢的向我逼近,同学一到,我立马拿起球向前跑,最后我们班获得了年段第二。第二项目是定点投篮,我投中了。第三个项目是跳绳,刚开始就觉得很轻松,可到后来变重了,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还有一个项目是五人六足……

运动会后我们便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读海伦凯特观后感初中作文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书主要记叙的是一位美国盲聋作家海伦凯特的一生。她在一岁半时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个常人来说是多么不可忍耐的一件事,但海伦并未向命运屈服,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她克服了种种困难,掌握了五种文字,24岁时她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进哈佛大学。此后,她又把毕生精力投入对人民有益的事业中,多次受到表彰。

一个盲哑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真令人刮目相看。如果海伦屈服于上天对她命运的安排,那她将成为一个可怜而又愚昧的寄生虫,可她并没有这样做,她走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最终成为了一个知识渊博、令人尊敬的人。

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个盲哑人能做出如此不平凡的事的确让人震惊。这就是与命运的赌注,就看你敢不敢去赌。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故事中海伦永不放生的毅力。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在于条件的好坏是否,而在于你的努力,努力了才会成功,自己为自己的命运而奋斗,海伦就是这样一个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正如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读海伦凯特观后感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电视中央一套节目《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是讲述抗日战争岁月中涌现出来的人和事,上至九十岁的抗战老兵,下至十几岁的儿童兵,讲述了一个个的英雄事迹,勇敢的王二小,抗日战士团结保护、救援美国飞虎队的故事。整个课时分为四节,我认真的看完后,感受深刻,让我更加绚怀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

第一节课是讲“爱国”。爱国家就像爱父母一样。所以,以后我们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第二节课是讲“勇敢”。当我们碰到困难时,不能退缩,勇敢前进,成功的色盲就在前方。

第三节课是讲“团结”。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成挑千斤。团结起来力量大。

第四节课是讲“自强”。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强大自己,以后保家护国。

看完后,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要自强、自立、自信,做新时代好少年。长大后,为祖国奉献我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敬老观后感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丰富我们的周末生活,让同学们了解养老院中老人们的生活,我们20--级13班举行了一次以“关爱老人,服务社会”为主题的活动。10月27日,我们前往青岛四方哈福老年公寓为各位老人送爱心,送温暖。

8点30分,2020级13班的13名同学在学校门口集合。秋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天朗气清,没有一丝秋天独有的萧瑟气息。温暖的阳光照得我们心里格外清爽。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中巴车前往哈福老年公寓。经过了三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成功抵达目的地,在该老年公寓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走近院门。

在我们正前方的是一个院子,在门的右手旁是一栋住宿楼,老人们住在二楼、三楼、四楼。当我们到达时,有几位老人在园中散步,院方负责人告诉了我们这些老人的情况,他们大多是因为子女工作在外比较忙,没时间照顾他们才把他们送到这里,也有的是无儿无女,孤独一身的生活在这里。那里最大岁数的是100岁。有的是军人。有的曾经是教师。落寞的眼神、被岁月碾过的脸庞以及驼掉的脊背让我们的心不禁地揪紧。

由于有的老人走路不方便,甚至一直都是坐在轮椅上,所以我们的成员到他们房间里小心翼翼的把他们搀扶出来到一楼大厅,还搬来板凳让老人们坐好。我们和老人围坐在一起,内心是无比的温馨感动。随后敬老院的负责人致辞,向大家介绍敬老院的情况,以及向老人们说明我们13班的13名同学此次来的目的。十三位同学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各自做好了自己的分工工作。为老人们擦窗玻璃,扫地,擦椅子桌子,擦按摩器材等。为老人们提供了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在卫生清扫结束后,我们和老人们一起聊天谈论日常生活。老人的脸上慢慢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快乐的感觉在心中荡漾开来。活动结束时,我们一起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快乐、长命百岁,答应老人我们以后会经常去看他们。随后成员们将老人一个一个搀扶回房间。在敬老院门口拍照留念后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同时我们也很开心此次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老人缺的不是物质上的资源,而是内心精神上的陪伴。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我们这些子女能够经常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觉不再孤单。(心得体会

)但是仅靠我们的微薄之力是肯定不能解决社会上所有需要关心的事情,所以我们希望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让老人们不再感到孤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安享晚年,构建我们的和谐大家庭。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需要的并不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我们还需要像这种实践活动,

学校以外的另一种生活。不仅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伊朗长大》是一部动画电影,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Marjane Satrapi的同名漫画。该片曾获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影片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反映了伊朗的社会变迁,揭示了伊斯兰革命时期,基要主义者掌握大权后,社会动荡不安,女性被迫戴上面纱,伊朗失去民主的希望,日渐保守,人民苦不堪言。

9岁的玛吉生活在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里,形成了她真实、叛逆的个性,她热衷于西方摇滚,言行大胆,挑衅老师……14岁时她意识到,尽管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伊朗人,却无法在这个国家生活,于是她离开家乡前往维也纳,去追求一个乐观光明的未来玛吉的外婆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虽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以及所讲的话都是举足轻重的,她教给玛吉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尤其喜欢玛吉外婆的睿智,她身上具有一个优秀的女人应该具备的很多特质。希望大家都能从玛吉外婆的一些话中得到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一集观后感

全文共 1963 字

+ 加入清单

王华堂出生于民和县塔城乡中湾村,这里是个偏僻的山区,十年九旱,生活及其艰难,他的童年时期正处在民国十八年的大荒年,父亲领着全家4口人到处乞讨为生,后父亲因病身亡,小妹自小因病因饿夭折。后来母亲迫于生活再嫁,他便成为孤儿。年龄幼小的他,由叔叔抚养,但是身处旧时代,叔叔中年丧妻,家中无人照料,他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童年时代。

民国二十八年,年仅14岁的王华堂逼迫去循化县科沿沟金场当沙娃。由于生计,期间曾到甘肃窑街挖过煤,到永靖学石匠,民国三十三年,被卖当壮丁,由甘肃八战区师管区验收,交于傅作义的国家部队三军十师一团三营七连当兵,在河州城进行短期训练,开拔宁夏银川直至吾原,他所在的一个排调到西山咀、鸟不浪口等地防守日本,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后来他所属的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其连队军官士兵都投降于共产党的解放军。1948年12月,王华堂投降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分配到68军第六纵队12旅七连,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教育。后又调到68军工兵营二连,参加了解放北平战役和解放太原等战役,直到华北战役宣告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实行大规模的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但我志愿军以顽强的斗志,挫败了敌人的阴幕,打乱了他们的作战计划。特别是王华堂擅长使用新式武器,精通各种武器使用,朝鲜给后勤部运来一批新武器,但大部分士兵不会使用,上级派他带上一个小分队,由他任队长,去前线教会士兵新型武器的使用,他与同去的战友不仅教会了战场上的战友们使用这些新式武器,并且积极摸索出一套将手榴弹连在一起,设脚绊使用,提高杀伤力的战斗技能。建议报到师部,很快得到采纳批准使用,这个办法广泛使用在前线战场上,给敌人造成了很大杀伤力,王华堂也因此得到了战友们的尊敬。

在朝鲜战场上,苏联又送来武器手雷和脚绊雷,但是表面生锈,看起来无法使用。连里又派王华堂去前沿阵地传授使用技术,这天晚上十点钟,王华堂带领三个战士前去偷袭敌阵,此时在敌人阵地上他们遇到三个美国兵,其中,一个被他们俘虏,两个逃跑了,同时敌军也发现了他们,朝王华堂他们开炮,此时,他正在埋雷,被炸翻,两个胳膊和两个腿被炸残,情况十分严重。那是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山路不好走,只好等到天亮,由四名战士冲破敌人的封锁线抬到后方,当时回国治疗是不可能的,便在朝鲜防空洞内治疗,开刀抢救手术只能住进前线战地医院进行。1951年11月,王华堂由于完成任务被炸伤,师部授予他三等功一次。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和军威,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捍卫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光辉业绩,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使百余年来备受欺凌掠夺的中华民族从此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52年1月王华堂被转到祖国延吉市第三陆军医院治疗修养。1953年2月20日,他被转到西北荣军学校,他在那里一方面疗养休息,一方面参加速成学习。

1956年7月28日王华堂从西北革命残疾军人总校转业,8月1日到西宁复员建设军人委员会,8月8日到民和县民政局报到,分配到县委档案局当管理员。

英雄壮举,并非偶然。王华堂靠自身过硬的素质和胆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百余次炮火洗礼,屡建奇功。在地方工作期间,他不居功自傲,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默默奉献,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先后在县委、档案局任职,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1957年参加民和县档案管理工作后,建立了党政合一的档案馆,是县级档案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并积极向当地政府领导建议编纂《民和县志》,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县志办公室。1971年王华堂光荣离休。退休后,作为《民和县志》的发起人,他又主动请缨,参与县志编纂工作,奉献余热,直到政府明文规定“不能聘用退休人员”,便回家休养,期间编写了《王华堂回忆录》。

现年94岁的王华堂,已经失去听觉,身躯仍有弹片残留,加上双腿致残,安装的假肢,行动有些不便,病魔随时折磨着他。但是这位英雄,坚毅的眉宇间尽显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始终坚持锻炼,与病魔做斗争;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依旧精神矍铄,快乐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观后感大全满分集锦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后脑海中就对何为身处天堂,何为幸福有了新的定义,明白天堂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而在无意识中自己已身处天堂。

因为家里穷,阿里不慎丢失妹妹的鞋子以后无法直接告诉父母所以只能拜托妹妹瞒着父母穿自己的鞋子上学,在他们穿一双鞋子上学的期间,阿里和妹妹都不让父母知道,正常上学而遇到了很多麻烦。妹妹先是很害羞穿那一双大的,又脏又旧的球鞋,后来又因忙着换鞋给哥哥在奔跑中把那双过大的球鞋掉落在急流的水沟中,幸好被好心人帮忙捞了起来。她每次经过卖鞋的橱窗我都能从他的眼睛里看到对鞋子的渴望,这使得在看电影的自己也涌生出一种无力感,仿佛自己就是她,多希望能得到一双新鞋子或者找到旧鞋子也好啊!而哥哥阿里这是接二连三的迟到,差点面临退学叫家长的处境,每天都焦急的等待着妹妹,希望妹妹下课后能快点赶回来和自己换鞋子……

我一直就在为他们纠结担心着看着电影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父亲因为听说别人到城里当园丁而赚到了钱于是他打算带着阿里去碰一下运气,那时我就在想,妹妹的新鞋子有希望了,可是事实终不如人所愿,他们没赚到钱,爸爸反而还受伤了。无奈之下我只好继续祈祷希望奇迹发生,所幸后来“奇迹”终于发生了,不过是阿里自己创造的奇迹,他求老师让他参加跑步比赛并向妹妹承诺一定拿到第三名从而把奖品鞋子送予妹妹,在比赛中阿里拼尽全力,最终得到了第一名,这结果真让人哭笑不得,不过看着阿里那快哭的脸,心里还是一阵失落,我知道他没做到对妹妹的承若,他很难过。

阿里回去了,妹妹看阿里的样子也知道没新鞋子他很生气,而阿里也垂头丧气到的脱鞋并泡在水里,突然奇怪的事发生了,鱼儿都涌向阿里,我想,鱼儿是在安慰阿里吧。影片最后还是没让自己失望,我看到阿里的爸爸已经买了新鞋子给他们兄妹俩,虽然很遗憾看不到阿里他们兄妹俩看到新鞋子的表情,但是也已经足够了。

而自己看完影片以后也在反思,他们所追求的的东西是那么简单,他们所追求的的幸福也那么简单,而我们随时处于他们所追求的幸福中却从不满足,总觉得幸福离自己太遥远,要求总是过高,从而使自己过的很不快乐,其实幸福就在自己身边,简单就是幸福!因为不过于奢求,所以容易获得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