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观后感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观后感问题。

分享

浏览

4659

作文

34232

《走向海洋》观后感

全文共 1681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不再用所谓批判的眼光看历史类的片子,包括很多人视为“应景”的纪录片。尤其是近一年多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与其忙着批判、不如抓紧学习,因为任何片子中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最初时,之所以想看《走向海洋》,就是因为我知道不管它拍得好坏与否,片中肯定会有我需要的一些东西。只是没想到,这次我真的又逮着了。

这部片子,从某种角度来看,无疑是一部通史,不过应该是专门史意义上的通史,即一部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史。

全片共八集。第一集名曰“海陆钩沉”,讲述的先秦秦汉时期。看完第一集,我的第一感觉是,我这个学历史的,当年的书算是白念了,很多事当年竟然都没学明白,汗颜。片中提到的商代与海洋的紧密联系是我直到现在才意识到的。是啊,一个擅长航海与经商的民族怎么可能没有海洋意识?对于秦始皇登琅琊而东望,片中亦给出了新的假设。单单第一集,我已清楚地知道这是一部不仅会让我学到些东西,而且会学到很多东西的纪录片。

接下来的第二集“海上明月”、第三集“潮起潮落”、让我看得如痴如醉。我无法想象,南宋时中国海上贸易的所得竟占到国家收入的20%、元代时罗马壁画上的基督圣袍竟完全采用了蒙古人的习惯、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竟胜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第四集“仓皇海防”,主要讲述了清末的事,该集以丁汝昌的自杀殉国结束。如果说整个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声长长的叹息,看到此处,我已经无力叹息了。正如片中所言,历史没有假如,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第五集“云帆初扬”,讲述了从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事。让我难以置信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收入只有22个亿的情况下,竟拿出3个多亿来建海军。第六集“长风大浪”,讲述了中苏交恶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直至核潜艇研制成功等事件。桩桩件件,让人倍感振奋。第七集“走向大海”,讲述了为研制洲际导弹而开展的海洋科考、我国海上石油最初的勘探开发、南极的开发等事。上个世纪末以及本世纪初人民海军在世界各地的访问,让人由衷地自豪。第八集“经略海洋”,讲述了近十年发生的一些事。看到此处,我才明白了报上不断出现的“蛟龙号”下海的意义。

这是一部不断触动人内心的纪录片,片中有太多让人感慨的情节。康熙为郑成功提的挽联“……敢向东南争半壁;……方知海外有孤忠”,让人唏嘘。1937年8月“淞沪会战”,中国海军和日本在江阴进行的血战,其惨烈让我不忍。而1974年,蒋介石默许中国海军通过台湾海峡以解救南越对西沙造成的危机,则是整部片子中让人最感温暖的情节。

老实说,看这样一个纪录片,尤其是看最后的几集,总有种这些年算是白活了的感觉。作为一个在青岛生活了十多年,身边不乏转业海军、海监家属以及类似海洋研究所这类机构的家属的人,我的海洋意识竟如此淡薄,很多知识对于我,都几乎是空白的。虽然,我希望发生在我身上的只是个体现象,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尤其是通过与身边的人沟通后),让我不得不难过地发现,好像发生在我身上的是一种普遍现象。

昨天同老妈通话。老妈对钓鱼岛和航母等事的关心,让我忍不住将从《走向海洋》中刚刚学到的东西“卖弄”了一番。电话那头不断传来的惊讶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妈这一代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朴素的爱国情怀。放下电话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高兴起来。因为我知道,老妈的“无知”不是她的“错”,而是我们宣传教育的失策。《走向海洋》片中,有一个情节给我很深的印象,即日本人从小学时就接受着这样的国情教育:“我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

这样说来,与其忙着责备祖先的保守和计较他人的冷眼,还不如抓紧为全民族补上海洋战略意识这一课。海运兴,则国运兴。一个没有海洋战略意识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如今,当我们惊喜地发现融海陆为一体中国不再只是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当我们发现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苗、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不仅已经“走向海洋”,而且将因对海洋的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而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2024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400字:春节联欢晚会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认为,一个小品也好,一首歌曲也好,只要能博您一乐,得到观众的共鸣,就可以了!如果你非要一个节目承载过多,里面掺杂太多的东西,它肯定会失去它的意义。所有人都得承认,本山大叔的小品在“笑果”方面是做的最好的,本山大叔绝对是另人钦佩的!

2015龙年春节联欢晚会与往年相比,绝对是给人耳目一新的。舞台变了、观众座席变了、广告没了、念贺词也没有了,最让人佩服的是,“我们国家这样那样的话语少了”,可见龙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创作人员,在创新方面是下了苦功夫的,这种“创新”精神也绝对是讨人喜欢的!

龙年春节联欢晚会推出了来自山东菏泽的“大衣哥”朱之文。这位曾将《滚滚长江东逝水》唱得如杨洪基原音再现的农民,也引起了普通观众的共鸣。“大衣哥”朱之文绝对是中国最低层人民的代表。

可能少了本山大叔的原故,龙年春节联欢晚会较为平淡,没有过多的惊喜。冯巩的节目与往年的风格基本相似,换汤不换药,没有新意,美女博客认为:冯巩的节目多年没有新意,最应该砍掉的就是冯巩的节目。

反而由新人表演的“穿越小品”《今天的幸福》,给留下的印象,也只有他们的台词让我记住了“别老计较自己没什么,而要多想想有什么”。

25 次出现在春晚片尾的主题歌《难忘今宵》,被歌曲《天下一家》取代,多少有点无法接受,美女博客认为,《难忘今宵》已成了春晚一个不可分割的标志,就这被替代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了!

每年的春晚都备受关注,播出后都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我认为,无论是谁来导,谁来演,只要老百姓喜欢,愿意看就是好的,只要扎根群众,大家就会喜欢,任何脱离老百姓的东西都不会得到拥护。这就是我看过2012龙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一点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正在热播的影片《高考1977》引起了“老三届”及以后的知青一代。我有幸在3月28日影片公开放映以前看到了这部电影。影片的内容与其说是关于1977年高考,不如说是一批是身在农村,心在城市的下乡知青如何通过高考掌握自己命运的故事。因为影片不像片名那样应该是反映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的历史记载,而是描写了地处东北某个旮旯的农场,一批还不能返城的知青,在邓小平同志恢复大学高考制度后,有了一个通过公平的知识竞争而上大学,回家的机会。3月31日,我又参加了东方电视台“家庭演播室”栏目为宣传《高考1977》而作的与电影剧组主要演员和导演访谈的拍摄活动。作为曾经在农场工作过7年的知青,和参加过1977、1978年两次高考的考生,我认为我有资格谈谈我对影片和恢复高考的看法。

一.影片抓住了时代特征和社会情感热点,及时地对文革后恢复高考进行了艺术反映,吸引了社会的注意,总体上是成功的。

我们每个过来人都知道,1976年10月上旬,祸害了中国整整十年的四人帮被赶下了历史舞台,但是形而上学的、极左的思想在全党全国仍占统治地位。“两个凡是”继续束缚着党内和社会上要求清除文革留下的极左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种种现象的呼唤。高考制度是在1966年5月宣布停止的,在其后的整整十一年,绝大多数青年被剥夺了上大学的资格,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出身红的半文盲成了“上大学,管大学,该大学”的主力军。大学根本起不到培养人才的作用,只能起到扫盲班的作用,致使整个国家面临人才断层,特别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落后就意味着挨打”,从生存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深知人才重要性的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8月,毅然决定停止当年的招生计划,恢复高考制度,这才有了1977年高考。从此以后,全国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国家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从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破摊子发展到现在成为屹立于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潮流不可撼动的巨石。对于广大知识青年,不仅仅是还没有脱离农场的知青,有了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了文革的思想、政治路线,开始了对于文革的拨乱反正,在我国发展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去年年底党中央召开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而1977年高考是先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是邓小平同志进行拨乱反正的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大动作。它的意义就如影片里讲的:“恢复高考比高考更重要。”对于现在已经年在花甲上下的老知青、老考生来说,1977年的高考是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对于一切反映这个对我们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的任何文艺作品,我们永远是有兴趣的,永远会关注的。

影片描写的农场知青的生活情景,触动了千千万万当年知青的情感深处;影片的知青角色的命运牵动着亿万当年的知青、知青的亲人、知青的子女的心弦,使得影片在很大一部分社会人群中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影片以高考为题材,反映了全国第一次恢复高考的情景,又使全国数以千万计曾经参加过高考的人们好奇地想知道高考——现在独生子女升学独木桥当年的情景如何,这就使得影片的发行既有广泛性,又有针对性。可以说,《高考1977》不会如某些影片刚发行就被打入冷宫,能够广泛发行,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争取到较大的票房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王尔烈家训观后感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按辽阳市纪委、辽阳职院党委要求,成教分院各党支部分别于5月17日、5月18日组织本支部党员干部观看《双肩明月 两袖清风——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整个视频一共分为序、 沐浴家风、 诫妻教子、文压三江、 廉归故里五个部分。王尔烈被誉为“关东第一才子”,他工诗文、善书法,为人和善、讲忠信、行孝悌,是乡间楷模、闾里师表;他为官清正,不贪渎,不谄媚,双肩明月,两袖清风。王尔烈家族家规严谨、家风朴厚、家教严正,世代一直秉承着“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的门风,清俭相传。家风连着民风,民风反映党风政风。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家风正才能党风清。加强家风建设,只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家国 ”文化,引领人们向上向善,才能更好地推进智慧文明美丽幸福新辽阳建设。大家认真观看专题片后,积极参与讨论,每人上交了一篇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表示,王尔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廉洁自律,勤俭持家,勤奋好学。

展开阅读全文

观后感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活着》是张艺谋1994年导演的一部电影,直至今日未曾公映,我是在互联网上观看的,个中原因大家看了电影后自会明白。

我的理解是这部电影真实的再现了二十世纪四十、五十、六十年代发生在神州大地上的一些情形,同时也纪录了小人物历经解放战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悲喜人生。

1840年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最终中国失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启了中国的百年国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与民主,展开了抗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最终,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项使命得以完成——这是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观点。

问题是:社会主义真得给人民带来民主了么?诚然百年以来,外忧内患,可怜的中国人民饱受苦难,如今已不再饥寒交迫,不再担心被抓壮丁、不再担心被定为地主成份或走资派。的确进步了不少。可是为什么不能正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事件,连一部电影都要禁止公映?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不能正视以前犯下的错误,一味的隐瞒、淡化错误,并不是一个有利于进步的态度。历史是一面镜子,只要你愿意去照,总是会给你一些启示。一个人同样如此,好了伤疤就忘了痛的人难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这一部电影是典型的黑色幽默,有沉重的压抑,有可笑的愚弄。让人哭,也让人笑。恰恰是曾经真实的存在过。一个只会歌颂自己,不愿反思自己的民族,难怪人家不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因为我们嘴里说的假话多过真话。

我个人认为张艺谋想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事情,不要忘记这些荒唐、惨痛的历史,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这恰恰是我们教科书中所没有的,是给很多人补的一堂历史课。而我们的党和政府秉承着祖先的老传统“家丑不可外扬”,不愿更多的人再谈论大跃进和文革,而是希望大家忘了这些事情。

所谓民主,就是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前提是大部份人民具有公民意识,既能管理好自己,又能对社会尽到公民的义务。而培育这样的一代公民,首要的就是要用一个比较全面而且客观的角度来审视历史,尤其是建国以来所发生的事件。从错误中学习来得更容易,因为错误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时言论自由,实事求是,不怕人讲真话,哪怕真话让我们丢脸。让人民学会独立思考,增强分辨能力。只有专制制度才愚弄百姓,因为愚民更易被统治。可是百年国耻何以来,正是因为专制制度导致的落后。落后必将挨打,希望中华民族能真正强盛起来,尽管还要付出很多的时间成本和领导阶层的充足智慧。

既然祖先给了我黄色的脸孔,我们总该做点什么能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事情,这样我们的后代就更容易生存了一点,我们这个民族就朝着更光明的方向走近了一步,哪怕只是很小的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你的名字动漫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以《秒速5厘米》《言叶之庭》等名作闻名的新海诚监督的最新作品《你的名字》定于明年8月在日本上映。本作的制作发表会昨天(12月10日)在东京召开。担任声优的神木隆之介和上白石萌音,还有新海诚监督、东宝制作人川村元气、Comix Wave Films制作人川口典孝共同出席。

《你的名字》是新海诚自《言叶之庭》后,时隔3年的最新作品。影片的上映范围预定会比前作更广,将成为新海诚至今为止上映规模最大的一部作品。川口制片人预告说:“东宝已经为本作准备了很大的舞台。”

担任主角声优的神木隆之介称自己是新海诚的忠实粉丝,但“因为太喜欢了所以压力也很大”。另一方面,担任女主角声优的上白石萌音是通过试音会被选拔出来的,她没想到自己会被选中配音,很意外也很惊喜,而且还表示就算没有被选中,也一定会去电影院观看本片。

《你的名字》讲述了男女高中生在梦中相遇的幻想故事,监督新海诚说这个故事的来源是小野小町的一首有名的和歌:“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原文:思ひつつ寝ればや人の見えつらむ夢と知りせば覚めざらましを。)由此可见,与前作《言叶之庭》相同,本片也会带有独特的日本的细腻风情。新海诚监督充满信心地表示:“这部作品将成为我的最高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一向以写实,粗暴阳刚著称的导演梅尔吉布森,跨别十年众望所归给我们带来了肾上腺素爆炸的《血战钢锯岭》。

电影重新离开了大量的绿背景CGI技术。扎扎实实的拍到每一个爆炸,每一条血管被割掉后的喷张。实打实的爆炸和拍摄,最真实的展现二战的人间炼狱。用传统老牌的拍摄手法,慢慢铺展的剧情,让很多有人回想起了电影战争片的黄金时代。那种久违的古典烈酒的滋味!又重新回归了!

《血战钢锯岭》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位叫德斯蒙特多斯的士兵拒绝拿武器上战场,只救人的虔诚基督教教徒。

那么真实的德斯蒙特多斯,和梅尔吉布森镜头下的德斯蒙特多斯有多少出入呢。在搜集网上和观看过关于多斯的纪录片后,给大家罗列了重要的一些部分。

1.关于“良心拒服兵役”(conscientious objector)

“良心拒服兵役者”简单点说,就是上战场不拿武器只救人的“士兵”。多斯应该算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良心拒服兵役”者。而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有位叫阿尔文约克的人就干过,拒绝拿武器,但是后来中途放弃了。所以多斯成了第一人。之后在越战时期,曾有两位士兵也效仿,分别是托马斯贝内特和约瑟夫G小拉普安特。可惜的是他们在越战时期就牺牲了。

2.关于多斯童年阴影

多斯的童年确实有阴影,他的父亲酗酒,正好那个时期美国大萧条,整个家庭弥漫着恐怖。终于有一天多斯的爸爸和多斯的小舅舅(多斯母亲的弟弟)都喝大发了。于是多斯的爸爸拿枪差点杀了多斯的小舅舅,而这时多斯的母亲上前去阻止了(并不是多斯上前阻止的),之后多斯的母亲报了警,多斯这时候才回到家看到了后阶段发生的事情,他的爸爸被警察铐走。于是多斯决定从此不碰武器。

而电影把这幕变得戏剧化,多斯的父亲拿枪想要干他母亲...多斯上前阻止。

3.关于多斯和他老婆

多斯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是受到她母亲的感染。而在多斯年轻的时候去教会,认识了同样年轻的多罗西。于是他们因为同一信仰同一梦想走到了一起。而电影中把这幕拍成了传统的爱情相识桥段:一位士兵看上一个护士,护士爱上了血气方刚的士兵。

但是确实后来多萝西成为了一名护士,但那是多斯在战场上受伤退役以后无法工作,多萝西要养家糊口,去考了护士职称。

而多斯和多萝西婚礼,是早在多斯去服兵役前就已经举行了。也就是说多斯是结完婚办理婚礼收完了红包以后才去服兵役的。电影中多斯因为不愿携带武器而不能参加婚礼,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已。

而在现实中,他在去战场前确实有2周的探亲假,但貌似被拒绝了。最后只给了3天。

4.关于钢锯岭

大家可以看一部由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硫磺岛的来信》。里面更详细的展示了日本人在这些悬崖峭壁的岛挖的盘丝洞。在钢锯岭日本人也是这么干的。所以美国人刚上岛的时候,对这些悬崖峭壁很是头疼。

于是多斯和另外两位士兵一起用货网做了一个简易的攀岩的道具。而这个道具在电影中多斯到战场时候已经有了,而且还相当的完整,但现实中,这个攀岩的道具十分的简陋。

5.关于战友

现实中和电影区别不大,战友在初期非常排斥多斯这种不拿武器的做法。觉得他装腔作势,装上帝,你谁呀你?!所以大家都嘲笑他,排挤他,而且还拿鞋子物品砸他。至于电影里他被打得满地找牙,也是为了戏剧需要。在军营里被打成这样,是要受到严重的军规处罚的。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长征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年,他,王瑞,小名瑞伢子,还是一个在父亲和姐姐百般呵护下的孩子,跟着父亲四处躲藏敌机的轰炸。这时,幸运的他在度过湘江时,遇见了从未谋面的毛主席。从此,两人便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并且,瑞伢子开始了他最幸福又最痛苦的长征生活。看到湘江战役时,我突然想: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曾经的长征?长征是伟大的,因为他见证了一个内忧外患的民族的成长史;但同时他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让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由于某些人的错误指挥,湘江边上尸体成山,其中就有瑞伢子挚爱的父亲的尸体。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眨眼之间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看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回头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我们还有资格抱怨吗?曾经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在民族大义面前果断献身,毫无怨言,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当然,长征的胜利,除了因为士兵的献身精神,还有党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我心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所以,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党的地位永远无法替代。现在,虽然有很多的党员干部贪污腐败,但这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在这部影片中,有三个字让我很感动:跟着走。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包含了无数人的信念与力量;简简单单的三个字,瑞伢子的父亲说过,瑞伢子说过,毛主席说过,曾连长说过-----无数的人都说过。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跟着共产党走永远是正确的。所以,尽管党内有不和谐的音符在,我们也不能一口否决了整部曲子。

我们要始终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的,在毛主席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过赤水河和娄山关时都取得了大捷。这给我党我军将士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在娄山关大捷后,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能打仗的队伍,还是一只团结的队伍。当彝族兄弟拿枪对着他们时,他们坚决不抵抗,就怕不小心伤了这些无辜的人,接着他们用代表友好的歌声化解了一场误会,让他们认识到了共产党与其他党不同的地方。且看今天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把中国推向更美好的明天。作为汉族的我们,绝不歧视少数民族,我们做到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注定是艰难的,它充满了无法预知的劫难。冰山雪地沙漠永远伴随着将士们。

这部影片最让我感到的地方就是渡过大渡河的场面。那时候,要想过河必须先抢回泸定桥,而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但是,所有将士在接到两天的路程要一天走完的命令后,没有任何的抱怨,就这样穿着草鞋跑到了泸定桥。为了让大部队安全过桥,将士们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往铁桥上铺板子。面对不长眼的子弹,谁也没有退缩,只是前进,在枪林弹雨中前进。铁索上的斑斑血迹,河里数不清的尸体,但是一拨一拨的士兵从未间断。为民族献身的集体荣誉感在他们身上一直延续着。虽然历史不断发展,但我希望这种精神会历久弥新,永不消亡。

到此,影片结束了,我感觉自己又重新认识了长征,并且被主人公王瑞感动着。就像影片开始时他说的那样,长征是他最幸福的回忆,因为他在长征中学会了成长,学会了奉献;长征是他最痛苦的回忆,因为他在长征中失去了父亲,姐姐,姐夫,好兄弟,好连长,那个为了救他失去生命的连长。

我无法想象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我也无法体会他内心的痛苦,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长征会永远在他心里,永不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反腐电影《第一大案》观后感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11月6日,2016北京青年影展在北京五棵松HI-PAPK举行了闭幕式。由河南郑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反腐倡廉电影第一大案》荣获了“组委会特别推荐影片”、“最佳编剧提名”、“最佳故事片提名”这三项殊荣。这部首映后观众口碑一流的作品,成功引起了全国观众的期待,影片的全国播映已提上日程。

电影《第一大案》由河南省纪委、河南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影片围绕反特专员陈怀邦(郑昊饰)与敌特“青盲”(贡米饰)、刘青山(郭广平饰)、张子善(邢岷山饰)斗智斗勇的故事展开,通过对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艺术再现,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的坚决态度和坚定信心。

影片素材取自真实历史,诸多细节均由国家档案馆首次披露,力求还原“张刘案”的历史原貌,如警钟般振聋发聩、引人警醒、发人深思、堪称集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于一体。影片强大的正义力量吸引了众多实力演员主动参演,陶玉玲、侯勇、韩童生、绍锋、王劲松、曾黎、郑昊、郭广平、邢岷山、洪卫、贡米、居文沛、白雨、丁宇佳等众多明星倾情出演,演员年龄阶段从30后至90后,整体展现了中国实力演员的风采。

闭幕式上,影片代表河南郑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冯诗卉女士表示:非常感谢北京青年影展对《第一大案》的关注与支持,影片将通过影院放映、单位团体包场、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最后将在全国播映。希望大家继续关注《第一大案》。”

北京青年影展是国内专业性极高,主要面对电影界业内专业人士和青年群体的一个专项高端影展。创办三届以来,汇集优秀青年电影作品和优秀电影人,在中外电影界享有较高盛誉,受到业内和青年群体的青睐和追捧。明年,影展这个平台将继续扩展,接纳更多电影人,助力更多新电影,期待与你一起筑梦起航!

展开阅读全文

姐妹情深电影《吃吃的爱》观后感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所长知道,想去看这部电影的一定都有他自己的理由。这些理由可能与电影无关,而是关乎一种情怀。

从这个角度看,《“吃吃”的爱》更像是一部打情怀牌的青春片。

12年的《康熙来了》,12年的青春陪伴,所长身边就有一批这样的“康熙”粉儿哭着喊着要“参与”这次“康熙”不同形式的回归。

但看过这部电影后,所长发现这部电影并不属于某一类的类型片,它更像是《康熙来了》的终结篇,一篇毕业论文,电影的整个故事就像《康熙来了》12年的成长历程,也是我们身边每一个看着《康熙来了》“长大”的忠粉儿们给自己这个人生阶段的一个交代。

蔡康永和小S在这部影片中一个导一个演。节目里两人是最默契的搭档,私下里两人是亲密的知己,电影把这种默契和彼此了解都体现了出来。蔡康永知道小S的哪个角度最美,蔡康永也知道小S的那些搞怪特长,同样,蔡康永也最清楚能让小S情感大爆发的那个点。可能在影视圈中,再也找不出比二人更加相互了解的“导”“演”搭档了。这才是传说中顶级的互为“御用”吧。

电影采用双线叙事的手法,一条线是小S扮演的上官娣娣在演艺圈的龙套生涯,这段戏很容易让所长想起《喜剧之王》中周星驰演的那个尹天仇,同样是小人物,同样有大梦想,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对成为一个演员有着执着的追求;第二条是情感线索,与上官娣娣的家庭有关,这条线索就比较悲催了,都是是赚人眼泪的桥段。两条线索一悲一喜,观众可以从事业线中被小S超爱演的表现力逗笑,又会在情感线中被生离死别对亲人的思念而产生的那种悲伤所击溃……

所以看这部电影时,所长是相当分裂的,哭哭笑笑,前一秒还被各种片场打杂的包袱逗得前仰后合,后一秒又因为背后家庭、亲人这样的牵绊而悲伤逆流成河。所以入了小S和蔡康永的坑就永远不会让你太正常,他们总是能不经意的get到你从来没去注意过的那个点,然后一阵暗爽。就像在节目中,看似来的每个嘉宾都会被小S恶搞整蛊,但也都会被结结实实戳到心里的那个痛点,搞笑只是表象,背后的故事才是引人共鸣的东西。

除了故事带出的情感起伏很分裂外,以蔡康永和小S的脑洞,影片也不可能是个循规蹈矩的故事,所以你会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良心的所长就不在这里剧透了。

找打的事儿所长不干,但在这里要对有邪念的童鞋泼点冷水。片中的两枚“鲜肉”金世佳和李子峰并未牺牲太多“色相”,面对小S这样的女强“攻”左拥右抱,两人是招架不住的,基本是表现得中规中矩,爱情戏份在片中也只是辅助,高潮戏份都不在这里。而且一边是小S的女强攻,一边是志玲姐姐的仙女范儿,最后两人抱在一起互相取暖也根本不需要什么男人啊!

展开阅读全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诞生,成长与成人,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生活将我们平凡的琐事调节成“生物链”一样井然有序,那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题记 生活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学习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往事中,我们同样可以学到很多。也许,稚嫩的我们还不理解生活的困苦与烦恼。我们的压力也会感觉较为轻松。生活中的父母,我们又理解多少呢?父母夜以继日的劳作,他们为我们流下辛酸的泪水,我们又知道多少呢?工作的压力与烦恼,促使他们生活节奏也随之改变了,我们又知道吗?在大家都进入梦乡的时候,悄悄地推开门,从狭窄的门缝中偷偷看到母亲仍在那里干家务,那时,你还在无动于衷吗? 在偷偷看到母亲的劳作之后,我从此悄悄的在母亲还没回到家的时候,我已经把家里的碗筷洗的闪光了,这其实并不算什么,但加在一个劳作了一天的人身上,又是何等的艰难,慢慢地,我学会了体贴,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其实,我长大了。 在辛勤的工作了一天之后,在爸爸下班回来之前,我都会准备好一杯热茶,给他解渴,他也会宽慰的说一声“谢谢”。我也觉的十分开心,我都每天和他谈心,诉说学习中的烦恼,他也好似一位专家耐心的开导我,让我要学会自信,学会包容,拥有坦荡无私的胸怀,渐渐地,我真的学会了包容,大度。其实,我长大了。 从父母那里,我学到了坚强,自信,自立,坦荡……毕竟有人说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光芒,我们永远也学习不完,因为那是无私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看了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学校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个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让我意犹未尽。

《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讲的是关于梦想的话题。每个人从小就有梦想,每个人为了梦想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往事。就像章子怡这样的大明星,也有着让她非常难过,激发了她的斗志的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有一次,章子怡去国外参加电影节,却发现,这些外国人与中国人的英语交流,她竟没有一句听得懂。章子怡尴尬地站着,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从此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英语。

梦想就是动力,它激发了人们藏在心底的斗志,让我们为了梦想而奋斗。

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想着哪一天能成为像梁静茹那样出色的歌手。站在璀璨的舞台上,唱着柔情的歌,让观众因我而流泪,因歌声而鼓掌!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梦想,让我们乘着梦想的翅膀,起飞吧!

[看了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白求恩观后感

全文共 1436 字

+ 加入清单

白求恩,这个名字对于我们中国人实在是太过熟悉了,对于他的事迹,尤其是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出一生的这种牺牲精神,更是让身为共产党员我记忆犹新。再重新阅读了毛泽东主席的老三篇以及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后,让我对于白求恩同志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白求恩即诺尔曼·白求恩(一八九○——一九三九),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医生。一九三六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一九三七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一九三八年初来中国,三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由于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享年49岁。作为一名加拿大人,他对西班牙,对中国做出如此无私而伟大的奉献实在是弥足珍贵的,因为他的奉献并不是出于爱国精神,而是他能够抛开国籍的限制,一心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懈努力着,这种动力实在是高尚的。

以前在学习关于白求恩的课文的时候,只是很敬佩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并没有去思考过他能够这样做所需要的信念。但是现在,我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再回顾白求恩同志的一生,真真又有了另一番感受,不仅仅是感动感激,更有一种新的觉悟:身为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毕生的使命,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坚定为无产阶级奋斗终生的信念。

毛主席在他的《纪念白求恩》中这样说道:。“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觉得,毛主席的这番评价实在是简洁而精准,白求恩同志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他甘愿在战火纷飞中枪林弹雨中拯救一个又一个不属于自己国家的人民,甘愿在恶劣的医疗条件下为救他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的精神。

再结合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的学习后,我更加觉得白求恩同志实在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典范。白求恩同志说过:“我们来中国,不仅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我们??我决心和中国同志并肩战斗,直到抗战最后胜利。我们努力奋斗的共产主义,是不分民族也没有国界的。”能拥有这样宽广的心胸,心怀大志的同志如今却是寥寥可数,很多人现在都只想着自己的富裕发达,生活安逸,别人怎样都不关己事,实在可悲,这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反的人类道德的退化呀!作为共产党员,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担负起拯救社会道德的重任,让白求恩精神重新回到我们心中,成为我们的财富。

作为一名生活在改革开放幸福年代的在校大学生,我想我们很少会有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救死扶伤的英勇事迹,但是只要我们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付出,那么一定能够找到属于我们发光发热的领域。我们每一位党员如果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白求恩精神,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社会风气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善。

白求恩精神并不应当局限地定义为革命年代的时代精神,它应该是不仅刻印在每个共产党员心里,更是每一个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心中的鲜明特征。白求恩同志,作为一名医者,他在革命年代拯救了我们中国无数的同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是拯救了无数共产主义者的心灵。虽然他已经牺牲了,不能再继续他身为医生的使命了,但是我相信,他的无私为人的高尚品质,一定还在持续挽救着人们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同上一堂课我们观后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这周四,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节目《同上一堂课》,里面的内容很吸引人,而且让我感触很深。

这期节目的主题是:“雷锋告诉我”,然后把它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为梦想拼搏,第二个部分是奉献与服务,最后一个部分则是人人都能当雷锋。同时还有三位嘉宾来为我们讲解没每一部分的意义。

第一个部分是著名体操运动员杨威来为我们讲解的,他先讲了他因为腿部弯曲的付出。一个比他重的师哥顶加高床,天天在他腿上压一个小时,可他的付出在2004年的奥运会上没有一点效果,团体比赛第五名,个人比赛第七名。那一天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勤奋的练习,终于,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他夺冠了。我想,要想让自己的梦想实现,就必须要付出十分艰辛的努力,而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雷锋精神。

第二部分是一位音乐老师张龙来为我们讲解的。他放弃了十六年的音乐讲台,来到了武汉盲校。因为他想让那些盲童们,体会到音乐的快乐,通过音乐感受到这个光明的世界。张龙老师惊奇的发现,这些孩子们拥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于是,他闯半了盲人形体矫正班形体班等等。张龙老师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让那些孩子们看到了一丝光明,找回了自信,最终踏上了自己的梦想之路。

最后一个部分是一位节目主持人孙汀娟,她是一名慈善公益者,她主持的节目阳光行动帮助了许多农村儿童和孤寡老人。她讲了一个故事,是去年一斤半早产儿壮壮的故事。当时壮壮出生时完全无法自主呼吸消化等等,巨额的医药费等着壮壮的妈妈,可她却没有钱去支付。没办法,壮壮的妈妈只好打电话向大楚网求助。过了不到4个小时预定金额就到达了。可网友们还要求继续为壮壮捐款,3天过后,捐款金额已经达到了50多万了,一共有10多万网友参与了捐款。在大家的和力协助下,壮壮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看了这期节目,我想:如果我们人人都学习雷锋的精神品质,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下午,陈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步教育意义重大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这部电影,我的人生就像上了一课。

故事情节十分感人:一个名叫马修的老师,他没有发展才华的机会,最终来到一个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发现学校的校长都是用暴力来镇压这帮学生,是这些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摧残,使他们变本加厉。马修用音乐打开了他们的心扉。

故事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人物——莫翰奇。他有一张天使的面孔,却有一肚子的魔鬼心肠。马修老师发现他的音乐天赋极高。循循善诱马修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特把莫翰奇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成功的塑造了他的一生。

音乐它进化了罪恶的心,唤醒了沉睡的善良。音乐它打开了孩子们心扉,让他们去体验生活的美。音乐它优美的音符,完成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或许音乐真的可以去改变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童年最后一夏天观后感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骆雨澄是一个刚从小城市搬到大城市来的女孩,因为没有妈妈,她享受着爸爸双份的爱。但是她所在学校的同学可不简单:令人捉摸不透的同桌陆盏,风风火火的乐悠悠,何隽,李婷,还有庄菲菲。

最初的日子,雨澄每天和他们一起快乐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正在发生。原来,爸爸谈恋爱了,而且对象不是别人,正是乐悠悠的妈妈——悠悠没有爸爸。这让原来活泼的雨澄变得心事重重。

一次到奶奶家吃饭时,雨澄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怒火,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这时,爸爸挥舞起了他的大手掌……从那时起,雨澄就变得一言不发了,而她的爸爸似乎也不想理她。

老师知道了这件事,找雨澄谈心后,让她去找陆盏——因为他曾经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陆盏弄明白雨澄的来历后,给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一天早上,雨澄起床后发现,爸爸没有起床。雨澄自己去买了早餐,吃完后,爸爸还是没有起床!雨澄觉得很奇怪,一摸爸爸的头,呀,热得可以煎鸡蛋了!没办法,雨澄只好给乐悠悠的妈妈打电话,请她一起帮忙把爸爸送进了医院。

期末考试结束了,爸爸的病也好了。在回家的路上,雨澄一边走一边数,从学校到家,刚好有六盏红灯。回想起这个夏天——一个有酸有甜的橘子味的夏天。

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父母的爱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一向以关注社会、关注现实题材为主的著名导演吴天明,总是随着时代脉搏的跳动而挥舞着导筒,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经济体制改革中涌现出的时代骄子,因为他被海尔真实的人、真实的精神、真实的业绩深深震撼了,在他看来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出现信仰危机、道德沦落的时候,理想和信念显得尤为可贵。

影片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人士、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秉承一种“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十多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历经风雨百折不回,从欠债百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全球年营业额超过600亿美元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的真实故事。我们不禁要问:让海尔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竞争力的奥秘究竟在哪里?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相信在每个人的心里,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同的。我认为海尔副总裁柴永森的一句话道出了个中玄机,他说:“我们的劣势,就是我们的基础不如人家,包括在技术上、在资金上。但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的速度,再就是我们有一种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精神。”是啊!在高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上,欧美的老牌家电商无论在资金还是技术上都远远胜于海尔,海尔要想在竞争中连连取胜,只能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功夫。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令人尊敬之处,还不仅仅在于他个人拥有的理想和信念,更重要的是他用这种精神的感召力量,使海尔人把他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融为一体,无怨无悔地为着同一个目标,携手努力,这就是对人的改造和提升——把一群充满惰性和小农意识、在厂区随地大小便的小生产者改造成了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产业工人。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张瑞敏对人性的透彻了解和富有中国底蕴的哲学思想,为实现理想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纵观全片,没有耀眼的明星、华丽的衣服、震撼的音效及超高的特技,导演没有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人物的情感表现上,而是通过一个个事件冲突的转换,来衬托出人物内心中潜藏着的激情,企业首席执行官临危受命,不畏压力,力挽狂澜、果断决策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虽然以海尔集团的发展史为创作原本,但绝不是为某个人或某个企业树碑立传,而是着力于把影片渲染成为一部在经济时代对一个成功者成功脉络的理性探索。我们可以从影片中体会到编导的创作意图更多的是关注经济体制改革后,变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观念更新,视野开阔,认识问题的更加全面客观,不再固步自封,开始面向世界。影片所描述的主人公足迹及他创造的典型企业成功范例,将给现实生活中追求进取的人们带来不无借鉴意义的思考和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包裹观后感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很穷很穷的大山里面的小村落,每次下山去镇上都来回走一天的山路。这个村庄里面只有一个很简陋的学校,只有一个老师,而这个老师年龄已经很大,上面就派了一个城市里很年轻的老师来。这个老师来的时候正值下雪的时候,看到这些孩子还是穿着破破烂烂单薄的衣服来上学。这个年轻的老师看到这里的生活如此坚苦,他拍下照片然后去镇上发到网上,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看到了,给他们寄来了许许多多的包裹和信……快看完了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了一行行字,内容大约是说这个故事真实地发生在某个地方。我流泪了。

我们生活在大都市中,每天都有零花钱,穿得好,吃得好,可是那些生活大山里面的孩子们呀,他们有这样优越的生活吗?没有。我们有手机,有电脑,他们有吗?也没有……总之他们有的,我们也有,他们没有的,我们还是有。难道他们就不该拥有吗?不,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帮助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哪怕我们帮助是很少的,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起来,一起把我们的爱心传递给他人,就像滚雪球一样只会越滚越大。

让我们来创造一个拥有爱的世界 让我们把每个月的零花钱留下一点,让我们去关心和帮助他人,让我们的身边充满爱,让我们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观后感怎么写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有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第一次看到是在公众号中,称其为今年最好看的国产剧,主角还是我喜欢的王凯、杨朔。前几天恰巧刷到这个剧就开始看。一看就忍不住通宵看了十几集。

第一集就在讲x后恢复高考,青年学子激动的念着人民日报的社论,期盼着进入大学。后面剧集讲述,退伍军人接手村支书,带着全县最穷的大队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搞烧砖,搞养殖兔毛,搞建筑队等等。

而让我惊奇的就是这个剧的真实。男主高考全县第一,却因家庭成分不好被万般阻挠。即使已有安徽小岗村的例子,包产到户很长时期还是被认为是瓜分集体财产。

这样的细节在剧中有非常多的体现。剧中有非常多让感动的地方,第一集就已经让我十分感动,男主为了劝说镇主任,在革委会门前要背一千零一遍人民日报的社论。那时青年人对于知识,对于大学殿堂的渴盼之情。

第二处感动就是在大学宿舍里,每个人都在争论国家大事,能吵得面红耳赤,为了获得真理而辩论。我猜我大概是共情到男主的心情,在那个破落的年代里,农村青年走进大学殿堂的激动心情。

第三处感动就是,在小雷家从全县最穷最多光棍的大队,后来奋发图强的过程。当然很大因素是因为大队支书作为退伍军人很有刚性,很敢闯。这个剧还有许多大视野的观点角度,如何让全大队的人共同富裕而不是小部分人富裕,出现了队办企业和公办企业的恶性竞争怎么办等等等等。

那时候尽管不是最好的时代,却是最有希望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它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的这种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人,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难赢,也竭尽全力。她又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内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团队精神,踏踏实实,做好工作。

艰苦创业就是要不畏困难、扎扎实实、拼搏进取,不是因为它力量巨大,而是因为锲而不舍、昼夜不息。越是艰苦的事情,越是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越是困难的局面越是需要女排精神。如果党员干部面对困难选择了畏首畏尾,面对逆境选择了退让回避,面对危险选择了溜之大吉,那么就谈不上实现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奋斗目标。天上从来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幸福也不是纸上谈兵,这需要党员干部坚定信念、不畏艰险、埋头苦干,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像中国女排那样重回世界之巅,实现中国梦、强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