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12556

作文

34232

大学生观后感读后感大全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铮铮傲骨为祖国》一文,文章中的主人公——徐悲鸿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徐悲鸿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确,人万万不能骄傲,但不能没有骨气。他为了给我们中国人争气,学习非常努力。徐悲鸿在巴黎学美术的时候,一个外国学生藐视在那里留学的中国学生,傲慢地说:“生来就是亡国奴的料,即使从之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听了,差点把肺都气炸了,他争锋相对:“那咱们比试比试,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天才,谁是蠢才!”徐悲鸿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学习更加刻苦努力。后来,在多次竞赛活动中他都得第一,他的画技轰动了整个巴黎。这使那些外国人不得不相信中国人的智慧。当我读到这里时,我心里感到十分激动,因为徐悲鸿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了我自己。小的时候我没有傲气,但是我也没有傲骨,在学习方面每次遇到不会的问题,不是低头屈服,就是坐在那发呆等着老师发落,自己不会也不敢去问老师,总是被困难吓倒。虽然老师多次批我,但我总不能彻底改掉。我这样没有恒心、没志气、没骨气,太对不起父母和老师了。现在想想我的学习成绩到今天这般田地,原因完全在于我。

如今我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身上, 我们一定要向先辈们学习,做一个铮铮傲骨的人,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因为徐悲鸿为我们中国争了一口气。希望大家读读这本书,相信你一定能领略到徐悲鸿的铮铮傲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观后感[1]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晚上,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山东电视台《山东少儿经典涓读》,欣赏了五个小选手关于以“风、雨”“江、湖”为题的诗词比赛。与他们相比,我感到非常惭愧,自己的诗词量掌握的实在太少了,他们脱口而出的诗词,听起来好令人羡慕。我要下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也要多看多背古诗词,争取也做个饱读诗书的人。节目里还演了五个小选手与导演一起就餐的情节,讲到饭桌礼仪、光盘行动、生活美德等等,这些使我懂得了小事体现个人修养,留心处处皆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周末在单位值班,打开电脑全是前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纪录片的新闻。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当下备受关注的雾霾问题,我认真的看完后心灵深受触动。

该片从三方面入手深入解答了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通过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一幅幅雾霾笼罩下的全国各地的照片,唤起了全体民众对环保的良知。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饮鸩止渴的行为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和看不到敌人的战争,参与者是全体中国民众,我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一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换来的却是满目疮痍和家园的毁灭,这种结果令人心痛。

我就生活在雾霾重灾区的河北,就生活在那个雷人条幅幅中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的邢台市,当现场观众哄笑的时候,我感到很惭愧。同时我也是一名新手妈妈,我很理解柴静作为一名母亲得知自己未出生的孩子身患肿瘤的那种煎熬和悲愤。柴静在纪录片中指出“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网上有人质疑柴静的动机,以孩子患病之事为例做调查不够客观。柴静在记录片中不仅是一名调查记者,更是一名受害者,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

或许我们都只是普通人,不是调查记者或者职能部门负责人,但治理雾霾,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行动。

那么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从现在开始,呼吁身边的每个人都要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出行时尽量不开私家车,尽量改用步行、乘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等;养成随手关灯、水龙头的良好习惯;夏季将空调温度调到26度;不随地乱扔垃圾,节能减排;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少抽一支烟;再不然看到工地土堆裸露、加油站油气泄漏或者其他违法作业的行为时及时拨打环保局投诉电话12369,一个小小的电话就能为环保出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3月1日播放的焦点访谈中因为污染防治工作不力山东临沂和河北承德的两位市长相继被环保部公开约谈,足见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和决心。让我们大家再一次看到了治理雾霾天气的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环保出一份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PEC蓝一定会永驻!

展开阅读全文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王老师的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我觉得很有收获,王老师对我们小学生的想法了解的很多,知道我们想些什么。王老师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学习中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假如,一位学生喜欢奥数,你给他出很难的奥数题,他也会去做,就算做到汗流浃背,满头大汗,他还会坚持。相反,如果给他不喜欢的题做,他坐着不到十分钟就会感到烦躁。十四岁之前,是智力定格期,做我们感兴趣的事情,对于我们的发育非常重要。我希望爸爸妈妈多理解我们。

还有,我希望能得到爸爸妈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虽然有时我努力了,但仍然没有做得更好,我多么希望妈妈这时能给我认可和鼓励。这样能增加我的信心和勇气。

另外,我自己也要端正好学习态度,我学习不是为了老师,也不是为了家长,我是为自己而学习的。只有我认真地学习,我才能变得更加强大,长大以后才能更好地工作生活。

我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也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看建党伟业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们红心团队组织看电影《建党伟业》。

说道看电影,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的话说的。一直以来就很喜欢看电影,当然很少看国产的所谓“大片”。原因复杂,总的来说就是觉得国产电影不管是在剧情、表现手法、演员演技、特技等方面我都不是很赞同。国产电影不管是导演、编剧在拍摄电影过程中的视角,还是表达目地的方式都没有西方导演那么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整部电影要连贯,一层扣一层。有些国产电影有时候你看半天要不就是不知道在看什么,要不就是早猜到电影的结局了,看后完全没有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诸如:战争、革命、疾病、爱情、和平等等。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在开机前后都抄的异常火热,但是直到6月15日公映也没去看过。但是这次看完后还是给了我些许欣慰,也有许多的感想。

整部电影《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生、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这次观影,也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我们党实在何种环境建立起来并承担起拯救被西方凌辱、压迫的处于危亡边缘的中国的责任。1911年到1921年这十年,或许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短短的十年,我们伟大的党终于诞生了!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爆发,激发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勇气和热情!“声讨国贼”、“救我中华”的呐喊声,令人热血沸腾、激情难抑。整部影片让我感受到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抛洒热血的炽热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那是的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寻找一条拯救处于危亡边缘的中国道路,无数次的失败最终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正式在这个时候,我们党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承担起这份历史赋予的使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是60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从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是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文明时代。而这一切,都发源于90年前,发源于1921年的那个7月,发源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们。90年来,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景和诉求。从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过370万中共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红心团队的一员,我们更应该铭记那段峥嵘岁月,牢记我们的党史,时刻怀抱理想,努力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努力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雷锋在1959》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我叫雷锋!”影片里,19岁的他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眼神里有一种不服输的认真,或是为徐师傅的轻视而感到不公。

然而,就靠着他瘦小的身躯,真的为弓长岭焦化厂撑起了一片天。不仅想问:这个19岁的年轻人,到底是什么动力赋予他这么大的干劲?到底是怎样的信仰让他这样的热情和善良,甘愿为集体的利益挥洒汗水?

“被子哪有水泥重要啊!”雨夜抢救水泥时,他抱来自己睡觉的被子盖在水泥上,水泥损失不大,他自己却病倒了。于他而言,大家的利益永远比他自己的更重要。所以,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工人们每月只有一丁点的细粮票,他硬是省了下来,给徐师傅家的孩子们吃。他是这样无私奉献、乐于助人,还有他时常挂在脸上的笑容,都让大家感到无比亲切,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

听说好友苗满库因为与徐师傅的一点口角要赌气回鞍山,他跑了好多山路,追上他说服他跟自己回去。殊不知苗满库横着一张脸倔得很,说什么也不肯回那个苦地方。他发了火:“我告诉你在我雷锋身边不出一个逃兵!”“你以后别说你是毛主席家乡的人!”最终,苗满库还是醒悟过来。回到了焦化厂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这就是他,他不允许有一个人半途而废,他不允许有一个人向困难屈服。

国家征兵之际,他因体检不合格被部队拒之门外,倔强的他却带着全部家当去找首长论理,终于在徐师傅的帮助下他如愿以偿。在他心目中,当兵是他追求了十年的梦想,他已下定决心,绝不言放弃。

雷锋是这样做的,那我们呢?

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或许已经无法想象当年的新中国物质匮乏的生活了,甚至不理解那个时代的人的做法。感叹他们“傻”。试问如今的生活真的优越吗?灯红酒绿,世态炎凉,雷锋精神被某些人认为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们缺乏同情心,缺乏善良,缺乏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若一直这样,国家可维持多久?

雷锋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徐师傅也对他说过,20岁,长吗?短吗?如果只活了20岁,但是是为了国家牺牲,那不是与国家共存了吗?如果活了100岁却碌碌无为,那又有何意义呢?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有着所有我们需要学习的闪光点。或许我们无法做到与他一样,但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周围的人、为集体、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坚持不懈,把雷锋作为自己的榜样,把雷锋精神作为衡量自己做人做事的标杆。

1962年8月15日,这位可敬可爱的年轻人因公殉职,与我们永远的告别了。他给我们留下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

去年,雷锋同志曾经的上级余政委看望他的坟墓。这位94岁的老人感叹,我们都老了,可你依然还是那么年轻。是啊,雷锋的形象,雷锋的精神已在我们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加油吧,让我们给心灵留一块净土,像雷锋同志一样,燃烧自己的青春,温暖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千与千寻》观后感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片我一共看过3次。但每次,我都是带着不同的心情去看的,并且每次都会在片中找到新鲜感.第一次看时,只觉得这是一部以成长为主题的电影,非常适合儿童观看。第2次看觉得挺感人,看着看着,自己竟完全溶入其中,被情节所感动了,小千最后将父母救出那段尤为感人。第3次看,觉得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包含了一定的意义,关键在于你怎么解读它。比如说,在必须经历的磨难中,千学会了忍耐(毫无怨言地做着汤婆婆安排的苦工);学会了尊敬(帮肮脏的罗神洗去身上污垢);善待常人(让无根漂泊的蒙面人有一个躲避风雨的所在);要有诚实的品德(帮白先生归还了他偷来的宝物);找到属于自己的爱(为白先生找回失落已久的名字);实现自己的诺言(让父母重新变成人)……《千》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0岁少女千寻因好奇闯入一条神秘隧道,在另一方发现一个无人居住的不可思议之镇。不安的千寻想尽快离开,无奈贪心的父母却在一食店内疯狂偷食,千寻唯有独自游荡,途中看见大群精灵和幽灵四处出没大吃一惊,欲通知父母之际却发现他们变成了大肥猪……!千寻逃走,身体竟开始变成透明,快要消失。

此时,一个叫白的男孩出现并救了她,更告诉她这个镇是精灵栖息的世界,人类是不许进入的,若要生存必须遵守两个条件:首先要为掌管镇中大浴场的魔女汤婆婆工作,第二要被她剥夺名字,千寻被夺去一字,成为千。

一向孤独的千在大浴场工作时认识了很多朋友:指导她工作的小玲、负责煲洗澡水的锅炉爷爷、煤炭屎鬼、入侵浴场捣乱的无面男以及各式各样的客人等,每日都遇上超乎想象的奇幻事情,令她对生活有很多新体验。

一天,千发现一条受重伤的白龙,原来是白的化身,他为到汤婆婆死对头姐姐钱婆婆处偷宝物而受袭,汤婆婆儿子与仆人更被变成老鼠及小鸟,千为救白竟胆敢与汤婆婆交易 — 救回其儿子,条件是让她父母变回人类及返回原来世界……

那个名叫千寻的小女孩,是这个物质年代的产物。冷漠,麻木,缺乏此起彼伏的内心气力。就像散落的蒲公英,在物质的空间随风漂流。所以,当千寻跟随着父母在前往新居 的路上,沿途的风光对她来说,也许只是视线里的挂画,略带陌生却又缺少好奇。

看过的宫崎骏的其他电影中,都有快乐单纯的场景。仿若一场未被尘烟漂染过的梦,侧耳倾听,风之谷,天空之城,就是一对对纯白的羽翼,划过童年的梦幻盒子,拥有无远弗届的内心空旷。

宫崎骏习惯手握101种方式,因此,他的电影语言是有选择性的,而且操控自如。《千与千寻》是一段写给10岁孩子的童话文字,然后用视觉表现出来,更加简洁和意趣。

关于人格,或者关于心灵,我们的自身都隐埋着一些无名的能量。无法自我发现。所以,当千寻从开始拒绝走入未知的隧道彼端,到害怕或孤独影响了她尾随父母之后,再到后面的历险开始发生了……这些就是心灵苏醒的引线。

然后一切开始改变。

源于物质的欲望,父母触犯了规条而被变成了猪;千寻被迫在幻境之城里生存,靠艰辛的体力劳动;面对或暴戾或无情的众神仙们,在艰难中无从选择,只能从基本的生存中寻求出口。

幽暗的庙宇隧道尽头,隐藏着多少灰黑烟尘,对一个小女孩来说,固然无法预言。几分钟过后,突然就要面对一次告别。钥匙在阳光下迷失,灵魂在物欲中被越牵越远,失去坚牢的依靠。

像一场虚拟的电动游戏,神仙的幻境里,也有好人和坏人。曾经觉得这个世界有太多背离,世界控制了灵魂的行走方向,有的开始猖獗,有的却开始颓靡。就连游手好闲的小偷,都可以制造一段铭心的诗意的恋情。

无论是表面冷酷内心复杂的小白,还是锐利热烈的阿铃,抑或沉着寡言的锅炉爷爷,在生命的控局中,他们都保持着实为内敛的姿态。与蛮横的汤婆婆相比,我们可以感受他们的平静,以及被宿命控制的内心图景。而另一个澡堂来客无面人,缺乏性格,比现实中的千寻更加软弱,随波逐流。因此,千寻却自此担当无面人的导师,为他寻求自我手心的出口。

千寻实在是一个干净的孩子,只是在过多的物质影响和父母封闭的庇护中失去真实。宫崎骏说,千寻是平凡的,毫不起眼的,也许每个10岁的女孩,都可以在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怯懦,孤僻,麻木,失却孩子应有的纯真和好奇。用一个平凡的女孩来发掘生活的理由和力量,抗拒善恶难辨的世间暧昧,也许就是宫崎骏讲述这部片子时的初衷。

展开阅读全文

搞笑经典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

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间的大学故事。

兰彻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学生,公然顶撞院长,并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用智慧打破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

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模范学生——绰号“消音器”的查尔图的不满,他们约定十年后再一决高下。

十年之后,事业有然而毕业时兰彻却选择了不告而别。成的“消音器”归来,要兑现当年的诺言,他找来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旅程,一路上,他们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发掘出兰彻不为人知的秘密……

旅途渐次展开,他们也在屡屡回忆着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兰彻那离奇的身世和经历也将一点一点被揭露开来。结果总是出乎意料的,在一个硕大的学校里,在笑眯眯的兰彻面前,那个“成功人士”也不得不低下了自己高傲的脑袋。而当年和兰彻一坠爱河的姑娘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兰彻,真名叫冯查·旺度,他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已故园丁的孩子,从小学习很好,六年级可以做出十年级的题,这个富人约定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

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与众不同的兰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虽然老师、院长不喜欢他,但他的成绩始终排第一。他非常惧怕吻,怕鼻子被撞到,最后与皮娅重逢时亲吻才发现不会碰到鼻子。

皮娅,电影中唯一的女主角,与大部分电影一样,与兰彻的相识有点“不打不相识”的意味。最初是在她姐姐的婚礼上偶然认识兰彻——拿薄荷酱倒在未婚夫苏哈斯的皮鞋上,告诉她这个未婚夫会毁了你的人生。与兰彻的感情也在一次的斗嘴中升温。最终在拉杜的说服下,面对自己的真心,逃婚和兰彻在一起。

法罕,也是三人帮之一,从小理想做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一直是兰彻的忠实死党。为了拉朱,一起和兰彻去院长办公室偷卷子。最终放弃面试的机会和父亲表明自己的理想,得到父亲的认可,成为著名动物摄影师安德烈·伊斯特凡的助理,后来也成了著名的动物摄影师。最后还和拉加为兰彻抢走新娘(皮娅)。

拉加,是兰彻的兄弟之一。想当工程师,但是没自信,迷信神佛。家里很穷,父亲原来是邮局邮递员,现瘫痪在家;母亲退休了,经常唠叨;还有她的姐姐卡摩因家里无法负担一辆车的陪嫁而变成剩女。后来因为在院长家门口小便被勒令退学而决定自杀,摔断了16根肋骨和两条腿,从此开始思考人生。并在兰彻的鼓励下脱离了植物人的状态,康复了。最终在毕业前面试成功,致使院长刮掉胡子,后来成为一名大工程师。

维鲁,ICE(帝国工程学院)的校长,但他办的学校几乎是压力锅——考不过试就不可能有工作,考试名次不好就不可能有未来。全校的学生叫他“病毒(维鲁(Viru)音近病毒(virus))”。他很不喜欢兰彻,觉得兰彻是在整他。每年给大一说的内容都必定会有“超越别人”这个内容,连在学校打杂的少年“公厘”都背下来了。

查尔图,应该算是电影故事开端的一个导火索,是电影里的一个反派角色,他学习很用功,做事情也很刻苦,每天背书18个小时。为了增强记忆力,他药丸不离手,吃完药丸没到两秒就会放奇臭无比的屁,还经常说是拉杜放的,因而被三傻戏称为“臭屁王”、“消声器”;他为了自己考个好成绩,而故意在考试前用那些性感杂志让其他人不能专心复习。是一个也不是太坏,挺搞笑的一个人,被认为反面而有点悲情的角色。一个现代社会青年的悲剧投影。成为了诺克基大公司的副总裁。

展开阅读全文

讽刺韩国政坛的电影《阿修罗》观后感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客观地讲,相比于它的剧情和故事,《阿修罗》氤氲出的幽暗气氛,打斗镜头,雨夜追车,以及让人惊喜的优质配乐,都更加令人赞叹。从某个角度上看,导演金成洙或许就根本没有想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构筑一个戏剧化的故事上,而是让人们直接置身于一个犹如修罗场般的现实之中。一切都无端,无因,人们就不明就里地开始生死相斗,像被无形的力量操纵。这电影遍布脏话和暴力,一句句重复的脏话抖落着每个人虚弱又只得强撑的内心。

《阿修罗》明确地告诉人们:这故事中没有“好人”。市长朴成裴自不用说,他从来就把自己的这份职业当做策略和手段,不过是为了更简便地抵达财富,“这世上谁不爱钱呢?”他这样质问正在调查自己的检察官。刑警韩度京为了私利主动沦为腐败者的帮凶,无论他是为了欲望还是为了给妻子治病,但他所做的已经走得太远;而更令人心生寒意的是韩度京的小弟文先模,他最初是一个胆怯又单纯的小伙子,一切都想按照规矩去办,原本,韩度京为自己,也为小弟的利益考量,让他从警队退出去了市长的安保团队,但瞬间,文先模就黑化了,他被利益刺激,变得疯狂无比。肆无忌惮地为市长铲除敌人,甚至铲除身边变得无用又危险的自己人;而以绝对的正义者出场的检察官金车仁也在最后的血腥一幕之后,变得瘫软和顺从,他拿起了刀想砍向自己的同僚,只为了获得让自己活下去的可能……在这一切人性的畸变之后,韩度京突然显得算是最有道德感的一个,他一直想退出但不得,“我太累了。”他说。他劝诫已经沉迷于权力场和欲望的小弟文先模,自己在市长和检察官之间进退维谷。他介入得最深,但其实,内心却一直残存着某些善良的质地。当所有人开始失控,韩度京却保留了最后一点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至少,他还懂得恐惧和害怕,对某些事还心存敬畏,而其他人都在比赛着疯癫。

《阿修罗》结尾那场血腥高潮让影迷们直接联想到《黄海》以及港片的辉煌时刻,那场砍杀成为了人间地狱的真实写照;最终,人们已经忘了为什么自己沦落至此,成为了被本能驱动的动物。那些悠缓的爵士乐在打斗之中伴随着喷溅的血雾弥散开来,梦幻又残忍,它形成了一种抽离的视角,让人们仿若飘浮在空中,全景式地见证着生死无常。

展开阅读全文

一句顶一万句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过度钟情于周末,连续两场聚会竟然延迟到了午夜,回家已经是凌晨。简单的洗漱后,进入了梦乡。当闹钟响起的时候,天已大亮。看看窗外的天空,典型的重度雾霾状态,于是,罕见地回归到了梦乡。

难得的自然醒,时钟已经是上午九点半,一年中的唯一。拿起枕边的书,准备徜徉于书海里,想想:既然不适于户外出行,那就做些家务吧。放下书,起床,洗漱,做早饭吃。然后就是以洗衣服为主题的综合家务。

看看时间已经过午,拿出手机,搜寻了一下影讯,半小时后有一场电影,于是来到了影院。早就听说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挺有阅读力,正好已经开始上映,就选择了这部电影来观看。

可能是不及有些大片的宣传力度,诺大的放映厅内寥寥几人。随着剧情的深入,我慢慢进入了影片,痴痴地体会了身心感受。确切地说,这部电影未必像某些大片那么叫座,但绝对是一部有思想深度的电影。

以男主人公牛爱国与妻子庞丽娜为主线的婚姻情感,一幕幕展现出来。曾经怀抱远大理想的军人牛爱国,在结婚登记时的许诺:未来与妻子一起生活在大城市的梦想,在现实社会成为修鞋匠的挤压下,变成了泡影。平凡的生活,简单的日子,思想的闭锁,铸就了夫妻的“无话”时代。

经济杠杆的折磨,夫妻沟通的冷漠,导致妻子的出轨。情感如同刀刃一样,切割着低沉的内心,欲哭无泪的牛爱国陷入了“复仇”的漩涡。很多时候,有些事情,外人永远无法体谅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亲情、友情、爱情,在现实的残酷碾压下,出现了心理的畸形。

朋友,战友,同学的劝解与开导,依然无法解脱当事人的内心羁绊。当女儿身患疾病的时候,当女儿那弱弱的一句:我饿了,想吃馄炖……,让牛爱国回归到了现实中,当巧遇与第三者私奔的妻子时,“复仇”的火焰再一次升起,怀揣尖刀的牛爱国,在面对妻子的哭诉时,激动的内心在之前亲人朋友同学的开导话语轰动下,思维回归了理智,决定了与妻子办理离婚的境地。

就像影片中的台词一样:日子过得是以后,不是从前。万事向前看,不能过于纠结在从前。其实世上的所有事情,不是都开心的,几乎件件都藏着委屈。内心只想着如何“复仇”,只想着气着别人的同时,却忘记了这么做,也会耽误了自己的未来。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像牛爱国夫妻一样的情况,缺乏了沟通,缺乏了理解,忽视了对方的感受,结果亲密成为了陌路。与其“鱼死网破”,莫若“网开一面”。放手,是给彼此的机会;放手,是对彼此的解脱。真要是心里还存在着曾经的爱,那就祝福彼此吧!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虽然表面上看是一件件情感与婚姻中的琐事,但就是在这简单中透着深刻。若有时间,已婚的,未婚的,甜蜜的,痛苦的,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或者看看这本书,应该是打开所有人心灵的一把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深海浩劫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如何,《深海浩劫》是一部检验观众对美国主流价值观认同度的主旋律电影

马克·沃尔伯格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演员——这个地气自然是美国地气。《深海浩劫》中的马克·沃尔伯格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美式个人英雄,兼具智慧、力量和冷静,是天生的领导者。片中与其搭档的库尔特·拉塞尔和约翰·马尔科维奇表现也在意料之中,除了凯特·哈德森显得有些鸡肋——毕竟美国甜妞不可能仅靠甜去甜一辈子。但简言之,主要演员们基本上很好地捕捉和还原了美国南方民众的那种精气神——即使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在充当人肉背景或者躲避钻井台的惊天大火。

说到火焰,《深海浩劫》的CGI视觉效果着实出众。精心制作的场景涉及到整个钻井平台日常运转的各个方面,从开采石油到泥浆流动再到板块破裂——听起来很无聊,但却提供了足够的代入感,足以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而大量的爆炸场面令人冷汗直冒,细节更是鲜血淋淋。

但《深海浩劫》最大的问题在于其过于套路的情节设计。既然是真实事件,故事的结局必然是缺少悬念的,只能在情节上下猛料。然而,过于戏剧化的剧情令人感到疲倦,不停呼唤美利坚人民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不值得鼓励。情节在某些时刻显得太假——用国旗灭火实在是令人无比惆怅。从某个角度来看,这种在创作上的保守是在变相地掩盖事实真相,利用交响乐和特写镜头交织的老掉牙的英雄时刻来传递好莱坞的流水线情感表达,将整个事件的重心从监查和处置失当转移成了人与自然的勇敢斗争,而将漏油事故对整个墨西哥湾生态造成的巨大影响一笔带过。

作为一部商业化的主旋律电影来说,这种处置方法没有什么。但终归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关于董存瑞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介绍了1945年,16岁的民兵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在激烈的战斗中逐渐锻炼成为一个机智勇敢的战士。在这期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我军被敌人的暗堡所阻,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一时又找不到炸药支架,但就在这时冲锋的号角吹响了,许多战士倒在敌人的枪口下,伤亡惨重。这时董存瑞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不让更多的战友牺牲,他毅然用手托起炸药包,拉开了导火索。火光映衬着董存瑞那刚毅坚强的面孔,只见他拼尽全力地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得粉碎,战斗取得了胜利,而董存瑞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仅十九岁的宝贵生命。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在十九岁就永远的睡去,但是董存瑞却能在这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他这种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不由得使我潸然泪下。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由得又想起了邓世昌、黄继光、方志敏、赵一曼、刘胡兰等人,他们都是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在中华民族受侵略者侵略时,早已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英勇奋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抛头颅、洒热血,使我们中华民族巍然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他们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他们奋勇杀敌、报效祖国的精神,怎么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呢?我们幸福安逸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还不好好学习的话,又怎能对得起无数的革命烈士呢?正是他们这种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争光!

他们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们的光辉永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教育影片《小鞋子》观后感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在作文课上,我们看了一部叫小鞋子的电影。它给人的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一位小男孩,为了妹妹和以后的鞋子付出了很多。真是一个愿上刀山,下火海的人。

我最欣赏的小男孩在马拉松奔跑的情节。他目的在第三名时,心里一直回想起妹妹与他的回答,你确定能拿到第三名吗。一定行他边跑边想,突然被撞倒在地,但他又站起来了,脚上还起了水泡。他努力的跑,谁也想不到跑了个第一名。体育老师把他背起来,在那笑,只有那男孩在那垂头丧气,显示悲伤的神情,这一刻的伤心让我感到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为了妹妹的鞋子与自己的方便努力奔跑,不顾一切的跑,可偏偏跑了个第一名,那伤心的男孩没有完成任务的伤心。

这样子的小男孩都很难见到,为了鞋子一样的事而努力的人也很少了。所以我认为他很负责任。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些人的鞋子坏了就再买一双,可如果是穷人的话,那些人都会中途逃,今生都不还,只有男孩在电影中最吸引的一个人。为了挣钱养活家人,一个一个敲门铃。也会很认真的去干。不象有些人,胜利就在前方却半途而废,错失了良机。这让我产生深刻的印象,在人们中,好像就有他们家最努力了。

我感觉这是一部十分温馨的电影,让我认为做人要有理想,不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甲方乙方观后感

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甲方乙方》是冯小刚编剧、导演的第一部贺岁喜剧片,该片在1997年上映,观众强烈的反响使这一部投资六百万人民币的电影以3600万的票房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该片也获得了第二十一届百花奖最佳影片,葛优、刘蓓也凭借此片获得了第二十一届百花奖最佳 男、女主角。

《甲方乙方》这部电影开拓了中国电影“贺岁档”的先河。而冯式幽默的市场从此开始。诙谐幽默而又朗朗上口的片段,完全市民化的小人物的善良和天真。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影响。甚至至今这部影片也堪称冯氏幽默的经典之作。

这部影片从结构手法来看,影片以“好梦一日游”为线索和总体纲领,分别设置和展开了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时代的一些情景,也在每一个情景之中,阐述了一些人生哲理。

从影片风格和情感色彩来看,这部影片独具特色地将喜剧性与纪实性完美地揉和在一起。无论是“公交车上抓小偷”、“解决婚姻矛盾”、“圆癌症患者一个梦”还是“体验贫困地区生活”等等,无处不体现影片的纪实性,但又不缺乏影片喜剧性色彩。整部影片也很感人,通过实现不同阶层的不同梦想,总结出一道道人生感悟。

从语言特点来看。影片的对话特点在于幽默与哲理完美的结合。例如,深明大义,只爱真理,不爱钱,其实这些都反映了影片的深刻含义。正是这一次次的幽默,一条条的哲理,使影片中塑造的屏幕人物形象愈加鲜明。

从细节运用来看,汤丽君影星想摆脱名人的压力,做一名普通人,之后才知道做普通人比做名人更难。游老板极力要求体验山区中穷人的生活,最后却把整个村的鸡吃光了,才知道生活在贫困地区的艰辛。这俩方面都反映了社会的两大极端,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色彩,深深的打动了观众朋友。

从性格塑造来看。姚远的聪明、周北雁的感性、钱康的正直、深子的豪爽,但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善良和热情。四个性格迥异的人,带着共同的梦想奋斗着,这是此片人物性格塑造的一大亮点。

从主题内涵来看。从一个以营业为目的的“好梦一日游”改为慈善机构,无偿的为顾客实现梦想,表现出当今这样一个人与人的情感愈加冷淡,以金钱为目的的社会,还有这样一批善良的青年,从而教育和感悟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才是影片的主题内涵。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由几个小品式的段落构成,也正是这种小故事的段落模式,冯小刚把他那种冯氏幽默与京味的小聪明发挥的淋漓尽致,各个段落中的经典对白也成了人们使用频率颇高的“日常用语”,好梦一日游,哪怕真的只有一天。人生实在太多不完美,太多遗憾,所以我们才会有梦。虽然情节上看起来有点天方夜谭,可是它却表现出中国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无论在你看来是否儒忠,内里表现出来的爱心足以感动几许人心。

当结尾镜头抬起,走廊上一片喜庆的红光。葛优说:“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这样的电影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但总感觉中国电影就应该有这样的韵味。就是这部“大荒诞、小真实”的喜剧使内地电影界有了清晰地电影档期的概念,从此中国电影终于有勇气和能力与好莱坞商业大片叫板,也加快了中国电影商业化步伐。也许冯小刚的草根气息、陈凯歌的才子气、张艺谋的批判性永远是中国电影的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音乐剧《猫》的观后感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周四晚上选了《 西方音乐剧欣赏》这门课后,我从完全不懂音乐剧到如今对音乐剧有了一些知识和认识,音乐剧是陶冶情操的很好的方式,能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丰富。在这门课上,看了《歌剧魅影》,《艾薇塔》和《》,三部音乐剧,其中我觉得《猫》这部音乐剧最特别,让我印象最深。

在以前并没接触音乐剧之前就已经听说过这个著名的音乐剧,如今接触了,果然是一部很了不起的作品。《猫》是音乐剧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这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可见《猫》的影响力之巨大。

剧一开始就能看到舞台上各种各样的“猫”:“毛色”不同、“脸面”不同、表情不同、动作也不同。笔者很欣赏演员们的表演动作,非常逼真,非常灵活,会让人感到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猫的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你鲜有机会能看到如此多的猫聚到一起,也很少能看到如此多种类的猫。他们在舞台上欢快地舞动,尽量展现自己。一场猫的盛会,在这里,是他们的天堂。虽然大体的情节很难把握,每一只“猫”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零零散散,完全不能拼凑,但是,在每一只“猫”的背后,我们能隐约看到大的社会背景。

《猫》不仅是一部充满动感魅力和时代气息的音乐剧,同时,它也饱含着生活哲理和人间情怀。就像有人所说,这是一部“从猫的眼中看世界和看人生”的音乐剧。自从它首次来中国上演以后,立即在北京、上海等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刮起一阵音乐剧的旋风,观众无不被它那奇特的舞台布景、幽默生动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演员精彩的演出把观众带入了奇妙的杰里科猫族的世界,当然,此剧最令我难以忘怀的除了精彩的音乐,就是舞台中奇妙变化的灯光效果,使人们进入到曼妙的神话世界。灯光效果遵循剧作的戏剧结构和演员的心理流程,强调它在创造情感气氛方面的作用。它摆脱所有写实要求,根本不考虑光源的色彩和角度的合理性。舞台突然暗下来,是为了解释一个角色的心理状态;灯光在一个角色入场时又突然亮起来;恐怖袭来时,墙上出现巨大的影子。灯光被任意控制,它的变化和静止,突明或突暗,唯一依据的原则就是服从戏剧本身的需要,毋容置疑,在扩大戏剧表现力方面,灯光成了表现主义者用之不尽的资源,开拓出各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前景与背景溶汇在一起,让观众同时看到背景始终出现在所有动作地点的后面。同时善于对现实变形和发挥灯光的特殊作用,创造出特殊的气氛。

音乐剧 《猫》的舞台灯光,将舞台设计在处理视觉因素时手法更加灵活,从写实到抽象,其间具有极大伸缩性。在处理时间地点上更加自由,舞台上现实与梦幻互相交替和并置,扩大了舞台时空的各种可能性。也正是现代科技的运用,使这部音乐剧长盛不衰,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时间和事实都证明了这是部十分优秀的音乐剧,值得我们欣赏,品尝。

展开阅读全文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1332 字

+ 加入清单

在国庆期间上映了这部电影——《湄公河行动》。 从来没有一部影片像湄公河一样让我观看过程从头到尾全身紧张,从来没有!并且从头到尾!

《湄公河行动》根据真实大案“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讲述了一桩悲剧背后所隐藏的惊天阴谋。 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上遇袭,13名船员全部罹难。泰国媒体很快报道称,中国商船武装贩毒,该国军人与其交火,导致船员死亡。云南公安人员进入“金三角”地区暗访,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案件实际与缅甸籍毒枭糯康有关。2012年4月,老挝警方逮捕糯康,5月移交中国警方。次年,糯康等四名罪犯被处以死刑。《湄公河行动》便是以这件事件为原型拍摄。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电影无法完全按照事实拍摄,但是它已经做到了最大诚意还原。 看完电影的我整个人都是震撼的,电影中的各种惊险场景已经令我这个接受能力尚可的人感到震惊,更何况是根据

真实故事改编,可想而知当年的抓捕过程,远比电影所展现的还要艰难与惊心动魄。电影里那支公安部门的特别行动小组,给我印象很深刻,小组里的每个人性格都很饱满,还都有个很牛的外号,但遗憾的是结局也是死伤惨重。

片子中的每一个缉毒警都是普通人,高刚看着女儿的视频笑的慈爱,一句“我离婚了,孩子跟她妈住”却无比心酸,因为离开,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方新武抓到害死他女朋友的犯人,没有喊出那句“要让你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是选择一枪爆头,让犯人用和他女友同样的死法,祭奠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但他同样是挣扎与痛苦的;他们生气的时候会互飙脏话,审毒贩的时候会以暴制暴......不同于以往人民警察伟光正的形象,他们会有挣扎,也会有暴怒,不可臵信,甚至害怕惶恐这些情绪,我们虽然称他们是国家机器,但毕竟,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不是圣母,也不是万能的,所以行动会有失败,行动中会有受伤甚至牺牲,但就算千难万险,也要把毒贩活着带回中国受审,因为十三个无辜生命的清白,大国的国威,比他们的生命更重要。哪怕他们牺牲后,墓碑上甚至不能刻下姓名。

片子中有几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以前看到关于越战的书里说,解放军看到越南的小孩子会心怀慈悲,但是那些小孩子会拿着枪就是一枪,当一个人倒下的时候, 这时候才会有另一个人去开枪打小孩。这些毒枭真

心是没有人性的,但我看到那个小孩第一次拿出枪,熟练的射杀那个警员的时候。我真心是被震惊到了, 虽然之前书本上看到过,但是真正看到影片中画片的表现形式时。我还是被深深的震惊到了。原来在我们看来纯真的小孩子真的会去做这样的事情。让人感到恐惧,同时也让人感到无助。连小

孩子都不放过。还有毒枭利用毒品来控制那些十几岁的孩童,让他们身藏炸药,携带枪的闯入军队驻扎的地方,从而炸毁了一整座大楼,我的心在那一刻是颤抖的。当然,还有那两个小孩子玩俄轮盘。小孩子竟然会玩这种致命的游戏,让人感到可怕的是,边上的小孩子居然还在欢呼。这才是真正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把别人的生命都不让生命,这是小孩子应该有的人生态度吗?他们才十岁左右,其他一般的小孩这个时候大都在学校读书,享受着爸妈给予的温暖和关怀,而他们呢?他们有的只是不该属于他们的早熟,对生命的漠视。

在这里我想呼吁大家,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生命不止,禁毒不止。

展开阅读全文

《芦荡烽火》观后感700字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时节的10月,学校组织我们参观旅游胜地沙家浜,接受革命爱国主义教育。到了沙家浜,临湖远望,绿绿的芦苇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边,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中,随风起伏,壮观极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观看大型实景演出——-《芦荡烽火》。我觉得很新鲜,很受教育。

这场演出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的乡亲们和新四军团结一心,借着大片的芦苇荡,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打败了日军,已成为小镇的一个传奇故事。当时,日本鬼子来到沙家浜,抓新四军伤员,阿庆嫂在日本人来之前,便给新四军和老百姓报了信,躲进了芦苇荡。在茶馆中和刁德一和日本人巧妙斗争,没有上他们的当。后来,英勇的新四军和乡亲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经过英勇机智的战斗,夺取了日军的大炮,打败了日军。

我最喜欢剧中的阿庆嫂,她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是个女英雄,给乡亲们报信,帮新四军夺大炮……在她身上有许多优秀品质,机智勇敢,胆大心细,不怕牺牲。还有剧中的新四军指挥员,沉着冷静,指挥新四军打得鬼子到处乱跑。我不喜欢帮助日军的军队和人,他们背叛了整个沙家浜和国家,是我们共同的敌人,看到他们打杀自己人,心中很气愤!

观看了这场演出,我才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它是无数中国人付出了汗水奋斗的结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向那些英雄们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好好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同时,我也觉得团结才能取得胜利,一个人是打不败日军的。我以后也要多团结同学,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和同学们一起进步,多拿奖状。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观后感550字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里面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品质,最让我敬佩的是第八位官东。

官东是一个海员,他很有责任感。一天晚上,海上东风做起,天上乌云弥天,东方之星被击落,东方之星的轮船落入海中,使船上的所有人都落入海中,海员们立刻出动,官东他不想让其他队友去冒险,就像一个人去,他第一次下海,在黑暗中找到了,救上来一个老奶奶,第二次下海的时候,有队友陪他去,他很不情愿,可是官东一下海,就被信号绳缠住,官东为了救人,把信号绳给剪了,把信号声剪了,就等于把原路返回的机会丢失了,官东为了去救人,从来不想自己的生命,队友已经救上来人了,只有他还在黑暗中摸索,大家都着急的等待,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他的氧气瓶被卡住,他努力挣扎着,因为氧气不足,他想立刻上岸可是氧气瓶太重,所以他把氧气瓶扔了,憋了一口气,到了海面。

官东的精神令我敬佩,他为了帮助别人不顾一切、也不想一切代价,舍生取义。我也有这样的小事。

一天,王志辉向我借笔,我毫不犹豫地说:“我的笔多着呢!我一会借你的,”我什么也没想,吃完早饭,他找我来要笔,可是我却迟迟不肯给,我心想:我给他,他还会给我吗?转念又想:他肯定会给我的,不就是一根笔嘛!我还是给了他笔吧。我内心纠结着,最后还是给了。

官东是为了朋友而不顾一切的,而我只是一个借笔得一个小事,都没有像关东一样,我以后一定会向官东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尊师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我第三次观看此部电影,第一次是在参加幼师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前;第二次是在自聘老师培训班上;第三次是在今天晚上。虽说,随手写一篇电影观后感。但如果没有以尊重的心态认真体会电影中的精神,这是不好的思想,起码没有做到尊重导演、尊重推荐这部电影的前辈老师。电影的开始,出现的人物根本不知道是谁,直到一个人的出现——贝比诺。50多年之后的相见,已是满头白发之人,基本上都认不出来了。贝比诺先生带来了一张他们上学时的合照,说起了当时的代课老师马修先生的故事,回忆起了在池塘畔底辅育院的种.种往事。

这是一所行为偏差的青少年辅育院,1949年1月15日,马修老师提着行李箱来到了这里。他看到的第一位学生就是贝比诺,他说自己在等“星期六”,因为爸爸会来接他。麦神父给马修老师开了大门,并带他去了校长那儿。校园里弥漫着冬季的寒冷和阴森,路上遇到一名被校长处罚的学生正跪在地上擦地板。麦神父在开医务室大门的时候被某个孩子的恶作剧划伤了眼睛,哈善校长立即暴怒的要求全体集合捉拿凶手。校长根本不知道谁是凶手,就让马修老师随意点一个名字进行处罚,并且命令“全体不准休息,停止探亲”。哈善校长的行为完全违背了教师的耐心、公平、公正、尊重学生的教书育人行为规范。校长还命令大家互相监督举报真正的元凶,马修老师马上意识到“这是鼓励大家打小报告,这不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是有悖正确的教学理念。”然而,校长却批评了马修老师的言论。马修老师在上课之前,送别了前一任的老师,这位老师告诉马修:“这些孩子是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一犯规,就要处罚。”马修老师一脸疑惑的看着他,可能在想:孩子们会变得越来越好的,不应该被否定的。

马修老师带着崇高的到的情怀,专业的教师素养,开始于这一群别人眼里的“恶魔”相处。第一次走进教室就被孩子们捉弄,并未向校长举报,选择了保护他们。马修老师知道是谁的恶作剧伤害了麦神父的眼睛时,对这名学生做了处罚,处罚他卡间休息时去麦神父的医务室做志愿者照顾他,直到麦神父的眼睛康复为止。马修这样的惩罚而不是送给校长关禁闭,这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用行动向麦神父说了“对不起”。使孩子的心理滋生了善良的种子,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要负责任的。而校长的做法就是揪着学生的耳朵拽进校长室进行各种粗鲁的体罚。马修老师在音乐课上耐心的倾听着每位学生的声音,并把他们放在了适合位置上,体现出了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随着合唱队的进度,这所死气沉沉的学校里开始变得有朝气、有阳光、有欢乐。学生们在一起开心的万户外游戏,认真的做手工,闹事情的情况明显减少了,这些都是马修老师带来的教学理念所改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蒋介石不顾日本军国主义入侵东北三省,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事实,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苏联来的顾问李德和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的错误指挥,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初期的错误指挥,使红军连连失利﹑损失惨重,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领部队为红军殿后,等到大部队撤退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待他们要撤退时,湘江已被封锁,他们只能退回湘西打游击。不料陈师长腹部中弹,他命令其他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在敌人抬着他去邀功的路上,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牺牲是他年仅29岁。红军这种宁可牺牲自我,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使我感动至深﹑难以忘怀。

遵义会议后,毛重新指挥红军作战,局面才有所好转。毛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远远甩在后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红军在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国民党调集大量兵力增援泸定桥,企图把红军的队伍切开,但先头部队的战士们用两天的时间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赶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到达。红军组织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击队,攀着只剩下铁链的“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他们身下的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伤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但勇士们依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勇敢顽强的向前冲,一个掉下去,下一个冲上来,受伤的战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还在向敌人射击。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冲进了泸定城,和后续上来的红军战士一起消灭了国民党的部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