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4009

作文

34232

食品安全视频观后感

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民以食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我国食品安全安全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公众无法从科学的角度理性地看待国内食品安全形势,造成盲目的食品安全恐慌,又进一步使食品安全问题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实施,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合肥科技馆承办的大型科普展《食品与健康》于11月 4日在合肥市科技馆举行。从布展开始,我完整的把这个展览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丰富了食品安全知识,知道了一些 “食品”事件台前幕后的曲折故事,感触颇多,很受启迪,寥寥几笔略谈感想。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迅速。食品的生产数量、消费数量、消费品种逐年递增,我国食品行业服务于13亿人口,其产量举世无双。但同时食品安全问 题也屡屡发生。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都纷纷披露了“三聚氰胺”“大头娃娃奶粉”等不少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普通百姓风声鹤唳,终日惶惶。这是一个 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难处,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所在。然而,这并不是说,食品安全问题唯我独有,其他国家或地区就一 好百好了,就当前情况而言不光是中国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其它国家也同样发生过不少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如德国的大肠杆菌、美国的沙门氏菌、英国的“疯 牛病”、日本的“毒大米”等等,可见,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众所周知,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 面对食品安全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世界纷纷出台各种法律、法规来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而我国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非常重视,我 国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先后经历“前期”’、“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和“完善期”五个阶段。每个时期面临的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不同,先后出台了 《中华共人民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加大了宣传的力度,让大家能更多的了解食品安全的状况,今年就把 全国科普日定为“关注食品安全、促进公众健康、共享诚信家园”为主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说明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这种常态化、制度化的关注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可是,食品安全并非一团黑,比如一提到食品添加剂,多数人首先想到是不好的、有危害的。的确,许多披着“食品添加剂”外衣的“非 法添加物”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使人们“谈食色变”。其实我们生活中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它们能在不影响食品营养价值的基础上,保证我们的食品在短时间内 不会腐败变质,还能让我们的食品更安全、美味好看。应该相信,我国食品安全总的形势还是好的。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在当前的形势下,作为科普工作者,我们在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上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需要进一步宣传科学知识,坚决打击违法违规影响食品安全,损 害公众健康的行为,取缔非法的食品企业,惩恶扬善,给食品生产以正能量,促进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我们知道,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维护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将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做为科技馆工作人员,我们也将长期坚持不懈的持续开展各项科普活动,为净化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3560 字

+ 加入清单

诚心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以下简称调查),非常用心又有激情的调查,有详实的数据和客观的理论,提出了雾霾产生的原因也提供了解决之道,但其中亦有也不乏偏颇。本人不才,恰好从事煤炭市场研究,仅就雾霾大片中关于煤炭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

粗放型煤炭燃烧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调查指出国内雾霾的主要原因:大量来自散煤燃烧,其中80%的污染来自20%的散煤燃烧。这一观点基本正确。

散煤燃烧即粗放式的直接燃烧,主要来源为小锅炉和居民用煤。

这里我引用《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以下简称《贡献》)的数据。《贡献》指出2012年,中国煤炭使用对空气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估算在51%至61%之间,均值为56%。其中,约6成的PM2.5是由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约4成的PM2.5是伴随煤炭使用的重点行业排放的。煤炭使用对京津冀PM2.5的贡献为51-62%,长三角的结果为54%-61%。

既然控制直接燃烧即可降低煤炭对大气污染的60%,那么降低散煤使用是控制煤炭污染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中都提出了关于2017年关停全部10蒸吨以下小锅炉,以集中供热的热电厂取代小锅炉,禁止高硫高灰散煤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使用和销售。如果这些法规能够得以全面执行,降低15-20%PM2.5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监管不力亦是雾霾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

调查中指出如果要留住APEC蓝,需要将2013年的污染排放物降低60%。调查同时指出如果燃煤企业的减排100%到位,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将降低低60%,氮氧化物排放低35%。所以,如果燃煤企业全面使用减排装置,APEC蓝指日可待。

我国有几乎为世界最严苛的电厂排放标准,到2015年末,我国电厂脱硫装置安装率几近百分百,降氮脱硝安装率也要达到75%。去年起,一些地区的电厂试运行的超净排放技术使得燃煤电厂达到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成为可能。严格来讲,电厂如果100%使用排放设备,除了二氧化碳这个指标,电煤对大气的污染贡献甚少。因此,国家在能源规划中提出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也是减排的主要手段。

然而环保需要经济成本,要谨防燃煤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将排放设备闲置成为摆设。去年四月推出的新环保法提高了对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而环保部门对燃煤企业尤其是电厂排放都已实现实时在线监控,那么,如何提高燃煤企业排放设备使用率完全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幸的是,在中国,法规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

褐煤亦可以清洁利用

褐煤对大气污染最严重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但调查所举的哈尔滨供暖首日的PM2.5高达一千的例子并不能把所有责任归于褐煤。一是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哈尔滨的供暖季就不该有蓝天。其次,褐煤由于热值低、磨煤用电高等因素主要用于掺烧,其经济掺烧比例在20%到30%间,说什么褐煤也不能承担全部污染责任。

此外,2014年10月颁发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褐煤不得运输到超过600公里的范围外使用。如果执行严格,鉴于东北到蒙东超过六百公里的运输距离,从2015年1月1日起哈尔滨将不可能再消费蒙东的褐煤。那么褐煤将不再对哈尔滨2015供暖季的PM2.5负任何责任。

实际上,褐煤在中国,更有效的使用方式是就地转化为其他能源如在褐煤生产地蒙东建发电厂。还是那句话,严格执行排放要求的燃煤电厂是清洁用煤的有效途径。

英国治霾经验不能照搬

调查指出,英国烟雾事件发生后20年中,石油替代了20%以上的煤炭,天然气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煤炭在整个国家能源结构中从90%下降到30%,而重工业占GDP的比例也下降了10%,很多煤矿和燃煤的工厂关停,这里曾经有上百万人就业。1960年到1970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但没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之后十年终,英国进入了油气时代,他们的经济总量翻了四倍。

我承认,控制煤炭总量和能源结构调整都很重要。但是不要忘记英国1952年的煤炭需求量约为两亿吨,而中国当前的煤炭消费量是其20倍。如此大的能源需求量转换为油气都能瞬时扭转该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一旦市场由供给过剩转为紧张,价格变会飞升。缺乏经济可靠的可替代能源,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2030年前不可能改变。

我们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即便我们有条件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不可能实现英国当年的GDP增速。国际需求低迷,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主要工业产品结构性过剩,如果加上能源成本攀升,我们拿什么同世界竞争?

片中英国的能源大臣说要给新兴的产业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他们会带给你惊喜。事实上,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一直扶持,煤电在取电顺位中排名倒数第二(末位是油),如果没有补贴,光电风电高居不下的成本根本无法和煤电竞争。新能源清洁但利用率低,靠天吃饭及电能无法储藏的特点使得新能源极不稳定,对电网冲击很大。因此,近三十年内期待新能源成为能源主力只能是梦一场。

能源结构转变尚需时日

调查指出,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占22%,石油探明量是一次能源的38%。这些都对,且不说石油和煤炭一样属于化石能源,变用煤为用油并不可取。仅就探明储量并非可开采储量这点而言,二者之间还有技术、地质条件、运输等一系列鸿沟。因此,油气能源在我国的茁壮发展依然遥远,而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重要的是,我国地大物“薄”,这点能源得省着用,利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低迷的契机在不改变市场供求状况的状态下多进口些油气,去政治风险不高的国家的并购些能源矿产是正途。

此外,对于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结构比重占10%。目前我国气电为煤电燃料成本的近三倍,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这个比例有望调整到两倍左右。即便如此,又有多少企业和个人用得起气电?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700字

洁净用煤,去霾正解

实际上,调查阐明了解决雾霾的途径:严控排放,转变能源结构。我想修正一下——严控排放是当务之急,转变能源乃长久之计。

针对我国国情,煤炭因其可靠性、经济性和稳定性,依旧会是我国近二十年内的主要能源。在通过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增加其他能源供给的同时,清洁利用煤炭将是未来中国治霾的主要途径,其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降低或去除粗放式煤炭燃烧比例。坚决取缔小锅炉,减少民用煤消费,以此减少60%的煤炭对大气的污染。

二、严控煤炭排放,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推动电厂超净排放。此举将降低至少20%的煤炭污染。除了在线排放监控外,环保局应要求每个电厂上报煤炭消耗量和脱硫、脱硝原料、除尘袋的数量及相关单据,由此监控电厂对排放设备的使用。

三、提高煤炭入洗率。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不到40%,煤炭洗选可脱除煤中50%-80%的灰分、30%-40%的全硫(或60%~80%的无机硫),以大约8~20元每吨的洗煤成本降低煤炭对大气的污染是经济可行的。

四、鼓励对电厂碳捕集的研究及使用。碳捕集是指将大型发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法。商业化的二氧化碳捕集在国际上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各国还在进行大规模的实验阶段。目前由于碳捕集成本较高,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段。中国如要达到美中《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2030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封顶的目标,必须抓紧对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的研究和实施。

五、鼓励高质进口煤在沿海地区的使用。从海南到山东的八个沿海省份的煤炭消费占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越30%,而这些省份亦是低硫低灰的进口煤的经济半径市场。煤炭是我国唯一可控制全球价格的能源,如能利用这一优势,撇开保护国内煤企的因素,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多进口洁净煤,将开采的污染留在他国,岂不两全。

去煤治霾,二十年够不够?

调查指出英国用二十年时间从煤炭时代进入油气时代。给中国二十年,我们能够去煤治霾吗?答案是二十年去煤有困难,而治霾根本不需要二十年之久。只是这个时间长度的答案需要政府和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如果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治霾,在中国缺乏其他经济可靠能源的情况下,为何一定纠结于改变能源结构?

《雾霾穹顶下》是一部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调查,她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如果这个调查能够唤醒政府加大减排治理的力度,才能不辜负柴静做这个调查的诚意。让我们再次回顾下调查的结束语——

“如果我们目前环保设施(和法律),就目前全100%都到位了,我们的尘排放跟我们的二氧化硫排放应该比现在低60%,我们的氮氧化物排放应该低35%。”

展开阅读全文

雷锋告诉我观后感450字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这位伟大的战士,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的,然而正是这无数的平凡构成了他的伟大,他将自己那些平凡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的形象深入人心,直到今天,那些舍己为人的人,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活雷锋”。

我们现在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为梦想拼搏的精神。体操王子,08北京奥运会冠军杨威就是一个例子。青少年时候的他在参加全国青少年体操比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冠军榜,那时候的他就梦想着有一天他的照片也能贴在这个榜单上——因为只有世界冠军才能上榜,所以,他就悄悄下立下了一个目标——成为冠军。在之后,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达到目标,他坚持奋斗,不怕汗水,一直坚持着。所以当08年他登上奥运会冠军奖台,领取金牌,听着国歌奏鸣时,他成功了。

我们现在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奉献与服务的精神。一名普通的老师,也能绽放美丽的绚丽华彩。武汉市盲校的张龙老师,就是这样的一名实践雷锋精神的人。本来平凡的她,在下定决心为了一名盲目的学生而放弃正常学校选择盲校时,他变的不平凡了。在她的帮助下,吴迪同学由一名在7岁就无奈选择长大成为按摩师而变成一个能在国际音乐比赛上获奖的优秀音乐人。正是因为张龙老师的奉献,才培养出一位优秀的音乐人。她说,热爱工作,做好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样,她很快乐。

我们现在学习雷锋,就要树立“人人都能当雷锋”的信念。从平凡的小事中,学习雷锋,成为榜样。所以我们有了一斤半婴儿壮壮的感人事例,所以我们有了武汉好人吴天祥,有了人民的好医生,有了锤钉兄弟,有了“当代小雷锋”,有了宣恩少年,有了诚信超市……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谱下了一首首助人为乐的新曲。

展开阅读全文

《爵迹》观后感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睡着懒觉都能听到《爵迹》的谩骂声,小郭同学人家骂你呢!你矮你拍片高大上一点啊,为毛出个片就挨骂?

吴亦凡闪闪发光边脱衣服边说:“怎么说呢?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我很迷人”,“我在这里等你回来”!再看麒零的眼神,这眼神……

捍卫主权,争夺权力,奥汀大陆就是个寸草不生的地方,白银祭司不愿被困在大水晶里,幽花的父亲不愿以岛的状态存在又永生不死,大家都没有自由,只有魂兽和人型魂兽,哦,哥哥,我的魂力快要透支了……

说起画质和效果,蛛丝马迹后戴眼镜的先说,你说什么?范爷?范爷呢……噢,这个……故事情节没看懂,她出场前几秒我就睡着了,不过她变异的时候我醒了!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一队穿着草鞋、衣衫褴褛的战士,忍饥挨饿,在风雨交加、前堵后追中昼夜奔袭240里到达指定地点,与守桥敌军经历激烈的战斗后,他们取得了胜利,拯救了一支岌岌可危的星火部队,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电影勇士》正是讲述了这个奇迹——红四团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长征途中的经典战役,关于这场战役,我们早已从书本上熟知,也在银幕上感知过。而新片《勇士》,以一种新的姿态,拍出了新意,拍出了节奏,拍出了热血。影片既有旗帜鲜明的红色元素,也有树林跑酷、竹间穿梭等商业元素。影片动作性强、音效好、化妆逼真、表演硬朗、景色优美,是一部政治性艺术性都不错的影片。

影片开篇就是红四团的急行军,红军战士脸上带着高原红,略显疲惫,一边识字一边赶路,这个真实的细节让观众很顺利的就进入了电影营造的环境中。而突如其来的一场遭遇战,开启了全片紧张、激烈、血性模式。

《勇士》是一部动作性很强的影片,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不仅仅只为动作而动作,除了紧张激烈、视觉冲击很强的战斗场面,影片还赋予了正确的思想内涵。曾几何时,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很多描写革命历史的作品,只有纯粹的故事而无前因后果和理想信念,更有恶意篡改历史的作品在误导、毒害着我们的青少年,各路神剧充斥了我们的文化宣传阵地、网络荧屏。《勇士》基本遵循了历史的本来,所以我们才能听到“我们中间谁不是与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有着深仇大恨”、“为了理想、信仰”、“同志”(虽然有些地方仍然以兄弟相称)等等这样的台词。影片将战士们的坚定顽强与英勇献身,一步一步铺开、深化、强化,而观众的情感与情绪也在红军战士的战斗与牺牲中一点一点被感染。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文艺片《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全文共 2408 字

+ 加入清单

像很多文艺片一样,本片开场非常“平常”,但一点也不“平淡”。因为除了给出主角的日常工作,观众依然对他一无所知;敏感的观众,可以从很多场景和表演的细节,看出主角身上“有戏”,接下来,似乎可以期待很精彩的戏剧冲突。

影片接下来的情节,似乎也在逐渐揭示所谓“戏肉”,可能是一出家庭闹剧:这当中涉及到兄弟、夫妻、父子、叔侄的关系,其核心,可能是兄弟强加的对侄子的抚养权问题。

先不说后面的转折,影片前半段在展示这些表面情节时,若隐若现似乎有所保留。比如,主角看起来比较怪,别人看他的眼光不一样,特别是家乡熟人对他的态度,总有一种热情中夹杂着担忧的神情,然后再回头细品,“热情”也变了味,依稀更多是“同情”。再联系主角那种“近乡情怯”的表现,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那座小镇里,一定发生过什么事情让他难以忘怀。

这种对真相的期待,可能会让不耐烦的观众、有按“快进”的冲动。但文艺片老饕们都懂,这种“欲盖弥彰”的隐忍,才是此类影片的魅力所在。其中关键,在于编导得在“揭示”那一刻前、提供足够丰富的细节,一方面让观众的胃口越吊越高,另一方面,则为提升“揭示”的震撼效果,而暗自积蓄力量。

本片在这方面的动作,多半靠那些貌似不经意的“闪回”。通过那些回忆场景,编导让观众了解了处于不同时期、处理不同关系时的主角,但这种了解,同时又被刻意局限在难以融合的范围内,观众虽说对主角过去的生活、以及他的个性了解更多,但这些细节还缺少一个担任连接——确切地说是“转折”——的关键节点;在这些有意制造的支离破碎细节中,编导无论是在情节演进节奏上,还是在观众的情绪上,都储备了足够的能量。

然后,那个“真相揭示”的一刻,果然来临了。

说实话,尽管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但还是没想到会是那样的事实。那个闪回的段落特别揪心,作为影迷,你一方面知道,真相就是在这一个段落里揭示;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常人,你又会祈祷真相不是画面步步展现的那个才好……这就像你作为路人,看着一辆车坠入深渊,却什么都做不了的感觉。那一刻,你才领略人生之无常。

而且,正因为前面对主角有足够铺垫,中间这个真相揭示时,相当于填补了关键的一个节点,主角的性格发展轨迹,一下子清晰起来;此前模糊有些难以把握的形象,也一下子生动起来。但这种生动,是以“心疼”为代价的,因为此时的观众不知道,主角是否能从那种影响中走出来。

按照常规文艺片的套路,主角确乎应该走出来,否则无法“温暖人心”,让观众的情绪何处安放?但本片出格的地方就在这里:它并不是一部疗伤片,更不是励志片。在主角经历非常遭遇后,观众的所有美好愿望,最后并没有实现。

是编导冷酷么?倒也不是。恰恰相反,在影片后半段中,编导安排了不少轻松、甚至可以说是幽默的喜剧桥段,来为主角与侄子的互动,增添更为生动的生活细节。但就电影表现手法而言,这些情节的编排,和前半段“闪回”的运用,其目的,都是为了“误导”观众的预期。就当观众以为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时,影片戛然而止。

这怎么能算一个满意的结局?难道让观众紧绷的情绪得到释放不才是完美收官么?

这得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了。我个人认为,这种情绪上不完满的结局,才更真实。毕竟,生活中不是每段悲惨遭遇,都能完成心灵救赎;现实可能恰恰相反:悲痛太深,走不出来的,会占绝大多数。至少脆弱如我,发生本片主角那样的事,那也是无论如何都转不过弯来。

没有救赎就真的没有提升么?也不尽然。本片也不是在卖惨,它只是不像“心灵鸡汤”们那样贩卖所谓“正能量”;它想说的是,如果你的生活中充满负能量,那也是OK的。这乍听起来,不像什么微言大义的生活真谛;但很多时候,生活就是生活,不是每一段人生,都有真谛加持。《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男主角,只不过是依从其本心罢了。

这样一个故事,固然无法令人放松,但它有另一种“释然”效应:它会让人愈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也许你在观影时,会和主角一般、痛得无法呼吸;但走出影院,承认这个世界悲喜交加,你会想去拥抱你的家人。银幕上虚幻而真实的悲喜境遇,不仅能激发你心底最深处的柔弱,也能鼓舞你前行。

这样一种“悲伤如暗流涌动”的遭遇,对演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因为角色将那种悲痛,埋藏在最心里;可又因为悲痛的能量实在太强大,不仅时不时会泄露一点,还会让整个人发生气质上的变化——这也是片中家乡熟人对他的古怪反应所在。

据说作为本片监制的马特·戴蒙,原本是想自导自演的;“呆萌”的天分和功力,自然不容小觑。但我觉得,观众应该庆幸、最后是卡西·阿弗莱克拿到了这个角色。完全不同于他的大块头哥哥,卡西身上,有种天生的柔弱而敏感的气质。可单有那种气质,还演不活本片的主角,这个角色最大的难点,在于演出他因为巨大的悲痛而麻木、同时又因被压抑的情感而时刻处于爆发边缘的感觉。卡西很完美地演出了那种层次感,更精准地把握了情绪收放的度。最典型的,是他与前妻“街边谈心”那一幕,就像演唱技巧中“裂而不破”的境界,观众能清晰感受到角色禁锢的心灵、因为最亲爱的人的敲击、而裂开了一丝小缝,但他又不容许完全敞开心扉到情绪奔溃……这当中的微妙,可能越是成熟的人,越能体会得到。

如果说卡西的表演,是“容万般复杂于不动声色”,那米歇尔·威廉姆斯的演绎,则是“大巧不工,以情动人”。她的角色,完全不像男主角那么善于掩饰内心;所以,米歇尔的表演,在于去除表演的痕迹,丢掉一切明星光环,让人只看到角色的真性情。同样是街头那一幕,二位的表演形成鲜明的对比,但都契合了各自角色的特质。

如果说我对本片有什么不满之处的话,个别地方配乐的喧宾夺主,可算得一桩。对于本片这样纪实风格的作品,故事本身和演员的而表演,本身就具有足够张力了;在某些情绪释放最强烈的时刻,观众从氛围与表演中,可以感受得更为真切。此时如果配乐表现强势,反倒会弱化场景的感染力。比如说片中警察局那场戏,特别是当男主角做出那样的举动后,我很遗憾配乐的捣乱;在那一刻,我认为最自然的现场音才最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喜剧电影《史密斯夫妇》观后感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史密斯夫妇》是我少有的看了几遍的商业片,而且是越看越有味道。

开场时MR.S与MRS.S在心里医生的聊天,有些话想说又不好说,不好说又要说,看看对方态度的眼神,两人说话语气的区分,两人相遇时的色调,MRS.S与MR.S在雨中的共舞,恰到好处的拉美原著民风格插曲,结婚6年后的阴郁清晨等等,剧情确实没给我新鲜感,但是那些恰到好处的表情流露细节安排,让我感到两位真的在爱,在恨,而不是大师们表演出来的。

我喜欢看这部片子,可能不一样的是,我喜欢这部动作枪战场面还不错的爱情片。

展开阅读全文

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观后感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我觉得,这部电影,无关爱情。

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讲的是境遇对于人的作用。汤川学和石神同样是天才,但是,几个人生的巧合,使得他们的境遇完全不同。

“数学在哪里都可以研究”,石神这么说。多么漂亮的话,想当初当他一个如此有天分的数学家却当了高中教师的时候,周围的人以及他自己,都用这句话劝慰自己吧。但是,生活远远不像这么简单。

当自己的授课完全得不到别人的回应的时候,当精心出的题却被认为是“坏心的老师”的时候,以及可以想象的,周围人视他为怪人,没有朋友,没有理解,只有寂寞,寂寞。

这样残酷的现实,却要用单薄的数学来对抗,这个任务,实在是无法承受的吧。毕竟,逻辑无法解决寂寞。

所以石神才会对没有经历过这一切的汤川说:“我没有朋友”。

这一切,汤川是不会理解的,是么?

但是汤川是知道的,所以才会在再次见面的时候带去数学题,而后在石神顺利解出之后松了口气,说“天才健在”。所以汤川才会去跟石神爬山,去拜托自己的警察朋友让自己在最后跟石神对话,才会在一切无法挽回的时候,头抵着门板,痛彻心扉。

但是,他毕竟还是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经历的生活残酷之后的石神。他斥责石神说:你让那个流浪汉成了齿轮的一部分。但是,生活早让石神自己成了齿轮的一部分。到最后杀人,不过是他自己也无法控制的齿轮的转动所导致的后果罢了。生活没有给与石神哪怕一个笑脸,直到他彻底绝望准备自杀。这时候那对母女的出现,好像是黑暗中唯一的一线光芒,石神唯有牢牢抓住。他只有不计回报的为这对母女付出,因为他早就没有资格可以计较回报,因为他已经别无其他对象可以付出。所谓无私的爱,不过是他的自我救赎。

当唯一可以拯救他的希望也要消失的时候,他也就只有牺牲自己,保住希望。毕竟,对于那个认为“解决的不漂亮”就要自己加以漂亮的证明的傲气的石神来说,生命的意义比生命本身更重要,而那对母女,就是他生命的意义。

很卑微不是么?将自己生命的意义寄托在只是给了他几个笑脸几许关怀的母女身上。

这也许就是有万年助教帮助、有学生尊敬、有警察需要的汤川,所无法真正理解的绝望。

不过,他也不需要理解,不应该去理解不是吗?与许许多多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最终失去了天才光芒的人相比,汤川实在是一个幸运的存在,这样幸运的他,更应该充分运用他的才气,去解决一个个难题,这样失败者们失败的才有价值。

如果他真的彻底的理解了失败者的痛苦,他也就成为了失败者了,毕竟那样的压力没有人能真正的承受,只有人幸运的不需要承受。

不过汤川还是在尽力的去体会石神的痛苦,去尽力的帮助他,他有一个科学家真正的良心,他能够幸运的得到好的境遇,当之无愧。

对于石神,我们能够庆幸的是,无论他遭遇了什么,到最后,他依然是个天才。

展开阅读全文

话剧《雨花台》观后感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过,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而当时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中有很多人也正是大好芳华,比如16岁的袁咨桐、17岁的石璞、17岁的曹顺标,还有恽代英、冷少农、许包野等等,当中还不乏有书香门第、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让他们为了同一个信仰----共产主义而无所畏惧,慷慨赴死?

即使在国民党暗无天日的监狱中,被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依旧心怀家国大义,没能让审讯者们从他们嘴里得到红色特工“宝尔”的真实身份,还把情报在层层封锁中传递给了党组织。为了共产主义,为了全天下的人,他们大义凛然地走向了雨花台,用自己微不足道的磷火焚烧了整个旧中国,烧出了一个新中国。这让我想起了诗人艾青的一首诗“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两个小时聚精会神的观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次次的心灵冲击和洗礼,也不仅仅是对先贤英烈的事迹的一种瞻仰,更是一种关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的思考。现在的和谐社会,虽然不需要我们在行动上抛头颅、洒热血,但也不希望我们在思想上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但依旧需要我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担当的态度,对党组织和人民的忠诚等优良品质。至于如何奋发向上?我认为我们应该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充分抓住知行统一的辩证关系,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同时具备求真务实的思想与艰苦奋斗的理想。当然,我们更应该摒弃一些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等的念头,千万不要成为钱理群教授口中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积极、纯洁、先进地向党组织靠拢。

5月6日,我们小组又去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了很久。看到那些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群雕、忠魂亭等,我情难自已,也深深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英烈们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当下美好和谐的生活,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使这种和平和谐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同时我们需要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最后,也希望自己可以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这些雨花忠魂,是民族的脊梁,愿你我有明珠一颗,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展开阅读全文

圆明园观后感三: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600字

全文共 1345 字

+ 加入清单

圆明园毁灭有感600字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XX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9XX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不容侵略,我们的人们民不再受侮辱!

篇一: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600字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近期以来,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景观,辉煌过去和圆明园是如何毁灭的,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行。圆明园是由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

建成需要一百五十多年。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中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集国内外主要风景名胜四十余处,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和英法联军做斗争时,一看相差就很大,人家拿得是枪炮,而我们拿的却是长矛、盾、剑。历史记载有人曾给皇帝三万支枪炮,五万火药包,可是皇帝以为是展品,就放在圆明园里。在1860年10月5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逃到避暑山庄去了。1860年10月6日,侵略者侵入我们的圆明园,用它贪婪的目光看着奇异珍宝,用他们那肮脏的手来摸我们的珍宝,那些红蓝宝石装进自己的麻袋里面,还有的 人把最高级的丝绸抢过来,还有的拿一些稀有的夜明珠??,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最不要脸的是法兰西,英吉利,你们这些强盗把我们的东西带回你们国成了富翁,把我们的国宝化成了一方灰烬。我虽然还小,不能报答祖国,我一定要强起来,把自己的缺点改掉。俗话说:“少年强,国则强。少年弱,国则弱。”所以我们要强起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等到长大后,我们一定会把国宝请回来。这“万园之园”哪去了?被英法联军烧毁了,不复存在了;这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哪去了?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有些在他们国家的博物馆里,有些流失海外;“买卖街”哪去了?被英法联军毁了,不会再回来了;那些勤劳的人民哪去了?被英法联军用抢打死了??这些强盗在我们的国土上为所欲为,他们贪婪无耻!

[圆明园观后感600字作文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寻找幸福的起点观后感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有许多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被狠心的父母抛弃,只能被孤儿院收留。在孤儿院里,有许多的孩子期盼自己的亲生父母来找他们,还有一些希望被其他的夫妇收养。

又一次,一对没有孩子、经济富裕的夫妻,从意大利来到俄罗斯,他们想在儿童之家领养一个孤儿,大家都很兴奋,穿着自己漂亮的衣裳,从心底里希望被别人选中。最后,这对意大利夫妇选中了一个六岁的孩子 凡亚松赛夫。可是 凡亚松赛夫并不想被收养,他看见一个孩子的母亲曾来找过他,他有向往自己的母亲来找到。于是, 凡亚松赛夫偷偷的将自己的母亲的家庭地址偷了回来,和另外一个大姐姐一起去火车站坐火车回家。可是,那个大姐姐被那些孤儿院的人抓了回来,而 凡亚松赛夫就自己坐火车去了……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甚至用啤酒来砸自己的脉搏来威胁孤儿院的人,最后他终于和自己的妈妈在了一起……

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小主人公用自己的信念,讲述了寻找妈妈的艰辛的过程,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幸福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小主人公的执着和努力,最后感受到了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自由之丘》的观后感

全文共 2348 字

+ 加入清单

一杯清酒的滋味

——看《自由之丘

很浅的暮色中,一家街角的酒吧,灯光早早亮起,气氛安谧。女人随口问道:你看的是什么书?男人淡然答:《时间》。女人似乎真心感叹:真是一个好名字……

这个春天,因为韩国导演洪尚秀执导的《自由之丘》(Hill of Freedom/2014),重新爱上了电影,还有看电影的那些夜晚。从5年前倒数到10年之间,那些年是多么有时间啊!简直是时间的主人翁,逃逸在时间之外,在个人世界的一角穿梭游弋,即关于电影的一系列随笔中所谓“纵情声色”的那段时光……无论是念想中还是现时里,都值得郑重感叹一下。

那时候网络上片源极少,尤其是我想看的那些电影一般都欠奉,总是趁午休时间淘碟,有时收获甚丰,粗帆布或磨砂皮背包里装着厚厚一大摞影碟,从D5到D9,还有少许蓝光碟,就跟不要钱似的,而两手空空的时候极少。假如遇上一位心仪的导演,瞬间即会产生誓要将其所有作品一网打尽般的决心,浑身有无限精力,像块海绵,在接受,在汲取,在饱含各种滋养的深夜或黎明,一响贪欢。

下班路上就想好了、或决定今晚要看什么电影。这个过程是一道直行线,以渴望的程度排序,简单而直接。今晚,是一个虚词,暗含了那些年几乎所有的夜晚,如同美国导演詹姆士?格雷(James Gray)片名所示:《我们拥有夜晚》(We Own The Night/2007),窗外的万家灯火渐渐熄灭,又一场好戏即将开场了。在那些信誓旦旦的夜晚,大把的好时光趁着夜色和晚风,变成文字,变成潜流。

念想一会儿过的时光,再回到这部电影。

一本叫《时间》的小说,一只叫“梦”的狗,与一些或生涩、或相对熟练地讲着非母语的男女,还有或浅或浓的酒醉构成了这部《自由之丘》, 或许影片讲述的主题是自由,但剧中人或局中人何曾拥有真正的自由呢?若说片刻,总是有的,比如男主角Mori说走就走的旅行,比如角色们说来就来的酒局。剧中两位演员的确做到了收放自如,那种镜头前的松弛感,嗖嗖嗖闪着簇簇小火星儿,真心赞,恐怕他们在平常各自小日子里的状态也不过如此吧,我不住猜测。

Mori用最浅显的英语说:我们的大脑建构了一个时间连续体的思维框架,连接了过、现在和未来……你以为这就是结论么?错。或许下文才是关键,他又说:但是,我们不必按照这个固有模式来生活。

这就算自由了吧。经由男人一个梦来实现的倒错结构,于是,插叙和倒叙纷纷有了加盟的理由,并且悄悄地,抹平了现实和梦境的分野;经由女人无意间在楼梯散落的一沓信笺,失的得以重来,重来的得以更好。而丢失的那封信或许就是结尾那段梦寐中的重逢和团圆——混乱么?有些,“不必按照固有模式生活”在此得到体现。顺序既已打散,重组成了必然,非线性叙事使略显乏味的故事显现出机灵的光景。不是盘根错节的茁壮,而只是机灵。

明天是新的一天,新的一天或许有新的故事发生,即使仍遵循着旧时痕迹;类似的故事可以演绎许多,但都是无限相似的版本;他们不曾构成任何寓言的“格式”(或许导演也不这么想),他们只是小品文,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一切都是风轻云淡的,将故事片看似必要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降到最低,如钢琴或器乐的断章,只弹奏完曲谱上的旋律,其他一概付之阙如;宛如平淡日子里一杯清酒的滋味,清澈微苦,尤其适宜老友闲聊时推杯换盏,删猛烈劝酒的喧哗,也不至于浓醉不消残酒,只是各自随意,止于微醺。

看完电影,我似乎得到一点启示,当然仅对个人而言。关于电影的文字以后可以这么写:不必尽心竭力用太多篇幅转述、或把剧情“翻译”成具有个人色彩的文字,就抓住某个单纯的特性记录个人观感即可,其间有我的目光和视角,有我的真实感受就好,我是这么区分的:体验是一回事,主动奔向是另一回事。好吧,这就决定了日后的奔向。

有观影者会在电影条目后写长长的文字,有时是相对纯粹的观影笔记,从导演创作、中心思想、或者镜头构图等角度叙说这部由衷喜爱的电影;有时和电影无关,是相对芜杂的个人感慨,不自觉地延伸,不知不觉地掺进了许多自己的心事……同一位观影者与同一位导演,就这么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缔结起来,我时常觉得感动,为他们。我也渴望成为他们那样认真的人,有他们和电影之间其淡如水的关系。

至于你我平常的日子不就是这样么,偶然有一点愉悦,也有自己才了解的辛酸滋味,但是有自己喜欢的影片相伴,寂寂长夜也不算什么了。多好啊,有生之年,还有电影可爱。想起何立伟在《远与近》中说:“我们只能在远处眺望幸福,在近处观察痛苦。”像一种草本植物那样安静生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也挺好么。想起陈陌的短句:书掉在地上,盹又醒来,一时间以为自己俯在一片荷叶上,满满雨水托着,飘摇而自若。噼啪响得痛快,雨这样好,夜的默片汹涌血色。

一本叫做《时间》的小说,真是一个好名字。我忽然很想知道书中到底说了什么,不过我猜测很可能是导演的杜撰,非常实用,但无法找寻。想起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版/杨德友 译)中所言:时间流逝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感觉和思想稳定下来,成熟起来,摆脱一切急躁或者须臾的偶然变化。

和朋友老C约好了,约在彼此都闲时一起看看洪氏生活片、或类似调调儿的电影。尽管相约的同时知道这很可能是空话,但庸碌的日子里毕竟多了一点可以期待的美好。

经由一本虚拟的小说,让我想起许多过往的因子,类似的造句还有许多,而且查有实物,诸如曾经留下的白纸黑字的证词:一杯叫做炭烧的咖啡,一支叫做Time的烟,一只叫做Time Killer的手表,或者一坛叫做醉生梦死的酒……上帝在凝视微物之神,而统管微物的神灵只在细节中发光发热。

还没到最后,还有无数种可能。在一片尽量放空的空间里,雨这样好,夜的默片背后衬着无限宽广的天空。

[《自由之丘》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迟到的敬畏观后感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4月26日下午,集团党委在集团总部27层报告厅组织廉洁警示教育专题活动。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北京热力、京煤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集团纪委委员,集团各部室主要负责人,集团各全资、控股企业党委书记、总经理、纪委书记,集团各项目筹建处负责人,参股企业外派高管,集团及北京热力、京煤集团纪检监察室负责同志共145人集中观看了由市纪委宣传部制作的《迟到敬畏--京能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陆海军案警示录》警示教育片。

该警示教育片揭露了陆海军主要违纪、犯罪事实,分析了他由领导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的主要原因,揭示了他违纪违法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及个人、家庭带来的严重伤害,尤其是他在回顾、反省自己违法违纪时的极度悔恨和自觉辜负党、辜负人民、辜负家庭时的泪水,使在场人员受到了极大触动,深感惋惜和痛心。

陆海军作为集团原任主要领导,在集团工作6年,与在场的同志大多数共过事或接触过,他被组织审查后已有一年多时间,这次突然以这样一种身份、形象和方式出现在大家眼前,让人百感交集,唏嘘不已,心里很不是滋味。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警醒。曾经的领导,今天的阶下囚,缘起于私欲膨胀,跌倒在不知敬畏,身边的案例令人痛心,发人深省。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坚持廉洁操守,坚守道德底线,珍惜当下,知止知耻,自觉接受监督,做到以案为鉴,警钟长鸣。

展开阅读全文

花木兰观后感_550字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现在更有许多人将它拍成了电影,千古流传。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她本是个柔弱的女孩,可他为了年老的父亲,就不再柔弱;她本是个织布女子,但她为了父亲,就参军打仗。她从不向男的低头,大声告诉了世人: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就要出征了,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她与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干出与男人不同的事迹,创出了与男人不同的辉煌,同时也证明了“女子哪里不如男?”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

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爸爸去哪儿》节目观后感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想必大家以听到这首歌,都会轻轻的哼起来。优美的旋律,幼稚的童声,让不喜欢听音乐的我都深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没错,它出自网上正热播的>。

我随意翻阅着电脑上的网页,无聊至极。突然,右下角一个绿色的方框引起了我的注意。“爸爸去哪儿?旅游?这年头还有人搞这种东西?”我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点开了“爸爸去哪儿”的网页。霎时间,五位看似慈祥的爸爸和五位看似乖巧的孩子出现在我眼前。这些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似乎有魔力一般,把我拉进了“爸爸去哪儿”的世界……

林志颖的小黑米“Kimi”、王岳伦的贪吃鬼“Angela、”田亮的风一样的女子“森蝶”、郭涛的疯狂的石头“石头”、张亮的暖男“天天”。这些孩子就是在1秒的时间里冲进了我们的心,并将我们冰冷的心融化成暖流,流遍全身。看着爸爸们被孩子们搞得手足无措的样子,我在好笑的同时也不禁为他们感到可悲。

捕鱼当天,当其他爸爸都满载而归的时候,石头爸爸却一条鱼也没捞到。石头站在岸边,看着其他爸爸和孩子玩耍的摸样,心中的怒火再也无法平息了。“爸爸,我走了!你看他们都捞到了就你没有!”郭涛看着岸边的小身影:愤怒的眼神中却含有一丝丝的期待。他立即马不停蹄的找着,终于捞到了一条小鱼。石头见状,立刻欣喜地拥上前去:“爸爸真棒!”夕阳西下,两道幸福的身影正依偎着。看,爸爸为了不让我们生气难过,付出了自己全部的身心经历去爱我们、疼我们。我们却不顾父母的辛苦,继续玩、继续吃、继续买,甚至还在外面添乱。你可知道,父母的头发在一根根变白;你可知道,父母的记忆在一点点模糊;你可知道,父母的双手上长满了老茧……抓紧时间吧,好好学习,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是为你们的将来铺上一台崭新的道路……

正如歌中所唱的“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我们也要一生陪父母看日出,因为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展开阅读全文

月迷情观后感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音乐神童?什么是音乐神童?我觉得音乐神童是上帝赋予它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善于观察、聆听的心。是,生活无处不在,音乐也无处不在。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喧嚣的环境,坎坷的经历会让人沮丧、厌恶、浮躁。静下心来,不要急躁不要颓废,听那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像不像马林巴清脆的阐述?听那生活挫败带来的沮丧像不像大提琴低沉的述说?听那人生的变化无常像不像萨克斯的深邃沧桑?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带着复杂的情感首先陶醉了自己。这便是我脑海中想要的音乐。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一部不现实的电影,远方的人怎么会听到你的音乐,又怎么会那么巧合的相遇。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不是巧合,是必然。正是因为他们这份单纯的执着,这份纯净的音乐力量支撑着他们,才会有这样完美的结局。我相信,只有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才会彼此吸引,彼此惺惺相惜,不需要任何言语,只需要一个眼神便能看懂你这颗为音乐而感动的内心,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会啊!从音乐中散发的醇香会包容你整个心扉,是醉了嘛?对,就是醉了,在音乐的世界里醉的不省人事。

他从来不曾放弃等待父母的出现,从来不曾消极的面对生活,在他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个像太阳一样强大炽热的信念,温暖着这株小向日葵乐观健康的成长,不肯向命运的考验低头。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幕场景,每当小主人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时,脸上都会浮现令人着迷的笑容,我被他的笑容深深卷入音乐的海洋不能自拔。这个时候总会有暖暖的阳光出现,这抹阳光暖化了我的心,湿润了我的眼眶,不能言语,生怕一张口便破坏了这份和谐的感动。影片中有这样一类人,因为金钱而忘记音乐的本质,忘记那颗会感动会跳跃的心。或许曾经有这么一颗纯净的心热爱过音乐,但是最终沦落为生活的奴隶,现实蒙蔽了它的光芒,成了一个丢了心的行尸走肉。他们用音乐谋取自己的物质需求,在过度追求物质的同时也逐渐漂离出音乐纯净的世界。又有多少人经得起世俗的诱惑和享受?又有多少人是真心在追求音乐的本质,热爱艺术的纯粹而痴狂?我承认我做不到,除了热爱音乐我还热爱我的家人,我想让自己足够强大和坚强,这样才能保护我爱的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太多的浮华与诱惑,当物欲的膨胀让人迷失,当金钱与权力占据你的心灵,当你人生的坐标发生了倾斜…那你不妨坐下来看一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用心来聆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们的生命热忱会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如果说人的生命就像浩瀚星海那一颗凡星,那你就不该甘于躲在云层之后,而是应该用你的光亮与璀璨去照亮别人乃至整个世界。

我是擦着眼泪陪孩子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这本是学校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但是却给我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__同志一生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的崇高赞誉。__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最后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一次冲锋……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这是中国海军南海守礁战士__的真实写照,__21岁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一守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在2021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人还有很多,有__;有__;有__;有__……。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如果说学雷锋离你太过遥远,那你不妨学学他们。放下内心的浮沉与躁动,去感受这些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而却不平凡的事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不再冰冷。其实我们无需伟大,我们只需付出一点责任之心、一点关爱之心、一点感恩之心,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人就足够了。其实人生命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内涵,在于你走过的过程。正如歌手汪峰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样,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朋友!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超越自我,让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义!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我们不平凡的力量吧!从此让我们的人生光荣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道路观后感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建设团队,就是要去创造奇迹的。而要不断地提升一个团队的业绩,特别是要寻求业绩突破时,主观能力的作用远远超过客观能力,或者说,没有主观能力的加持,客观能力没有任何价值,也可以说就是个屁,在客观能力上你投资再多都是个屁。

而主观能力的核心产出就是士气,就是相信、凝聚、坚持,就是废寝忘食、绞尽脑汁、排除万难去确保业绩。但是,提高主观能力最大的障碍是人们的自信经常不够用,除了极少数卓越者。在顺境时,人们意气风发,势如破竹,一旦遇到困难,团队里80%左右的人就会信心不足,就会自信不够用,就会迟疑、质疑、怀疑,甚至逃离。怎么办?除了团队领导者本身要坚定自信外,提升团队士气的最好办法就是树立榜样!

榜样就是团队里那些少数的卓越者,他们是团队的凝聚者、追随者,在困境时依然坚信领导、坚信团队,依然积极寻求业绩突破,并且还做出了成绩。有的可能是大成绩,有的可能是小成绩,有的可能还在出成绩的路上。成绩大小都重要,他们就像暗夜里的灯光,哪怕是一点点绿豆大小的灯光,都是其他人心中希望的灯火。它可以点燃更多人心中熊熊烈火。

普通人甚至优秀的人的自信经常不够用!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当这些人的自信在慢慢消失时,在很难凝聚时,榜样的力量就会发挥巨大的能量。所以,伟大的团队领导者一定是善于树立榜样的人。

毛就是一位善于树立榜样的伟大的团队领导者。他老人家树立的榜样非常多,雷锋、黄继光、刘胡兰、江姐、王进喜、白求恩、大寨、大庆、草原英雄小姐妹、红旗渠等等。这些榜样成为那个时代的国民的精神力量。在刚解放时,中国真可谓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但是,就在那个年代,中国人创造很多震惊世界的奇迹,也是现代人想都不敢想的奇迹。这些奇迹从哪里来的?来自于国民强大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从哪里来?来自于伟大的团队领导者和众多榜样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观后感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__月__日晚上,《新时代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在山城重庆举行,我和爸爸妈妈坐在电视机前认真观看了10位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他们当中有喜欢航模、勤学善思的董天晨;有亲自动手设计制作卡丁车的邵子衿;有小小年纪就精通壮医的刘艺媛;还有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帮助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林峻德等,我被他们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久久不能平静。

来自四川宜宾的颜玉宏,从小就患上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正常行走,为了上学,他曾经用手当脚倒立着走路上学,后来竟然学会了游泳,尤其是高中的三年,他谢绝学校和同学们的特殊照顾,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用坚强的意志一次次刷新生命的意义,用永不放弃的精神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这种热爱生活、身残志坚的精神不仅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我们当代学生的骄傲。

最后一位出场的黄郁薇同学更是让我感到震惊,她居然自学手语,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聋哑同学,并和聋哑同学成了好朋友。而且她为了实现自己当外交官的梦想,每天早起半小时听英语,一点一滴地积累,最终换来了在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上,用流畅的英语,自信从容地完成了专业演讲,并赢得大家的掌声。我被她落落大方、开朗健康的性格深深地吸引:只要心中有梦想,就算有再大的困难,只要肯努力、肯坚持,就一定能实现。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努力、永不言弃,做一个心中有梦想、有希望的新时代好少年,让我们为了心中的梦想,加油吧!

展开阅读全文

2024电影武汉日夜观后感影评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的每一步都很关键,差之毫厘的行为往往会导致谬以千里的结局,因此我们要把好自己人生的方向盘,对自己严格要求。疫情当前,党员干部要端正写好“那一笔”,方正走好“那一步”,敢于喊出“那一字”!

“坚持”和“放弃”差一笔。“坚持”和“放弃”的笔划就差一笔。抱定坚持信念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凭借勤奋刻苦最终梦想得偿。可是又有多少人闻得梅花香,却经不住彻骨寒,心中有黄金榜,却坐不得冷板凳,想用三分钟热度来换取辉煌成绩,最终只能是一寸梦想一寸灰。疫情面前,有的干部吃不了苦受不了罪,疫情成了他们的肩头重担和心中块垒;有的干部日日吃泡面,日夜战一线,却从无怨言。坚持和放弃虽只差一笔,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坚持的人目标明确,能逆水行舟、逆风而行、逆流而上,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轻言放弃的人却畏畏缩缩,遇到一丁点困难就打退堂鼓,早已被人生的急流冲刷得没了一点斗志,又何谈远方?面对疫情,需要的是有担当有作为能坚持到底的干部,党员干部应当以“坚持”为伍,以心中信念端端正正写好“那一笔”!

“露脸”和“现眼”差一步。在疫情汇报中,有些人总喜欢搞“材料战术”,好像只有一堆摞一堆的材料才能表现出他们在工作上下的苦功夫,在一线做出的好成绩,才能得到上级的褒奖。他们想要“露脸”,却往往适得其反,成为“现眼”的典型,这些为应付检查的材料,徒有其表,甚至大量copy,东施效颦,难免闹出笑话。疫情汇报的初衷是为了给工作“留痕”,也是为了在这一过程中了解疫情的实际情况,更是对自我工作的检视,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力求改进和成长,反映工作实际成效的材料既是自我激励,也是个人成长的“精华”。因此,疫情材料要呈现客观情况,有看得到的成绩,而不是堆砌的文字和罗列的照片。脚下的步子要对好标,才不会落至丢人现眼的下场,成为人们群众的依靠,成为党员干部的先锋,才是真正的露脸!

“跟我上”和“给我上”差一字。在直面疫情的第一线,有这样两类人,一类瞄准疫情,高喊“跟我上”;一类抱紧自己,总喊“给我上”。“跟我上”是靠前战斗、鼓舞士气,“给我上”是毫无担当、畏首畏尾,二者虽然仅差一字,但其中的精神气,差之远矣。有的党员干部认为“给我上”显示了其充分的领导才干,但事实却是,将其狼狈之态分毫毕现。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要带好头、走在前、做表率,而不是大喊“给我上”,用官气冲散士气,用个人私心解散团结一心,心不聚,仗必败,人无担当,百事不成。“跟我上”和“给我上”只差一字,差的不是说话的艺术,差的是担责的态度,结果自然迥异。

在疫情防控中,一笔一划,当思坚守之道;一步一印,当踏坚实之地;一字一句,当显英雄本色。党员干部要时时提醒自己,莫让“一笔”毁了数年之功,莫让“一步”成了现眼之人,莫让“一字”失了人品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