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3400

作文

34232

最美职工发布仪式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2814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是幸福的。被评为劳动模范,我是幸运的。幸福和幸运都降临在我身上,我很感恩,只能用行动,继续为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对于曾经获得的荣誉,_四中的地理教师、_市劳动模范_这样对记者说。

1986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的_被分配至灌村中学,任初中地理教师。在随后的8年时间,她先后被调至温泉中学、河东中学、_中学任教。1994年,_被调至_四中,一直任教至今。在30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先后获得_市优秀教师、_市优秀教师、_省南粤教坛新秀等称号。_告诉记者,自大学毕业迈出校门,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她便深深地爱上了教育事业。

因材施教教学路上屡创佳绩

受招生范围和条件等限制,_四中高中部学生的入学分数线较城区其他学校低,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相对而言,不少学生地理科的基础较为薄弱。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_注重把“图、表、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作图表、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观察图表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对比和总结规律,同时在课堂中进行精选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_都会耐心地对其进行辅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想法,或通过奖励等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学习知识很重要,学会做人更重要。”_说,“对学生负责,是教师的职责。而负责,不仅是对学生成绩负责,还应对学生的品德负责。”_一直以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教学,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当她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出现问题时,会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或通过家访、约见家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学这么多年,_说她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较多,沉迷网络、厌恶学习等,“面对这些学生,需要做的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尽量让他们积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识,_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把准教材的知识体系,抓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全面、具体、适度的教学目标。她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既注重备教材,又注意备学生;既注重备教法,又注意备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她始终做到心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并注重把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人格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_四中历届的毕业会考中,_所任教班级的地理科合格率、优良率均超过_市同组学校的平均水平。其中1996年和1997学年的_省高中毕业会考中,她所教班级的合格率达100%。而在2008年,她所任教班级的高考地理(_)科平均分为84.77分,超过_市同组学校平均分。近几年,她所教班级的文科综合中,地理成绩在_综合测试中也位于同类学校的前列。

以身作则教研路上硕果累累

在_四中20年的教学过程中,_曾兼任级长、科组长、班主任等职位,在兼任高三级长的时候,繁重的教学任务及工作压力曾让她倍感辛苦。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以身作则,每日提早到校,勤巡班级,经常深入到年级、班级中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做好年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她还经常挤出时间去听老师们特别是年轻老师的课。哪怕再忙,她也会和其他老师一同切磋教育教学,并且经常指导年轻老师,使他们迅速成长,她始终认为:“和老师评课讨论,实际上也是自我学习的机会,从中可以学到许多自己所缺少的知识。”

在担任级长时,_牢固树立“先育人,后育才”的教育理念,要求级组老师重视和抓好学生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法制、理想前途、感恩等方面教育。在任高三级长期间,为充分备战高考,她与各备课组老师一同落实“五统一”、“四狠抓”。即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主讲内容、统一备考资料、统一组织测试;狠抓必考点和常考点、狠抓学科得分点训练、狠抓成绩提高点、狠抓学法考法指导。并对高考对象生的学习情况建立档案追踪,对优秀生、临界生、体艺类考生分层次进行辅导。在高考冲刺阶段,她与年级教师坚持早上7点前到校,晚上7点前回校管理和辅导学生。同时坚持每周组织召开班主任例会,了解学生情况,传达学校要求,安排各项工作等。在她的带领下,级组老师协同作战,科学备考,在2008年的高考中超额完成市教育局和学校的高考预测指标任务,_四中更因此获得_市毕业工作二等奖。

除了是学校地理学科带头人外,_还是我市高中地理学科特约教研员、中学地理中心组成员。为此,她经常主动承担学校的公开课、示范课,在2006学年为全市初、高中教师举行“《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为例”的公开课。除此之外,_还参与了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撰写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学内容整合研究》论文,该论文更被编入由_市教育局研究室地理科和_市中学地理教研会合编的2007年_市高中地理新课程试验总结汇编《三年回眸》中。另外,她撰写的论文《地理课堂“学生动手绘图”的教学探讨》曾获_市有效教学论文一等奖,并刊登在《_教研》上。近年来,她所任教的高三地理复习课也多次被_教研室评为优秀课。

坚持学习从教路上学无止境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过程中,_学习的脚步从未停过。在灌村中学至河东中学工作期间,_一直任教初中地理,而1991年调至_中学时,被告知要任教高中地理。这对于从未教过高中的_来说是一项挑战,她对记者说,在_中学任教的第一年,她非常不适应,“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比较困难,特别是有老师来听课的时候,会非常紧张。”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_抓紧一切学习机会,顶着晕车之苦,积极参加_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活动,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并积极到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上听课,吸收经验;同时不断学习教学新理论,坚持自费订阅《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等杂志书刊。

“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每届学生的素质水平都不同,每届学生都是新的教学挑战。教材不断变化,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学习的脚步不能停。”_说。由于大学时期还没有计算机课程,教学初期她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一窍不通。2007年,多媒体教学开始进入课堂,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为了掌握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当时已经40多岁的_开始自学计算机,并购买专业书本、光盘等进行练习。学习计算机花费了_近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她一有时间就打开光盘进行练习,有时甚至练到深夜。“年纪大了,学习新知识稍微会慢一些,计算机考试曾补考多次,但我从没想过放弃,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掌握新时代所需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育战线耕耘了30年的_,如今依然在这个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多年的教育经验让她懂得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如今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小麦”。_说,事业无止境,她将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用汗水灌溉每一朵成长中的花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郑日昌中国公开课观后感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郑教授的讲座,他教我们怎样才能学好习。

首先,教授讲了,学习要学的扎实,以前没掌握牢固的重点难点要认真复习,背熟。其次,要预习新知识,以免学新课时听不懂。这样学比机械化的去学效率高很多,事半功倍。

然后,要培养生活中的好习惯,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果有马虎的坏毛病,可以来练练字,改改病句。还有,写完作业后要检查,避免让家长检查或不检查。

我们还要善用右脑的扩散思维来记东西,比死记硬背好很多。教授还通过桌上的茶杯提出一系列问题:茶杯这两个字怎么拼?汉语有几个声母和韵母?它是什么偏旁?茶杯有多重?重量单位有?以及很多体积面积甚至化学英语的问题。这就是扩散思维。大学生们也说出了自己的学习技巧,有错题记录、图表记录等。

看了郑教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以后我也要学好习、会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后感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9月3日,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这是对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的纪念;这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意志的彰显;这是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不可动摇的原则立场的宣示!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

70年后的今天,历史的警示仍在,日本右翼势力却屡次公然践踏国际秩序,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从参拜靖国神社,到解禁集体防卫权;从抛出“侵略未定论”,到对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进行所谓背景调查;从渲染中国威胁,到妄图拿走我钓鱼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14年12月13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阅兵式纪念,是为了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同胞,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为了讴歌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穷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强的精神。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凝聚中国力量,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抗日战争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正是有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汇集起夺取抗战胜利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一心,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我们就一定能够开创崭新的未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更多70周年阅兵观后感推荐:

1.2015年9月3日大阅兵观后感

2.2015中俄阅兵观后感

3.9.3大阅兵预演视频观后感

4.2015年大阅兵观后感800字

5.2015大阅兵观后感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党员干部《道》观后感

全文共 1649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片《》——《国有企业严重违纪违法领导人员忏悔实录》。观看过程中,自己心灵深处再一次受到强烈震憾和冲击,思想上又一次受到深刻启迪和教育。这些犹若身边的活生生的反面典型事例深刻警示我们,人一旦利欲熏心、私欲膨胀,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充当金钱的俘虏,以致鬼迷心窍、陷入歧途、挺而走险、走上邪路;党员领导干部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容易忘乎所以、职权滥用、贪赃枉法、墮入深渊而不能自拔,最终身败名裂,沦为人民的罪人,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如今这些阶下囚用他们现身的说法、后悔莫及的眼泪、其声也悲的反省,给我们敲响了预先防范的警钟。

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不能改。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有了权利,首先要弄清这个权利是谁给的?权利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是党的托负,人民的信任,是让我们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多办事办好事,不是拿手中的权利去挥霍人民财产,去为个人利益谋取私利。从腐败分子发展变化的轨迹看,他们并不是当初就腐败,而大都是为我党的事业勤勤恳恳奋斗过,兢兢业业工作过,甚至是踌躇满志风光过。但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经不住金钱美色以及各种名利的诱惑,在放松警惕、放纵自我的矛盾心态下迈出了可怕的第一次,而后逐渐下滑,最终身陷歧途。这个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一时的闪念到不能自拔的过程,也是一个共产党员权力异化、党性消弭、走向堕落的过程。一旦蜕变为腐败分子,手中的权力就是他们用来寻租的生财法宝。从腐败分子权力异化的成因看,法制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是其共性。当一个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把对权力的追逐和对金钱的挥霍当作目标时,就会借权力牟私,借权力生财,成为权力的寄生虫。所以,在任何时候共产党人的理念信念不能丢,认真地解决人生的方向问题、工作动力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才能保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跌跤,不迷航。

二、党员的党性原则和组织观念不能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想到党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自身的准则,时刻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天职。无论何时何地,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对党忠诚、无私奉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正确立场,旗帜鲜明地稳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稳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绝对权威,旗帜鲜明地维护党纪条规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旗帜鲜明地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注重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淡泊名利,秉公用权,公道正派,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为人民服务中升华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三、廉洁从政和奉公守法的底线不能破。共产党员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既要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要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坚决守住不违犯党纪国法的底线。在全党全国推进和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的新形势下,法律面前不准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不准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通过警示教育,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虎拍蝇、严惩腐败的强大声势和鲜明特征,自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反腐倡廉任务的艰巨性、严惩腐败的必要性和预防腐败的紧迫性。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虽然身份、地位、环境、条件与手握重权的腐败分子相距甚远,但也应当时刻引以为鉴,在思想上筑牢坚不可摧的思想和精神防线。要把遵守和维护党纪国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始终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以党章、党纪、准则规范自己,努力做到在学习上争上进、作标兵,在工作中挑重担、当先锋,在服务上求质量、增实效,特别在廉洁自律上,不攀比、不逾距、不踩线、不犯规,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保得住操守,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为民奉献的人、志趣高尚的人、洁身自好的人,为端正党风、提振民气做出应有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纪实影片《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全文共 2611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里的菊美用他短暂而绚丽的一生诠释了“为人民服务”几个字的深刻含义。二十岁刚刚当上乡干部的菊美多吉,骑着摩托车在山路上奔波,阳光中裹着飞扬的尘土,干劲十足,像清晨的太阳,清新明亮,绚丽多彩,如诗如画。龙灯大草原上的菊美多吉犹如正午的阳光,炙热、炫目、分明,体现着成熟男人的热度和力度。过了而立之年的菊美多吉,有着鲜明的党性,坚定的政治立场,丰富的工作经验,强大的工作能力,像黄昏时分的高原,美丽而深沉。

在短短的100分钟里,我曾几度潸然泪下。电影的主人公——菊美多吉心系群众、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他的生命绚烂绽放,然天妒英才,他的人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满世界的芬芳、留下了满世界的爱。

菊美多吉是青春无悔、梦想飞扬的阳光青年。电影中,刚刚走出校门的他,意气风发,干劲十足地回到家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曲曲折折的山路上,黝黑的脸庞洋溢着开朗的笑容、洋溢着青春的正能量,他正如清晨冉冉升起太阳,清新明亮的笑容,绚丽多彩,如诗华美、如画壮阔。我知道,这时候的他,心里装的是家乡、是高原美好的未来生活,怀抱朴实的情怀,努力工作,是一个年轻共产党员最初、最朴实的愿望。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2004年,我刚参加工作,担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政治辅导员的情景。那时的我,作为一名基层团干辅导员,对自己严要求、对工作高标准,始终坚持以服务学生、学校、社会为宗旨,时时关注每位同学的思想波动和学习动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从学习、生活、身心等各方面对学生施以关怀,把浓郁的爱生之情和科学的管理之道有机结合起来,为他们导航引路。

菊美多吉是一个有血有肉、深情不悔的淳朴藏族青年。对亲人,他心心顾念、一往情深;对群众,他满腔热血、无限热忱。影片中,他把他的爱情完完全全的给了他一见钟情的妻子,他的深情、他的执着里燃烧着他青春无畏的血液。然而,他太忙了,以至于他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家人和孩子。他带头动员村民修路;他把洛桑家的土豆需要补种、村里的小学生上学要用字典等事情,作为一项项重要事情记下来;牧民的牦牛丢了,他也要负责直到追回来。当南充首批援藏项目的鲜水河大桥修好时,新桥和旧桥鲜明的对比,影片中,激动的菊美和乡亲怀着快乐的心在桥上奔跑着欢呼着。影片中的这些让我想起了2010年由我带领学院团干辅导员、学生分会干部成功举办山西农业大学首届校园美食文化节的情景,很多师生在品尝后对同学们的手艺赞不绝口,尤其是现场制作的冰激凌和烤鸭更成为校园美谈,那时的我,也是无比高兴。

菊美多吉是一个胸纳天地、坦荡无私的中国共产党员。他心中装着的是川西甘孜的雪山草地,装着的是高原上的牧民。他坚持一心为民,坚持群众事无小事。影片中,他为格朗大叔解决的两个困难,没有惊天泣地,那种感动和温暖却在我心里久久萦绕。他为格朗大叔的女儿讨打工工钱,受到私企老板的刁难:“你是乡长,应该办大事,不应该为区区几百元来找我”。他却大义凛然:“我是乡长,百姓的每一分钱,在我心中都是天大的事!”菊美多吉发聩振聋的“咆哮”不仅仅征服了私企老板,也征服了所有人的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用满腔热血维护了共产党员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爱民情怀。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热情与亲和、更需要细致与耐心,我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要向菊美多吉学习,一定办好广大师生的每件小事。从食品学院到农学院,我曾亲自参与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开展如发明创作、学术论文或社会实践等创新性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帮助学生联系指导教师,解决实验室、实验经费问题。曾与指导老师一起,对品种选择、育苗移栽、施肥保墒、整地覆膜等各环节进行精心指导和示范,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的创业热情,涌现出了更多的自主创业团队,学院的科技创新和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都走在了全校的前列。2014年4月,我和其他5名指导教师带领105名有志创业的学生,赴山东寿光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创业实践。我带领同学们深入企业,体验生活,不仅仅使学生们掌握了具体的生产技能、培养了学农爱农的浓厚兴趣、养成了吃苦耐劳和团结进取的优良品质,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们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为将来更好地进行农业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菊美多吉是一个为国为民尽忠尽责的好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好儿子。他把所有情和爱都播撒在生他养他的雪域高原,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生他养他的土地和人民。片中,他身患严重高血压,频频出现眩晕、出现头疼,却不顾医生的警告,坚持在高原工作,他说:“我生在甘孜,长在甘孜,为什么不适合在甘孜工作”。为了牧民早日用上“太阳能”,过度劳累的他和衣躺在汽车后排座位上,再也没有醒来。他掉落的笔记本,还有他没有撕掉的笔记,他的生命还应该继续发光发热...... 我要像菊美多吉学习,做一个工作用心,勤于思考,精于创新,专干实干的人。

我想,在生活中像菊美多吉这样的人民公仆应该还是很多的。在书中、新闻上,曾看到过许许多多像菊美多吉一样的“小官”,却解决了百姓着急解决的实事。为人们修桥铺路,帮农民选购良种,调解民间纠纷,解决孤寡残疾的柴米油盐,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 ......一件件具体的、琐碎的事情组成了他们每天的生活。他们是党和政府与群众最直接的接触者,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不得不需要以超常的精力,去迎接随时可能出现的挑战。“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他们常拿鲁迅的“孺子牛”精神来勉励自己。

在电影的最后,在干净蔚蓝的天空里,一只苍鹰自由自在的翱翔,我宁愿相信,那就是他--菊美多吉,他在天空里看着他热爱的高原、深爱的家人,他终于有时间陪着他的妻儿、守着他的老屋。

他心系群众、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情怀让天地动容,与日月齐辉。菊美多吉,他才是高原最美的风景。菊美多吉同志虽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是我们工作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务实奋发的工作作风,公而忘私、克己奉公、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并将此转化为工作的动力,结合自身实际,加倍努力,与班子成员一道,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开拓创新思路,切实为广大师生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团结和带领学院教职工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2024邓超《乘风破浪》观后感

全文共 2671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二十八号的最后一场。一个人,没有带谁。本来想带父母,但是还是没勇气。

看完之后,开夜车回家的路上,闪回了很多过往的时光。有快乐的也有难受的不想再想起的。

我第一次看电影哭是几年前看《阿郎的故事》,阿郎最后为了证明自己,头盔里流满了血也要扶起赛车,往终点开。他在证明他自己也在向过去赎罪。想到自己高中毕业,没去上大学,离开老家,成为北漂,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乘风破浪》有《阿郎的故事》的影子。据说韩寒也喜欢这部电影。看到邓超找了一夜他妈妈,最后站在门口跟她聊天的时候,那种明知道她最后会离开她也无能为力的时候,那种难受无法言语。

说说这部电影吧。我不是专业影评人,但也阅片无数,豆瓣最早申请账号的那一批。

关于电影画面和镜头

延续了一贯韩寒最喜欢的那种质感,冷色调,加上江南水乡的街道,作为一个离韩寒老家在谷歌地图上显示只有90.3公里的嘉兴某小镇青年,看着熟悉又情切。韩寒对空镜头的把握是国内导演里靠前的。虽然空镜头很容易被大众观众忽视,但是作为像我这种老手。就喜欢看细节。不管是白天的烟火镜头,黑雨伞在河里飘过,飞机从天空划过,小镇街道和一些老厂房的影像,都非常好看。等电影高清出来之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截5秒钟的空镜头做gif,一定很有意思。

还有一个镜头非常喜欢,就是一开始邓超被撞之后的走马灯,导演选择一个主观镜头,恰当的闪现了徐太浪前半生的回忆。

关于配乐和歌曲

韩寒的配乐一直是一个亮点。我一直觉得电影做的好不好,配乐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电影有时候并非是考验一个导演的影像审美,很多时候也在考验音乐上的趣味。最简单的例子的是昆汀的电影,大家可以去看《杀死比尔》,配乐,绝了,据说昆汀家里有三千张黑胶唱片。

《500 miles》,出现在小马离开在火车上的时候放的一首背景音乐。这首歌让我想起08年我二十岁的时候我决定离开家乡去北京的时候在火车上放的歌,那时我的摩托罗拉里最喜欢的三首歌是陈升的《二十岁的眼泪》,左小祖咒的《苦鬼》,还有就是这首《500 miles》,每次听虽然听不太懂,但是大致明白是离别之歌,会非常伤感。后来我去了北京住在了左小祖咒和艾婶的村子里——草场地。那时喜欢左小,喜欢艾老。当然也是因为那边房租便宜。一个月三百。

后来看韩寒的博客说他在望京买过房子。小区名字柏林爱乐。我谷歌地图一查,只有16公里。

《关白宣言》中文版,这首原唱说实话,没有听过,当时宣传歌曲出来之后,去找视频听。很喜欢,是那种第一次听到就喜欢上的那种歌。一个笨拙的男人以自我批评的方式贬低自己,抬高自己的女人有多么优秀和能干,我不知道怎么就成了女权主义者口中的直男癌。非常不能理解。你要知道中国男人的嘴都是很笨的。不愿意直接夸奖自己老婆或者女朋友有多好,总是会选择迂回的笨拙的去夸,这是中国男性的典型特征啊。再说了一个不管你看上去多么不优秀的男人如果有一个女人爱着,那这个男的身上一定有你看不到的优点。徐正太,表面上是个混混。有点愣头青。但是小花爱他一定是有原因的。那种单纯孩子气,一定是被她所看到。我们所有的挥霍,都必将在最高处汇合。

《在雨中》一首经典的台湾歌曲。我很早就不听流行歌了,后来迷恋民谣和台湾民歌。喜欢南方二重唱,周治平,马兆骏,邓妙华,林忆莲,优客李林。喜欢那时候歌曲里真挚的情感表达,并非现在流行歌里的那些如快消品般的情感表达,一点情怀都没有。《在雨中》刚出来预告片的时候就立马就觉得这就是韩寒。

关于角色

知道韩寒的肯定都知道徐浪。又是08年,感觉那年发生了好多事情。包括汶川地震,反-法-游-行,我割包皮。还有就是徐浪的去世。那时我还在老家,做我老家的最后一份工作,一个酒店的服务员。那天听到徐浪的噩耗,感觉很难受,因为韩寒写博客经常会提到徐浪,说他特别喜欢逗别人开心。每次朋友带一个女生过来找他,他都会开玩笑说怎么不是上次那一位来逗朋友。在韩寒的字里行里,徐浪是一个特别开朗,顽皮,仗义的人。当知道主角名字是徐太浪的时候我就知道一定是为了纪念徐浪大哥。

徐正太,感觉小时候身边总有这样一个不爱学习,但是总有一点英雄情怀的人,电影里也提到徐正太老看港台电影,的确那时的港台电影,特别是吴宇森的电影影响了很多那时候的小青年。打打杀杀都是那里学来的。他们单纯,身体发育早,内心还是小孩模样。但是他们女人缘就是好。也就不难推测小花为什么会说出你做生意倒闭,我养你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男人值得去爱。

最心疼的是六一。高华阳生活中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但是电影中最想交朋友的是他。他是那种真的有点傻傻的但是真的是那种称兄道弟的人。但是悲剧永远发生在他们身上。有点《无间道》里杜汶泽饰演的傻强。真心希望六一不会死。

罗力,其实也不算坏。即便坏也是很有原则的坏。你看那些手下一个一个提出馊主意的时候,他都否决了,因为不管他是坏人还是好人,他都有自己的原则,不绑女人等等。你看那些混黑社会的都那么讲原则。比起现在某些行业的人,真的太讽刺了。

小花。我觉得一个好的导演,不光是我之前说的在影像审美和音乐审美上要有功力,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功底是是否能把电影里的女人拍的好看。韩寒的处女作《后会无期》里的王珞丹。这次是赵丽颖。王珞丹和赵丽颖我都是以前觉得一般般,我关注的永远都是周迅,章子怡之类的演员。但是自从看了后会无期,就觉得王珞丹一下子变了人似得。可见要看一个女演员的塑造要看死在哪个导演手里很重要。我上一次深有体会是看《一代宗师》,王家卫把宫二章子怡拍的又美又让人怜爱。

关于一些我体会到的细节

1.中间有一段他们围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六一说“我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这句话出自台湾已逝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今年又是杨德昌逝世十周年,应该有致敬杨德昌的意思。很多时候我觉得韩寒受到港台电影的影响很大。有时候你要是把这部电影配一版台湾腔的版本绝对不会有违和感。上一次觉得台湾味很浓的电影是毕赣的《路边野餐》。

2.电影里出现了正太太浪他们是看电影,录像厅里放的是英雄本色。六一挡住她女朋友的头的时候说,别挡住我看哥哥。应该是纪念一下韩寒喜欢的张国荣。

3.我想静静。这句台词应该是韩寒之前在微博里征集最俗的一句话是什么。

4.韩寒常用的一种制造笑点的方式是,有人说了一句台词,下一个镜头一定是和那句台词矛盾的。还有一种方式是,一个人在那边开始要吹牛逼什么的,下一个镜头一定是立马快速的打断他。然后制造尴尬来制造笑点。

5.剧情剪辑频次很快,有时候还在回味上一个镜头的时候里,立马就跳到下一个镜头。

6.赛车被火车撞那个镜头太牛逼了。细节很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凋零在车轮下的花季观后感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1月10日—12日,我校各班相继组织学生通过“班班通”观看中小学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凋零车轮下的花季》,并在微信家长群等多渠道进行宣传。

二十几分钟的警示教育片中,一桩桩血淋淋的交通安全事故震撼着教师们的心灵;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让同学们毛骨悚然;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使人触目惊心!学生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深深领悟到“珍惜生命、勿忘安全”的重要性。

此次活动的开展,教师们更加体会到安全教育的重要,体会到车祸的无情;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朗读者》金士杰观后感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本周六,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即将迎来第十一期节目,台湾知名演员金士杰受邀参加此次以“那一天”为主题词的录制。朗读者一直倡导这样一种用生活勾连人与文学的理念,读的不是文本,是故事,更是情怀。当老戏骨金士杰遇上知性聪颖的主持人董卿,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据悉,在这期节目中,金士杰将谈到很多关于孩子、关于父亲角色的故事。熟悉金士杰的人都知道,在之前的很多年,他一直不婚主义的支持者,与其说是对抗社会,还不如说是因为骨子里的悲观主义,让他害怕自己没有能力把另一个生命带到世界上来。然而,当花甲之年的金士杰成为了父亲,幸福也以一种他没有过的姿态,让他的后半生变得很不一样了。为什么会改变坚持这么多年的想法?很多人都会问起,金士杰曾经说过,他是因为玩了一个叫云霄飞车的游戏,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后来才决定结婚的。关于这个问题,在《朗读者》他会怎样跟观众分享?

从不婚主义到为人夫为人父,金士杰相信人生是为一段旅程而来。初为人父的他,对孩子最美的愿望是,“我给了他春天,他就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在电影《剩者为王》里,金士杰就饰演过一位父亲,面对三十几岁未嫁的女儿,他说:她不应该为父母亲结婚,不应该在外面听什么疯言疯语听多了就想着要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其实金士杰对待儿女的态度也是如此。正如金士杰的父母给他的自由一样,从来都是肯定他、鼓励他,支持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才让他成为了今天的金士杰,成为台湾现代剧场开拓者及代表人物,成为我们眼中的老戏骨。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是金士杰老师的话剧代表作,他用他的方式,诠释了他对于爱情、工作、家庭、宽恕、死亡、衰老等人生大课的理解,或大笑、或大哭,每一样都是人生真谛,每一样也都是金士杰本身。“你必须追寻生命而且拥抱生命!而且,当你如此做了,有时候生命也会回过来拥抱你,而这种经验是你永远无法相像的!爱!爱是唯一理智的行为。如果我们没有爱,就好像小鸟折断了翅膀。”戏如人生,金士杰教你迟早要上的“14堂课”

展开阅读全文

塞外有家观后感

全文共 1183 字

+ 加入清单

塞外有》是于2010年上映的剧情、咏颂电影,由王晓生、魏巍执导,由李艳、张晓红等主演。《塞外有家》是由大同市委统战部、市工商业联合会、市云中实业有限公司、市晨光国际酒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的大同市首部本土电影《塞外有家》,在市工人文化活动中心二宫进行首映,数百名观众观看影片。以下是塞外有家观后感,欢迎阅读。

上午老师给我们看了《塞外有家》,因为下课时间到了并没有看完,中午我回到宿舍迫不及待的百度出来看完了这部影片。有时候潸然泪下,有时候微微一笑。

虽说在大同呆了有3年的时间,说真切的还没去了解过大同,未免有些失望。看完《塞外有家》之后,我对大同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也对文化和大同人民有了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原来大同方言也也那么好听……

1:婆媳演绎大同

婉萍带着琛琛第一次踏上大同这片土地的,对这里的生活习俗并不感冒,和小姑子又闹别扭,以致不辞而别。其中婆婆一直站在媳妇的一边,并没有嫌城里的媳妇太娇贵。默默的奉献着,这是一个宽厚 善良的婆婆……

因为文化大革命,建国被抓。 婉萍和儿子第二次来大同,这位婆婆不怕外面的言论和政府的压力收留了他们,生活的艰苦和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她都默默的承担,接到建国去世的消息之后,悲痛之余还鼓励婉萍振作起来,不是她不疼惜儿子,而是她作为一个母亲,更应该支撑起整个家庭。在儿媳和孙子收到欺负的时候她勇敢护子,又一次鲜明的体现了这位婆婆的个性,坚韧和刚强。

儿子的离去给年老的婉萍带来了重大的打击。时隔四十年,婉萍第三次一个人来到日益变迁的大同,婆婆还在老房子里等她。和婆婆叙述着事态变迁,人生常理。故事也接近尾声,“家有一个人,人有一个家,人到哪家到那”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台词……

这位善良 坚韧 刚强 明理的大同婆婆是电影的主线,从婆媳之间的相处见证了大同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也阐释了大同人的精神……

2 :演员的诠释很到位,并没有让我感觉的过度宣传大同的影子。未满一点就是剧本编的不靠谱,其中之一就是建国的死情有可原,而琛琛的死太过草率,两个男人的死未免太悲情,用两个老女人的形象来支撑起大同现代化城市形象的丰碑是有点牵强的!真不是编剧是怎么想的……我觉得剧本应该改改,从新拍摄。站在剧情之外讲《塞外有家》应该是文艺片吧,简单的叙事情节和平实的电影语言使观众深刻的感受人类的美好情感,引起观众对大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管剧本好赖,观众着实感受了一把大同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是该片较为突出的地方。

身为在大同求学的学生,光说本片的好还真是有点违心了,说点不足也是站在影评人的角度对片子本身的负责。不过看到大同近几年的发展也感到欣慰,在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大同也的确是火了,真的很希望大同的未来发展的更好,在影视剧方面的文化建设也要加快步伐。仅仅用这部片来宣传大同真的糊弄不了观众……

褒褒贬贬说了些,还是给了大同面子了……

[塞外有家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步步惊心观后感

全文共 2089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看完全剧了,来说说演员的表现,就比较合适了:

刘诗诗最没问题,其实我第一眼看到刘诗诗,就挺认同她来演若曦,刘诗诗和杨幂比,在长相上确实会被比下去,第一次看到杨幂是小郭襄,那时候这个小姑娘就已经很可人,有点象现在的刘诗诗,没想到再见杨幂竟然这么红了,变得美艳不可方物,那种"狐仙"范儿直逼范冰冰。和杨幂的精致比,刘诗诗就是一个邻家女孩,朴素多了,但她就是这样一种清新如风的天然美,总觉得很适合把她放在杭州的龙井村,拍绿茶饮料的广告。而且她灵动起来,也很娇俏动人,小说中的若曦就是这样的,不是倾国倾城的貌,但有着生机勃勃的美。所以八爷不能拥有曾经的若兰,会这样的爱上她。

比较可惜的,就是这个剧组的化妆和灯光好像不够到位,不仅刘诗诗的痘痘掩饰不掉,别的女演员的妆也很不精致,看起来肤色都黑黑的,要靠厚厚的粉去盖一样。而且不知道刘诗诗是不是哭戏太多的缘故,后期脸一直是肿着的,连眼皮都是浮浮的,估计颜控们都会比较介意。

我看小说时,最喜欢的人物是八爷,明慧形容他飘然若仙,我觉得就得找一个没有尘烟味的男演员来演,要够高,够清瘦,够白皙,反正吧,就得是一个谦谦君子,翩翩美男。初看电视剧里的八爷,很是失望,前面几集,脑子里把华人男明星都过了一个遍,到底谁是"木秀于林"的八爷呢?想不好…等剧情过半,我就不忍再想了,这个八爷已经够可怜的了,被若曦若兰这对姐妹伤透了,被他爹他兄弟也整惨了,我们怎么还能落井下石?于是恍然大悟,郑嘉颖演得好啊,已经让人不知不觉入了戏--一个表面温润,内心负重的八爷。不过为什么要让八爷流露出一丝丝阴险的表情呢?到底是演员的理解?还是编剧的意思呢?这点不满。

看前几集,最不满的演员是吴奇隆,他总是绷着脸,生硬得把手别在背后,喜欢用拳头来演戏,本来就不喜欢四爷这类心狠手辣的男人,这下更不待见他了。不过,几集过后,吴奇隆就渐入佳境了,而且编剧应该是"四爷党",电视剧中的四爷很有爱,对若曦一见倾心,而且用情至深,对十四弟好像也是用心良苦,还不为弟弟理解似的,和小说中很不同。甚至十四还问八爷,如果你承继大统,能不能对四哥宽厚一点?八爷反问:你觉得四哥会这样吗?这场戏摆明说,四爷后来这样对潜在的政敌都在情理当中的,换成谁都会一样。后面的戏,吴奇隆把四爷的狠劲和对若曦的情爱演得丝丝入扣,我已经看不出耍帅的霹雳虎的影子了。

看完十四阿哥,我们应该会多记住一个名字,林更新,虽然形象很好,但他的演技还是挺青涩的,不过他和吴奇隆一样,也是越到后面,演得越好,他最好的那场戏,是十四阿哥赶回来奔丧,天地已经巨变,他悲愤交加,在一个奴才仗势让他给皇帝跪下时,他一脚把这个"狗奴才"踢出三米开外,太有张力了,观后感《9月28日《步步惊心》全剧观后感》。我都被震住了,这场戏直接让我想到贾探春一记巴掌打在王善保家的脸上,响彻天地,把雍正登基之后,大家郁闷的情绪一泻千里。电视里,十四阿哥对若曦也是无关风月,只为真心,但小说里,我觉得他应该是很纯地爱着若曦,一种默默地守护,无怨无求,但他在若曦的眼里,应该只是小朋友,因为若曦把老十都看成小屁孩,毕竟张晓和老八老四才是同龄人。所以直到十四战场归来,眼神有了些许意味,她才发现,哦,原来十四也是一个男人。不过,她真没啥想法。

袁弘和郑嘉颖一样,应该都是很成熟的演员,挑不出什么演技上的毛病。还有其他很多配角也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敏敏格格,仙剑奇侠三的花楹,精灵一般的长相,真是甜美,我觉得她和若兰是剧中最美的两个女人,演得也不着力,真实自然。明慧和明玉有舞台剧的感觉,演得挺用力的,而且长相都有些硬,不太柔和,明慧叹息道:若兰若曦就是长得讨人喜欢。我也跟着一声叹息,一个女人那么好,可惜要到死的时候才被明白。外貌协会害死人啊!

四爷好不容易登上皇位,若曦不用再去洗衣服了,可是好日子却没有到来,更加残酷的现实让若曦心生恐惧,整部片子从这里开始变得阴郁郁的,若曦在逃离紫禁城里问十三,这是怎么了?十三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老子的话,被无数人误读过,我不知道桐华有没有误读,但放在这里确实极贴切。天地不仁也对,造物弄人,大家落得如此下场。天地没什么仁不仁的,也对,一切不过遵循了固有的规律。对于这些皇家子弟来说,他们从小就熟谙成王败寇的各种历史典故,对于他们的选择,他们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人之所以愿意拼搏,是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三阿哥知道自己实力悬殊时,就及时退出夺嫡大军。而八爷顽强坚持,是因为相信自己的实力。人之所以勇敢,还在于不知道结局。所以若曦才是最大的可怜者,她因为知道结果,又无力改变,就像一个知道死期的人,远比我们无知无畏活在当下的人要恐怖得多。

天地间还总是有一个争与不争的命题,若曦希望八爷不要争,学学同样一生所学,却无欲无求的五阿哥,若曦对加入夺嫡大军的十四阿哥也话里带针,可是她也明白,即使在现代社会,她也会为小小的职位争个你死我活。如果大家都不争了,每个人都看佛经了,心态都平和了,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发展的动力呢?可是每个人都争,那社会就会愈加残酷。所以争与不争是每个人在各自环境中的评估和选择,他们都值得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少年孔丘》观后感_600字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大兴影剧院,观看了一场舞台剧《少年孔丘》,这场演出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是非常难得的。

内容简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这唯美的朗诵声中,一个以现代儿童视觉讲述的故事缓缓开启:京城要选拔诗童开始,诗童要学会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在剧中均有体现:礼、乐、射、御、书、数。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数:算术。儿童们嬉戏玩耍、课堂上活泼又有趣的才艺比拼、母亲颜征对小孔丘和孔皮的教诲、儿童们一起帮助受灾的牛轰……

到了该选诗童的时候了,同学们都选孔丘,先生说:”要选两位诗童去京城参加比赛。”这时孔丘推荐了牛轰。同学们都很疑惑,牛轰非常自大,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参加比赛呢?孔丘推荐牛轰,是因为孔丘觉得:虽然牛轰脾气有些不好,但是,牛轰射箭、驾驭的技术很好,算数、书法和音乐也不比谁差,所以他推荐了牛轰。

在最后一场的时候,聚光灯下,只见两匹又高又大的马由孔丘和牛轰牵引,神圣地走入剧场,走向神州大地,走向诗童的选拔之路。诗童的飒爽英姿震撼了全场同学,使同学们都欢呼起来!

孔丘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孔丘的推荐也让我们明白了:即使有不足的人,也会有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安徽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来到了安徽博物馆,它让我想到了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我满怀着兴奋来到了这宏伟的博物馆。文物,代表着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才智;文物,代表着那古代人民的风采;文物,代表着国家悠久的历史。是她,让我明白了我们家乡的历史。

纵然它们身上长满了铜绿,但却丝毫无法掩饰着它们身上磅礴大气的气势。看到了它们,让我的心头猛得一颤,让我充满了敬畏之情。我们共游览了安徽文房四宝、安徽文明史陈列、江淮撷珍、徽州古建筑。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安徽文明史陈列反映了安徽文明发展的脉络,而这些古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它们也代表着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安徽文化史》陈列由“青铜礼乐夷楚华章”、“运河通达清名流芳”、“中都基业天下徽商”等几部分组合而成。形成了安徽那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

它,让我明白了那些能工巧匠的技艺高超。但是即使再高超的技艺也没有很好的流传下来。它,让我看到了内在的精髓,让我感受到了它那磅礴的气势。仿佛我是在面对面对古代君王一般。它,代表着我们安徽的文化底蕴。

通过参观,领悟一个个历史故事,我感到扑朔迷离,听的津津有味。这些文物,是勇敢的文博工作者经历了千辛万苦才使得这些文物安然的摆放在博物馆里。她们是伟大的英雄,为了国宝不遭破坏,经受了多少委屈与磨难,但是,她们却没有丝毫的抱怨,拿着微薄的工资,依然无私奉献。

每一件文物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我从它们身上看到沧桑的铜绿,但却丝毫掩饰不了君临天下的王者威严,凝结着些创作者心血的结晶。玉器,晶莹温润;书画,意境幽远;古剑,驰骋战场。当我离开博物馆时,我不禁感慨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建筑,此行让我收获了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建党伟业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人皆知,水晶球乃完美之物,但不幸的是无意中染上了污点;人皆知,水晶球乃脆弱之物,但不幸的是它已被巫婆死死的攥在手心,好似一碰就碎。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正是如此,一颗沾了瑕疵的水晶球。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把侵略矛头死死的指向了中国这片沃土之上。可想而知,当时闭关锁国的中国是如何面对。一个个条约的签订刺痛着中国人的心。清末的那一副副“瑕疵”呈现在大屏幕上。

万马奔腾,黄土四起,充满着一股豪放之气的男儿在这中国大地上策马奔腾。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他们发挥着自己的潜能,在国家的背后伤了多少神儿,流了多少汗,这是社会的不得已啊!

可以这么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沉迷于官场的人醒悟。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这是群众力量。燃烧章宗祥的桌子,这是人民对此社会官员的痛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这社会情景的缔造。人们站起来了,彻底的明白了。

社会如此腐败,在湛蓝的阳光明媚的皇宫中,年幼的小皇帝却让自己的大臣用辫子拴着风筝线在皇宫中奔跑,放风筝,风筝遨游在空中,就如一只雄鹰,但就在这时,飞机朝空中而过,毁掉了这美好的意境,让人遗憾,但这也流露出中国败了,彻底的成了笼中之鸟了,水晶球彻底碎了。

拯救中国,要彻底推翻革命,建立一个新的党,一声炮响,中国迎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使麻木的人民悔悟,使人们知道当今的中国不是换一总统,换一皇帝所解决的,而是换一思想所解决的。

玻璃球上的瑕疵渐渐的随着阳光的沐浴,悄然退去,赢来的一颗璀璨夺丽的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爱国主义巡讲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12月14日上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6名优秀讲解员来到我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巡讲,使我的内心深受感染。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要爱国。也许有些人认为,你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谈什么爱国呢?那我要告诉你,同志,你错了,爱国不分男女,爱国不分长幼,我们人人有责任。

热爱祖国,其实很简单,它可能在你一句文明的话语里,可能在你一个正确的举动里;热爱祖国,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小事里。

我们要从小确立远大的志向,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热爱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老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掌握各种本领,长大了才能为建设美好的国家添砖加瓦。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宠儿,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所以,我们要与祖国共同进步,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刻苦求知、努力奋斗,用我们自己的实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崭新的年代里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要与祖国共同进步,我要与祖国共同发展,我要与祖国共同拼搏,为振兴中华而读书,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才是一个爱国之人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所在!

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奋斗,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祖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海洋观后感

全文共 1692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不再用所谓批判的眼光看历史类的片子,包括很多人视为"应景"的纪录片。尤其是近一年多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与其忙着批判、不如抓紧学习,因为任何片子中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最初时,之所以想看《走向海洋》,就是因为我知道不管它拍得好坏与否,片中肯定会有我需要的一些东西。只是没想到,这次我真的又逮着了。

这部片子,从某种角度来看,无疑是一部通史,不过应该是专门史意义上的通史,即一部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史。

全片共八集。第一集名曰"海陆钩沉",讲述的先秦秦汉时期。看完第一集,我的第一感觉是,我这个学历史的,当年的书算是白念了,很多事当年竟然都没学明白,汗颜。片中提到的商代与海洋的紧密联系是我直到现在才意识到的。是啊,一个擅长航海与经商的民族怎么可能没有海洋意识?对于秦始皇登琅琊而东望,片中亦给出了新的假设。单单第一集,我已清楚地知道这是一部不仅会让我学到些东西,而且会学到很多东西的纪录片。

接下来的第二集"海上明月"、第三集"潮起潮落"、让我看得如痴如醉。我无法想象,南宋时中国海上贸易的所得竟占到国家收入的20%、元代时罗马壁画上的基督圣袍竟完全采用了蒙古人的习惯、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竟胜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第四集"仓皇海防",主要讲述了清末的事,该集以丁汝昌的自杀殉国结束。如果说整个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声长长的叹息,看到此处,我已经无力叹息了。正如片中所言,历史没有假如,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第五集"云帆初扬",讲述了从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事。让我难以置信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收入只有22个亿的情况下,竟拿出3个多亿来建海军。第六集"长风大浪",讲述了中苏交恶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直至核潜艇研制成功等事件。桩桩件件,让人倍感振奋。第七集"走向大海",讲述了为研制洲际导弹而开展的海洋科考、我国海上石油最初的勘探开发、南极的开发等事。上个世纪末以及本世纪初人民海军在世界各地的访问,让人由衷地自豪。第八集"经略海洋",讲述了近十年发生的一些事。看到此处,我才明白了报上不断出现的"蛟龙号"下海的意义。

这是一部不断触动人内心的纪录片,片中有太多让人感慨的情节。康熙为郑成功提的挽联"......敢向东南争半壁;......方知海外有孤忠",让人唏嘘。1937年8月"淞沪会战",中国海军和日本在江阴进行的血战,其惨烈让我不忍。而1974年,蒋介石默许中国海军通过台湾海峡以解救南越对西沙造成的危机,则是整部片子中让人最感温暖的情节。

老实说,看这样一个纪录片,尤其是看最后的几集,总有种这些年算是白活了的感觉。作为一个在青岛生活了十多年,身边不乏转业海军、海监家属以及类似海洋研究所这类机构的家属的人,我的海洋意识竟如此淡薄,很多知识对于我,都几乎是空白的。虽然,我希望发生在我身上的只是个体现象,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尤其是通过与身边的人沟通后),让我不得不难过地发现,好像发生在我身上的是一种普遍现象。

昨天同老妈通话。老妈对钓鱼岛和航母等事的关心,让我忍不住将从《走向海洋》中刚刚学到的东西"卖弄"了一番。电话那头不断传来的惊讶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妈这一代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朴素的爱国情怀。放下电话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高兴起来。因为我知道,老妈的"无知"不是她的"错",而是我们宣传教育的失策。《走向海洋》片中,有一个情节给我很深的印象,即日本人从小学时就接受着这样的国情教育:"我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

这样说来,与其忙着责备祖先的保守和计较他人的冷眼,还不如抓紧为全民族补上海洋战略意识这一课。海运兴,则国运兴。一个没有海洋战略意识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如今,当我们惊喜地发现融海陆为一体中国不再只是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当我们发现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苗、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不仅已经"走向海洋",而且将因对海洋的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而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八佰》观后感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声色霓虹的天堂,另一边却是战火纷飞的地狱;一边是刀枪火海的四行仓库,一边是纸醉金迷的洋场。这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憾,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交杂的心灵撞击。

《八佰》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四行仓库的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佰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电影中的壮士,虽身处地狱,却万丈光芒。他们没有逃跑,没有放下枪支,没有放弃四行仓库!他们从绝望中站起来了!他们举起了枪支。不惜一切代价,以八百人的身躯,八百人的血肉,以八百人的生命支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他们是骄傲的,他们是勇敢的,他们是辉煌的!

电影中也有许多的细节感动人心,其中有两个细节深深地震憾了我的心灵!

“请问你们一共有多少人?”电影中,来自洋界的记者问道“四百三……”一个士兵正想回签,却被山东兵打断了“我们有八百人”。这六个字是那么的令人心酸!我们有八百人,我们有八百个兄弟,我们并肩作战着谁也没有离开谁!当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泛起阵阵酸意,感动万分。是啊,他们有八百人,他们不仅四百三十人,他们与那些牺牲了的兄弟站在一起,并肩守护着上海!还有一个画面,同样是令我感动落泪。

“娘,是孩儿不孝了!”画面中,壮士陈树生身上挷满了炸弹,挺身站上了四楼,为炸开敌人的铜盾而毫不犹豫地往下一跃,“砰!”药火炸开了一朵血红的花。接着是更多为击退敌人而牺牲的壮士。“湖北通城李满仓!”“湖南浏阳王金斗!”“俺叫孙守财!”……无数士兵在身躯上挷满炸弹,大声念出自已的名字而后纵身一跃。那一朵朵被炸开的血花,好像炸在我心上,带来了满腔的愤怒也带来了无尽感动之情。那些伴随着硝烟而消失的战士,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影片最终停留有他们冲过苏州河桥的一刻。雪花落下,漫天飞舞,轻轻地、悄悄地,像是掩盖了四行仓库,又像是湮没了未停的枪声。那些在电影中闪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节,都像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在黑夜中透露出那光芒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抗美援朝71周年观后感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第一,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第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

由于以上三条,就产生了第四条: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今后,敌人还可能打,就是不打,也一定要用各种办法来捣乱,比如派遣特务进行破坏。他们在台湾、香港和日本这些地方,都设有庞大的特务机构。可是,我们在抗美援朝中得到了经验,只要发动群众,依靠人民,我们是有办法来对付他们的。

我们现在的情况,同一九五O年冬季的情况不同了。那时候,美国侵略者是不是在三八线那边呢?不是,他们是在鸭绿江、图们江那边。我们有没有对美国侵略者作战的经验呢?没有。对于美国军队熟悉不熟悉呢?不熟悉。现在这些情况都变了。如果美帝国主义不推迟新的侵略战争,他说,我要打!我们就用前三条对付他。如果他说,我不打了!那末我们就有了第四条。这也证明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优越性。

我们是不是去侵略别人呢?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我们有人民的支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踊跃报名参军。对报名参军的人挑得很严,百里挑一,人们说比挑女婿还严。如果美帝国主义要再打,我们就跟它再打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开学第一课青少年观后感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我们将告别快乐的假期,重新返回校园之中。在开学的这一天,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在晚上八点就要开播了,作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我自然早早做好准备,等待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播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有一个非常好听的主题名,那就是:_。随着主持人用他那纯正普通话宣布开学第一课的开始,精彩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正式开播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不仅给我们送来开学寄语,还有为我们祖国奋战抗疫前线的抗疫先进人物现场讲述抗疫过程中,都有什么故事。

时代楷模张桂梅,用自己的行动帮助2000多位女孩实现大学梦更是令我敬佩不已,飞驰太空的英雄航天员们,不畏生死,一心为国的顽强决心是我要学习的榜样。为国争光的00后奥运健儿_等不同人物登临开学第一课节目现场,给我们带来非常巨大的惊喜。

看完今晚的开学第一课,我收获良多,有这么多心怀梦想,为自身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取得亮眼成绩的嘉宾们给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令我颇有感触,也为接下来的学习之旅,树立了坚定的决心,为自己的理想加油,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2022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是_,这个主题对于我们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祝福,只要我们深怀理想,不断的努力学习,那么自然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让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最美逆行者观后感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春天不敢提笔,不敢把汉字一行行整齐的码在稿纸上,每一个黑色汉字都像躺在雪白裹尸布上的一条条生命,写着写着泪就流下来,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那场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

疫情让我们感受苦难,体会到人生百态,让我们更加真实的感受到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但是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守护。

一名医护人员抱住即将前往武汉的队员哭着“放狠话”:“那么多年轻的姑娘,我把她们交给你们了!你们不带回来的话,我一定不饶你们。”美丽的女孩褪去花衣,抹去稚气,剪下青丝,换上白衣走上战场。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56岁,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隔离,却瞒着全院医护人员,带领他们夜以继日战斗在抗疫的最前线。73岁的李兰娟院士出征武汉,在疫情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提出武汉封城,有效防止疫情大规模蔓延,在武汉她亲自诊断病人,每天只睡三小时,只为争分夺秒抢救病患,这位73岁的高龄老人在最危险的时候挡在了14亿国人面前,84岁的钟老于新冠疫情水火之中,又要远赴欧洲,去指导各国如何防疫,他说这不是中国的病,是世界的病。他们不知危险,不惧死亡,只知国难当头,只知责任和义务,越是关键时刻,越能鉴别出初心的成色,使命的担当,誓言的分量,越能筛选出最美的“逆行者”。

长屋王在《绣袈裟衣缘》说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除夕夜间,多家口罩厂夜以继回地赶工,坚守生产第一线,海外华人为国募捐,全国上下封城封村足不出户。不仅如此,日本在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表示全力支援中国,日本民间与政府大力输送物质,俄罗斯捐了23吨的医疗货物,科摩罗为华捐赠100欧元,那是全世界最穷的国家啊......这些应证了一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静待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第十二讲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战“疫”都是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一种压力测试。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承担两个维度的责任与使命:在国内,应对疫情的直接冲击和挑战;在国际上,有效地共享相关的数据

资源和能力。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全力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本着公开 透明

负责任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作了通报,并邀请世卫组织等相关专家前往武汉实地考察。中国在战“疫”第一线展开与病毒的搏击,不仅是为了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为了维护着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为了整个国际社会利益。

完全可以说,中国正在以人类的名义,同病毒做生死较量。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化进程高速演进。一方面,全球化的交通体系,促使人员高速流动,人际交流日益密切,病毒导致的疫情扩散速度呈现显著提升态势,对战“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另一方面,持续提升的技术手段和公共卫生能力,以及以世界卫生组织为最主要标志的国际协调机制的充分发展,又为战胜病毒带来的威胁,提供了全新的条件和基础。

这场战“疫”再次提醒人们,要真正构建一个全球命运共同体,仍然任重而道远。在这个伟大进程中,中国从未缺席,中国一直在奋力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