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3593

作文

34232

地雷战观后感

全文共 1290 字

+ 加入清单

民兵当然尽力抗衡,但鬼子人多,民兵人少,鬼子武器好,民兵武器差,就是钢qiāng和铁地雷也是寥寥无几,更别说大-炮什么的了。不过,虽然铁地雷没有,但就象歌里唱的那样“没有铁地雷就造石雷呀,没有炸弹自己碾呀!”民兵们开始自己造起了地雷。更重要的是:民兵们还给各种雷取了很多有意思的名字呢!有——“踏雷”:一踩上去就炸;“绊雷”:一绊上就炸;“子母雷”:把手榴弹放在地雷上,专炸骑兵和行军大队;“碎石雷”:放上zhà药,盖上木板,再在外面放上石头,专门用来封锁要地,也叫天女散花;“连环雷”:用几根铁丝把地雷串起来,专炸行军大队;“真假雷”:上面放假地雷,下面放真地雷。用雷主任的话讲:“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死雷活用,到处开花!”

光是地雷战还不够,民兵用麻雀战结合地雷战,把鬼子弄得晕头转向!敌人为了防护,还搬来了工兵,拿着一个只要是金属都测得出来的探雷器,把民兵埋得雷都挖了出来。他们杀人,放火,毁了我们的家园。于是,我们又发明了“飞雷”和“头发丝雷”。“飞雷”到处都可以用,到处都可以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头发丝雷”又称“神经过敏雷”,敌人的探雷器一碰到,就爆炸!

鬼子还不甘心。1944年,民兵和鬼子又进行了更大的战斗!于是民兵用“钉子雷”封锁公路,用“天雷”封锁森林,又用“土水雷”封锁河道。但是,卑鄙可恶的鬼子把村民抓去,让他们领头去踩自己埋的雷。

这可怎么办呢?哈,这可难不倒聪明的民兵,他们又发明了“蝎子雷”,“蝎子雷”最大的特点就是前面踩着不炸,而引爆了后面的雷,专门对付狡猾的鬼子。这样一来,鬼子走到哪里都有地雷,东一个地雷,西一个地雷,炸得鬼子落花流水,屁滚尿流。剩下的刀qiāng之战,鬼子必然敌不过民兵,民兵最后终于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地雷战观后感4

Landmine Warfare Views 4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顺5261口溜”:“鬼子4102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1653好地雷远远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个人影看不见”。这就是民兵们对付鬼子的最好办法。民兵们就是按照这种打法,和日本鬼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在战斗中,村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制造了许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飞雷、子母雷、蝎子雷等等。其中最厉害的地雷,要数“天女散花”了。这可是村民石大爷苦思冥想发明和制造出来的。这种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会爆炸,爆炸时石头飞上天,落下来就会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虽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们并不甘心。他们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后把雷起出来。但民兵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他们发明了“蝎子雷”。这种雷,当鬼子去起雷时,就会有一个小小的铁夹子蹦起来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了过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艰苦。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来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我们决不辜负先烈们的鲜血和希望,把我们的国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超能陆战队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超能陆战队》电影的情节非常简单:主要讲述充气机器人大白与天才少年小宏联手菜鸟小伙伴组建超能战队,共同打击犯罪阴谋的故事。马上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视率及得到许多观众的点评,一时间许多人表示希望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大白在自己身边,一时间许多人的微信头像变成了萌萌的大白。当然也有不少专业人士对影片进行了评判。本人是位心理咨询师,对所以这部暖暖的又有许多泪点的影片的评价是:一部疗癒丧失之痛的心理剧,影片想告诉我们:爱从未失去,一直都在!

小宏的哥哥,泰迪是位善良、阳光、乐观、有追求的青年,面对有点叛逆的小宏,他表示理解弟弟的需求,同时他又顺势引导弟弟用更合理的方式来追求自己喜欢的机器人设计。在这一点上,泰迪的做法简直是一流的心理咨询师还春风化雨。所以他设计出来的大白也是那么温暖人心,细致周到。大白是一个人类身体健康专家,影片中大白却一直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康复专家。他的一些语言及行为可以给到我们心理咨询师一些参考及学习。

影片中反复中现一句话:他就在这里。

泰迪因为救导师而意外去世了。小宏一时沉浸在丧失之痛中无法自拔。他对什么都没兴趣,包括他最爱的机器人。因为这样无意中的小受伤启动了大白开始工作。面对小宏的悲伤、愤怒、无奈。大白这个看起来软乎乎的萌娃娃,格外温柔而坚定地反复说:他(泰迪)就在这里。一开始这话似乎没什么效果,当小宏又一次情绪爆发时,大白启动了录像,泰迪一次次坚持完善大白的过程播放了出来。小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至此小宏彻底接受了泰迪已经离开的事实,也真正感受到哥哥泰迪虽然人不在了,但他对自己的关爱还在,一直都在。明白了爱唯有好好生活,爱自己才是纪念哥哥的最好方式。所以在揭发和阻止复仇阴谋时,小宏对因失去女儿而伤心、愤怒、甚至疯狂的卡拉汉教授说:她就在这里!这句话同样也对卡拉汉教授起到了震撼作用。

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当带着仇恨的小宏准备杀死卡拉汉教授时,泰迪的同伴都阻止他,因为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来杀死另一个人,不管有多可恨。这一点小宏在大白的疗癒下也得到了成长。所以当卡拉汉准备杀死利克为女儿报仇时,小宏及时制止了他。小宏说可能理解教授的伤痛,但是他没有权力这么做。当小宏亲自说出这些时,意味着小宏不但走出了曾经的心理阴影,而且比以前更强大了。

影片还重点展示了和大白的最后的分别。如果说泰迪和教授女儿的死是意外,让人突然,难以接受。那么眼睁睁地看着暖心的大白要离开自己,还是永别,那是何等的痛苦。但是这一次小宏承受住了。因为虽然他和大白这个机器人分别了,但是把大白那种关爱人类的精神传承了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白仍然在,永远在。

影片中除了用语言来疗癒丧失之痛外,还用到一些行为治疗,比如大白用温暖的身体去温暖小宏冰冷的身体,这是传递能量。大白还多次用拥抱来给到小宏包容、理解的感受。另外用野外飞行带给小宏豁然开朗的视野。这些技术都可以给到心理治疗师很好的参考。

影片用一个非常粗糙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又一次解释了什么是“爱”这个永恒的话题,并揭示了一个现象用仇恨来解决问题往往两败俱伤,用爱来解决问题能化解悲哀得到圆满,而爱一直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时间门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了一个微电影——《时间门》。这部电影比常见的微电影精制很多,台湾知名导演陈奕先执导、法国著名摄影师Dylan掌镜、视帝罗嘉良担纲主演,制作品质、演员选择、幕后班底等各方面都呈现高标准规格。在片中罗嘉良这种“事业型”男人的字典里,事业和家庭是一对不可调和、水火不相容的矛盾。其实现在社会上许多人的确有着不错的事业,但却是以牺牲家庭幸福、放弃家庭责任作为代价和前提的。结束时罗嘉良最终保存记忆,选择了承诺一生的家庭,让人回味,片子拍的也是紧张又温暖感人。

当一位即将失去记忆的病者,推开那一扇扇幸福与遗憾交融的回忆之门时,那些青涩浪漫、温馨美好、失落怨恨、疏忽怠慢的画面,顿时激起情上腺,不由得热泪盈眶。这是真实的感动,每一记忆碎片的闪回都不仅是在供予主人公选择,更是在用回忆中的画面击打观者的良心。而在片子的结尾处,凯选择抹掉那段段没有家人的日子,留下与妻子和孩儿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温暖感人且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拼命、认真、严谨、疏忽、失落、懊悔、满足……情节中凯的这些生活过程关键词在视帝罗嘉良的精准演绎之下,自然而生动。

央视的“神采访”——“你幸福吗?”曾热遍大江南北。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万变不离其中的是,在每一个答案中都能发现一个基本共同点——幸福就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家人健康、孩子快乐...如此看来,幸福并不复杂,只要你努力去做,认真对待。《时间门》为我们诠释了,一个成熟的男人不仅会关心和照顾好身边的同事,更重要的是关心和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家庭的责上,男人重要的是经营事业和经营家庭两手都要抓,都要硬,忽视哪一方都无完整的幸福可言。

展开阅读全文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琼崖纵队第一支队警卫连女子军特务排在残酷的反法西斯抗日战争中纵横驰骋在天涯海角,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宁死不屈地抗击日寇,保卫祖国。她们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流传在抗日战场,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这段真实的历史由“琼纵”老战士策划、顾问和编剧。剧中主要事件均为娘子军牲者和幸存者的亲身经历,场景大都选取在当年战场的实景中拍摄,片中展现了抗日时期红色娘子军震撼人心的悲壮情怀,海南岛优美的地域风情,真实再现了当年红色娘子军的英雄形象。

纵横天涯,驰骋海角,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宁死不屈,痛歼敌寇。

纪念为抗日战争胜利牺牲的琼崖纵队第一支队警卫连女子军特务排的英雄们!

展开阅读全文

《2024秋季安全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2016秋季安全第一课》,里面讲了几项安全知识。有交通安全、游泳安全、居家安全、消防安全等。对我的印象很深刻。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溺水. 失火. 交通事故等等,这时我们必须要冷静处事,在平时我们要多训练多掌握一些自救与救人的一般技能。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平时在学校的时候要怎样的注意安全,例如说:在上下楼梯的时候,一定不要在楼梯上打闹,避免摔伤;在教室里面不爬高上低,不随意触摸电源,避免意外的发生;在上下学的时候,一定要有父母的接送,在路上也要按照交通规则行驶。

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是学校和老师,家长对学生的一个共同心愿,交通安全是我们目前最突岀,最需要关注的重要事项,必须遵守交通规则,《2016秋季安全第一课》这四个字在心中永远扎下根,让交通事故和不该发生的灾难永远在我们生活中消失。

在今天的安全教育第一课中,让我明白了人的生命有多么宝贵,也是多么脆弱,,安全教育对我们非常重要。通过这次节目,使我们树立了安全意识,了解了很多的安全常识,学会了自我保护,提高了应变能力。这次节目也更加让我明白了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值得珍惜的,爱护生命,安全第一,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吧!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永远在路上之天网难逃观后感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近来,各地司法机关也集中起诉、审判了一批“大老虎”:其中包括白恩培、申维辰、谭力、金道铭等,贪腐额均超过2亿元的白恩培与魏鹏远两人被判死缓并决定终身监禁。这都传递出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

10月24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六中全会召开之前,央视黄金时段播放反腐倡廉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为中央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警示教育是惩防腐败的源头性工作,但仅仅依靠教育本身是不够的,还要靠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给心存侥幸的官员当头棒喝。为此,必须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在查处腐败问题上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决不让腐败分子有机可乘。

中央纪委网站10月20日发布消息,2013年至2016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1.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1万人,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中管干部覆盖了31个省(区、市)。这些数据,体现了反腐败的高压力度。

中央纪委网站透露,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这三种情况同时具备的是执纪审查的重中之重。的确,官员违纪违法刚刚露头就严肃处理,让失去没有继续腐败的条件,是防止小贪官变成“大老虎”的关键,不能因为情节还不重而有所放松。“抓早抓小”是反腐治本之策,严肃执纪,严肃问责,才能杜绝“一路贪,贪一路”。

全面从严治党没有止境,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六中全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细,实现从严治党体制化,常态化,我国反腐败斗争必将迎来新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100周年了,历史风云变幻,起起落落,英雄辈出,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林觉民便是一个传奇。电影百年情书》讲述的就是林觉民的故事———一个青年的理想、爱情和亲情。

广州起义失败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会审林觉民。林觉民用英语流利作答,慷慨陈词,表现得气宇轩昂。诸人为他的见识震惊,连张鸣岐都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殉国时,林觉民年仅24岁。

发动起义前,热血青年林觉民、林尹民、林文、冯超骧、方声洞等人彻夜未眠,想及明日便要打响革命起义的枪声,思及家人纷纷写下诀别书,其中有两篇成为传世之作:一封是方声洞的《秉父书》,洋溢着为国尽忠的豪情,和难以为父尽孝的悲痛;还有一封便是林觉民写下的字字泣血的《与妻书》。果然,在激烈残酷的战斗中,这些青年都为革命事业捐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电影中的两封书信《与妻书》、《秉父书》是全片的情感核心,其背后是爱情和亲情与理想的纠葛。

@理想代价:视死如归,杀身成仁@

林觉民们的理想就是发动黄花岗起义,争取民族之独立自由,这已是百年前的革命往事。因为一封饱含柔情与热血的情书,多次被我们提起,以致于写就这封情书的时机---起义前夜常被人淡忘。

百年前的青年林觉民以及他的战友烈士、志士、仁人,与蝇营狗苟的体制决裂,争民主、争平等、争自由。明知起义意味着死亡,如林觉民所言"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明知黄花岗起义是上断头台,有去无还,但也要义无反顾地迎上去,置生死于度外,杀身成仁。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慷慨赴死,将会穿越历史时空,划破黑暗,给人以振奋和启示。

对理想的执著,内心热血的澎湃,行动的决绝,是《百年情书》对百年中国青年精神价值的书写。

关于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我们的很多先辈都有过论述,最为知名的当属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先生是从正面来论述的,如果从反面加以论述,我们能看得更加清楚---少年蠢则国蠢;少年穷则国穷;少年愚昧则国愚昧;少年不独立则国不独立;少年不民主则国不民主……

《百年情书》中的青年,不过20岁,已有如此为国捐躯之壮志,坦然面对生死,坠作自由之花,他们说的话在今天看来,似乎充满稚嫩,但纯粹而无私。倘若追问,是什么导致了林觉民等众人的思想,不得不提到一场历史运动---"五四运动",不得不提到"五四运动"的根本---启蒙运动,不得不提到启蒙运动的核心---德先生与赛先生,就是今日所言的科学与民主。

在如此思想环境熏陶下生长的青年,怎能不把独立、自由、民主烙进灵魂深处,这才是《百年情书》所揭示的价值追求,只是我们须得记住,启蒙还未完成,青年的梦想还在路上。所有的理想都值得尊重,所有为理想付出的行动都值得景仰,哪怕已过去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央视《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在CCTV-1黄金档首播,一档纯文化节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关注。节目首播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微博榜单持续上榜三小时,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书也上了当当的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朗读者》是董卿作为制作人的首秀。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仿佛是董卿走下春晚舞台的一个转身,让观众领受到了她规矩之外的别样风采,温婉庄重包裹的是一股强烈的个性,一瞬间鲜活起来。这也同样是《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 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

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

展开阅读全文

2024电视剧专题《永不懈怠的斗争》观后感

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专题片《永不懈怠的斗争》近期播出后,在省内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该片由广东省纪委宣传部、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其中,第一集《正风肃纪》反映了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的特色亮点工作。

在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事关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把党的作风建设好,对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抓蛇要抓七寸。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抓住重点,才能有所作为。

必须强化八小时以外监管。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管,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虽说“八小时以外”是领导干部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然而领导干部掌握一定的权力,在“八小时以外”仍然施展着职务和权力的影响。由于现阶段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内”的监督管理制度日趋严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瞄准时机,抓住“八小时以外”进行利益输送。特别是受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影响,如果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作为不加以监督和管理,一些思想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同志就会成为围猎目标,自毁前程。因此,必须把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使之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谨言慎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

必须强化党员干部执行力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的关键就是提高执行力。也就是说,对于抓好作风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很多制度和管理措施,但执行是否到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际,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原市委书记万庆良依然我行我素,先后出入会所21次,甚至在被调查的前几天还在位于白云山的品云观景餐厅,这一高档会所大吃大喝。因此,作为党员干部,一方面要注重深入分析梳理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彻底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及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心诚意对待基层群众,切切实实地为人民群众着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必须强化勤俭节约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历览前贤家国事,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需要始终保持此种精神状态。在现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尤其要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管住、管好自己吃、穿、住、行等方面,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侵蚀,

要牢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道理,干实事,鼓实劲,求实效,不搞政绩工程和短期行为,在坚持真抓实干、勤政为民的同时,要时刻注意把握自己,经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改进作风必须在“严实”二字上下功夫,一件事一件事抓整改,日积月累,一步一个脚印深化下来,勇毅笃行,久久为功。

展开阅读全文

《湄公河行动》的观后感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感觉自己整个人还没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就已经端坐在大书桌前写观影感受了,两个膝盖骨至今还发酸发麻,可见《湄公河行动》的震撼效果非同凡响。不看真的不知道,看了以后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该片在北美上映时能被美誉为“2016年华语电影的强心剂”。选片时,我看它的分值是9.2分,现在看来,给它打10分都不为过分。

《湄公河行动》是博纳影业集团出品的动作电影,由林超贤编剧并执导,张涵予、彭于晏、冯文娟等主演。该片根据“10·5中国十三名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讲述了一支行动小组为解开中国商船船员遇难所隐藏的阴谋,企图揪出运毒案件幕后黑手的故事。

如果仅仅写影片简讯,我感觉前面这一段已经就足够了,但是我所要表达的内容显然不是这个。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影评人,我只是想如实记录自己在观影过程中思考的几个问题而已。

首先,我给这部影片的定性是“爱国主义”题材。第一次在看电影中,找到了身为一名中国人会有很骄傲的感觉。影片中的中国缉毒警察,深入金三角地带,为了在湄公河上无辜遇害的13名中国船员沉冤昭雪,给涉案的毒贩布下天罗地网。这些警察,完全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危,正气凛然,勇猛无惧,用智慧和勇气与毒贩进行周旋和拼杀,真正上演了一幕血性报国的正义之战。

对影片中的这些热血男儿,我会肃然起敬,一个国家要实现国泰民安,真的是需要这些铮铮铁骨的硬汉子来保家卫国。影片中很多细节,都把军人置生死于不顾的伟大精神描述的淋漓尽致。其中,有位被子弹击中要害部位的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摁响炸毁毒枭老巢的炸弹按钮,你也许认为导演的手法太老套,但是我看到却是:一个优秀战士应该具备的可贵素质和可歌可泣的优秀品质。

我觉得这样的好片子,应该在我国陆海空三军中播映,让现在的军人好好看看,真正的钢铁战士是如何浴血奋战的。通过近年来反腐的不断深入,军中蛀虫和大老虎不断被查出,其行为令人骇人听闻,这些的人能领导好军队打胜仗吗?此前我真是怀疑我军的战斗力了。但是通过观影,我顿时减少了这方面的怀疑,会觉得那些分子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民子弟兵还是好样子的,事实上也的确应该是好样子的才对。

深入毒巢战斗

其次,在影片中真实的展现了的危害之大。片中大毒枭糯卡通过控制着一群娃娃兵,在这些“小家伙”身上,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善良的影子,他们赌博、吸毒、搞自杀式炸弹袭击样样在行。看到一个娃娃兵,用左顶着自己的太阳穴,打爆自己的脑袋那一刻,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菲律宾的新总统------杜特尔特!为了解决菲律宾多年来泛滥的痼疾,他对毒贩子痛下杀手,上任不到一个月,杀掉毒贩子3000多人,那是对给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带来的危害多深地仇恨啊?

现在看来,杀得还是太少,应该继续大杀特杀。杜特尔特讲到:希特勒屠杀犹太人300万,我要杀毒贩子300万。对人类的危害真是深不见底,如果不从根源上去解决,那么害民亡国是早晚的事情。杜特尔特确实是位有血性的汉子,有一副忧国忧民的情怀,才会对毒贩子大开杀戒,而自己已经做好了时刻丢掉性命的准备,这是多么伟大的总统啊!

国泰才能民安,国富才能民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真的应该能给自己的老百姓撑得起腰杆,让自己国家的人民,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够很有尊严地活着,这是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否在人民心中“立威”的根本所在。

观看完《湄公河行动》后,我的内心无故升腾起许多莫名的爱国情怀来,我觉得提倡“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国若破,家必亡,这其中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家中有孩子,真的应该在乎这些方面的教育,这样会培养好一个人的气节和正义感来。记得今年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冠时,儿子看升国旗奏国歌时,表现出十分激动的样子,身为母亲当时心里特别欣慰:女排奥运夺冠,儿子已经有了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感了啊。

一部好的影片,总是能给人带来除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以外的其他东西,也会引发人很多正面的思考,《湄公河行动》确属这样的影片,不信的话,你也可以去电影院亲自看看,看是否能有和我一样的观影感受??

[《湄公河行动》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观后感

全文共 5521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故宫文物观后感(一)

刘泽华

一部2016年1月份出的纪录片,却到了2016年12月才看,然后就正好出了电影版,三集纪录片+电影一气呵成,不亦乐乎,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上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纪录片式电影,应该属《可可西里》了,保护藏羚羊的,但也是由演员根据真实事件外加一些记录镜头拍摄而成,多少还有一点"演"的成分,而这次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确是实实在在的纪录片。

纪录片其实不适合在电影院播放,因为过于真实,虽然主题明确,但一般没有剧情,或者剧情比较琐碎,在电影院这种封闭的空间内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所以也很少有人会把原汁原味的纪录片搬到大荧幕上。由于这个片子在B站反映强烈,也在国内得到了不少的美誉,导演又重新把素材剪辑了一下(包括新的镜头和叙事,不是3级纪录片简单的拼接),搬上了大荧幕。

为什么我认为这个纪录片适合在电影院上映。

1、历史感。

大部分纪录片确定某一主题之后,按照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式,加以大量的旁白,来介绍主题的背景和事件的过程;再用被摄者的角度对主题加以强调、表达,增加纪录片的感性维度或理性维度,让读者对该主题有一个比较全面、详尽的了解。但这些主题大部分或是现代的、或是科技的(有未来感)、温暖的、冷酷的,但都是我们现今社会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我在故宫修文物》有一点独特的地方,他的主题看似是"我修文物",但是多了"故宫"两个字,看完给人还有"我在故宫被人修"的感觉。

主角除了修文物的师傅,还有故宫的"文物".

木器组的屈峰在片中说的很好:"每个人对佛的理解不一样,这也和人的性情有关。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么奸笑,要么淫笑,还有刻的愁眉苦脸的,很难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个味道很难把握,怎么能刻出那种神秘的、纯净的微笑 ,那是最难的。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我们最早就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哪有什么德性。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中国古代故宫这些文物,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想办法把自己融到里面去。一个文物修复者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也把自己融到了文物当中。

屈峰闲下来总是会刻点佛像,这个中央美院的硕士高材生、中央艺术研究院的博士,毕业后却不能创作自己的艺术,而是要顺着古人的思路去修复艺术。从开始的羡慕同学在外面大搞艺术创作,自己却只能憋在小屋里修复前人的东西,到有了上面的感悟,他的内心变化,又何尝不是都融入在了这个小佛像上面?

这样,主角其实不是"一生一死",而是"一动一静".看似师傅们修文物,实则文物也是挑人来修。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上"去修文物。而影院的这种封闭、黑暗的空间,正如同一个时光飞船,在观影的时候,让你经常会有"穿越"的感觉,仿佛你也回到了文物制造的年代,不光能看到工匠们如何制造文物,更能让你去体悟工匠们是把一个什么样的自己融入到了文物当中。

2、耐心和静谧。

故宫修复文物的师傅们,严格朝九晚五,不能加班,怕的就是你加班赶点,状态不好,反而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损害了文物。在他们的身上你们能看到耐心、沉稳。进故宫当学徒,前三年,有一年半是磨性子。铜器组的师傅说:"刚来的时候,就扔给你一个氧化的浑身绿色的青铜器,就让你在那磨,一点儿一点儿地磨,把铜器上的氧化物磨掉了,你的性子也就磨出来了".凡事不能急,这和目前高速化信息时代的社会所倡导的"高效"格格不入。但这也是工作上的要求,修复文物这个事情,急不得,急了,就成破坏文物了。你就得慢慢来,一点儿一点儿地把铜器磨光亮了,也把自己磨稳了。

进到影院,灯光一关,看着荧幕上那么有耐心的师傅们一点一点的在那儿修复文物,也算是远离一下外界的喧嚣,找到一份自己内心向往的那份宁静吧。

3、成就感和失落的冲突。

钟表组的王津王师傅,已然成了"国民男神",但凡看过纪录片的妹子没有不喜欢的。长得帅,性格好,手艺好。面对一个那么大的,已经七零八落的大型钟表,没有替换零部件,没有图纸,没有前辈指导,只有四个字的任务"恢复机能",他就要把一个七零八落的宫廷钟表修好。这其中的付出可想而知。

乾隆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修复前后对比。

用时八个月,修复好一个钟表,成就感可想而知,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感觉:失落。

片尾王津师傅在故宫看到他修好的钟表在橱窗中展览时,脸上那种成就感和失落感的冲突,他说:"钟表和其他文物不一样,它是会动的,我辛辛苦苦修复了这么久,到最后还是只能安静的摆在那里,不能把它最精彩的一面展现给游客,实在是太可惜了".

这种成就感和失落感的冲突,多少有些感同身受吧,每个人也都有这样的时刻,但是面对镜头前王津师傅的自豪和无奈,强烈的共鸣还是有些让人眼眶湿润。

电影版删除了旁白,有大量的留白,让你去感受文物修复者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也为故宫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平常去游玩的时候看不到的那些屋子里,有着这样的大国工匠在做着这样的事情,过着另一种生活,只让人心生羡慕。

最后,沿用一句李笑来老师的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并没有爆炸。那些你喜欢的,对你有用的东西,你不但不会错过,甚至会发现你根本无法错过,因为他们太重要了,以至于总会被你发现。

感谢导演萧寒,为我带来了这样一部纪录片和电影。

特别感谢纪录片中木器组的屈峰老师和书画修复组的杨泽华老师,短短的纪录片,从你们身上学会了很多。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二)

杨雪

物之于人是启发,人之于物是相知。

发光

当某位师傅骑着自行车,穿过层层红墙到外面只为偷闲抽根烟时,众人打杏儿时,和着阳光喂着"御猫"时,偶有闲暇弹着吉他聊着天儿时,饶有兴致地介绍院子里种的各种花草时,你又是否能想象他每天的日常呢?这种反差本身就是一场伟大而奇妙的相遇,观后感《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完全意想不到的风格,很燃很纯粹。你一定会爱上这种意想不到的平实和有趣,处处透着热忱与从容,想走进,想走近。

他们与文物相遇更相知,千年的传统技法和陈旧的工具更饱含传承的温度。世世代代传承千年的修复师们与手中的文物永远在进行着一次穿越时代的对话,这是一场奇幻的相遇、注定的相知。

中国皇室的审美真是奢华。即便对中国文化没有一点常识,也依然能从精细的技艺中,读出其耗时之长与价值不菲。

这面屏风是康熙六十大寿时,当时在世的十六个儿子和三十二个孙子送的祝寿礼物。正面用明黄色绸作底,绸上绣满了不同形式、总数过万的"寿"字。

生机

第一集中的王津老师,背着手,站在慕名而来的人群中,望着橱窗里自己刚刚修复了几个月的钟表,对着镜头说了句"有点心疼" .此时此刻从他身边川流而过的游客们,又如何才能想到:正是这位与自己擦肩而过的精瘦的长者让他们眼中无比瑰丽、趣味盎然的国宝钟表得以复原,犹如再生。让树木掩映下的大门打开,让河水湍流、船只航行,让每只小鸡都挥动翅膀,让天鹅扭动身姿:那才是它本应有的鲜活的生命,那才是王师傅修复它的精髓和意义。

最感染、最打动我的,还不是他们的高超技艺,而是修复师们的状态:沉稳亲善,从容饱满,满满的生机。他们没有因为工作严肃而沉闷,却意外地幽默平和。向上的热情更能让人感觉到这份职业饱含着旺盛生命力。他们在延续,在传承,让人安心,让人放心。

相知

他们对于古物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修复。世世代代传承千年的修复师们与手中的文物永远在进行着一次穿越时代的对话,这是一场奇幻的相遇,注定相知。他们不仅融入着自己的情感,更渗透着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品格意志。用自己的修养与眼光去看待他们,用自己的全部理解点滴滋润着手中的宝物,重新焕发着它们的光彩,不知不觉注入自己的痕迹。品格不同、审美不同、心境不同,会有着完全不同的修复结果。瑰宝千里迢迢找到与自己相知的修复师,是真正的幸运。正是这场奇遇,才注定了这些文物拥有生命。修复师握着灵性的文物,他们与文物的缔造者们对话、与文物本身对话。时不时体悟着文物的巧夺天工、精妙绝伦。

瑰宝千里迢迢找到与自己相知的修复师,是真正的幸运。

因为有了人,每一片砖瓦、千年瑰宝、紫禁城也才有了生命。只有人的制作、人的欣赏、人的赞叹、人的传承,才让他们拥有了灵魂和生命。纯粹的物件永远是死的,人的情感永远是活的。

附上屈峰的原话: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性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感动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里,还有大量修复人员工作的细节捕捉。比如,令我感动的一个片段:漆器组的人员修复乾隆御稿箱。

你现在看到的图片是清理完之后的样子。普通的雕漆,有十二层黄,二十五层的红。而御稿箱漆层厚度有一百二十层左右,表面一层红色,中间一层黄,下面一层绿,底漆为黄漆。雕漆的工艺也相当复杂,整体是皇家用的云龙纹,工艺水平和制式都是顶尖的。虽然文物修复过程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是其背后的艰辛无人能懂。几乎所有的漆器和制作修复人员,都要忍受难熬的生漆过敏。生漆: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体,接触空气后变成褐色;数小时,形成漆皮。生漆需要经过炼制后,加颜料才会更适用于文物的着色。

这真叫人肃然起敬。

当我们在藏馆里叹为观止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联想到:若没有这群朴实无华的故宫博物馆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修补和维护,藏品又怎能闪耀出瑰丽的光芒呢?

在此感谢他们灵巧的双手,还有和手一样澄清透明的心灵。

温度

纪录片记录着这群有意思的人,还有他们手中的代代传承。如今早已见不到的师徒制,依然存在于故宫这门久远的手艺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毕业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来到这里,有了自己的师傅。这是传承的温度。正因为有他们,才能有修复的新生。文物从过去走来,又拥有无尽的未来。超越了时间的禁锢,文物修复恰好活在此时此刻。

纪录片中依然能看到那些已经延续了千年的技法,朴素而有效。在高科技盛行的当下看着这些传统的方式,感觉特别有意思。制浆糊,晾树漆,用猪血等等,这也是传承的温度。而中华民族的复兴,也需要这样的传承,更需要从中获得新生。

作者:杨雪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三)

作者: 罗崇杰Loh

今天一大早起来,我就被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种草了。

下午叫了顺风车,去看这部电影。看完,坐上回程的顺风车,司机是个小姑娘问我,hey,你刚才在看什么电影?

我说,一部纪录片,叫《我在故宫修文物》。

那有什么好看的?

没什么好看的,但是对我来说很好看。有些话像匠心、用力活着这样的词,在我口中语言又止。我和她说,就是整个电影就在放故宫里负责修缮的各个部门工作、感悟还有生活。

她说,那看点是什么?

真实。

我想给你展现其中一个镜头:

这是在故宫负责钟表修缮的王津师傅,日常工作就是修钟。

最近新进来一钟,人要求是还原其原来的机理。他说,钟这种文物和其他字画雕塑不一样,你要还原成本来的样子,还得让它动。

修了几十年的钟,每一口钟都像是他的宝贝,他认真专注。

有一次,故宫文物外出展览时,一位老先生硬是拉着他,要问他故宫有没有像他手上宝贝一样大的?他开心的摇摇头,说没有,高手在民间。

事后,回顾,王津说,找我验证的人多了,这些藏宝的人儿,就想表达出他们自己有故宫没有的东西。想想故宫的确是藏宝的顶尖水平,可是外面的东西肯定比故宫多呀。

终于,贯穿影片的那口钟修好了,是一口西洋钟,上面还有热带雨林一样的画面。

这口钟放在博物馆展览时,王师傅隔着玻璃对着自己的作品说,一个人工作也就几十年,没有多少人有幸碰到那么几件大事,能参与进去,这样想想多好。

毕竟我不是写影评的,其中的一个故事讲完了。我想聊聊我的感受(全是鸡汤)。

插句题外话:

昨天晚上和一朋友聊天,聊完我发现,在来地心引力工场的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编辑和原创的文章近 25 篇,相当于两三天一篇的节奏啊,想看文章请关注地心引力工场"ID:dxylgc")狂写文章的工作,给我带来聊天唠嗑居然能够源源不断讲话的资本,关键还挺有逻辑,顿时有点小嘚瑟。

我发现刻意联系真的是一个很棒的方法。

我每次工作到深夜,都会去翻翻我的朋友圈,发现很多朋友:红衣、V先生、菜菜、慧敏、千聊薛院长、蔬菜、卓娅(不胜枚举)等等也是大半夜发着朋友圈,聊着自己专注行业的思考,尤其是最近让我感动的西西,每次看他的朋友圈,你除了喊一声牛逼之外,更是感慨一个人究竟有多少精力。

我也有很多在传统行业工作的朋友,在我选择工作的时候,告诉我,崇杰,你要学会隐忍,不要像个小孩子一样,不要想着什么样的事情都必须站在你的角度出发。

我和他说,我不是这样的,我喜欢新媒体行业,沉浸的是自己的爱好,而不是工作。换一个维度就是,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顺带幸运的是还有个老板愿意为我的爱好买单。

写不下去了,希望有机会我能和你好好介绍我自己。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绿里奇迹观后感

全文共 2337 字

+ 加入清单

《绿里奇迹》分为六部,原作为连载小说每月推出一部,于是成就了一个出版业中的奇迹:所有的六部同时全部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十本书的位置竟被占去了六本。合为一卷的完整版则毫无悬念地冲顶榜首。

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的走廊上铺了绿色的油毡,因此这条在其他监狱称为“最后一英里”的不归路,在冷山就被叫成“绿里”。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走过“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斯蒂芬·金似乎一直对监狱不能释怀,这一部,自然还是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正是监狱小说中的杰作。这也难怪,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才格外惊心动魄。“恐怖小说之王”掘发“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的和悲剧的道德真相”的一出大悲剧,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感天动地,震撼人心。

分三天,一天两部,昨晚正式看完了这本斯蒂芬·金的代表作。倒是很久没有这种震撼的感觉了,那种让你想写读后感写了标题之后又不知道怎么下笔最后把比方下的感觉。

《绿里奇迹》为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是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这个故事由狱守和囚犯们共同演绎。

珀西·韦特莫尔,与州长有姻亲关系,整天拎着胡桃木警棍专横跋扈张牙舞爪,但实际上外强中干,在一个死囚犯闹事时吓得魂飞魄散。他似乎仇视这里一切美好与快乐。他用残酷至极的手段执行了一次死刑,那时他人性中的残忍狠毒报复暴露无遗。他对着德拉克罗瓦先生的老鼠朋友叮当先生一脚踩下去,在脊骨的断裂声和鲜血的喷溅中他竟笑着说:“我知道他会落在我手里,这是迟早的。”

德拉克罗瓦先生,一个因杀了五六个人(具体罪名我记不清了)而pan chu si xing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日中找到了快乐——一只被它称作叮当先生的小老鼠。面对这只老鼠身上,人性善良的一面显现了出来。他买了一个雪茄盒,装上棉花作为叮当先生的房间,满心欢喜地看着它大嚼自己给它的的薄荷糖,“就像钢琴家父亲看着五岁的儿子弹练习曲。”他用蜡笔将一个线轴涂上颜色,像马戏团里那样扔出线轴之后叮当先生同鼻子顶回来。这些,成了这充满死气与绝望的监狱中主要的乐趣。看着德拉克罗瓦先生与叮当先生游戏,又有谁能把德拉克罗瓦先生与他的罪名联系到一起?叮当先生给他带来了温暖与慰藉,他在上电椅前,流着泪与叮当先生告别。最后托付给保罗·埃奇康比的事,就是叮当先生——“就这个,别伤害他。头儿,别让那坏蛋伤害我的老鼠。”不幸的是,在那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夜晚,德拉克罗瓦先生在心脏停止跳动前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拜珀西·韦特莫尔所赐。

威廉·沃顿,19岁,胳膊上带着“野小子比利”的刺青,冥顽不灵,身负多条人命,残忍狠毒。在监狱中一次甚至用锁链勒住一位狱守的脖子(就是那次混乱吓得珀西魂飞魄散)。他似乎是一个罪恶与人性阴暗面的集合。

最后是《绿里奇迹》的“书胆”——约翰·柯菲,这个仿佛上帝派来的天使一样的人。他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因为qiangjian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斯杀害了她们而入狱。发现他时,他抱着两个小女孩裸体的尸体泪如雨下:“我制止不了,我想克制的,可是来不及了。”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改变着与守门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他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了。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奇迹,这个来到人间祛除苦难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

有人觉得柯菲的英文与咖啡同音也有意寓:人世间本来就是苦的,只有当你习惯和适应后,你会发现原来苦中也有美的滋味。

几年后,保罗·埃奇康比和妻子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抱着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妻子,保罗大声呼喊着“柯菲”,然而没有人回答,只有燃烧的汽油和燃烧的尸体味,只有雨水不间断地从灰色的天空倾注而下,敲打着水泥地面。

“我至少还是患了一种老年病:我失眠了。每天深夜我躺在床上,听着孱弱的男女老人无望的咳嗽声,听他们咳着咳着,渐入老境。有时候,我听见一声呼叫铃,或走廊里传来的叽里嘎啦的皮鞋声,或贾维兹太太把小小的电视调到晚间新闻的声音。我躺在这儿,如果月亮就在窗外,我就看月亮。我躺在这里,想到布鲁托尔,想到狄恩,想到有时威廉·沃顿说黑鬼,算你说对了,就等着瞧吧。我想到德拉克罗瓦说,埃奇康比头儿,看这个,我教会了叮当先生一个新把戏。我想到伊莱恩站在日光室命令布拉德·多兰别来烦我。有时候,我在瞌睡中看见雨中那座立交桥,约翰·柯菲站在桥下的阴影里。在这样的片断式的梦境里,我决没有看花眼,肯定是他,是我的大块头,他就站在那里看着。我躺着,我等着。我想到詹妮丝,想到我失去了她,他在雨中浑身鲜红,从我手指缝里消失了,我等着。我们都得死,没有例外,这我知道,但上帝啊,有时候,这条绿里真的太长了。

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习主*的中国梦是什么呢?所谓中国梦就是一条道路,一条伟大的复兴之路,这条路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但他依然建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中国梦就是一条河,取之不竭的河水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中国梦就是一条河,取之不竭的河水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并时时刻刻提醒着国家富强,名族和谐,经济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就是一颗星星,这颗星星永远挂在天空上—北极星,把这璀璨的星光照耀着每一个中国人,每一各爱国者。

为什么;“中国梦”一经提出,就迅速被接纳并成为巨大的精神导向?因为它是人们内心的欲望,所谓渴望的。在更深远的层面,他是中华名族的一声叹息,它是一种期待,它是一种呼唤,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是中华名族千年来不衰的了力量源泉。

为了实现“中国梦”一代又一代的人曾付出了太多的艰难和努力。早在1840年,无数中国人为了它而进行了不写的抗争。然后,又留下了林则徐,孙中山等追梦的意志和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也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也正是因为这些英雄的前赴后继,“中国梦”才得以还生。

中国的百年强梦走到及其幸苦,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牺牲了无数生命之后才有了今天的中国啊!今天的中国人的梦想是更加富裕,全面奔向小康。在前进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历史,回忆以往的经历,铭记历史,激励自己,未来的路才会走的更顺畅。

梦是春天的花蕾,有梦就有未来。我们想起了《寻梦者》中的一句话,“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艳的花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阿甘正传观后感700字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阿甘正传》上映于1994年,一直到现在仍不少人在观看这部电影。这电影给人鼓励和欢喜,反映阿甘在困难的环境中成长并成就了许多传奇,电影中有讽刺、幽默、爱情、亲情等,以多角度刻画了阿甘这一人物。

阿甘是在二战后一个闭塞的小镇上出生,他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他的智商只有75,他是一名弱智儿。但他的母亲没有放弃他,而是坚强地把他带大,并让他与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当他第一天上学坐上校车的那天,没有人愿意与他一起坐,唯独一个叫珍妮的小女孩愿意与她一起坐。在阿甘成长的这一段时间里他妈妈和珍妮的爱护和帮助下,他开始了奔跑。第一次的奔跑是在他被别的小孩欺负时,珍妮一直叫快跑!福瑞斯!这时他就脱离了脚的支架开始了他第一次的奔跑。也因为这次奔跑让他跑进了大学,也开始他的橄榄生涯。因为奔跑让他在橄榄界成为了大明星,也受到总统的接见。毕业后他去了参军,当他上车时,在车上应征的士兵同样不愿与阿甘一起坐,只有一位叫巴布的黑人与他一起分享座位。在当兵的日子里他除了认识了巴布外,还认识了泰勒中尉。在一次战争中他们受到了敌人的埋伏,他不断奔跑,但想到了巴布,他毅然地冲回了战场,结果因救了不少战友又被总统接见。在一次反战集会,他遇到珍妮,结果她还是匆匆忙忙地走了。后来迷上了乒乓球,也成就了自己一个传奇。后来他与泰勒中尉一起,可是泰勒中尉已经成了整天无所事事的酒鬼,但他军人的品质还存在自己内心里。之后与泰勒中尉分手后开始了打渔的生活,为了巴布的梦想,这时泰勒中尉来了,与他一起打渔,后来他们赚大钱,阿甘却要与泰勒中尉分道扬镳。他又跟珍妮在一起,但珍妮还是离开他。他又开始跑步了,结果又因跑步一举成名。这时珍妮寄了信给他,叫他过去找她。也就是《阿甘正传》刚开始的画面,那个老婆婆跟他说了地点就去找珍妮了。珍妮这时已经是一位母亲了,也有正当的职业,同时她也有了不治之症。但阿甘还是与她结婚,阿甘跟珍妮还有小福瑞斯一起生活。在珍妮病故后,他与小福瑞斯一起生活,他教小福瑞斯生活、读书等等,只为了小福瑞斯不变成他那样。第一范文网

这部电影很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导演的编排技巧和语言运用技术十分吸引人,主角的演绎也十分精彩。这也是电影《阿甘正传》的成功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郭伊涵

独自徜徉在灯光点点的街巷上,脑海中又映起男孩米格为自己的梦想在亡灵街道上一路狂奔的情景……

寻梦环游记》讲述的是男孩米格为梦想不顾家人反对,误入亡灵世界实现梦想的故事。这部片子刚上映,就获得大众一致好评。色彩鲜明的亡灵世界搭配上浓重的墨西哥风格音乐,极其夺人眼球。影片一开头,以中国风格的剪纸艺术拉开了序幕——

米格生活在一个鞋子制造商传统的家中,他们认为“不要音乐”,拒绝一切有音乐的地方。可米格酷爱音乐,想做一个像歌神德拉库斯一样厉害的音乐家。偶然,米格发现歌神是他的曾曾祖父,便异想天开想偷走歌神的吉它,却误入了亡灵世界。他碰见了落魄亡灵埃克托,互帮互助,来到了德拉库斯的宴会上,惊讶地发现原来同伴埃克托才是真正的歌神,德拉库斯只是个盗窃杀人犯罢了。亡灵世界米格已故的家人纷纷来到米格身旁给予帮助,让粉丝们明白了真相,而埃克托和米格认亲时,埃克托却即将被女儿可可遗忘。米格回到活人世界,拿起吉它,弹给太奶奶可可埃克托教她唱的《请记住我》,令人热泪盈眶。

《寻梦环游记》尽管题目写的是梦想,可细细品味,却还有许多亲情。是亲情,让米格愿意失去音乐与亲人相伴;是亲情,让埃克托想不顾一切看亲人最后一眼;是亲情,让埃克托愿意包容米格失手之大错而让自己永远消失……亲情,构成了温暖的家,在一年后的亡灵节欢聚一堂,让人在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

梦想加上亲情,不是梦想虚无的味道,也不是亲情平淡的颜色,是一锅热气腾腾的美味鸡汤,让你在暖暖的鸡汤香气中,赶走冬日的寒冷。《寻梦环游记》可以让我们明白:我们要珍惜的不仅是梦想,还有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太行山观后感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前夕,央视热播了一部沸腾华夏的电视剧《在太行山上》,那首战歌:红日照遍东方……,再次吹响了抗日集结号!人们重温了那段充满血雨腥风的抗战历史,中国军民与日军斗智斗勇的悲壮场面永不磨灭。刘邓率领的八路军129师将士冒着密集的子弹、纷飞的炮火、滚滚的硝烟鏖战太行,扎根冀南,在敌人心脏里生龙活虎般发展壮大,相信每名观众对我军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心中会油然起敬!

这部战争题材的拍摄地是邯郸,邯郸人肩挑重任为全国人民送来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影视剧目,用一腔心血为中国抗日战争续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可以这样说,剧中的情节扣人心弦,将曾经难忘的1937—1945年峥嵘岁月详实展现。在日军铁蹄下,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迎来了救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他们的勇敢牺牲驱散了乌云,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命运注定是失败的,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侵略者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剧情如同历史的车轮,将观众的心带到太行山上,9000余名将士矫健的身躯穿梭郊野山村,战斗在敌人卧榻之畔,建树于冀南大地。边区人民爱戴这支军队,粗茶淡饭已是奢侈的款待,野菜窝头共享温饱,军民同耕同劳一家人,同仇敌忾一战壕,同甘共苦的抗战精神贯穿整个剧中,令人难以忘怀!战争残酷性,战斗场面激烈不用多说,其中八路军战士手持大刀长矛对阵小鬼子的三八大盖时无所畏惧,鲜血染红了根据地的一草一木,敬仰英雄先烈们,你们是丰碑。剧情场景和演员逼真的演技感染着屏幕旁每双眼睛,但我想说一句的是抗战的事迹在心海,题材自然生成突显出中华儿女气节、气概是不做亡国奴的。人民领袖英明决策和朱周彭刘邓等诸位将领的光辉、智勇、朴实、坚韧的形象,引领八路军发动、组织、武装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持久战,点燃太行抗日烽火,挺起胸膛创造了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

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塑造了很多经典,有几个镜头在脑海中许久环顾,用太真实、太动魄、太感人不算为过。剧中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八路军129师769团三营的指战员们匍匐跃起冲锋那一幕,跨越的是防空史的一个奇迹,机舱手榴弹,机翼拼刺刀,一举取得摧毁敌机24架,消灭守军100多人的辉煌战果,振奋了第二战区全体将士的心,总算为他们挨炸报仇雪恨,看着就解气!可三营长赵崇德不幸牺牲,23岁太年轻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为抗日捐躯重于泰山英魂千古!目光转移到日军一次扫荡抗日根据地,千方百计的寻找八路军司令部和129师主力部队。小鬼子假扮八路军跟真的似的,到村子里帮乡亲挑水劈柴,自以为装得很像,但狼就是狼,中国老百姓的心里亮堂的很,马上就察觉出异样采取了防范和应对措施,可见我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枝叶不分鱼水情深,甚好甚慰!读好一本书心神要万分,看懂一部影视剧心力要万钧,八路军奋勇杀敌大快人心,边区群众全力支持抗战慷慨之心,国军主战派抗日保境有爱国心。剧中最可恨的一幕是国军顽固派代表朱怀冰,竟然致民族大义而不顾派兵杀害四百多名八路军干部战士。129师在刘邓首长的指挥下痛击追歼九十七军,最后礼送出境且未占该残军地盘。二战区有的将领都纳闷的问卫立煌八路军唱的叫哪出戏,所得到的答复是:大仁大智!这四个字从国军高级将领嘴里说出,可谓是字字千金,体现了我党领袖和军队将领何等胸襟,博大远怀!正是如此,129师从区区不足万人经八年浴血抗战的洗礼,军民团结,统一战线,最终发展壮大成30万雄师劲旅,制胜法宝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早实践,在任何时期,任何环境下都立于不败之地!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流血牺牲换来的和平幸福生活,那一段真实的抗战历程和恒长精神,永远不能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冲出逆境观后感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苦歪歪的孩子,被父母抛弃,深受养母家的虐待,后又流落街头,直到他参军。不幸的童年,造成他性格上的缺陷,在军队里也经常惹事。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仁慈的心理医生和他善良的妻子,以及美丽的女朋友,这些都帮助了他打开心扉、接受他人。

在女友的协助下,还找到了自己的亲身母亲,并且体验到了只有在梦中才有的家庭温暖和快乐。

影片来源于真人真事,主人公破碎的童年不禁让人唏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点和感化,很容易就成为街头残暴的破坏分子。接受心理医生指导的过程,是影片的重点,因为医生自己的家庭也并不完美,无法生育使得夫妻距离越来越远。在治疗士兵的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医生的内心世界,他们不仅仅是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亲密的家人。

这种治疗是双方的,互相影响下,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虽然是真实的,但这样的例子还是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才更值得表现出来,用影片来发掘人性的闪光处,探讨人与人之间奇妙的关系。人的生命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而有些人的出现能影响到人的性格、人生的发展,就像遇到好人并不代表是正确的人。影片着重还是表现了那种人对人的影响力,改变人是个难事,尤其难的是拯救人的内心。

影片是华盛顿导演的,作为演员的他演技没话说,绝对顶级的;但作为导演,尤其是执导这么一部描述人物内心的电影,需要相当的功力的,不能说影片不好看,但的确在影片深度上的挖掘还稍欠火候。也许他需要更多的站在导演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而非演员个体,不过作为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可以说已经很不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阿姨,您别下床了,卫生间我去收拾!”“谢谢!谢谢!太不好意思了……”

在火神山医院的病房里,洗消护士吴昊步履匆匆,像这样与年老体弱患者的对话,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

吴昊负责清洗消毒的病区,是火神山医院收治患者的首个病区。当时为了尽快让病区达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要求,吴昊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全力配合施工单位和设备调试人员,收拾各种建筑垃圾和设备器材的外包装。作为洗消护士,她毫不犹豫当起了病区保洁员,一个病房接一个病房捡拾垃圾,一袋接一袋往病房外扛垃圾。

首次“突击”,吴昊一干就是一天多,手磨破了,眼熬红了,但她依然坚持战斗。因为她知道,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接收之前,她必须按标准把整个病区打扫干净、消毒完毕。那一夜,她几乎通宵达旦,直到首批患者住进病房,她才松了一口气。

腰酸背痛的她,晚上乘公交车返回宾馆的时候,歪着头靠着车窗睡着了,公交车驶到宾馆,战友们发现她没下车,返回车上一看,她还没睡醒。“她可能太累了,让她再睡一会儿吧。”公交车司机说。

这些日子,她出现好几次这样睡着的事,但从来没有叫一声苦、说一句累。一天晚上11点多,几天没给家打电话的吴昊,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问她在火神山医院的情况。

“就跟以前一样,就是照顾患者,一点都不累!”她忍着全身酸痛这样告诉家人,说完“美丽的谎言”,吴昊的眼泪不由流了下来。

抗疫当前,战斗在火神山的吴昊和战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战斗着。50多岁的护士长陈红,白天往污染区搬运了x床新被褥;每天去病房为患者输液的护士姐妹们,透过满是雾水的护目镜,为患者输液;下夜班的姐妹们,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长期挤压留下深深的压痕……

每天,吴昊都要进入污染区打扫病房卫生,为每一个房间喷洒消毒剂、扫地、拖地、收拾垃圾,一个病房至少需要10分钟,整个病区收拾消毒完,需要两三个小时不停歇。往往还没有忙完,吴昊已是汗流浃背。

病房的患者看着吴昊每天去打扫房间、收拾卫生间,都很心疼她。不少患者称赞她是“天使保洁员”。“小吴,等我好了,希望能留下来做义工帮你分担点儿,你太辛苦了!”一名患者说。

展开阅读全文

《战役2024之我是医生》个人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的七个多月,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历了特殊时期,新冠病毒的出现造成了上万人的感染,几千人在这场磨难中失去了生命,但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无数医生

护士 警察 环卫工人 基层干部勇敢地站了出来,将责任扛在了自己的肩上,迅速控制住疫情的蔓延,挽救了无数生命。

敢医敢言,国之脊梁。当出现“人传人”现象的时候,无数人千方百计逃离武汉,而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却收拾行囊,逆势而行,带领着无数医护人员深入武汉疫区。他说:“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我们保住了这么多人的命,这是我们最大人权的表现!”这不禁让人想起2003年同样让人人心惶惶的非典,钟南山院士也是冲在最前线,虽然如今他已经两鬓斑白,但在所有人的心中,他永远是那样伟岸,无论面对怎样的病毒,只要有他,就不怕。

为了胜利,都在努力。一场战役的胜利,不光要有运筹帷幄的将军,更要有万千冲锋陷阵的勇士。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小哥汪勇在接受采访说:“今晚他的朋友全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为疫情付出过的每个人都是英雄,他是新时代的战士,是年轻人的楷模。致敬台上众人皆知的人,也要致敬台下默默无闻的人,是无数无私奉献的勇士才换来了繁荣昌盛的祖国!

走过春夏,生活重归平静,但那些迎战风暴的日子却始终铭记于心,山河无恙,多亏了这些勇敢抗击新冠病毒的人民英雄,他们是14亿中国人的代表,是每一个中国人,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万众一心,是我们众志成城,才能共渡难关,迎来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观后感大全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了一年的9月开学季,今天是2020年9月1日,这次开学第一课在晚上8点准时播出了,这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节目内容主要围绕普及防疫知识和弘扬抗疫精神而展开。这次开学第一课的主持人是康辉、撒贝宁、朱广权以及尼格买提,又可以看到小撒老师了,内心十分激动。相信大家对于撒贝宁老师都有一定的了解,撒贝宁老师风趣幽默,所以我特别喜欢撒老师主持节目了。

这个节目主要以“团结·科学·担当”三个篇章展开生动讲述,当看完第一篇章的时候,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因为在这个片段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熟悉的身影,他就是钟南山院士,在这个节目中,他说到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就是关于17年前的非典,另一个就是新冠疫情。大家都知道,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今年的疫情,他都奔赴抗疫第一线,令人敬佩。他还说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此刻也明白了保住了人的生命就是人权至上。最后,钟南山院士写了“一个也不能少”这几个大字,激励着当代年轻人。

在开学第一课的现场,也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代表讲话,展示了关于他们的一本相册,可以说是一本了不起的相册,记录着他们在抗击疫情中的点点滴滴,这一幕幕都展现了新一代青年人的担当的力量。特别是看到“武汉必胜,人民必胜”这句话时,令我感触良多,他们在抗疫中逆行闪光,展现着责任和担当,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无论自己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需要自己勇敢去担当,努力去完成。

观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对这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少年强,中国强”又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理解,这是在提醒作为少年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确定自己的向学之心。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如果这时候不好学习的话,又如何谈自己的理想呢?将来又如何报效果祖国呢?所以在新的学期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不断争取进步,努力成为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将来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